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杀虫组合物和杀虫剂。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来源,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60%以上,害虫发生逐年增加,水稻害虫主要有水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等,每年都会发生的害虫。杀虫剂的使用非常普遍。目前,随着农药的连续使用,水稻害虫的抗药性越来越大,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混配是缓解害虫抗药性的途径之一。
氟啶虫酰胺,化学名称:N-氰甲基-4-(三氟甲基)烟酰胺,原药外观为白色无味固体粉末,熔点为157.5℃,相对密度(水=1)为1.531(20℃),溶解度(g/L,20℃)水中为5.2,丙酮中为157.2,乙腈中为111.4,甲醇中为89.0,乙酸乙酯中为34.9,正辛醇中为2.6,甲苯中为0.3,己烷中为0.0003,是一种低毒杀虫剂。氟啶虫酰胺原药大鼠急性经口LD50雄性为884mg/kg,雌性为1768mg/kg;急性经皮LD50>=5000mg/kg;原药对兔皮肤、眼睛无刺激性;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致敏)试验结果为无致敏性。氟啶虫酰胺是一种吡啶酰胺类昆虫生长调节剂,具有触杀和内吸作用。刺吸式口器害虫取食吸入带有氟啶虫酰胺的植物汁液后,害虫被迅速组织吸汁,1h之内完全没有排泄物出现,被阻止吸汁的害虫因饥饿而死亡。该药还具有很好的神经毒作用和快速拒食作用。防治棉蚜、粉虱、茶小绿叶蝉、桃蚜、褐飞虱、蓟马、麦长管蚜、蓟马、温室粉虱等。
氯虫苯甲酰胺,属于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化学名称为3-溴-N-[4-氯-2-甲基-6-[(甲氨基甲酰基)苯]-1-(3-氯吡啶-2-基)-1-氢-吡唑-5-甲酰胺。原药外观为棕色固体,熔点为200-202℃,相对密度(水=1)为1.094g/mL,分子式为C18H14N5O2BrCl2。原药对大鼠急性经口、经皮LD50均>5000mg/kg,急性吸入LC50>5.1mg/L;经口急性毒性为低毒,经皮、吸入毒性为微毒。每人每天允许摄入量ADI=1.58mg/kg。对兔皮肤、眼睛无刺激,无致敏性。氯虫苯甲酰胺作用机理是能高效激活昆虫鱼尼丁(肌肉)受体。过度释放细胞内钙库中的钙离子,引起肌肉调节衰弱、麻痹,直至害虫死亡。对鳞翅目害虫的幼虫活性高,杀虫谱广,持效性好。作用方式为胃毒和接触毒性。对鳞翅目的夜蛾科、螟蛾科、蛀果蛾科、卷叶蛾科、粉蛾科、菜蛾科、麦蛾科、细蛾科等均有很好的控制效果,还能控制鞘翅目象甲科、叶甲科、双翅目潜蝇科、烟粉虱等多种非鳞翅目害虫。
目前还未有关于氟啶虫酰胺与氯虫苯甲酰胺复配使用后具有显著协同增效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杀虫组合物和杀虫剂。该杀虫组合物能够起到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杀虫组合物,由氯虫苯甲酰胺和氟啶虫酰胺组成,氯虫苯甲酰胺与氟啶虫酰胺的重量比为(1~7.5):(1~20)。
作为优选,氯虫苯甲酰胺与氟啶虫酰胺的重量比为1:(5~20)。
优选地,氯虫苯甲酰胺与氟啶虫酰胺的重量比为1:(10~20)。
更优选地,氯虫苯甲酰胺与氟啶虫酰胺的重量比为1:20。
