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墨装置.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656434 上传时间:2018-03-02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2105125.5

申请日:

1992.05.27

公开号:

CN1075448A

公开日:

1993.08.2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1995.7.22|||保护期延长|||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B41F31/00

主分类号:

B41F31/00

申请人:

福田学;

发明人:

福田学

地址:

日本埼玉县三乡市

优先权:

1992.02.20 JP 33523/92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黄力行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输墨装置,其结构是由输墨辊从油墨池中吸出的印刷油墨通过包括多个输墨辊的油墨辊系递给上墨辊,印刷油墨然后从上墨辊递给印版滚筒的图文区。一个刮墨装置安置在上墨辊的外圆周面的顶部,该刮墨装置以锐角沿上墨辊的旋转方向与上墨辊顶部外切,刮去残留在上墨辊外圆周面上的油墨,从而清洁辊面。可以安置多个油墨辊系,譬如,包括匀墨辊系和修整油墨辊系,每个都包括一个与上墨辊的外圆周面外切的刮墨装置,上墨辊又与印版滚筒接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输墨装置,从油墨池中由输墨辊吸出的印刷油墨是通过输墨辊系递给上墨辊,该输墨辊系包括多个输墨辊,印刷油墨然后从上置辊递给印版滚筒的图文区,其特征在于,在上墨辊的外圆周面的顶部安置了一个刮墨装置,所述刮墨装置与上墨辊的顶部外切,并与上墨辊的旋转方向成锐角,以便刮去残留在上墨辊外圆周面上的油墨,从而清洁辊面。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墨辊是由与辊墨辊系的最终输墨辊外切的橡胶辊构成的驱动辊,所述刮墨装置包括以锐角与上墨辊顶部的外圆周表外切的刮墨刀,和安装在刮墨刀对面的挡墨刀,从而在从与上墨辊表面接触的刮墨刀 沿辊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形成一间隙,从而在刮墨刀和挡墨刀之间形成一油墨储存箱。
3: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挡墨刀的前端离上墨辊的外圆周面有一间隙。
4: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墨装置,其特征在于,刮墨刀有一悬挂式结构,可以由橡胶,塑料、陶瓷或金属制成。
5: 一种输墨装置包括: 一个储存印刷油墨的油墨池; 一个与油墨池内的印刷油墨接触的输墨辊; 一个与该输墨辊接触的油墨辊系,该油墨辊系包括与该输墨辊 接触的递墨辊,用来接收来自油墨池的印刷油墨,一个与该递墨辊接触的擦墨辊,用来保持印刷油墨的流度,一个与擦墨辊接触的串墨辊,用来沿擦墨辊的宽度方向调匀印刷油墨,一个与该串墨辊接触的上墨辊,并安置在输墨辊系的最后; 一个与上墨辊接触的印版滚筒;和 一个安置在上墨辊的外圆周面顶部的刮墨装置;所述的刮墨装置与上墨辊的顶部外切,并与上墨辊的旋转方向成锐角,用来刮去残留在上墨辊外圆周面上的油墨,从而请洁该辊面,所述串墨辊在刮墨装置的下方与上墨辊的外圆周表外切,刮墨装置沿上墨辊的旋转方向与上墨辊的表面接触。
6: 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墨装置,其特征在于,输墨辊系包括多个交叉安置的橡胶辊和金属辊组成的输墨辊。
7: 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串墨辊接触的刮墨装置,用来刮去残留在串墨辊外圆周面上的印刷油墨。
8: 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墨装置包括一对在与上墨辊接触处的下方沿上墨辊的旋转方向与串墨辊的外圆周面外切的刮墨辊,和一个与刮墨辊接触的下辊,用来回收由刮墨辊刮去的印刷油墨。
9: 一种输墨装置包括: 一个储存印刷油墨的油墨池; 一个与油墨池内的印刷油墨接触的输墨辊; 一个与该输墨辊接触的输墨辊系,该输墨辊系包括与该输墨辊 接触的递墨辊,用来接收来自油墨池的印刷油墨,一个匀墨辊和一个修整油墨辊,所述匀墨辊包括与递墨辊接触的擦墨辊,用来保持印刷油墨的流度,一个与该擦墨辊接触的串墨辊,用来沿擦墨辊的宽度方向调匀印刷油墨,和一个通过另一输墨辊与该串辊接触的匀墨上墨辊,并安置在匀墨辊系的最终阶段,所述修整油墨辊包括与递墨辊接触的擦墨辊,一个与该擦墨辊接触的串墨辊,用来沿擦墨辊的宽度方向调匀印刷油墨,和一个通过一输墨辊与串墨辊接触的修整上墨辊,并安置在修整油墨辊系的最终阶段; 一个与匀墨上墨辊和修整上墨辊接触的印版滚筒,和 安置在匀墨和修整上墨辊的外圆周面上的刮墨装置,所述刮墨装置与匀墨和修整上墨辊的外圆周面外切,并与上墨辊的旋转方向成锐角,从而可刮去残留在上墨辊外圆周面上的油墨,清洁该辊面。
10: 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匀墨和修整上墨辊由橡胶构成的驱动辊构成,并与各自的匀墨和修整输墨辊系的最终输墨辊外切,所述的每个刮墨装置包括一与相应上墨辊的外圆周面以锐角外切的刮墨刀和一个与刮墨刀对置的挡墨刀,挡墨刀沿一定间隙安置在从与上墨辊面接触的刮墨刀的位置起沿辊的旋转向向上的地方,从而在刮墨刀和挡墨刀之间形成一油墨储存箱。
