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龙须藤正丁醇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龙须藤正丁醇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40549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11.27 CN 103405494 A *CN103405494A* (21)申请号 201310289110.X (22)申请日 2012.03.31 201210101516.6 2012.03.31 A61K 36/48(2006.01) A61K 31/352(2006.01) A61P 29/00(2006.01) A61P 19/02(2006.01) (71)申请人 福建中医药大学 地址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华 佗路 1 号 (72)发明人 徐伟 陈立典 褚克丹 李煌 郑海音 张玉。
2、琴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 普通合伙 ) 51222 代理人 李高峡 全学荣 (54) 发明名称 一种龙须藤正丁醇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 途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龙须藤正丁醇提取物, 它 含有 - 谷甾醇的重量百分含量不得少于 0.1%。 本发明还提供了龙须藤正丁醇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和用途。本发明龙须藤正丁醇部位用于治疗类风 湿性关节炎, 药效明确, 质量可控, 且制备方法稳 定, 适合大生产, 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62)分案原申请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0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
3、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0页 附图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405494 A CN 103405494 A *CN103405494A* 1/1 页 2 1. 一种龙须藤正丁醇提取物, 其特征在于 : 它含有 - 谷甾醇的重量百分含量不得少 于 0.1%。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龙须藤正丁醇提取物, 其特征在于 : 它含有 - 谷甾醇的重 量百分含量为 0.1-1.1%。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龙须藤正丁醇提取物, 其特征在于 : 它含有槲皮素、 4. 根据权利要求 1-3 任意一项所述的龙须藤正丁醇提取物, 其特征在于 : 它是由下。
4、述 方法制备而成 : 取龙须藤药材, 加 40-95% 乙醇加热回流提取, 提取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醇提液用石 油醚萃取, 得石油醚层和水层, 水层加氯仿萃取, 得氯仿层和水层 ; 水层用乙酸乙酯萃取, 得 乙酸乙酯层和水层 ; 水层加正丁醇萃取, 得正丁醇提取液, 回收, 烘干, 即得龙须藤正丁醇提 取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龙须藤正丁醇提取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乙醇为浓度为80% 的乙醇。 6. 一种制备权利要求 1-5 任意一项所述的龙须藤正丁醇提取物的方法, 它包括如下步 骤 : 取龙须藤药材, 加 40-95% 乙醇加热回流提取, 提取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醇提液用石 。
