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6642092 上传时间:2019-09-0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20750038.7

申请日:

20121229

公开号:

CN203105348U

公开日:

2013080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K63/00,A01K63/04,A01K63/06

主分类号:

A01K63/00,A01K63/04,A01K63/06

申请人:

青岛力创星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彩奇,李玉华,李敬,周飞金

地址:

266590 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前湾港路579号山东科技大学科技园实验研发楼1-101A室

优先权:

CN201220750038U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连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解决了现有水产养殖消耗有限资源保持水温,造成环境污染且生产率低下,海产品质不良等问题。本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包括太阳能热水器与空气源热泵,太阳能热水器与空气源热泵各自呈回路连接换热器,换热器安设于调温池内,调温池通过管路依次连通消毒池、固液分离器、供水蓄水池及养殖池,养殖池通过设置电动调节阀的管路依次串接蛋白质分离器、生物滤池,且呈回路连通调温池,管路上串设有若干驱使水单向流动的变频泵。本实用新型采用空气热源与太阳能互补供热,满足水产养殖中的适宜温度;同时结构完善、性能稳定,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可直接嫁接使用。

权利要求书

1.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热水器与空气源热泵,所述太阳能热水器与空气源热泵各自呈回路连接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安设于调温池内,所述调温池通过管路依次连通消毒池、固液分离器、供水蓄水池及养殖池,所述养殖池通过设置电动调节阀的管路依次串接蛋白质分离器、生物滤池,且呈回路连通上述调温池,所述管路上串设有若干驱使水单向流动的变频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的出流管路上分支有排水支口与补水支路,所述排水支口上接设电动调节阀,所述补水支路由外端至内侧连通串接补换水池、砂滤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外部接设制氧机,所述制氧机通过输氧管路串接射流器,所述输氧管路的末端固设放置于养殖池中的喷射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热水器连通有换热补水池。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滤池、蛋白质分离器及固液分离器均装设排污管路,所述排污管路上串接污水处理器,所述排污管路的末端接设排污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内安设集合传感器,所述调温池内安设温度、液位传感器,所述太阳能热水器及空气源热泵中均设置温度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合传感器,温度、液位传感器及温度传感器均通过反馈信号线路连接控制柜。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上接设的制氧机、两个电动调节阀和全部变频泵均通过控制信号线路连接控制柜。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海水水产养殖的循环系统,特别是一种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 温水产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 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水产养殖有粗养、精养 和高密度精养等方式。粗养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种,完全靠天然饵料养成水产品, 如湖泊水库养鱼和浅海养贝等;精养是在较小水体中用投饵、施肥方法养成水产品,如池塘 养鱼、网箱养鱼和围栏养殖等;高密度精养采用流水、控温、增氧和投喂优质饵料等方法, 在小水体中进行高密度养殖,从而获得高产,如流水高密度养鱼、虾等。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准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海产品的喜爱与需求也越来越高,但海面作业 的过渡捕捞会导致海产资源匮乏,严重影响生态平衡,甚至造成一些海产濒临灭绝的危险。 故建设大规模的海产人工养殖场成为唯一可行的出路,这样既不会造成野生海产的大幅度消 亡,又可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

海水养殖中需要对水温环境的恒温控制,并对水源进行各项指标的处理,以满足养殖要 求。现有的海产人工养殖技术中为保障良好的水温环境,通常采用消耗电能、燃料等方式对 海水进行升温,该种方式不但消耗大量不可再生的有限能源,提高了养殖成本;同时不同程 度的造成环境污染,导致自然生态发生不良变化;再者现有的养殖系统均无法精准的检测并 调控养殖水域的各项指标,致使生产率低下,海产品质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太阳能与空气热源 同步对海水加热,以保持恒温的水产养殖环境,同时可在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能量差异状态 下进行互补供热,实现智能调控且水体循环运作的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 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热水器与空气源热泵,所述太阳能热水器与空气源热泵各自呈回路 连接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安设于调温池内,所述调温池通过管路依次连通消毒池、固液分离 器、供水蓄水池及养殖池,所述养殖池通过设置电动调节阀的管路依次串接蛋白质分离器、 生物滤池,且呈回路连通上述调温池,所述管路上串设有若干驱使水单向流动的变频泵。