11: 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墨刀的前端离上墨辊外圆周面有一间隙。
12: 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墨装置,其特征在于,刮墨刀有悬挂式结构,由橡胶、塑料、陶瓷或金属材料构成。
13: 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墨装置,其特征在于,匀墨输墨辊 系和修整输墨辊系各自由交叉安置的橡胶辊和金属辊组合的多个输墨辊构成。
14: 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收油墨装置,包括在旋转侧与修整输墨辊的外圆周面接触的回收油墨辊。
15: 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输墨装置,其特征在于,回收油墨装置还包括与回收油墨辊接触的擦墨辊,用来调匀从修整上墨辊回收来的印刷油墨,所回收的印刷油墨从回收油墨的辊系的擦墨辊供给喂墨侧的输墨辊系。
16: 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墨装置,其特征在于,刮墨装置由匀墨辊系所包围,匀墨辊系由附在可沿一个方向转动的框架上的元件构成,从而可以向外从辊系上松脱刮墨装置。
17: 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输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框架可沿匀墨辊系侧的擦墨辊的轴旋转。
18: 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擦墨辊,串墨辊和匀墨辊系的另一输墨辊组成一元件,该元件支承在可沿一个方向旋转的框架上,从而可从外面松脱该辊系侧刮墨装置。
19: 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输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框架可绕匀墨辊系侧的擦墨辊的轴旋转。
20: 一种输墨装置包括: 一个储存印刷油墨的油墨池; 一个与储存在油墨池内的印刷油墨接触的输墨辊; 一个与该输墨辊接触的油墨辊系,所述油墨辊系包括一个与输墨辊接触的递墨辊,用来接收来自油墨池的印刷油墨,一个匀 墨辊系和一个修整输墨辊系,所述匀墨辊系包括与递墨辊接触的擦墨辊,用来保持印刷油墨的流度,一个安置在匀墨辊系最终阶段的匀墨上墨辊,和一个安置在擦墨辊和匀墨辊系的上墨辊之间的递墨带装置,所述递墨带装置包括与擦墨辊接触的第一辊和与匀墨上墨辊接触的第二辊,带绕过可旋转的第一和第二辊的外圆周面,从而把印刷油墨从擦墨辊通过带的转动递给匀墨上墨辊,一个连接第一和第二辊的框架件,所述修整油墨辊系包括与递墨辊接触的擦墨辊,与该擦墨辊接触的串墨辊,用来沿擦墨辊宽度方向调匀印刷油墨,和一个通过另一输墨辊与串墨辊接触的修整上墨辊,并安置在修整油墨辊系的最终阶段; 一个与匀墨上墨辊和修整上墨辊接触的印版滚筒;和 安置在匀墨上墨辊和修整上墨辊的外圆周面上的刮墨装置,所述刮墨装置各自与匀墨上墨装置和修整上墨装置的外圆周面外切,并与上墨辊的旋转方向成锐角,从而刮去残留在上墨辊外圆周面上的油墨,从而清洁该辊面。
21: 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输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装置由可沿一方向旋转的组合元件构成,从而可以向外松脱匀墨油墨辊系侧的刮墨装置。
22: 按照权利要求21所述的输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带装置可绕第一辊和第二辊轴旋转。
23: 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输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匀墨上墨辊和修整上墨辊由橡胶制成的驱动辊构成,并与匀墨上墨辊和修整上墨辊的最终阶段的输墨辊外切,所述的每个刮墨装置包括以锐角与相应上墨辊的外圆周面外切的刮墨刀,和一个与刮墨刀对 置的挡墨刀,两者从与上墨辊的面接触的刮墨刀起沿着递墨辊旋转方向构成一间隙,从而在刮墨刀和挡墨刀之间形成一油墨储存箱。
24: 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输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墨刀的前端离上墨辊的外圆周面有一间隙。
25: 按照权利要求24所述的输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墨刀具有悬挂式结构,并由橡胶,塑料,陶瓷或金属材料构成。
26: 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输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回收油墨辊系,该回收油墨辊系包括在该旋转侧与修整上墨辊的外圆周面接触的回收油墨辊。
27: 按照权利要求26所述的输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墨回收辊系还包括与油墨回收辊接触的擦墨辊,用来调匀从修整上墨辊回收来的印刷油墨,所述回收来的油墨从油墨回收辊系的擦墨辊供给输墨辊系。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印刷印刷品的印刷机的输墨装置,尤其是涉及用于向印版滚筒提供印刷油墨的输墨装置。

