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暖锅炉的热交换器管.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55963 上传时间:2018-03-0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29.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5192244.0

申请日:

1995.03.15

公开号:

CN1144558A

公开日:

1997.03.0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有效期届满IPC(主分类):F28F1/40申请日:19950315授权公告日:20030903期满终止日期:20150315|||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F28F1/40; F24H9/00; F28F21/08

主分类号:

F28F1/40; F24H9/00; F28F21/08

申请人:

霍瓦英特利兹股份公司;

发明人:

沃尔夫冈·凯克尔

地址:

列支敦士登瓦杜兹新盖特

优先权:

1994.03.24 DE G9405062.7U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张祖昌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热交换器管由一个圆柱形光滑壁的钢制外管(1)组成,在外管(1)内插入铝制的成型嵌件(2)。成型嵌件由两个半壳(3、4)构成,它们在其纵边借助于槽状凹陷(7)和肋状凸起(8)互相插接。在两个半壳(3、4)的内侧设有沿纵向延伸的肋(5),它们的指向设计为,使每个带肋的半壳构成一个一侧敞开的成型件。

权利要求书

1: 用于采暖锅炉尤其用于煤气-热值锅炉的热交换器管,由一个 圆柱形光滑壁的钢制外管(1)和一个插入外管中的铝制成型嵌件(2) 组成,外管(1)被采暖锅炉燃烧的废气流过,外侧被采暖锅炉用水包 围,成型嵌件(2)上有沿其纵向延伸的肋(5)以增大外管的内部表 面积,以及成型嵌件(2)与外管(1)传热接触,其特征为:成型嵌 件(2)由一个管体组成,它沿一个通过外管纵轴线延伸的接合面分为 两个半壳(3、4);在两个半壳互相接触的纵边(6)上,设计有槽 状凹陷(7)和肋状凸起(8),并借助于它们垂直于接合面似密封装 置地互相插接;以及,两个半壳(3、4)在它们的内侧以这样的方式 设有伸入管体内横截面中并沿外管纵向延伸的肋5,即,每个带有肋的 半壳构成了一个一侧敞开的成型件。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之热交换器管,其特征为:两个半壳(3、 4)内侧设有梳状排列的肋(5),它们垂直于接合面竖立着,并成对地 彼此相对,一直延伸到接合面。
3: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之热交换器管,其特征为:这两个半壳 (3、4)各在一个纵边上设有一个密封槽(7),而在另一个纵边(6) 上设有一个与槽的形状相匹配的密封肋(8)。
4: 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这热交换器管,其特征为:肋(5) 设有一种沿外管纵向亦即半壳纵向延伸的波纹状成型表面。
5: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之热交换器管,其特征为:由两个半壳(3、 4)组合而成的成型嵌件(2)有一个基本上与外管(1)的内径一致的 外径,并在它的整个圆周面上直接贴靠在外管上;以及,成型嵌件(2) 通过整个外管圆周沿径向的永久压缩变形,与外管(1)压紧在一起。
6: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之热交换器管,其特征为:在这两个半壳 (3、4)梳状肋(5)的顶端之间,置入一块板状的铝制扁平成型件 (9),以及,肋的长度设计为,在将半壳组合为成型嵌件(2)时, 梳尖导热地压在扁平成型件上。
7: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之热交换器管,其特征为:由带梳状肋(5) 的半壳(3、4)组成的成型嵌件(2),有一个比外壳(1)的内径 小得多的外径;以及,成型嵌件(2)与外管(1)之间的环腔中装有 一个铝的中间成型件(10),它由一个贴靠着外管(1)的管壁和多个 从管壁出发沿径向一直伸到成型嵌件(2)上的肋(11)组成,并同样 沿一个通过外管纵轴线延伸的接合面,分为两个一侧敞开的半中间成型 件,它们在其管壁的纵边上设计为密封装置状并互相贴靠,在这种情况 下,通过外管(1)沿径向的永久压缩变形,使中间成型件与外管(1) 以及与在里面的成型嵌件(2),传热地紧压在一起。

