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及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排污控制系统.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6571859 上传时间:2019-09-0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68.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10170900.9

申请日:

20180301

公开号:

CN108391614A

公开日:

2018081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K63/00,A01K63/04,G05B19/04,G08C17/02

主分类号:

A01K63/00,A01K63/04,G05B19/04,G08C17/02

申请人:

湖州中科星农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周建,汪锋,吴凯,潘建强,郑邦彦,陆云凯

地址:

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红丰路1366号南太湖科创中心6D-4

优先权:

CN201810170900A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裴金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及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排污控制系统。包括跑道、设于跑道一端的进水口、设于跑道另一端的出水口、设于跑道与进水口之间的进水筛网、设于跑道与出水口之间的出水筛网;进水口,设有推水增氧装置;出水口,设有集污槽和排污泵;排污泵设置在集污槽中并且与排污管道相通;排污泵每天进行多次排污操作,每次排污操作的持续时间小于1分钟。可以及时清理跑道中产生的饲料残余和排泄物防止它们在集污槽中停留时间过长而影响水质;并且将每次排污操作的持续时间缩小到了1分钟以内,减轻了排污泵的工作量,提高了排污泵的工作效率,延长了排污泵的寿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跑道、设于所述跑道一端的进水口、设于所述跑道另一端的出水口、设于所述跑道与所述进水口之间的进水筛网、设于所述跑道与所述出水口之间的出水筛网;所述进水口,设有推水增氧装置;所述出水口,设有集污槽和排污泵;所述排污泵设置在所述集污槽中并且与排污管道相通;所述排污泵每天进行多次排污操作,每次所述排污操作的持续时间小于1分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泵每个小时在智能控制柜的控制下自动进行一次所述排污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每次所述排污操作的持续时间为10-30S。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跑道具有多个,各所述跑道的排污泵与所述排污管道之间设有单向阀;同一时刻仅允许一个所述排污泵进行排污操作,所述排污泵的协调控制由所述智能控制柜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泵在夏季的排污操作频率大于所述排污泵在春/秋季的排污操作频率;所述排污泵在春/秋季的排污操作频率大于所述排污泵在冬季的排污操作频率。 6.一种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排污控制系统,适用于权利要求1-5中所述的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机、网络控制模块、交流接触器;所述主控机,包括控制模块、远程通讯模块、总线控制模块;所述网络控制模块,通过总线与所述主控机连接,所述排污泵通过所述交流接触器与所述网络控制模块连接;所述主控机通过所述总线控制模块与排污泵相通信,所述主控机通过所述远程通信模块与管理后台通信;所述主控机、所述网络控制模块、所述交流接触器位于同一柜体内,构成智能控制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排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动控制装置,包括与所述排污泵一一对应的手动控制器件;所述主控机与所述手动控制装置连接通信。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排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所述网络控制模块和所述交流接触器的中间继电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排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急控制装置,包括与所述排污泵一一对应的紧急控制器件;所述中间继电器与所述紧急控制装置连接,接收来自所述紧急控制装置的紧急控制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排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机包括定位模块。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及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排污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由美国奥本大学设计,通过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引进我国的池塘内循环水养鱼模式也叫“跑道养鱼”。其包括跑道、设于所述跑道一端的进水口、设于所述跑道另一端的出水口、设于所述跑道与所述进水口之间的进水筛网、设于所述跑道与所述出水口之间的出水筛网。将养殖鱼被放置在跑道中培育,通过进水网筛和出水网筛将养殖鱼的活动限制在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进水口设有推水装置,推动跑道中的水由进水口流向出水口。跑道中的养殖鱼在流水中养殖,能够提高养殖密度,增加饲料利用率。能够增加它们的运动量,使得鱼肉更加肥美,口感更好。同时,养殖鱼排出的粪便以及饲料的残余被流水冲到跑道下游经出水网筛的筛孔进入到出水口的排污槽中。排污槽中设置有排污泵,用于将沉淀在排污槽中的淤泥吸出,来保持跑道中水环境的干净清洁。

现有技术中跑道养鱼排污通常是通过人工操作的,由操作工人定期到养殖现场开启的。现有的这种操作方式,养殖区域水质的保持和及时排污完全依赖人工手动操作,准时性和可靠性都很难有效保障,对于风险很高的水产养殖来说,存在极高的不确定性。。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排污,容易造成饲料残留和排泄物在狭小的跑道水槽区域内快速堆积,并且堆积在排污槽中的饲料残留和排泄物在高温环境中容易发酵,污染排污槽中的水质。虽然跑道中的排污槽与跑道末端之间有出水网筛隔离,但是排污槽中的水仍然能够穿过出水网筛的筛孔与跑道中的水进行交换,从而使得跑道中的水质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跑道、设于所述跑道一端的进水口、设于所述跑道另一端的出水口、设于所述跑道与所述进水口之间的进水筛网、设于所述跑道与所述出水口之间的出水筛网;

所述进水口,设有推水增氧装置;

所述出水口,设有集污槽和排污泵;

所述排污泵设置在所述集污槽中并且与排污管道相通;

所述排污泵每天进行多次排污操作,每次所述排污操作的持续时间小于1分钟。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每天多次进行短时间的排污操作。一方面可以及时清理跑道中产生的饲料残余和排泄物防止它们在集污槽中停留时间过长而影响水质;另一方面将每次排污操作的持续时间缩小到了1分钟以内,减轻了排污泵的工作量,提高了排污泵的工作效率,延长了排污泵的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排污泵每个小时在智能控制柜的控制下自动进行一次所述排污操作。

