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烫碗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用品领域, 具体地说,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较方便的新型防烫碗碟。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 皮肤烫伤屡见不鲜, 很多人都曾被烫伤过, 众所周知, 烫伤不仅痛苦 而且难愈, 烫伤后的部位还通常会在皮肤上留下永久的伤疤, 影响美观。为了避免烫伤, 减 少人们所遭受的痛苦, 各种防烫技术应运而生。
申请日为 2003 年 2 月 20 日、 专利号 : 为 03223679、 授权公告日为 2004 年 2 月 4 日、 专利权人为广东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明了一种用于饮水设备的新型防烫水龙头。 包括 有密封胶塞 (1)、 导柱 (2)、 压力弹簧 (3)、 手柄 (4)、 推力弹簧 (5)、 防烫滑块 (6)、 固定支座 (7)、 上盖 (8)、 水龙头本体 (9), 其中手柄 (4) 的上部一端置于固定支座 (7) 上部所设的凹 腔 (71) 内, 防烫滑块 (6) 的一端 A 置于凹腔 (71) 内, 且卡置在固定支座 (7) 的顶板 (72) 与手柄 (4) 之间, 其另一端 B 置于手柄 (4) 所设凹槽 (41) 的上面, 推力弹簧 (5) 设置在凹 槽 (41) 内, 且其一端固装在防烫滑块 (6), 另一端固装在手柄 (4)。广东美的集团股份有限 公司发明的防烫水龙头在常态下不能扳动手柄, 因而可避免用户随意扳动手柄, 避免用户 因不小心被热水烫伤。
专利号为 200720006661、 申请日为 2007 年 03 月 30 日、 公开日为 2008 年 04 月 09 日、 专利权人为邵长迎的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了一种防烫出水装置, 它具有水流进入通道和 水流输出通道 ; 所述的水流输出通道包括至少一条水流降温输出通道和至少一条水流常温 输出通道, 在水流降温输出通道的输出口上装有起降温作用的雾化元件。由于本实用新型 在水流常温输出通道的入水口装有受热变形后可将其封闭的热动元件和在水流降温输出 通道的输出口上装有起降温作用的雾化元件, 当水温超过一定温度时, 过热水流自水流进 入通道进入水流输出通道时, 会使热动元件变形而将水流常温输出通道的入水口封闭, 阻 断水流从该水流常温输出通道流出, 而将过热水流导向水流降温输出通道, 过热水流经雾 化元件降温后流出, 不会烫伤人体, 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
申请日为 2004 年 11 月 12 日、 授权公告日为 2006 年 01 月 04 日、 发明设计人为蔡 春华、 专利权人为上海纺印印刷包装有限公司的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了一种防烫纸杯, 包括 杯底和在该杯底上固定的纸杯本体, 其特征在于 : 它还包括在纸杯本体外侧贴覆的不少于 一个的隔热贴耳, 该隔热贴耳是由内、 外两层不同热收缩系数的材质复合形成, 中间开设槽 缝, 在该槽缝的左、 右两侧的内层设有竖状粘带, 并分别在该槽缝的顶端和底端左右横向切 缝至粘带处。 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 即通过在纸杯本体外侧贴覆的隔热贴耳, 利用隔热贴 耳受热后内、 外两层复合材质热收缩系数的不同, 内层收缩大于外层, 形成以隔热贴耳的槽 从而使得隔热贴耳与纸杯之间 缝为界、 左右两侧各自以粘带为中轴的相向收缩的瓦片状, 形成空气层, 保证了纸杯隔热贴耳的隔热性能。食用者通过拿捏隔热贴耳使内有热饮料的 纸杯, 不再烫手, 使用时手感舒适。
至今为止, 对于一日三餐都要使用的的碗碟, 还没有人发明出成本低廉、 结构简 单、 使用方便的防烫碗碟。
例如申请日为 2004.08.06、 发明名称为防烫碗、 公开 ( 公告 ) 号为 CN2754484、 专 利权人为上海统奕包装有限公司、 发明 ( 设计 ) 人为李瑞卿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防 烫碗, 它包括碗体和碗底, 在碗体上部有碗边, 碗底下部有一圈凸出的防烫环, 该防烫环为 双层结构, 其内层与外层之间间隔分布紧合面, 与紧合面相对的内层上有内凹陷腔。 但是该 发明中的碗结构无可避免的存在着制作难、 结构繁杂、 成本高的缺陷。
综上所述, 目前防烫碗碟的改进主要集中在双层结构、 材料改进或者专用于碗碟 的夹子。其中, 双层结构较为常见, 主要适用于碗具, 碗具主体设计为双层中空结构或者在 腔体中填充热阻物质。不足之处在于结构复杂, 制作较难, 成本较高。
针对现有技术的相对不足, 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提供一种成本低廉、 结构简单、 使用方 便、 更适合儿童和老人的新型防烫碗碟。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 本发明所提供的新型防烫碗碟的技术方案为 : 一种防烫碗 碟, 包括主体和底座, 碗碟的主体边缘上一体制作有指环, 指环和碗碟主体之间设有一体制 作的连接部, 连接部的底部设有容纳手指的凹槽, 凹槽表面设有防滑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结构简单, 符合日常生活使用的习惯, 一体制作的结构保证 了制作的难度较低, 成本基本维持在原有水平上。
本发明不仅结构简单, 制作容易, 生产成本低, 装配方便, 使用性能稳定, 而且可避 免尤其是儿童或老人的误动作, 防止被热水、 热饭烫伤, 能确保人们尤其是儿童或老人就餐 使用时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
图 2 为图 1 中的 A 向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图 1 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 2 为图 1 中的 A 向视图, 如图 1、 2 所示, 本实用新 型防烫碗碟包括主体 1 和底座 2, 碗碟的主体 1 的边缘上一体制作有指环 3, 指环 3 和碗碟 主体 1 之间设有一体制作的连接部 4, 连接部 4 的底部设有容纳手指的凹槽 5, 凹槽 5 表面 设有防滑纹 ( 图中未示出 )。
根据日常使用习惯, 端起碗碟时, 采用大拇指叩住碗碟主体 1 的边缘, 其余手指的 一个或者全部抵在碗碟的底座 2 或者底座 2 的边缘, 由于底座 2 一般比较厚实, 所以传热较 低, 温度相对于主体 1 的边缘也较低。一般感觉较烫的原因是由于大拇指禁受不住碗碟主 体 1 的边缘的热度。
本发明的结构改进符合日常的使用习惯, 使用时, 用大拇指抠住指环 3, 而采用食指侧面抵住连接部 4 底部的凹槽 5 上, 这样, 采用两个手指就可以端起碗碟, 也不用对碗碟 的主体或者底座的结构进行改动了。
应用于饭店等公共场合可以在碗碟主体边缘制作一个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或者类 似的附加物, 让消费者比较放心其卫生安全方面。 在家用场合, 为迎合儿童或老人的使用习 惯, 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 在碗碟主体边缘均布两个或者四个本发明结构或者类似结 构。上述两个变形都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实施例具体讲述了实现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所保护技术方案的其中一种 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设计思想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很方便将其应用到如背景技术中, 或者具有其它的形式变化, 这些变形和实施例都将在本发明待批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