5、油醚萃取, 得石油醚层和水层, 水层加氯仿萃取, 得氯仿层和水层 ; 水层用乙酸乙酯萃取, 得 乙酸乙酯层和水层 ; 水层加正丁醇萃取, 得正丁醇提取液, 回收, 烘干, 即得龙须藤正丁醇提 取物。 7. 权利要求 1-5 任意一项所述的龙须藤正丁醇提取物在制备镇痛抗炎、 抗类风湿性关 节炎的药物中的用途。 8. 一种治疗类风性关节炎的药物组合物, 它是由权利要求 1-5 任意一项所述的龙须藤 正丁醇提取物为活性成分, 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成药学上常用的制 剂。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制剂 是口服制剂。 权 利 要。
6、 求 书 CN 103405494 A 2 1/10 页 3 一种龙须藤正丁醇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龙须藤乙酸乙酯提取物、 正丁醇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属 药物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龙须藤为豆科羊蹄甲属植物龙须藤Bauhinia championii Benth.的藤, 又称九龙 藤、 梅花入骨丹, 主要分布福建、 江西、 广西、 浙江等, 具有祛风湿、 行血气的功效。现代药理 学研究证明, 龙须藤的有效成分具有祛风除湿、 活血止痛、 健脾理气的作用, 用于治疗风湿 性关节炎、 腰腿疼、 跌打损伤、 胃痛、 小儿疳积。根据闽南名医黄金钢验方, 。
7、以龙须藤为主要 成分的康美肤烧伤膏在临床上具有良好治疗烧烫伤作用。 龙须藤药材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黄 酮类、 氰苷、 没食子酸等。 0003 文 献 HONG Z F,ZHENG H Y,XU W,et al.Study on resistinflammation and analgesic effect of Kangmeifu BurnsOintment(KBO)J.Chin J Tradit Med Sci Technol(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7,14(4):261-262.HONG Z F,ZHENG H Y,WANG R G,et al.Study on antibacteria。
8、l activity of Kangmeifu Burns Ointment(KBO)J.Chin J Microecol(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7,19(2):177-178. 报道了龙须藤中黄酮类成分具有 镇痛抗炎的作用, 该文献只提及粗总黄酮具有镇痛抗炎作用, 没有涉及具体化合物。 也有文 献报道对龙须藤中化学成分进行研究, 如 : 白海云, 等, 九龙藤化学成分研究 (I) , 中国中药 杂志, 第 30 卷第 1 期, 2005 年 1 月, 报道了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 5 个化合物, 其提取 和分离方法为 : 取九龙藤茎 7Kg, 粉碎后用 95工业乙醇渗漉 3 次。浸。
9、膏用水混悬, 依次用 石油醚、 醋酸乙酯、 正丁醇萃取。 醋酸乙酯部位经反复硅胶、 大孔树脂、 葡聚糖凝胶和反相硅 胶柱色谱分离, 分得 5 个化合物。 0004 白海云等, 九龙藤化学成分研究 (II) , 天然产物研究所开发, 2004,Vol.16NO.4, 从 醋酸乙酯有效部位中分离得到了没食子酸、 谷甾醇、 胡萝卜苷、 槲皮苷、 杨梅苷、 表儿茶素、 5, 6, 7, 3, 4, 5- 六甲氧基黄酮。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龙须藤乙酸乙酯提取物、 正丁醇提取物。本发明 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了该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0006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龙须藤乙酸乙酯。