说明书


采暖锅炉的热交换器管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之采暖锅炉,尤其是煤气热值锅炉(Gas-Brennwertkessel)的热交换器管。

    在主要出现在用煤气燃烧室工作的采暖锅炉中的热值锅炉的情况下,燃烧后的气体冷却到废气水分凝结为止,以便还能充分利用凝结热。为此其前提条件为,采暖锅炉应以这样一个锅炉水温工作,即,在燃烧后气体通过采暖锅炉的路程末端处的这一温度,低于燃烧后气体的露点温度。人们力图以尽可能短的燃烧气体经过采暖锅炉中水冷式热交换器管的路程,将燃烧气体从高的、在现代的煤气燃烧室中可能约为850℃的进口温度,冷却到露点温度与采暖锅炉网路回水中具有的例如最低为30℃的锅炉水温之间。对此已知一些热交换器管,它们由一个圆柱形光滑壁、用一种耐废气冷凝液酸腐蚀的钢制造的外管,和一个插入外管中、横截面星形的铝制成型嵌件组成。对于大多数通用结构形式的采暖锅炉,外管必须用钢制造,以便能在其末端焊入管道槽或管板中,管板一方面将围绕着热交换器管的锅炉水腔与燃烧室分开,另一方面使之与采暖锅炉的废气收集器分开。由钢的外管和铝的成型嵌件组成的组合管可以承受高地气体进口温度,因为铝有高于钢的热膨胀系数,所以嵌件在它与外管的接触部位,通过一个随着温度上升甚至变复剧烈的压力,使之与外管保持传热的接触。在这种已知的组合管中,从星形的铝制成形嵌件向钢外管的热传导的确定和限制是由于,嵌件只是在它辐射状臂的梳状面与外管接触,臂的横截面是薄壁状的,以便在外管内有足够的净截面用于通过燃烧气体流。此外,业已证明对于将钢的外管焊入管板中为必要的是,在外管端部,此星形铝制成型嵌件的末端必须有足够的回退,以免铝制成型嵌件的辐射状臂,由于在外管端部产生的焊接热而损坏。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类型的热交换器管,它可以有更高的从燃烧气体向锅炉用水传热的功率,并与此同时易于制造,以及在装入采暖锅炉中时可以进一步加工。按本发明为达到此目的是设计出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部分所述特征的、由钢外管和铝成型嵌件组成为组合管的热交换器管。

    按本发明热交换器管的管体状成型嵌件,一方面可设计为具有一个很大的、从燃烧气体吸热的内部表面,最好带有设在两个半壳内侧上的梳状肋,而另一方面尤其是与已知的星形型面相比,有一个大得多的外表面与水冷的钢外管内侧接触,因此显著提高了从燃烧气体向锅炉用水的热传导功率。通过试验证实,对于热值锅炉,采暖系统网路回水在进入采暖锅炉时的水温约为30℃,在按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管的管长只有50厘米时可做到,使进入热交换器管中具有约850℃温度的燃烧气体,在按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管中可以冷却到一个仅仅略高于回水温度的出口温度约为48℃。这一突出的结果用迄今已知和适用于热值锅炉的热交换器管无一能够达到。短的热交换器管还带来了另一项重要优点:在垂直排列热交换器管时热值锅炉的总高度可以设计得较低,或在水平排列热交换器管时可以设计得较短,并因而可以节省空间。尽管成型嵌件设计为与外管有一个大的接触面,以及在内部有一个大的加热面密封,管体状的成形嵌件通过分成两个半壳,以及通过将每一个带肋的半壳设计为一侧敞开的形状,仍能简便和价廉物美地制成。为了通过挤压制造,在拉拔模中不需要所谓的浮芯(fliegenden Kerne),因此拉拔模便宜和还可以经久耐用。对于按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管的进一步加工或对于其在采暖锅炉中的装配而言,突出的优点在于,在将外管焊入管板中时,由于成型嵌件极大的传热-接触面和导热能力,当成型嵌件的端部直至达到与焊在管板中的外管端部齐平时,不会引起铝制成型嵌件损坏。这就是说,此热交换器管不需要制造成具有相对于外管端回退的成型嵌件,而是可以为了装入采暖锅炉中,从制造好长的按未出售的制品上按所需长度,切下一个简单的直段。具有一种由槽状凹陷与肋状凸起组成的迷宫密封装置的这种两个半壳接触纵边的设计,避免了形成间隙,要不然废气或冷凝液就会通过所形成的间隙侵入铝成型嵌件与钢外管之间,并导致间隙腐蚀。如果在按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管最简单的结构形式内,成型嵌件直接在管体的全部圆周面上贴靠着外管,那么就可以用简单的方法这样进行热交换器管的制造,即,管体的外径基本上与外管的内径相一致,并且仅仅是小那么一点点,使管体可以不费力地推入外管中;以及,然后例如通过轧制过程或拉伸过程,由于整个外管圆周永久的压缩变形,使外管沿径向压紧并压向铝制的成型嵌件。于是,两个半壳互相接触的纵向边以及管体与外管紧密地压紧在一起,从而不再存在任何间隙。这一点对于通过管板伸出的热交换器管端部的端面也很重要,这样就可以在那里也没有废气或冷凝液侵入铝成型嵌件的管体与钢外管之间。

