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体制造装置.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6522204 上传时间:2019-08-3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74.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20565791.4

申请日:

20111230

公开号:

CN202497335U

公开日:

2012102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F13/15

主分类号:

A61F13/15

申请人: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石川修

地址:

日本爱媛县

优先权:

CN201120565791U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史雁鸣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收体制造装置,具有:吸收体形成材料供应装置,吸收体形成材料供应装置用于供应吸收体形成材料;旋转滚筒,在旋转滚筒的外周面上以规定的节距形成有多个吸收体层积槽;厚度减薄装置,厚度减薄装置具有卷绕在多个旋转辊上的环形带。所述环形带的一部分沿着旋转滚筒的外周面的一部分配置,以便覆盖位于旋转滚筒的外周面的所述一部分上的吸收体层积槽,环形带的宽度小于等于吸收体层积槽在旋转滚筒的轴向方向上的宽度。借此,使环形带能够从外周推压吸收体形成材料,从而,即使吸收体形成材料的厚度存在偏差,也能够通过加压而将吸收体形成材料稳定地一体化,防止在层积之后进行转移时发生吸收体形成材料的走形。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吸收体制造装置(1),具有:吸收体形成材料供应装置(2),所述吸收体形成材料供应装置(2)用于供应吸收体形成材料;旋转滚筒(3),在所述旋转滚筒(3)的外周面上以规定的节距形成有多个吸收体层积槽(31);厚度减薄装置(4),所述厚度减薄装置(4)具有卷绕在多个旋转辊(41)上的环形带(42),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带(42)的一部分沿着所述旋转滚筒(3)的外周面的一部分配置,以便覆盖位于所述旋转滚筒(3)的外周面的所述一部分上的吸收体层积槽(31),所述环形带(42)的宽度(W1)小于等于所述吸收体层积槽(31)在所述旋转滚筒(3)的轴向方向上的宽度(W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体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滚筒(3)的内部设置有负压部(32),在所述吸收体层积槽(31)的底面上设置有将所述负压部(32)和所述吸收体层积槽(31)连通起来的吸气孔(311)。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收体制造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利用 环形带对吸收体形成材料进行加压而将吸收体形成材料稳定地一体化 的吸收体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过去,用于制造吸收体的吸收体制造装置是已知的。例如,在日 本专利文献特开2011-83545中,公开了一种吸收体制造装置。该吸收 体制造装置具有用于供应纸浆纤维的供应管道、用于投入聚合物颗粒 的聚合物投入管、在外周面上形成有槽状的成型模的旋转滚筒、由环 形带和轨迹辊厚度减薄装置。所述供应管道和所述聚合物投入管将纸 浆纤维和聚合物颗粒供应给旋转滚筒,被供应的纸浆纤维和聚合物颗 粒层积在形成于旋转滚筒的外周面上的成形模中。所述厚度减薄装置 的环形带覆盖所述成形模的开口。并且,利用设置在旋转滚筒内的负 压区使层积在成形模中的纸浆纤维的层积厚度减薄,从而制成吸收体。

引用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11-83545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的吸收体制造装置中,存在着由于层积在 吸收体层积槽中的吸收体形成材料的厚度存在偏差,因此吸收体形成 材料不能被稳定地一体化,从而,在层积之后进行转送时,吸收体形 成材料易于走形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 供一种吸收体制造装置,所述吸收体制造装置能够使吸收体形成材料 稳定地一体化,防止吸收体形成材料在层积之后进行转移时发生走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收体制造装置,所述 吸收体制造装置具有:吸收体形成材料供应装置,所述吸收体形成材 料供应装置用于供应吸收体形成材料;旋转滚筒,在所述旋转滚筒的 外周面上以规定的节距形成有多个吸收体层积槽;厚度减薄装置,所 述厚度减薄装置具有卷绕在所述多个旋转辊上的环形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带的一部分沿着所述旋转滚筒的外周面的一部分配置,以便 覆盖位于所述旋转滚筒的外周面的所述一部分上的吸收体层积槽,所 述环形带的宽度小于等于所述吸收体层积槽在所述旋转滚筒的轴向方 向上的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收体制造装置,通过使厚度减薄装置的环形 带的宽度小于等于所述吸收体层积槽在所述旋转滚筒的轴向方向上的 宽度,环形带能够进入到吸收体层积槽中,从外周推压位于吸收体层 积槽中的吸收体形成材料,从而,即使层积在吸收体层积槽中的吸收 体形成材料的厚度存在偏差,也能够通过以一定的压力进行加压而将 吸收体形成材料稳定地一体化。从而,能够防止在层积之后进行转移 时发生吸收体形成材料的走形。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收体制造装置,在所述旋转滚筒的 内部设置有负压部,在所述吸收体层积槽的底面上设置有将所述负压 部和所述吸收体层积槽连通起来的吸气孔。