10、提取物, 它含有槲皮素的重量百分含量不得少 于 0.05%, 杨梅素的重量百分含量不得少于 0.04%。 0007 进一步优选地, 它含有槲皮素的重量百分含量为 0.05-1.50%, 杨梅素的重量百分 含量为 0.04-1.25%。 0008 更进一步优选地, 它含有化合物、 、 、 、 。 0009 本发明龙须藤乙酸乙酯提取物是由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 0010 取龙须藤药材, 加 40-95% 乙醇加热回流提取, 提取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醇提液 说 明 书 CN 103405494 A 3 2/10 页 4 用石油醚萃取, 得石油醚层和水层, 水层加氯仿萃取, 得氯仿层和水层 ; 水层用。
11、乙酸乙酯萃 取, 得乙酸乙酯提取液, 回收, 烘干, 即得龙须藤乙酸乙酯提取物。 0011 其中, 所述的乙醇为浓度为 80% 的乙醇。 0012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所述的龙须藤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0013 取龙须藤药材, 加 40-95% 乙醇加热回流提取, 提取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醇提液 用石油醚萃取, 得石油醚层和水层, 水层加氯仿萃取, 得氯仿层和水层 ; 水层用乙酸乙酯萃 取, 得乙酸乙酯提取液, 回收, 烘干, 即得龙须藤乙酸乙酯提取物。 0014 本发明还提供了龙须藤乙酸乙酯提取物在制备镇痛抗炎、 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 物中的用途。 0015 本发明提。
12、供了一种龙须藤正丁醇提取物, 它含有 - 谷甾醇的重量百分含量不得 少于 0.1%。 0016 其中, 它含有 - 谷甾醇的重量百分含量为 0.1-0.85%。 0017 更进一步地, 它含有化合物、 。 0018 本发明龙须藤正丁醇提取物是由下述方法制备而成 : 0019 取龙须藤药材, 加 40-95% 乙醇加热回流提取, 提取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醇提液 用石油醚萃取, 得石油醚层和水层, 水层加氯仿萃取, 得氯仿层和水层 ; 水层用乙酸乙酯萃 取, 得乙酸乙酯层和水层 ; 水层加正丁醇萃取, 得正丁醇提取液, 回收, 烘干, 即得龙须藤正 丁醇提取物。进一步优选地, 所述的乙醇为浓度为。
13、 80% 的乙醇。 002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所述的龙须藤正丁醇提取物的方法, 它包括如下步骤 : 0021 取龙须藤药材, 加 40-95% 乙醇加热回流提取, 提取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醇提液 用石油醚萃取, 得石油醚层和水层, 水层加氯仿萃取, 得氯仿层和水层 ; 水层用乙酸乙酯萃 取, 得乙酸乙酯层和水层 ; 水层加正丁醇萃取, 得正丁醇提取液, 回收, 烘干, 即得龙须藤正 丁醇提取物。 0022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龙须藤正丁醇提取物在制备镇痛抗炎、 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 物中的用途。 0023 本发明龙须藤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药效明确, 质量可控,。
14、 且制备方法稳定, 适合大生产, 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附图说明 0024 图 1- 谷甾醇结构式图 0025 图 2 胡萝卜苷结构式图 0026 图 3 槲皮素结构式图 0027 图 4 化合物结构式图 0028 图 5 大鼠一般状态 0029 图 6 正常对照组 0030 图 7 模型组 0031 图 8 雷公藤多苷组 0032 图 9 乙酸乙酯低剂量组 0033 图 10 乙酸乙酯中剂量组 说 明 书 CN 103405494 A 4 3/10 页 5 0034 图 11 乙酸乙酯高剂量组 0035 图 12 正丁醇低剂量组 0036 图 13 正丁醇中剂量组 0037 图 14 。
15、正丁醇高剂量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实施例 1 龙须藤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的成分分离与纯化 0039 1. 提取和分离 0040 取 1000g 龙须藤药材, 加 80% 乙醇加热回流提取 3 次, 每次 1.5h, 过滤, 合并乙醇 液, 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得醇提浸膏。 加2000ml水, 使浸膏混悬, 加石油醚萃取5次, 1000ml/ 次, 合并石油醚提取液, 回收, 得油状物 ; 水层加氯仿萃取 5 次, 1000ml/ 次, 合并氯仿提取 液, 回收, 烘干, 得浸膏 ; 水层加乙酸乙酯萃取 5 次, 1000ml/ 次, 合并乙酸乙酯提取液, 回收, 烘干, 得浸膏 ; 。
