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6538266 上传时间:2019-09-0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06.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10757750.1

申请日:

20180711

公开号:

CN109303058A

公开日:

2019020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N43/653,A01N57/12,A01N37/10,A01N37/06,A01P21/00,A01G22/22,A01G7/06,A01G13/00

主分类号:

A01N43/653,A01N57/12,A01N37/10,A01N37/06,A01P21/00,A01G22/22,A01G7/06,A01G13/00

申请人:

湖南农业大学

发明人:

张桂莲,蔡志欢,唐文帮

地址:

410128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农大路1号

优先权:

CN201810757750A

专利代理机构: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马强;李发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所述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包括质量浓度为19~21mg/L的烯效唑溶液、质量浓度为5~7g/L的KH2PO4溶液、质量浓度为99~101mg/L的水杨酸溶液和质量浓度为9~11mg/L的脱落酸溶液,所述烯效唑溶液、KH2PO4溶液、水杨酸溶液和脱落酸溶液的体积比为1~3∶2~4∶0.5~1.5∶0.5~1.5。实践表明,配合相应的调控方法,本发明的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能够显著减轻水稻苗期低温冷害,提高低温下水稻幼苗活苗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包括质量浓度为19~21mg/L的烯效唑溶液、质量浓度为5~7g/L的KHPO溶液、质量浓度为99~101mg/L的水杨酸溶液和质量浓度为9~11mg/L的脱落酸溶液,所述烯效唑溶液、KHPO溶液、水杨酸溶液和脱落酸溶液的体积比为1~3∶2~4∶0.5~1.5∶0.5~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使用前,将质量浓度为19~21mg/L的烯效唑溶液、质量浓度为5~7g/L的KHPO溶液、质量浓度为99~101mg/L的水杨酸溶液和质量浓度为9~11mg/L的脱落酸溶液按体积比为1~3∶2~4∶0.5~1.5∶0.5~1.5配置形成混合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烯效唑溶液、KHPO溶液、水杨酸溶液和脱落酸溶液的体积比为2∶3∶1∶1。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或如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在减轻水稻苗期低温冷害中的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水稻苗为直播水稻苗,所述应用包括以下步骤:在水稻苗的两叶一心期,将所述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喷施至水稻秧苗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水稻苗为秧盘育秧水稻苗或大田育秧水稻苗,所述应用包括以下步骤:于水稻苗2~4叶期,将所述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喷施至水稻秧苗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喷施具体操作为:每天喷施一次,至整个水稻苗植株湿润;连续喷施3~5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连续喷施3天。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水稻苗期,于低温来临前的1~3天,采用所述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对水稻苗进行追加喷施;所述低温是指自然环境温度在6~10℃,时间持续范围3~5天的低温天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追加喷施具体操作为:每天喷施一次,至整个水稻苗植株湿润;连续喷施2~3天。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全世界水稻播种面积约为1.4亿hm2,其中1 500万hm2以上稻作面积受到低温威胁。水稻冷害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每年因低温造成的稻谷损失达30亿-50亿kg。水稻也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地域广,从北纬53°27′至18°90′间均有种植,其播种面积、总产和单产均居粮食作物首位,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生产稻谷的几乎所有地区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低温冷害。我国水稻冷害类型主要有:春季冷害:2、3月份是华南早稻播种育秧季节,而此时北方冷空气频频南下与海上移来的暖湿气流相遇,形成急剧降温或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容易造成早稻烂秧。3、4月份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稻播种育秧季节,此时冷暖空气交替频繁,也常出现低温阴雨天气,造成早稻烂秧。夏季冷害:东北地区由于纬度较高,大陆季风气候明显,各年的天气气候情况变化较大,热量条件不很稳定,有些年份水稻生育期内会遇到低温天气,常因热量不足而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秋季冷害:每年秋季寒露节气前后,正值华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晚稻抽穗扬花的关键时期,此时如遇低温危害,就会造成空壳瘪粒,导致减产。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和水分资源都较为丰富,有利于双季稻的生产。但由于季风的影响,春季常受寒潮侵袭,造成有些年份不同程度的春寒而引起烂秧死苗。秧苗期受低温冷害后,全株叶色转黄,植株下部产生黄叶,有的叶片呈现褐色,部分叶片现白色或黄色至黄白色横条斑,俗称“节节黄”或“节节白”,甚至烂秧死苗;孕穗期冷害降低颖花数,幼穗发育受抑;抽穗杨花期冷害导致花药开裂不良,柱头授粉数减少,而且影响花粉的活性,导致不育,即出现受精障碍,导致结实率下降;成熟期冷害谷粒伸长变慢,遭受霜冻时,成熟进程停止,千粒重下降,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因此提高水稻抗低温性已成为当前水稻研究的热点,对促进水稻持续、稳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水稻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均可能遭遇冷害,苗期是水稻最容易遭受低温冷害的时期之一,且与孕穗期、开花期、成熟期的耐冷性密切相关。幼苗青枯作为低温危害的主要类型之一,往往是由于长期低温之后,土壤温度过低,导致根系无法吸收足够的水分来满足地上部的需求,致使植株出现青枯,如果长期低温之后,温度上升过快,会显著加速这一现象的发生。苗期低温导致水稻幼苗生长缓慢、叶片变色或损伤,以及叶子看起来比较潮湿,像长时间浸在水中一样,当根部受到低温影响时,植物可能出现萎焉或青枯,细胞膜渗透性增加,出现严重缺水等症状,情况严重时导致幼苗死亡。