通过在所述旋转滚筒的内部设置负压部,吸收体层积槽的底面的 吸收体能够被设置在所述旋转滚筒的内部的负压部吸引,能够将整个 吸收体更加平衡地在厚度方向上压缩。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收体制造装置的侧视剖视图。

图2是表示由厚度减薄装置的环形带对层积在吸收体层积槽中的 吸收体形成材料进行加压的过程的示意图,其中,图2(a)表示环形 带对吸收体形成材料加压前的状态,图2(b)表示环形带对吸收体形 成材料加压之后的状态。

图3是沿着图2(b)中的A-A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吸收体制造装置

2     吸收体形成材料供给装置

21    纤维供给管道

22    聚合物投入管

3     旋转滚筒

31    吸收体层积槽

311   吸气孔

32    负压部

4     厚度减薄装置

41    旋转滚筒

42    环形带

5     输送装置

W1    环形带的宽度

W2    旋转滚筒的宽度

Dc    旋转滚筒的周向方向

Dw    旋转滚筒的轴向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吸收体制造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吸收体制造装置1具有吸收体形成材 料供给装置2和旋转滚筒3。所述吸收体形成材料供给装置2例如包 括纤维供给管道21和聚合物投入管22。所述旋转滚筒3为圆筒形, 能够以所述圆筒形的轴线作为中心进行旋转。在所述旋转滚筒3的外 周面上以规定的间隔设置有吸收体层积槽31。

所述吸收体形成材料供给装置2设置在旋转滚筒3的上方,以便 由所述纤维供给管道21和聚合物投入管22分别向设置在所述旋转滚 筒3的外周面上的吸收体层积槽31中供应例如纸浆纤维等纤维材料f 和颗粒状的聚合物p。由所述纤维供给管道21和所述聚合物投入管22 供给的纸浆纤维f和颗粒状的吸收性聚合物p,一边下落到所述吸收 体层积槽31中一边相互混合,在吸收体层积槽31中层积成在纤维f 之间混有颗粒状的吸收性聚合物p的层积体。

在所述旋转滚筒3的侧方,设置有厚度减薄装置4,所述厚度减 薄装置4具有卷绕在多个旋转辊41上的环形带42。所述环形带42的 一部分沿着所述旋转滚筒3的外周面配置。当层积了纸浆纤维f和吸 收性聚合物p的吸收体层积槽31旋转到面对环形带42的位置时,所 述吸收体层积槽31被所述环形带42覆盖。并且,如图3所示,所述 环形带42的宽度W1小于所述吸收体层积槽31在所述旋转滚筒3的 轴向方向上的宽度W2,从而,所述环形带42能够进入到吸收体层积 槽31中,以便推压位于所述吸收体层积槽31中的吸收体形成材料(即, 纸浆纤维f和吸收性聚合物p)。

并且,优选地,在所述旋转滚筒3的内部设置有负压部32,在所 述吸收体层积槽31的底面上设置有将所述负压部32和所述吸收体层 积槽31连通起来的吸气孔311。利用所述负压部32经由吸气孔311 对层积在吸收体层积槽31中的作为吸收体形成材料的纸浆纤维f和颗 粒状的聚合物p进行吸引。

如图2a和2b所示,通过利用所述环形带42对吸收体形成材料进 行加压、以及利用负压部32对吸收体形成材料进行吸引,将吸收体形 成材料的厚度减薄,从而将吸收体形成材料一体化而形成吸收体。

