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针注射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针注射系统.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0882055.X (22)申请日 2015.11.06 A61M 5/30(2006.01) (73)专利权人 南昌德漫多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330001 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万科润 园 39 号住宅楼一单元 202 室 (72)发明人 曾斌 张青 李娟 张磊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昌青远专利代理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36123 代理人 涂志刚 (54) 实用新型名称 无针注射系统 (57) 摘要 一种无针注射系统, 其包括导轨台、 无针注 射器、 B 超机以及主控器, 导轨台上设置有一安装 座, 无针注射器通过一支撑液。
2、压缸以及一转向液 压缸架设在安装座上, 支撑液压缸以及转向液压 缸的固定端均固定安装在安装座上、 驱动端分别 铰接在无针注射器的轴向前、 后两端部位, 导轨台 上设有一横向液压缸以及纵向液压缸, 横向液压 缸以及纵向液压缸的固定端均可且仅可相对导轨 台径向滑动, 横向液压缸以及纵向液压缸的驱动 端均固定连接在安装座上 ; 无针注射器上固定设 置有一探头导向液压缸, B超机的B超探头固定安 装在探头导向液压缸的驱动端。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6页 CN 205。
3、073431 U 2016.03.09 CN 205073431 U 1.一种无针注射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导轨台、 无针注射器、 B超机以及主控器, 所述 导轨台上设置有一安装座, 所述安装座可在所述导轨台上相对滑动, 所述无针注射器通过 一支撑液压缸以及一转向液压缸架设在所述安装座上, 所述支撑液压缸以及转向液压缸的 固定端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 驱动端分别铰接在所述无针注射器的轴向前、 后两端 部位, 所述导轨台上设有一横向液压缸以及纵向液压缸, 所述横向液压缸以及纵向液压缸 的固定端均可且仅可相对所述导轨台径向滑动, 所述横向液压缸以及纵向液压缸的驱动端 均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座。
4、上, 所述横向液压缸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无针注射器的中心轴线垂 直, 所述纵向液压缸的中心轴线与横向液压缸的中心轴线垂直; 所述无针注射器上固定设 置有一探头导向液压缸, 所述探头导向液压缸与无针注射器的中心轴线是相互平行的且所 述探头导向液压缸的驱动端与所述无针注射器的前端部对应方向相同, 所述B超机的B超探 头固定安装在所述探头导向液压缸的驱动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针注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向液压缸与纵向液压缸的固 定端上分别径向凸设有纵向滑键与横向滑键, 所述导轨台上对应所述纵向滑键与横向滑键 分别开设有纵向滑槽与横向滑槽, 所述横向液压缸的固定端上的纵向滑键可对应匹配的在 。
5、所述纵向滑槽中滑动, 所述纵向液压缸的固定端上的横向滑键可对应匹配的在所述横向滑 槽中滑动, 所述纵向液压缸与所述导轨台之间设置有一与所述横向液压缸平行并同步的辅 助液压缸, 所述辅助液压缸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导轨台上, 所述辅助液压缸的驱动端 固定连接在所述纵向液压缸的固定端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针注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液压缸以及转向液压缸均 垂直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 所述支撑液压缸与转向液压缸相互平行的沿所述纵向液压 缸的中心轴线延伸方向排列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针注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针注射器包括用于储压的储 能瓶、 注射筒以及装药筒, 所述。
