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二扁圆插与三位五孔插开关插套全联体结构.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661427 上传时间:2018-03-0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260050.3

申请日:

2014.06.12

公开号:

CN104112961A

公开日:

2014.10.22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R 27/00申请日:20140612|||公开

IPC分类号:

H01R27/00; H01R13/70; H01R13/10; H01R4/06

主分类号:

H01R27/00

申请人:

飞雕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徐益忠

地址:

201614 上海市松江区大昆工业园区港德路28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28

代理人:

李浩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位二扁圆插与三位五孔插开关插套全联体结构,所述全联体结构由至少三组二极扁圆插套和至少三组五孔插套构成,L极插向外形成一开关插片,该开关插片处插套有一开关,各组五孔插套的N极插与L极插之间形成地极插套,N极插的共有一N极接线端,该N极接线端与电线之间采用冷铆压方式连接。本发明公开了三位二扁圆插与三位五孔插开关插套全联体结构,其主要创新点为:1、开关与插套L极采用插接式连接方式,装配便捷;2、独创的三位二扁圆插与三位五孔插开关插套全联体方案,可实现集成化系统,提供更加稳定、高效的供电方式;3、接线端与电源线的连接方式采用冷铆压结构取代目前的锡焊结构,使得导电方式更加合理,连接方式更加稳定。

权利要求书

1.  三位二扁圆插与三位五孔插开关插套全联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联体结构由至少三组二极扁圆插套(1)和至少三组五孔插套(2)构成,其中第一组二极扁圆插套(1)的第一N极插(3)与第一组五孔插套(2)的第二N极插(4)和第一斜N极插(25)连接,第一组二极扁圆插套(1)的第一L极插(5)与第一组五孔插套(2)的第二L极插(6)和第二斜L极插(26)连接,三组二极扁圆插套(1)呈水平直线状分布,三组五孔插套(2)亦呈水平直线状分布,且三组二极扁圆插套(1)和三组五孔插套(2)上下平行分布,且二极扁圆插套(1)与五孔插套(2)上下一一对应,第一组二极扁圆插套(1)的第一N极插(3)与第一组五孔插套(2)的第二N极插(4)和第一组五孔插套(2)的第一斜N极插(25)连接后再分别与第二组二极扁圆插套(1)的第三N极插(7)和第二组五孔插套(2)的第四N极插(8)和第二组五孔插套(2)的第三斜N极插(27)和第三组二极扁圆插套(1)的第五N极插(9)和第三组五孔插套的第六N极插(10)和第三组五孔插套的第四斜N极插(28)连接,第一组二极扁圆插套(1)的第一L极插(5)与第一组五孔插套(2)的第二L极插(6)和第一组五孔插套(2)的第二斜N极插(26)连接后再分别与第二组二极扁圆插套(1)的第三L极插(11)和第二组五孔插套(2)的第四L极插(12)和第二组五孔插套(2)的第五斜L极插(29)和第三组二极扁圆插套(1)的第五L极插(13)和第三组五孔插套(2)的第六L极插(14)和第三组五孔插套(2)的第六斜L极插(30)连接,第六L极插(14)向外形成一开关插片(15),该开关插片(15)处插套有一开关(16),各组五孔插套(2)的N极插与L极插之间形成地极插套(17),N极插的共有一N极接线端(18),该N极接线端(18)与电线之间采用冷铆压方式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位二扁圆插与三位五孔插开关插套全联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N极插(3)通过第一“[”金属连接条(22)与第二N极插(4)和第一斜N极插(25)连接,该“[”金属连接条(22)一端与第一N极插(3)的连接处形成一下折弯部(23),该“[”金属连接条(22)另一端与第二N极插(4)的连接处亦形成一下折弯部(23),“[”金属连接条(22)另一端的延伸段(31)与第一斜N极插(25)的连接处亦形成一下折弯部(23),第一斜N极插(25)与第三斜N极插(27)与第四斜N极插(28)之间依次通过一直线状金属连接条(24)串联。