    在印刷机的输墨装置中,储存在油墨池中的印刷油墨从接墨辊通过输墨辊系递给上墨辊,随后,印刷油墨从上墨辊擦在印版上,如印版滚筒等。

    在现有的输墨装置中,储存在油墨池中的印刷油墨先被吸到接墨辊上,然后导入包括多个输墨辊的输墨辊系上。输墨辊系包括一个递墨辊,用来输送适量的被吸出的印刷油墨,擦墨辊用来在浓度变化最少的情况下保证印刷油墨的浓度,串墨辊沿轴向在恒定的宽度内往复运动,使得印刷油墨分配均匀而没有不匀之处,上墨辊用来把油墨涂在印版,如印版滚筒的图文区上。考虑到印刷油墨的擦匀和可递性,输墨辊系包括交叉安置的金属辊和橡胶辊,这样为保持印刷油墨浓度的恒定而实现了最重要的一步。

    在单张纸印刷机、卷筒胶印机等地印刷机械中,安装了一套输墨装置,印版滚筒等与其配合,印刷油墨由输墨装置涂在印版滚筒上,印刷纸喂给印版滚筒,油墨亦涂在印版滚筒上,然后在待印刷的纸上施加一压力。

    在现有的输墨装置中,各个输墨辊组合成一个从递墨辊到上墨辊系擦匀,从而使涂在印版滚筒上的印刷油墨的浓度保持恒定。

    然而,在现有的输墨装置中,当印刷油墨由输墨辊系一个辊接一个辊地输向低位时,要立即把油墨全部递给位于低位的输墨辊是困难的,因此,可能会有印刷油墨没有被递给低位的输墨辊,而仍残留在要把印刷油墨涂在印刷滚筒的输墨辊的表面,从而引起印刷油墨浓度不匀,进而引起不匀色印刷和油渍。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从根本上消除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或缺陷,提供一种输墨装置,能够防止印刷油墨的不足和由于印刷油墨残留在上墨辊上而引起的油渍,从而能提供高质量的印刷品。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输墨装置,包括调匀油墨分布和清洗辊面的刮墨装置,并可容易地操纵该刮墨装置。

    这些发明目的可由本发明完成,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输墨装置,在这一输墨装置中,印刷油墨从油墨池中吸出由一输墨辊通过一包括多个输墨辊的输墨辊系递给上墨辊,然后,印刷油墨从上墨辊递给印版滚筒的图文区,其改进点在于,在上墨辊的外圆周面顶部安置了一个刮墨装置,该装置与上墨辊的转动方向成锐角地安装在辊的顶部,以刮去残留在上墨辊外圆周面上的油墨,从而清洁辊面。

