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光源装置.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638052 上传时间:2018-02-28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4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146914.0

申请日:

2003.09.19

公开号:

CN1598670A

公开日:

2005.03.2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G02F1/13357

主分类号:

G02F1/13357

申请人: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宋长志

地址: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龙华镇油松第十工业区东环二路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面光源装置包括至少一发光二极管、至少一反射体和一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至少一入射面、一出射面、一与该出射面相对应的底面和多个侧面,其中该反射体是具有两个侧壁的槽型结构,其位于该导光板入射面一侧并与其相夹形成一空腔以容纳该发光二极管。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面光源装置,其包括至少一发光二极管、至少一反射体和一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至少一入射面、一出射面、一与该出射面相对应的底面和多个侧面,其特征在于:该反射体是包括第一、第二两个侧壁的槽型结构,其位于该导光板入射面一侧并与其相夹形成一空腔以容纳该发光二极管。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的一入射面一侧设置有两个反射体,该两反射体相对于导光板的入射面对称分布。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的两入射面分别设置有两个反射体,该两反射体相对于导光板的入射面对称分布。

4.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射体的其中第一侧壁和导光板的入射面末端接触并相夹成直角,第二侧壁和导光板的入射面相接触。

5.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射体是V型槽结构。

6.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射体第二侧壁是弧型结构。

7.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射体第二侧壁是锯齿型结构。

8.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光二极管固定在第一侧壁内侧。

9.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的入射面贴有增光片。

说明书

面光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光源装置,尤指一种采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面光源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地面光源装置通常采用线光源或点光源作为光源。线光源一般是冷阴极射线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简称CCFL),点光源一般是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LED)。
请参照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面光源装置的立体图。该面光源装置1包括多个光源11和一导光板12,该导光板12的入射面121上均匀开设多个圆弧形凹槽122,该多个点光源11是发光二极管,分别设置于该圆弧形凹槽122内,该点光源11发出的光束111从圆弧形凹槽122进入导光板12。由于该点光源11具有一定发光角度,在导光板12的入射面121附近将形成多个暗区(未标示),该暗区位于两相邻点光源11之间,从而影响面光源装置1的出光均匀度。
请参照图2,是2000年10月31日公告的美国专利第6,139,163号所揭露的一种面光源装置。该面光源装置2包括一点光源21和一导光板22,其中该导光板22具有一V形反射面221、一出射面222和一位于导光板22内部的反射孔洞223。V形反射面221的顶点设有一圆弧形入射面224,接收由点光源21发射的光束211,V形反射面221的两侧边分别由多个间隔设置的反射壁225和反射槽226构成。该孔洞223大致为等腰三角形。该点光源21是LED,并相对圆弧形入射面224设置。
点光源21发出的光束211从圆弧形入射面224进入导光板22,该孔洞223反射照射于其上的光束211,并和该反射壁225、反射槽226共同作用将光束211均匀导向导光板22内部,最后由出射面222导出。
然而,虽然该面光源装置2的V形反射面221的设计结构解决了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中出光不均匀的缺陷,但V形反射面221上需设置多个反射壁225及反射槽226,结构设计复杂,制作成本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面光源装置为使出光均匀而使结构设计复杂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出光均匀且结构设计简单的面光源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面光源装置,其包括至少一发光二极管、至少一反射体和一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至少一入射面、一出射面、一与该出射面相对应的底面和多个侧面,其中该反射体是具有两个侧壁的槽型结构,其位于该导光板入射面一侧并与其相夹形成一空腔以容纳该发光二极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面光源装置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面光源装置在导光板入射面一侧设置有反射体,反射从发光二极管发射出的光线,经反射体反射后的光线射入导光板内,并从出射面出射,既可以产生均匀的出射光线,又使该面光源装置设计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面光源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另一现有技术面光源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面光源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沿IV-IV方向的截面图。