氯虫苯氨基酰胺主要针对水稻上的鳞翅目害虫,氟啶虫酰胺主要针对水稻上的刺吸式害虫,两种杀虫剂复配能够起到增效作用。本发明将氯虫苯甲酰胺与氟啶虫酰胺这两种作为复配产品中的主要成分,两种防治对象完全不同的杀虫剂复配,产生了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扩大了杀虫谱,省工省力,节约施药成本。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杀虫组合物在防治水稻害虫中的应用。
作为优选,该杀虫组合物适合水稻移栽后7天至扬花期前使用,或水稻害虫卵孵化盛期前5-7天使用。
作为优选,水稻害虫为水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杀虫剂,包括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和农药学上可接受的助剂组成。
作为优选,杀虫剂的剂型为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粉剂、颗粒剂、悬浮剂、乳油剂或微乳剂。
随着农药剂型的不断革新,为确保农药有足够的持效期且把农药环境的污染降低至最低限度,农药颗粒剂是一种既高效又方便的撒施方法的剂型。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具有施用方便、省工省时、飘移性小、对环境污染轻、沉降性好、持效期长等优点。颗粒剂对环境污染较小,施用后在特定时间内能够达到防治水稻害虫的目的。作为优选,杀虫剂的剂型为颗粒剂,农药学上可接受的助剂包括分散剂、表面活性剂、粘结剂和填料。
作为优选,颗粒剂中各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氯虫苯甲酰胺0.2%~2%,氟啶虫酰胺0.1%~1.5%,分散剂0.1%~5%,表面活性剂0.1%~5%,粘结剂0.1%~5%,填料补足至100%。
作为优选,颗粒剂还包括矿石粉。
作为优选,矿石粉在颗粒剂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90%。
作为优选,分散剂为甘薯淀粉、玉米淀粉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其主要功能为:使农药有效成分更均匀地分散。
作为优选,表面活性剂为木质素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二烷基磺基琥珀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粘结剂为工业明胶、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粘结剂主要是增加农药对固体表面的粘着性能。
作为优选,填料为碳酸钙、白炭黑、凹凸棒土、高岭土、硅藻土、膨润土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填料起到吸附和填充的作用。
在本发明中,矿石粉是取自天然矿石通过高温煅烧之后研磨出的含有一种或几种元素的矿石粉;其中矿石粉中至少含有硅、钙、镁元素。
水稻是主动吸收硅的作物,已有研究表明硅能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增加根系活力,改善通气组织和根部的氧化能力,提高其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量;硅还有助于水稻株形挺拔,促进叶片伸长,改善水稻功能叶姿态,使叶片与茎的夹角减小,减少叶片间的相互遮荫,提高群体光合作用,提高稻株的光合效率,延缓叶片衰老速度,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转运。
钙是细胞壁果胶质和染色体的结构成分,影响细胞分裂;与磷脂分子形成钙盐,维持膜的结构和功能;与钙调蛋白结合行驶第二信使功能;调节介质的生理平衡。钙是叶绿素的必需成分;是多种酶的活化剂;参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参与脂肪和脂类的合成;参与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
