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色诊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色诊系统.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1828905 B (45)授权公告日 2011.08.24 CN 101828905 B *CN101828905B* (21)申请号 201010171509.4 (22)申请日 2010.05.13 A61B 5/00(2006.01) (73)专利权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地址 210016 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御道街 29 号 (72)发明人 戴振东 王鸿谟 郑冬梅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32200 代理人 许方 (54) 发明名称 中医色诊系统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医色诊系统, 涉及中医 面部望诊领域, 属于医。
2、学诊断领域。该系统包括 标准环境的人脸图像采集系统 (1)、 计算机 (2)、 图像处理软件(3)和中医色诊色部定位法(4), 标 准环境的人脸图像采集系统 (1) 在模拟日光环境 中拍摄人脸图像, 转换为数字信号后输入计算机 (2), 图像处理软件 (3) 按照中医色诊色部定位法 (4) 提取各色部区域, 计算各色部的色诊数据, 建 立色诊数据库, 统计色诊数据化指标的分布。 本发 明定位精确、 简便易行, 人工光源显色性好、 光学 性能稳定且照度均匀, 通过 CCD 数码技术和计算 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使中医色诊达到定量化、 标 准化和规范化, 可以应用在中医辅助诊断和中医 色诊客观化的研究。
3、领域。 (51)Int.Cl. 审查员 王金晶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4 页 CN 101828905 B1/1 页 2 1. 一种中医色诊系统, 包括标准环境的人脸图像采集系统 (1)、 计算机 (2)、 图像处理 软件(3)和中医色诊色部定位法(4), 标准环境的人脸图像采集系统(1)在模拟日光环境中 拍摄人脸图像, 转换为数字信号后输入计算机 (2), 图像处理软件 (3) 按照中医色诊色部定 位法 (4) 提取人脸图像中各色部区域, 计算各色部的色诊数据, 建立色诊数据库, 统计色诊 数据化指标的分布, 其特征。
4、在于所述的标准环境的人脸图像采集系统 (1) 包括机箱 (5)、 稳 压输出设备、 模拟日光光源、 光缆和积分球 (6), 稳压输出设备、 模拟日光光源和光缆位于机 箱 (5) 下部, 积分球 (6) 位于机箱 (5) 上部, 电流进入稳压输出设备后, 将稳定的电压输出 到模拟日光光源, 发出稳定的光线, 由光缆将光线导入积分球 (6) 内。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中医色诊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拟日光光源采用氙灯光 源。 3. 根据权利要求书 1 所述的中医色诊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积分球 (6) 包括一个出 光口(7)、 三个CCD数码相机拍摄孔(8)、 两个入光孔(10)和C。
5、CD数码相机(9), 光源经两个 入光孔 (10) 导入积分球 (6) 内, 将人脸放置在出光口 (7) 处用 CCD 数码相机 (9) 拍摄人脸 的正面图像和左右侧面图像。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3 所述的中医色诊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积分球 (6) 以大于 0.95 的反射比将入射的辐通量反射出去, 而且在各个方向上具有相同的亮度。 5. 根据权利要求书 1 所述的中医色诊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图像处理软件 (3) 包括 图像裁剪程序(11)、 滤波检测程序(12)、 图像处理程序(13)、 建库程序(14)、 数据库检索程 序(15)和数据图形化程序(16), 图像裁剪程序(1。