作为优选,每次所述排污操作的持续时间为10-320S。

作为优选,所述跑道具有多个,各所述跑道的排污泵与所述排污管道之间设有单向阀;同一时刻仅允许一个所述排污泵进行排污操作;所述排污泵的协调控制由智能控制柜完成。所有跑道的排污泵公用一根排污管,降低成本和建设周期。

作为优选,所述排污泵在夏季的排污操作频率大于所述排污泵在春/秋季的排污操作频率;所述排污泵在春/秋季的排污操作频率大于所述排污泵在冬季的排污操作频率。,排污频率和每次排污的持续时间,是通过所述智能控制柜根据季节、水质监测的状况和喂食量进行自动动态调整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排污控制系统,适用于上述的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机、网络控制模块、交流接触器;所述主控机,包括控制模块、远程通讯模块、总线控制模块;所述网络控制模块通过总线与所述主控机连接,所述排污泵通过所述交流接触器与所述网络控制模块连接;所述主控机通过所述总线控制模块与排污泵相通信,所述主控机通过所述远程通信模块与管理后台通信;

所述主控机、所述网络控制模块、所述交流接触器均位于同一柜体内,构成智能控制柜。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所述主控机能够自动控制所述排污泵的排污操作,避免了人工操作,使得排污操作的启动时间、持续时长都更加的精确可控。

作为优选,还包括手动控制装置,包括与所述排污泵一一对应的手动控制器件;所述主控机与所述手动控制装置连接通信。使得所述排污系统可以兼容现场人工操作。

作为优选,还包括连接所述网络控制模块和所述交流接触器的中间继电器。

作为优选,还包括紧急控制装置,包括与所述排污泵一一对应的紧急控制器件;所述中间继电器与所述紧急控制装置连接,接收来自所述紧急控制装置的紧急控制信号。当所述主控机故障时,发送控制信号至排污泵对排污泵进行操纵。通过所述紧急控制装置直接控制排污泵的中间继电器,实现对排污泵的操控。

作为优选,所述主控机包括定位模块。

附图说明

附图1实施例一的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系统示意图。

附图2实施例一的养鱼跑道示意图。

附图3实施例二的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排污控制系统示意图。

附图4实施例三的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排污控制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收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包括搭建在池塘中的多个养鱼跑道1,多个养鱼跑道1在池塘中沿同一方向并列设置,相互之间通过跑道连接件连接在一起。跑道连接件包括两根相互交叉的钢筋条,钢筋条的两端分别与其两侧的养鱼跑道的跑道侧壁焊接固定,从而将相邻的两个养鱼跑道固定在一起。

如图2,养鱼跑道包括进水口11、出水口12、设置在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之间的跑道13、设置在跑道13顶部的人行通道14。

跑道13包括跑道底部和跑道侧壁。跑道底部为由多个不锈钢板通过螺钉连接拼接而成,跑道侧壁为由多个不锈钢板通过螺钉拼接而成。跑道底部水平设置在池塘中,跑道侧壁垂直的设置在跑道底部两侧,形成开口朝上的凹槽状结构。跑道13与进水口11的端部设有进水筛网131,跑道13与出水口12之间的端部设有出水筛网132,进水筛网131和出水筛网132均为拦截设置在跑道13中的不锈钢筛网,以将养殖鱼拦截在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之间,同时又不会阻碍跑道13与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之间的水流流动。

进水口11,包括上进水部和下进水部,上进水部位于下进水部上方,因此上进水部对应池塘中较浅的进水深度,下进水部对应池塘中较深的进水深度。进水口11中设有进水深度调节架和增氧装置112。进水深度调节架通过架体固定在进水口11的底部对应于下进水部的位置。进水深度调节架的转动架1113转动安装在架体的两个侧板之间。转动架1113能够向上翻转,并且恰好将进水口的上进水部挡住,同时下进水部露出并且允许池塘中的水经下进水部被推送至跑道中。转动架1113还能够向下翻转,并且恰好将进水口的下进水部挡住,同时上进水部露出并且运行池塘中的水经上进水部被推送至跑道中。

增氧装置112包括架体、总输氧管、增氧泵以及多个增氧格总输氧管包括与增氧泵相通的进气管以及与增氧格相通的多个出气管。多个增氧格的进气口连接至总输氧管的出气管。将增氧泵的输氧管与总输氧管的进气管连接并且开启增氧泵。含有氧气的空气经进气口输入增氧格 的边框中,空气在边框的中空管道中运动并且经出气口进入到曝气管中,经曝气管的出气孔排出。多根曝气管横竖交叉式的分布在边框中,增加了增氧格的增氧密度。增氧格产生的高密度气泡朝着出水口移动,实现将进水口的水朝着出水口推送。

