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药方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药方剂.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521745.1 (22)申请日 2016.07.06 (71)申请人 韩艳芬 地址 276100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泉源乡 卫生院 (72)发明人 韩艳芬 (51)Int.Cl. A61K 36/73(2006.01) A61P 7/0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药方剂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 成的中药方剂, 属于中药领域。 中医学认为, 下肢 深静脉血栓形成由创伤、 手术、 妊娠、 恶性肿瘤及 。
2、其他疾病长期卧床等因素, 以致久坐久卧伤气。 “气为血帅” , 气伤则血行不畅, 气不畅则血行缓 慢, 以致瘀血阻于脉中; 或因饮食不节, 素食膏梁 厚味, 湿热内生, 流注于血脉湿热与瘀血互结, 阻 于脉络所致。 本发明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 精选 卫矛、 刘寄奴、 鹅肠草、 梵天花根、 蝉翼藤、 狗蚁 草、 地耳草、 血风藤、 地茄子等原料药, 诸药合用, 既可破血通经、 活血化瘀, 亦可清热利湿、 健脾顺 气、 滋补气血。 临床总有效率为95.35%, 值得临床 推广。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CN 105943652 A 2016.09.21 CN 105943652 A 1.一种治。
3、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药方剂, 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 药组成: 卫矛15-50、 刘寄奴15-50、 鹅肠草15-30、 梵天花根15-30、 蝉翼藤15-30、 狗蚁草15- 30、 地耳草20-40、 算盘子根30-50、 积雪草10-30、 蕨麻20-30、 牛奶柴20-30、 血风藤10-30、 地 茄子10-2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药方剂, 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 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组成: 卫矛50、 刘寄奴50、 鹅肠草25、 梵天花根20、 蝉翼藤20、 狗蚁草20、 地耳草25、 算盘子根30、 积雪草20、 蕨麻30、 牛奶。
4、柴20、 血风藤30、 地茄子15。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5943652 A 2 一种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药方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药方剂。 背景技术 000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地凝结, 阻塞静脉管腔, 导致 静脉回流障碍, 引起下肢肿胀、 疼痛、 静脉瓣膜损害等临床症状的疾病, 是临床常见的周围 血管疾病。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周围血管疾病中占40左右, 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 综合征的发病率高达50以上。 现代医学认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由于血流缓慢、 静脉 壁损伤。
5、和高凝状态, 使血液在深静脉内凝结, 以下肢多见, 如不及时治疗可能造成深静脉功 能不全, 以至患病肢体长期处于严重淤血、 肿胀状态, 给患者带来长期痛苦, 影响生活和工 作, 甚至致残。 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取栓、 溶栓、 祛聚、 扩容等方法治疗, 费用昂贵且疗效 不佳。 0003 中医学认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由创伤、 手术、 妊娠、 恶性肿瘤及其他疾病长期 卧床等因素, 以致久坐久卧伤气。“气为血帅” , 气伤则血行不畅, 气不畅则血行缓慢, 以致瘀 血阻于脉中; 或因饮食不节, 素食膏梁厚味, 湿热内生, 流注于血脉湿热与瘀血互结, 阻于脉 络所致。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