关于减轻水稻苗期低温冷害研究,国内外在水稻低温耐性品种的筛选、稻田肥水调控、水稻地膜覆盖、喷施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在水稻低温耐性品种的筛选上,筛选出来的低温耐性品种往往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甚至年度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在生产上,国内外还没有任何一个水稻品种可以广泛用于低温环境生产。肥水调控是通过合理施肥和水分灌溉技术来降低水稻低温冷害,其中灌水是比较有效的途径,一般采取夜灌日排的方法,傍晚灌水保温,对于大面积水稻栽培增加了大量工作量,而且对于水资源日益严峻的我国北方地区以及一些南方干旱地域或者一些季节性缺水的地域是不现实的,同时夜灌日排容易降低稻田土壤肥力不利于水稻生长,其利用价值十分有限。采用地膜覆盖,有利于育苗短期的低温防御,但并不能长远的抵御低温毒害,比如对于早稻直播、或分蘖和灌浆期低温来临,大面积的覆盖膜不太现实,同时盖膜会严重影响水稻光合作用,严重损害水稻生长和影响稻米产量。叶面喷施植物生长激素可以提高水稻低温耐性,但存在成本高问题,例如ABA是目前已知抗寒效果最好的单一抗寒剂,但成本太高,另外植物生长激素可能调控着水稻其他方面的生理生长,如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早熟等问题。因此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普遍、有效、适用的方法实际运用于减轻水稻苗期低温冷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减轻水稻苗期低温冷害、价格低廉的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还相应提供该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的制备方法及具体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所述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包括质量浓度为19~21mg/L的烯效唑溶液、质量浓度为5~7g/L的KH2PO4溶液、质量浓度为99~101mg/L的水杨酸溶液和质量浓度为9~11mg/L的脱落酸溶液,所述烯效唑溶液、KH2PO4溶液、水杨酸溶液和脱落酸溶液的体积比为1~3∶2~4∶0.5~1.5∶0.5~1.5。

脱落酸是公认的比较好的抗寒剂,但由于价格昂贵,在实际大面积生产中不实用。一些传统技术认为,对于某些作物,水杨酸和脱落酸(ABA)的作用有交叉,ABA的合成有两条途径,一条直接的,一条间接的,而后者需有脂氧合酶(LOX)参与,而水杨酸能够抑制脂氧合酶的活性,调控ABA的直接合成途径来调控ABA的合成,因此水杨酸可通过ABA诱导提高某些作物的抗寒性。而本发明的研究表明,对于水稻秧苗这一特殊对象而言,脱落酸与水杨酸复配对于水稻秧苗的抗低温效果反而不如单施脱落酸的效果,但优于单施水杨酸效果,可能原因是我们只用了1:1的比例,若增加脱落酸的比例效果更好些,但成本将大大增加。这也说明二元复配比例不当其对特殊对象的抗寒性可能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

本发明的进一步研究表明,烯效唑和KH2PO4与水杨酸和脱落酸复配能显著提高了混合调控剂对水稻秧苗的抗低温调控效果。经实践证明,对于水稻秧苗的抗低温调控效果非常明显,表现了显著的协同诱导效应。具体地,烯效唑对农作物的一般作用是抑制细胞伸长、缩短节间,培育矮壮秧苗;磷酸二氢钾属于高效磷钾复合肥,可以为秧苗生长提供P元素、K元素,而且还可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及有效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在传统的研究中,这二者对农作物的抗低温诱导效果不显著。而本发明的研究发现,KH2PO4对水稻秧苗这一特殊对象表现出了意想不到的抗低温调控效果,并且,烯效唑和KH2PO4与水杨酸和脱落酸以本发明的比例进行复配,能显著提高混合调控剂对水稻秧苗的抗低温调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四元复配剂调控的水稻秧苗活苗率为82.1%,而水杨酸和ABA二元复配剂调控的秧苗活苗率为52.56%,二者相差29.54%,差异显著。这可能是对于水稻秧苗这一特殊对象,烯效唑和磷酸二氢钾与水杨酸和ABA发生了协同抗寒调控作用,显著提高了秧苗保护酶活性,降低了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使细胞膜结构及功能维持相对稳定,因此抗寒协同调控效果显著优于水杨酸和ABA二元复配剂调控效果。

作为一个总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的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的制备方法,在使用前,将质量浓度为19~21mg/L的烯效唑溶液、质量浓度为5~7g/L的KH2PO4溶液、质量浓度为99~101mg/L的水杨酸溶液和质量浓度为9~11mg/L的脱落酸溶液按体积比为1~3∶2~4∶0.5~1.5∶0.5~1.5配置形成混合液。

本发明的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经实践证明,采取现配现用效果更好。调配前,将脱落酸溶液置于低温下保存,烯效唑溶液和水杨酸溶液避光保存。

上述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所述烯效唑溶液、KH2PO4溶液、水杨酸溶液和脱落酸溶液的体积比为2∶3∶1∶1。

作为一个总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的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或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在减轻水稻苗期低温冷害中的应用。

上述的应用,优选的,水稻苗为直播水稻苗,所述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在水稻苗的两叶一心期,将所述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喷施至水稻秧苗上。

上述的应用,优选的,水稻苗为秧盘育秧水稻苗或大田育秧水稻苗,所述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于水稻苗2~4叶期,将所述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喷施至水稻秧苗上。

上述的应用,优选的,喷施具体操作为:每天喷施一次,至整个水稻苗植株湿润;连续喷施3~5天。

上述的应用,优选的,连续喷施3天。

上述的应用,优选的,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水稻苗期,于低温来临前的1~3天,采用所述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对水稻苗进行追加喷施;所述低温是指自然环境温度在6~10℃,时间持续范围3~5天的低温天气。

上述的应用,优选的,追加喷施具体操作为:每天喷施一次,至整个水稻苗植株湿润;连续喷施2~3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的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可显著提高水稻秧苗保护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使细胞膜结构及功能维持相对稳定;并且可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幼苗根系活力,维持秧苗地上部水分的正常供应;另外还可提高幼苗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低温下水稻幼苗活苗率,减轻低温对水稻幼苗的危害,达到提高水稻幼苗抗低温性的效果。

2、本发明通过实践表明,对于直播水稻苗,在水稻幼苗二叶一心期喷施本发明的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可最大程度减轻苗期低温对水稻幼苗的危害;对于秧盘育秧水稻苗或大田育秧水稻苗,在水稻幼苗2~4叶期喷施本发明的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可最大程度减轻苗期低温对水稻幼苗的危害。同时,在低温条件下追施本发明的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能进一步减轻苗期低温对水稻幼苗的危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水稻育苗

将湘早籼45号种子用清水浸12小时,然后换入300倍液的强氯精溶液中浸入12小时,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后,继续浸种2天,浸种结束后进行催芽,催芽后播种于盛稻田土的培养盒中,每盒播种100粒,四次重复,在光照培养箱中(25℃、光强12000lx、湿度70%-80%)培养至二叶一心期。

