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阴痒的中药配方。
背景技术
阴痒是妇科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女性外阴及阴道瘙痒,甚则波及肛门周围,以奇痒难忍、坐卧不宁为主要特征,并伴有带下甚多、色呈淡黄症状,也有患者瘙痒重但带下不多。病程晚期有些患者甚至会出现外阴干枯,阴道萎缩狭窄,性生活困难,精神痛苦,性情变得急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治疗阴痒一般是吃西药,但是西药副作用大,容易产生依赖性,会导致用药量越来越大,无法根治阴痒。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配伍科学、有效治疗阴痒的中药配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阴痒的中药配方,所用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
白花蛇草20~200份,冰片2~30份,苦参5~80份,木槿皮2~90份,花椒6~100份,梧桐叶6~90份,蛇床子8~120份。
作为优选的一种治疗阴痒的中药配方,所用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
白花蛇草30~100份,冰片2~20份,苦参6~50份,木槿皮5~60份,花椒10~80份,梧桐叶10~60份,蛇床子10~80份。
作为优选的一种治疗阴痒的中药配方,所用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
白花蛇草50~80份,冰片3~15份,苦参8~35份,木槿皮15~30份,花椒15~50份,梧桐叶18~40份,蛇床子15~50份。
用法及用量:首先按照重量要求称取白花蛇草、苦参、木槿皮、花椒、梧桐叶、蛇床子,水煎,过滤去渣;
称取冰片,溶于上述溶液,坐浴洗阴部,每天30min,每日两次。
百花蛇草:味苦淡,性寒,归肝、肾经,肺热喘咳,咽喉肿痛,肠痈,疖肿疮疡,毒蛇咬伤,热淋涩痛,水肿,痢疾,肠炎,湿热黄疸,擅长治疗多种癌肿。
冰片:味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经,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用于热病神昏、痉厥,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目赤,口疮,咽喉肿痛,耳道流脓。
苦参:味苦,性寒,归心、肝、肾、大肠经,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木槿皮:味甘,性凉,归大肠、肝、脾经,清热,利湿,解毒,止痒,治肠风泻血,痢疾,脱肛,白带,疥癣,痔疮。
花椒:味辛,性温,归脾、肺、肾经,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解毒;主风寒湿痹,筋骨麻木,脘腹冷痛,吐泻,牙痛,皮肤疮疡,毒蛇咬伤。
梧桐叶:味苦,性寒,归肺、肝经,祛风除湿、解毒消肿、降血压。
蛇床子:味苦、辛,性温,归肾经,温肾壮阳,燥湿,祛风,杀虫;用于阳痿,宫冷,寒湿带下,湿痹腰痛;外治外阴湿疹,妇人阴痒;滴虫性阴道炎。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本发明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药物组方,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白花蛇草、冰片、苦参具有治疗热淋涩痛、清热止痛之功效,木槿皮、花椒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的功效,梧桐叶、蛇床子具有解毒消肿,祛风,杀虫之功效;本发明精选药物组方,其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互佐助,共奏清热利湿、杀虫、解毒生肌及祛恶的功效。治疗阴痒疗效好、见效快、无毒副作用。
二、本发明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药物,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本发明遵循中医的处方原则,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可靠,药效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阴痒的中药配方,所用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
白花蛇草20份,冰片2份,苦参5份,木槿皮2份,花椒6份,梧桐叶6份,蛇床子8份。
实施例2
一种治疗阴痒的中药配方,所用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
白花蛇草200份,冰片30份,苦参80份,木槿皮90份,花椒100份,梧桐叶90份,蛇床子120份。
实施例3
一种治疗阴痒的中药配方,所用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
白花蛇草30份,冰片2份,苦参6份,木槿皮5份,花椒10份,梧桐叶10份,蛇床子10份。
实施例4
一种治疗阴痒的中药配方,所用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
白花蛇草50份,冰片3份,苦参8份,木槿皮15份,花椒15份,梧桐叶18份,蛇床子15份。
实施例5
一种治疗阴痒的中药配方,所用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
白花蛇草100份,冰片20份,苦参50份,木槿皮60份,花椒80份,梧桐叶60份,蛇床子80份。
实施例6
一种治疗阴痒的中药配方,所用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
白花蛇草80份,冰片15份,苦参35份,木槿皮30份,花椒50份,梧桐叶40份,蛇床子50份。
实施例7
一种治疗阴痒的中药配方,所用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
白花蛇草70份,冰片8份,苦参15份,木槿皮18份,花椒25份,梧桐叶25份,蛇床子35份。
实施例8
一种治疗阴痒的中药配方,所用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
白花蛇草65份,冰片10份,苦参25份,木槿皮25份,花椒40份,梧桐叶30份,蛇床子2份。
典型病例1,患者山西大同人,31岁,靳某某,女,患者阴部瘙痒并伴有疼痛,分泌物增多,带有臭味,经诊断为湿热下注型阴痒,使用本发明的药物,7天后,患者阴部瘙痒症状明显减轻,15天后,患者分泌物异味消失,阴痒症状消失,患者痊愈,无复发。
典型病例2,患者山西临汾人,42岁,林某某,女,患者阴部奇痒难忍,分泌物呈泡沫状,有异味,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症状,经诊断为感染虫毒型阴痒,使用本发明,10天后,患者阴痒症状明显减轻,尿频症状改善,25天后,患者痊愈。
典型病例3,患者山西襄阳人,48岁,张某某,女,患者阴部瘙痒难忍,夜间症状加剧,并伴有心烦口燥,失眠,大便干结,经诊断为血虚阴亏型阴痒,使用本发明,12天后,患者阴痒症状减轻,睡眠质量提高,25天后,患者阴痒症状消失,大便正常,患者痊愈。
上述实施方式仅示例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效果,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熟悉此技术的人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进。因此,凡举所述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