镁主要存在于幼嫩器官和组织中,植物成熟时则集中于种子。镁离子在光合和呼吸过程中,可以活化各种磷酸变位酶和磷酸激酶。同样,镁也可以活化DNA和RNA的合成过程。镁是叶绿素的合成成分之一。缺乏镁,叶绿素即不能合成,叶脉仍绿而叶脉之间变黄,有时呈红紫色。若缺镁严重,则形成褐斑坏死。在植物体内以离子或有机物结合的形式存在。镁是叶绿素的组分,也是许多酶的活化剂,在光合磷酸化中是氢离子的主要对应离子。
本发明在颗粒剂中加入了矿石粉,该矿石粉对作物生长起到了促进作用且能增强作物抗病虫的能力。
本发明提供了杀虫组合物和杀虫剂。该杀虫组合物由氯虫苯甲酰胺和氟啶虫酰胺组成,氯虫苯甲酰胺与氟啶虫酰胺的重量比为(1~7.5):(1~20)。本发明具有的技术效果为:
本发明将氯虫苯甲酰胺与氟啶虫酰胺这两种作为复配产品中的主要成分,两种防治对象完全不同的杀虫剂复配,产生了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扩大了杀虫谱,省工省力,节约施药成本;
本发明将活性成分制成颗粒剂,有效成分能够在具有规则的颗粒外形上均匀地附着,制备方便。在使用过程中直接撒施,不需稀释喷雾,使用方便;
本发明是一种新型复配制剂,既能防治水稻上刺吸式口器害虫-稻飞虱,又能同时防治水稻上咀嚼式口器鳞翅目害虫-稻纵卷叶螟、二三化螟,起到防治多个靶标的作用,减少了用药次数,节约施药成本,节省劳动力成本;
颗粒剂消除了粉剂等使用过程中粉尘飘扬的问题,不容易通过皮肤与人体发生接触中毒,也不容易通过呼吸器官进入人体。与水分散粒剂相比,使用方法上主要优点是不需要用水,所以十分方便并节省了水资源。而且颗粒剂重量较大,抛撒距离较远,施药工效比较高。与粉剂相比,无粉尘飘扬问题,颗粒剂对环境污染风险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颗粒剂的生产工艺图,其中,
标记的步骤为质量控制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杀虫组合物和杀虫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的方法及应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本发明提供的杀虫组合物和杀虫剂中所用原料药或辅料均可由市场购得。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试验例1室内毒力测定试验
氯虫苯甲酰胺和氟啶虫酰胺两种有效成分复配室内毒力试验结果如下:
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1154.14-2008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虫剂第14部分:浸叶法和NY/T 1154.7-2006农药室内生物测定准则。
用DP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计算各药剂的LC50来评价各药剂的杀虫活性,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复配剂的共毒系数:CTC≥120判断为增效作用;CTC≤80判断为拮抗作用;80<CTC<120判断为相加作用。试验结果见表1。
