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玫瑰花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食用花卉是指植株的根、茎、叶、花、果实具有一定观赏价值,而且可以食用的一类开花植物的统称,食用花卉可食用、制药、酿酒、提取香精等。据不完全统计,可食用花卉约 有97个科,100多个属,180多个种。食用玫瑰是以花器官为食用材料的一类蔷薇、玫瑰、月季,统称为食用玫瑰,根据其花器官特征,以及花所具备的优异特性(花红色系、具浓香、无涩味等)分为不同的功能性食用玫瑰品种,如茶用花瓣或花蕾、馅料加工、酒水饮料、提取香精等。玫瑰花的种植技术关系到食用玫瑰花的品质、花色、口感、营养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玫瑰花的种植方法,能有效提高玫瑰花的产量,培育种植出优质的食用玫瑰花。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玫瑰花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插条处理;
S2.育苗;
S3.移栽;
S4.花期控制:
S4-1修剪管理:在4月前控制结花母枝的高度为35-40cm;玫瑰母枝结花前,修剪玫瑰母枝至7台叶以下;
S4-2环境管理:花芽分化期前1周,温度控制为夜间温度15-16℃,白天25-26℃;花期控制的环境湿度全程控制为40%;
S4-3浇水管理;
S4-4施肥管理:在花芽分化的芽期和花期阶段分别进行水肥一体化施肥;
S4-5病虫害管理:花期前15内停用所有农药。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插条处理的具体方法为:使用高锰酸钾沾一下插条的两端剪口,并用高锰酸钾处理后24小时内用生长剂进行沾根处理;
扦插时间为春、夏、秋季时,插条长度为7-10cm;扦插时间为冬季时,插条长度10-12cm。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育苗的具体方法为:将沾根处理完毕的插条,在24小时内插入苗床内,在5×5m的苗床内等距离插108个插条;扦插深度为插条长度的1/2-2/3;苗床采用腐殖土或红土,土壤饱和含水,育苗阶段不浇水。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育苗的控制环境为:白天温度为32-37℃,夜间温度为12-17℃;环境湿度65-75%。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移栽的具体方法为:插条具有8条以上≥1cm的白根时便可进行移栽,按照40×40cm间距移栽花苗,1.2m田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移栽中,移栽前在苗床中施加基肥,所述基肥的原料包括:按重量计,有机肥50-70份,烟杆15-25份、烟末15-25份。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3浇水管理的具体方法为:
修剪母枝一周以后浇第一次水;在玫瑰开花前浇第二次水,第一次水与第二次水均为浇水至土壤底部有水渗出。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4施肥管理的具体方法为:
(1)花芽分化的芽期:将N:P:K=9:45:15的复合肥与1500倍的水配制为第一水肥;第一水肥的施加量为5kg复合肥/亩;
(2)花期:将N:P:K=10:20:30的复合肥,1500倍的水、5-8%的甲壳素、5-8%的氨基酸、5-8%的微量元素配制为第二水肥;第二水肥的施肥量为5kg复合肥/亩。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4施肥管理还包括施叶面肥:在花芽分化期、初现花蕾时、以及采花前5-7天对花苗的叶面施加叶面肥。
进一步的,所述施叶面肥的具体方法为:
(1)花芽分化期:第一叶面肥,其原料包括:按重量比,硝酸钾5-8份、水45000份,喷洒量为45kg/亩;
(2)初现花蕾时:第二叶面肥,其原料包括:按重量比,磷酸二氢钾40-60份、水15000份,喷洒量为45kg/亩;
(3)采花前5-7天:第三叶面肥,其原料包括:按重量比,磷酸二氢钾40-60份、水15000份,喷洒量为45kg/亩。
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之一:
一.本发明能有效的提高玫瑰花的产量,从平均亩产420—450kg提高至亩产750-800kg。
二.本发明种植得到的玫瑰花,花型较大,其平均单花直径从5cm 提高至8.8cm。
三.本发明种植得到的玫瑰花花瓣饱满色泽红润,香气纯正,出油率高,提高了10-30%。