6、1)对原始拍摄图像进行裁剪, 裁剪后的图 像经滤波检测程序(12)进行滤波检测, 检测合格后进入图像处理程序(13)运行, 运行后的 合格的色部数据, 在建库程序(14)中完成色诊数据库的建立, 数据库检索程序(15)对色诊 数据库里的信息进行检索并由数据图形化程序 (16) 实现数据库中所有图像各色度数据图 形的绘制。 6.根据权利要求书5所述的中医色诊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图像处理程序(13)包括 图像处理模块、 用户图形界面模块、 色部选择模块 ; 图像处理模块完成对图像的区域定位和 提取, 并计算各个中医色诊区域的色度值 ; 用户图形界面模块将图像的色诊区域和对应的 色度值以图形图像。
7、的方式直观地表现出来 ; 色部选择模块实现用户对各色诊区域的选择。 7. 根据权利要求书 6 所述的中医色诊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户图形界面模块包括 原图像及各色部位置标示 (17)、 色部控件 (18) 和区域色度数据 (19) ; 通过色部控件 (18) 对色部选项的不同选择, 色部在原图像位置标示 (17) 作相应的变化, 同时区域色度数据 (19) 也作相应改变。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1828905 B1/6 页 3 中医色诊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医色诊系统, 涉及中医面部望诊领域, 属于医学诊断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色诊是通过观察病人颜面五官。
8、的气色变化以了解病情的诊断方法, 它是中医独特 的诊断方法, 可以为疾病的定性, 定位以及预后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 具有重要的诊断意 义, 因而被历代医家所推崇。春秋战国时代名医扁鹊, 医术精湛, 擅长望诊。他精于望色, 通 过望色判断病证及其病程演变和预后。 史记 非常生动的记载了他四望齐桓侯 ( 公 ) 为其 开列医方, 而齐桓侯 ( 公 ) 不听, 终于死亡的病案。在中医四大诊法当中, 望诊居于首位, 十 分重要, 也十分深奥。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 传统的中医色诊一直停滞在靠目测、 用语言 描述的定性水平, 受医生经验和语言表达能力限制, 主观性强, 因此在临床中出现诊断标准 不统一情。
9、况, 影响临床疗效的提高和经验的继承。中医色诊客观化就是充分运用现代科学 各有关学科的知识、 技术和方法来研究中医色诊, 在中医色诊学理论的基础上, 系统地研究 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总结规律, 揭示本质, 使中医色诊学的系统理论经过 实验科学的验证, 成为更加严密而先进的学科。 0003 经对现有技术文件的检索发现,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 01229945.6, 专利名称为 : 数字化中医舌象采集装置, 该专利设计了一种相对封闭、 稳定的舌图像拍摄环境 ; 中国发明 专利申请号 200610025869.7, 专利名称为 : 中医舌像分析与诊断系统, 该专利设计了一种 针对舌图像。
10、进行采集、 处理、 数据和信息管理、 诊断和治疗的软件系统 ;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 号 200710045884.2, 专利名称为 : 传统中医面部气色望诊系统, 该专利设计了一种面部图 像整合处理器, 将由不同的光、 热源影像采集器采集的面部图像融合, 得出人体面部气色的 影像和数据 ;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 200810033195.4, 专利名称为 : 中医面色诊断仪, 该专利 设计了一种以 LED 光源为照明光源的面色诊采集暗箱, 属于一种人造光源箱。经对国际专 利数据库检索, 在欧洲专利局数据库中, 日本专利 JP1996033398719961213, 专利名称为 : DIAGNOST。