出水口12设有由不锈钢板拼接信号形成的截面为V型的集污槽1211,排污管道(图中未示出)平行设置在集污槽1121上方,排污泵(图中未示出)一端伸入V型的集污槽底部另一端通过单向阀1212与排污管道连通。跑道13中的养殖鱼产生的粪便以及饲料残余,在跑道中水流的作用下被推送至集污槽中,并且沉淀至集污槽底部。开启吸污泵便能够将凹槽中的淤泥抽离出养鱼跑道,避免对池塘的整体水环境产生影响。排污泵每天进行多次排污操作,每次所述排污操作的持续时间小于1分钟。例如,本实施例中各跑道的排污泵每个小时开启一次进行排污操作,每次所述排污操作的持续时间为10-30S。为了防止同一时间多个排污泵将抽吸出的淤泥输入同一排污管中,造成排污管堵塞。排污泵每个小时持续工作10-30S,将原本一天一次的长时间排污操作分解为一天多次短时间排污操作。一方面能够及时的将集污槽中产生的饲料残余、养殖鱼排泄物等清除,防止这些淤泥长时间停留在集污槽中影响到跑道中的水质。另一方面,同一时刻仅允许一个排污泵工作并且将抽吸出的淤泥输入排污管,并且各排污管每次排污操作的持续时间较短(小于1分钟)可以进一步缓解排污管和排污泵的使用压力,延长排污管和排污泵的寿命。本实施例中的排污泵在夏季的排污操作频率大于所述排污泵在春/秋季的排污操作频率;所述排污泵在春/秋季的排污操作频率大于所述排污泵在冬季的排污操作频率。排污泵的操作可以由人工实现,也可以采用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实现。

人行通道14,设置在跑道13的顶部。人行通道14包括搭建在跑道13顶部的踏板以及设置在踏板两侧的护栏。人行通道分别设置在跑道13的前端(靠近进水口侧)、末端(靠近出水口侧)、中间(位于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供养殖户或者管理人员观察养殖情况或者喂撒饲料。

实施例二

一种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排污控制系统,适用于实施例一中的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基于本实施例的排污控制系统,可以减轻人工负担实现排污泵的自动定时排污。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排污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池塘水产养殖现场的智能控制柜,该智能控制柜包括不锈钢电气柜体以及设置在柜体中的:

主控机,包括控制模块、远程通讯模块、总线控制模块、定位模块。其中,远程通讯模块控制模块可以为GPRS通讯模块或者WIFI通讯模块或者以太网通讯模块,又或者是集成有GPRS通讯模块、WIFI通讯模块、以太网通讯模块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功能的通讯模块。总线控制模块为设有RS485总线接口的RS485总线控制模块。定位模块为GPS定位模块。

网络控制模块,通过RS485总线连接至主控机的RS485总线接口。排污泵的电机通过热继电器连接至对应的交流接触器,交流接触器再通过中间继电器连接至网络控制模块连接。

手动控制装置,为设置在养殖水塘现场的手动控制箱。手动控制装置包括与各排污泵一一对应的手动控制按钮和状态指示灯。通过操作手动控制按钮可以控制对应的排污泵启动/停止排污操作,而状态指示灯可以反映出对应的排污泵的工作状态。例如,指示灯亮表示对应的排污泵在工作,指示灯灭表示对应的排污泵处于停止状态。

紧急控制装置,包括与各排污泵一一对应的紧急控制按钮。紧急控制按钮通过中间继电器连接至对应的排污泵。通过操作紧急控制按钮可以不经过主控机,直接控制对应的排污泵启动/停止排污操作。

触控屏,与主控机电连接,以输入控制信号至主控机或者显示来自主控机的信息。本实施例中的触控屏采用工业触控一体液晶屏。

另外,上述手动控制装置、紧急控制装置、触控屏可以为独立设置在智能控制柜的柜体外的单独的设备,也可以集成在智能控制柜的柜体中方便统一控制。

本实施例的生态循环养鱼监控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

主控机通过RS485总线与安装在排污槽中的排污泵相通信,发送自动控制信号至排污泵从而实现对排污泵的控制。主控机还同时与触摸屏、管理后台、手动控制装置进行双向相通信。自动控制信号可以由主控机根据与其电连接的触控屏输入的触摸屏控制信号产生;也可以由主控机根据与其远程通讯的管理后台发送的后台控制信号产生;也可以由存储在存储模块中的预定参数产生;还可以由主控机根据与其电连接的手动控制装置发送的手动控制信号产生。使得用户可以在现场通过触摸屏或者手动控制装置对排污泵进行操控。主控机根据最新接收的控制信息(可能来自管理后台也可能来自触摸屏或者手动控制装置),更新各排污泵的状态并反馈相应的状态信息至触摸屏、手动控制装置或者管理后台。触摸屏和管理后台根据接收到的状态信息更新显示各排污泵的状态,手动控制装置根据接收到的状态信息更新指示灯的状态。用户通过手机等客户端可以访问管理后台,查看各排污泵的当前状态。

本实施例的监控系统通过紧急控制装置加设了一道应急机制,当主控机板出现故障,无法发送自动控制信息对排污泵进行操控时。工作人员可以在现场通过紧急控制装置,越过主控机直接控制排污泵的中间继电器,实现对排污泵的操控。

实施例三

一种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排污控制系统,适用于实施例一中的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基于本实施例的排污控制系统,可以减轻人工负担实现排污泵的自动定时排污。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排污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池塘水产养殖现场的智能控制柜,该智能控制柜包括不锈钢电气柜体以及设置在柜体中的:

主控机,包括控制模块、远程通讯模块、总线控制模块、定位模块。其中,远程通讯模块控制模块可以为GPRS通讯模块或者WIFI通讯模块或者以太网通讯模块,又或者是集成有GPRS通讯模块、WIFI通讯模块、以太网通讯模块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功能的通讯模块。总线控制模块为设有RS485总线接口的RS485总线控制模块。定位模块为GPS定位模块。