四.本发明的种植方法能有效的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使其发病率降低了50-60%。
五.本发明种植得到的玫瑰花经检验无农药残留,无重金属残留,符合食用的健康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玫瑰花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插条处理;
S2.育苗;
S3.移栽;
S4.花期控制:
S4-1修剪管理:在4月前控制结花母枝的高度为35-40cm;玫瑰母枝结花前,修剪玫瑰母枝至7台叶以下;
S4-2环境管理:花芽分化期前1周,温度控制为夜间温度15-16℃,白天25-26℃;花期控制的环境湿度全程控制为40%;
S4-3浇水管理;
S4-4施肥管理:在花芽分化的芽期和花期阶段分别进行水肥一体化施肥;
S4-5病虫害管理:花期前15内停用所有农药。
本发明在花期控制中从修剪、环境、浇水、施肥及病虫害管理对玫瑰花进行种植管理,能有效的玫瑰花的品质、花色、口感、营养价值。增强玫瑰花的抗病性,避免农药的施用,提高其的成活率。
在修剪管理中,通过剪枝可控制玫瑰开花的花期,在4月前控制结花母枝的高度为35-40cm,因为春季不需要太多的光合作用,控制其高度能有效的延迟其开花过早,避免花期过早导致的玫瑰花型过小,香味过淡。需要玫瑰母枝结花前,修剪玫瑰母枝至7台叶以下,因为玫瑰花在7台叶时进行花芽分化,生长出花芽或枝芽,通过剪枝至7台叶以下,使营养集中供应于花芽,促进花芽的生长发育。
通过控制环境温度、湿度、土壤促使母枝向花芽转化。环境控制在分化期前1周左右进行,温度控制为夜间温度15-16℃,白天25-26℃。全程控制环境湿度40%。经研究发现,温度及湿度的控制对玫瑰花的花色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温度过高或过低会造成玫瑰花色过白,而湿度过大会造成玫瑰花容易染病,湿度过低,造成玫瑰花的含水量较少,花型过小,花瓣色泽暗淡。而通过本申请的温度及湿度的控制,能促进玫瑰花花型生长,花瓣饱满色泽红润。
而在花芽分化的芽期以及花期分别对玫瑰花插条进行水肥一体化施肥,能有效的促进玫瑰花的营养吸收,促进花芽的生长发育,花蕾生长,以及花型的生长,营养的累积,使本申请种植的玫瑰花饱满色泽红润。
本申请在花期前15内停用所有农药,能有效的避免农药残留对玫瑰花食用价值的影响,避免对食用者的健康影响。本申请通过对玫瑰环境、浇水、施肥的综合管理,能有效的增强玫瑰的抗病性以及抵抗力,避免农药的施用。
实施例2
一种玫瑰花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插条处理;使用高锰酸钾沾一下插条的两端剪口,并用高锰酸钾处理后24小时内用生长剂进行沾根处理;
扦插时间为春、夏、秋季时,插条长度为7-10cm;扦插时间为冬季时,插条长度10-12cm。
使用高猛酸钾处理插条切口,能对插条进行有效的杀菌消毒,避免细菌及霉菌对插条的影响,通过生长剂进行沾根处理,能有效的促进插条的生根与发芽,促进插条的成活率。
在春、夏、秋季时,环境温度较高,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强,插条的适应能力较强,将插条长度控制为7-10cm,便能满足其健康生长。扦插时间为冬季时,环境较为恶劣,而将插条长度控制为10-12cm,适当延长插条长度,能有效的提高插条的成活率。
S2.育苗;将沾根处理完毕的插条,在24小时内插入苗床内,在5×5m的苗床内等距离插108个插条;扦插深度为插条长度的1/2-2/3;苗床采用腐殖土或红土,土壤饱和含水,育苗阶段不浇水。
在24小时内插入苗床内,能有效的避免插条的脱水,保障插条的存活。而在5×5m的苗床内等距离插108个插条,其间距不仅能保障玫瑰花充分的接受光照,促进其光合作用,促进插条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还能有效的节约苗床。
此时的插条还未生根,而插条无根时不能吸水,使土壤保持饱和含水可以促进根生长,多浇水容易导致烂根以及抑制根发育。
将扦插深度设置为插条长度的1/2-2/3,可以保障插条的健康生长。当扦插太深时插条容易得黑杆病,而插得太浅时插条容易脱水死亡。
S3.移栽;插条具有8条以上≥1cm的白根时便可进行移栽,按照40×40cm间距移栽花苗,1.2m田间距。
至插条的1cm以上白根有8条以上时,通常为45-70天后,对插条进行移栽,能有效的保障插条的存活率,以及插条移栽后的健康生长和发育。
S4.花期控制:
S4-1修剪管理:在4月前控制结花母枝的高度为35-40cm;玫瑰母枝结花前,修剪玫瑰母枝至7台叶以下;
S4-2环境管理:花芽分化期前1周,温度控制为夜间温度15-16℃,白天25-26℃;花期控制的环境湿度全程控制为40%;
S4-3浇水管理:修剪母枝一周以后浇第一次水;在玫瑰开花前浇第二次水,第一次水与第二次水均为浇水至土壤底部有水渗出。
通过在修剪母枝一周以后浇透水,能有效的促进插条的定根、生根及生长。而在在玫瑰开花前浇透水,能有效的抑制母枝生长,促进花蕾的生长,使花蕾饱满,满足食用玫瑰花的标准。