调控剂用量和配方的选择

(1)单剂筛选

将湘早籼45号种子浸种催芽后播于盛稻田土的培养盒中,每盒播种100粒,四次重复,在光照培养箱中(25℃、光强12000lx、湿度70%-80%)培养至二叶一心期时,用小型喷壶分别将不同浓度的氯化钙、烯效唑、磷肥、6-BA、水杨酸、脱落酸和脯氨酸溶液(具体浓度见表1)均匀喷施在水稻幼苗上,每天喷施一次,共喷施3次,然后移入光照培养箱中进行低温处理(8:00-17:00,10℃,17:00-8:00,8℃)5d,同时设置喷洒蒸馏水作对照(CK),光照培养箱的光照设置为12h,光强12000lx,相对湿度70%-80%。处理5d后将光照培养箱的温度调至25℃进行恢复生长,5d后记录活苗率,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单剂筛选

注:表中数据为4次重复的平均值。表中数据后面的小写字母a、b、c、d等是统计学上用来表示处理间差异是否显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达5%的显著水平,相同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没有达到5%的显著水平,这是自然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表示方法。

从表1可知,七种试剂整体效果最好的两种分别是脱落酸和磷酸二氢钾溶液,两种试剂各浓度处理均使湘早籼45号幼苗在低温胁迫后的活苗率提升30%以上;其它试剂中氯化钙、烯效唑、水杨酸溶液都能使低温胁迫后幼苗的活苗率显著增加。6-BA和脯氨酸溶液在参试浓度间对湘早籼45号幼苗低温胁迫下的活苗率提升不明显。现选择0.01mol/L的氯化钙溶液、20mg/L的烯效唑溶液、6g/L的KH2PO4溶液、100mg/L的水杨酸溶液、10mg/L的脱落酸溶液进行下一步的混合调控剂筛选。

(2)混剂筛选

将湘早籼45号种子浸种催芽后播于盛稻田土的培养盒中,每盒播种100粒,四次重复,在光照培养箱中(25℃、光强12000lx、湿度70%-80%)培养至二叶一心期时,将0.01mol/L的氯化钙溶液、20mg/L的烯效唑溶液、6g/L的KH2PO4溶液、100mg/L的水杨酸溶液、10mg/L的脱落酸溶液(分别用A、B、C、D、E代替以上溶液。)每2种、每3种、每4种、每5种按一定体积比例配制成不同的混合剂,用小型喷壶分别将不同浓度的混合液均匀喷施在水稻幼苗上,每天喷施一次,共喷施3次,然后移入光照培养箱中进行低温处理(8:00-17:00,10℃,17:00-8:00,8℃)5d,同时设置喷洒蒸馏水作对照(CK),光照培养箱的光照设置为12h,光强12000lx,相对湿度70%-80%。处理5d后将光照培养箱的温度调至25℃进行恢复生长,5d后记录活苗率,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混剂筛选

试剂搭配 比例 活苗率(%) 根系活力(μg.g-1.h-1) BCD 2:3:1 60.73bc 300.12bc BCD 1:3:1 64.88b 324.56b BCE 2:1:1 62.18bc 312.34bc BCDE 2:3:1:1 82.10a 432.21a BCDE 3:1:1:1 59.33bc 295.87bc BCD 3:1:1 56.26bcd 282.12bcd BC 1:1 55.49bcd 276.45bcd ABCDE 1:2:3:1:1 54.54cd 270.12cd DE 1:1 52.56cd 258.34d CDE 2:1:1 53.21cd 265.34cd ABCD 1:1:3:1 48.60d 255.34d 蒸馏水(CK) 12.45e 189.78e

注:表2中数据后面的小写字母a、b、c、d等是统计学上用来表示处理间差异是否显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达5%的显著水平,相同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没有达到5%的显著水平,这是自然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表示方法。

由表2可知,表中所列的这10种混合溶液都能使湘早籼45号水稻幼苗在二叶一心期遭遇低温胁迫后的活苗率提升30%以上,达到了显著性差异。其中效果最好的是BCDE溶液(即20mg/L的烯效唑溶液、6g/L的KH2PO4溶液、100mg/L的水杨酸溶液、10mg/L的脱落酸溶液)按2:3:1:1配比的混合液,与蒸馏水(CK)喷施对比相比,对秧苗活苗率的提高了69.65%,比单剂喷施和其它配比混合液提高活苗率的幅度大,效果好。

调控剂喷洒时间和天数的选择

根据上述的结果,于一叶一心期、二叶一心期、三叶一心期、4叶一心期的各四组水稻幼苗,将调控剂溶液(20mg/L的烯效唑溶液、6g/L的KH2PO4溶液、100mg/L的水杨酸溶液、10mg/L的脱落酸溶液按2:3:1:1比例配置而成的混合液)均匀的喷洒到水稻植株上,喷洒的量以溶液完全湿润整个植株为准,不同期的每组喷洒天数设置为1天,2天,3天,4天,然后将水稻材料移入光照培养箱进行人工模拟低温处理(8:00-17:00,10℃,17:00-8:00,8℃),连续处理5天后将材料移至室外继续生长5天。于处理结束后恢复5天时测定根系活力和调查活苗率。结果表明,以二叶一心期连续喷洒3天的根系活力和活苗率相对于对照处理(清水)提高幅度最大、效果最好,幼苗根系活力提高了242.43μg.g-1.h-1,与蒸馏水(CK)喷施对比相比,活苗率提高了69.65%。

人工模拟低温和调控剂处理

(1)混合调控剂不同配比对水稻幼苗活苗率的影响

将湘早籼45号种子浸种催芽后播于盛稻田土的培养盒中,每盒播种100粒,四次重复,在光照培养箱中(25℃、光强12000lx、湿度70%-80%)培养至二叶一心期时,将含有20mg/L的烯效唑溶液、6g/L的KH2PO4溶液、100mg/L的水杨酸溶液、10mg/L的脱落酸溶液按1:2:0.5:0.5,2:3:1:1,3:4:1.5:1.5比例配置而成的三种调控剂溶液均匀的喷洒到三组水稻植株上,喷洒的量以溶液完全湿润整个植株为准,从2叶一心期开始连续喷施3天,以喷清水的为对照(CK)。然后将水稻材料移入光照培养箱进行人工模拟低温处理(8:00-17:00,10℃,17:00-8:00,8℃),连续处理5天后将材料移至室外(25℃)继续生长5天。于恢复后3d调查死苗率,结果如表3所示。

