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相位预编码因子优化的相位预编码方法及矢量毫米波信号生成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相位预编码因子优化的相位预编码方法及矢量毫米波信号生成系统.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012407.9 (22)申请日 2019.01.07 (71)申请人 重庆邮电大学 地址 400065 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崇文路2 号 (72)发明人 王斌 赵伦 储雯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11275 代理人 赵荣之 (51)Int.Cl. H04L 27/34(2006.01) H04B 10/50(2013.01) H04B 10/556(2013.01) (54)发明名称 基于相位预编码因子优化的相位预编码方 法及矢量毫米波。
2、信号生成系统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相位预编码因子优化 的相位预编码方法及矢量毫米波信号生成系统, 属于通讯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相位预编码因子优 化的方法, 是通过将发送端相位预编码因子调整 为2来实现的, 能够保证接收端接收到的矢量信 号为规则QPSK/8QAM的前提下增大发送端预编码 后星座点之间的欧式距离, 从而改善接收到的矢 量信号的性能, 在接收端离线数字信号处理模块 处理后, 只需将信号的实部取反就可以从中恢复 出原始的发送数据。 基于上述相位预编码方案的 矢量毫米波信号生成系统, 可以实现良好性能的 矢量毫米波信号的生成, 并具有结构简单、 执行 简易、 成本高效、 系。
3、统性能良好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2页 CN 109474559 A 2019.03.15 CN 109474559 A 1.基于相位预编码因子优化的相位预编码方法, 其特征在于: 是通过调整相位预编码因子来实现的, 对于采用光K6倍频和QPSK调制格式的情形, 在发送端相位预编码过程中将相位预编码因子由6优化为2, 增大星座点之间的欧式距离, 在接收端数字信号处理的载波恢复后将信号的实部取反以得到与发送端相位预编码前相 同的星座分布。 2.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矢量毫米波信号生成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发送端离线数字信号处理模块, 用于产生相位预编码的携带发送数据的。
4、射频驱动信 号, 其中相位预编码因子优化为2, 发送数据采用QPSK或者8QAM矢量调制格式; 数模转换器模块, 用于执行预编码射频驱动信号的数模转换; 电放大器, 用于放大预编码射频驱动电信号; 单模激光器, 用于产生单模连续波长光载波; 相位调制器, 用于将放大的射频驱动电信号调制到光载波上, 得到多个子载波, 且相邻 子载波的频率间隔等于射频驱动频率; 波长选择开关, 用于选出两个子载波, 且两个子载波的频率间隔为射频驱动频率的6 倍; 单端光电二极管, 用于将选出的两个子载波执行外差拍频, 生成载波频率为射频驱动 频率6倍的电矢量毫米波信号; 模数转换器模块, 用于对电矢量毫米波信号进。
5、行模数转换; 接收端离线数字信号处理模块, 用于对模数转换后的矢量毫米波信号的数字信号处 理, 以得到具有QPSK星座的信号; 离线数字信号处理模块的功能包括下变频、 恒模算法或者 多模算法均衡和载波恢复; 星座恢复模块, 将信号的实部取反以得到与原始信号相同的星座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矢量毫米波信号生成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端离线数字信号处理模块对携带发送数据的射频驱动信号进行相位预编码, 其中相位预编码因子为2, 发送数据采用QPSK或8QAM矢量调制格式; 然后将射频驱动信号进行数模转换和功率放大; 单模激光器产生的连续波长光载波注 入到相位调制器中, 同时放大后的射频。
