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跟痛症的中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跟痛症的中药.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2423344 B (45)授权公告日 2013.10.23 CN 102423344 B *CN102423344B* (21)申请号 201110353916.1 (22)申请日 2011.10.26 A61K 36/71(2006.01) A61P 29/00(2006.01) (73)专利权人 刘运波 地址 264400 山东省文登市米山路 140 号文 登市口腔医院 (72)发明人 孙磊 王英华 慈晓杰 刘运波 于莉君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跟痛症的中药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跟痛症的中药, 它是由 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的组分组成 :。
2、 炒白术 20-30g、 怀牛膝 20-30g、 仙灵脾 20-30g、 女贞子 15-20g、 杜仲 20-30g、 乳香 10-15g、 没药 10-15g、 白芍 10-15g、 生甘草 6-10g。总有效率 83, 治愈 率 63, 好转率 20, 无效 17。 (51)Int.Cl. 审查员 郭雨姗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2423344 B CN 102423344 B *CN102423344B* 1/1 页 2 1. 一种治疗跟痛症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它。
3、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组成 : 炒白术 30g、 怀牛膝 20g、 女贞子 20g、 杜仲 20g、 仙灵脾 20g、 乳香 10g、 没药 10g、 白芍 15g、 生甘草 10g。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423344 B 2 1/2 页 3 一种治疗跟痛症的中药 技术领域 :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跟痛症的中药。 背景技术 : 0002 跟痛症主要指跟骨底面由于慢性损伤引起的疼痛。临床上发病多见于 40-60 岁的 中老年人。 60岁以后的老年人又很少见。 跖腱膜自跟骨跖面结节起, 向前伸展, 止于五个跖 趾近侧趾节的骨膜上。 如果长期持续的牵拉, 可在跖腱膜的跟骨结节。
4、附着处发生慢性损伤, 引起局部疼痛。本病起病缓慢, 多为一侧发病, 可有数月或几年的历史。晨起、 久坐后站立 时疼痛较重, 行走片刻后痛减, 但久行疼痛又加重。局部不红不肿, 在跟骨跖面的跟骨结节 部有压痛, 如骨刺较大时, 可触及骨性隆起。但有骨刺者不一定有临床症状, 有症状者也可 能无骨刺。中医亦称本病为 “跟痛” , 临床辨证可分为瘀血阻络、 肾精亏虚两个证型。 发明内容 : 0003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 提供了一种治疗跟痛症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它是由 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的组分组成 : 炒白术 20-30g、 怀牛膝 20-30g、 仙灵脾 20-30g、 女贞 子 15-2。
5、0g、 杜仲 20-30g、 乳香 10-15g、 没药 10-15g、 白芍 10-15g、 生甘草 6-10g。 0004 优选用量 : 炒白术30g、 怀牛膝20g、 仙灵脾20g、 女贞子20g、 杜仲20g、 乳香10g、 没 药 10g、 白芍 15g、 生甘草 10g。 0005 药理分析 : 本发明中药中, 炒白术补脾益气 ; 怀牛膝活血化瘀, 补肝肾, 利关节, 引 血下行 ; 杜仲补肝肾, 强筋骨 ; 仙灵脾补肾壮阳, 强筋健骨, 祛风除湿 ; 女贞子补养肝肾 ; 乳 香、 没药活血化瘀, 止痛 ; 白芍, 敛阴养血, 柔肝止痛 ; 甘草甘缓补中、 缓急止痛。诸药合用, 补。
6、益肝肾, 强筋健骨, 活血止痛, 诸症自除。 0006 剂型及用法 : 本方药剂型为汤药。水煎服, 一日一剂, 煎煮两遍。头煎加凉水 500ml, 浸泡 2 小时, 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续煎, 取汁 150ml ; 二煎, 加热水 500ml, 武火煮沸后 改文火续煎, 取汁150ml, 两遍煎出的药汁混合分别于早晚饭后2小时各服150ml, 温开水送 服。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及寒凉食物。 具体实施方式 : 0007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 0008 实施例 1 : 一种治疗跟痛症的中药, 它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的组分组成 : 炒白术 20-30g、 怀牛膝 20-30g、。
7、 仙灵脾 20-30g、 女贞子 15-20g、 杜仲 20-30g、 乳香 10-15g、 没药 10-15g、 白芍 10-15g、 生甘草 6-10g。 0009 实施例 2 : 一种治疗跟痛症的中药, 其中各种原料药物的优选重量份配比为 : 炒白 术 30g、 怀牛膝 20g、 仙灵脾 20g、 女贞子 20g、 杜仲 20g、 乳香 10g、 没药 10g、 白芍 15g、 生甘草 10g。 0010 临床疗效总结 说 明 书 CN 102423344 B 3 2/2 页 4 0011 ( 一 ) 一般资料 : 3 年共收治病人 28 例, 其中男性 12 例, 女性 16 例 ; 。
8、年龄最大 56 岁, 最小 40 岁, 平均年龄 48 岁 ; 病程最长者 5 年, 最短者 3 个月。 0012 ( 二 ) 诊断标准 : 主要是根据临床症状, 排除急性外伤所致者。 0013 ( 三 ) 疗效评定标准 0014 治愈 : 自觉症状消失。 0015 好转 : 自觉症状减轻 0016 无效 : 服药后症状未见好转。 0017 ( 四 ) 治疗效果 0018 服药 15 天为一疗程, 一般服药一疗程能明显改善症状, 两疗程治愈。总有效率 83, 治愈率 63, 好转率 20, 无效 17。 0019 ( 五 ) 典型病例 0020 1、 张 , 女, 50 岁, 工人。2007 。
9、年 3 月就诊。无明诱因自觉右侧足跟疼痛 2 年, 晨起、 久坐后站立时疼痛加重, 行走时间长时疼痛也加重, 曾经 x 线拍片检查时未见骨刺, 服过多种抗炎镇痛药, 如布洛芬, 消炎痛等, 效果均不明显, 求治于中医。 查体, 舌质淡, 有少 量瘀斑, 脉细涩无力。诊为肝肾两虚、 瘀血阻滞。给予本发明方药服用一疗程, 症状明显改 善, 继服一疗程, 症状消失痊愈, 随访至今, 未再复发。 0021 2、 孔 , 男, 45 岁, 农民。2008 年 5 月就诊。自述无明诱因自觉左跟骨疼痛半 年, 伴有腰膝酸软, 曾服过 “六味地黄丸” ,“尼美舒利” 等药, 未见明显好转。查体 : 舌质红苔 薄白, 两边有少许瘀斑, 脉弦涩。诊为肾阴不足, 瘀血内阻, 给予本发明中药服用一疗程, 症 状减轻, 继服一疗程, 诸症消失痊愈, 随访至今, 未再复发。 说 明 书 CN 102423344 B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