S4-4施肥管理:在花芽分化的芽期和花期阶段分别进行水肥一体化施肥;
S4-5病虫害管理:花期前15内停用所有农药。
实施例3
一种玫瑰花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插条处理;使用高锰酸钾沾一下插条的两端剪口,并用高锰酸钾处理后24小时内用生长剂进行沾根处理;
S2.育苗;将沾根处理完毕的插条,在24小时内插入苗床内,在5×5m的苗床内等距离插108个插条;扦插深度为插条长度的1/2-2/3;苗床采用腐殖土或红土,土壤饱和含水,育苗阶段不浇水。
S3.移栽;插条具有8条以上≥1cm的白根时便可进行移栽,按照40×40cm间距移栽花苗,1.2m田间距。
移栽前在苗床中施加基肥,所述基肥的原料包括:按重量计,有机肥50-70份,烟杆15-25份、烟末15-25份。
通过在苗床中施加基肥,能有效的保障玫瑰花的生长,同时还能起到杀虫、驱虫的作用,减少玫瑰花的发病率,同时还可以提高花香5-10%,提高玫瑰花的品质。
S4.花期控制:
S4-1修剪管理:在4月前控制结花母枝的高度为35-40cm;玫瑰母枝结花前,修剪玫瑰母枝至7台叶以下;
S4-2环境管理:花芽分化期前1周,温度控制为夜间温度15-16℃,白天25-26℃;花期控制的环境湿度全程控制为40%;
S4-3浇水管理:修剪母枝一周以后浇第一次水;在玫瑰开花前浇第二次水,第一次水与第二次水均为浇水至土壤底部有水渗出。
S4-4施肥管理:在花芽分化的芽期和花期阶段分别进行水肥一体化施肥;
(1)花芽分化的芽期:将N:P:K=9:45:15的复合肥与1500倍的水配制为第一水肥;第一水肥的施加量为5kg复合肥/亩;
(2)花期:将N:P:K=10:20:30的复合肥,1500倍的水、5-8%的甲壳素、5-8%的氨基酸、5-8%的微量元素配制为第二水肥;第二水肥的施肥量为5kg复合肥/亩。
S4-5病虫害管理:花期前15内停用所有农药。
实施例4
一种玫瑰花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插条处理;使用高锰酸钾沾一下插条的两端剪口,并用高锰酸钾处理后24小时内用生长剂进行沾根处理;
S2.育苗;将沾根处理完毕的插条,在24小时内插入苗床内,在5×5m的苗床内等距离插108个插条;扦插深度为插条长度的1/2-2/3;苗床采用腐殖土或红土,土壤饱和含水,育苗阶段不浇水。
S3.移栽;插条具有8条以上≥1cm的白根时便可进行移栽,按照40×40cm间距移栽花苗,1.2m田间距。
S4.花期控制:
S4-1修剪管理:在4月前控制结花母枝的高度为35-40cm;玫瑰母枝结花前,修剪玫瑰母枝至7台叶以下;
S4-2环境管理:花芽分化期前1周,温度控制为夜间温度15-16℃,白天25-26℃;花期控制的环境湿度全程控制为40%;
S4-3浇水管理:修剪母枝一周以后浇第一次水;在玫瑰开花前浇第二次水,第一次水与第二次水均为浇水至土壤底部有水渗出。
S4-4施肥管理:在花芽分化的芽期和花期阶段分别进行水肥一体化施肥;在花芽分化期、初现花蕾时、以及采花前5-7天对花苗的叶面施加叶面肥。
(1)花芽分化的芽期:将N:P:K=9:45:15的复合肥与1500倍的水配制为第一水肥;第一水肥的施加量为5kg复合肥/亩;
通过在花芽分化期提高磷肥的含量,能有效的促进花芽细胞的分裂及分化,有助于花芽的形成,而适当添加氮肥及钾肥,能保障花芽的正常生长。
(2)花期:将N:P:K=10:20:30的复合肥,1500倍的水、5-8%的甲壳素、5-8%的氨基酸、5-8%的微量元素配制为第二水肥;第二水肥的施肥量为5kg复合肥/亩。
在花期阶段,平衡氮磷钾肥的含量,并添加甲壳素、氨基酸及微量元素,有助于促进玫瑰花的生长,提高玫瑰花的营养价值,增大其花型,提高玫瑰花的香味,并且使玫瑰花花瓣红润饱满。
施叶面肥的具体方法为:
(1)花芽分化期:第一叶面肥,其原料包括:按重量比,硝酸钾5-8份、水45000份,喷洒量为45kg/亩;
在花芽期对叶面施加叶面肥,能对叶面的生长提供充分的营养供应,使植株的营养物质充足的供应至花芽,促进花芽的生长和发育,避免叶面生长对营养物质的分流及消耗。
(2)初现花蕾时:第二叶面肥,其原料包括:按重量比,磷酸二氢钾40-60份、水15000份,喷洒量为45kg/亩;
在初现花蕾期,继续对叶面的生长提供充分的营养供应,避免叶面生长对营养物质的分流及消耗,同时有助于提高叶面的光合作用,提高植株的物质积累,使植株的营养物质充足的供应至花蕾,有助于促进花蕾的生长。
(3)采花前5-7天:第三叶面肥,其原料包括:按重量比,磷酸二氢钾40-60份、水15000份,喷洒量为45kg/亩。
在初现花蕾期,继续对叶面的生长提供充分的营养供应,避免叶面生长对营养物质的分流及消耗,同时有助于提高叶面的光合作用,提高植株的物质积累,使植株的营养物质充足的供应至花蕾,有助于促进花蕾的生长。
S4-5病虫害管理:花期前15内停用所有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