本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通过太阳能热水器与空气源热泵对应吸收外界 光能与空气热能,并进一步储存吸收的热量,通过换热器将热量释放于调温池内的海水中, 升温的海水通过消毒、杂质分离步骤进入供水蓄水池中待用,由供水蓄水池向养殖池内输送 海水进行恒温状态的水产养殖;养殖池可定期向外排放废水或者补充、更换海水,养殖池内 的海水还可通过蛋白质及氨氮物质分离、过滤浮游生物及微生物的步骤,而后由回路循环流 入调温池内再次进行升温。

在上述的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中,所述养殖池的出流管路上分支有排 水支口与补水支路,所述排水支口上接设电动调节阀,所述补水支路由外端至内侧连通串接 补换水池、砂滤器。

在上述的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中,所述养殖池外部接设制氧机,所述 制氧机通过输氧管路串接射流器,所述输氧管路的末端固设放置于养殖池中的喷射头。

在上述的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中,所述太阳能热水器连通有换热补水 池。

在上述的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中,所述生物滤池、蛋白质分离器及固 液分离器均装设排污管路,所述排污管路上串接污水处理器,所述排污管路的末端接设排污 阀。

在上述的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中,所述养殖池内安设集合传感器,所 述调温池内安设温度、液位传感器,所述太阳能热水器及空气源热泵中均设置温度传感器。

在上述的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中,所述集合传感器,温度、液位传感 器及温度传感器均通过反馈信号线路连接控制柜。

在上述的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中,所述管路上接设的制氧机、两个电 动调节阀和全部变频泵均通过控制信号线路连接控制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采用空气热源与太阳能互补 供热,满足水产养殖中的适宜温度,且其保持恒温精准、水温误差小;同时结构完善、性能 稳定,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可直接嫁接使用;再者于太阳能热水器与空气源热泵中安装的 温度传感器感受温度信号,通过控制柜的调节控制,实现光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太阳能 为主导热源,减小空气源热泵换热系统中变频泵的功率,在达到设定温度的前提下实现变频 节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中,1、太阳能热水器;2、换热补水池;3、空气源热泵;4、换热器;5、调温池;6、 变频泵;7、温度传感器;8、温度、液位传感器;9、控制柜;10、消毒池;11、固液分离器; 12、供水蓄水池;13、养殖池;14、集合传感器;15、制氧机;16、射流器;17、输氧管路; 18、控制信号线路;19、喷射头;20、补换水池;21、排水支口;22、电动调节阀;23、砂 滤器;24、蛋白质分离器;25、生物滤池;26、污水处理器;27、排污管路;28、反馈信号 线路;29、排污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 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包括太阳能热水器1与空气源热 泵3,其中太阳能热水器1连通有换热补水池2。太阳能热水器1呈回路连接一换热器4,且 在回路上串接变频泵6;空气源热泵3呈回路连接一换热器4,且在回路上串接变频泵6。两 换热器4均放置于调温池5内,调温池5通过管路依次连通消毒池10、固液分离器11、供水 蓄水池12及养殖池13,养殖池13通过设置电动调节阀22的管路依次串接蛋白质分离器24、 生物滤池25,且呈回路连通调温池5,连通各设备的管路上串设有若干驱使水单向流动的变 频泵6。

养殖池13出流方向的管路上并位于蛋白质分离器24及生物滤池25之前,呈分支加设排 水支口21与补水支路,排水支口21上接设电动调节阀22,补水支路由外端至内侧连通串接 补换水池20、砂滤器23。由此实现养殖池13的清洗以及换水时的废水排出,又在补水、换 水时对以海水的直接水源进行初次的除砂过滤。管路上接设的两个电动调节阀22通过控制信 号线路18连接控制柜9。

养殖池13内安设集合传感器14,该集合传感器14具体为温度检测、液位检测、盐度检 测、pH值检测、氧浓度检测及氨氮检测集一身的传感装置,且集合传感器14通过反馈信号 线路28连接控制柜9,由此实现对应信号的检测,并对相应装置实现信号控制的条件依据参 数,最终以求达到设定要求。

