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消毒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蒸汽消毒器.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417350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02.05 CN 203417350 U (21)申请号 201320459881.4 (22)申请日 2013.07.30 A61L 2/07(2006.01) (73)专利权人 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255086 山东省淄博市高新区泰美路 7 号新华医疗科技园 (72)发明人 孙士磊 杨雷 王鹏飞 姜艳锋 (74)专利代理机构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 限公司 37212 代理人 马俊荣 (54) 实用新型名称 蒸汽消毒器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汽消毒器, 具体涉及 一种负压低温蒸汽。
2、消毒器, 包括夹层、 内室, 内室 由前门、 后门及夹层围成的空间组成, 夹层内设有 蒸汽通道, 夹层通过管路连接夹层进汽系统, 内室 通过管路连接内室回空系统, 夹层与内室通过管 路连通, 且该管路上设有第一气动控制阀, 内室通 过管路连接内室抽真空疏水系统, 夹层通过管路 连接夹层抽真空疏水系统。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 畏热物品的低温蒸汽消毒 ; 通过设置内室抽真空 疏水系统, 能够有效地将消毒过程形成的冷凝水 排出, 保证了内室蒸汽的质量和温度的均匀性。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
3、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417350 U CN 203417350 U 1/1 页 2 1. 一种蒸汽消毒器, 包括夹层 (2) 、 内室 (1) , 内室 (1) 由前门 (27) 、 后门 (28) 及夹层 (2) 围成的空间组成, 夹层 (2) 内设有蒸汽通道, 夹层 (2) 通过管路连接夹层进汽系统, 内室 (1) 通过管路连接内室回空系统, 其特征在于 : 夹层 (2) 与内室 (1) 通过管路连通, 且该管路 上设有第一气动控制阀 (3) , 内室 (1) 通过管路连接内室抽真空疏水系统, 夹层 。
4、(2) 通过管 路连接夹层抽真空疏水系统 ; 夹层进汽系统包括进汽过滤器 (8) 、 蒸汽气动控制阀 (6) , 进汽过滤器 (8) 通过管路连 接蒸汽气动控制阀 (6) , 蒸汽气动控制阀 (6) 通过管路连接夹层 (2) ; 内室回空系统包括空气过滤器 (9) 、 进气气动控制阀 (5) , 空气过滤器 (9) 通过管路连 接进气气动控制阀 (5) , 进气气动控制阀 (5) 通过管路连接内室 (1) ; 内室抽真空疏水系统由内室抽真空系统、 内室疏水系统组成, 内室抽真空系统包括抽 气气动控制阀 (18) , 抽气气动控制阀 (18) 通过管路分别连接内室 (1) 、 真空泵系统, 内室。
5、疏 水系统包括疏水气动控制阀 (19) , 疏水气动控制阀 (19) 通过管路分别连接内室 (1) 、 真空 泵系统 ; 夹层抽真空疏水系统包括第三气动控制阀 (20) , 第三气动控制阀 (20) 通过管路分别 连接夹层 (2) 、 真空泵系统。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蒸汽消毒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真空泵系统包括水环式真 空泵 (16) , 水环式真空泵 (16) 通过管路连接进水过滤器 (14) , 该管路上设置第二电磁阀 (13) ; 水环式真空泵 (16) 入口通过管路连接换热器 (11) 壳程出口, 水环式真空泵 (16) 出 口通过管路连接总排口 ; 换热器 (11)。