表3低温下混合调控剂不同配比喷施对水稻幼苗活苗率的影响

试剂搭配 比例 活苗率(%) BCDE 1:2:0.5:0.5 81.24a BCDE 2:3:1:1 82.10a BCDE 3:4:1.5:1.5 82.00a 蒸馏水(CK) 12.45b

注:BCDE分别代表20mg/L的烯效唑溶液、6g/L的KH2PO4溶液、100mg/L的水杨酸溶液、10mg/L的脱落酸溶液。

表3中数据后面的小写字母a、b是统计学上用来表示处理间差异是否显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达5%的显著水平,相同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没有达到5%的显著水平,这是自然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表示方法。从表3可以看出,3种配比的混合调控剂与蒸馏水(CK)差异达5%的显著水平,3种配比的混合调控剂间差异不显著。

从表3可知,混合调控剂3种配比喷施对水稻幼苗活苗率影响没有显著差异,但均比对照显著提高。

(2)低温胁迫下喷施混合调控剂对水稻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将湘早籼45号种子浸种催芽后播于盛稻田土的培养盒中,每盒播种100粒,四次重复,在光照培养箱中(25℃、光强12000lx、湿度70%-80%)培养至二叶一心期时,将含有20mg/L的烯效唑溶液、6g/L的KH2PO4溶液、100mg/L的水杨酸溶液、10mg/L的脱落酸溶液按按2:3:1:1比例配置而成的调控剂溶液均匀的喷洒到水稻植株上,喷洒的量以溶液完全湿润整个植株为准,从2叶一心期开始连续喷施3天,以喷清水的为对照(CK)。然后将水稻材料移入光照培养箱进行人工模拟低温处理(8:00-17:00,10℃,17:00-8:00,8℃),连续处理5天后将材料移至室外(25℃)继续生长5天。分别于于低温处理前、低温处理第5d、恢复后3d取样进行百株鲜重、百株干重、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SOD活性、POD活性、根系活力测定,并于恢复后3d调查活苗率,结果如表4所示。

表4低温胁迫下喷施混合调控剂对水稻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注:表4中数据后面的小写字母a、b是统计学上用来表示处理间差异是否显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达5%的显著水平,相同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没有达到5%的显著水平,这是自然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表示方法。

从表4可以看出,与对照相比,喷施混合调控剂可提高幼苗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低温处理5d后,湘早籼45号地上部鲜重、干重相对于对照分别提高了34.45%、4.20%,处理结束恢复3d后分别比对照提高52.84%和4.24%;冷胁迫使幼苗叶片中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增加,与对照相比,喷施混合调控剂显著降低了叶片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处理前对照和喷施混合调控剂处理的叶片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没有显著差异,但处理第5d叶片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较对照分别减小了16.95%、30.01%,恢复第3d叶片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较对照分别减小了45.10%,57.18%;与对照相比,低温胁迫下喷施混合调控剂的叶片SOD活性和POD活性增大,处理第5d喷施混合调控剂的SOD活性和POD活性分别比对照增加23.64%,44.58%,恢复第3d喷施混合调控剂的SOD活性和POD活性分别比对照增加49.72%,67.66%;与对照相比,低温胁迫第5天和恢复第3d喷施混合调控剂的幼苗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30.79%,33.01%。与对照相比,低温胁迫第5天和恢复第3d喷施混合调控剂的幼苗根系活力分别比对照增加30.84%,82.52%。恢复后第3天调查活苗率,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对照活苗率为12.45%,而喷施混合调控剂的幼苗活苗率为82.1%,比对照提高69.65%。

可见,在低温条件下,从水稻幼苗二叶一心期开始连续3天喷洒同时含有20mg/L的烯效唑溶液、6g/L的KH2PO4溶液、100mg/L的水杨酸溶液、10mg/L的脱落酸溶液按2:3:1:1比例配置而成的调控剂溶液,有利于降低叶片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增加叶片保护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提高幼苗的活苗率,从而减轻低温对水稻幼苗的危害。

在进行试验时,如对于秧盘育秧和大田育秧,在秧苗长出2-4片叶,对秧苗喷施同时含有20mg/L的烯效唑溶液、6g/L的KH2PO4溶液、100mg/L的水杨酸溶液、10mg/L的脱落酸溶液按2:3:1:1比例配置而成的调控剂溶液3次;依据天气预报,于低温来临前的3天,连续3天喷施同时含有20mg/L的烯效唑溶液、6g/L的KH2PO4溶液、100mg/L的水杨酸溶液、10mg/L的脱落酸溶液按2:3:1:1比例配置而成的调控剂溶液3次,其最后也能达到提高水稻幼苗抗低温性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的限制,虽然本申请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的变动或修饰均等同于等效实施案例,均属于技术方案范围内。

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757750.1 (22)申请日 2018.07.11 (71)申请人 湖南农业大学 地址 410128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农大路1 号 (72)发明人 张桂莲 蔡志欢 唐文帮 (74)专利代理机构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 任公司 43113 代理人 马强 李发军 (51)Int.Cl. A01N 43/653(2006.01) A01N 57/12(2006.01) A01N 37/10(2006.01) A01N 37/06(2006.01) A01P 21/0。

2、0(2006.01) A01G 22/22(2018.01) A01G 7/06(2006.01) A01G 13/00(2006.01) (54)发明名称 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 用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 所述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包括质量浓度为19 21mg/L的烯效唑溶液、 质量浓度为57g/L的 KH2PO4溶液、 质量浓度为99101mg/L的水杨酸 溶液和质量浓度为911mg/L的脱落酸溶液, 所 述烯效唑溶液、 KH2PO4溶液、 水杨酸溶液和脱落 酸溶液的体积比为13 24 0.51.5 0.5 1.5。 实践表明, 配合相应的调控方。

3、法, 本发明的 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能够显著减轻水稻苗期 低温冷害, 提高低温下水稻幼苗活苗率。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 CN 109303058 A 2019.02.05 CN 109303058 A 1.一种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包括质量浓 度为1921mg/L的烯效唑溶液、 质量浓度为57g/L的KH2PO4溶液、 质量浓度为99101mg/L 的水杨酸溶液和质量浓度为911mg/L的脱落酸溶液, 所述烯效唑溶液、 KH2PO4溶液、 水杨酸 溶液和脱落酸溶液的体积比为13 24 0.51.5 0.5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秧苗抗低。