在旋转滚筒3的下方,设置有例如由带式输送机构成的输送装置 5。随着旋转滚筒3进一步旋转,在所述吸收体层积槽31中形成的吸 收体被进一步沿着旋转滚筒3的周向方向Dc移动,并且,从所述旋 转滚筒3的下部被转移给输送装置5,由输送装置5将形成的吸收体 送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收体制造装置,如上面所述,通过使环形带 42的宽度小于等于所述吸收体层积槽31在所述旋转滚筒3的轴向方 向Dw上的宽度,环形带42能够进入到吸收体层积槽31中,从外周 推压位于吸收体层积槽31中的吸收体形成材料,从而,即使层积在吸 收体层积槽31中的吸收体形成材料的厚度存在偏差,也能够通过以一 定的压力进行加压而将吸收体形成材料稳定地一体化。从而,能够防 止在层积之后进行转移时发生吸收体形成材料的走形。

进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收体制造装置,如上面所述,通过在 旋转滚筒3的内部设置负压部32,在所述吸收体层积槽31的底面上 设置有将所述负压部32和所述吸收体层积槽31连通起来的吸气孔 311。吸收体层积槽31的底面的吸收体形成材料能够被设置在所述旋 转滚筒3的内部的负压部32吸引,能够将整个吸收体更加平衡地在厚 度方向上压缩。

以上,用上述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地说明,对本 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很明显,本实用新型并未局限于在本说明书中记载 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在不超出根据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所限定的本 实用新型的主旨及范围能够进行修改及变更。因此,本说明书中的记 载是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本实用新型并没有任何的限制的意思。

吸收体制造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吸收体制造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吸收体制造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吸收体制造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吸收体制造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497335 U (45)授权公告日 2012.10.24 CN 202497335 U *CN202497335U* (21)申请号 201120565791.4 (22)申请日 2011.12.30 A61F 13/15(2006.01) (73)专利权人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日本爱媛县 (72)发明人 石川修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 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代理人 史雁鸣 (54) 实用新型名称 吸收体制造装置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收体制造装置, 具有 : 吸收体形成材料供应装置, 吸收体形成材料供应 装置用。

2、于供应吸收体形成材料 ; 旋转滚筒, 在旋 转滚筒的外周面上以规定的节距形成有多个吸收 体层积槽 ; 厚度减薄装置, 厚度减薄装置具有卷 绕在多个旋转辊上的环形带。所述环形带的一部 分沿着旋转滚筒的外周面的一部分配置, 以便覆 盖位于旋转滚筒的外周面的所述一部分上的吸收 体层积槽, 环形带的宽度小于等于吸收体层积槽 在旋转滚筒的轴向方向上的宽度。 借此, 使环形带 能够从外周推压吸收体形成材料, 从而, 即使吸收 体形成材料的厚度存在偏差, 也能够通过加压而 将吸收体形成材料稳定地一体化, 防止在层积之 后进行转移时发生吸收体形成材料的走形。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3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3 页 1/1 页 2 1. 一种吸收体制造装置 (1), 具有 : 吸收体形成材料供应装置 (2), 所述吸收体形成材 料供应装置 (2) 用于供应吸收体形成材料 ; 旋转滚筒 (3), 在所述旋转滚筒 (3) 的外周面上 以规定的节距形成有多个吸收体层积槽(31) ; 厚度减薄装置(4), 所述厚度减薄装置(4)具 有卷绕在多个旋转辊 (41) 上的环形带 (42), 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带(42)的一部分沿着所述旋转滚筒(3)的外周面的一部分配置, 以便覆盖位 。

4、于所述旋转滚筒 (3) 的外周面的所述一部分上的吸收体层积槽 (31), 所述环形带 (42) 的宽度 (W1) 小于等于所述吸收体层积槽 (31) 在所述旋转滚筒 (3) 的轴向方向上的宽度 (W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体制造装置,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旋转滚筒(3)的内部设置 有负压部 (32), 在所述吸收体层积槽 (31) 的底面上设置有将所述负压部 (32) 和所述吸收 体层积槽 (31) 连通起来的吸气孔 (311)。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497335 U 2 1/3 页 3 吸收体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收体制造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

5、种能够利用环形带对吸收体 形成材料进行加压而将吸收体形成材料稳定地一体化的吸收体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过去, 用于制造吸收体的吸收体制造装置是已知的。例如, 在日本专利文献特开 2011-83545 中, 公开了一种吸收体制造装置。该吸收体制造装置具有用于供应纸浆纤维的 供应管道、 用于投入聚合物颗粒的聚合物投入管、 在外周面上形成有槽状的成型模的旋转 滚筒、 由环形带和轨迹辊厚度减薄装置。所述供应管道和所述聚合物投入管将纸浆纤维和 聚合物颗粒供应给旋转滚筒, 被供应的纸浆纤维和聚合物颗粒层积在形成于旋转滚筒的外 周面上的成形模中。所述厚度减薄装置的环形带覆盖所述成形模的开口。并且,。