表1氯虫苯甲酰胺和氟啶虫酰胺对稻纵卷叶螟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表2氯虫苯甲酰胺和氟啶虫酰胺稻飞虱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所述的颗粒剂以氯虫苯甲酰胺、氟啶虫酰胺复配为有效成分,氯虫苯甲酰胺和氟啶虫酰胺1:(0.13-20)对水稻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尤其是氯虫苯甲酰胺和氟啶虫酰胺1:(10-20)的增效作用尤为明显,两种杀虫剂混配用于防治水稻、小麦、玉米害虫时,能够充分发挥药效、提高杀虫谱,与单剂相比,降低用药成本且使用方便,提高用药防效。
实施例1:
(1)本发明中的配方:氟啶虫酰胺1%、氯虫苯甲酰胺0.5%、矿石粉80%、分散剂2%、粘结剂3%、表面活性剂3%,其余填料补足。其中分散剂是玉米淀粉,粘结剂是工业明胶,表面活性剂是木质素磺酸钠,填料是碳酸钙。
(2)矿石粉的制作方法:天然矿石煅烧过程使矿石的层状晶体结构遭到破坏,在层间形成多孔结构,扩大了吸附能力及比表面积,提高矿物质的活性。矿石的煅烧过程:原料→干式磨矿→煅烧(700-860℃)→湿式超细磨粉→干燥→打散→矿石粉。
(3)颗粒剂的生产过程(见图1):将(1)中的各成分按配方的要求准确称取重量,进行前处理,投入锥形混合机中进行充分搅拌、混合,抽取样品检测各项指标合格后,将配好的物料从挤压造粒机的顶端灌入,其槽内有一个竖直的螺旋杆,通过螺旋杆的旋转,物料被强行送到底部进行挤压。造粒机底部表面为所造粒的模型,相对旋转,使输入的物料被挤压成颗粒状固体,条状带通过碎粒棍时,被棍上的刀排破碎,由旋振筛分离,合格颗粒剂通过后被送到外部,而筛出的粉状物被送回原料仓进行二次挤压。将合格的颗粒送入干燥箱中干燥,取样检验颗粒剂的各项指标符合标准后进行自动灌装、入库。
实施例2:
(1)本发明中的配方:氟啶虫酰胺0.5%、氯虫苯甲酰胺0.5%、矿石粉80%、分散剂2%、粘结剂3%、表面活性剂3%,其余填料补足。其中分散剂是玉米淀粉,粘结剂是工业明胶,表面活性剂是木质素磺酸钠,填料是碳酸钙。
(2)矿石粉的制作方法:天然矿石煅烧过程使矿石的层状晶体结构遭到破坏,在层间形成多孔结构,扩大了吸附能力及比表面积,提高矿物质的活性。矿石的煅烧过程:原料→干式磨矿→煅烧(700-860℃)→湿式超细磨粉→干燥→打散→矿石粉。
(3)颗粒剂的生产过程:将(1)中的各成分按配方的要求准确称取重量,进行前处理,投入锥形混合机中进行充分搅拌、混合,抽取样品检测各项指标合格后,将配好的物料从挤压造粒机的顶端灌入,其槽内有一个竖直的螺旋杆,通过螺旋杆的旋转,物料被强行送到底部进行挤压。造粒机底部表面为所造粒的模型,相对旋转,使输入的物料被挤压成颗粒状固体,条状带通过碎粒棍时,被棍上的刀排破碎,由旋振筛分离,合格颗粒剂通过后被送到外部,而筛出的粉状物被送回原料仓进行二次挤压。将合格的颗粒送入干燥箱中干燥,取样检验颗粒剂的各项指标符合标准后进行自动灌装、入库。
实施例3:
(1)本发明中的配方:本发明中的配方:氟啶虫酰胺1.2%、氯虫苯甲酰胺0.8%、矿石粉80%、分散剂2%、粘结剂3%、表面活性剂3%,其余填料补足。其中分散剂是玉米淀粉,粘结剂是工业明胶,表面活性剂是木质素磺酸钠,填料是碳酸钙。
(2)矿石粉的制作方法:天然矿石煅烧过程使矿石的层状晶体结构遭到破坏,在层间形成多孔结构,扩大了吸附能力及比表面积,提高矿物质的活性。矿石的煅烧过程:原料→干式磨矿→煅烧(700-860℃)→湿式超细磨粉→干燥→打散→矿石粉。
(3)颗粒剂的生产过程:将(1)中的各成分按配方的要求准确称取重量,进行前处理,投入锥形混合机中进行充分搅拌、混合,抽取样品检测各项指标合格后,将配好的物料从挤压造粒机的顶端灌入,其槽内有一个竖直的螺旋杆,通过螺旋杆的旋转,物料被强行送到底部进行挤压。造粒机底部表面为所造粒的模型,相对旋转,使输入的物料被挤压成颗粒状固体,条状带通过碎粒棍时,被棍上的刀排破碎,由旋振筛分离,合格颗粒剂通过后被送到外部,而筛出的粉状物被送回原料仓进行二次挤压。将合格的颗粒送入干燥箱中干燥,取样检验颗粒剂的各项指标符合标准后进行自动灌装、入库。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相比,不含有矿石粉:
