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设施及其污水处理方法.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6358081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6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266852.X

申请日:

2015.05.22

公开号:

CN104909513A

公开日:

2015.09.1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2F 9/14申请日:20150522|||公开

IPC分类号:

C02F9/14

主分类号:

C02F9/14

申请人:

深圳市清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淑杰; 陈福明

地址: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科技产业园南区清华大学研究院C718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惠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44271

代理人:

满群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设施及其污水处理方法,包括壳体、壳体底部的曝气器、第一导流板、污泥斗、配水渠、第二导流板、沉淀斜板、溢流槽和清水槽;两块垂直壳体底面的第一导流板将壳体内腔依次分隔为第一好氧反应区、缺氧反应区和第二好氧反应区;工作时,污水从配水渠壁面的出水口流至缺氧反应区,再经第一导流板与壳体底部之间的缝隙流至第一、第二好氧反应区,经曝气器曝气后,一路从第一导流板的上方回流至缺氧反应区;另一路从导流孔流至污泥斗内,且反应沉淀后,污水从污泥斗的尖端通孔处排出,再次循环,清水经沉淀斜板后逐渐溢出,经溢流槽排至清水槽流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流型规整;污泥浓度高、溶氧效率高、能耗低、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低。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污水处理设施,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底部内壁的曝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流板、沉淀区、污泥斗、配水渠、第二导流板、溢流槽和清水槽;所述壳体中部设置两块垂直于壳体底面的第一导流板,将壳体内腔依次分隔为第一好氧反应区、缺氧反应区和第二好氧反应区,且所述第一导流板上下两端均与壳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好氧反应区和第二好氧反应区均设置有所述沉淀区和污泥斗,所述沉淀区设置于所述污泥斗开口端,且在所述污泥斗的尖端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导流板设置于所述污泥斗上端开口端内部,与污泥斗开口端的壁面平行设置;所述污泥斗开口端的壁面开设有导流孔,且所述第二导流板的顶端高于所述导流孔所在高度;所述配水渠设置于所述缺氧反应区中部上方,且配水渠壁面开设有出水口;所述沉淀区上方间隔设置有多个溢流槽,所述溢流槽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污泥斗远端的第二导流板和清水槽,所述清水槽平行所述配水渠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好氧反应区和第二好氧反应区底部除所述污泥斗尖端正下方之外,均设置有曝气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渠两侧的壁面均匀设置有多个出水口,且在所述多个出水口处均设置有闸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内设置有多块沉淀斜板。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斗开口端的壁面均匀设置有多个导流孔,所述第二导流板与所述导流孔所在的污泥斗开口端同高。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处理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斗尖端距所述壳体底部内壁0.2~0.5米。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处理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第一导流板、污泥斗、配水渠、第二导流板和沉淀斜板均采用砖、灰、水泥材料制造。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水处理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斗为上部矩形、下部锥形的腔体。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反应区底部设置若干水下推流器。