6、 壳程入口通过管路分别连接抽气气动控制阀 (18) 、 疏 水气动控制阀 (19) 、 第三气动控制阀 (20) ; 换热器 (11) 管程入口通过管路连接进水过滤器 (14) , 管路上设置第一电磁阀 (12) , 换热器 (11) 管程出口通过管路连接总排口。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蒸汽消毒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进水过滤器 (14) 通过管路 连接总排口, 管路上设置第三电磁阀 (15) 。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蒸汽消毒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第三气动控制阀 (20) 通过 管路连接总排口, 管路上设置第二气动控制阀 (17)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
7、3417350 U 2 1/5 页 3 蒸汽消毒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汽消毒器, 具体涉及一种负压低温蒸汽消毒器, 属于蒸汽 消毒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采用蒸汽进行消毒灭菌由来已久, 依次经历了煮沸时代、 原始压力蒸汽消毒时代、 重力置换下排气消毒时代、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时代、 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时代。 以 上所有类型设备均采用 100以上高温蒸汽进行消毒灭菌, 这就限制了蒸汽消毒灭菌在畏 热物品如纺织物、 毛料、 塑料、 橡胶等物品上的应用。如专利号 CN102423495A 公开了一种脉 动蒸汽灭菌工艺及其蒸汽灭菌器, 该灭菌工艺包括抽真空、 预热、。
8、 灭菌及真空干燥等步骤 ; 所述蒸汽灭菌器包括蒸汽灭菌盒、 阀组、 空气过滤器、 蒸汽发生器、 真空泵和自动控制系统。 该专利技术消毒温度均在100以上, 显然无法满足对畏热物品进行蒸汽消毒的需要。 实际 上根据饱和水蒸气 Antoine 公式 : 0003 ln(P)=9.3876-3826.36/(T-45.47) 0004 其中 P : 水蒸气绝对压力单位 MPa, T : 水蒸气绝对温度单位 K 0005 而 T 的试用范围为 290K 500K, 即 17 227。因此在低于 100范围内饱和 蒸汽依然适用于 Antoine 公式。可以通过控制蒸汽压力的相对压力为一定负压, 保证蒸汽。
9、 温度的稳定。 0006 根据 Antoine 公式, 当饱和蒸汽温度低于 100时, 饱和蒸汽相对压力为负压, 即 低于大气压, 而常规的真空消毒灭菌器及消毒灭菌工艺无法实现负压低温消毒。 实用新型内容 0007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 提供一种蒸汽消 毒器, 使蒸汽消毒温度低于 100, 实现畏热物品的蒸汽消毒。 0008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蒸汽消毒器, 包括夹层、 内室, 内室由前门、 后门及夹层围成的 空间组成, 夹层内设有蒸汽通道, 夹层通过管路连接夹层进汽系统, 内室通过管路连接内室 回空系统, 夹层与内室通过管路连通, 且该管路上设有第一气动控。
10、制阀, 内室通过管路连接 内室抽真空疏水系统, 夹层通过管路连接夹层抽真空疏水系统 ; 0009 夹层进汽系统包括进汽过滤器、 蒸汽气动控制阀, 进汽过滤器通过管路连接蒸汽 气动控制阀, 蒸汽气动控制阀通过管路连接夹层 ; 0010 内室回空系统包括空气过滤器、 进气气动控制阀, 空气过滤器通过管路连接进气 气动控制阀, 进气气动控制阀通过管路连接内室 ; 0011 内室抽真空疏水系统由内室抽真空系统、 内室疏水系统组成, 内室抽真空系统包 括抽气气动控制阀, 抽气气动控制阀通过管路分别连接内室、 真空泵系统, 内室疏水系统包 括疏水气动控制阀, 疏水气动控制阀通过管路分别连接内室、 真空泵系。