6、储能瓶呈圆筒状且轴向的前端部具有圆筒管状的瓶颈, 所述 注射筒的一端同轴可拆卸的固定套接在所述瓶颈的口部, 所述支撑液压缸与转向液压缸的 驱动端分别铰接在所述储能瓶的轴向前端部位与后端部位, 所述储能瓶中盛装有液压介 质, 所述储能瓶的后端密封的固定插设有一用于充入压缩气体的充气导入管, 所述充气导 入管插入所述储能瓶中的一端连接有一充气胶囊, 所述充气导入管中充入的压缩气体充入 所述充气胶囊中, 所述瓶颈中设置有一可沿轴向密封滑动的导压柱塞, 所述瓶颈中对应于 所述储能瓶的一端设置有一电磁泄压阀, 所述瓶颈的口部内壁上向内径向凸设有口圈, 所 述口圈与所述导压柱塞之间设置有一压缩弹簧; 所述。
7、装药筒可拆卸的同轴安装在所述注射 筒中, 所述装药筒的外径与所述注射筒的内径相匹配, 所述注射筒上与所述瓶颈对应的另 一端的端面板上均匀分布的设有若干预留注射孔, 所述装药筒轴向固定在所述瓶颈的口部 端面与注射筒的端面板之间, 所述装药筒上抵靠在所述端面板一端的端壁上开设有与所述 若干预留注射孔一一对应的若干注射孔, 所述装药筒的筒壁上位于轴向中段并向所述瓶颈 口部所在的一端偏离的位置开设有注药入孔, 所述注射筒的外筒壁上与所述注药入孔对应 的设置有一药液导入管, 所述装药筒中设置有一可轴向密封滑动的活塞, 所述活塞上与所 述瓶颈对应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一推杆, 所述推杆可插入所述瓶颈口部的口圈中。
8、并抵靠所述 导压柱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针注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瓶颈的外管壁上径向固定凸设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205073431 U 2 有一探头安装台, 所述探头导向液压缸固定安装在所述探头安装台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针注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射筒的一端螺纹套接在所述 瓶颈的口部, 所述装药筒与瓶颈口部端面之间设置有一弹性的密封压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针注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射筒的内筒壁上开设有一轴 向延伸的定位槽, 所述装药筒的外筒壁上与所述定位槽对应匹配的凸设有一条轴向延伸的 定位肋条, 所述定位肋条嵌置在所述定位。
9、槽中, 所述注药入孔与所述药液导入管对应、 所述 若干注射孔与若干预留注射孔一一对应, 所述注射筒上与瓶颈对应的另一端盖设有一防菌 盖。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针注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液压缸、 转向液压缸、 横向 液压缸、 纵向液压缸以及探头导向液压缸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检测驱动端位移量的支撑位移 传感器、 转向位移传感器、 横向位移传感器、 纵向位移传感器以及探头位移传感器, 所述储 能瓶中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所述支撑位移传感器、 转向位移传感器、 横向位移传感器、 纵向 位移传感器、 探头位移传感器以及压力传感器均连接至所述主控器, 所述支撑位移传感器、 转向位移传感器、 横向位。
10、移传感器、 纵向位移传感器、 探头位移传感器以及压力传感器检测 到的传感器信号均传送至所述主控器, 所述主控器分别连接至所述支撑液压缸、 转向液压 缸、 横向液压缸、 辅助液压缸、 纵向液压缸以及探头导向液压缸的电磁阀, 所述主控器控制 所述支撑液压缸电磁阀、 转向液压缸电磁阀、 横向液压缸电磁阀、 辅助液压缸电磁阀、 纵向 液压缸电磁阀以及探头导向液压缸电磁阀, 所述充气导入管上设置有充气阀以及泄气阀, 所述主控器连接至所述充气阀以及泄气阀, 所述主控器控制所述充气阀与泄气阀的开/关, 所述主控器连接至所述电磁泄压阀, 所述主控器控制所述电磁泄压阀开/关, 所述B超机的 主控器与所述主控器通。