网络控制模块,通过RS485总线连接至主控机的RS485总线接口。排污泵的电机通过热继电器连接至对应的交流接触器,交流接触器再通过中间继电器连接至网络控制模块连接。

现场检测子系统包括,信号采集模块、现场传感设备。信号采集模块通过RS485总线连接至主控机的RS485总线接口,现场传感设备与信号采集模块电连接。现场传感设备包括位于养殖现场水塘内的温度传感器、PH传感器、溶解氧传感器、氨氮浓度传感器、水位传感器中、气压传感器的一种或者多种。其中,温度传感器、PH传感器、溶解氧传感器、氨氮传感器设置在养殖水塘中,它们可以为独立的传感器,也可以为集成在同一传感器(如水质传感器)中。气压传感器设置在养殖水塘旁测量当前环境下水塘所处的大气压强。

手动控制装置,为设置在养殖水塘现场的手动控制箱。手动控制装置包括与各排污泵一一对应的手动控制按钮和状态指示灯。通过操作手动控制按钮可以控制对应的排污泵启动/停止排污操作,而状态指示灯可以反映出对应的排污泵的工作状态。例如,指示灯亮表示对应的排污泵在工作,指示灯灭表示对应的排污泵处于停止状态。

紧急控制装置,包括与各排污泵一一对应的紧急控制按钮。紧急控制按钮通过中间继电器连接至对应的排污泵。通过操作紧急控制按钮可以不经过主控机,直接控制对应的排污泵启动/停止排污操作。

触控屏,与主控机电连接,以输入控制信号至主控机或者显示来自主控机的信息。本实施例中的触控屏采用工业触控一体液晶屏。

另外,上述手动控制装置、紧急控制装置、触控屏可以为独立设置在智能控制柜的柜体外的单独的设备,也可以集成在智能控制柜的柜体中方便统一控制。

本实施例的生态循环养鱼监控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

主控机通过RS485总线与现场检测子系统相通信,接收现场检测子系统中现场检测设备的检测数据,主控机通过RS485总线与安装在排污槽中的排污泵相通信,发送自动控制信号至排污泵从而实现对排污泵的控制。主控机还同时与触摸屏、管理后台、手动控制装置进行双向相通信。主控机还同时与触摸屏、管理后台、手动控制装置进行双向相通信。主控机可以包括运算模块和存储模块,运算模块可以对接收到的检测数据进行运算处理,并将处理好的结果发送管理后台或者通过显示屏显示。自动控制信号可以由主控机根据与其电连接的触控屏输入的触摸屏控制信号产生;也可以由主控机根据与其远程通讯的管理后台发送的后台控制信号产生;也可以由存储在存储模块中的预定参数产生;还可以由主控机根据与其电连接的手动控制装置发送的手动控制信号产生。使得用户可以在现场通过触摸屏或者手动控制装置对排污泵进行操控。主控机根据最新接收的控制信息(可能来自管理后台也可能来自触摸屏或者手动控制装置),更新各排污泵的状态并反馈相应的状态信息至触摸屏、手动控制装置或者管理后台。触摸屏和管理后台根据接收到的状态信息更新显示各排污泵的状态,手动控制装置根据接收到的状态信息更新指示灯的状态。用户通过手机等客户端可以访问管理后台,查看各现场检测设备的当前数据或者历史数据,以及各排污泵的当前状态。

本实施例的监控系统通过紧急控制装置加设了一道应急机制,当主控机出现故障,无法发送自动控制信息对排污泵进行操控时。工作人员可以在现场通过紧急控制装置,越过主控机直接控制排污泵的中间继电器,实现对排污泵的操控。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

一种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及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排污控制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及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排污控制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及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排污控制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及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排污控制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及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排污控制系统.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170900.9 (22)申请日 2018.03.01 (71)申请人 湖州中科星农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湖州经济技术 开发区红丰路1366号南太湖科创中心 6D-4 (72)发明人 周建 汪锋 吴凯 潘建强 郑邦彦 陆云凯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3246 代理人 裴金华 (51)Int.Cl. A01K 63/00(2017.01) A01K 63/04(2006.01) G05B 19/04(2006.01。

2、) G08C 17/0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及池塘内循 环水产养殖排污控制系统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 种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及池塘内循环水产 养殖排污控制系统。 包括跑道、 设于跑道一端的 进水口、 设于跑道另一端的出水口、 设于跑道与 进水口之间的进水筛网、 设于跑道与出水口之间 的出水筛网; 进水口, 设有推水增氧装置; 出水 口, 设有集污槽和排污泵; 排污泵设置在集污槽 中并且与排污管道相通; 排污泵每天进行多次排 污操作, 每次排污操作的持续时间小于1分钟。 可 以及时清理跑道中产生的饲料残余和排泄物防 。

3、止它们在集污槽中停留时间过长而影响水质; 并 且将每次排污操作的持续时间缩小到了1分钟以 内, 减轻了排污泵的工作量, 提高了排污泵的工 作效率, 延长了排污泵的寿命。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3页 CN 108391614 A 2018.08.14 CN 108391614 A 1.一种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跑道、 设于所述跑道一端的进水口、 设于所述跑道另一端的出水口、 设于所述跑道 与所述进水口之间的进水筛网、 设于所述跑道与所述出水口之间的出水筛网; 所述进水口, 设有推水增氧装置; 所述出水口, 设有集污槽和排污泵; 所述排污泵设置在所述集污槽中并且与排。