11、统 ; 0012 夹层抽真空疏水系统包括第三气动控制阀, 第三气动控制阀通过管路分别连接夹 说 明 书 CN 203417350 U 3 2/5 页 4 层、 真空泵系统。 0013 通过设置内室抽真空疏水系统使内室压力能够维持在负压状态, 保证内室消毒温 度低于 100, 以实现对畏热物品的蒸汽消毒, 通过设置夹层抽真空疏水系统使夹层压力能 够维持在负压状态, 避免夹层温度过高影响内室温度。 0014 所述的真空泵系统包括水环式真空泵, 水环式真空泵通过管路连接进水过滤器, 该管路上设置第二电磁阀 ; 水环式真空泵入口通过管路连接换热器壳程出口, 水环式真空 泵出口通过管路连接总排口 ; 换。
12、热器壳程入口通过管路分别连接抽气气动控制阀、 疏水气 动控制阀、 第三气动控制阀 ; 换热器管程入口通过管路连接进水过滤器, 管路上设置第一电 磁阀, 换热器管程出口通过管路连接总排口。内室抽真空系统、 内室疏水系统、 夹层抽真空 疏水系统共用一个水环真空泵, 节省了成本 ; 通过设置换热器, 使抽出的饱和蒸汽及冷凝水 经换热降低温度后排出, 避免高温损坏排水管道。 0015 所述的进水过滤器通过管路连接总排口, 管路上设置第三电磁阀, 当总排口水温 过高时, 打开第三电磁阀通入冷却水, 避免水温过高损坏管道。 0016 所述的第三气动控制阀通过管路连接总排口, 管路上设置第二气动控制阀, 打。
13、开 第二气动控制阀使冷凝水直接排入总排口。 0017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蒸汽消毒工艺, 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 0018 1) 抽真空 : 对夹层、 内室抽真空, 使其相对压力达到 -90KPa ; 0019 2) 夹层进汽 : 向夹层内充入饱和蒸汽, 同时对夹层进行抽真空疏水, 使夹层压力稳 定在预定压力 -55KPa 8KPa, 内室充入空气使其压力达到大气压 ; 0020 3) 升温 : 内室抽真空至相对压力 -90KPa, 由夹层向内室充入饱和蒸汽, 同时内室 疏水系统进行疏水, 内室压力缓慢上升, 温度同时上升, 当温度达到预定值时, 转入消毒阶 段 ; 0021 4) 消毒 : 向。
14、内室间歇充入饱和蒸汽, 维持内室蒸汽压力在 -65KPa -2KPa, 温度在 75 100, 维持 6min 90min, 常规后处理。步骤 3 和步骤 4 可重复进行。 0022 所述的步骤 2 中内室压力达到大气压后, 进行脉动排空。 0023 所述的脉动排空由内室抽真空至相对压力 -90KPa、 夹层向内室充入饱和蒸汽至相 对压力 -65KPa -2KPa 组成一个循环, 重复该循环 1 5 次。 0024 所述的步骤 4 内室蒸汽相对压力为 -55KPa -50KPa, 温度为 80 82, 维持 50min。 0025 所述的消毒阶段夹层蒸汽压力大于内室蒸汽压力, 其压力差小于 1。
15、0KPa。 0026 所述的脉动排空循环次数为 4 次。 0027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 0028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畏热物品的低温蒸汽消毒 ; 通过设置内室抽真空疏水系统, 能够有效地将消毒过程形成的冷凝水排出, 保证了内室蒸汽的质量和温度的均匀性 ; 通过 设置夹层抽真空疏水系统, 能够有效地将夹层中负压状态下的冷凝水排出, 保证了夹层饱 和蒸汽质量 ; 通过脉动方式消毒及排空内室空气, 保证消毒蒸汽质量, 消毒效果好 ; 消毒阶 段夹层与内室蒸汽压力差值小, 防止因消毒内室进蒸汽速度过快导致消毒内室温度冲高的 危险 ; 温度控制稳定, 消毒阶段内室温度误差控制在。