6、驱动电信号驱动相位调制器, 输出一系列的子载波, 相邻子载波频率间隔等于射频驱动频率; 使用波长选择开关选出两个频率间隔为射频驱动 频率6倍的子载波; 选出的两个子载波经由单端光电二极管执行外差拍频, 从而生成载波频 率为射频驱动频率6倍的电矢量毫米波信号; 然后将电矢量毫米波信号进行模数转换, 并经离线数字信号处理模块进行信号处理 后, 再将信号实部取反, 从中恢复出原始的发送数据。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9474559 A 2 基于相位预编码因子优化的相位预编码方法及矢量毫米波信 号生成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通讯技术领域, 涉及基于相位预编码因子优化的。
7、相位预编码方法及矢 量毫米波信号生成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光载无线(Radio-over-Fiber, 缩写为RoF)技术结合了光纤通信和无线通信的优 点, 解决了带宽问题、 灵活性问题、 电磁干扰问题, 有望应用在未来的无线通信和空间通信。 将RoF 技术与毫米波通信相结合可以满足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对于高带宽和高传输速率 的需求。 低成本高稳定的光生毫米波技术是RoF技术和毫米波通信结合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外调光制技术是较为常用的光生毫米波技术, 该技术只使用一个激光器, 因此可以产生稳 定的毫米波载波。 外部光调制还可以与矢量调制以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相结合, 不仅可以 提高系统的频谱。
8、效率, 还能改善接收机的灵敏度。 此外, 外部光调制技术还可以与光倍频技 术相结合, 使用较低频率的本振信号产生高频率的毫米波载波。 0003 科研界已经提出并实验验证了基于倍频的光生矢量毫米波的不同方案。 可以实现 2倍频 【Y.Wang,Y.Xu,X.Li,J.Yu,and N.Chi, “Balance precoding technique for vector signal generation based on OCS,” Photon.Technol.Lett.,vol.27,no.23,pp.2469 2472,2016】 、 4倍频 【王勇,李明安,赵强,文爱军,王方燕,尚磊。
9、.新型四倍频光生毫米波矢量 信号调制技术. 光学学报,2012,32(9): 21-26】 、 6倍频 【J.Lu,Z.Dong,J.Liu,X.Zeng,Y.Hu and J.Gao, “Generation of a frequency sextupled optical millimeter wave with a suppressed central carrier using one single-electrode modulator,” Optical Fiber Technology,vol.20,no.5,pp.533-536,Oct. 2014】 、 8倍频 【H.Zhan。
10、g,L.Cai,S.Xie, K.Zhang,X.Wu and Z.Dong, “A Novel Radio-over-fiber System Based on Carrier Suppressed Frequency Eightfold Millimeter Wave Generation,” IEEE Photonics Journal,vol.9,no5,October.2017,Art.no.7203506】 、 的矢量毫米波信号产生。 0004 现有倍频技术主要是基于相位压缩的相位预编码方式来解决接收端的相位模糊, 因此预编码后星座点之间的欧式距离都很小, 影响在光纤中传输的性能也。
11、会受限, 也更容 易受到光电器件不完美的影响, 性能也会较差。 对于QPSK调制格式, 当倍频数大于4时, 预编 码后的星座点全部位于第一象限。 发明内容 0005 有鉴于此,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相位预编码因子优化的相位预编码方 法及矢量毫米波信号生成系统。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 基于相位预编码因子优化的相位预编码方法, 是通过调整相位预编码因子来实现 的, 对于采用光K6倍频和QPSK调制格式的情形, 在发送端相位预编码过程中将相位预编 说 明 书 1/6 页 3 CN 109474559 A 3 码因子由6优化为2, 增大星座点之间的欧式。