11、IC SYSTEM, 该专利设计了一种算法, 通过人脸面部图像的数据提取不同的图像生 物特征参数, 在人脸图像的远程传输中, 这些参数作为物理量与图像一起在接收端显示, 可 以帮助医生客观、 准确、 有效地对病人作出诊断 ; 日本专利 JP2003010337320030304, 专利 名称为 : METHOD OF DERMAL DIAGNOSIS AND MAKEUPWIPING DEVICE, 该专利设计了一种人脸 部皮肤擦除器, 该仪器浸水后, 能以恒定的压力对人脸特定区域皮肤进行化装品的清洗而 不会改变皮肤的水分和油脂含量。 无论顾客是否化装, 经过该仪器对皮肤进行清洁后, 可以 准。
12、确地检测皮肤状态。在进一步的检索中, 尚未见有报道过根据中医色诊理论的色部定位 法对人脸面部图像进行定位分析的仪器和系统。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根据多年实践, 提供了一种中医色诊系统, 使其应用于中医色诊客观化研 究和中医色诊的辅助诊断治疗。 说 明 书 CN 101828905 B2/6 页 4 0005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 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 0006 一种中医色诊系统, 包括标准环境的人脸图像采集系统、 计算机、 图像处理软件和 中医色诊色部定位法, 标准环境的人脸图像采集系统在模拟日光环境中拍摄人脸图像, 转 换为数字信号后输入计算机, 图像处理软件按照中医色诊色部定位。
13、法提取各色部区域, 计 算各色部的色诊数据, 建立色诊数据库, 绘制色诊数据图形。 0007 所述的标准环境的人脸图像采集系统包括机箱、 稳压输出设备、 模拟日光光源、 光 缆和积分球, 稳压输出设备、 模拟日光光源和光缆位于机箱下部, 积分球位于机箱上部, 电 流进入稳压输出设备后, 将稳定的电压输出到模拟日光光源, 发出稳定的光线, 由光缆将光 线导入积分球内。 0008 所述的模拟日光光源采用氙灯光源。 0009 所述的积分球包括一个出光口、 三个CCD数码相机拍摄孔、 两个入光孔和CCD数码 相机, 光源经两个入光孔导入积分球内, 将人脸放置在出光口处用 CCD 数码相机拍摄正面 和左。
14、右侧面的人脸图像。 0010 所述的积分球以大于 0.95 的反射比将入射的辐通量反射出去, 而且在各个方向 上具有相同的亮度。 0011 所述的图像处理软件包括图像裁剪程序、 滤波检测程序、 图像处理程序、 建库程 序、 数据库检索程序和数据图形化程序。 图像裁剪程序对原始拍摄图像进行裁剪, 裁剪后的 图像经滤波检测程序进行滤波检测, 检测合格后进入图像处理程序运行, 运行后的合格的 色部数据, 在建库程序中完成色诊数据库的建立, 数据库检索程序对色诊数据库里的信息 进行检索并由数据图形化程序实现数据库中所有图像各色部数据图的绘制。 0012 所述的图像处理程序包括图像处理模块、 用户图形界。
15、面模块、 色部选择模块 ; 图像 处理模块完成对图像的区域定位和提取, 并计算各个中医色诊区域的色度值 ; 用户图形界 面模块将图像的色诊区域和对应的色度值以图形图像的方式直观地表现出来 ; 色部选择模 块实现用户对各色诊区域的选择。 0013 所述的用户图形界面模块包括原图像及各色部位置标示、 色部控件和区域色度数 据 ; 通过色部控件对色部选项的不同选择, 色部在原图像位置标示作相应的变化, 同时区域 色度值也作相应改变。 0014 所述的中医色诊色部定位法包括 : 颜面自然标志分区法和脏腑色部坐标定位法。 0015 所述颜面自然标志分区法将颜面色部依自然标志标定为五脏色部区, 包括心区、。
16、 脾区、 肝区、 肺区、 肾区的区域位置划分。 0016 所述脏腑色部坐标定位法, 包括肺色部中心点、 心色部中心点、 肝色部中心点、 脾 色部中心点、 膀胱、 子宫色部中心点、 胆色部中心点、 胃色部中心点、 小肠色部中心点、 大肠 色部中心点、 肾色部中心点位置及区域。 0017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 (1) 颜面自然标志分区法和脏腑 色部坐标定位法, 将中医色部定位分为由大到小、 由粗到细的二个层次。 这种定位模式既严 格符合 内经 中关于色诊的传统理论, 又符合中医长期临床实践规律, 还有定位精确、 简便 易行的优点, 适合于各种科研仪器定位选用。(2) 设计。