6、 利用设置 在旋转滚筒内的负压区使层积在成形模中的纸浆纤维的层积厚度减薄, 从而制成吸收体。 0003 引用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1 : 日本专利文献特开 2011-83545 0006 然而, 在上述现有技术的吸收体制造装置中, 存在着由于层积在吸收体层积槽中 的吸收体形成材料的厚度存在偏差, 因此吸收体形成材料不能被稳定地一体化, 从而, 在层 积之后进行转送时, 吸收体形成材料易于走形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7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而做出的, 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吸收体制 造装置, 所述吸收体制造装置能够使吸收体形成材料稳定地一体化, 防止吸收体。

7、形成材料 在层积之后进行转移时发生走形。 0008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收体制造装置, 所述吸收体制造装置 具有 : 吸收体形成材料供应装置, 所述吸收体形成材料供应装置用于供应吸收体形成材料 ; 旋转滚筒, 在所述旋转滚筒的外周面上以规定的节距形成有多个吸收体层积槽 ; 厚度减薄 装置, 所述厚度减薄装置具有卷绕在所述多个旋转辊上的环形带, 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带 的一部分沿着所述旋转滚筒的外周面的一部分配置, 以便覆盖位于所述旋转滚筒的外周面 的所述一部分上的吸收体层积槽, 所述环形带的宽度小于等于所述吸收体层积槽在所述旋 转滚筒的轴向方向上的宽度。 0009 根据本。

8、实用新型的吸收体制造装置, 通过使厚度减薄装置的环形带的宽度小于等 于所述吸收体层积槽在所述旋转滚筒的轴向方向上的宽度, 环形带能够进入到吸收体层积 槽中, 从外周推压位于吸收体层积槽中的吸收体形成材料, 从而, 即使层积在吸收体层积槽 中的吸收体形成材料的厚度存在偏差, 也能够通过以一定的压力进行加压而将吸收体形成 材料稳定地一体化。从而, 能够防止在层积之后进行转移时发生吸收体形成材料的走形。 0010 优选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收体制造装置, 在所述旋转滚筒的内部设置有负压 说 明 书 CN 202497335 U 3 2/3 页 4 部, 在所述吸收体层积槽的底面上设置有将所述负压部。

9、和所述吸收体层积槽连通起来的吸 气孔。 0011 通过在所述旋转滚筒的内部设置负压部, 吸收体层积槽的底面的吸收体能够被设 置在所述旋转滚筒的内部的负压部吸引, 能够将整个吸收体更加平衡地在厚度方向上压 缩。 附图说明 0012 图 1 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收体制造装置的侧视剖视图。 0013 图 2 是表示由厚度减薄装置的环形带对层积在吸收体层积槽中的吸收体形成材 料进行加压的过程的示意图, 其中, 图 2(a) 表示环形带对吸收体形成材料加压前的状态, 图 2(b) 表示环形带对吸收体形成材料加压之后的状态。 0014 图 3 是沿着图 2(b) 中的 A-A 线的剖视图。 0015 附图。

10、标记说明 0016 1 吸收体制造装置 0017 2 吸收体形成材料供给装置 0018 21 纤维供给管道 0019 22 聚合物投入管 0020 3 旋转滚筒 0021 31 吸收体层积槽 0022 311 吸气孔 0023 32 负压部 0024 4 厚度减薄装置 0025 41 旋转滚筒 0026 42 环形带 0027 5 输送装置 0028 W1 环形带的宽度 0029 W2 旋转滚筒的宽度 0030 Dc 旋转滚筒的周向方向 0031 Dw 旋转滚筒的轴向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 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吸收体制造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0033 如图 1 所示, 本实用新。