    在修改方面,本发明提供的输墨装置包括储存印刷油墨的油墨池,与油墨池中的印刷油墨接触的输墨辊;与该输墨辊接触的油墨辊系,该油墨辊系包括与输墨辊接触的递墨辊,用来接收来自油墨池中的印刷油墨,与该递墨辊接触的擦墨辊,用来保持印刷油墨的浓度,与该擦墨辊接触的串辊,用来沿擦墨辊宽度方向调匀印刷油墨,与串辊接触的上墨辊,并安置在油墨辊系的最终阶段;一个与上墨辊接触的印版滚筒,和一个安置在上墨辊的外圆周面顶部的刮墨装置,该装置与辊顶部外切,并与上墨辊的旋转方向成锐角,以便擦去残留在上墨辊外圆周面上的油墨,从而清洗了该辊面。在刮墨装置的更低部,串辊与上墨辊的外圆周面外切,该刮墨装置沿辊的转动方向与上墨辊相接触。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的输墨装置包括:一个储存印刷油墨的油墨池;一个与油墨池内的印刷油墨接触的输墨辊;一个与该装置辊接触的油墨辊系,油墨辊系包括与该输墨辊接触的递墨辊,用来接触来自油墨池的印刷油墨;一个匀墨辊系和修整油墨辊系,匀墨辊系包括与递墨辊接触的擦墨辊,用来保持印刷油墨的浓度,与该擦墨辊接触的串辊,用来调匀在擦墨辊宽度方向上的印刷油墨,和一个通过另一输墨辊与串辊接触的调匀上墨辊,并安置在调匀输墨辊系的最终阶段,修整油墨辊系包括与递墨辊接触的擦墨辊,与该擦墨辊接触的串辊,用来调匀沿擦墨辊宽度方向的印刷油墨,和一个通过另一输墨辊与串辊接触的修整上墨辊,并安置在修整油墨辊系的最终阶段;一个与该调匀上墨辊和修整上墨辊接触的印版滚筒;和安置在调匀和修整上墨辊的外圆周面上的刮墨装置,这些刮墨装置分别与调匀和修整上墨辊的外圆周面外切,与上墨辊的旋转方向成锐角,这样就刮去上墨辊的外圆周面上残留的油墨,从而清洁该辊面。

    另一方面,所提供的输墨装置包括储存印刷油墨的墨池;一个与该储存在油墨池内的印刷油墨接触的输墨辊;一个与该输墨辊接触的油墨辊系,该油墨辊系包括一个与输墨辊接触的递墨辊,用来接收来自油墨池的印刷油墨,一个调匀油墨辊系和一个修整油墨辊系,匀墨辊系包括一个与递墨辊接触的擦墨辊,用来保持印刷油墨的浓度,一个安置在匀墨辊系最终阶段的匀墨上墨辊,和一个安置在匀墨辊系的擦墨辊和上墨辊之间的递墨带装置,该递墨带装置包括与擦墨辊接触的第一辊,与匀墨上墨辊接触的第二辊,带绕过可旋转的第一和第二辊的外圆周表面,这样,随着带的转动把印刷油墨从擦墨辊递给匀墨上墨辊,和一个与第一、第二辊接触的框架,修整输墨辊系包括与递墨辊接触的擦墨辊,与擦墨辊接触的串辊,用来调匀沿擦墨辊宽度方向的印刷油墨,和一个通过另一输墨辊与串辊接触的修整上墨辊,并安置在修整输墨辊系的最后阶段;与该匀墨上墨辊和修整上墨辊接触的印版滚筒;和安置在匀墨和修整上墨辊的外圆周面上的刮墨装置,该刮墨装置与匀墨和修整上墨辊的外圆周面外切,并与上墨辊的旋转方向成锐角,这样就可刮去残留在上墨辊外圆周面上的油墨,从而清洁该辊面。

    在上面提及的第二、第三实施例的输墨装置中,每一匀墨辊系可以由一个旋转的元件构成,从而可向外松脱刮墨装置,以使得操作刮墨装置容易。

    按照上面所述的本发明的输墨装置的特征或结构,输墨装置配备一个输墨辊系或多个输墨辊系,在为印版滚筒涂上印刷油墨的上墨辊上配备了刮墨装置。刮墨装置可以刮去残留的油墨,从而调匀和清洁辊面,这样就无印刷油墨浓度不匀,防止了由残留油墨浓度不匀引起的在上墨辊上的不好影响,保证了清洁印刷,而无不匀色和油渍。

    此外,刮墨装置配备有与辊面处成锐角外切的刮墨刀,该辊面处为从上墨辊的顶部向前转动方向的辊面,刮墨刀刮去附在上墨辊表面的印刷油墨,这样就有效地防止了在向前旋转的辊上引起的油墨浓度不匀。