9.  一种污水处理设施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原水由所述配水渠一端流入渠内,然后通过配水渠两侧的出水口流入缺氧反应区,通过闸门调节各出水口的水量平衡;
(2)通过所述缺氧反应区底部设置的水下推流器搅拌缺氧反应区的泥水混合液,使所述第一好氧反应区和第二好氧反应区顶部流入的硝化混合液、原水和污泥得到充分混合,以提高反硝化效率;
(3)通过所述第一好氧反应区和第二好氧反应区底部的曝气器对混合液进行曝气,为微生物供氧,同时产生气升作用,使硝化混合液从其顶部流入缺氧反应区和污泥斗;
(4)进入污泥斗的硝化混合液在沉淀区得到澄清,清水通过溢流槽流入清水槽排出,沉淀污泥经过污泥斗尖端开口回流至第一好氧反应区和第二好氧反应区,进入后续的反应循环。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污水处理设施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施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污废水的处理主要采用活性污泥,活性污泥中复杂的微生物与废水中的有机营养物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具有降解彻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优点。
现采用的生物反应器具有很高的供养速率,在处理污废水时,其污泥浓度可达6000mg/L以上,是一般生物反应器的2倍。现有的一种组合式交替流一体化生物反应器包括活性污泥曝气池、生物接触氧化池和曝气生物滤池,由活性污泥曝气池、生物接触氧化池和曝气生物滤池组成的生物反应器在结构上分为八个部分,按水流顺序依次为第一活性污泥曝气池、第二活性污泥曝气池、第一生物接触氧化池、第二生物接触氧化池、第三活性污泥曝气池、第四活性污泥曝气池、第一曝气生物滤池和第二曝气生物滤池,第一活性污泥曝气池、第二活性污泥曝气池、第一生物接触氧化池、第二生物接触氧化池、第三活性污泥曝气池和第四活性污泥曝气池的底部依次通过空洞连通,四活性污泥曝气池与第一曝气生物滤池之间以及第一活性污泥曝气池与第二曝气生物滤池之间采用进水导管连通,第一曝气生物滤池与第二曝气生物滤池之间通过顶部水下潜孔连通,第一活性污泥曝气池、第二活性污泥曝气池、第一生物接触氧化池、第二生物接触氧化池、第三活性污泥曝气池和第四活性污泥曝气池上设有进水点;生物接触氧化池内设有球型悬浮生物填料,或者软性填料、半软性填料、组合填料,曝气生物滤池内设有双层滤料,在所有池中都设置有溶解氧含量在线检测仪,在第一活性污泥曝气池和第四活性污泥曝气池内设置有氧化还原电位在线检测仪和水下搅拌器。
其不足之处在于,结构复杂、处理时间长、能耗大、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集反应、沉淀、曝气环流于一体,结构 简单、处理时间短、能耗低、成本低且能脱氮除磷的污水处理设施。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集反应、沉淀、曝气环流于一体,污水处理效率高、能耗低且能脱氮除磷的污水处理设施的污水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一技术解决方案是:该污水处理设施,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底部内壁的曝气器,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第一导流板、沉淀区、污泥斗、配水渠、第二导流板、溢流槽和清水槽;所述壳体中部设置两块垂直于壳体底面的第一导流板,将壳体内腔依次分隔为第一好氧反应区、缺氧反应区和第二好氧反应区,且所述第一导流板上下两端均与壳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好氧反应区和第二好氧反应区均设置有所述沉淀区和污泥斗,所述沉淀区设置于所述污泥斗开口端,且在所述污泥斗的尖端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导流板设置于所述污泥斗上端开口端内部,与污泥斗开口端的壁面平行设置;所述污泥斗开口端的壁面开设有导流孔,且所述第二导流板的顶端高于所述导流孔所在高度;所述配水渠设置于所述缺氧反应区中部上方,且配水渠壁面开设有出水口;所述沉淀区上方间隔设置有多个溢流槽,所述溢流槽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污泥斗远端的第二导流板和清水槽,所述清水槽平行所述配水渠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好氧反应区和第二好氧反应区底部除所述污泥斗尖端正下方之外,均设置有曝气器。
作为优选:所述配水渠两侧的壁面均匀设置有多个出水口,且在所述多个出水口处均设置有闸门。
作为优选:所述沉淀区内设置有多块沉淀斜板。
作为优选:所述污泥斗开口端的壁面均匀设置有多个导流孔,所述第二导流板与所述导流孔所在的污泥斗开口端同高。
作为优选:所述污泥斗尖端距所述壳体底部内壁0.2~0.5米。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第一导流板、污泥斗、配水渠、第二导流板和沉淀斜板均采用砖、灰、水泥材料制造。
作为优选:所述污泥斗为上部矩形、下部锥形的腔体。
作为优选:所述缺氧反应区底部设置若干水下推流器。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解决方案是:该污水处理设施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原水由所述配水渠一端流入渠内,然后通过配水渠两侧的出水口流入缺氧反应区,通过闸门调节各出水口的水量平衡;
(2)通过所述缺氧反应区底部设置的水下推流器搅拌缺氧反应区的泥水混合液,使所述第一好氧反应区和第二好氧反应区顶部流入的硝化混合液、原水和污泥得到充分混合,以提高反硝化效率;
(3)通过所述第一好氧反应区和第二好氧反应区底部的曝气器对混合液进行曝气,为微生物供氧,同时产生气升作用,使硝化混合液从其顶部流入缺氧反应区和污泥斗;
(4)进入污泥斗的硝化混合液在沉淀区得到澄清,清水通过溢流槽流入清水槽排出,沉淀污泥经过污泥斗尖端开口回流至第一好氧反应区和第二好氧反应区,进入后续的反应循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流型规整;
(2)污泥浓度高、溶氧效率高、能耗低、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低;
