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织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光织物.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0601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9.18 CN 103306014 A *CN103306014A* (21)申请号 201310280392.7 (22)申请日 2013.07.05 D03D 15/00(2006.01) F21V 5/08(2006.01) F21Y 101/02(2006.01) (71)申请人 昆山豪绅纤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地址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周市镇康 庄支路北侧 (72)发明人 张群圣 (74)专利代理机构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 32212 代理人 盛建德 (54) 发明名称 发光织物 (57) 摘要。
2、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光织物, 包含一透光单 元、 至少一与该透光单元结合的发光单元, 及一与 该发光单元电连接的电力单元。该透光单元包括 若干条复合纤维, 该每一条复合纤维具有一鞘部, 及至少一被该鞘部包覆的芯部, 该透光单元是通 过若干条所述复合纤维彼此以经向和纬向交互编 织而呈网状结构, 且该网状结构的结点是由若干 条所述复合纤维的鞘部经由热处理而彼此融合形 成。本发光织物通过若干条复合纤维经由热处理 而形成透光单元, 该透光单元具有高透明度且为 平面网状的结构, 由于平面的结构使光线容易扩 散通过, 因此该发光织物可有效地提升导旋光性, 增加光源照射的范围。 (51)Int.Cl. 权利。
3、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06014 A CN 103306014 A *CN103306014A* 1/1 页 2 1. 一种发光织物 (1) , 其特征在于包含 : 一透光单元 (2) , 包括若干条复合纤维 (21) , 该每一条复合纤维具有一鞘部 (211) , 及 至少一被该鞘部包覆的芯部 (212) , 所述透光单元由若干条所述复合纤维彼此以经向和纬 向交互编织形成网状结构, 且该网状结构的结点是由若干条所述复合纤维的鞘部经由热处 。
4、理而彼此融合形成 ; 至少一与所述透光单元结合的发光单元 (3) ; 及 一与所述发光单元电连接的电力单元 (4) 。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发光织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透光单元任两相邻的复合纤维 呈间隔排列。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发光织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复合纤维具有一鞘部及多个被 该鞘部包覆的芯部。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发光织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鞘部的构成材料选自熔点介于 100至 210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所述芯部的构成材料选自熔点大于 210的聚对苯 二甲酸乙二酯。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发光织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发光单元为。
5、发光二极管。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发光织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电力单元是一电池盒和一电源 连接器之一。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306014 A 2 1/3 页 3 发光织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织物, 尤其涉及一种发光织物。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常见的发光织物可分为被动反光型及主动发光型两大类型。 其中, 被动反光 型的发光织物是利用反光材料将光线通过反光的方式来进行发光, 在应用上其发光的强度 受限于照射光源的强度, 当照射光源的强度减弱时, 被动反光型发光织物的的反光效果亦 会随之下降, 对于在光线不足或夜间时段工作者, 所能形成的警示效果有限。
6、, 无法有效地提 升安全性。 0003 有鉴于被动反光型发光织物其发光效果不佳, 且实用性普遍偏低的问题, 因此发 展出主动发光型的发光织物。主动发光型的发光织物通常是配置一光源, 通过光源产生的 光线而达到发光显示的效果。 例如以车缝、 黏贴或编织等方式装设发光二极管、 发光条或灯 泡等发光组件, 利用该些发光组件发光产生的光线, 用以达到安全、 警示的目的。 0004 另外, 还有从业者为了让衣物增加美观及趣味性, 增加其附加价值, 于是将发光组 件与衣物结合, 便可在衣物上形成发光的效果。 0005 然而, 现有的发光织物由于是利用发光组件与衣物作结合, 衣物是由纤维所构成 且为交错编织。
7、的结构, 而纤维主要分成复丝及单丝两种结构, 复丝因呈多条结构容易使光 线因折射而损耗, 造成导旋光性下降, 光源无法有效地扩散, 若是采用单丝的结构, 因结构 较为脆弱, 容易在热加工的过程受到破坏。再者, 现有的发光织物因导旋光性不佳的问题, 使所装设的发光组件仅能在定点发光, 或是需要使用较多数量的发光组件才能达到预期的 效果。 发明内容 0006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光织物, 能够使光源有效地扩散传导, 并 兼具安全、 警示、 照明、 娱乐性质。 0007 本发明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0008 一种发光织物, 包含 : 0009 一透光单元, 包括。
8、若干条复合纤维, 该每一条复合纤维具有一鞘部, 及至少一被该 鞘部包覆的芯部, 所述透光单元由若干条所述复合纤维彼此以经向和纬向交互编织形成网 状结构, 且该网状结构的结点是由若干条所述复合纤维的鞘部经由热处理而彼此融合形 成 ; 0010 至少一与所述透光单元结合的发光单元 ; 及 0011 一与所述发光单元电连接的电力单元。 0012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透光单元任两相邻的复合纤维呈间隔排列。 0013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复合纤维具有一鞘部及多个被该鞘部包覆的芯 部。 说 明 书 CN 103306014 A 3 2/3 页 4 0014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