说明书

三位二扁圆插与三位五孔插开关插套全联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器插座的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三位二扁圆插与三位五孔插开关插套全联体结构,特别涉及其插套全联体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三位二扁圆插与三位五孔插为非全联体结构,稳定性能差,控制开关与电极插套之间采用导线式连接,容易出现脱焊的现象,接线端与电源线之间采用锡焊方式连接,容易出现脱焊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三位二扁圆插与三位五孔插开关插套全联体结构,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三位二扁圆插与三位五孔插开关插套全联体结构,所述全联体结构由至少三组二极扁圆插套和至少三组五孔插套构成,其中第一组二极扁圆插套的第一N极插与第一组五孔插套的第二N极插和第一斜N极插连接,第一组二极扁圆插套的第一L极插与第一组五孔插套的第二L极插和第二斜L极插连接,三组二极扁圆插套呈水平直线状分布,三组五孔插套亦呈水平直线状分布,且三组二极扁圆插套和三组五孔插套上下平行分布,且二极扁圆插套与五孔插套上下一一对应,第一组二极扁圆插套的第一N极插与第一组五孔插套的第二N极插和第一组五孔插套的第一斜N极插连接后再分别与第二组二极扁圆插套的第三N极插和第二组五孔插套的第四N极插和第二组五孔插套的第三斜N极插和第三组二极扁圆插套的第五N极插和第三组五孔插套的第六N极插和第三组五孔插套的第四斜N极插连接,第一组二极扁圆插套的第一L极插与第一组五孔插套的第二L极插和第一组五孔插套的第二斜N极插连接后再分别与第二组二极扁圆插套的第三L极插和第二组五孔插套的第四L极插和第二组五孔插套的第五斜L极插和第三组二极扁圆插套的第五L极插和第三组五孔插套的第六L极插和第三组五孔插套的第六斜L极插连接,第六L极插向外形成一开关插片,该开关插片处插套有一开关,各组五孔插套的N极插与L极插之间形成地极插套,N极插的共有一N极接线端,该N极接线端与电线之间采用冷铆压方式连接。
本发明公开了三位二扁圆插与三位五孔插开关插套全联体结构,其主要创新点为:1、开关与插套L极采用插接式连接方式,装配便捷;2、独创的三位二扁圆插与三位五孔插开关插套全联体方案,实现高度集成化系统,提供更加稳定、高效的供电方式;3、接线端与电源线的连接方式采用冷铆压结构取代目前的锡焊结构,使得导电方式更加合理,连接方式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插套本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描述。
本发明为三位二扁圆插与三位五孔插开关插套全联体结构,其区别于现有技术在于:所述全联体结构由至少三组二极扁圆插套1和至少三组五孔插套2构成,其中第一组二极扁圆插套1的第一N极插3与第一组五孔插套2的第二N极插4和第一斜N极插25连接,第一组二极扁圆插套1的第一L极插5与第一组五孔插套2的第二L极插6和第二斜L极插26连接,三组二极扁圆插套1呈水平直线状分布,三组五孔插套2亦呈水平直线状分布,且三组二极扁圆插套1和三组五孔插套2上下平行分布,且二极扁圆插套1与五孔插套2上下一一对应,第一组二极扁圆插套1的第一N极插3与第一组五孔插套2的第二N极插4和第一组五孔插套2的第一斜N极插25连接后再分别与第二组二极扁圆插套1的第三N极插7和第二组五孔插套2的第四N极插8和第二组五孔插套2的第三斜N极插27和第三组二极扁圆插套1的第五N极插9和第三组五孔插套的第六N极插10和第三组五孔插套的第四斜N极插28连接,第一组二极扁圆插套1的第一L极插5与第一组五孔插套2的第二L极插6和第一组五孔插套2的第二斜N极插26连接后再分别与第二组二极扁圆插套1的第三L极插11和第二组五孔插套2的第四L极插12和第二组五孔插套2的第五斜L极插29和第三组二极扁圆插套1的第五L极插13和第三组五孔插套2的第六L极插14和第三组五孔插套2的第六斜L极插30连接,第六L极插14向外形成一开关插片15,该开关插片15处插套有一开关16,各组五孔插套2的N极插与L极插之间形成地极插套17,N极插的共有一N极接线端18,该N极接线端18与电线之间采用冷铆压方式连接。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N极插3通过第一“[”金属连接条22与第二N极插4和第一斜N极插25连接,该“[”金属连接条22一端与第一N极插3的连接处形成一下折弯部23,该“[”金属连接条22另一端与第二N极插4的连接处亦形成一下折弯部23,“[”金属连接条22另一端的延伸段31与第一斜N极插25的连接处亦形成一下折弯部23,第一斜N极插25与第三斜N极插27与第四斜N极插28之间依次通过一直线状金属连接条24串联。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N极接线端18的端面两侧形成压板19,用于配合实现冷铆压连接方式,两块压板19之间的N极接线端18的表面横向分布后若干条凸起部20,用于配合压板固定电源线。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开关插片15的悬空端形成导向刃21。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三位二扁圆插与三位五孔插开关插套全联体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位二扁圆插与三位五孔插开关插套全联体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位二扁圆插与三位五孔插开关插套全联体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位二扁圆插与三位五孔插开关插套全联体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位二扁圆插与三位五孔插开关插套全联体结构.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12961A43申请公布日20141022CN104112961A21申请号201410260050322申请日20140612H01R27/00200601H01R13/70200601H01R13/10200601H01R4/0620060171申请人飞雕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地址201614上海市松江区大昆工业园区港德路288号72发明人徐益忠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1128代理人李浩东54发明名称三位二扁圆插与三位五孔插开关插套全联体结构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位二扁圆插与三位五孔插开关插套全联体结构,所述全联体结构由至少三组二极扁圆插套和至。