4、温调控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使用前, 将 质量浓度为1921mg/L的烯效唑溶液、 质量浓度为57g/L的KH2PO4溶液、 质量浓度为99 101mg/L的水杨酸溶液和质量浓度为911mg/L的脱落酸溶液按体积比为13 24 0.5 1.5 0.51.5配置形成混合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烯效唑溶液、 KH2PO4溶液、 水杨酸 溶液和脱落酸溶液的体积比为2 3 1 1。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或如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制 备方法制得的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在减轻水稻苗期低温冷害中的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 。

5、其特征在于, 水稻苗为直播水稻苗, 所述应用包括以下 步骤: 在水稻苗的两叶一心期, 将所述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喷施至水稻秧苗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水稻苗为秧盘育秧水稻苗或大田育秧水稻 苗, 所述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于水稻苗24叶期, 将所述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喷施至水稻秧苗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喷施具体操作为: 每天喷施一次, 至整 个水稻苗植株湿润; 连续喷施35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连续喷施3天。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水稻苗期, 于低温来临前的13天。

6、, 采用所述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对水稻苗进行 追加喷施; 所述低温是指自然环境温度在610, 时间持续范围35天的低温天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追加喷施具体操作为: 每天喷施一次, 至 整个水稻苗植株湿润; 连续喷施23天。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9303058 A 2 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及其制备方 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 全世界水稻播种面积约为1.4亿hm2, 其中1 500万hm2以上稻 作面积受到低温威。

7、胁。 水稻冷害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 每年因低温造成的稻谷损失达30亿- 50亿kg。 水稻也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种植地域广, 从北纬53 27 至18 90 间均有种 植,其播种面积、 总产和单产均居粮食作物首位, 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在 生产稻谷的几乎所有地区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低温冷害。 我国水稻冷害类型主要有: 春季 冷害: 2、 3月份是华南早稻播种育秧季节, 而此时北方冷空气频频南下与海上移来的暖湿气 流相遇, 形成急剧降温或持续低温阴雨天气, 容易造成早稻烂秧。 3、 4月份是长江中下游地 区早稻播种育秧季节, 此时冷暖空气交替频繁, 也常出现低温阴雨天气, 。

8、造成早稻烂秧。 夏 季冷害: 东北地区由于纬度较高, 大陆季风气候明显, 各年的天气气候情况变化较大, 热量 条件不很稳定, 有些年份水稻生育期内会遇到低温天气, 常因热量不足而造成水稻大面积 减产。 秋季冷害: 每年秋季寒露节气前后, 正值华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晚稻抽穗扬花的关键 时期, 此时如遇低温危害, 就会造成空壳瘪粒, 导致减产。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 季风气候, 热量和水分资源都较为丰富, 有利于双季稻的生产。 但由于季风的影响, 春季常 受寒潮侵袭, 造成有些年份不同程度的春寒而引起烂秧死苗。 秧苗期受低温冷害后, 全株叶 色转黄, 植株下部产生黄叶, 有的叶片呈现褐色, 。

9、部分叶片现白色或黄色至黄白色横条斑, 俗称 “节节黄” 或 “节节白” , 甚至烂秧死苗; 孕穗期冷害降低颖花数, 幼穗发育受抑; 抽穗杨 花期冷害导致花药开裂不良, 柱头授粉数减少, 而且影响花粉的活性, 导致不育, 即出现受 精障碍, 导致结实率下降; 成熟期冷害谷粒伸长变慢, 遭受霜冻时, 成熟进程停止, 千粒重下 降, 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 因此提高水稻抗低温性已成为当前水稻研究的热点, 对促进水稻 持续、 稳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0003 水稻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均可能遭遇冷害, 苗期是水稻最容易遭受低温冷害的时 期之一, 且与孕穗期、 开花期、 成熟期的耐冷性密切相关。 幼苗青枯作为。

10、低温危害的主要类 型之一, 往往是由于长期低温之后, 土壤温度过低, 导致根系无法吸收足够的水分来满足地 上部的需求, 致使植株出现青枯, 如果长期低温之后, 温度上升过快, 会显著加速这一现象 的发生。 苗期低温导致水稻幼苗生长缓慢、 叶片变色或损伤, 以及叶子看起来比较潮湿, 像 长时间浸在水中一样, 当根部受到低温影响时, 植物可能出现萎焉或青枯, 细胞膜渗透性增 加, 出现严重缺水等症状, 情况严重时导致幼苗死亡。 0004 关于减轻水稻苗期低温冷害研究, 国内外在水稻低温耐性品种的筛选、 稻田肥水 调控、 水稻地膜覆盖、 喷施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 在水稻低温耐。

11、 性品种的筛选上, 筛选出来的低温耐性品种往往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甚至年度间也存在 显著差异。 在生产上, 国内外还没有任何一个水稻品种可以广泛用于低温环境生产。 肥水调 说 明 书 1/8 页 3 CN 109303058 A 3 控是通过合理施肥和水分灌溉技术来降低水稻低温冷害, 其中灌水是比较有效的途径, 一 般采取夜灌日排的方法, 傍晚灌水保温, 对于大面积水稻栽培增加了大量工作量, 而且对于 水资源日益严峻的我国北方地区以及一些南方干旱地域或者一些季节性缺水的地域是不 现实的, 同时夜灌日排容易降低稻田土壤肥力不利于水稻生长, 其利用价值十分有限。 采用 地膜覆盖, 有利于育苗短期。

12、的低温防御, 但并不能长远的抵御低温毒害, 比如对于早稻直 播、 或分蘖和灌浆期低温来临, 大面积的覆盖膜不太现实, 同时盖膜会严重影响水稻光合作 用, 严重损害水稻生长和影响稻米产量。 叶面喷施植物生长激素可以提高水稻低温耐性, 但 存在成本高问题, 例如ABA是目前已知抗寒效果最好的单一抗寒剂, 但成本太高, 另外植物 生长激素可能调控着水稻其他方面的生理生长, 如抑制细胞分裂, 促进早熟等问题。 因此到 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普遍、 有效、 适用的方法实际运用于减轻水稻苗期低温冷害。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能够减轻水稻苗期低 温冷害、 价格。