6、在于提供一种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药方剂, 具有疗效确 切、 无毒副作用等优点。 000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药方剂, 由以下重量份 配比的原料药组成: 卫矛15-50、 刘寄奴15-50、 鹅肠草15-30、 梵天花根15-30、 蝉翼藤15-30、 狗蚁草15-30、 地耳草20-40、 算盘子根30-50、 积雪草10-30、 蕨麻20-30、 牛奶柴20-30、 血风 藤10-30、 地茄子10-20。 0006 优选的, 一种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药方剂, 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 组成: 卫矛50、 刘寄奴50、 鹅肠草25、 梵天花根20。
7、、 蝉翼藤20、 狗蚁草20、 地耳草25、 算盘子根 30、 积雪草20、 蕨麻30、 牛奶柴20、 血风藤30、 地茄子15。 0007 本发明所含各原料药的药理药性分析如下。 0008 卫矛: 为卫矛科卫矛属植物卫矛, 以根, 带翅的枝及叶入药。 性味: 苦, 寒。 可破血通 经, 散瘀止痛。 用于月经不调, 产后淤血腹痛, 跌打损伤肿痛。 0009 刘寄奴: 为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 性味: 苦, 温。 入心、 脾经。 具有疗伤止血, 破血通 经, 消食化积, 醒脾开胃的功效。 可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牙痛, 慢性气管炎, 口腔炎, 咽喉 炎, 扁桃体炎, 肾炎, 疟疾; 外用治眼结膜炎。
8、, 中耳炎, 疮疡, 湿疹, 外伤出血。 0010 鹅肠草: 为石竹科牛繁缕属植物牛繁缕的全草入药。 性味: 酸, 平。 可清热凉血, 消 肿止痛, 消积通乳。 用于小儿疳积, 牙痛, 痢疾, 痔疮肿毒, 乳腺炎, 乳汁不通; 外用治疮疖。 0011 梵天花根: 为锦葵科植物梵天花的根。 性味: 甘苦, 温。 入脾、 胃、 心、 肾四经。 可健脾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5943652 A 3 去湿, 化瘀活血。 治风湿关节炎, 劳伤脚弱, 水肿, 疟疾, 痛经, 白带, 跌打损伤.痈疽肿毒。泉 州本草 记载:“祛风除湿, 舒筋通络, 去瘀活血, 暖胃健脾。 治风邪筋骨拘挛, 流。
9、感肺热, 痈疽 肿毒。 ” 。 0012 蝉翼藤: 为远志科蝉翼藤的根及根皮入药。 性味: 辛、 甘、 苦、 酸、 咸, 微寒。 可活血散 瘀, 消肿止痛, 清热利尿。 主治: 跌打损伤; 用根浸酒搽患处。 风湿骨痛, 急性胃肠炎。 0013 狗蚁草: 为豆科狗蚁草, 以全草入药。 性味: 甘、 苦, 平。 可活血通络, 清热化湿, 驳骨 消肿, 去腐生肌。 0014 地耳草: 为藤黄科植物地耳草的全草入药。 性味: 苦、 平。 归肝、 胆经。 可利湿退黄, 清热解毒, 活血消肿。 用于黄疸热淋, 恶疮, 肿毒, 毒蛇咬伤。 0015 算盘子根: 为大戟科植物算盘子的根, 性味: 苦, 平。 。
10、具有清热利湿、 活血解毒等功 效。 0016 积雪草: 为伞形科植物积雪草的干燥全草。 性味: 苦、 辛, 寒。 归肝、 脾、 肾经。 可清热 利湿, 解毒消肿。 用于湿热黄疸, 中暑腹泻, 砂淋血淋, 痈肿疮毒, 跌扑损伤。 0017 蕨麻: 为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鹅绒委陵菜, 以块根入药。 性味: 甘; 苦; 寒。 归脾; 胃 经。 有补气血, 健脾胃, 生津止渴, 利湿的功效。 用于病后贫血, 营养不良, 脾虚腹泻, 风湿痹 痛。 0018 牛奶柴: 为桑科植物天仙果的茎、 叶。 性味: 甘淡, 温, 无毒。 入肺、 脾、 肾三经。 可补 中益气, 健脾化湿, 强筋壮骨, 消肿, 活血解毒。
11、。 治风湿关节痛, 中气虚弱, 气血衰微, 四肢酸 软, 筋骨不利, 跌打损伤, 经闭, 乳汁不通。 0019 血风藤: 为鼠李科植物翼核果的根或茎。 性味: 甘; 温。 归肺、 脾经。 可补气血; 强筋 骨; 舒经络。 主气血虚弱; 有经不调; 血虚经闭; 风湿疼痛; 跌打损伤; 腰肌劳损。 0020 地茄子: 为桔梗科植物铜锤玉带草的果实。 性味: 微温, 涩, 无毒。 可固精, 顺气, 消 积, 散瘀。 治遗精, 白带, 疝气, 疳积, 痈肿, 金疮出血。四川中药志 :“顺气, 消积, 化痰, 散瘀 血, 消痈肿。 治金创出血, 膀胱疝气。 ” 。 0021 中医认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
12、成属中医学 “肿胀” 、“瘀证” 、“脉痹” 等范畴, 1994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将该病明确命名为 “股肿” 。 其形成是由 于湿热注于血脉经络, 气血运行不畅, 气滞则血凝结, 瘀阻血脉经络而成。 深静脉血栓为病 日久, 血液凝坚, 络脉痹阻, 非一般辛温通络之品所能获效。 0022 故本发明重用卫矛、 刘寄奴为君药, 起到破血通经的效果。 用鹅肠草清热凉血、 消 肿消积, 用梵天花根、 蝉翼藤、 狗蚁草、 地耳草、 算盘子根、 积雪草活血通络、 清热利湿、 化瘀 消肿, 共为臣药。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气为血帅” , 气伤则血。