9、述鞘部的构成材料选自熔点介于 100至 210的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所述芯部的构成材料选自熔点大于 210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0015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发光单元为发光二极管。 0016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电力单元是一电池盒或一电源连接器。 001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本发光织物通过若干条复合纤维经由热处理而形成透光单 元, 该透光单元具有高透明度且为平面网状的结构, 由于平面的结构使光线容易扩散通过, 因此本发光织物可有效地提升导旋光性, 增加光源照射的范围, 不仅可提高产品的市场竞 争力, 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还同时具有节省成本的附加价值。 附图说明 。
10、0018 图 1 为本发明结构所述发光织物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 0019 图 2 为本发明所述复合纤维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 0020 图 3 为本发明所述复合纤维于热处理前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 0021 图 4 为本发明所述透光单元于热处理前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 0022 图 5 为本发明所述透光单元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3 结合附图, 作以下说明 : 0024 1发光织物 2透光单元 0025 21复合纤维 21复合纤维丝 0026 211鞘部 211壳层 0027 212芯部 212核心 0028 3发光单元。
11、 4电力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结合附图, 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具体实施 例。 0030 参阅图 1 与图 2, 为本发明所述发光织物 1 的一较佳实施例, 包含一透光单元 2、 至 少一发光单元 3, 及一电力单元 4。 0031 该透光单元 2 包括若干条复合纤维 21, 该每一条复合纤维 21 具有一鞘部 211, 及 至少一被该鞘部 211 包覆的芯部 212, 该透光单元 2 是由上述若干条复合纤维 21 彼此以经 向和纬向交互编织而呈网状结构, 且任两相邻的复合纤维 21 是呈间隔排列, 而该网状结构 的结点是由上述若干条复合纤维 21 的鞘。
12、部 211 经由热处理而彼此融合形成。 0032 参阅图 3, 该透光单元 2 的制作方法是先将多条复合纤维丝 21堆栈在一起并使 其呈长条状, 其中, 该每一条复合纤维丝 21具有一壳层 211, 及一被该壳层 211包覆 的核心 212 ; 接着将上述多条呈长条状的复合纤维丝 21进行经向及纬向的编织 ( 如图 4 所示 ), 编织完成后再进行一热处理步骤, 该热处理的温度是介于上述壳层 211的熔点 温度, 因此上述壳层 211在加热的过程中会因融化而彼此融接 ( 如图 5 所示 ), 冷却后上 述壳层 211即成为所述复合纤维 21 的鞘部 211, 而上述核心 212即为所述复合纤维。
13、 21 的芯部 212。且经纬交错的结点也会因为上述壳层 211融化冷却后而结合在一起, 使所述 透光单元 2 呈现出一整体的平面网状结构。 说 明 书 CN 103306014 A 4 3/3 页 5 0033 于本较佳实施例中, 所述壳层 211的构成材料是选自熔点介于 100至 210的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所述核心 212是选自熔点大于 210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且该 热处理的温度介于 100至 210。 0034 另外, 需要说明的是, 上述复合纤维 21 的鞘部 211 及芯部 212 的熔点并不仅局限 于 100至 210及大于 210的范围, 所述鞘部 211 及芯部 2。
14、12 的构成材料亦不限定为聚 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且所述鞘部 211 及芯部 212 的构成材料也可为相同或不同。凡具有壳 层及核心的复合结构, 且核心的熔点大于壳层, 可经由热处理的过程而使该壳层彼此相互 融合, 并具有高透明度的材料皆可选用。 0035 所述发光单元 3 与所述透光单元 2 的结合, 可利用捆绑、 卡设、 黏接等方式固定于 该透光单元 2, 发光单元 3 可选自发光二极管或其他发光组件, 例如灯泡、 荧光物等, 用以提 供该发光织物 1 的光线来源, 并可依不同需求选择所需的数量及不同的排列方式。 0036 所述电力单元 4 是分别与所述发光单元 3 电连接并用以提供该发光。
15、单元 3 所需的 电力, 该电力单元 4 可以是一电池盒或一电源连接器, 亦即在电池盒中放入电池或将电源 连接器与电源插座导接, 将电能供给该发光单元 3 便可使该发光单元 3 产生光线。 0037 本发明的发光织物 1 采用高透明度且呈平面网状结构的透光单元 2, 由于平面的 结构使光线容易传导通过, 不同于现有使用交迭编织的方式, 光线易受阻而不能有效地扩 散, 因此本发明的发光织物1可使用较少数量的发光单元3即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具有节省 成本的附加价值。再者, 由于所述复合纤维 21 具有鞘部 211 及芯部 212 的复合结构, 且所 述芯部 212 的熔点高于热处理的温度, 因此该。
16、发光织物 1 能保有一定的强度而不易变形。 0038 在实际使用时, 可通过车缝、 黏贴等方式, 或是使用例如钮扣、 魔鬼粘等连接构件, 将该发光织物1固定于欲装饰或使用的物品上。 例如该发光织物1可应用成为一警示背带, 其适于在光线不足或有高警示需求的环境或夜晚, 以作为相关作业者在上述环境时穿戴以 达到警示的目的, 提升安全性, 或是作成具有特殊视觉效果的发光装饰品或服饰。 0039 综上所述, 本发明通过若干条复合纤维 21 经由热处理而形成该透光单元 2, 该透 光单元 2 具有高透明度且为平面网状结构的特性, 可有效地提升导旋光性, 增加光源发光 的范围, 不仅可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还同时具有节省成本的附加价 值, 故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的发明目的。 0040 惟以上所述者, 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 即大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专利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 皆仍 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103306014 A 5 1/3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06014 A 6 2/3 页 7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06014 A 7 3/3 页 8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06014 A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