11、信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205073431 U 3 无针注射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注射器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无针注射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皮肤病变的皮疹可表现为较厚且面积较大的斑块, 也可表现为比较深在的结节和 肿块, 针对这些表现的病变, 采用外用药物的方法常难以到达病变组织内部, 即使长时间用 药, 疗效也常常不能让人满意。 然而, 若给予系统用药(包括口服、 肌内注射和静脉注射等), 则可能带来全身性的药物不良反应, 且到达病变局部的药物浓度较低, 不一定能满足治疗 要求, 鉴于此, 局部注射治疗成为治疗这类疾病的一个优选治疗方案,。
12、 即采用注射器直接将 药物注射到病变局部, 因为通过这种方法既能使病变局部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 又能避免 全身性的药物不良反应。 0003 然而, 局部注射面临如下问题: 一、 人工用目前传统有针注射器注入, 存在的最大 问题是注射不均匀, 注射后病变内存在未接触到治疗药物的空白区和浓度过高区, 且注射 深度不易控制, 要么超出病变范围, 要么未达到病变边缘; 二、 无针注射已经有采用, 但病变 形状千差万别, 质地也不等, 现有无针注射器压力不可调节, 难以适应千差万别的皮疹, 用 于较硬的皮疹可能不能使药物注入病变的深部, 用于较软的皮疹可能使药物越过病变而到 达病变下方的正常组织, 同时。
13、, 无针注射器同样存在有针注射器所具备的缺点, 即注射后药 物不能在病变内均匀分布。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针注射系统, 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 传 统的无针注射器只能做到固定压力进行注射, 无法根据不同情况针对性的调整注射压力而 使药物到达病变深部, 无法实现注射药物在病变范围内均匀分布且不超出病变范围。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针注射系统, 其包括导轨台、 无针注 射器、 B超机以及主控器, 所述导轨台上设置有一安装座, 所述安装座可在所述导轨台上相 对滑动, 所述无针注射器通过一支撑液压缸以及一转向液压缸架设在所述安装座上,。
14、 所述 支撑液压缸以及转向液压缸的固定端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 驱动端分别铰接在所述 无针注射器的轴向前、 后两端部位, 所述导轨台上设有一横向液压缸以及纵向液压缸, 所述 横向液压缸以及纵向液压缸的固定端均可且仅可相对所述导轨台径向滑动, 所述横向液压 缸以及纵向液压缸的驱动端均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座上, 所述横向液压缸的中心轴线与所 述无针注射器的中心轴线垂直, 所述纵向液压缸的中心轴线与横向液压缸的中心轴线垂 直; 所述无针注射器上固定设置有一探头导向液压缸, 所述探头导向液压缸与无针注射器 的中心轴线是相互平行的且所述探头导向液压缸的驱动端与所述无针注射器的前端部对 应方向相同, 所。
15、述B超机的B超探头固定安装在所述探头导向液压缸的驱动端。 0006 优选于: 所述横向液压缸与纵向液压缸的固定端上分别径向凸设有纵向滑键与横 向滑键, 所述导轨台上对应所述纵向滑键与横向滑键分别开设有纵向滑槽与横向滑槽, 所 说 明 书 1/6 页 4 CN 205073431 U 4 述横向液压缸的固定端上的纵向滑键可对应匹配的在所述纵向滑槽中滑动, 所述纵向液压 缸的固定端上的横向滑键可对应匹配的在所述横向滑槽中滑动, 所述纵向液压缸与所述导 轨台之间设置有一与所述横向液压缸平行并同步的辅助液压缸, 所述辅助液压缸的固定端 固定连接在所述导轨台上, 所述辅助液压缸的驱动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纵向。
16、液压缸的固定端 上。 0007 优选于: 所述支撑液压缸以及转向液压缸均垂直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 所述 支撑液压缸与转向液压缸相互平行的沿所述纵向液压缸的中心轴线延伸方向排列设置。 0008 优选于: 所述无针注射器包括用于储压的储能瓶、 注射筒以及装药筒, 所述储能瓶 呈圆筒状且轴向的前端部具有圆筒管状的瓶颈, 所述注射筒的一端同轴可拆卸的固定套接 在所述瓶颈的口部, 所述支撑液压缸与转向液压缸的驱动端分别铰接在所述储能瓶的轴向 前端部位与后端部位, 所述储能瓶中盛装有液压介质, 所述储能瓶的后端密封的固定插设 有一用于充入压缩气体的充气导入管, 所述充气导入管插入所述储能瓶中的一端连接。