13、低廉的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 还相应提供该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的制备 方法及具体应用。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 所述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包括质量浓度为19 21mg/L的烯效唑溶液、 质量浓度为57g/L的KH2PO4溶液、 质量浓度为99101mg/L的水杨酸 溶液和质量浓度为911mg/L的脱落酸溶液, 所述烯效唑溶液、 KH2PO4溶液、 水杨酸溶液和脱 落酸溶液的体积比为13 24 0.51.5 0.51.5。 0008 脱落酸是公认的比较好的抗寒剂, 但由于价格昂贵, 在实际大面积生产中不实用。 一些传统技术认为。

14、, 对于某些作物, 水杨酸和脱落酸(ABA)的作用有交叉, ABA的合成有两条 途径, 一条直接的, 一条间接的, 而后者需有脂氧合酶(LOX)参与, 而水杨酸能够抑制脂氧合 酶的活性, 调控ABA的直接合成途径来调控ABA的合成, 因此水杨酸可通过ABA诱导提高某些 作物的抗寒性。 而本发明的研究表明, 对于水稻秧苗这一特殊对象而言, 脱落酸与水杨酸复 配对于水稻秧苗的抗低温效果反而不如单施脱落酸的效果, 但优于单施水杨酸效果, 可能 原因是我们只用了1:1的比例, 若增加脱落酸的比例效果更好些, 但成本将大大增加。 这也 说明二元复配比例不当其对特殊对象的抗寒性可能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 0。

15、009 本发明的进一步研究表明, 烯效唑和KH2PO4与水杨酸和脱落酸复配能显著提高了 混合调控剂对水稻秧苗的抗低温调控效果。 经实践证明, 对于水稻秧苗的抗低温调控效果 非常明显, 表现了显著的协同诱导效应。 具体地, 烯效唑对农作物的一般作用是抑制细胞伸 长、 缩短节间, 培育矮壮秧苗; 磷酸二氢钾属于高效磷钾复合肥, 可以为秧苗生长提供P元 素、 K元素, 而且还可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及有效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 在传统的 研究中, 这二者对农作物的抗低温诱导效果不显著。 而本发明的研究发现, KH2PO4对水稻秧 苗这一特殊对象表现出了意想不到的抗低温调控效果, 并且, 烯效唑和K。

16、H2PO4与水杨酸和脱 落酸以本发明的比例进行复配, 能显著提高混合调控剂对水稻秧苗的抗低温调控效果。 试 验结果表明, 四元复配剂调控的水稻秧苗活苗率为82.1, 而水杨酸和ABA二元复配剂调控 的秧苗活苗率为52.56, 二者相差29.54, 差异显著。 这可能是对于水稻秧苗这一特殊对 象, 烯效唑和磷酸二氢钾与水杨酸和ABA发生了协同抗寒调控作用, 显著提高了秧苗保护酶 说 明 书 2/8 页 4 CN 109303058 A 4 活性, 降低了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 使细胞膜结构及功能维持相对稳定, 因此抗寒协同 调控效果显著优于水杨酸和ABA二元复配剂调控效果。 0010 作为一个。

17、总的发明构思,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的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的制备 方法, 在使用前, 将质量浓度为1921mg/L的烯效唑溶液、 质量浓度为57g/L的KH2PO4溶 液、 质量浓度为99101mg/L的水杨酸溶液和质量浓度为911mg/L的脱落酸溶液按体积比 为13 24 0.51.5 0.51.5配置形成混合液。 0011 本发明的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 经实践证明, 采取现配现用效果更好。 调配前, 将脱落酸溶液置于低温下保存, 烯效唑溶液和水杨酸溶液避光保存。 0012 上述的制备方法, 优选的, 所述烯效唑溶液、 KH2PO4溶液、 水杨酸溶液和脱落酸溶液 的体积比为2 3 1 1。。

18、 0013 作为一个总的发明构思,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的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或上述 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在减轻水稻苗期低温冷害中的应用。 0014 上述的应用, 优选的, 水稻苗为直播水稻苗, 所述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0015 在水稻苗的两叶一心期, 将所述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喷施至水稻秧苗上。 0016 上述的应用, 优选的, 水稻苗为秧盘育秧水稻苗或大田育秧水稻苗, 所述应用包括 以下步骤: 0017 于水稻苗24叶期, 将所述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喷施至水稻秧苗上。 0018 上述的应用, 优选的, 喷施具体操作为: 每天喷施一次, 至整个水稻苗植株湿润; 连 续喷施35。

19、天。 0019 上述的应用, 优选的, 连续喷施3天。 0020 上述的应用, 优选的, 还包括以下步骤: 0021 在水稻苗期, 于低温来临前的13天, 采用所述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对水稻苗 进行追加喷施; 所述低温是指自然环境温度在610, 时间持续范围35天的低温天气。 0022 上述的应用, 优选的, 追加喷施具体操作为: 每天喷施一次, 至整个水稻苗植株湿 润; 连续喷施23天。 0023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24 1、 本发明的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 可显著提高水稻秧苗保护酶活性, 降低丙二 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 使细胞膜结构及功能维持相对稳定; 并且可促进根。

20、系生长, 提高幼苗 根系活力, 维持秧苗地上部水分的正常供应; 另外还可提高幼苗叶绿素含量, 增强光合作 用, 从而提高低温下水稻幼苗活苗率, 减轻低温对水稻幼苗的危害, 达到提高水稻幼苗抗低 温性的效果。 0025 2、 本发明通过实践表明, 对于直播水稻苗, 在水稻幼苗二叶一心期喷施本发明的 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 可最大程度减轻苗期低温对水稻幼苗的危害; 对于秧盘育秧水稻 苗或大田育秧水稻苗, 在水稻幼苗24叶期喷施本发明的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 可最大 程度减轻苗期低温对水稻幼苗的危害。 同时, 在低温条件下追施本发明的水稻秧苗抗低温 调控剂, 能进一步减轻苗期低温对水稻幼苗的危害。 。

21、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以下结合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发明的 说 明 书 3/8 页 5 CN 109303058 A 5 保护范围。 0027 水稻育苗 0028 将湘早籼45号种子用清水浸12小时, 然后换入300倍液的强氯精溶液中浸入12小 时, 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后, 继续浸种2天, 浸种结束后进行催芽, 催芽后播种于盛稻田土的培 养盒中, 每盒播种100粒, 四次重复, 在光照培养箱中(25、 光强12000lx、 湿度70-80) 培养至二叶一心期。 0029 调控剂用量和配方的选择 0030 (1)单剂筛选 0031 将湘早籼45号种子浸种催芽后。