养殖池13外部接设制氧机15,制氧机15通过输氧管路17串接射流器16,输氧管路17 的末端固设放置于养殖池13中的喷射头19,且制氧机15通过控制信号线路18连接控制柜9, 由此通过控制柜9调控制氧机15向养殖池13内实施符合标准的通氧要求。

生物滤池25、蛋白质分离器24及固液分离器11均装设排污管路27,排污管路27上串 接污水处理器26,排污管路27的末端接设排污阀29。污水处理器26具体采用吹脱法、沸水 脱氨法及膜分离技术的处理方法,进而高效实现对过滤杂质的排污处理。

太阳能热水器1及空气源热泵3中均设置温度传感器7,该两个温度传感器7均通过反 馈信号线路28连接控制柜9,由此通过控制柜9控制,实现光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太阳 能为主导热源,减小空气源热泵3换热系统中变频泵6的功率,在达到设定温度的前提下实 现变频节能。

调温池5内安设温度、液位传感器8,且温度、液位传感器8通过反馈信号线路28连接 控制柜9。

本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通过各种类型的检测传感器传输对应信号,并 汇集至控制柜9来实现对电动调节阀22的开度控制,改变进入整体换热系统中的热源介质流 量,实现对换热温度的控制;同时通过加装在管路上的各个处理装置对水质经行处理利用或 排放。

本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通过太阳能热水器1与空气源热泵3对应吸收 外界光能与空气热能,并进一步储存吸收的热量,通过换热器4将热量释放于调温池5内的 海水中,升温的海水通过消毒、杂质分离步骤进入供水蓄水池12中待用,由供水蓄水池12 向养殖池13内输送海水进行恒温状态的水产养殖;养殖池13可定期向外排放废水或者补充、 更换海水,养殖池13内的海水还可通过蛋白质及氨氮物质分离、过滤浮游生物及微生物的步 骤,而后由回路循环流入调温池5内再次进行升温。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 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 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太阳能热水器1;换热补水池2;空气源热泵3;换热器4;调温 池5;变频泵6;温度传感器7;温度、液位传感器8;控制柜9;消毒池10;固液分离器11; 供水蓄水池12;养殖池13;集合传感器14;制氧机15;射流器16;输氧管路17;控制信号 线路18;喷射头19;补换水池20;排水支口21;电动调节阀22;砂滤器23;蛋白质分离器 24;生物滤池25;污水处理器26;排污管路27;反馈信号线路28;排污阀29等术语,但并 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 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105348 U (45)授权公告日 2013.08.07 CN 203105348 U *CN203105348U* (21)申请号 201220750038.7 (22)申请日 2012.12.29 A01K 63/00(2006.01) A01K 63/04(2006.01) A01K 63/06(2006.01) (73)专利权人 青岛力创星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 266590 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前湾港路 579 号山东科技大学科技园 实验研发楼 1-101A 室 (72)发明人 王彩奇 李玉华 李敬 周飞金 (74)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舜源专。

2、利事务所有限公 司 37205 代理人 王连君 (54) 实用新型名称 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 恒温水产养殖系统。解决了现有水产养殖消耗有 限资源保持水温, 造成环境污染且生产率低下, 海 产品质不良等问题。本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 水产养殖系统包括太阳能热水器与空气源热泵, 太阳能热水器与空气源热泵各自呈回路连接换热 器, 换热器安设于调温池内, 调温池通过管路依次 连通消毒池、 固液分离器、 供水蓄水池及养殖池, 养殖池通过设置电动调节阀的管路依次串接蛋白 质分离器、 生物滤池, 且呈回路连通调温池, 管路 上串设有若干驱。

3、使水单向流动的变频泵。本实用 新型采用空气热源与太阳能互补供热, 满足水产 养殖中的适宜温度 ; 同时结构完善、 性能稳定, 具 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可直接嫁接使用。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105348 U CN 203105348 U *CN203105348U* 1/1 页 2 1. 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太阳能热水器与空气源 热泵, 所述太阳能热水器与空气源热泵各自呈回路连接。