4、污管道相通; 所述排污泵每天进行多次排污操作, 每次所述排污操作的持续时间小于1分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污泵每个小时在智能控制柜的控制下自动进行一次所述排污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系统, 其特征在于: 每次所述排污操作的持续时间为10-30S。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跑道具有多个, 各所述跑道的排污泵与所述排污管道之间设有单向阀; 同一时刻仅允许一个所述排污泵进行排污操作, 所述排污泵的协调控制由所述智能控 制柜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池。

5、塘内循环水产 养殖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污泵在夏季的排污操作频率大于所述排污泵在春/秋季的排污操作频率; 所述排污泵在春/秋季的排污操作频率大于所述排污泵在冬季的排污操作频率。 6.一种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排污控制系统, 适用于权利要求1-5中所述的池塘内循环 水产养殖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 主控机、 网络控制模块、 交流接触器; 所述主控机, 包括控制模块、 远程通讯模块、 总线控制模块; 所述网络控制模块, 通过总线与所述主控机连接, 所述排污泵通过所述交流接触器与 所述网络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主控机通过所述总线控制模块与排污泵相通信, 所述主控机通过所述远程通信模 块与管理后台。

6、通信; 所述主控机、 所述网络控制模块、 所述交流接触器位于同一柜体内, 构 成智能控制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排污控制系统,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手动控制装置, 包括与所述排污泵一一对应的手动控制器件; 所述主控机与所述手动控制装置连接通信。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排污控制系统,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连接所述网络控制模块和所述交流接触器的中间继电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排污控制系统,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紧急控制装置, 包括与所述排污泵一一对应的紧急控制器件; 所述中间继电器与所述紧急控制装置连接, 接收来自所述。

7、紧急控制装置的紧急控制信 号。 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排污控制系统, 其特征 在于: 所述主控机包括定位模块。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8391614 A 2 一种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及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排污控 制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及池塘内 循环水产养殖排污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由美国奥本大学设计, 通过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引进我国的池塘内循环水养鱼模式 也叫 “跑道养鱼” 。 其包括跑道、 设于所述跑道一端的进水口、 设于所述跑道另一端的出水 口、 设于。

8、所述跑道与所述进水口之间的进水筛网、 设于所述跑道与所述出水口之间的出水 筛网。 将养殖鱼被放置在跑道中培育, 通过进水网筛和出水网筛将养殖鱼的活动限制在进 水口和出水口之间。 进水口设有推水装置, 推动跑道中的水由进水口流向出水口。 跑道中的 养殖鱼在流水中养殖, 能够提高养殖密度, 增加饲料利用率。 能够增加它们的运动量, 使得 鱼肉更加肥美, 口感更好。 同时, 养殖鱼排出的粪便以及饲料的残余被流水冲到跑道下游经 出水网筛的筛孔进入到出水口的排污槽中。 排污槽中设置有排污泵, 用于将沉淀在排污槽 中的淤泥吸出, 来保持跑道中水环境的干净清洁。 0003 现有技术中跑道养鱼排污通常是通过人。

9、工操作的, 由操作工人定期到养殖现场开 启的。 现有的这种操作方式, 养殖区域水质的保持和及时排污完全依赖人工手动操作, 准时 性和可靠性都很难有效保障, 对于风险很高的水产养殖来说, 存在极高的不确定性。 。 如果 没有及时有效的排污, 容易造成饲料残留和排泄物在狭小的跑道水槽区域内快速堆积, 并 且堆积在排污槽中的饲料残留和排泄物在高温环境中容易发酵, 污染排污槽中的水质。 虽 然跑道中的排污槽与跑道末端之间有出水网筛隔离, 但是排污槽中的水仍然能够穿过出水 网筛的筛孔与跑道中的水进行交换, 从而使得跑道中的水质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提供一种池塘内循环。

10、水产养殖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 括跑道、 设于所述跑道一端的进水口、 设于所述跑道另一端的出水口、 设于所述跑道与所述 进水口之间的进水筛网、 设于所述跑道与所述出水口之间的出水筛网; 所述进水口, 设有推水增氧装置; 所述出水口, 设有集污槽和排污泵; 所述排污泵设置在所述集污槽中并且与排污管道相通; 所述排污泵每天进行多次排污操作, 每次所述排污操作的持续时间小于1分钟。 0005 上述技术方案中, 通过每天多次进行短时间的排污操作。 一方面可以及时清理跑 道中产生的饲料残余和排泄物防止它们在集污槽中停留时间过长而影响水质; 另一方面将 每次排污操作的持续时间缩小到了1分钟以内, 减轻了。

11、排污泵的工作量, 提高了排污泵的工 作效率, 延长了排污泵的寿命。 0006 作为优选, 所述排污泵每个小时在智能控制柜的控制下自动进行一次所述排污操 说 明 书 1/6 页 3 CN 108391614 A 3 作。 0007 作为优选, 每次所述排污操作的持续时间为10-320S。 0008 作为优选, 所述跑道具有多个, 各所述跑道的排污泵与所述排污管道之间设有单 向阀; 同一时刻仅允许一个所述排污泵进行排污操作; 所述排污泵的协调控制由智能控制 柜完成。 所有跑道的排污泵公用一根排污管, 降低成本和建设周期。 0009 作为优选, 所述排污泵在夏季的排污操作频率大于所述排污泵在春/秋季。