16、 1.5以内。 说 明 书 CN 203417350 U 4 3/5 页 5 附图说明 0029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 0030 图 2 是消毒室结构示意图。 0031 图中 : 1、 内室 ; 2、 夹层 ; 3、 第一气动控制阀 ; 4、 安全阀 ; 5、 进气气动控制阀 ; 6、 蒸 汽气动控制阀 ; 7、 蒸汽减压阀 ; 8、 进汽过滤器 ; 9、 空气过滤器 ; 10、 止回阀 ; 11、 换热器 ; 12、 第一电磁阀 ; 13、 第二电磁阀 ; 14、 进水过滤器 ; 15、 第三电磁阀 ; 16、 水环式真空泵 ; 17、 第二 气动控制阀 ; 18、 抽气气动控。
17、制阀 ; 19、 疏水气动控制阀 ; 20、 第三气动控制阀 ; 21、 过滤器 ; 22、 夹层温度传感器 ; 23、 内室温度传感器 ; 24、 压力传感器 ; 25、 真空压力表 ; 26、 夹层安全 阀 ; 27、 前门 ; 28、 后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 0033 实施例 1 : 0034 如图 1、 图 2 所示, 本实用新型消毒室包括前门 27、 后门 28、 夹层 2, 三者围成的空 间组成内室1, 夹层2内设有蒸汽通道, 夹层2通过管路分别连接夹层进汽系统、 夹层抽真空 疏水系统, 内室 1 通过管路分别连接内室回空系。
18、统、 内室抽真空疏水系统, 夹层 2 上设有夹 层安全阀 26, 夹层 2、 内室 1 分别安装压力传感器 24、 真空压力表 25, 以检测夹层 2、 内室 1 内的压力。 0035 内室进气系统包括第一气动控制阀 3, 第一气动控制阀 3 通过管路分别连接夹层 2、 内室 1。 0036 夹层进汽系统包括进汽过滤器 8、 蒸汽气动控制阀 6, 进汽过滤器 8 通过管路连接 蒸汽气动控制阀 6, 蒸汽气动控制阀 6 通过管路连接夹层 2, 进汽过滤器 8 与蒸汽气动控制 阀 6 之间设置蒸汽减压阀 7。 0037 内室回空系统包括空气过滤器 9、 进气气动控制阀 5, 空气过滤器 9 通过管。
19、路连接 进气气动控制阀 5, 进气气动控制阀 5 通过管路连接内室 1, 该管路上安装有安全阀 4。 0038 内室抽真空疏水系统由内室抽真空系统、 内室疏水系统组成, 内室抽真空系统包 括抽气气动控制阀18, 抽气气动控制阀18通过管路分别连接内室1、 真空泵系统, 内室疏水 系统包括疏水气动控制阀 19, 疏水气动控制阀 19 通过管路分别连接过滤器 21、 止回阀 10, 过滤器 21 通过管路连接内室 1, 该管路上设有内室温度传感器 23, 止回阀 10 通过管路连接 真空泵系统。 0039 夹层抽真空疏水系统包括第三气动控制阀 20, 第三气动控制阀 20 通过管路分别 连接过滤器。
20、 21、 止回阀 10, 过滤器 21 通过管路连接夹层 2, 该管路上设有夹层温度传感器 22, 止回阀 10 通过管路连接真空泵系统。 0040 真空泵系统包括水环式真空泵16, 水环式真空泵16通过管路连接进水过滤器14, 该管路上设置第二电磁阀 13、 止回阀 10 ; 水环式真空泵 16 入口通过管路连接换热器 11 壳 程出口, 水环式真空泵 16 出口通过管路连接总排口, 管路上设止回阀 10 ; 换热器 11 壳程入 口通过管路连接止回阀10, 止回阀10通过管路分别连接抽气气动控制阀18、 疏水气动控制 阀 19、 第三气动控制阀 20 ; 换热器 11 管程入口通过管路连接。
21、进水过滤器 14, 管路上设置第 一电磁阀 12, 换热器 11 管程出口通过管路连接总排口。进水过滤器 14 通过管路连接总排 说 明 书 CN 203417350 U 5 4/5 页 6 口, 管路上设置第三电磁阀 15。第三气动控制阀 20 通过管路连接总排口, 管路上设置第二 气动控制阀 17。 0041 工作过程如下 80消毒程序 : 0042 a、 抽真空 : 打开第一气动控制阀 3, 接通夹层 2、 内室 1, 开启水环式真空泵 16, 同 时打开第一电磁阀 12 给水环式真空泵 16 供水, 打开第二电磁阀 13 给换热器 11 供冷却 水, 打开抽气气动控制阀 18、 第三气。