4、换热器, 所述换热器安设于调温池 内, 所述调温池通过管路依次连通消毒池、 固液分离器、 供水蓄水池及养殖池, 所述养殖池 通过设置电动调节阀的管路依次串接蛋白质分离器、 生物滤池, 且呈回路连通上述调温池, 所述管路上串设有若干驱使水单向流动的变频泵。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 养殖池的出流管路上分支有排水支口与补水支路, 所述排水支口上接设电动调节阀, 所述 补水支路由外端至内侧连通串接补换水池、 砂滤器。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 养殖池外部接设制氧机, 所述制氧机。

5、通过输氧管路串接射流器, 所述输氧管路的末端固设 放置于养殖池中的喷射头。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或 3 所述的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 其特征在 于, 所述太阳能热水器连通有换热补水池。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或 3 所述的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 其特征在 于, 所述生物滤池、 蛋白质分离器及固液分离器均装设排污管路, 所述排污管路上串接污水 处理器, 所述排污管路的末端接设排污阀。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或 3 所述的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 其特征在 于, 所述养殖池内安设集合传感器, 所述调温池内安设温度、 液位传感器。

6、, 所述太阳能热水 器及空气源热泵中均设置温度传感器。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 集合传感器, 温度、 液位传感器及温度传感器均通过反馈信号线路连接控制柜。 8.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 管路上接设的制氧机、 两个电动调节阀和全部变频泵均通过控制信号线路连接控制柜。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105348 U 2 1/4 页 3 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海水水产养殖的循环系统, 特别是一种太阳能与空气热 源的恒温水产。

7、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 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 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 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水产养殖有粗 养、 精养和高密度精养等方式。粗养是在中、 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种, 完全靠天然饵料养 成水产品, 如湖泊水库养鱼和浅海养贝等 ; 精养是在较小水体中用投饵、 施肥方法养成水产 品, 如池塘养鱼、 网箱养鱼和围栏养殖等 ; 高密度精养采用流水、 控温、 增氧和投喂优质饵料 等方法, 在小水体中进行高密度养殖, 从而获得高产, 如流水高密度养鱼、 虾等。 0003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准的不断提升, 人们对海产品的。

8、喜爱与需求也越来越高, 但海 面作业的过渡捕捞会导致海产资源匮乏, 严重影响生态平衡, 甚至造成一些海产濒临灭绝 的危险。故建设大规模的海产人工养殖场成为唯一可行的出路, 这样既不会造成野生海产 的大幅度消亡, 又可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 0004 海水养殖中需要对水温环境的恒温控制, 并对水源进行各项指标的处理, 以满足 养殖要求。 现有的海产人工养殖技术中为保障良好的水温环境, 通常采用消耗电能、 燃料等 方式对海水进行升温, 该种方式不但消耗大量不可再生的有限能源, 提高了养殖成本 ; 同时 不同程度的造成环境污染, 导致自然生态发生不良变化 ; 再者现有的养殖系统均无法精准 的检测并调控。

9、养殖水域的各项指标, 致使生产率低下, 海产品质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 提出了一种利用太阳能与空 气热源同步对海水加热, 以保持恒温的水产养殖环境, 同时可在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能量 差异状态下进行互补供热, 实现智能调控且水体循环运作的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 养殖系统。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 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 殖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太阳能热水器与空气源热泵, 所述太阳能热水器与空气源热泵各 自呈回路连接换热器, 所述换热器安设于调温池内, 所述调温池通过管路依次连通消毒池、 固液分离。

10、器、 供水蓄水池及养殖池, 所述养殖池通过设置电动调节阀的管路依次串接蛋白 质分离器、 生物滤池, 且呈回路连通上述调温池, 所述管路上串设有若干驱使水单向流动的 变频泵。 0007 本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通过太阳能热水器与空气源热泵对应 吸收外界光能与空气热能, 并进一步储存吸收的热量, 通过换热器将热量释放于调温池内 的海水中, 升温的海水通过消毒、 杂质分离步骤进入供水蓄水池中待用, 由供水蓄水池向养 殖池内输送海水进行恒温状态的水产养殖 ; 养殖池可定期向外排放废水或者补充、 更换海 说 明 书 CN 203105348 U 3 2/4 页 4 水, 养殖池内的海水还可通。