    另外,在输墨装置中,输墨辊系配备有被每个油墨辊系包围的刮墨装置,每一输墨辊系可旋转地支撑在辊轴上,从而可松脱刮墨装置。因此,当油墨暗淡变时或要清洗时,转开输墨辊系,松脱刮墨装置,这样,刮墨装置可以容易地松开和拆下。因此,改变油墨暗淡或清洗油墨就可简单而平稳地进行。此外,在执行这些工作时就可有效地防止上墨辊表面的损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表示本发明是怎样工作的,首先参考实施例,附图表示:

    图1所示的装置表示按照本发明的输墨装置的第一实施例;

    图2所示的装置表示按照本发明的输墨装置的第二实施例;

    图3所示的装置表示按照本发明的输墨装置的第三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输墨装置的实施例。

    首先,图1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输墨装置10试图用于印刷机械,如单张纸印刷机,卷筒纸印刷机等,在该输墨装置10中储存在油墨池11内的印刷油墨被输到印版滚筒12。

    储存在油墨池11内的印刷油墨由接墨辊13吸出并传给由多个输墨辊构成的其功能如擦匀辊的输墨辊系14。考虑到印刷油墨的粘度值或粘性,并考虑到辊对油墨的擦匀和可输性,输墨辊系14包括交叉安置的基本的橡胶辊和金属辊。

    橡胶辊的辊芯是铁芯,外包合成橡胶,天然橡胶等,合成橡胶主要是聚氯丁橡胶,聚硫橡胶和腈橡胶以便不粘油墨。

    输墨辊系14包括一橡胶递墨辊15,用来传递从接墨辊13中吸出的一定量的印刷油墨,一个擦匀辊16和17用来擦匀来自递墨辊15的印刷油墨,使油墨保持一定流度,一个串辊18用来沿辊轴在必要的宽度内调匀辊的外圆周表面上的印刷油墨,和一个橡胶上墨辊19用来把印刷油墨转到印版滚筒12上。擦匀辊16和17由金属辊16和中间橡胶辊17构成。橡胶辊的硬度为30至40,譬如用作递转辊的擦匀辊17,上墨辊19的硬度为25至30用作主动橡胶辊。

    串辊18是传动金属辊用来沿辊的轴向擦匀印刷油墨,该金属辊沿轴向在一定的行程内往复运动。

    可以优先为上墨辊19安置辊21用来在油墨输送前或后调匀辊面,从而防止浓度的改变和辊面的干燥。辊21可由串辊构成,用来调匀油墨。

    按需要可以为油墨辊系14的最后油墨辊,譬如最后的串辊18安置一个刮墨装置22。刮墨装置22包括一对刮墨辊23,23由橡胶、塑料、陶瓷或金属材料构成,这些刮墨辊23在上墨辊19的顺流侧与串辊18外切,以便擦掉残留在串辊18外圆周面上的油墨,清洗串辊。

    由刮墨装置22的刮墨辊23擦去的油墨被递到下一辊24上并涂在该辊上,可重新使用。刮墨辊23以与串辊18不同的旋转速度或不同的旋转方向转动,以便提高刮墨效率。

    此外,在上墨辊19的顶部安置了一个刮墨装置25用来刮粘在辊面上的油墨,使油墨沿辊的宽度方向分配均匀。刮墨装置25配备有刮墨刀26,刮墨刀有与上墨辊19的顶部外切的,与辊转动方向成锐角θ的自由端。刮墨刀26刮去在递墨后残留在印版滚筒12上的印刷油墨,沿辊的宽度方向调匀油墨分配。刮墨刀26悬挂式安装,由橡胶、塑料、陶瓷或金属制成,有一前端压在上墨辊19的辊面上以刮去辊面上的油墨。上墨辊19由传动型的橡胶辊构成,尽管刮墨刀26与上墨辊接触也能平稳传动。

    由刮墨装置25的刮墨刀26刮下的油墨储存在油墨储存箱28内,油墨储存箱安置在刮墨刀和挡墨刀27之间,譬如,如图所示安置在上墨辊19外圆周面的顶部,刮墨刀26在辊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一侧穿过预设的微少的间隙。储存在油墨储存箱28内的残存油墨被回收到没有图示的回收槽内,或油墨池11内以便重新刮用。

    其次,下面将描述本实施例的输墨装置10的操作。

    储存在油墨池11内的印刷油墨被金属接墨辊13吸出,从递墨辊15一个辊接一个辊输给输墨辊系14中的辊。在输墨辊系14中,印刷油墨由擦辊16和17以及串辊18一同擦匀,从而使油墨的浓度一致。

