《产高蛋清浓稠度鸡蛋的蛋鸡品种培育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高蛋清浓稠度鸡蛋的蛋鸡品种培育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310727161.6 (22)申请日 2013.12.25 (73)专利权人 荣达禽业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242200 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县桃州镇 高湖茶场 (72)发明人 姜润深 时丹 刘家荣 司绍宏 倪根 郭兴 南花婷 周俊 万意 周帮园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11368 代理人 郭官厚 (51)Int.Cl. A01K 67/02(2006.01) 审查员 陈龙 (54)发明名称 产高蛋清浓稠度鸡蛋的蛋鸡品种培育方法 (57)摘要。
2、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产高蛋清浓稠度鸡蛋的 蛋鸡品种培育方法, 包括: 育种素材收集步骤和 品系选育步骤, 其特征在于, 前述品系选育步骤 包括以下子步骤:(1) 育种基础群F0的建立与扩 繁;(2) F1选育: F0纯繁获得F1代雏鸡, 产蛋期个 体记录40周产蛋量、 浓稀蛋白比, 并利用这两个 性状建立综合选择指数I:淘汰 选择指数较低者, 公鸡采用同胞选择, 选留的公 母鸡家系纯繁, 获得F2;(3) F2及后续世代选育: 与F1的选育程序相同。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本发明利用数量遗传学育种原理, 以鸡蛋清中浓 稀蛋白比和产蛋量为主选性状, 通过选育, 可逐 代提高蛋鸡的产蛋量和鸡蛋清的。
3、浓蛋白比例, 培 育出产蛋性能良好、 蛋清浓稠度高的蛋鸡品种。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CN 103749379 B 2016.08.17 CN 103749379 B 1.产高蛋清浓稠度鸡蛋的蛋鸡品种培育方法, 包括: 育种素材收集步骤和品系选育步 骤, 其特征在于, 所述品系选育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 (1)育种基础群F0的建立与扩繁: 引进符合育种数量的育种素材作为育种基础群F0, 常规饲养管理, 产蛋高峰期淘汰部 分外观不佳、 产蛋性能差者, 组建家系纯繁; (2)F1选育: 、 F0纯繁获得F1代雏鸡, 个体编翅号并系谱记录, 常规饲养, 产蛋期观察群个体笼养, 个体记录。
4、40周产蛋量P1和浓稀蛋白比P2, 并利用这两个性状建立综合选择指数I, 公式为: 其中, Ai为i性状权重, Ai0.5, Pi为i性状的表型值, 为i性状的平均数; 、 以综合选择指数I进行家系选择, 按照家系综合选择指数平均数大小排序, 首先淘 汰后30-40家系, 然后在留下的家系内淘汰综合选择指数I低于该家系平均综合选择指数 的个体; 、 公鸡采用同胞选择; 、 选留的公母鸡家系纯繁, 获得F2; (3)F2及后续世代选育: F2及后续世代的选育与F1的选育程序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蛋鸡品种培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育种素材为我国地方鸡 种或现有的蛋用型鸡品种或品系。 。
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蛋鸡品种培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中, 产蛋期观察群 母鸡数量 1600只。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3749379 B 2 产高蛋清浓稠度鸡蛋的蛋鸡品种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蛋鸡品种培育方法, 具体涉及一种能够产高蛋清浓稠度鸡蛋 (即 蛋清中浓蛋白比例高、 稀蛋白比例低的鸡蛋) 的蛋鸡品种培育方法, 属于家禽育种技术领 域。 背景技术 0002 鸡蛋清由浓蛋白和稀蛋白组成, 浓蛋白呈浓稠状, 稀蛋白呈流动液体状。 虽然二者 的形态不同, 但是干物质含量基本相似, 均为12%左右, 因此浓蛋白和稀蛋白的营养物质的 含量基。