图5是本发明面光源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面光源装置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面光源装置第四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面光源装置第五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面光源装置第六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3和图4,分别是本发明面光源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及该立体图沿IV-IV方向的截面图。该面光源装置3包括一导光板31、一增光片32、两反射体33及两发光二极管34。其中,该增光片32贴附在该导光板31的入光面311上,该两反射体33都是V型槽体结构,和该导光板31的入光面331对称分布,包括第一侧壁331和第二侧壁333,其中该第一侧壁331分别和该导光板31的入光面311两末端垂直相接,第二侧壁333两末端分别与该第一侧壁331和该导光板31的入光面311相接,以形成和入光面311相对的反射面,并且形成空腔35和空腔36,该空腔35和空腔36分别容纳该两发光二极管34,其中该两发光二极管34固定在该两反射体33的第一侧壁331内侧,该发光二极管34所发出的光线分别在空腔35、36中传播,其中该空腔35和空腔36相对于该导光板31对称分布。该发光二极管34分别设置于该空腔35和空腔36的顶端,其所发的光线经反射体33反射后,在空腔35或空腔36内往返传输,并经过增光片32集光后导入该导光板31内。
该导光板31的出光面313设置有V形槽(图未示)以增强出射光的辉度,该V形槽可以是梯形、圆弧状或其它形状;该导光板31的底面312可设置光扩散网点矩阵(图未示)以使光线在导光板31内向不同方向传输,使出射光线更为均匀。该光扩散网点矩阵中每一网点是微棱镜形、点状、方形、圆球状、圆柱状、正方体或金字塔形等形状,其中散射点的密度是沿远离该入光面311的方向递增排列。
该导光板31是用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聚乙烯树脂或玻璃等透明材料制成。该反射体33可采用高光反射率材料制作,也可将反射膜直接镀于一V形凹槽框体上,反射体33的不同位置可以设置疏密不同的网点(图未示),以加强光线反射和散射程度,使光线分布更加均匀。
本发明面光源装置的第二、三实施方式均是关于反射体所作的结构改进。
本发明面光源装置第二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该面光源装置4包括一导光板41、一增光片42、两反射体43及两发光二极管44。与第一实施方式的V形凹槽体结构的反射体相比,第二实施方式的反射体43第二侧壁433是弧形结构。
本发明面光源装置第三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该面光源装置5包括一导光板51、一增光片52、两反射体53及两发光二极管54。与第一实施方式的V形凹槽体结构的反射体相比,第三实施方式的反射体53第二侧壁533内表面是锯齿型结构。
请参阅图7,是本发明面光源装置第四实施方式的截面图,该面光源装置6包括一平板形导光板61、多个增光片62、两反射体63及两发光二极管64。其中,该增光片62长度是导光板61入光面611长度的一半,将一增光片62贴附在该导光板61一入光面611的上半区域,另一增光片62贴附于该导光板61另一入光面612的下半区域,在入光面611的下半区域和入光面612的上半区域贴附反射片67以防止光线出射,该两反射体63可为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中任意一反射体结构(如图7、图8或图9所示),其和导光板61的入光面611相夹形成第一空腔65和第二空腔66,该第一空腔65和第二空腔66分别用来容纳该发光二极管64并传输发光二极管64所发出的光线,其中该第一空腔65和第二空腔66以导光板61中心对称。该两发光二极管64的设置于该第一实施方式发光二极管的设置相似,其所发出的光线经反射片63反射后,在第一空腔65或第二空腔66内往返传输,并经增光片62集光后导入该导光板61内。
另外,反射体个数可为一个,设置在导光板入射面一侧,并与入射面长度相等;并且为减少面光源装置的组件及成本,可在导光板的入光面上设置V形槽(图未示)来代替增光片,该V形槽形状为梯形、圆弧状或椭圆形等可产生集光功能的各种形状。其中该V形槽和导光板一体射出成型,或用化学蚀刻咬花法、激光直写法、精密机械加工法等方法制造。

面光源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面光源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面光源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面光源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光源装置.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面光源装置包括至少一发光二极管、至少一反射体和一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至少一入射面、一出射面、一与该出射面相对应的底面和多个侧面,其中该反射体是具有两个侧壁的槽型结构,其位于该导光板入射面一侧并与其相夹形成一空腔以容纳该发光二极管。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