22、播于盛稻田土的培养盒中, 每盒播种100粒, 四次重 复, 在光照培养箱中(25、 光强12000lx、 湿度70-80)培养至二叶一心期时, 用小型喷 壶分别将不同浓度的氯化钙、 烯效唑、 磷肥、 6-BA、 水杨酸、 脱落酸和脯氨酸溶液(具体浓度 见表1)均匀喷施在水稻幼苗上, 每天喷施一次, 共喷施3次, 然后移入光照培养箱中进行低 温处理(8:00-17:00, 10, 17:00-8:00, 8)5d, 同时设置喷洒蒸馏水作对照(CK), 光照培 养箱的光照设置为12h, 光强12000lx, 相对湿度70-80。 处理5d后将光照培养箱的温度 调至25进行恢复生长, 5d后记录活苗。

23、率, 结果如表1所示。 0032 表1单剂筛选 0033 说 明 书 4/8 页 6 CN 109303058 A 6 0034 注: 表中数据为4次重复的平均值。 表中数据后面的小写字母a、 b、 c、 d等是统计学 上用来表示处理间差异是否显著, 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达5的显著水平, 相同字 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没有达到5的显著水平, 这是自然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表示方法。 0035 从表1可知, 七种试剂整体效果最好的两种分别是脱落酸和磷酸二氢钾溶液, 两种 试剂各浓度处理均使湘早籼45号幼苗在低温胁迫后的活苗率提升30以上; 其它试剂中氯 化钙、 烯效唑、 水杨酸溶液都能使低温胁迫后幼苗。

24、的活苗率显著增加。 6-BA和脯氨酸溶液在 参试浓度间对湘早籼45号幼苗低温胁迫下的活苗率提升不明显。 现选择0.01mol/L的氯化 钙溶液、 20mg/L的烯效唑溶液、 6g/L的KH2PO4溶液、 100mg/L的水杨酸溶液、 10mg/L的脱落酸 溶液进行下一步的混合调控剂筛选。 0036 (2)混剂筛选 0037 将湘早籼45号种子浸种催芽后播于盛稻田土的培养盒中, 每盒播种100粒, 四次重 复, 在光照培养箱中(25、 光强12000lx、 湿度70-80)培养至二叶一心期时, 将 0.01mol/L的氯化钙溶液、 20mg/L的烯效唑溶液、 6g/L的KH2PO4溶液、 100。

25、mg/L的水杨酸溶液、 10mg/L的脱落酸溶液(分别用A、 B、 C、 D、 E代替以上溶液。 )每2种、 每3种、 每4种、 每5种按一定 体积比例配制成不同的混合剂, 用小型喷壶分别将不同浓度的混合液均匀喷施在水稻幼苗 上, 每天喷施一次, 共喷施3次, 然后移入光照培养箱中进行低温处理(8:00-17:00, 10, 17:00-8:00, 8)5d, 同时设置喷洒蒸馏水作对照(CK), 光照培养箱的光照设置为12h, 光强 12000lx, 相对湿度70-80。 处理5d后将光照培养箱的温度调至25进行恢复生长, 5d后 记录活苗率, 结果如表2所示。 0038 表2混剂筛选 003。

26、9 试剂搭配比例活苗率()根系活力( g.g-1.h-1) BCD2:3:160.73bc300.12bc BCD1:3:164.88b324.56b BCE2:1:162.18bc312.34bc BCDE2:3:1:182.10a432.21a BCDE3:1:1:159.33bc295.87bc BCD3:1:156.26bcd282.12bcd BC1:155.49bcd276.45bcd ABCDE1:2:3:1:154.54cd270.12cd DE1:152.56cd258.34d CDE2:1:153.21cd265.34cd ABCD1:1:3:148.60d255.34d 。

27、蒸馏水(CK) 12.45e189.78e 0040 注: 表2中数据后面的小写字母a、 b、 c、 d等是统计学上用来表示处理间差异是否显 著, 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达5的显著水平, 相同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没有达到 5的显著水平, 这是自然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表示方法。 0041 由表2可知, 表中所列的这10种混合溶液都能使湘早籼45号水稻幼苗在二叶一心 期遭遇低温胁迫后的活苗率提升30以上, 达到了显著性差异。 其中效果最好的是BCDE溶 说 明 书 5/8 页 7 CN 109303058 A 7 液(即20mg/L的烯效唑溶液、 6g/L的KH2PO4溶液、 100mg/L的水杨酸。

28、溶液、 10mg/L的脱落酸溶 液)按2:3:1:1配比的混合液, 与蒸馏水(CK)喷施对比相比, 对秧苗活苗率的提高了 69.65, 比单剂喷施和其它配比混合液提高活苗率的幅度大, 效果好。 0042 调控剂喷洒时间和天数的选择 0043 根据上述的结果, 于一叶一心期、 二叶一心期、 三叶一心期、 4叶一心期的各四组水 稻幼苗, 将调控剂溶液(20mg/L的烯效唑溶液、 6g/L的KH2PO4溶液、 100mg/L的水杨酸溶液、 10mg/L的脱落酸溶液按2:3:1:1比例配置而成的混合液)均匀的喷洒到水稻植株上, 喷洒的 量以溶液完全湿润整个植株为准, 不同期的每组喷洒天数设置为1天, 。

29、2天, 3天, 4天, 然后将 水稻材料移入光照培养箱进行人工模拟低温处理(8:00-17:00, 10, 17:00-8:00, 8), 连 续处理5天后将材料移至室外继续生长5天。 于处理结束后恢复5天时测定根系活力和调查 活苗率。 结果表明, 以二叶一心期连续喷洒3天的根系活力和活苗率相对于对照处理(清水) 提高幅度最大、 效果最好, 幼苗根系活力提高了242.43 g.g-1.h-1, 与蒸馏水(CK)喷施对比 相比, 活苗率提高了69.65。 0044 人工模拟低温和调控剂处理 0045 (1)混合调控剂不同配比对水稻幼苗活苗率的影响 0046 将湘早籼45号种子浸种催芽后播于盛稻田。

