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换向阀.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655657 上传时间:2018-03-0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95.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1101467.5

申请日:

1991.03.06

公开号:

CN1054822A

公开日:

1991.09.2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F16K11/085

主分类号:

F16K11/085

申请人:

立信染整机械有限公司;

发明人:

格雷厄姆·弗兰克·克利福德

地址:

香港新界青衣岛长达路22-28号

优先权:

1990.03.09 GB 9005311.7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陈展元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用于染整纱装置的流体换向阀包括:一阀座,有一与流体流向回路一端相连之通口;一固定管件,跨接于阀座间,一第一通口,位于固定管件内,允许流体于固定管件及阀座间传递;一第二通口,位于固定管件内,用以连接流体流向回路之另一端点;一可转动管件,与固定管件紧密配合,且包括一将内部分割成两个区间之隔板,第一通口在其中一区间,第二通口在另一区间;一旋转机构,令可转动管件于两不同方位间绕其中轴转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流体换向阀包括: (a)一阀座,包括有一与流体流动回路一端相连之通口; (b)一固定式管件,从连接于泵泄放侧之第一开口,而至连接泵吸入侧之第二开口间跨接于阀座间, (c)一第一通口,位于固定管件之内,用以允许流体于固定管件及阀座间传递; (d)一第二通口,位于固定管件之内,用以连接到流体流动回路之另一端点; (e)一可转动管件,与固定管件紧密配合,且包括一将内部分割成两个区间之隔板,其第一通口在其中一区间,第二通口在另一区间;及 (f)一旋转机构,使可转动管件于两个不同方位间绕其中轴旋转,第一方位中可转动管件之通口与固定管件连通,从而引流体自泵排出侧流至流体回路之一端,第二方位中可转动管件之通口与固定管件相连通,使得导引流体沿着流体流动通路反向流动。
2: 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流体换向阀,其特征在于,其中阀体为垂直圆柱形,固定及可转动管件水平延伸,且固定及可转动管件之通口为椭圆形。
3: 依据权利1或2所述之流体换向阀,其特征在于,其中可转动管体之一通口小于另一通口。
4: 依据权利1所述之流体换向阀,其特征在于其中阀体与一电动泵相连结并提供一仪表用以测量电力消耗。

说明书


本发明关于一种流体换向阀,其与一泵相连接,可于流体流动回路中随意地以单向或反向导引从泵排出的流体。本发明尤指(但非限定)染整纱装置中的阀。

    传统上,在染整作业中用于染整的纱,是紧系于一具浸透性的管体中心而形成一纱卷。在此形式下,一组染整纱的常用装置包括:(a)一柱形压力容器、(b)多个在容器范围中之垂直纺锤,在每一纺锤上,纱卷被一个接着一个的被接收、(c)一用以驱动染整液体的泵与、(d)一连接至泵的液体换向阀,以引导液体交替地沿着第一流向通道向上流经纺锤之中心孔,再流出在纺锤中的穿孔,然后流经纱卷,并流回泵的抽气侧,及与第一流向通道反向之第二流向通道。在操作时,此流体换向阀快速地换向以达到纱的均匀染色。

    有多种不同液体换向阀曾被使用,其中最常见的为一种短径L管,其一端被枢接至一岐管以导引至纺锤,而另一端则可能被交替式地连至泵的排出侧或吸入侧。

    上述型式的液体换向阀会导有一或多项可能的缺点。第一种可能缺点为,此阀体通常是位于染整设备的底层,可能占用相当大的空间,使阀体限制同在染整设备底层的可供热交换器利用的区间。第二可能的缺点是制作成本高。第三种可能缺点是,当此染整设备仅以部份负荷状态使用,阀与相关泵因为动力消耗及循环时间而可能不合效益。第四种可能缺点为,因为阀体本身位于染整装置最底部,此位置易遭受水及化学物质泄漏侵蚀,而可能需要可观的维修,尤其操作机器可能受到自L管可旋转部位环封的泄漏而损伤。第五种可能的缺点为,因为用以拆解维修之工作空间受上述之泄漏的限制,而使得阀体维修困难,且其常常位于限制入口很接近地面之区域,造成负荷之纱卷自上方不易进入汽缸室,并因为一层干燥地面及向下泄漏而显得不适。第六种可能的缺点为,整个容器必需被移开其位置才能够维修而拆卸阀体。

    本发明的目地在于提供一改良的换向阀,使其更为精简,以在染整设备底部预留有更多空间可供使用,且制造成本低廉,当在全负荷或部分负荷进行染整时效率高,亦可当作染整设备之支撑或基座,需要较少的维修,且维修相当简单。