12、的排污 操作频率; 所述排污泵在春/秋季的排污操作频率大于所述排污泵在冬季的排污操作频 率。 , 排污频率和每次排污的持续时间, 是通过所述智能控制柜根据季节、 水质监测的状况 和喂食量进行自动动态调整的。 001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排污控制系统, 适用于上述的池塘内循环 水产养殖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 主控机、 网络控制模块、 交流接触器; 所述主控机, 包括控 制模块、 远程通讯模块、 总线控制模块; 所述网络控制模块通过总线与所述主控机连接, 所 述排污泵通过所述交流接触器与所述网络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主控机通过所述总线控制模 块与排污泵相通信, 所述主控机通过所。

13、述远程通信模块与管理后台通信; 所述主控机、 所述网络控制模块、 所述交流接触器均位于同一柜体内, 构成智能控制 柜。 0011 上述技术方案中, 通过所述主控机能够自动控制所述排污泵的排污操作, 避免了 人工操作, 使得排污操作的启动时间、 持续时长都更加的精确可控。 0012 作为优选, 还包括手动控制装置, 包括与所述排污泵一一对应的手动控制器件; 所 述主控机与所述手动控制装置连接通信。 使得所述排污系统可以兼容现场人工操作。 0013 作为优选, 还包括连接所述网络控制模块和所述交流接触器的中间继电器。 0014 作为优选, 还包括紧急控制装置, 包括与所述排污泵一一对应的紧急控制器。

14、件; 所 述中间继电器与所述紧急控制装置连接, 接收来自所述紧急控制装置的紧急控制信号。 当 所述主控机故障时, 发送控制信号至排污泵对排污泵进行操纵。 通过所述紧急控制装置直 接控制排污泵的中间继电器, 实现对排污泵的操控。 0015 作为优选, 所述主控机包括定位模块。 附图说明 0016 附图1实施例一的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系统示意图。 0017 附图2实施例一的养鱼跑道示意图。 0018 附图3实施例二的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排污控制系统示意图。 0019 附图4实施例三的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排污控制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0021。

15、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 其并不是对发明的限制, 本领域技术人员 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 但只要在本发 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收到专利法的保护。 0022 实施例一 说 明 书 2/6 页 4 CN 108391614 A 4 如图1所示, 一种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包括搭建在池塘中的多个养鱼跑道1, 多个 养鱼跑道1在池塘中沿同一方向并列设置, 相互之间通过跑道连接件连接在一起。 跑道连接 件包括两根相互交叉的钢筋条, 钢筋条的两端分别与其两侧的养鱼跑道的跑道侧壁焊接固 定, 从而将相邻的两个养鱼跑道固定在一起。 0023 如图2, 养鱼。

16、跑道包括进水口11、 出水口12、 设置在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之间的跑 道13、 设置在跑道13顶部的人行通道14。 0024 跑道13包括跑道底部和跑道侧壁。 跑道底部为由多个不锈钢板通过螺钉连接拼接 而成, 跑道侧壁为由多个不锈钢板通过螺钉拼接而成。 跑道底部水平设置在池塘中, 跑道侧 壁垂直的设置在跑道底部两侧, 形成开口朝上的凹槽状结构。 跑道13与进水口11的端部设 有进水筛网131, 跑道13与出水口12之间的端部设有出水筛网132, 进水筛网131和出水筛网 132均为拦截设置在跑道13中的不锈钢筛网, 以将养殖鱼拦截在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之间, 同时又不会阻碍跑道13与进水。

17、口11和出水口12之间的水流流动。 0025 进水口11, 包括上进水部和下进水部, 上进水部位于下进水部上方, 因此上进水部 对应池塘中较浅的进水深度, 下进水部对应池塘中较深的进水深度。 进水口11中设有进水 深度调节架和增氧装置112。 进水深度调节架通过架体固定在进水口11的底部对应于下进 水部的位置。 进水深度调节架的转动架1113转动安装在架体的两个侧板之间。 转动架1113 能够向上翻转, 并且恰好将进水口的上进水部挡住, 同时下进水部露出并且允许池塘中的 水经下进水部被推送至跑道中。 转动架1113还能够向下翻转, 并且恰好将进水口的下进水 部挡住, 同时上进水部露出并且运行池。

18、塘中的水经上进水部被推送至跑道中。 0026 增氧装置112包括架体、 总输氧管、 增氧泵以及多个增氧格总输氧管包括与增氧泵 相通的进气管以及与增氧格相通的多个出气管。 多个增氧格的进气口连接至总输氧管的出 气管。 将增氧泵的输氧管与总输氧管的进气管连接并且开启增氧泵。 含有氧气的空气经进 气口输入增氧格 的边框中, 空气在边框的中空管道中运动并且经出气口进入到曝气管中, 经曝气管的出气孔排出。 多根曝气管横竖交叉式的分布在边框中, 增加了增氧格的增氧密 度。 增氧格产生的高密度气泡朝着出水口移动, 实现将进水口的水朝着出水口推送。 0027 出水口12设有由不锈钢板拼接信号形成的截面为V型的。

