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虫菊收花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除虫菊收花装置.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918707 U (45)授权公告日 2013.05.08 CN 202918707 U *CN202918707U* (21)申请号 201220627950.3 (22)申请日 2012.11.26 A01D 46/00(2006.01) (73)专利权人 陈连贵 地址 655339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炎方乡 专利权人 陈苗新 (72)发明人 陈连贵 陈苗新 (74)专利代理机构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 53106 代理人 何健 李红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除虫菊收花装置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除虫菊收花装置, 包 括收集框、 收花齿、 储。
2、花袋和手柄, 收集框为前后 两侧开口的框体, 收花齿固定安装在收集框底面 上, 储花袋活动套接在收集框后端开口处, 收集框 框体上安装有手柄, 所述收花齿为一组平行等距 排列的齿条。本实用新型开创性的采用机械工具 辅助摘收除虫菊, 采摘时, 花农无需反复弯腰或下 蹲, 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且每动作一次可采收多 个花朵, 大幅提高了采收效率。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 单、 制作成本低、 使用方便, 易于实施, 具有较好的 推广前景。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
3、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2918707 U CN 202918707 U *CN202918707U* 1/1 页 2 1. 一种除虫菊收花装置, 其特征是 : 包括收集框 (2)、 收花齿 (1)、 储花袋 (4) 和手柄 (3), 收集框 (2) 为前后两侧开口的框体, 收花齿 (1) 固定安装在收集框 (2) 底面上, 储花袋 (4)活动套接在收集框(2)后端开口处, 收集框(2)框体上安装有手柄(3), 所述收花齿(1) 为一组平行等距排列的齿条 (9), 齿条 (9) 间的齿间距 (10) 为 2 10mm。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除虫菊收花装置, 其特征是 :。
4、 所述收花齿 (1) 的左右两 侧边缘上安装有拨杆 (8), 拨杆 (8) 的根部与齿条 (9) 平行, 比齿条 (9) 长的部分向外侧张 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虫菊收花装置, 其特征是 : 所述收花齿(1)的齿条(9) 为圆柱形圆钢, 齿条 (9) 的前端制成钉形尖嘴。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除虫菊收花装置, 其特征是 : 所述收集框 (2) 的横截面 形状为多边形、 圆形或者方形与弧形的组合形状。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除虫菊收花装置, 其特征是 : 所述储花袋 (4) 两端均设 有开口, 一端套在收集框 (2) 后端开口上, 用绳索 (5) 捆扎固定。
5、, 另一端开口处外侧设置有 活动绳扣 (7) 。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除虫菊收花装置, 其特征是 : 所述收集框 (2) 后端开口 边缘处设置有翻边突起 (6)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918707 U 1/2 页 3 一种除虫菊收花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花卉采收工具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采摘除虫菊花的除虫 菊收花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除虫菊为菊科多年草本植物, 是一种古老的天然杀虫植物, 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含 有高效杀虫活性成分, 且对人畜无害的极少数有价值的植物之一, 由除虫菊花中分离萃取 的除虫菊素含有具有杀虫活性的六种物质, 因此杀。