2、少三组五孔插套构成,L极插向外形成一开关插片,该开关插片处插套有一开关,各组五孔插套的N极插与L极插之间形成地极插套,N极插的共有一N极接线端,该N极接线端与电线之间采用冷铆压方式连接。本发明公开了三位二扁圆插与三位五孔插开关插套全联体结构,其主要创新点为1、开关与插套L极采用插接式连接方式,装配便捷;2、独创的三位二扁圆插与三位五孔插开关插套全联体方案,可实现集成化系统,提供更加稳定、高效的供电方式;3、接线端与电源线的连接方式采用冷铆压结构取代目前的锡焊结构,使得导电方式更加合理,连接方式更加稳定。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

3、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12961ACN104112961A1/1页21三位二扁圆插与三位五孔插开关插套全联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联体结构由至少三组二极扁圆插套(1)和至少三组五孔插套(2)构成,其中第一组二极扁圆插套(1)的第一N极插(3)与第一组五孔插套(2)的第二N极插(4)和第一斜N极插(25)连接,第一组二极扁圆插套(1)的第一L极插(5)与第一组五孔插套(2)的第二L极插(6)和第二斜L极插(26)连接,三组二极扁圆插套(1)呈水平直线状分布,三组五孔插套(2)亦呈水平直线状分布,且三组二极扁圆插套(1)和三组五孔插套(2)上下平行分布,且二极。

4、扁圆插套(1)与五孔插套(2)上下一一对应,第一组二极扁圆插套(1)的第一N极插(3)与第一组五孔插套(2)的第二N极插(4)和第一组五孔插套(2)的第一斜N极插(25)连接后再分别与第二组二极扁圆插套(1)的第三N极插(7)和第二组五孔插套(2)的第四N极插(8)和第二组五孔插套(2)的第三斜N极插(27)和第三组二极扁圆插套(1)的第五N极插(9)和第三组五孔插套的第六N极插(10)和第三组五孔插套的第四斜N极插(28)连接,第一组二极扁圆插套(1)的第一L极插(5)与第一组五孔插套(2)的第二L极插(6)和第一组五孔插套(2)的第二斜N极插(26)连接后再分别与第二组二极扁圆插套(1)的。

5、第三L极插(11)和第二组五孔插套(2)的第四L极插(12)和第二组五孔插套(2)的第五斜L极插(29)和第三组二极扁圆插套(1)的第五L极插(13)和第三组五孔插套(2)的第六L极插(14)和第三组五孔插套(2)的第六斜L极插(30)连接,第六L极插(14)向外形成一开关插片(15),该开关插片(15)处插套有一开关(16),各组五孔插套(2)的N极插与L极插之间形成地极插套(17),N极插的共有一N极接线端(18),该N极接线端(18)与电线之间采用冷铆压方式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位二扁圆插与三位五孔插开关插套全联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N极插(3)通过第一“”金属连接条(22)。

6、与第二N极插(4)和第一斜N极插(25)连接,该“”金属连接条(22)一端与第一N极插(3)的连接处形成一下折弯部(23),该“”金属连接条(22)另一端与第二N极插(4)的连接处亦形成一下折弯部(23),“”金属连接条(22)另一端的延伸段(31)与第一斜N极插(25)的连接处亦形成一下折弯部(23),第一斜N极插(25)与第三斜N极插(27)与第四斜N极插(28)之间依次通过一直线状金属连接条(24)串联。权利要求书CN104112961A1/2页3三位二扁圆插与三位五孔插开关插套全联体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电器插座的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三位二扁圆插与三位五孔插开关插套全联体结构,。

7、特别涉及其插套全联体结构。背景技术0002传统的三位二扁圆插与三位五孔插为非全联体结构,稳定性能差,控制开关与电极插套之间采用导线式连接,容易出现脱焊的现象,接线端与电源线之间采用锡焊方式连接,容易出现脱焊的现象。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三位二扁圆插与三位五孔插开关插套全联体结构,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三位二扁圆插与三位五孔插开关插套全联体结构,所述全联体结构由至少三组二极扁圆插套和至少三组五孔插套构成,其中第一组二极扁圆插套的第一N极插与第一组五孔插套的第二N极插和第一斜N极插连接,第一组二极扁圆插套的第一L极插与第一组五孔。