19、集污槽1211, 排污管道 (图 中未示出) 平行设置在集污槽1121上方, 排污泵 (图中未示出) 一端伸入V型的集污槽底部另 一端通过单向阀1212与排污管道连通。 跑道13中的养殖鱼产生的粪便以及饲料残余, 在跑 道中水流的作用下被推送至集污槽中, 并且沉淀至集污槽底部。 开启吸污泵便能够将凹槽 中的淤泥抽离出养鱼跑道, 避免对池塘的整体水环境产生影响。 排污泵每天进行多次排污 操作, 每次所述排污操作的持续时间小于1分钟。 例如, 本实施例中各跑道的排污泵每个小 时开启一次进行排污操作, 每次所述排污操作的持续时间为10-30S。 为了防止同一时间多 个排污泵将抽吸出的淤泥输入同一排污。

20、管中, 造成排污管堵塞。 排污泵每个小时持续工作 10-30S, 将原本一天一次的长时间排污操作分解为一天多次短时间排污操作。 一方面能够 及时的将集污槽中产生的饲料残余、 养殖鱼排泄物等清除, 防止这些淤泥长时间停留在集 污槽中影响到跑道中的水质。 另一方面, 同一时刻仅允许一个排污泵工作并且将抽吸出的 淤泥输入排污管, 并且各排污管每次排污操作的持续时间较短 (小于1分钟) 可以进一步缓 解排污管和排污泵的使用压力, 延长排污管和排污泵的寿命。 本实施例中的排污泵在夏季 的排污操作频率大于所述排污泵在春/秋季的排污操作频率; 所述排污泵在春/秋季的排污 说 明 书 3/6 页 5 CN 1。

21、08391614 A 5 操作频率大于所述排污泵在冬季的排污操作频率。 排污泵的操作可以由人工实现, 也可以 采用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实现。 0028 人行通道14, 设置在跑道13的顶部。 人行通道14包括搭建在跑道13顶部的踏板以 及设置在踏板两侧的护栏。 人行通道分别设置在跑道13的前端 (靠近进水口侧) 、 末端 (靠近 出水口侧) 、 中间 (位于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 , 供养殖户或者管理人员观察养殖情况或者喂 撒饲料。 0029 实施例二 一种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排污控制系统, 适用于实施例一中的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系 统。 基于本实施例的排污控制系统, 可以减轻人工负担实现排污泵的自动定。

22、时排污。 0030 如图3所示, 本实施例的排污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池塘水产养殖现场的智能控制 柜, 该智能控制柜包括不锈钢电气柜体以及设置在柜体中的: 主控机, 包括控制模块、 远程通讯模块、 总线控制模块、 定位模块。 其中, 远程通讯模块 控制模块可以为GPRS通讯模块或者WIFI通讯模块或者以太网通讯模块, 又或者是集成有 GPRS通讯模块、 WIFI通讯模块、 以太网通讯模块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功能的通讯模块。 总线控 制模块为设有RS485总线接口的RS485总线控制模块。 定位模块为GPS定位模块。 0031 网络控制模块, 通过RS485总线连接至主控机的RS485总线接口。 排污泵。

23、的电机通 过热继电器连接至对应的交流接触器, 交流接触器再通过中间继电器连接至网络控制模块 连接。 0032 手动控制装置, 为设置在养殖水塘现场的手动控制箱。 手动控制装置包括与各排 污泵一一对应的手动控制按钮和状态指示灯。 通过操作手动控制按钮可以控制对应的排污 泵启动/停止排污操作, 而状态指示灯可以反映出对应的排污泵的工作状态。 例如, 指示灯 亮表示对应的排污泵在工作, 指示灯灭表示对应的排污泵处于停止状态。 0033 紧急控制装置, 包括与各排污泵一一对应的紧急控制按钮。 紧急控制按钮通过中 间继电器连接至对应的排污泵。 通过操作紧急控制按钮可以不经过主控机, 直接控制对应 的排污。

24、泵启动/停止排污操作。 0034 触控屏, 与主控机电连接, 以输入控制信号至主控机或者显示来自主控机的信息。 本实施例中的触控屏采用工业触控一体液晶屏。 0035 另外, 上述手动控制装置、 紧急控制装置、 触控屏可以为独立设置在智能控制柜的 柜体外的单独的设备, 也可以集成在智能控制柜的柜体中方便统一控制。 0036 本实施例的生态循环养鱼监控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 主控机通过RS485总线与安装在排污槽中的排污泵相通信, 发送自动控制信号至排污 泵从而实现对排污泵的控制。 主控机还同时与触摸屏、 管理后台、 手动控制装置进行双向相 通信。 自动控制信号可以由主控机根据与其电连接的触控屏输入。

25、的触摸屏控制信号产生; 也可以由主控机根据与其远程通讯的管理后台发送的后台控制信号产生; 也可以由存储在 存储模块中的预定参数产生; 还可以由主控机根据与其电连接的手动控制装置发送的手动 控制信号产生。 使得用户可以在现场通过触摸屏或者手动控制装置对排污泵进行操控。 主 控机根据最新接收的控制信息 (可能来自管理后台也可能来自触摸屏或者手动控制装置) , 更新各排污泵的状态并反馈相应的状态信息至触摸屏、 手动控制装置或者管理后台。 触摸 屏和管理后台根据接收到的状态信息更新显示各排污泵的状态, 手动控制装置根据接收到 说 明 书 4/6 页 6 CN 108391614 A 6 的状态信息更新。