6、本相似。 0003 蛋清浓稠度与鸡蛋清中浓蛋白和稀蛋白的比例密切相关。 浓蛋白多而稀蛋白少的 鸡蛋, 则蛋清浓稠, 给人新鲜度好、 品质优的视觉感受; 相反, 浓蛋白少而稀蛋白多的鸡蛋, 则蛋清稀薄, 给人鸡蛋陈旧、 品质欠佳的视觉感受。 0004 因此, 可以通过提高蛋清中浓蛋白的比例来提高蛋清浓稠度, 虽然基本不改变鸡 蛋营养物质含量, 但是对提升蛋清的视觉感受具有重要的意义, 并进一步影响到鸡蛋的销 售和品牌建设。 0005 经研究发现, 不同品种蛋鸡所产的鸡蛋, 其蛋清浓蛋白和稀蛋白的比值 (简称浓稀 蛋白比) 平均值在0.9-1.2之间, 差异明显。 我国地方鸡种品种内不同个体母鸡所。
7、产鸡蛋的 浓稀蛋白比变异系数高达10-25, 这为从育种上提高蛋清中浓蛋白比例提供了可能性。 0006 目前, 关于提高鸡蛋清浓稠度的选育方法大多是是利用哈氏单位性状进行选育。 然而发明人研究发现, 哈氏单位与蛋清中浓稀蛋白比相关性不显著, 因此通过哈氏单位选 择难以提高蛋清浓蛋白比例, 难以真正培育成产高蛋清浓稠度鸡蛋的蛋鸡品种。 发明内容 0007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蛋鸡品种培育方法, 该方法 培育出的蛋鸡所产鸡蛋的蛋清中浓蛋白的比例明显提高。 0008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 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9 一种产高蛋清浓稠度鸡蛋的蛋鸡品种培育方法, 包括。
8、: 育种素材收集步骤和品系 选育步骤, 其特征在于, 前述品系选育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 0010 (1) 育种基础群F0的建立与扩繁: 0011 引进符合育种数量的育种素材作为育种基础群F0, 常规饲养管理, 产蛋高峰期淘 汰部分外观不佳、 产蛋性能差者, 组建家系纯繁; 0012 (2) F1选育: 0013 、 F0纯繁获得F1代雏鸡, 个体编翅号并系谱记录, 常规饲养, 产蛋期观察群个体 笼养, 个体记录40周产蛋量P1和浓稀蛋白比P2, 并利用这两个性状建立综合选择指数I, 公式 为: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3749379 B 3 0014 0015其中, Ai为i性状。
9、权重, Pi为i性状的表型值, 为i性状的平均数; 0016 、 以选择指数I进行家系选择, 淘汰选择指数较低者; 0017 、 公鸡采用同胞选择; 0018 、 选留的公母鸡家系纯繁, 获得F2; 0019 (3) F2及后续世代选育: 0020 F2及后续世代的选育与F1的选育程序相同。 0021 前述的蛋鸡品种培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前述育种素材为我国地方鸡种或现有的 蛋用型鸡品种或品系。 0022 前述的蛋鸡品种培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中, 产蛋期观察群母鸡数量 1600只。 0023 前述的蛋鸡品种培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中, Ai=0.5。 0024 前述的蛋鸡品。
10、种培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中, 按照家系选择指数平均数大 小排序, 首先淘汰后30-40%家系, 然后在留下的家系内淘汰选择指数低于该家系平均选择 指数的个体。 0025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本发明利用数量遗传学育种原理, 以鸡蛋清中浓稀蛋白 比和产蛋量为主选性状, 通过选育, 可逐代提高蛋鸡的产蛋量和鸡蛋清的浓蛋白比例, 培育 出产蛋性能良好、 蛋清浓稠度高的蛋鸡品种。 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本发明的蛋鸡品种培育方法的总流程图; 0027 图2是本发明的蛋鸡品种培育过程中某一个世代的选育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0029。