16、水层加正丁醇萃取 5 次, 1000ml/ 次, 合并正丁醇提取液, 回收, 烘干, 得浸膏。 0041 此法得到的龙须藤乙酸乙酯部位按浸膏计算, 得率不得少于 2%, 含槲皮素和杨梅 素分别不得少于 0.05% 和 0.04%。 0042 此法得到的龙须藤正丁醇部位按浸膏计算, 得率不得少于 6%, 含 - 谷甾醇分别 不得少于 0.1%。 0043 具体测定方法为 : 0044 采用 HPLC 方法测定龙须藤乙酸乙酯提取物中槲皮素、 杨梅素的含量。色谱条件为 乙腈 (A) -0.05% 磷酸溶液 (B) , 梯度洗脱程序为 0-5min 乙腈从 20% 到 30%, 5-10min 从 3。
17、0% 到 50%, 然后保持 20min; 流速为 1.0ml/min ; 测定波长为 370nm ; 柱温为 30。 0045 重复三次实验, 由此法测定提取物得到槲皮素的含量分别为 0.062%、 0.064%、 0.065%, 杨梅素的含量分别为 0.051%、 0.053%、 0.055%, 平均含量分别为 0.064%、 0.053%。 0046 采用 HPLC 方法测定龙须藤正丁醇提取物中 - 谷甾醇的含量。色谱条件为乙腈 (A) - 水 (B) (96:4) ; 流速为 1.0ml/min ; 测定波长为 210nm ; 柱温为 30。 0047 重复三次实验, 由此法测定提取物。
18、得到 - 谷甾醇的含量分别为 0.364%、 0.363%、 0.363%。平均含量为 0.363%。 0048 乙酸乙酯部分用粗硅胶 (160 200 目) 1:1 拌样, 加入以二氯甲烷湿法装硅胶柱 中, 用二氯甲烷 - 甲醇梯度洗脱, 等体积收集洗脱液, 流分经 TLC 检识再合并, 经反复的硅 胶、 聚酰胺、 SephadexLH-20、 ODS 分离和纯化, 得到化合物、 、 、 、 。 0049 正丁醇部分用热水溶解, 水不溶部位用粗硅胶 (160 200 目) 1:1 拌样, 加入以二 氯甲烷湿法装硅胶柱中, 用二氯甲烷 - 甲醇梯度洗脱, 等体积收集洗脱液, 流分经 TLC 检。
19、识 再合并, 经反复的硅胶、 聚酰胺、 SephadexLH-20、 ODS 分离和纯化, 得到化合物、 。 0050 2结构鉴定 0051 化合物 : 白色针状结晶 ( 丙酮 ), mp141-142。5% 硫酸 - 乙醇溶液加热显紫红 色, 香草醛 - 浓硫酸显紫红色。IR 中显示在 3432、 2936、 2860、 1461、 1381、 1054、 959、 800cm-1 处有吸收带, 与 Sigma Biological Sample Library 谱库中 - 谷甾醇的匹配度达 90% 以 上。在石油醚 - 乙酸乙酯、 石油醚 - 丙酮、 二氯甲烷 - 丙酮三种不同展开条件下,。
20、 其 Rf 值与 谷甾醇一致, 混合熔点不下降。与文献一致, 故鉴定为 - 谷甾醇, 结构式见图 1。 说 明 书 CN 103405494 A 5 4/10 页 6 0052 化合物 : 白色粉末, mp288 289。IR 中显示在 3397、 2959、 2933、 2869、 1463、 1379、 1073、 1024cm-1处有吸收带, 与 Aldrich Condensed Phase Sample Library 谱库中胡 萝卜苷的匹配度达 90% 以上。在硅胶薄层板上用二氯甲烷 - 丙酮、 二氯甲烷 - 甲醇、 二氯甲 烷 - 甲醇 - 水等体系展开, 均为单点, 其 Rf 。
21、值与胡萝卜苷标准品一致, 且混合熔点不下降, 故鉴定为胡萝卜苷, 结构式见图 2。 0053 化合物 : 白色片状结晶 (石油醚 - 乙酸乙酯) , mp65 66。IR 中显示在 2917、 2848、 1472、 1061、 719cm-1有吸收带, 与 Aldrich Condensed Phase Sample Library 谱库中 三十烷的匹配度达 90% 以上, 且在硅胶薄层板上用不同的溶剂体系展开 , 均为单点, 其 Rf 值与三十烷标准品一致, 故鉴定为正三十烷。 0054 化合物 : 白色片状固体 (石油醚 - 乙酸乙酯) , mp97 98。IR 中显示在 2917、 2。