26、指示灯的状态。 用户通过手机等客户端可以访问管理后台, 查看各排污泵 的当前状态。 0037 本实施例的监控系统通过紧急控制装置加设了一道应急机制, 当主控机板出现故 障, 无法发送自动控制信息对排污泵进行操控时。 工作人员可以在现场通过紧急控制装置, 越过主控机直接控制排污泵的中间继电器, 实现对排污泵的操控。 0038 实施例三 一种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排污控制系统, 适用于实施例一中的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系 统。 基于本实施例的排污控制系统, 可以减轻人工负担实现排污泵的自动定时排污。 0039 如图4所示, 本实施例的排污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池塘水产养殖现场的智能控制 柜, 该智能控制柜包括。

27、不锈钢电气柜体以及设置在柜体中的: 主控机, 包括控制模块、 远程通讯模块、 总线控制模块、 定位模块。 其中, 远程通讯模块 控制模块可以为GPRS通讯模块或者WIFI通讯模块或者以太网通讯模块, 又或者是集成有 GPRS通讯模块、 WIFI通讯模块、 以太网通讯模块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功能的通讯模块。 总线控 制模块为设有RS485总线接口的RS485总线控制模块。 定位模块为GPS定位模块。 0040 网络控制模块, 通过RS485总线连接至主控机的RS485总线接口。 排污泵的电机通 过热继电器连接至对应的交流接触器, 交流接触器再通过中间继电器连接至网络控制模块 连接。 0041 现场检。

28、测子系统包括, 信号采集模块、 现场传感设备。 信号采集模块通过RS485总 线连接至主控机的RS485总线接口, 现场传感设备与信号采集模块电连接。 现场传感设备包 括位于养殖现场水塘内的温度传感器、 PH传感器、 溶解氧传感器、 氨氮浓度传感器、 水位传 感器中、 气压传感器的一种或者多种。 其中, 温度传感器、 PH传感器、 溶解氧传感器、 氨氮传 感器设置在养殖水塘中, 它们可以为独立的传感器, 也可以为集成在同一传感器 (如水质传 感器) 中。 气压传感器设置在养殖水塘旁测量当前环境下水塘所处的大气压强。 0042 手动控制装置, 为设置在养殖水塘现场的手动控制箱。 手动控制装置包括。

29、与各排 污泵一一对应的手动控制按钮和状态指示灯。 通过操作手动控制按钮可以控制对应的排污 泵启动/停止排污操作, 而状态指示灯可以反映出对应的排污泵的工作状态。 例如, 指示灯 亮表示对应的排污泵在工作, 指示灯灭表示对应的排污泵处于停止状态。 0043 紧急控制装置, 包括与各排污泵一一对应的紧急控制按钮。 紧急控制按钮通过中 间继电器连接至对应的排污泵。 通过操作紧急控制按钮可以不经过主控机, 直接控制对应 的排污泵启动/停止排污操作。 0044 触控屏, 与主控机电连接, 以输入控制信号至主控机或者显示来自主控机的信息。 本实施例中的触控屏采用工业触控一体液晶屏。 0045 另外, 上述。

30、手动控制装置、 紧急控制装置、 触控屏可以为独立设置在智能控制柜的 柜体外的单独的设备, 也可以集成在智能控制柜的柜体中方便统一控制。 0046 本实施例的生态循环养鱼监控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 主控机通过RS485总线与现场检测子系统相通信, 接收现场检测子系统中现场检测设 备的检测数据, 主控机通过RS485总线与安装在排污槽中的排污泵相通信, 发送自动控制信 号至排污泵从而实现对排污泵的控制。 主控机还同时与触摸屏、 管理后台、 手动控制装置进 行双向相通信。 主控机还同时与触摸屏、 管理后台、 手动控制装置进行双向相通信。 主控机 说 明 书 5/6 页 7 CN 108391614 A。

31、 7 可以包括运算模块和存储模块, 运算模块可以对接收到的检测数据进行运算处理, 并将处 理好的结果发送管理后台或者通过显示屏显示。 自动控制信号可以由主控机根据与其电连 接的触控屏输入的触摸屏控制信号产生; 也可以由主控机根据与其远程通讯的管理后台发 送的后台控制信号产生; 也可以由存储在存储模块中的预定参数产生; 还可以由主控机根 据与其电连接的手动控制装置发送的手动控制信号产生。 使得用户可以在现场通过触摸屏 或者手动控制装置对排污泵进行操控。 主控机根据最新接收的控制信息 (可能来自管理后 台也可能来自触摸屏或者手动控制装置) , 更新各排污泵的状态并反馈相应的状态信息至 触摸屏、 手。

32、动控制装置或者管理后台。 触摸屏和管理后台根据接收到的状态信息更新显示 各排污泵的状态, 手动控制装置根据接收到的状态信息更新指示灯的状态。 用户通过手机 等客户端可以访问管理后台, 查看各现场检测设备的当前数据或者历史数据, 以及各排污 泵的当前状态。 0047 本实施例的监控系统通过紧急控制装置加设了一道应急机制, 当主控机出现故 障, 无法发送自动控制信息对排污泵进行操控时。 工作人员可以在现场通过紧急控制装置, 越过主控机直接控制排污泵的中间继电器, 实现对排污泵的操控。 0048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所附权 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 说 明 书 6/6 页 8 CN 108391614 A 8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9 CN 108391614 A 9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10 CN 108391614 A 10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11 CN 108391614 A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