17、的标准人工光源显色性好, 光学性能 稳定而且照度均匀, 不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干扰, 方便随时进行图像采集。(3) 通过 CCD 数码 技术和应用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使中医色诊达到定量化、 标准化和规范化。 (4)将这些 说 明 书 CN 101828905 B3/6 页 5 数字化结果与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结合起来, 以使中医色诊客观化的研究能有一个突破性 的进展。 附图说明 0018 图 1 为中医色诊系统图。 0019 图 1 中标号名称 : 1、 标准环境的人脸图像采集系统 ; 2、 计算机 ; 3、 图像处理软件 ; 4、 中医色诊色部定位法。 0020 图 2(a) 为标准环境的人脸图。
18、像采集系统的正视图, 图 2(b) 为标准环境的人脸图 像采集系统的侧视图。 0021 图 2 中标号名称 : 5、 机箱 ; 6、 积分球 ; 7、 出光口 ; 8、 CCD 数码相机拍摄孔 ; 9、 CCD 数 码相机 ; 10、 入光口。 0022 图 3 为积分球出光、 入光孔位置图。 0023 图 4 为图像处理软件系统中的各软件程序组成图。 0024 图 5 为颜面自然标志分区法的定位图。 0025 图 6 为脏腑色部坐标定位法的示意图。 0026 图 7 为图像处理软件中的用户图形界面组成图。 0027 图 7 中标号名称 : 17、 原图像及各色部位置标示 ; 18、 色部控件。
19、 ; 19、 色度值。 0028 图 8 为数据库检索程序的界面图。 0029 图 8 中标号名称 : 20、 样本编号 ; 21、 原始图像 ; 22、 诊断结果 ; 23、 姓名检索 ; 24、 翻 页控件 ; 25、 翻页控件 ; 26、 姓名 ; 27、 性别 ; 28、 年龄 ; 29、 籍贯 ; 30 色部名 ; 31、 色度值。 0030 图 9 为样本图像数据图。 0031 图 10 为样本图像数据概率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 本实施例在本发明技术方案 为前提下进行实施, 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 但本发明。
20、的保护范围不限 于下述的实施例。 0033 如图1所示一种中医色诊系统, 包括标准环境的人脸图像采集系统1、 计算机2、 图 像处理软件3和中医色诊色部定位法4, 其特征在于标准环境的人脸图像采集系统1在模拟 日光环境中拍摄人脸图像, 转换为数字信号后输入计算机 2, 图像处理软件 3 按照中医色诊 色部定位法 4 提取各色部区域, 计算各色部的色诊数据, 建立色诊数据库, 绘制色诊数据图 形。 0034 如图2所示, 标准环境的人脸图像采集系统1是一个箱体式结构, 包括机箱5、 稳压 输出设备、 模拟日光光源、 光缆和积分球 6。机箱 5 为上下两部分, 箱体外表面为银灰色或 天蓝色。整个光。
21、源系统位于机箱 5 的下部, 包括稳压输出设备、 模拟日光光源和光缆 ; 积分 球 6 位于机箱 5 上部。打开电源开关, 电流先进入稳压输出设备, 然后将稳定的 220V 交流 电输出到模拟日光光源, 模拟日光光源采用 D55 氙灯光源, 相当于中午的间接日光 ; 经氙灯 电源电路、 镇流电路、 超高压触发电路启动短弧氙灯放电, 发出显色性好, 发光稳定、 照度均 匀的光线, 由光缆将光线导入积分球 6 内。 说 明 书 CN 101828905 B4/6 页 6 0035 如图 3 所示, 积分球 6 包括一个出光口 7、 三个 CCD 数码相机拍摄孔 8、 两个入光孔 10 和 CCD 。
22、数码相机 9, 光源经两个入光孔 10 导入积分球 6 内, 将人脸放置在出光口 7 处用 CCD 数码相机 9 通过三个 CCD 数码相机拍摄孔 8 拍摄正面和左右侧面的人脸图像。积分球 6直径为一米, 内涂层为F4涂料, 以大于0.95的反射比将入射的辐通量反射出去, 而且在各 个方向上具有相同的亮度。 0036 积分球 6 的内壁有极高的反射漫射特性, 内部形成光线分布均匀、 照度一致、 没有 阴影的仿日光标准拍摄环境, 使用XYC-I全数字色度计对出光口7进行测量, 色温均匀性为 98.93, 照度均匀性是 98.41。 0037 人脸图像拍摄之前, 先打开电源, 调整好光线亮度, 再。