22、849、 1742、 1472、 1363、 1239、 1179cm-1处有吸收带, 与 Aldrich Condensed Phase Sample Library 谱库中六十烷的匹配度达 90% 以上, 且在硅胶薄层板上用不同的溶剂体系展开, 均 为单点, 故鉴定为正六十烷。 0055 化合物 : 黄色针状结晶 ( 氯仿 - 甲醇 ), mp 300。盐酸 - 镁粉反应阳性。IR 中显示在 2918、 2849、 1664、 1610、 1521、 1450、 1381、 1318、 1261、 1198、 1167、 1013cm-1处有吸 收带, 与 HR Aldrich Aldeh。
23、ydes and Ketones 谱库中槲皮素的匹配度达 90% 以上, 1H-NMR 数据与文献报道 7 的槲皮素数据一致。且在硅胶薄层板上用不同的溶剂体系展开, 均为单 点, 且 Rf 值与槲皮素对照品一致 , 混合熔点不下降。故鉴定为槲皮素, 结构式见图 3。 0056 化合物 : 黄色颗粒状晶体 (氯仿 - 甲醇) , mp 280。IR 中显示在 3409,1647, 1611,1576,1458,1293,1257,1168,1119cm-1 有吸收带, 经氢谱、 质谱鉴定, 推断化合物的分 子量为 : 326, 初步推断的结构如图 4。 0057 以下通过具体药效学试验证明本发明。
24、的有益效果。 0058 药品与试剂 : 0059 雷公藤多苷片, 黄石飞云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批准文号 : , 国药准字 Z42021212,) ; 0060 本发明药物 (实施例 1 制备的龙须藤乙酸乙酯提取物、 正丁醇提取物) ; 本发明药物 的低剂量为含乙酸乙酯部位或正丁醇部位 500mg/mL、 中剂量为含乙酸乙酯部位或正丁醇部 位 250mg/mL、 高剂量为含乙酸乙酯部位或正丁醇部位 125mg/mL。 0061 角叉菜胶(carrageenan)由福建省药检所提供, 用生理盐水配成1, 放置2d后使 用。硫化钠 : 上海统亚化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批号 : 051212。二甲苯 。
25、: AR, 上海兴达化工试 剂厂, 批号 : 20050203。乙醚 : AR, 上海市久亿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批号 : 20050401。牛型 胶原, 完全弗氏佐剂, 由美国 SIGMA 公司生产, 购自北京博蕾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TNF-、 IL-1(ELISA 法 )、 免疫球蛋白 (1gG、 IgM) 试剂盒 : 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0062 试验例 1 本发明药物的抗炎实验 0063 1 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 将 80 只体重 202g 克小鼠, 按体重随机分 为 8 组 : 低剂量本发明药物组, 中剂量本发明药物组, 高剂量本发明药物组, 阳性对照组 (。
26、雷 公藤多苷片) , 模型对照组 (白凡士林) 。8 组小鼠分别灌胃 , 每天 1 次, 连续 3d, 末次涂药 30min 后, 用二甲苯以 0.1ml/ 只的量在右耳两侧相同的地方均匀涂抹, 左耳作对照, 4h 后 处死, 立即剪下双耳, 用直径 8mm 打孔器取相同部位耳片, 在万分之一半自动分析天平上称 重, 按以 ( 右耳重 - 左耳重 )/ 左耳重为肿胀率, 以 ( 模型组平均肿胀度 - 给药组平均肿胀 说 明 书 CN 103405494 A 6 5/10 页 7 度 )/ 模型组平均肿胀度为肿胀抑制率。将对照组与给药组的肿胀程度使用 SPSS 统计软件 处理分析, 其平均数间差。
27、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见表 1。 0064 表 1 本发明药物组对小鼠二甲苯致炎的影响 (n 10) 0065 0066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各给药组都有显著性差异 (P0.05)。 0071 试验例 2 本发明药物的镇痛实验 (对雌性小鼠热板致痛的影响) 0072 取体重 202g 的雌性小鼠, 按热板法于试验前在热板测痛仪上测定痛阈值在 5s-30s 内的小鼠 80 只, 按体重随机分为 8 组 : 空白对照组, 本发明药物组低、 中、 高剂量组, 雷公藤多苷片组。以出现舔后足反应为观察指标。分别于每鼠灌胃以上药物, 0.2mL/ 只。 0.5h 后按上法测定痛阈值, 然后按前法给药, 。