    印刷油墨向下一个辊接一个辊输给输墨辊系14,从串辊18递给上墨辊19,然后由上墨辊19擦匀递给印版滚筒12。用在印版滚筒12上的印刷油墨由输墨辊系14擦匀,没有油墨不匀现象。

    附在印版滚筒12上的印刷油墨在用压力把印刷纸喂给印版滚筒12的印版面时递给印刷纸,这样就完成了印刷。

    另外,输墨装置10有安置在上墨辊19的顶部表面的刮墨装置25,残留在上墨辊19表面上的油墨在递给印版滚筒后由刮墨装置25的刮墨板26刮掉,从而调匀了上墨辊上的油墨,防止了由残余油墨引起的局部浓度不匀。

    下一步,印刷纸用在印刷滚筒12的印版面上,向纸施加一印刷压力,完成印刷操作。

    在这一步中,输墨装置10为油墨辊系14的最后阶段的输墨辊如串辊18配备了刮墨装置22。残留在串辊表面的印刷油墨被擦掉,清洗了该面,从而消除了由残留油墨引起的不良影响,实现了无油墨污染或油渍的清洁印刷。

    并且,输墨装置10在上墨辊19的顶部配置了刮墨装置25,残留在上墨辊19辊面上的油墨在油墨递给印版滚筒12之后可由刮墨装置25的刮墨刀26刮去,从而使在其上的油墨沿上墨辊的宽度方向分配均匀,这样就防止了由残留油墨引起的局部浓度不匀。

    由刮墨板26刮下的油墨储存在位于刮墨刀26和挡墨刀27之间的油墨储存箱28内,可以重新使用,残留的油墨回收到回收槽内以便重新利用。另一方向,储存在油墨储存箱28内的油墨随着上墨辊19的旋转再次擦匀油墨的流度,并由刮墨刀26调匀,使其在整个上墨辊上均匀一致。这样,辊面就不会形成油墨浓度不匀和干燥。由输墨辊系14擦匀的油墨从输墨辊系14的最终的输墨辊18递给上墨辊19的表面,因此,上墨辊19的表面在递墨给印版滚筒12之前是调匀的,没有油墨浓度不匀。这样,无油墨不匀和油渍的印刷可以被用在由印版滚筒12的印版面印刷的印刷纸上。从而实现高质量的印刷,如美术印刷等。

    下面用图2来说明本发明的输墨装置的第二实施例。

    参考图2,在输墨装置110内,储存在油墨池11内的印刷油墨被递到印版滚筒112上。储存在油墨池111内的印刷油墨由接墨辊113吸出并输给由多个输辊墨组成的,其作用象擦墨辊的,通常由下面要提及的输墨辊系132和133的输墨辊系114。考虑到印刷油墨的粘度值和粘性,并考虑到辊对油墨的擦匀和油墨的可递性,输墨辊系114包括基本的依次交替安置的橡胶辊和金属辊。

    橡胶辊的辊芯是铁,外包合成橡胶、天然橡胶等,用作合成橡胶的主要是聚氯丁橡胶、聚硫橡胶和腈橡胶,以便不粘上油。

    输墨辊系114包括橡胶递墨辊115,用来从接墨辊113上传递适量的印刷油墨,擦墨辊116和117用来擦匀来自递墨辊115的印刷油墨,以保持油墨的流度,串辊118沿辊轴向在必要的宽度内往复运动,调匀辊外圆周面上的印刷油墨,橡胶辊上墨辊135和137用来把印刷油墨递给印版滚筒112。擦墨辊116和117各自由金属辊116和中心橡胶117构成。橡胶辊,譬如用作递转辊的擦墨辊117硬度为30至40,用作主动橡胶辊的上墨辊135和137的硬度为25至30。

    串辊118是一个主动金属辊用来沿轴的轴向擦匀印刷油墨,该金属辊沿轴向在一定的行程内往复运动。

    输墨装置110的输墨辊系114中途分为多个系统或两个系统,譬如,在擦匀侧的输墨辊系132和在完工侧的输墨辊系133。一方面,擦匀侧的输墨辊系132包括橡胶辊,该橡胶辊安置在最后阶段、与擦匀上墨辊135外切的输墨辊,另一方面,输墨辊系133包括橡胶辊,该橡胶辊是安置在最后阶段的与完工上墨辊137外切的输墨辊136。由输墨辊系132和133擦匀的油墨从调匀的上墨辊135和完工上墨辊137递给印版滚筒112。