17、有一 充气胶囊, 所述充气导入管中充入的压缩气体充入所述充气胶囊中, 所述瓶颈中设置有一 可沿轴向密封滑动的导压柱塞, 所述瓶颈中对应于所述储能瓶的一端设置有一电磁泄压 阀, 所述瓶颈的口部内壁上向内径向凸设有口圈, 所述口圈与所述导压柱塞之间设置有一 压缩弹簧; 所述装药筒可拆卸的同轴安装在所述注射筒中, 所述装药筒的外径与所述注射 筒的内径相匹配, 所述注射筒上与所述瓶颈对应的另一端的端面板上均匀分布的设有若干 预留注射孔, 所述装药筒轴向固定在所述瓶颈的口部端面与注射筒的端面板之间, 所述装 药筒上抵靠在所述端面板一端的端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若干预留注射孔一一对应的若干注 射孔, 所述装药筒。
18、的筒壁上位于轴向中段并向所述瓶颈口部所在的一端偏离的位置开设有 注药入孔, 所述注射筒的外筒壁上与所述注药入孔对应的设置有一药液导入管, 所述装药 筒中设置有一可轴向密封滑动的活塞, 所述活塞上与所述瓶颈对应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一推 杆, 所述推杆可插入所述瓶颈口部的口圈中并抵靠所述导压柱塞。 0009 优选于: 所述瓶颈的外管壁上径向固定凸设有一探头安装台, 所述探头导向液压 缸固定安装在所述探头安装台上。 0010 优选于: 所述注射筒的一端螺纹套接在所述瓶颈的口部, 所述装药筒与瓶颈口部 端面之间设置有一弹性的密封压环。 0011 优选于: 所述注射筒的内筒壁上开设有一轴向延伸的定位槽, 所。
19、述装药筒的外筒 壁上与所述定位槽对应匹配的凸设有一条轴向延伸的定位肋条, 所述定位肋条嵌置在所述 定位槽中, 所述注药入孔与所述药液导入管对应、 所述若干注射孔与若干预留注射孔一一 对应, 所述注射筒上与瓶颈对应的另一端盖设有一防菌盖。 0012 优选于: 所述支撑液压缸、 转向液压缸、 横向液压缸、 纵向液压缸以及探头导向液 压缸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检测驱动端位移量的支撑位移传感器、 转向位移传感器、 横向位移 传感器、 纵向位移传感器以及探头位移传感器, 所述储能瓶中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所述支撑 位移传感器、 转向位移传感器、 横向位移传感器、 纵向位移传感器、 探头位移传感器以及压 力传感器。
20、均连接至所述主控器, 所述支撑位移传感器、 转向位移传感器、 横向位移传感器、 纵向位移传感器、 探头位移传感器以及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传感器信号均传送至所述主控 器, 所述主控器分别连接至所述支撑液压缸、 转向液压缸、 横向液压缸、 辅助液压缸、 纵向液 压缸以及探头导向液压缸的电磁阀, 所述主控器控制所述支撑液压缸电磁阀、 转向液压缸 说 明 书 2/6 页 5 CN 205073431 U 5 电磁阀、 横向液压缸电磁阀、 辅助液压缸电磁阀、 纵向液压缸电磁阀以及探头导向液压缸电 磁阀, 所述充气导入管上设置有充气阀以及泄气阀, 所述主控器连接至所述充气阀以及泄 气阀, 所述主控器控制所述。
21、充气阀与泄气阀的开/关, 所述主控器连接至所述电磁泄压阀, 所述主控器控制所述电磁泄压阀开/关, 所述B超机的主控器与所述主控器通信连接。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能够通过B超检测以不同压力进行多 点预注射时的注射深度以及病变边界, 并得出注射压力与注射深度的关系, 计算出合适的 注射压力, 然后根据病变边界以及注射压力数据对病变区域进行覆盖式多次注射, 这种方 式下每次注射形成的若干垂直线柱状的药液呈线柱阵列状都会向周围的组织径向扩散, 且 多次注射形成的若干个药液线柱阵列都会逐渐相互重合、 交会; 能根据病变组织的质地、 形 状不同, 能以相适宜的压力, 一次。
22、注射覆盖一定区域, 能以适宜的间隔距离进行多次注射, 从而实现药物的均匀分布覆盖整个病变区域, 最终不留空白区, 注射药物几乎不超过病变 边界。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导轨台与无针注射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无针注射器在横向与纵向上的驱动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无针注射器的角度向上调整结构示意图。 0017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无针注射器的角度向下调整结构示意图。 0018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无针注射器的纵向驱动结构示意图。 0019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无针注射器的装药结构剖视示意图。 0020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无针注射器的蓄能状态结。