(3)集曝气、环流、沉淀和反应于一体,对污水的处理中污水浓度高,
且可节省占地面积;
(4)好氧反应区和缺氧反应区内污水环流,借助曝气器实现交替循环
工作,达到脱氮除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污水处理设施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污水处理设施一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污水处理设施另一剖面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壳体10,曝气器11,第一导流板12,污泥斗13,通孔132,导流孔134,配水渠14,出水口142,第二导流板15,沉淀区16,沉淀斜板162,溢流槽17,清水槽18,第一好氧反应区19,缺氧反应区20,第二好氧反应区21,闸门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述:
图1、图2、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该污水处理设施,包括壳体10和设置于壳体10底部内壁的曝气器11,还包括第一导流板12、污泥斗13、配水 渠14、第二导流板15、沉淀区16、溢流槽17和清水槽18;壳体10中部设置两块垂直于壳体10底面的第一导流板12,将壳体10内腔依次分隔为第一好氧反应区19、缺氧反应区20和第二好氧反应区21,且第一导流板12上下两端均与壳体10间隔设置;第一好氧反应区19和第二好氧反应区21均设置有污泥斗13和沉淀区16,沉淀区16设置于污泥斗13开口端,且在污泥斗13的尖端设置有通孔132;第二导流板15设置于污泥斗13上端开口端内部,与污泥斗13开口端的壁面平行设置;污泥斗13开口端的壁面开设有导流孔134,且第二导流板15的顶端高于导流孔134所在高度;配水渠14设置于缺氧反应区20中部上方,且配水渠14壁面开设有出水口142;沉淀区16上方间隔设置有多个溢流槽17,溢流槽17两端分别连接污泥斗13远端的第二导流板15和清水槽18,清水槽18平行配水渠14设置于壳体10;第一好氧反应区19和第二好氧反应区21底部除污泥斗13尖端正下方之外,均设置有曝气器11。
本实施例中,配水渠14两侧的壁面均匀设置有多个出水口142,且在多个出水口142处均设置有闸门22。闸门22可用以控制出水量。
本实施例中,沉淀区16内设置有多块沉淀斜板162。一方面可最大程度的有利于污泥的沉淀,另一方面不对清水溢出造成阻挠。
本实施例中,污泥斗13开口端的壁面均匀设置有多个导流孔134,第二导流板15与导流孔134所在的污泥斗13开口端同高。
本实施例中,污泥斗13尖端距壳体10底部内壁0.2~0.5米。
本实施例中,壳体10、第一导流板12、污泥斗13、配水渠14、第二导流板15和沉淀斜板162均采用砖、灰、水泥材料制造。
本实施例中,污泥斗13为上部矩形、下部锥形的腔体。
本实施例中,缺氧反应区20底部设置若干水下推流器。
工作原理:该污水处理设施工作时,污水经配水渠14从配水渠14壁面设置的出水口142流至缺氧反应区20,再经第一导流板12与壳体10底部之间的缝隙流至第一好氧反应区19和第二好氧反应区21,经曝气器11曝气后水流分为两路,一路从第一导流板12的上方回流至缺氧反应区20,不间断循环;另一路从污泥斗13开口端的导流孔134流至污泥斗13内,在污泥斗13反应沉淀后,污水从污泥斗13下方的尖端通孔132处排出,再次加入循环,上端的清水经沉淀区16后逐渐溢出,经溢流槽17排至清水槽18 流出。该污水处理设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流型规整;污泥浓度高、溶氧效率高、能耗低、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低;集曝气、环流、沉淀和反应于一体,对污水的处理中污水浓度高,且可节省占地面积;好氧反应区和缺氧反应区20内污水环流,借助曝气器11实现交替循环工作,达到脱氮除磷的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解决方案是:该污水处理设施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原水由所述配水渠14一端流入渠内,然后通过配水渠14两侧的出水口142流入缺氧反应区20,通过闸门22调节各出水口的水量平衡;
(2)通过所述缺氧反应区20底部设置的水下推流器搅拌缺氧反应区20的泥水混合液,使所述第一好氧反应区19和第二好氧反应区21顶部流入的硝化混合液、原水和污泥得到充分混合,以提高反硝化效率;
(3)通过所述第一好氧反应区19和第二好氧反应区21底部的曝气器11对混合液进行曝气,为微生物供氧,同时产生气升作用,使硝化混合液从其顶部流入缺氧反应区20和污泥斗13;
(4)进入污泥斗13的硝化混合液在沉淀区16得到澄清,清水通过溢流槽17流入清水槽18排出,沉淀污泥经过污泥斗13尖端开口回流至第一好氧反应区19和第二好氧反应区21,进入后续的反应循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一种污水处理设施及其污水处理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污水处理设施及其污水处理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污水处理设施及其污水处理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污水处理设施及其污水处理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污水处理设施及其污水处理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污水处理设施及其污水处理方法,包括壳体、壳体底部的曝气器、第一导流板、污泥斗、配水渠、第二导流板、沉淀斜板、溢流槽和清水槽;两块垂直壳体底面的第一导流板将壳体内腔依次分隔为第一好氧反应区、缺氧反应区和第二好氧反应区;工作时,污水从配水渠壁面的出水口流至缺氧反应区,再经第一导流板与壳体底部之间的缝隙流至第一、第二好氧反应区,经曝气器曝气后,一路从第一导流板的上方回流至缺氧反应区;另一路从导流孔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水、废水、污水或污泥的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