11、过蛋白质及氨氮物质分离、 过滤浮游生物及微生物的步骤, 而后 由回路循环流入调温池内再次进行升温。 0008 在上述的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中, 所述养殖池的出流管路上分 支有排水支口与补水支路, 所述排水支口上接设电动调节阀, 所述补水支路由外端至内侧 连通串接补换水池、 砂滤器。 0009 在上述的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中, 所述养殖池外部接设制氧 机, 所述制氧机通过输氧管路串接射流器, 所述输氧管路的末端固设放置于养殖池中的喷 射头。 0010 在上述的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中, 所述太阳能热水器连通有换 热补水池。 0011 在上述的太阳能与空气热。

12、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中, 所述生物滤池、 蛋白质分离 器及固液分离器均装设排污管路, 所述排污管路上串接污水处理器, 所述排污管路的末端 接设排污阀。 0012 在上述的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中, 所述养殖池内安设集合传感 器, 所述调温池内安设温度、 液位传感器, 所述太阳能热水器及空气源热泵中均设置温度传 感器。 0013 在上述的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中, 所述集合传感器, 温度、 液位 传感器及温度传感器均通过反馈信号线路连接控制柜。 0014 在上述的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中, 所述管路上接设的制氧机、 两个电动调节阀和全部变频泵均通过控制信号线路。

13、连接控制柜。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采用空气热源与太阳 能互补供热, 满足水产养殖中的适宜温度, 且其保持恒温精准、 水温误差小 ; 同时结构完善、 性能稳定, 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可直接嫁接使用 ; 再者于太阳能热水器与空气源热泵中安 装的温度传感器感受温度信号, 通过控制柜的调节控制, 实现光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以太 阳能为主导热源, 减小空气源热泵换热系统中变频泵的功率, 在达到设定温度的前提下实 现变频节能。 附图说明 0016 图 1 是本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0017 图中, 1、 太阳能热水器 ; 2、。

14、 换热补水池 ; 3、 空气源热泵 ; 4、 换热器 ; 5、 调温池 ; 6、 变 频泵 ; 7、 温度传感器 ; 8、 温度、 液位传感器 ; 9、 控制柜 ; 10、 消毒池 ; 11、 固液分离器 ; 12、 供 水蓄水池 ; 13、 养殖池 ; 14、 集合传感器 ; 15、 制氧机 ; 16、 射流器 ; 17、 输氧管路 ; 18、 控制信 号线路 ; 19、 喷射头 ; 20、 补换水池 ; 21、 排水支口 ; 22、 电动调节阀 ; 23、 砂滤器 ; 24、 蛋白质 分离器 ; 25、 生物滤池 ; 26、 污水处理器 ; 27、 排污管路 ; 28、 反馈信号线路 ; 。

15、29、 排污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 的描述, 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19 如图 1 所示, 本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包括太阳能热水器 1 与空 说 明 书 CN 203105348 U 4 3/4 页 5 气源热泵 3, 其中太阳能热水器 1 连通有换热补水池 2。太阳能热水器 1 呈回路连接一换热 器 4, 且在回路上串接变频泵 6 ; 空气源热泵 3 呈回路连接一换热器 4, 且在回路上串接变频 泵 6。两换热器 4 均放置于调温池 5 内, 调温池 5 通过管路依次连通消毒池 10。

16、、 固液分离器 11、 供水蓄水池 12 及养殖池 13, 养殖池 13 通过设置电动调节阀 22 的管路依次串接蛋白质 分离器 24、 生物滤池 25, 且呈回路连通调温池 5, 连通各设备的管路上串设有若干驱使水单 向流动的变频泵 6。 0020 养殖池 13 出流方向的管路上并位于蛋白质分离器 24 及生物滤池 25 之前, 呈分支 加设排水支口21与补水支路, 排水支口21上接设电动调节阀22, 补水支路由外端至内侧连 通串接补换水池 20、 砂滤器 23。由此实现养殖池 13 的清洗以及换水时的废水排出, 又在补 水、 换水时对以海水的直接水源进行初次的除砂过滤。管路上接设的两个电动。