    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了按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管的有利的进一步改进。

    附图表示了按本发明热交换器管的各种实施例。其中:

    图1具有一个直接贴靠在钢外管上的铝成型嵌件的热交换器管实施形式;

    图2按图1所示类型的实施形式,采取简单的附加措施以增大内表面;

    图3具有一个通过中间成型件间接贴靠在外管上的按图1所示类型成型嵌件的实施形式。

    在图1中表示的热交换器管由圆柱光滑壁的外管1和成形嵌件2组成,前者用不锈的铬钢制造,后者用铝。成型嵌件2由一个管件构成,它沿一个通过外管纵轴线延伸的接合面分为两个半壳3、4。在半壳3、4的内侧制有肋5,它们沿外管1的纵向处伸,并伸入管体的内部横截面中,使每一个半壳3、4通过其肋5形成一个一侧敞开的成型件,所以带有肋的半壳可以在无需所谓浮芯的情况下简单和便宜地通过挤压模或拉拔模制成。肋5最佳的方式是如图1的实施例所示,设计为梳状的并垂直于接合面地竖立在两个半壳3、4的内侧,此时这两个半壳3、4的肋5成对地彼此相对,并一直延伸到接合面或至少延伸到接合面附近。尤其在肋5的这种梳状结构的情况下,在挤压制造半壳时,肋上可制有沿外管1或半壳3、4的纵向延伸的波纹状成型表面,它们非常有效地增大了成型嵌件2从燃烧气体受热的内表面面积。在半壳沿接合面接触的纵边6上,两个半壳3、4都设计有槽状凹陷7和肋状凸起8,它们垂直于接合面并可互相插入,纵边通过它们互相插接成一种迷宫密封装置。这两个在半壳纵边接缝处的密封是重要的,为的是不产生间隙,要不然废气或凝液会通过这种间隙侵入成型嵌件2的管体与外管1之间,并在那里导致间隙腐蚀。若这两个半壳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纵边上设肋状凸起而在另一个纵边上设槽状凹陷,那么这两个半壳就可以从挤压制成的相同成型条上切下所需要的长度,并在将其中一个半壳绕纵轴线转180°后便可适配在另一个半壳上。为了能看得清楚起见,图1表示的热交换器管还不是处于最终完成的状态。由两个半壳3、4合并而成的管体(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管体以其全部圆周面贴靠在外管1上)制成一个外径,这一外径略小于外管的内径,以便使管体或成型嵌年2能顺利地推入外管中去。然后,通过轧制或拉伸过程,使外管在其整个圆周受到一个沿径向的永久压缩变形,以便外管和成型嵌件互相压靠,形成一种对于热传导至关重要的整个外管内表面与整个成形嵌件外表面之间紧密的接触。由此,还使这两个半壳通过凹陷和凸起互相插接的纵边消除间隙,并为防废气或冷凝液流过而绝对密封地压紧在一起,以致在已完成的热交换器管横截面的显微薄片中,从未在半壳纵边之间发现有缝。此外,外管与成型嵌件在互相接触的圆周面无间隙地紧压在一起,还可以防止废气或凝液在装入采暖锅炉的热交换器管端面处侵入外管与成型嵌件之间。成型嵌件与外管之间热交换器管极高的热传导能力,还对于在将热交换器管的端部焊入采暖锅炉的管道座或管板中时的反向热流,起出人意料之外的有利作用。焊接度验证明,即使对于铝制成型嵌件与铬钢外管的端面齐平的情况,也令人惊异地发现铝并未受损害或熔化掉,尽管此时铬钢的外管必须通过液态的焊接材料熔体与采暖锅炉的管板焊接在一起。因此,热交换器管可按采暖锅炉所需的长度,切成简单的直的切边段或锯切段,或从制成的热交换器管按未出售的制品上切下么一个简单的直段。