22、动控制阀 20 对夹层 2、 内室 1 抽真空, 使其相对压力达 到 -90KPa。 0043 b、 夹层进汽 : 步骤 a 中相对压力达到预定值后, 关闭第一气动控制阀 3, 关闭抽气 气动控制阀18, 第三气动控制阀20切换为间歇工作模式直至结束, 打开蒸汽气动控制阀6, 向夹层2内通入饱和蒸汽, 使夹层压力达到预定压力-45KPa, 打开进气气动控制阀5向内室 1 内通入空气, 至内室 1 压力达到大气压力, 关闭进气气动控制阀 5。第三电磁阀 15 由此阶 段至结束可根据实际情况间歇工作, 以向总排口注入冷却水。 0044 c、 准备就绪 : 第一气动控制阀3切换为间歇工作模式, 保证。
23、夹层2内蒸汽压力稳定 在预定压力值, 打开前门 27, 装入消毒负载, 关闭前门 27。 0045 d、 脉动排空 : 打开抽气气动控制阀18, 将内室1抽真空至相对压力-90KPa, 关闭抽 气气动控制阀 18, 打开第一气动控制阀 3, 由夹层 2 向内室 1 充入饱和蒸汽至内室 1 相对压 力 -55KPa, 关闭第一气动控制阀 3, 完成一个循环。重复该循环 4 次, 将内室 1 冷残留空气 充分排出, 保证后续步骤饱和蒸汽质量。 0046 e、 升温 : 打开抽气气动控制阀18, 将内室1抽真空至相对压力-90KPa, 关闭抽气气 动控制阀 18, 打开第一气动控制阀 3, 由夹层 。
24、2 向内室 1 充入饱和蒸汽, 同时使疏水气动控 制阀 19 保持间歇工作, 内室 1 压力缓慢上升, 温度同时上升, 当温度达到预定值时, 转入消 毒阶段。 0047 f、 消毒 : 第一气动控制阀 3 切换为间歇工作, 向内室 1 间歇充入饱和蒸汽, 维持内 室蒸汽压力稳定在 -55KPa -50KPa, 温度在 80 82, 维持 50min, 保持夹层 2 蒸汽压 力大于内室 1 蒸汽压力, 其压力差小于 10KPa, 消毒温度控制误差在 1.5以内。 0048 g、 干燥 : 关闭第一气动控制阀 3、 疏水气动控制阀 19, 打开抽气气动控制阀 18, 加 速内室残留水汽挥发, 将内。
25、室进行充分干燥, 干燥时间 15min。 0049 h、 回空 : 关闭抽气气动控制阀 18, 打开进气气动控制阀 5 使内室压力回至大气压 力。 0050 i、 结束 : 关闭进气气动控制阀 5, 打开前门 27 将消毒负载取出, 消毒程序结束, 准 备进入下一个循环程序。 0051 实施例 2 75消毒程序 : 0052 工作过程 b 夹层进汽阶段, 夹层压力达到预定压力 -55KPa; 0053 工作过程 d 脉动排空阶段, 由夹层 2 向内室 1 充入饱和蒸汽至内室 1 相对压 力 -65KPa, 循环次数 3 次 ; 0054 工作过程 f 消毒阶段, 蒸汽相对压力为 -65KPa 。
26、-60KPa, 温度为 75 77, 维 持 90min, 其余同实施例 1。 0055 实施例 3 85消毒程序 : 0056 工作过程 b 夹层进汽阶段, 夹层压力达到预定压力 -33KPa; 说 明 书 CN 203417350 U 6 5/5 页 7 0057 工作过程 d 脉动排空阶段, 由夹层 2 向内室 1 充入饱和蒸汽至内室 1 相对压 力 -43KPa, 循环次数 5 次 ; 0058 工作过程 f 消毒阶段, 蒸汽相对压力为 -43KPa -38KPa, 温度为 85 87, 维 持 30min, 其余同实施例 1。 0059 实施例 4 100消毒程序 : 0060 工作过程 b 夹层进汽阶段, 夹层压力达到预定压力 8KPa; 0061 工作过程 d 脉动排空阶段, 由夹层 2 向内室 1 充入饱和蒸汽至内室 1 相对压 力 -2KPa, 循环次数 1 次 ; 0062 工作过程f消毒阶段, 蒸汽相对压力为-2KPa3KPa, 温度为100102, 维持 6min, 其余同实施例 1。 说 明 书 CN 203417350 U 7 1/2 页 8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417350 U 8 2/2 页 9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417350 U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