17、调节阀 22 通 过控制信号线路 18 连接控制柜 9。 0021 养殖池 13 内安设集合传感器 14, 该集合传感器 14 具体为温度检测、 液位检测、 盐 度检测、 pH 值检测、 氧浓度检测及氨氮检测集一身的传感装置, 且集合传感器 14 通过反馈 信号线路 28 连接控制柜 9, 由此实现对应信号的检测, 并对相应装置实现信号控制的条件 依据参数, 最终以求达到设定要求。 0022 养殖池 13 外部接设制氧机 15, 制氧机 15 通过输氧管路 17 串接射流器 16, 输氧管 路 17 的末端固设放置于养殖池 13 中的喷射头 19, 且制氧机 15 通过控制信号线路 18 连接。

18、 控制柜 9, 由此通过控制柜 9 调控制氧机 15 向养殖池 13 内实施符合标准的通氧要求。 0023 生物滤池 25、 蛋白质分离器 24 及固液分离器 11 均装设排污管路 27, 排污管路 27 上串接污水处理器26, 排污管路27的末端接设排污阀29。 污水处理器26具体采用吹脱法、 沸水脱氨法及膜分离技术的处理方法, 进而高效实现对过滤杂质的排污处理。 0024 太阳能热水器1及空气源热泵3中均设置温度传感器7, 该两个温度传感器7均通 过反馈信号线路 28 连接控制柜 9, 由此通过控制柜 9 控制, 实现光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以 太阳能为主导热源, 减小空气源热泵3换热系统。

19、中变频泵6的功率, 在达到设定温度的前提 下实现变频节能。 0025 调温池 5 内安设温度、 液位传感器 8, 且温度、 液位传感器 8 通过反馈信号线路 28 连接控制柜 9。 0026 本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通过各种类型的检测传感器传输对应 信号, 并汇集至控制柜 9 来实现对电动调节阀 22 的开度控制, 改变进入整体换热系统中的 热源介质流量, 实现对换热温度的控制 ; 同时通过加装在管路上的各个处理装置对水质经 行处理利用或排放。 0027 本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通过太阳能热水器1与空气源热泵3对 应吸收外界光能与空气热能, 并进一步储存吸收的热量, 通。

20、过换热器 4 将热量释放于调温 池5内的海水中, 升温的海水通过消毒、 杂质分离步骤进入供水蓄水池12中待用, 由供水蓄 水池12向养殖池13内输送海水进行恒温状态的水产养殖 ; 养殖池13可定期向外排放废水 或者补充、 更换海水, 养殖池 13 内的海水还可通过蛋白质及氨氮物质分离、 过滤浮游生物 及微生物的步骤, 而后由回路循环流入调温池 5 内再次进行升温。 0028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 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 说 明 书 CN 203105348 U 5 4/4 页 6 的方式替。

21、代, 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29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太阳能热水器 1 ; 换热补水池 2 ; 空气源热泵 3 ; 换热器 4 ; 调温池 5 ; 变频泵 6 ; 温度传感器 7 ; 温度、 液位传感器 8 ; 控制柜 9 ; 消毒池 10 ; 固液分离器 11 ; 供水蓄水池 12 ; 养殖池 13 ; 集合传感器 14 ; 制氧机 15 ; 射流器 16 ; 输氧管路 17 ; 控制信 号线路18 ; 喷射头19 ; 补换水池20 ; 排水支口21 ; 电动调节阀22 ; 砂滤器23 ; 蛋白质分离器 24 ; 生物滤池25 ; 污水处理器26 ; 排污管路27 ; 反馈信号线路28 ; 排污阀29等术语, 但并不 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 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 本质 ; 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说 明 书 CN 203105348 U 6 1/1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105348 U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