12、距离, 在接收端数字信号处理的载波恢复后将 信号的实部取反以得到与发送端相位预编码前相同的星座分布。 0008 基于所述方法的矢量毫米波信号生成系统, 包括: 0009 发送端离线数字信号处理模块, 用于产生相位预编码的携带发送数据的射频驱动 信号, 其中相位预编码因子优化为2, 发送数据采用QPSK或者8QAM矢量调制格式; 0010 数模转换器模块, 用于执行预编码射频驱动信号的数模转换; 0011 电放大器, 用于放大预编码射频驱动电信号; 0012 单模激光器, 用于产生单模连续波长光载波; 0013 相位调制器, 用于将放大的射频驱动电信号调制到光载波上, 得到多个子载波, 且 相邻。
13、子载波的频率间隔等于射频驱动频率; 0014 波长选择开关, 用于选出两个子载波, 且两个子载波的频率间隔为射频驱动频率 的6倍; 0015 单端光电二极管, 用于将选出的两个子载波执行外差拍频, 生成载波频率为射频 驱动频率6倍的电矢量毫米波信号; 0016 模数转换器模块, 用于对电矢量毫米波信号进行模数转换; 0017 接收端离线数字信号处理模块, 用于对模数转换后的矢量毫米波信号的数字信号 处理, 以得到具有QPSK星座的信号; 离线数字信号处理模块的功能包括下变频、 恒模算法或 者多模算法均衡和载波恢复; 0018 星座恢复模块, 将信号的实部取反以得到与原始信号相同的星座分布。 0。
14、019 进一步, 所述发送端离线数字信号处理模块对携带发送数据的射频驱动信号进行 相位预编码, 其中相位预编码因子为2, 发送数据采用QPSK或8QAM矢量调制格式; 0020 然后将射频驱动信号进行数模转换和功率放大; 单模激光器产生的连续波长光载 波注入到相位调制器中, 同时放大后的射频驱动电信号驱动相位调制器, 输出一系列的子 载波, 相邻子载波频率间隔等于射频驱动频率; 使用波长选择开关选出两个频率间隔为射 频驱动频率 6倍的子载波; 选出的两个子载波经由单端光电二极管执行外差拍频, 从而生 成载波频率为射频驱动频率6倍的电矢量毫米波信号; 0021 然后将电矢量毫米波信号进行模数转换。
15、, 并经离线数字信号处理模块进行信号处 理后, 再将信号实部取反, 从中恢复出原始的发送数据。 002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3 本发明针对基于6倍频产生的矢量毫米波信号的相位分布特点, 提出相位因子优 化的相位预编码方法来增大星座点之间的欧式距离, 实现了良好性能的矢量毫米波信号的 生成, 并具有结构简单、 执行简易、 成本高效、 系统性能良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24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 本发明提供如下附图进行 说明: 0025 图1是本发明的基于上述相位预编码方案和光6倍频的矢量毫米波信号生成系统 示意图。 0026 图2是本发明提出的基于相位。
16、预编码因子优化的相位预编码方案, (a)为原始的 说 明 书 2/6 页 4 CN 109474559 A 4 QPSK 信号星座图; (b)为相位预编码因子为6时相位预编码后的星座图; (c)为相位预编码 因子为2时相位预编码后的星座图。 0027 图3是相位预编码因子优化为2时信号接收端的星座图; (a)为接收端离线数字信 号处理模块后信号的星座图; (b)为星座恢复模块后信号的星座图。 0028 附图标记: 1为发送端离线数字信号处理模块, 2为数模转换器模块, 3为电放大器, 4 为单模激光器, 5为相位调制器, 6为波长选择开关, 7为单端光电二极管, 8为模数转换器 模块, 9为接。
17、收端离线数字信号处理模块, 10为星座恢复模块, 11为基于上述相位预编码方 案和光6倍频的矢量毫米波信号生成系统; 分别表示四个星座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将结合附图, 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0030 本发明提供的相位预编码因子优化的相位预编码方法, 是通过调整相位预编码因 子来实现的, 具体如下: 0031 以采用光6倍频和QPSK调制格式的情形为例, 即倍频数K6。 假设原始QPSK信号的 相位为 , 取值为 /4,3 /4,5 /4,7 /4, 假设驱动射频信号的相位为则接收机侧光电 探测后信号的相位为会导致相位重合。 因而在发送端需要进行相位预编码, 现有的。
18、相 位预编码方案是将待发送信号的相位除以倍频数K, 得到驱动射频信号的相位, 即 此时相位预编码因子等于光倍频数。 当倍频数很高, 即K较大时, 发送端信号相位 预编码后信号的相位都较小, 且都分布在第一象限, 星座点的欧式距离较小, 会影响信号 在光纤中传输的性能。 考虑到当倍频数K6的情况, 我们相位将预编码因子由K优化为 2, 则 驱 动 射 频 信 号 的 相 位 为接 收 机 侧 光 电 探 测 后 信 号 的 相 位 为 : 即为3 /4, /4,7 /4,5 /4。 0032 因此将相位预编码因子优化为2后, 接收端的信号依然是QPSK信号的星座分布。 在 经过接收端离线数字信号。