23、打开 CCD 数码相机 9, 设置好 数码相机的拍摄参数, 受检者将头部放在出光口 7 的位置, 受检者的脸部图像被标准环境 的人脸图像采集系统 1采集, 采集到的脸部图像输入计算机2, 使用图像处理软件3, 对人脸 图像进行处理。 0038 如图 4 所示, 图像处理软件 3 包括图像裁剪程序 11、 滤波检测程序 12、 图像处理程 序13、 建库程序14、 数据库检索程序15和数据图形化程序16, 图像裁剪程序11对原始拍摄 图像进行裁剪, 裁剪后的图像经滤波检测程序 12 进行滤波检测, 检测合格后进入图像处理 程序 13 运行, 运行后的合格的色部数据, 在建库程序 14 中完成色诊。
24、数据库的建立, 数据库 检索程序15对色诊数据库里的信息进行检索并由数据图形化程序16实现数据库中所有图 像各色度数据图的绘制。 0039 图像裁剪程序 11 的功能是裁剪拍摄的原始人脸图像, 将图像中无关的多余部分 剪切掉, 使图像的尺寸变小, 加快图像在后续程序中执行速度, 减少图像存储占用空间。这 个程序可以显示原始拍摄图像和经裁剪后的图像, 因此可以实时显示图像的裁剪效果, 如 裁剪不合适, 可对输入的裁剪起始点坐标和长宽位移量进行调整, 重新进行裁剪。 0040 滤波检测程序 12 检验裁剪的图像滤波后人脸五官是否清晰可见, 如滤波检测不 合格, 调整相应的滤波参数或对原图像进行一些。
25、局部修正, 直到检测合格后才可进入图像 处理主程序 13。 0041 图像处理程序 13 按照中医色诊色部定位法如图 5 和图 6 所示, 找出色诊感兴趣的 色部区域, 对原图像进行区域提取和区域色度值的计算, 生成用户图形界面如图 7 所示。通 过这个用户界面可以检查程序处理的结果是否符合色诊色部定位法的要求, 也可以查看不 同脏腑色部的颜色与数据的对应关系。 0042 建库程序 14 实现中医色诊数据库的建立。图像处理程序 13 计算出合格的色部数 据后, 接着运行建库程序14, 通过键盘交互方式和自动方式输入图像的各项信息。 其中图像 文件名、 姓名、 性别、 年龄、 籍贯、 医术诊断结。
26、果等项通过键盘交互录入, 图像处理程序 13 计 算的所有色部数据自动输入数据库中。使用建库程序 14 可以将计算结果连同图像及个人 信息及医生的诊断结果存入色诊数据库中。 0043 数据库检索程序 15 可以检查建库程序 14 的运行结果是否正确, 同时可以查找数 据库中每一张色诊图像的相应信息。 0044 数据图形化程序 16 绘制数据库中各色部所有数据图。通过概率分布图可以直观 地看出色部数据的整体分布情况以及不同色部数据的差异。 0045 中医色诊系统中的中医色诊色部定位法 4 包括 : 颜面自然标志分区法和脏腑色部 说 明 书 CN 101828905 B5/6 页 7 坐标定位法。。
27、如图 5 所示, 颜面自然标志分区法将颜面色部依自然标志标定为五脏色部区, 包括心区、 脾区、 肝区、 肺区、 肾区的区域位置划分。五脏色部区具体位置是 : 0046 心区 (XQ) : 上界及左右界为发际, 以两眉及眉间连线、 眉外延线为下界。 0047 脾区 (PQ) : 上界为两眉内侧端连线, 下界为唇裂, 左右侧界为该侧眉内端与口角 连线。 0048 肝区 (GQ) : 上界为左眼及其外延线, 下界为左唇裂延线, 右界为右眼角口角连线。 0049 肺区 (FQ) : 上界为右眼及其外延线、 下界为右侧唇裂延线, 左界为左眼角口角连 线。 0050 肾区 (SQ) 上界为唇裂及其左右延长。
28、线。 0051 脏腑色部坐标定位法的依据是 : 人的面部正面宽度大约相当于五个眼宽, 因而可 以竖分为十个近似等分。以前正中线, 内眦垂线、 瞳孔垂线、 外眦垂线、 太阳穴垂线为竖坐 标。以眉内侧端连线、 目内侧端连线, 颧骨最高点连线、 鼻翼中央偏上 1/3 连线, 鼻翼基底水 平线为横坐标。 用横竖坐标线组成坐标图, 则全部脏腑色部中心点, 基本均位于横竖坐标线 的交点上。如图 6 所示, 脏腑色部坐标定位法, 包括肺色部中心点、 心色部中心点、 肝色部中 心点、 脾色部中心点、 膀胱、 子宫色部中心点、 胆色部中心点、 胃色部中心点、 小肠色部中心 点、 大肠色部中心点、 肾色部中心点位。