30、土的培养盒中, 每盒播种100粒, 四次重 复, 在光照培养箱中(25、 光强12000lx、 湿度70-80)培养至二叶一心期时, 将含有 20mg/L的烯效唑溶液、 6g/L的KH2PO4溶液、 100mg/L的水杨酸溶液、 10mg/L的脱落酸溶液按1: 2:0.5:0.5, 2:3:1:1, 3:4:1.5:1.5比例配置而成的三种调控剂溶液均匀的喷洒到三组水稻 植株上, 喷洒的量以溶液完全湿润整个植株为准, 从2叶一心期开始连续喷施3天, 以喷清水 的为对照(CK)。 然后将水稻材料移入光照培养箱进行人工模拟低温处理(8:00-17:00, 10 , 17:00-8:00, 8), 。

31、连续处理5天后将材料移至室外(25)继续生长5天。 于恢复后3d调 查死苗率, 结果如表3所示。 0047 表3低温下混合调控剂不同配比喷施对水稻幼苗活苗率的影响 0048 试剂搭配比例活苗率() BCDE1:2:0.5:0.581.24a BCDE2:3:1:182.10a BCDE3:4:1.5:1.582.00a 蒸馏水(CK) 12.45b 0049 注: BCDE分别代表20mg/L的烯效唑溶液、 6g/L的KH2PO4溶液、 100mg/L的水杨酸溶 液、 10mg/L的脱落酸溶液。 0050 表3中数据后面的小写字母a、 b是统计学上用来表示处理间差异是否显著, 不同小 写字母表。

32、示处理间差异达5的显著水平, 相同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没有达到5的显著水 平, 这是自然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表示方法。 从表3可以看出, 3种配比的混合调控剂与蒸馏水 (CK)差异达5的显著水平, 3种配比的混合调控剂间差异不显著。 0051 从表3可知, 混合调控剂3种配比喷施对水稻幼苗活苗率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但均 比对照显著提高。 0052 (2)低温胁迫下喷施混合调控剂对水稻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说 明 书 6/8 页 8 CN 109303058 A 8 0053 将湘早籼45号种子浸种催芽后播于盛稻田土的培养盒中, 每盒播种100粒, 四次重 复, 在光照培养箱中(25、 光强12000l。

33、x、 湿度70-80)培养至二叶一心期时, 将含有 20mg/L的烯效唑溶液、 6g/L的KH2PO4溶液、 100mg/L的水杨酸溶液、 10mg/L的脱落酸溶液按按 2:3:1:1比例配置而成的调控剂溶液均匀的喷洒到水稻植株上, 喷洒的量以溶液完全湿润 整个植株为准, 从2叶一心期开始连续喷施3天, 以喷清水的为对照(CK)。 然后将水稻材料移 入光照培养箱进行人工模拟低温处理(8:00-17:00, 10, 17:00-8:00, 8), 连续处理5天 后将材料移至室外(25)继续生长5天。 分别于于低温处理前、 低温处理第5d、 恢复后3d取 样进行百株鲜重、 百株干重、 丙二醛(MD。

34、A)含量、 相对电导率、 SOD活性、 POD活性、 根系活力测 定, 并于恢复后3d调查活苗率, 结果如表4所示。 0054 表4低温胁迫下喷施混合调控剂对水稻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0055 0056 注: 表4中数据后面的小写字母a、 b是统计学上用来表示处理间差异是否显著, 不 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达5的显著水平, 相同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没有达到5的显 著水平, 这是自然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表示方法。 0057 从表4可以看出, 与对照相比, 喷施混合调控剂可提高幼苗地上部鲜重、 地上部干 重, 低温处理5d后, 湘早籼45号地上部鲜重、 干重相对于对照分别提高了34.45、 4.20, 。

35、处理结束恢复3d后分别比对照提高52.84和4.24; 冷胁迫使幼苗叶片中丙二醛含量、 相 对电导率增加, 与对照相比, 喷施混合调控剂显著降低了叶片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 处 理前对照和喷施混合调控剂处理的叶片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没有显著差异, 但处理第 5d叶片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较对照分别减小了16.95、 30.01, 恢复第3d叶片丙二 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较对照分别减小了45.10, 57.18; 与对照相比, 低温胁迫下喷施混 合调控剂的叶片SOD活性和POD活性增大, 处理第5d喷施混合调控剂的SOD活性和POD活性分 别比对照增加23.64, 44.58, 恢复第3d喷施。

36、混合调控剂的SOD活性和POD活性分别比对 说 明 书 7/8 页 9 CN 109303058 A 9 照增加49.72, 67.66; 与对照相比, 低温胁迫第5天和恢复第3d喷施混合调控剂的幼苗 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30.79, 33.01。 与对照相比, 低温胁迫第5天和恢复第3d喷 施混合调控剂的幼苗根系活力分别比对照增加30.84, 82.52。 恢复后第3天调查活苗 率, 结果表明, 低温胁迫下对照活苗率为12.45, 而喷施混合调控剂的幼苗活苗率为 82.1, 比对照提高69.65。 0058 可见, 在低温条件下, 从水稻幼苗二叶一心期开始连续3天喷洒同时含有20mg/L。

37、的 烯效唑溶液、 6g/L的KH2PO4溶液、 100mg/L的水杨酸溶液、 10mg/L的脱落酸溶液按2:3:1:1比 例配置而成的调控剂溶液, 有利于降低叶片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 增加叶片保护酶活 性、 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 提高幼苗的活苗率, 从而减轻低温对水稻幼苗的危害。 0059 在进行试验时, 如对于秧盘育秧和大田育秧, 在秧苗长出2-4片叶, 对秧苗喷施同 时含有20mg/L的烯效唑溶液、 6g/L的KH2PO4溶液、 100mg/L的水杨酸溶液、 10mg/L的脱落酸溶 液按2:3:1:1比例配置而成的调控剂溶液3次; 依据天气预报, 于低温来临前的3天, 连续3天 喷施同时含有20mg/L的烯效唑溶液、 6g/L的KH2PO4溶液、 100mg/L的水杨酸溶液、 10mg/L的脱 落酸溶液按2:3:1:1比例配置而成的调控剂溶液3次, 其最后也能达到提高水稻幼苗抗低温 性的效果。 0060 以上所述, 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 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的限制, 虽然本申 请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 然而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 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 在不脱 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的变动或修饰均等同于等 效实施案例, 均属于技术方案范围内。 说 明 书 8/8 页 10 CN 109303058 A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