19、处理模块处理后将信号的实部取反就能实现3 /4和 /4相位互 换, 7 /4和5 /4相位互换, 从而得到与发送端相同的相位分布。 0033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上述相位预编码因子优化的矢量毫米波信号生成系统, 具体方 案如下: 0034 发送端离线数字信号处理模块对携带发送数据的射频驱动信号进行相位预编码, 其中相位预编码因子为2; 然后将射频驱动信号进行数模转换和功率放大; 单模激光器产生 的连续波长光载波注入到相位调制器中, 同时放大后的射频驱动电信号驱动相位调制器, 输出一系列的子载波, 相邻子载波频率间隔等于射频驱动频率; 使用波长选择开关选出两 个频率间隔为射频驱动频率6倍的子载波; 。
20、选出的两个子载波经由单端光电二极管执行外 差拍频, 从而生成载波频率为射频驱动频率6倍的电矢量毫米波信号; 然后将电矢量毫米波 信号进行模数转换, 并经离线数字信号处理模块进行信号处理后, 只需对信号的实部取反 就能从中恢复出原始的发送数据。 0035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上述相位预编码因子优化的矢量毫米波信号生成系统, 包括: 0036 一个发送端离线数字信号处理模块, 用于生成相位预编码的携带发送数据的射频 驱动信号, 其中相位预编码因子优化为2, 发送数据可以采用QPSK、 8QAM等矢量调制格式, 如 说 明 书 3/6 页 5 CN 109474559 A 5 果采用8QAM矢量调制格式。
21、, 在相位预编码之前还需要进行幅度预编码; 0037 一个数模转换器模块, 用于将预编码后的射频驱动信号进行数模转换; 0038 一个电放大器, 用于将数模转换生成的射频驱动电信号进行功率放大; 0039 一个单模激光器, 用于产生单模连续波长的光载波; 0040 一个相位调制器, 用于将放大的射频驱动电信号调制到光载波上, 得到多个子载 波, 且相邻子载波的频率间隔等于射频驱动频率; 0041 一个波长选择开关, 用于选出两个子载波, 且两个子载波的频率间隔为射频驱动 频率的 6倍; 0042 一个单端光电二极管, 用于将选出的两个子载波执行外差拍频, 生成载波频率为 射频驱动频率6倍的电矢。
22、量毫米波信号; 0043 一个模数转换器模块, 用于对电矢量毫米波信号进行模数转换; 0044 一个接收端离线数字信号处理模块, 用于对模数转换后的矢量毫米波信号的, 以 恢复出原始的发送数据。 所述离线数字信号处理模块的功能包括下变频、 恒模算法或者多 模算法均衡、 载波恢复等; 0045 一个星座恢复模块, 用于将信号的实部取反以得到与原始信号相同的星座分布。 0046 图2是本发明提出的基于相位预编码因子优化的相位预编码方案, (a)为原始的 QPSK 信号星座图; (b)为相位预编码因子为6时相位预编码后的星座图; (c)为相位预编码 因子为2时相位预编码后的星座图。 图3是相位预编码。
23、因子优化为2时信号接收端的星座图; (a) 为接收端离线数字信号处理模块后信号的星座图; (b)为星座恢复模块后信号的星座 图。 其中, 分别表示四个星座点。 0047 实施例1 0048 如图1所示, 为基于上述相位预编码方案和光6倍频矢量毫米波信号生成系统示意 图, 包括发送端离线数字信号处理模块、 数模转换器模块、 电放大器、 单模激光器、 相位调制 器、 波长选择开关、 单端光电二极管、 模数转换器模块、 接收端离线数字信号处理模块和星 座恢复模块。 0049 发送端离线数字信号处理模块1, 其主要作用是基于离线数字信号处理产生相位 预编码的携带发送数据的射频驱动信号, 其中相位预编码。
24、因子优化为2, 发送数据可以采用 QPSK 矢量调制格式; 0050 数模转换器模块2, 其主要作用是对离线数字信号处理模块产生的幅度预编码的 携带发送数据的射频驱动信号执行数模转换。 0051 电放大器3, 其主要作用是放大射频驱动电信号的功率。 0052 单模激光器4, 其主要作用是输出指定频率的单纵模激光作为光载波。 可以采用各 种线宽不同的商用激光器, 例如窄线宽激光器, 外腔激光器, 直接调制激光器, 分布式反馈 激光器,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等等。 激光器线宽对后续生成的电矢量毫米波信号的性能没 有影响。 0053 相位调制器5, 其主要作用是在射频驱动信号的驱动下, 对光载波进行相。