29、置及区域。其具体位置如下 : 0052 肺色部中心点 (F) : 前正中线与两眉内侧端连线交点 ; 0053 心色部中心点 (X) : 前正中线与两眼内眦连线交点, 正当鼻梁骨最低处。 0054 肝色部中心点 (G) : 前正中线与两颧骨最高点连线交点, 正当鼻梁骨最高处。 0055 脾色部中心点 (P) : 前正中线与鼻翼中央偏上方连线交点, 正当鼻尖上方, 鼻端准 头上缘正中凹陷处。 0056 膀胱、 子宫色部中心点 (PZ) : 前正中线上, 人中沟上 1/3 与下 2/3 的交界处。 0057 胆色部中心点 (D) : 目内眦垂线与两颧骨连线交点, 肝部两侧, 相当于鼻梁骨外缘 偏下方。
30、, 下缘尽处。 0058 胃色部中心点 (W) : 目内眦垂线与脾水平线交点。脾部两侧。 0059 小肠色部中心点 (XC) : 瞳孔垂线与两颧骨最高点连线交点 . 颧骨内侧缘处。 0060 大肠色部中心点 (DC) : 目外眦垂线上, 颧骨下缘处。大约相当于肾部中心与小肠 部中心连线, 和外眦垂线的交点。 0061 肾色部中心点 (S) : 太阳穴垂线与鼻翼基底水平线交点。 0062 图像处理程序 13 包括图像处理模块、 用户图形界面模块、 色部选择模块 ; 图像处 理模块完成对图像的区域定位和提取, 并计算各个中医色诊区域的色度值 ; 用户图形界面 模块将图像的色诊区域和对应的色度值以图。
31、形图像的方式直观地表现出来 ; 色部选择模块 实现用户对各色诊区域的选择。 0063 如图 7 所示, 用户图形界面包括原图像及各色部位置标示 17、 色部控件 18 和区域 色度数据 19 ; 色部控件 18 是一个下拉式菜单, 包括了中医色诊的肺、 心、 肝、 脾、 肾等脏腑的 色部选项, 用户通过点击相应选项选择感兴趣的色部 ; 图形界面的左侧位置 17 显示程序处 理的原始图像, 并在图像中标示所选色部在图像中的位置和区域大小 ; 色度值 19 位置显示 所选色部的色度值。通过弹出控件 18 对色部的不同选择, 色部在原图像中的位置标示 17 作相应的变化, 同时区域色度值 19 也要。
32、相应改变。 说 明 书 CN 101828905 B6/6 页 8 0064 数据库检索程序 15 生成一个数据库检索的用户界面如图 8 所示。姓名检索 23 是 一个编辑控件, 用户输入姓名后, 按回车键, 整个界面显示输入姓名的各项信息, 即姓名 26、 性别 27、 年龄 28 和籍贯 29, 同时该患者的色部名 30 及相对应的色度值 31 也会显示在用户 界面上, 刚开始由标准环境的人脸图像采集系统1采集到的原始图像21和最终的诊断结果 22 也同时显示 ; 翻页控件 24 检索当前显示样本编号 20 前一页的信息 ; 翻页控件 25 检索当 前样本编号 20 后一页的信息。数据库检。
33、索程序可以按照姓名检索的方式、 向前翻页和向后 翻页的方式对色诊数据库进行检索, 以图形图像的方式显示数据库的各项信息。 0065 使用中医色诊系统的标准环境的人脸图像采集系统拍摄了 100 例人脸图像样本, 运行图像处理软件, 所有样本图像数据如图 9 所示 ; 各样本图像肺、 心、 肝、 脾四色部数据概 率分布图如图 10 所示。 0066 本发明根据 皇帝内经 的相关记载提出了中医色诊色部定位法, 根据中医色诊对 间接日光的要求, 设计了显色性好, 发光稳定、 照度均匀的色诊标准光源环境, 使用现代化 高科技 CCD 数码相机拍摄人脸部图像, 通过编制图像处理系统软件提取图像色诊区域, 计 算区域色度数据, 建立色诊数据库, 绘制数据图形, 为传统中医色诊提供现代化仪器和量化 数据, 解决了因个体差异导致的观察失误, 为中医色诊客观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可作 为中医色诊的辅助设备。 说 明 书 CN 101828905 B1/4 页 9 图 1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828905 B2/4 页 10 图 4 图 5 图 6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828905 B3/4 页 11 图 8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828905 B4/4 页 12 图 10 说 明 书 附 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