(1)组分同实施例1普通颗粒剂的制备:氟啶虫酰胺1%、氯虫苯甲酰胺0.5%、分散剂2%、粘结剂3%、表面活性剂3%,其余填料补足。其中分散剂是玉米淀粉,粘结剂是工业明胶,表面活性剂是木质素磺酸钠,填料是碳酸钙。
(2)颗粒剂的生产过程:将(1)中的各成分按配方的要求准确称取重量,进行前处理,投入锥形混合机中进行充分搅拌、混合,抽取样品检测各项指标合格后,将配好的物料从挤压造粒机的顶端灌入,其槽内有一个竖直的螺旋杆,通过螺旋杆的旋转,物料被强行送到底部进行挤压。造粒机底部表面为所造粒的模型,相对旋转,使输入的物料被挤压成颗粒状固体,条状带通过碎粒棍时,被棍上的刀排破碎,由旋振筛分离,合格颗粒剂通过后被送到外部,而筛出的粉状物被送回原料仓进行二次挤压。将合格的颗粒送入干燥箱中干燥,取样检验颗粒剂的各项指标符合标准后进行自动灌装、入库。
实施例5:
与实施例2相比,不含有矿石粉:
(1)组分同实施例2普通颗粒剂的制备:氟啶虫酰胺0.5%、氯虫苯甲酰胺0.5%、分散剂2%、粘结剂3%、表面活性剂3%,其余填料补足。其中分散剂是玉米淀粉,粘结剂是工业明胶,表面活性剂是木质素磺酸钠,填料是碳酸钙。
(2)颗粒剂的生产过程:将(1)中的各成分按配方的要求准确称取重量,进行前处理,投入锥形混合机中进行充分搅拌、混合,抽取样品检测各项指标合格后,将配好的物料从挤压造粒机的顶端灌入,其槽内有一个竖直的螺旋杆,通过螺旋杆的旋转,物料被强行送到底部进行挤压。造粒机底部表面为所造粒的模型,相对旋转,使输入的物料被挤压成颗粒状固体,条状带通过碎粒棍时,被棍上的刀排破碎,由旋振筛分离,合格颗粒剂通过后被送到外部,而筛出的粉状物被送回原料仓进行二次挤压。将合格的颗粒送入干燥箱中干燥,取样检验颗粒剂的各项指标符合标准后进行自动灌装、入库。
实施例6:
与实施例3相比,不含有矿石粉:
(1)组分同实施例3普通颗粒剂的制备:氟啶虫酰胺1.2%、氯虫苯甲酰胺0.8%、分散剂2%、粘结剂3%、表面活性剂3%,其余填料补足。其中分散剂是玉米淀粉,粘结剂是工业明胶,表面活性剂是木质素磺酸钠,填料是碳酸钙。
(2)颗粒剂的生产过程:将(1)中的各成分按配方的要求准确称取重量,进行前处理,投入锥形混合机中进行充分搅拌、混合,抽取样品检测各项指标合格后,将配好的物料从挤压造粒机的顶端灌入,其槽内有一个竖直的螺旋杆,通过螺旋杆的旋转,物料被强行送到底部进行挤压。造粒机底部表面为所造粒的模型,相对旋转,使输入的物料被挤压成颗粒状固体,条状带通过碎粒棍时,被棍上的刀排破碎,由旋振筛分离,合格颗粒剂通过后被送到外部,而筛出的粉状物被送回原料仓进行二次挤压。将合格的颗粒送入干燥箱中干燥,取样检验颗粒剂的各项指标符合标准后进行自动灌装、入库。
试验例2:组合发明物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水稻稻飞虱药效试验
实验药剂:发明组合物药剂,对照药剂1:0.8%杀螟丹颗粒剂,对照药剂2:0.5%噻虫胺颗粒剂;
试验方法:撒施;
防治对象:水稻稻纵卷叶螟、水稻稻飞虱;
具体试验效果见表3:
表3水稻稻纵卷叶螟、水稻稻飞虱药效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该发明组合物中矿物粉对水稻增产明显,且抗病作用显著,对水稻稻纵卷叶螟及稻飞虱防治效果均优于对照药剂。
试验例3:组合发明物防治玉米螟、玉米蚜药效试验
实验药剂:发明组合物药剂,对照药剂1:3%辛硫磷颗粒剂,对照药剂2:0.5%噻虫胺颗粒剂;
试验方法:撒施;
防治对象:玉米螟、玉米蚜虫;
药效试验结果见表4:
表4玉米螟、玉米蚜药效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组合物对玉米螟、玉米蚜虫有很好的的防效,且防治效果优于对照药剂,对玉米增产作用及抗病性效果明显。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