    本项发明之流体换向阀包括:

    (a)一阀座,包括有一与流体流动动回路一端相连之通口;

    (b)一固定式管件,从连接于泵泄放侧之第一开口至连接至泵吸入侧之第二开间跨接于阀座间;

    (c)一第一通口,位于固定式管件之内,用以允许流体于固定管件及阀座间传递;

    (d)一第二通口,位于固定管件之内,用以连接到流体流动回路之另一端点;

    (e)一可转动管件,与固定管件紧密配合,且包括一将内部分割成两个区间之隔板,其第一通口在其中一区间,第二通口在另一区间;

    (f)一旋转机构,令可转动管件于两个不同方位间相对其中轴旋转,第一方位中可转动管件之通口可与固定管件连通,从而导引流体自泵排出侧流至流体流回路的一端,第二方位中可转动管件之通口与固定管件相连通,使得导引流体沿著流体流动通路反向流动。

    阀座本身以垂直圆柱体为佳,固定与可转动管件则向水平延伸,且固定与可转动管件之通口为椭圆形,以增进流体效率。

    可转动管件之一通口以小于其他通口为佳。阀体可被连接使得自泵排出侧的流体经由此一较小通口流出,且流体经由较大通口流回吸入侧,使得泵一直具有流体。

    以下将依据附图所示的一种用于染整纱的流体换向阀之实施例而详细说明本发明,请参照附图所示本发明之立体分解图。

    参照图示,本发明之阀体包括一阀座1、一水平延伸过阀座1之固定式管件2、一紧密配合于固定式管件2中之可转动管件3、以及一可使可转动管件3旋转之旋转机构4。阀座1包括:一作为支撑使得染整设备可安置的圆柱形侧壁1a、一底部1b、用以连接固定式管件2端部至泵(图未示)之泄放及吸入侧之开口1c及1d、以及一用以连接自染整装置延伸出的流体流动回路的顶部开口1e。固定式管件2包括一上通口2a、一位于上通口2a上用以连接至流体流动回路另一端之导管5、以及一连接固定式管件内部至阀座1内部之下通口2b。可转动管件3包括一使内部隔开成两个区域之隔板3a、一位于其中之一区域的第一通口3b,与位于另一区域的第二通口3c。旋转机构4包括一主轴,其一端被连接至可转动管件3,且其沿著流体回路之管路(图未示)延伸,主轴另一端则经由环封而向外突出于离开阀座的管路,此突出端与一用以使主轴绕其中轴旋转之控制机构枢接,使得可转动管件3有效旋转。

    操作时,经由可转动管件控制而使通口3b与通口2a相通、通口3c与通口2b相通,则自泵泄放流出之染整液体进入开口1c,沿固定管件2进入可旋转管件3、再被隔板3a向上导引、经过通口3b及2a、经导管5进入染整装置,然后的回路经由通1e、经开口2b、3c且被隔板向下导引至泵之吸入侧。当内部管件之方向改变时,将使得通口3b与通口2b相通,而通口3c与通口2a相通,则流体为反向流动,而经由通口1e进入染整装置,且经由导管5流回。

    通口3b比通口3c、2a及2b为小,这样可保护泵,因为泵的泄放量相对于吸入量来说受到限制,所以一直有液体供应泵。

    内部管件2之内径对应于泵的吸入侧的直径,且阀体其它尺寸亦成比例,因此阀体具有符合传送泵流体的最小尺寸。

    因为阀体为节流型阀而非旁通阀,因此在部分负荷时,则动力消耗可减少或者循环时间可减少。泵可以由电力带动且经由一电流表(图未示)来测量电力消耗。经由节流阀型式测量泵在驱动流体时的电力消耗可精确地测定被驱动流经阀体至染整装置的液体量。由此,纱染整装置可以较现有换向阀更为精确地控制纱染整装置。

    阀体在染整装置之底部不仅留有较大的表面区间,亦可连接阀座1侧壁1a,而当作支撑。

流体换向阀.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流体换向阀.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流体换向阀.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体换向阀.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体换向阀.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用于染整纱装置的流体换向阀包括:一阀座,有一与流体流向回路一端相连之通口;一固定管件,跨接于阀座间,一第一通口,位于固定管件内,允许流体于固定管件及阀座间传递;一第二通口,位于固定管件内,用以连接流体流向回路之另一端点;一可转动管件,与固定管件紧密配合,且包括一将内部分割成两个区间之隔板,第一通口在其中一区间,第二通口在另一区间;一旋转机构,令可转动管件于两不同方位间绕其中轴转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