    修整上墨辊137和调匀上墨辊135均由主动橡胶辊构成,从而保证了上墨辊135和137平稳旋转。这两个辊按一定的间隔沿印版滚筒112的旋转方向与印版滚筒112外切。

    此外,为了在递墨前或后调匀辊面,从而防止油墨浓度的不匀和辊面的干燥可以在上墨辊135和137上配备辊121。辊121可以是个串辊用来调匀油墨。

    在这一实施例中,调匀上墨辊135和完工上墨辊137各自配备有刮墨装置125。配备的各刮墨装置125可刮去附在输墨辊135和137的外圆周面上的印刷油墨,从而调匀整个辊上的油墨。

    刮墨装置125具有一刮墨刀126,该刮墨刀126的悬挂端以锐角θ与从上墨辊135和137的顶部向前旋转的辊面外切,刮去油墨给印版滚筒112后残留在刮墨刀126上的印刷油墨,从而在整个辊面调匀油墨。刮墨刀126由橡胶、塑料、陶瓷或金属组成,并以悬挂刮墨刀的前端压下,从而与上墨辊135和137的面接触。上墨辊135和137由主动橡胶辊构成,从而能在刮墨刀126为与上墨辊接触而压下时平稳传动。

    由刮墨装置125的刮墨刀126刮下的油墨储存在位于刮墨刀126和挡墨刀127之间的油墨储存箱128内。挡墨刀127譬如安置在如图所示的上墨辊135和137的外圆周面的顶部,与刮墨刀126相对,并以辊的逆转方向从辊面起有一个预设的微小间隙。储存在油墨储存箱128内的残留的油墨随着上墨辊135和137的旋转被擦匀,然后被回收到未图示的回收槽内或者油墨池111内,以便重新利用。

    其中,当印刷油墨被刮墨装置125的刮墨刀126刮下时,由于磨擦发热,油墨有下降倾向。为了防止油墨的下降,上墨辊135和137具有一由水冷或油冷装置降温的表面(未图示),从而保持恒定的温度。冷却装置的冷却油或冷却水在上墨辊135和137内循环。

    另一方面,回收输墨辊系140的回收输墨辊141在刮墨装置125的辊向前转动一侧与完工上墨辊137可转动外切。回收输墨辊141由金属串墨辊构成,由回收输墨辊141回收的油墨由回收输墨输系140或输墨辊系140的中途的输墨橡胶辊回收到给喂墨侧的递墨辊115。

    回收输墨辊140包括回收输墨辊141和回收擦匀辊116和117。擦匀辊116是主动金属辊,而擦匀辊117是递转橡胶辊。由回收输墨辊141回收的油墨是由回收输墨辊系140回收的,并再次喂给喂墨侧的输墨辊114。

    在本实施例的改进方案中,安置在调匀侧的输墨辊系132被支撑在框架144上,该框架作为一可转动的独立单元,譬如,可绕擦匀辊117的轴S或上墨辊135的轴S转动。刮墨装置125被安置成当操作者用手或其它机械装置使输墨辊系132转向调匀时可以松脱。此外只有辊17、18和34可由框架144a支撑,框架144a是一个可绕擦匀辊117的轴S转动的单一单元。

    输墨装置110由于油墨变得暗色而需要清洗油墨,这时,工作人员必须把手伸入刮墨装置口5内用清洁剂,如汽油,石油产品等把油墨擦掉。

    在调匀侧的输墨辊系132,由于刮墨装置125安置在有限的,为输墨辊系132和133所包围的空间内,刮墨装置125的清洁工作是困难的,但是由于刮墨装置125是可松脱的,因而当把安置在调匀侧的输墨辊系132整个随框架144或144a转开后清洗工作是方便的。

    在输墨辊系133的完工侧的刮墨装置125并非安置在由输墨辊系包围的空间内,因此不必把输墨辊系转开,因而可固定在结构的框架上。

    此外,可以在上墨辊135和137上方配备一个辅助喂墨器146,如图2点划线所示。

    下面描述这一实施例的输墨装置110的操作过程。

    储存在油墨池内的印刷油墨被金属接墨辊113吸出并从递墨辊115一个继一个输向输墨辊系114。在输墨辊系114内,印刷油墨被擦匀辊116和117以及串墨辊118擦匀,从而获得浓度一浓的的油墨。