23、构剖视示意图。 0021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无针注射器的注射状态结构剖视示意图。 0022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注射筒与装药筒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结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以下将结合附图1-10以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无针注射系统作 更为详细说明。 0025 如图1-6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针注射系统, 其包括导轨台1、 无针注射器2、 B超机以及主控器3, 所述主控器3可控制所述无针注射器2工作, 同时所述B超机的主控器与 所述主控器3通信连接, 所述导轨台1上设置有一安装座11, 所述安装座11可在所述导轨台1 上相对滑动, 。
24、所述无针注射器2通过一支撑液压缸12以及一转向液压缸13架设在所述安装 座11上, 所述支撑液压缸12以及转向液压缸13的固定端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座11上、 驱 动端分别铰接在所述无针注射器2的轴向前、 后两端部位, 所述导轨台1上设有一横向液压 缸14以及纵向液压缸15, 所述横向液压缸14以及纵向液压缸15的固定端均可且仅可相对所 述导轨台1径向滑动, 所述横向液压缸14与纵向液压缸15的固定端上分别径向凸设有纵向 滑键141与横向滑键151, 所述导轨台1上对应所述纵向滑键141与横向滑键151分别开设有 纵向滑槽142与横向滑槽152, 所述横向液压缸14的固定端上的纵向滑键141可。
25、对应匹配的 在所述纵向滑槽142中滑动, 所述纵向液压缸15的固定端上的横向滑键151可对应匹配的在 说 明 书 3/6 页 6 CN 205073431 U 6 所述横向滑槽152中滑动, 所述横向液压缸14以及纵向液压缸15的驱动端均固定连接在所 述安装座11上, 所述横向液压缸14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无针注射器2的中心轴线垂直, 所述纵 向液压缸15的中心轴线与横向液压缸14的中心轴线垂直, 所述纵向液压缸15与所述导轨台 1之间设置有一与所述横向液压缸14平行并同步的辅助液压缸16, 所述辅助液压缸16的固 定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导轨台1上, 所述辅助液压缸16的驱动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纵向液压缸。
26、 15的固定端上; 所述无针注射器2上固定设置有一探头导向液压缸17, 所述探头导向液压缸 17与无针注射器2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的且所述探头导向液压缸17的驱动端与所述无针注 射器2的前端部对应方向相同, 所述B超机的B超探头4固定安装在所述探头导向液压缸17的 驱动端。 0026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 能够通过主控器3分别控制所述支撑液压缸12、 转向液 压缸13、 横向液压缸14、 纵向液压缸15、 辅助液压缸16工作进而控制所述无针注射器2在图 1-5中所示的x、 y、 z轴的方向上运动, 并控制所述无针注射器2的注射角度, 进而能够实现多 次、 多点的对病变区域进行覆盖式注射, 而。
27、且所述无针注射器2上通过所述探头导向液压缸 17联动的设置有B超探头4, 进而能够在注射后通过控制所述探头导向液压缸17的驱动端伸 出联动所述B超探头4伸出对病变区域进行B超检测, 检测出病变的边界以及无针注射器2的 注射深度, 便于后续针对病变的边界以及前次注射压力对应的注射深度调整注射范围以及 注射压力, 实现精确控制注射, 达到均匀分布覆盖整个病变区域, 最终不留空白区, 注射药 物几乎不超过病变边界的目的; 在采用B超探头4对注射区域进行探测, 可以通过控制所述 支撑液压缸12、 转向液压缸13伸缩实现调整B超探头4的角度, 使之与注射方向成一定的角 度, 实现对药液注射深度的探测, 。
28、B超机的主控器5将深度数据传输给主控器3, 主控器3根据 深度数据调整注射压力的大小进而决定药液的注射深度。 0027 所述支撑液压缸12以及转向液压缸13均垂直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座11上, 所述支 撑液压缸12与转向液压缸13相互平行的沿所述纵向液压缸15的中心轴线延伸方向排列设 置, 这种结构能够通过所述主控器3控制所述支撑液压缸12与转向液压缸13的驱动端伸出 长度不同实现调整所述无针注射器2的注射角度向上或者向下偏转, 调整角度后再控制所 述所述支撑液压缸12与转向液压缸13同步运行即可实现使所述无针注射器2在z轴方向上 运动。 0028 较佳实施例: 如图6、 7、 8所示, 所述无。