25、位调制, 输出多个子载波, 且相邻子载波的频率间隔等于射频驱动频率。 0054 波长选择开关6, 其主要作用是选出两个频率间隔为射频驱动频率6倍的子载波。 0055 单端光电二极管7, 其主要作用是对生成的两个频率间隔为射频驱动频率6倍的子 说 明 书 4/6 页 6 CN 109474559 A 6 载波执行外差拍频, 从而生成载波频率为射频驱动频率6倍的电矢量毫米波信号。 0056 模数转换器模块8, 其主要作用是对探测得到的电矢量毫米波信号执行模数转换; 0057 接收端离线数字信号处理模块9, 其主要作用是对数字化后的矢量毫米波信号进 行下变频、 恒模算法或者多模算法均衡、 载波恢复等。
26、。 以得到具有QPSK星座的信号。 0058 星座恢复模块10, 将信号的实部取反以得到与原始信号相同的星座分布。 0059 发送端离线数字信号处理模块对携带发送数据的射频驱动信号进行相位预编码 因子为2 的相位预编码; 然后将射频驱动信号进行数模转换和功率放大; 单模激光器产生 的连续波长光载波注入到相位调制器中, 同时放大后的射频驱动电信号驱动相位调制器, 输出一系列的子载波; 相邻子载波频率间隔等于射频驱动频率; 使用波长选择开关选出两 个频率间隔为射频驱动频率6倍的子载波; 选出的两个子载波经由单端光电二极管执行外 差拍频, 从而生成载波频率为射频驱动频率6倍的电矢量毫米波信号; 然后。
27、将电矢量毫米波 信号进行模数转换, 再经离线数字信号处理模块进行信号处理以得到具有QPSK星座的信 号, 包括下变频、 恒模算法或者多模算法均衡、 载波恢复等。 之后再将经过信号实部取反, 便 可以从中恢复出原始的发送数据。 0060 发送数据可以采用QPSK、 8QAM矢量调制格式。 本发明中模块只需要进行幅度预编 码, 无需进行相位预编码。 对于QPSK信号, 由于幅度是恒定的, 因而既不需要相位预编码也 不需要进行幅度预编码操作。 对于8QAM信号, 需要进行幅度预编码操作。 0061 本发明中所述的通过优化相位预编码因子来增大星座点之间的欧式距离的相位 预编码方案以及基于上述相位预编码。
28、方案和光6倍频的矢量毫米波信号生成系统, 适合于 U、 V、 W 等多种不同频段的光载无线通信系统。 0062 实施例2 0063 QPSK信号的相位 的分布为 /4,3 /4,5 /4,7 /4。 对于采用K4n+2,n1,2,3 倍频产生矢量毫米波信号的情形。 我们可以统一的将相位预编码因子优化为2。 此时, 发送 端 相 位 预 编 码 后 的 相 位接 收 机 侧 光 电 探 测 后 信 号 的 相 位 为 即为: 0064 /4+n /2,3 /4+3n /2,5 /4+5n /2,7 /4+7n /2 0065 由于相位的周期为2 , 第三项与第一项相位差为 , 第四项与第二项的相。
29、位差也为 , 第一项(或第三项)与第二项(或第四项)的相位差为也就是说接收端的信号依然是 QPSK信号的星座分布。 因此, 我们提出的相位预编码方案可以适用于K4n+2,n1,2,3 倍 频。 0066 总之,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相位预编码因子优化的相位预编码方法及矢量毫米 波信号生成系统, 具有执行简易、 结构简单的优点, 其在光载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可以简 化光载无线通信系统架构, 降低光载无线通信系统成本。 0067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 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 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存储 介质可以包括: ROM、 RAM、 磁盘或光盘等。 0068 最后说明的是, 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 尽管通 说 明 书 5/6 页 7 CN 109474559 A 7 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可以在 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 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说 明 书 6/6 页 8 CN 109474559 A 8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9 CN 109474559 A 9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10 CN 109474559 A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