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技术,特别涉及到一种可控制其透光或遮光的液晶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目前国内外液晶显示技术迅速发展,广泛应用在电子、仪表等领域,现有的液晶显示片是在两片导电玻璃中夹有液晶,然后用一种高分子粘合物封住玻璃的四周制成的。这种液晶显示片,由于玻璃的凸凹不平及其他技术原因,而不能制成较大面积的液晶片,到目前为止玻璃液晶片只能制成475平方毫米的平面显示。
塑料薄膜液晶片,目前美国有用涤纶原料制造的,但价格昂贵,每平方米达1000美元,虽然能制成大面积的液晶膜片,除了价格昂贵外,缺点也较多:平时膜片是遮挡不透光的,只有在接通电源之后才能透明,给应用条件增加了难度,限于它的缺点之多,所以很难扩大其应用范围,影响该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复合薄膜、夹有透明胶框内的液晶所制成的可控变色液晶薄膜,及该薄膜地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
它由透明胶框、液晶、塑料基板及铟锡导电层组成,液晶分别置于透明胶框内,上下两面分别由镀有铟锡导电层的透明塑料基板封闭的夹住。用真空镀膜技术,以磁控溅射法将氧化了的铟锡合金镀到透明塑料基板的一面,并在铟锡导电层上,由印刷机印上透明胶框,再由印刷机将液晶涂印在透明胶框内,然后再用复合机在印有透明胶框和涂有液晶的透明塑料基板上,压上另一层带有铟锡导电层的透明塑料基板,使液晶被封闭在透明胶框内。
本发明的优点与积极效果是:
1、价格低于现有类似液晶薄膜的十几倍。
2、其面积的大小可根据设备大小或需要制作。
3、在正常情况下是无色的透明板,通电后变成遮光板。拓宽了应用领域。
4、可随意剪裁和折叠卷曲。
5、制造方法简单、无需专用设备。
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液晶薄膜放大了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液晶薄膜放大了的平面示意图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平常状态放大了的液晶显示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通电状态放大了的液晶显示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液晶薄膜自动控制工作程序方框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液晶2是置于透明胶框1内,该透明胶框的厚度和宽度仅为5-20微米,肉眼是看不见的,其胶框的几何形状和大小可根据情况选定。如三角形、棱形、圆形等,这些形状的选择不是主要的,根据加工条件和应用条件适当选择一种既可以了。胶框的大小和厚度,可根据薄膜和遮光程度选择,框格的大小一般在每平方厘米100经纬线左右。其胶框1可采用透明度好的粘合剂或树脂类。塑料基板3可采用透明度好的聚酯塑料膜片,用真空镀膜磁控溅射法或蒸发镀膜法将氧化铟锡合金镀到基片的一面,其铟锡合金镀膜厚度为2-5%微米之间,起到导电的作用,它不仅电阻小,而且透明度极高。
液晶的熔点不只是一个点,而是一段较宽的范围,从固体到液体之间存在着一个相当明显的过渡状态。在这个温度状态下,易于滑行流动,其分子保持着固态晶体持有的规则排列方式,具有双折射光学各向异性为晶体的物理性质。通常选用的液晶材料的温度范围是在-40℃~+80℃之间。
其薄膜的制造过程比较简单,用普通印刷机即可印上透明胶框,这种胶框肉眼看不见,只有用20倍以上的放大镜才能看见,然后再将液晶材料涂印在胶框内,再用复合机将另一准备好的、镀有铟锡导电层的塑料基板复合在印有透明胶框和液晶的同样镀有铟锡导电层的塑料基板上,便制成了。整个膜厚约为20-50微米。
为提高薄膜的使用寿命和方便粘接,也可以在薄膜的一侧用复合机涂上一层透明的压敏不干胶,在另一侧喷涂上一层透明的聚碳酸酯(保护层)。其厚度一般为2-10%微米。
这样制成的液晶薄膜,其面积较大,又能随意弯曲,是玻璃液晶片所不能比拟的,因此结合光敏元件和驱动电路可以广泛的应用在广告牌的字画上,高级门窗上,炼钢炉前的观察镜、电焊镜上等等,特别是应用在汽车前风挡玻璃上,夜间行车随着前方来车车灯光线的强弱,液晶薄膜会由浅入深的进行灰度变化,车辆通过后又可恢复到透明状态。
使用中,将夹持液晶2的两层铟锡导电层4,分别接上正负电极,其电压达2V以上即可工作。如图3所示,平常状态下液晶分子呈棒状如用(一)性动态散射效应的液晶,因此,不影响薄膜的透视效果。当导通电源后,如图4所示,液晶分子呈不规则排列的无秩状态,变得混浊,遮光起来,其混浊的程度由电压的大小及薄膜的厚度决定。
其液晶薄膜的上述状态,可用普通开关控制,也可用摇控、自动控制等方式来完成,如图5所示是一种自动控制程度:电源启动光敏传感器后、光敏传感器将光的强弱信号迅速传递给微电脑,经过微电脑的处理输送给控制部分,控制部分指令执行部分(液晶薄膜)执行工作,即发生液晶分子散射状态,并随着光线的强弱变化,其遮光程度也有所不同。
随着液晶薄膜应用场所的不同,其控制方式可采取多种不同的形式来满足实际应用中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