29、针注射器2包括用于储压的储能瓶21、 注射筒 22以及装药筒23, 所述储能瓶21呈圆筒状且轴向的前端部具有圆筒管状的瓶颈24, 所述注 射筒22的一端同轴可拆卸的固定套接在所述瓶颈24的口部, 所述支撑液压缸12与转向液压 缸13的驱动端分别铰接在所述储能瓶21的轴向前端部位与后两端部位, 所述储能瓶21中盛 装有液压介质, 所述储能瓶21的后端密封的固定插设有一用于充入压缩气体的充气导入管 25, 所述充气导入管25插入所述储能瓶21中的一端连接有一充气胶囊26, 所述充气导入管 25中充入的压缩气体充入所述充气胶囊26中, 所述瓶颈24中设置有一可沿轴向密封滑动的 导压柱塞27, 所述瓶。
30、颈24中对应于所述储能瓶21的一端设置有一电磁泄压阀28, 所述瓶颈 24的口部内壁上向内径向凸设有口圈241, 所述口圈241与所述导压柱塞27之间设置有一用 于在所述储能瓶21泄压后驱动所述导压柱塞27回复原位的压缩弹簧271; 所述装药筒23可 拆卸的同轴安装在所述注射筒22中, 所述装药筒23的外径与所述注射筒22的内径相匹配, 所述注射筒22上与所述瓶颈24对应的另一端的端面板上均匀分布的设有若干预留注射孔, 说 明 书 4/6 页 7 CN 205073431 U 7 所述装药筒23轴向固定在所述瓶颈24的口部端面与注射筒22的端面板之间, 所述装药筒23 上抵靠在所述端面板一端的。
31、端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若干预留注射孔一一对应的若干注射孔 231, 所述装药筒23的筒壁上位于轴向中段并向所述瓶颈24口部所在的一端偏离的位置开 设有注药入孔232, 所述注射筒22的外筒壁上与所述注药入孔232对应的设置有一药液导入 管221, 所述装药筒23中设置有一可轴向密封滑动的活塞233, 所述活塞233上与所述瓶颈24 对应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一推杆234, 所述推杆234可匹配的插入所述瓶颈24口部的口圈241 中并抵靠所述导压柱塞27。 本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时, 如图6所示, 所述活塞233处于所述装药 筒23中对应瓶颈24的一端, 所述注药入孔232对应在所述装药筒23中, 可以通过所。
32、述药液导 入管221、 注药入孔232向所述装药筒23中注入药液, 如图7所示, 然后通过从所述充气导入 管25向所述充气胶囊26中充入一定压缩气体增加所述储能瓶21中的压强, 开始蓄能, 再打 开所述电磁泄压阀28, 所述充气胶囊26膨胀挤压所述储能瓶21中的液压介质, 使液压介质 从电磁泄压阀28中流入所述瓶颈24中推动所述导压柱塞27, 所述导压柱塞27推动所述推杆 234将所述活塞233从所述装药筒23中对应瓶颈24的一端向另一端推动, 使所述活塞233越 过所述注药入孔232后关闭所述电磁泄压阀28, 保持所述装药筒23中的压强稳定, 使药液能 够在压强的作用下保留在装药筒23中, 。
33、准备注射, 再将所述注射筒22的端面板对应注射部 位, 如图8所示的, 打开所述电磁泄压阀28, 压缩气体压力瞬间释放, 让所述充气胶囊26膨胀 至挤压液压介质压迫所述导压柱塞27推动所述推杆234使所述活塞233继续向所述注射孔 231所在的一端滑动, 进而将药液通过压强无针注射入病变区域; 当注射完成后, 将所述充 气胶囊26中的压缩气体通过所述充气导入管25快速泄出, 同时打开所述电磁泄压阀28, 所 述储能瓶21中形成负压, 所述压缩弹簧271在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推动所述导压柱塞27向 对应所述储能瓶21的一端运动, 液压介质在所述导压柱塞27的推动与储能瓶21中的负压作 用下重新回到。
34、储能瓶21中, 最后关闭所述电磁泄压阀28, 重新对充气胶囊26中充气储能并 对所述装药筒23进行换装, 实现可再次循环上述注射操作。 0029 所述瓶颈24的外管壁上径向固定凸设有一探头安装台242, 所述探头导向液压缸 17固定安装在所述探头安装台242上。 0030 所述注射筒22的一端螺纹套接在所述瓶颈24的口部, 所述装药筒23与瓶颈24的口 部端面之间设置有一弹性的密封压环29, 利用所述密封压环29保证所述装药筒23的装配预 紧力, 将所述装药筒23轴向紧紧的固定安装在所述注射筒22中, 所述注射筒22上与瓶颈24 对应的另一端盖设有一防菌盖222, 所述装药筒23可以为一次性的。