11、 参照图1和图2, 本发明的产高蛋清浓稠度鸡蛋的蛋鸡品种培育方法, 包括以下步 骤: 0030 1、 育种素材收集 0031 育种素材: 凤达蛋鸡白羽品系, 来源于安徽荣达禽业开发有限公司。 0032 2、 品系选育 0033 (1) F0的建立 0034 引进公鸡苗120只, 母鸡苗1240只, 作为0世代。 0035 育成末期 (17-18周龄) , 依据体型外貌, 淘汰体型过大和过小、 性成熟发育不良者, 留下公鸡85只、 母鸡850只, 转入产蛋笼单笼饲养。 0036 产蛋高峰期 (30周龄) , 进一步淘汰少数未开产和产蛋异常母鸡, 淘汰精液品质不 佳的公鸡, 留下700只母鸡、 7。
12、0只公鸡作为纯繁F1的核心群。 0037 (2) 获得F1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3749379 B 4 0038 F0核心群按照1公配10母组建家系, 共建立70个父系家系, 连续收集10天种蛋, 共 5700枚, 谱系孵化获得F1雏鸡共计4680只。 0039 (3) F1选育 0040 育成末期 (17-18周龄) , 依据体型外貌, 淘汰体型过大和过小、 性成熟发育不良者。 每个父系家系选留2-3只体重适中、 发育良好、 健康的公鸡; 留下母鸡1980只, 转入产蛋笼单 笼饲养, 记录个体产蛋量。 0041 40周龄时逐只测定母鸡所产鸡蛋的浓蛋白和稀蛋白重量, 计算浓稀。
13、蛋白比, 每只 鸡连续测定3枚蛋, 取平均值。 0042 以40周产蛋量P1和浓稀蛋白比P2建立综合选择指数I: 0043 0044 其中, Ai为i性状权重, A1=A2=0.5; 0045 Pi为i性状的表型值; 0046为i性状的平均数。 0047 计算各家系综合选择指数I的均值, 并按照家系综合选择指数I的均值由大到小排 序, 淘汰I均值最后的24个父系家系 (家系淘汰率约34%) ; 然后在留下的每个家系内再淘汰I 小于该家系平均值的母鸡。 0048 在入选的家系中采取同胞选择法, 每个家系留公鸡1-2只。 0049 最终留下F1核心群公鸡70只、 母鸡700只。 0050 (4) 。
14、获得F2 0051 F1核心群按照1公配10母重新组建父系家系, 查询系谱, 避免同胞或半同胞交配, 连续收集10天种蛋, 谱系孵化获得F2雏鸡。 0052 (5) F2以及后续世代FN选育 0053 育种流程与F1相同, 依次选育后续世代。 0054 如此世代选育, 便可在提高产蛋量的同时, 逐代提高浓稀蛋白比, 从而提高蛋清浓 稠度。 0055 3、 饲养管理 0056 各个世代鸡群采用如下饲养管理: 0057 (1) 育雏 (0-8周) 采用四层育雏笼饲养, 饲料ME2800kcal/kg, CP19.5%; 0058 (2) 育成 (9-18周) 采用四层半阶梯式育成笼饲养, ME25。
15、50kcal/kg, CP15%; 0059 (3) 产蛋期 (19周以后) 采用个体笼养, ME2650kcal/kg, CP16.5%。 0060 免疫程序、 饲喂程序、 光照程序等条件基本一致。 0061 通过3个完整世代的选育, 产蛋量和浓稀蛋白比的遗传进展见表1。 0062 表1性状世代遗传进展 0063 40周产蛋量 (个)浓稀蛋白比 1世代107.311.11.070.23 2世代108.610.81.110.19 3世代109.310.31.140.17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3749379 B 5 4世代109.810.61.160.12 0064 由此可见, 经过3个世代选育, 在提高了40周龄产蛋量的同时, 浓稀蛋白比由第1世 代的1.07提高到第4世代的1.16, 增加了8.4%。 另外, 浓稀蛋白比的变异系数随着世代选育 而逐渐降低, 表明蛋清浓稠度性状的均匀度有所提升。 0065 需要说明的是, 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 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 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 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3749379 B 6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7 CN 103749379 B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