13、行不畅, 气不畅则血行缓慢, 以致瘀血阻于脉中, 故本发明用蕨麻、 牛奶柴健脾化湿、 滋补气血, 增用 血风藤加强滋补气血之功, 并可疏通经络, 共为佐药。 用地茄子顺气、 消积, 为使药。 诸药合 用, 既可破血通经、 活血化瘀, 亦可清热利湿、 健脾顺气、 滋补气血。 0023 本发明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药方剂的制备方法为: 取重量份配比的各原 料药, 按传统中药煎煮方法煎煮两次, 合并滤液即得。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实施例1: 一种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药方剂 (单位: 克) : 卫矛15、 刘寄奴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5943652 A 4 15、 鹅肠。
14、草15、 梵天花根15、 蝉翼藤15、 狗蚁草15、 地耳草20、 算盘子根30、 积雪草10、 蕨麻20、 牛奶柴20、 血风藤10、 地茄子10。 按传统中药煎煮方法煎煮两次, 合并滤液即得本发明中药 方剂。 服用时, 每日服用两次, 每次200毫升。 0025 实施例2: 一种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药方剂 (单位: 克) : 卫矛50、 刘寄奴 50、 鹅肠草25、 梵天花根20、 蝉翼藤20、 狗蚁草20、 地耳草25、 算盘子根30、 积雪草20、 蕨麻30、 牛奶柴20、 血风藤30、 地茄子15。 按传统中药煎煮方法煎煮两次, 合并滤液即得本发明中药 方剂。 服用时, 每日服。
15、用两次, 每次200毫升。 0026 实施例3: 一种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药方剂 (单位: 克) : 卫矛50、 刘寄奴 50、 鹅肠草30、 梵天花根30、 蝉翼藤30、 狗蚁草30、 地耳草40、 算盘子根50、 积雪草30、 蕨麻30、 牛奶柴30、 血风藤30、 地茄子20。 按传统中药煎煮方法煎煮两次, 合并滤液即得本发明中药 方剂。 服用时, 每日服用两次, 每次200毫升。 0027 下面, 结合临床资料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做进一步说明。 002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8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符合深静脉血栓诊断标准。
16、: 发病急骤, 患肢胀痛或剧痛, 股三角区或小腿有明显压痛。 患肢广泛性肿胀。 患肢皮肤呈暗红色。 温度升高。 患肢广泛性浅静脉怒张, Ho-mans征、 Neuhof征阳性。 超声多普勒或静脉造影等可以确诊。 其中男38例, 女48例; 年龄2578岁, 平均年龄55.2岁; 随机分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43例。 两组患者的手术类别、 手术方法和 年龄、 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0029 1.2方法 对照组: 低分子肝素钙6150IU, 12h皮下注射1次, 连续15d, 华法林2.5mg, 每日1次。 尿激 酶50万单位。 每日1次静脉滴注。
17、, 共10d; 实验组: 采用本发明中药方剂治疗 (单位: 克) : 卫矛50、 刘寄奴50、 鹅肠草25、 梵天花根 20、 蝉翼藤20、 狗蚁草20、 地耳草25、 算盘子根30、 积雪草20、 蕨麻30、 牛奶柴20、 血风藤30、 地 茄子15。 按传统中药煎煮方法煎煮两次, 合并滤液。 服用时, 每日服用两次, 每次200毫升, 10d一疗程。 0030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 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 肿痛消失, 肤温、 色泽完全恢复正常, Homas征(一), 彩超显 示深静脉管腔无明显扩张, 血流正常.无明显低回声物; 显效: 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 肿痛基本消失, 行走站立后轻度。
18、水肿, Homas征(一), 彩超显示深静脉管腔无明显扩张, 管腔血流速度略低于正常, 无明显低弱回声物; 无效: 临床症状部分消失, 肿胀消退不明显, 活动后加重, 深静脉管腔超声提示扩张, 血 流速度缓慢, 管腔内有低回声物。 0031 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总例数100。 0032 2结果 实验组患者, 治愈30例、 占69.77%, 显效11例、 占25.58%, 无效2例、 占4.65%, 总有效率为 95.35%。 对照组患者, 治愈24例、 占55.81%, 显效11例、 占25.58%, 无效8例、 占18.60%, 总有效 率81.39%。 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均无颅内出 血、 肺梗死及死亡等并发症。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5943652 A 5 0033 临床结论表明, 本发明中药方剂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效果突出, 无副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5943652 A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