28、测定 1h、 1.5h、 2h 的痛阈值。比较给药前后痛 阈的变化, 并按 ( 用药后 - 用药前平均痛阈值 )/ 用药前平均痛阈值 100计算痛阈提高 百分率。各组数据处理使用 SPSS 统计软件处理分析, 其平均数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 析, 结果见表 3。 说 明 书 CN 103405494 A 8 7/10 页 9 0073 表 3 药物对小鼠热板致痛阈和痛阈提高率的影响 (n=10) 0074 0075 结果显示,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O5), 且 2h 时 仍具有镇痛效果。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三个剂量均能明显提高小鼠痛阈值。提示 : 本发明药 物组合。
29、物对热致痛具有显著镇痛作用, 且镇痛持久达 2h 以上。 0076 试验例 3 本发明药物对关节炎的影响 0077 分组与造模 : Wistar 大鼠 ( 雄性 ), 平均体重 (20020)g, 适应性饲养 1 周, 统一 光照, 低温环境, 自由饮水, 固体饲料自由摄食。随机分为 9 组, 即正常组 (A) 、 模型组 (B) 、 雷公藤多苷组 (C) 、 乙酸乙酯低剂量组 (D) 、 乙酸乙酯中剂量组 (E) 、 乙酸乙酯高剂量组 (F) 、 正丁醇低剂量组 (G) 、 正丁醇中剂量组 (H) 、 正丁醇高剂量组 (I) , 每组为 10 只。将完全弗氏 佐剂 (CFA) 与 2mg/m。
30、l 的牛型胶原乳液等体积混合, 制成胶原乳剂, 除正常组外, 每只大 鼠尾根部皮内注射胶原蛋白 0.2mg, 初次免疫后第 1 日即开始分组灌胃给药, 每日 1 次。于 第 7 天进行二次免疫, 除正常组外, 每只大鼠尾根部皮内注射胶原乳剂 0.1mg(不完全弗氏 佐剂 (IFA) 与 2mg/ml 的牛型胶原乳液等体积混合, 制成胶原乳剂) 。正常组、 模型组每日 给予 9.0g/L 氯化钠注射液 10ml/kg ; 高剂量组灌胃给予 500mg/kg, 中剂量组每日灌胃给予 250mg/kg, 低剂量组每日灌胃给予 125mg/kg, 雷公藤多苷组每日给予 6mg/kg。全部动物连 续给药。
31、 28 天。采用容积法在造模前 1d 测定大鼠双侧后足爪容积, 致炎后每 4d 对大鼠双侧 足爪容积进行测量, 记录容积值, 以此作为评价抗炎作用强度的基数。 0078 样本采集与指标检测 : 分别在制模前, 造模后测足跖肿胀厚度和体重的变化 ; 治 疗前, 治疗后计算关节炎肿胀度 ; 治疗第 28 天给药后, 全部动物腹主动脉取血, 分放于干燥 管中, 将干燥管置于3000转/分离心8min, 取上清液分离血清, 分别按试剂盒说明书方法测 定血清 TNF-、 白细胞介素 6(IL-6)、 白细胞介素 8(IL-8)、 白细胞介素 10(IL-10) 的含量。 0079 统计学方法 : 采用 。
32、SPSS15.0 数据统计包进行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用表示。计 量资料采用组内配对 t 检验和组间方差分析。 说 明 书 CN 103405494 A 9 8/10 页 10 0080 1 大鼠一般状态观察如图 5 所示, 模型组大鼠经胶原乳化液致敏、 加强免疫后, 精 神状态、 饮食情况、 活动能力有所降低, 初次免疫后尾部出现溃烂, 7 天后逐渐结痂。在二次 免疫后第 3 天左右, 大鼠开始发病, 模型大鼠足趾和踝关节开始出现肿胀, 并日渐加重, 体 重下降, 部分大鼠右后足出现足趾变形, 无死亡 ; 阳性对照组及龙须藤组大鼠治疗后上述症 状明显缓解。 0081 2 大鼠的体重 : 结果见。
33、表 4。除药物组外, 其他各组大鼠体重缓慢增长, 在 14 天都 21 天期间体重开始下降, 而后缓慢增长。 0082 表 4 各组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0083 0084 注 : 与正常组比较, #P 0.05,#P 0.01 ; 与模型组比较,*P 0.05,*P 0.01 ; 0085 3 组织病理学观察 : 各组动物踝关节病理学显示, 正常对照组 (A) 的大鼠滑膜组织 滑膜衬里层厚为 1 2 层, 细胞排列整齐, 无炎性细胞浸润及血管增生, 关节软骨光滑无破 坏。而 CIA 模型组 (B) 的大鼠滑膜细胞增生明显, 排列紊乱, 滑膜衬里层细胞由原来的 1 3层增生到56层甚至更多, 伴随。