6、虫效果好, 昆虫不易产生抗药性, 可用于 制造杀灭抗性很强的害虫的农药, 且天然除虫菊素见光会慢慢分解成水和 CO2, 因此用其配 制的农药或卫生杀虫剂等使用后无残留, 对人畜无副作用, 是国际公认的最安全的无公害 杀虫剂, 可广泛用于绿色蔬菜、 绿色水果、 绿色茶叶等经济作物的杀虫。由于具有以上不可 替代的优点, 除虫菊的需求量极大, 却一直未得到广泛的推广, 其原因除部分地区气候不适 宜外, 主要是除虫菊种植的生产效率较低、 劳动强度大。 除虫菊株高仅10-40cm, 一颗植株上 有多个分枝, 每个分枝上均会开花, 目前, 花农在采收的时候完全依靠人工采摘, 由于植株 较矮, 采摘时花农必。
7、须弯腰或蹲下才能一朵一朵反复摘取, 一般一个人工一天弯腰上万次 才能摘收 10kg 左右, 效率低且劳动强度极大。所以, 研制开发一种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 降低劳动强度的除虫菊收花工具是客观需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劳动强度的除虫菊 收花装置。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收集框、 收花齿、 储花袋和手 柄, 收集框为前后两侧开口的框体, 收花齿固定安装在收集框底面上, 储花袋活动套接在收 集框后端开口处, 收集框框体上安装有手柄, 所述收花齿为一组平行等距排列的齿条, 齿条 间的齿间距为 2 8mm。 0。
8、005 所述收花齿的左右两侧边缘上安装有拨杆, 拨杆的根部与齿条平行, 比齿条长的 部分向外侧张开。 0006 所述收花齿的齿条为圆柱形圆钢, 齿条的前端制成钉形尖嘴。 0007 所述收集框的横截面形状为多边形、 圆形或者方形与弧形的组合形状。 0008 所述储花袋两端均设有开口, 一端套在收集框后端开口上, 用绳索捆扎固定, 另一 端开口处外侧设置有活动绳扣。 0009 所述收集框后端开口边缘处设置有翻边突起。 0010 本实用新型开创性的采用机械工具辅助收花, 采摘时, 花农只需用手提住手柄, 将 收花齿插向除虫菊花簇的花茎后往前步行并稍向上提, 花朵便被摘下并通过收集框落入捆 扎在收集框。
9、后端的储花袋中, 当储花袋装满后, 解开储花袋后端开口处的活动绳扣, 便可卸 出花朵, 系上活动绳扣后即可重复收花。 采用本实用新型后, 整个收花过程中花农不需反复 说 明 书 CN 202918707 U 2/2 页 4 弯腰或下蹲, 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且收花齿每向前叉动一次, 均可采摘1030朵花, 大幅提 高了采收效率, 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制作成本低、 使用方便, 易于实施, 具有较好的推广 价值。 附图说明 0011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 图中 : 1- 收花齿, 2- 收集框, 3- 手柄, 4- 储花袋, 5- 绳索, 6- 翻边突起, 7- 活动。
10、绳 扣, 8- 拨杆, 9- 齿条, 10- 齿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 限制, 基于实用新型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 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14 如图所示, 本实用新型包括收集框2、 收花齿1、 储花袋4和手柄3, 收集框2为前后 两侧开口的框体, 收花齿 1 固定安装在收集框 2 底面上, 储花袋 4 活动套接在收集框 2 后端 开口处, 收集框 2 框体上安装有手柄 3, 所述收花齿 1 为一组平行等距排列的齿条 9, 齿条 9 间的齿间距 10 为 2 10mm。 0015 所述收花齿 1 的。
11、左右两侧边缘上安装有拨杆 8, 拨杆 8 的根部与齿条 9 平行, 比齿 条 9 长的部分向外侧张开。 0016 所述收花齿 1 的齿条 9 为圆柱形圆钢, 齿条 9 的前端制成钉形尖嘴。 0017 所述收集框 2 的横截面形状为多边形、 圆形或者方形与弧形的组合形状。 0018 所述储花袋 4 两端均设有开口, 一端套在收集框 2 后端开口上, 用绳索 5 捆扎固 定, 另一端开口处外侧设置有活动绳扣 7。 0019 所述收集框 2 后端开口边缘处设置有翻边突起 6, 该翻边突起 6 可以是局部翻边、 整体翻边或采用焊接等现有技术制作出的突起。储花袋 4 套在收集框 2 后端开口上后, 用 绳索 5 在翻边突起 6 内侧捆扎, 则储花袋 4 不易脱落。 说 明 书 CN 202918707 U 1/1 页 5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918707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