8、插套的第二L极插和第二斜L极插连接,三组二极扁圆插套呈水平直线状分布,三组五孔插套亦呈水平直线状分布,且三组二极扁圆插套和三组五孔插套上下平行分布,且二极扁圆插套与五孔插套上下一一对应,第一组二极扁圆插套的第一N极插与第一组五孔插套的第二N极插和第一组五孔插套的第一斜N极插连接后再分别与第二组二极扁圆插套的第三N极插和第二组五孔插套的第四N极插和第二组五孔插套的第三斜N极插和第三组二极扁圆插套的第五N极插和第三组五孔插套的第六N极插和第三组五孔插套的第四斜N极插连接,第一组二极扁圆插套的第一L极插与第一组五孔插套的第二L极插和第一组五孔插套的第二斜N极插连接后再分别与第二组二极扁圆插套的第三L。

9、极插和第二组五孔插套的第四L极插和第二组五孔插套的第五斜L极插和第三组二极扁圆插套的第五L极插和第三组五孔插套的第六L极插和第三组五孔插套的第六斜L极插连接,第六L极插向外形成一开关插片,该开关插片处插套有一开关,各组五孔插套的N极插与L极插之间形成地极插套,N极插的共有一N极接线端,该N极接线端与电线之间采用冷铆压方式连接。0005本发明公开了三位二扁圆插与三位五孔插开关插套全联体结构,其主要创新点为1、开关与插套L极采用插接式连接方式,装配便捷;2、独创的三位二扁圆插与三位五孔插开关插套全联体方案,实现高度集成化系统,提供更加稳定、高效的供电方式;3、接线端与电源线的连接方式采用冷铆压结构。

10、取代目前的锡焊结构,使得导电方式更加合理,连接方式更加稳定。附图说明0006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说明书CN104112961A2/2页40007图2为本发明插套本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08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描述。0009本发明为三位二扁圆插与三位五孔插开关插套全联体结构,其区别于现有技术在于所述全联体结构由至少三组二极扁圆插套1和至少三组五孔插套2构成,其中第一组二极扁圆插套1的第一N极插3与第一组五孔插套2的第二N极插4和第一斜N极插25连接,第一组二极扁圆插套1的第一L极插5与第一组五孔插套2的第二L极插6和第二斜L极插26连接,三组二极扁圆插套1呈水平直线状分布。

11、,三组五孔插套2亦呈水平直线状分布,且三组二极扁圆插套1和三组五孔插套2上下平行分布,且二极扁圆插套1与五孔插套2上下一一对应,第一组二极扁圆插套1的第一N极插3与第一组五孔插套2的第二N极插4和第一组五孔插套2的第一斜N极插25连接后再分别与第二组二极扁圆插套1的第三N极插7和第二组五孔插套2的第四N极插8和第二组五孔插套2的第三斜N极插27和第三组二极扁圆插套1的第五N极插9和第三组五孔插套的第六N极插10和第三组五孔插套的第四斜N极插28连接,第一组二极扁圆插套1的第一L极插5与第一组五孔插套2的第二L极插6和第一组五孔插套2的第二斜N极插26连接后再分别与第二组二极扁圆插套1的第三L极。

12、插11和第二组五孔插套2的第四L极插12和第二组五孔插套2的第五斜L极插29和第三组二极扁圆插套1的第五L极插13和第三组五孔插套2的第六L极插14和第三组五孔插套2的第六斜L极插30连接,第六L极插14向外形成一开关插片15,该开关插片15处插套有一开关16,各组五孔插套2的N极插与L极插之间形成地极插套17,N极插的共有一N极接线端18,该N极接线端18与电线之间采用冷铆压方式连接。0010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N极插3通过第一“”金属连接条22与第二N极插4和第一斜N极插25连接,该“”金属连接条22一端与第一N极插3的连接处形成一下折弯部23,该“”金属连接条22另一端与第二N极插4的。

13、连接处亦形成一下折弯部23,“”金属连接条22另一端的延伸段31与第一斜N极插25的连接处亦形成一下折弯部23,第一斜N极插25与第三斜N极插27与第四斜N极插28之间依次通过一直线状金属连接条24串联。0011在具体实施时,所述N极接线端18的端面两侧形成压板19,用于配合实现冷铆压连接方式,两块压板19之间的N极接线端18的表面横向分布后若干条凸起部20,用于配合压板固定电源线。0012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开关插片15的悬空端形成导向刃21。0013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说明书CN104112961A1/2页5图1说明书附图CN104112961A2/2页6图2说明书附图CN104112961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