34、纤维素渗出, 胶原纤维沉着, 可见大量的梭形成纤维样细 胞, 滑膜增厚, 滑膜组织呈不同程度的蘑菇样或乳头样增生, 滑膜下层的小血管增多, 血管 翳形成, 组织稀松、 水肿, 有大量炎细胞渗出, 有些切片可看到滑膜向软骨表面侵蚀性生长。 乙酸乙酯低剂量组 (D) 滑膜组织中度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 有血管翳形成及少数软骨破坏 ; 乙酸乙酯中剂量组 (E) 可见滑膜组织中度增生, 少量炎性细胞浸润, 无明显软骨及骨组织破 坏 ; 乙酸乙酯高剂量组 (F) 滑膜仅轻度增生, 细胞形态规则, 少量炎性细胞浸润, 无典型血 管翳形成, 软骨表面光滑, 无软骨破坏及骨侵蚀。低剂量组病变改变较模型组有所减轻。
35、, 但 病变减轻程度不及高、 中剂量组。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减轻踝关节的变形破坏、 滑膜组织的异 常增生、 炎性细胞浸润呈剂量依赖性降低 ( 见图 614)。 0086 4 大鼠的关节肿胀度 : 结果见表 5。治疗后各治疗组、 雷公藤多苷组低于模型组 (P0.01 或 P0.05), 高剂量组低于其他各组 (P0.O1 或 P0.05)。 0087 表 5 各组对大鼠关节肿胀度的影响 说 明 书 CN 103405494 A 10 9/10 页 11 0088 0089 各组对 CIA 大鼠右后跖肿胀度的影响 0090 0091 注 : 与空白组比较, #P 0.05,#P 0.01 ; 与模型。
36、组比较, P 0.05, P 0.01 ; 0092 5 大鼠血清 TNF-、 白细胞介素 6(IL-6)、 白细胞介素 8(IL-8)、 白细胞介素 10(IL-10) 的含量 : 结果见表 6。模型组大鼠血清 IL-6、 IL-8 和 TNF- 与正常组比较明显 增高 (P0.01), 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低组、 中组、 高组、 雷公藤多苷组均可下调 CIA 大鼠血清 IL-6、 IL-8 和 TNF- 的含量, 乙酸乙酯各组比较均有差异显著性 (P0.05)。乙酸乙酯高组 与乙酸乙酯低组在 IL-6、 IL-8 和 TNF- 方面, 比较有差异性 (P0.05)。 0093 表 6 各组大鼠。
37、血清中 IL-6、 IL-8 和 TNF- 含量比较 0094 说 明 书 CN 103405494 A 11 10/10 页 12 0095 注 : 与正常组比较, *P0.05,*P0.01 ; 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 与低剂量组比较, #P0.05。 0096 3 讨论 0097 抗炎实验研究表明, 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药物组合物均可显著减轻二甲苯引起的小 鼠耳肿胀, 减轻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趾肿胀度, 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0098 镇痛实验研究表明, 在热板法中,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三个剂量与给药前比较均有 明显的差异, 能明显延长小鼠的痛反应潜伏期, 且随着剂量的增加镇痛作用增强, 有效镇痛 作用持久, 能维持 2h 以上。 0099 同时,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能够有效治疗型胶原性关节炎, 表明对类风湿性关节 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说 明 书 CN 103405494 A 12 1/3 页 13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405494 A 13 2/3 页 14 图 3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405494 A 14 3/3 页 15 图 6 图 7图 8 图 9图 10图 11 图 12图 13图 1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405494 A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