    图2表示了一种与图1类似的实施例,其中,梳状排列的肋5顶端彼此保持一个间距,以便能在顶端之间放入一块板状的铝制扁平成型件9。肋的长度尺寸设计成,在将半壳3、4拼装成管体状成型嵌件时,梳尖以其与肋的横截面相应的端而紧紧地和无间隙地压在扁平成型件9上,以便在扁平成型件与肋之间形成一种可靠的导热接触。除此之外,两个半壳互相接触的纵边,也可设计为使它们围拦着扁平成型件的纵边,并在完成加工的热交换器管中彼此之间具有良好导热地夹紧。借助于此在半壳之间置入的扁平成型件,可使成型嵌件2吸热内表面的面积,又一次地通过简单和便宜的方法,增大一个数量级为10%或10%以上的显著的量。

    图3表示了一种实施例,其中,按图1所示类型的铝成型嵌件2不直接以其外侧与外管1的内侧接触,而是有一个比外管1的内径小得多的外径。在外管1与成型嵌件2之间由此所形成的环腔中,装有一个圆柱环形的铝制中间成型件10。此中间成型件10由一个管壁和多个沿径向设在管体内侧上的肋11所组成,其中,管壁以其全部外圆周面导热地贴靠在外管1的全部内表面上;而肋11一直伸到成型嵌件2的外侧上,并与成型嵌件的外侧导热地面接触。与里面的成型嵌件2类似,中间成型件10沿一个通过外管纵轴线延伸的接合面,分成两个一侧敞开的半中间成型件,因此它们同样可以用一个无需浮芯的拉拔模,通过挤压;用铝制成。此中间成型件10类似于借助图1所示之成型嵌件2,在这两个半中间成型件上设计有紧密地互相接触亦即互相插入的纵边。与图1所示之实施形式相比,采用图3的实施形式,热交换器管可与燃烧气体接触并吸热的内部总表面积增大100%。因此,热交换器管的长度还可以进一步显著缩短,以便在一台热值锅炉中,将例如进口温度850℃的燃烧后气体,冷却到一个显著低于燃烧气体露点温度的出口温度,例如为48℃。

采暖锅炉的热交换器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采暖锅炉的热交换器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采暖锅炉的热交换器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采暖锅炉的热交换器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暖锅炉的热交换器管.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热交换器管由一个圆柱形光滑壁的钢制外管(1)组成,在外管(1)内插入铝制的成型嵌件(2)。成型嵌件由两个半壳(3、4)构成,它们在其纵边借助于槽状凹陷(7)和肋状凸起(8)互相插接。在两个半壳(3、4)的内侧设有沿纵向延伸的肋(5),它们的指向设计为,使每个带肋的半壳构成一个一侧敞开的成型件。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一般热交换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