    印刷油墨被一个辊继一个辊地向下输向输墨辊系114中的各辊,从串墨辊118递给上墨辊135和137,然后由上墨辊135和137输到印版滚筒112上。上在印版滚筒112上的印刷油墨被输墨辊系114(132、133)擦匀,从而获得均匀的油墨而无油墨不匀。

    附在印版滚筒112上的印刷油墨在用压力把喂给印版滚筒112的印版面的印刷纸压向印版滚筒时递给印刷纸,这样就完成了印刷。

    此外,输墨装置110具有安置在上墨辊135和137顶部表面上的刮墨装置125,残留在上墨辊135和137表面的油墨在递墨给印版滚筒112后由刮墨装置125的刮墨刀126刮去,从而使辊面平滑,这样就可防止由残余的油墨引起的局部浓度不匀。

    由刮墨刀126刮下的油墨储存在位于刮墨刀126和挡墨刀127之间的油墨储存箱128内,可以重新使用,剩余的油墨回收到回收槽内以便重新利用。

    另一方面,储存在油墨储存箱128内的油墨随着上墨辊135和137的旋转形成一油墨流度,由刮墨刀126调匀,使其在整个辊面均匀一致。这样,辊面就无油墨浓度不匀和辊面干燥。由输墨辊系114擦匀的油墨譬如有30%从输墨辊系114的最终输墨辊118递给了上墨辊135和137的辊面,因此,上墨辊135和137在递墨给印版滚筒112之前其辊面均匀而无油墨浓度不匀,即油墨浓度一致。这样,无油墨不匀和油渍的精制印刷就可以用于由印版滚筒112的印版面印刷的印刷纸。这就可用于高质量印刷如美术品印刷等。印刷速度,譬如为40米/秒或60米/秒。

    此外,在输墨装置110中,在油墨递给印版滚筒112之后,残留在上墨辊135辊面上的油墨被刮墨装置125刮去,调匀一致,由调匀输墨辊系132擦匀的油墨从最终阶段的输墨橡胶辊134递给上墨辊135的辊面,该油墨然后递给印版滚筒112。

    输墨装置110在印版卷筒112从上墨辊135向前旋转处配备有修整上墨辊137。修整上墨辊137递墨给印版滚筒112,残留在修整上墨辊137上的油墨被刮墨装置125刮去,调匀,然后,被回收墨辊141回收。

    如上所述,修整上墨辊137由刮墨装置125和回收墨辊141清洗,这样就消除了油墨浓度不匀。由修整输墨辊系133从最终阶段的输墨辊136浓度一致地递给修整上墨辊137的表面,这样,修整上墨辊137的表面清洁而无油墨不匀或油渍。其结果是,递给印版滚筒112的油墨均匀而无油墨不匀。

    图3表示本发明的输墨装置的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输墨装置110A与图2表示的第二实施例的输墨装置110类似,与图2中的不同点在于输墨辊系114的调匀侧的输墨辊系132A。在图3中加上了与图2中一致的那些元件或构件的相点标号,这里不再继续说明。

    参考图3,输墨装置110A在调匀侧输墨辊系132A上配备有柔性递墨带150,如橡胶带等,递墨带150可以在辊151和152之间运行。辊151和152可绕辊轴A或B旋转地支撑在框架154上,当转开框架154时,刮墨装置125可被松脱,从而可改变油墨的暗淡或清洗油墨。

    另外,不管要减少输墨辊的数目,当应用安置在调匀输墨辊系132A一侧的递墨带150可以把输墨辊数目减到最小。其优点是油墨递得较远。在其它方面可以理解与前述的第二实施例的效果类似。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描述中,图2已举例说明了输墨辊系,图2中的输墨辊系配备有两套输墨辊系,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两套输墨辊系,输墨辊系不同类型的组合亦是可想而知的。

输墨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输墨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输墨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输墨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输墨装置.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输墨装置,其结构是由输墨辊从油墨池中吸出的印刷油墨通过包括多个输墨辊的油墨辊系递给上墨辊,印刷油墨然后从上墨辊递给印版滚筒的图文区。一个刮墨装置安置在上墨辊的外圆周面的顶部,该刮墨装置以锐角沿上墨辊的旋转方向与上墨辊顶部外切,刮去残留在上墨辊外圆周面上的油墨,从而清洁辊面。可以安置多个油墨辊系,譬如,包括匀墨辊系和修整油墨辊系,每个都包括一个与上墨辊的外圆周面外切的刮墨装置,上墨辊又与印版滚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印刷;排版机;打字机;模印机〔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