35、装药筒23。 0031 如图9所示, 所述注射筒22的内筒壁上开设有一轴向延伸的定位槽, 所述装药筒23 的外筒壁上与所述定位槽对应匹配的凸设有一条轴向延伸的定位肋条235, 所述定位肋条 235嵌置在所述定位槽中, 所述注药入孔232与所述药液导入管221对应、 所述若干注射孔 231与若干预留注射孔一一对应, 这种结构能够便于所述装药筒23装入所述注射筒22时的 准确定位。 0032 所述支撑液压缸12、 转向液压缸13、 横向液压缸14、 纵向液压缸15以及探头导向液 压缸17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检测驱动端位移量的支撑位移传感器121、 转向位移传感器131、 横向位移传感器141、 纵向位。
36、移传感器151以及探头位移传感器171, 所述储能瓶21中设置有 压力传感器211, 所述支撑位移传感器121、 转向位移传感器131、 横向位移传感器141、 纵向 位移传感器151、 探头位移传感器171以及压力传感器211均连接至所述主控器3, 支撑位移 说 明 书 5/6 页 8 CN 205073431 U 8 传感器121、 转向位移传感器131、 横向位移传感器141、 纵向位移传感器151、 探头位移传感 器171以及压力传感器211检测到的传感器信号均传送至所述主控器3, 所述主控器3分别连 接至所述支撑液压缸12、 转向液压缸13、 横向液压缸14、 纵向液压缸15、 辅助。
37、液压缸16以及 探头导向液压缸17的电磁阀, 所述主控器3分别控制所述支撑液压缸电磁阀122、 转向液压 缸电磁阀132、 横向液压缸电磁阀142、 纵向液压缸电磁阀152、 辅助液压缸电磁阀161以及探 头导向液压缸电磁阀172, 进而控制所述支撑液压缸12、 转向液压缸13、 横向液压缸14、 纵向 液压缸15、 辅助液压缸16以及探头导向液压缸17的驱动端的伸缩行程, 所述充气导入管25 上设置有充气阀251以及泄气阀252, 所述主控器3连接至所述充气阀251以及泄气阀252, 所 述主控器3控制所述充气阀251与泄气阀252的开/关, 同时通过获取所述储能瓶21中的压力 传感器211。
38、的数据, 实现控制所述充气胶囊26中的压缩气体的量, 将储能瓶21内部压力控制 在规定的范围内, 所述主控器3连接至所述电磁泄压阀28, 所述主控器3控制所述电磁泄压 阀28开/关, 所述B超机的主控器5与所述主控器3通信连接, 进而能够将B超检测的数据传送 到所述主控器3中, 进而能够建立注射压力与相应注射深度的相关关系, 借此精确控制后续 的注射压力。 0033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注射方式为: 预注射和检测: 以不同的压力进行多点预注射, 注射后用B超检测无针注射器2的注射压力大小与注射深度之间的相关关系, 同时检测病变 的形状和大小, 找出病变边界; 正式注射: 根据预注射所得数据, 对病。
39、变进行多次注射, 所 述注射孔231均匀排列的多个孔, 每次覆盖一定面积, 等距离多次注射, 每次注射射出的药 液相互平行, 药液在皮肤组织中形成若干线柱组成的药液阵列, 多次注射后完整覆盖整个 病变区域, 并且药液阵列中的线柱状药液均会径向扩散, 进而使药液分布更加均匀。 0034 综合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充分有效的完成上述实用新型目的, 且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及功能原理都已经在实施例中得到充分的验证, 而能达到预期的功 效及目的, 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也可以根据这些原理进行变换, 因此, 本实用新型包括一 切在申请专利范围中所提到范围内的所有替换内容。 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申请。
40、专利范围内所 作的等效变化, 皆属本案申请的专利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6/6 页 9 CN 205073431 U 9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6 页 10 CN 205073431 U 10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6 页 11 CN 205073431 U 11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3/6 页 12 CN 205073431 U 12 图7 图8 说 明 书 附 图 4/6 页 13 CN 205073431 U 13 图9 说 明 书 附 图 5/6 页 14 CN 205073431 U 14 图10 说 明 书 附 图 6/6 页 15 CN 205073431 U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