11、型的吸收体制造装置 1 具有吸收体形成材料供给装置 2 和 旋转滚筒 3。所述吸收体形成材料供给装置 2 例如包括纤维供给管道 21 和聚合物投入管 22。所述旋转滚筒 3 为圆筒形, 能够以所述圆筒形的轴线作为中心进行旋转。在所述旋转 滚筒 3 的外周面上以规定的间隔设置有吸收体层积槽 31。 0034 所述吸收体形成材料供给装置 2 设置在旋转滚筒 3 的上方, 以便由所述纤维供给 管道 21 和聚合物投入管 22 分别向设置在所述旋转滚筒 3 的外周面上的吸收体层积槽 31 中供应例如纸浆纤维等纤维材料f和颗粒状的聚合物p。 由所述纤维供给管道21和所述聚 说 明 书 CN 202497。

12、335 U 4 3/3 页 5 合物投入管 22 供给的纸浆纤维 f 和颗粒状的吸收性聚合物 p, 一边下落到所述吸收体层积 槽 31 中一边相互混合, 在吸收体层积槽 31 中层积成在纤维 f 之间混有颗粒状的吸收性聚 合物 p 的层积体。 0035 在所述旋转滚筒 3 的侧方, 设置有厚度减薄装置 4, 所述厚度减薄装置 4 具有卷绕 在多个旋转辊 41 上的环形带 42。所述环形带 42 的一部分沿着所述旋转滚筒 3 的外周面配 置。当层积了纸浆纤维 f 和吸收性聚合物 p 的吸收体层积槽 31 旋转到面对环形带 42 的位 置时, 所述吸收体层积槽 31 被所述环形带 42 覆盖。并且。

13、, 如图 3 所示, 所述环形带 42 的宽 度W1小于所述吸收体层积槽31在所述旋转滚筒3的轴向方向上的宽度W2, 从而, 所述环形 带 42 能够进入到吸收体层积槽 31 中, 以便推压位于所述吸收体层积槽 31 中的吸收体形成 材料 ( 即, 纸浆纤维 f 和吸收性聚合物 p)。 0036 并且, 优选地, 在所述旋转滚筒3的内部设置有负压部32, 在所述吸收体层积槽31 的底面上设置有将所述负压部 32 和所述吸收体层积槽 31 连通起来的吸气孔 311。利用所 述负压部 32 经由吸气孔 311 对层积在吸收体层积槽 31 中的作为吸收体形成材料的纸浆纤 维 f 和颗粒状的聚合物 p。

14、 进行吸引。 0037 如图 2a 和 2b 所示, 通过利用所述环形带 42 对吸收体形成材料进行加压、 以及利 用负压部 32 对吸收体形成材料进行吸引, 将吸收体形成材料的厚度减薄, 从而将吸收体形 成材料一体化而形成吸收体。 0038 在旋转滚筒3的下方, 设置有例如由带式输送机构成的输送装置5。 随着旋转滚筒 3 进一步旋转, 在所述吸收体层积槽 31 中形成的吸收体被进一步沿着旋转滚筒 3 的周向方 向 Dc 移动, 并且, 从所述旋转滚筒 3 的下部被转移给输送装置 5, 由输送装置 5 将形成的吸 收体送出。 0039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收体制造装置, 如上面所述, 通过使环形。

15、带 42 的宽度小于等 于所述吸收体层积槽 31 在所述旋转滚筒 3 的轴向方向 Dw 上的宽度, 环形带 42 能够进入到 吸收体层积槽 31 中, 从外周推压位于吸收体层积槽 31 中的吸收体形成材料, 从而, 即使层 积在吸收体层积槽 31 中的吸收体形成材料的厚度存在偏差, 也能够通过以一定的压力进 行加压而将吸收体形成材料稳定地一体化。从而, 能够防止在层积之后进行转移时发生吸 收体形成材料的走形。 0040 进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收体制造装置, 如上面所述, 通过在旋转滚筒 3 的内部 设置负压部 32, 在所述吸收体层积槽 31 的底面上设置有将所述负压部 32 和所述吸收体。

16、层 积槽 31 连通起来的吸气孔 311。吸收体层积槽 31 的底面的吸收体形成材料能够被设置在 所述旋转滚筒 3 的内部的负压部 32 吸引, 能够将整个吸收体更加平衡地在厚度方向上压 缩。 0041 以上, 用上述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地说明, 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 言很明显, 本实用新型并未局限于在本说明书中记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在不超出根 据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及范围能够进行修改及变更。因此, 本说 明书中的记载是以例示说明为目的, 对本实用新型并没有任何的限制的意思。 说 明 书 CN 202497335 U 5 1/3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497335 U 6 2/3 页 7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497335 U 7 3/3 页 8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497335 U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