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渣土改良装置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盾构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渣土改良装置。
背景技术
盾构是地质施工中一种重要的施工技术,是在地面下暗挖隧洞的一种施工方法。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隧道施工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长距离大直径的隧道越来越普遍,在长距离隧道施工中,机车编组的渣土运输方式就不能满足隧道快速掘进的要求,因此连续皮带机的出渣方式势必会成为以后距离长、直径大隧道出渣的首选方式。而在连续皮带机出渣的方式中螺旋机出来的渣土如何成功地转运到连续皮带机的机尾上成为了一大难题。经过调查以及与连续皮带机、盾构机厂家的交流得知,一般的转渣方式都是通过一个斜槽直接落到连续皮带机上,这样简单方便,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当螺旋机出的渣土流塑性不好时,会因为渣土落到连续皮带机上时皮带受力不均匀导致皮带严重跑偏,损伤皮带。
2、当地层中含水量大时,螺旋机会出现喷涌,导致隧道内渣土堆积很多,增加工作量,降低施工效率。
3、遇到改良不好的渣土时,出现块状渣土,可能会堵住斜槽,使渣土不能落到连续皮带机上,从而影响掘进。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渣土改良装置,能够对螺旋机出的渣土进行改良后再转运至连续皮带机上,避免上述缺点,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渣土改良装置,能够对螺旋机出的渣土进行改良,提高渣土的流塑性,防止喷涌、出渣平稳。
本发明实施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渣土改良装置,包括装置壁,所述装置壁内设置有搅拌装置和搅拌输送装置,所述搅拌装置位于所述搅拌输送装置上方,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和设置在所述搅拌轴上的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输送装置包括搅拌输送轴和设置在所述搅拌输送轴上的搅拌输送叶片,所述搅拌轴和所述搅拌输送轴沿所述装置壁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装置壁一端为下料端,另一端下部设置有出渣口,所述出渣口与所述搅拌输送轴相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出渣口处设置有阀门,所述装置壁的侧壁上设置有改良口,所述改良口靠近所述下料端处。
优选地,所述改良口为六个。
优选地,所述装置壁下部呈凹形结构,所述搅拌输送装置位于所述凹形结构内。
优选地,所述下料端上方设置有格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渣土改良装置,安装在螺旋机出口处,渣土从螺旋机出渣口出来后经过装置壁上部的下料端,掉落至装置内部,装置壁内部的搅拌装置和搅拌输送装置对渣土进行搅拌,而后,位于下部的搅拌输送装置的搅拌输送叶片将搅拌均匀的渣土向出渣口处输送,使渣土从该出渣口流出,均匀平稳地落在连续皮带机上,将渣土运输出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渣土改良装置能够对螺旋机出的渣土进行充分搅拌,从而提高渣土的流塑性,避免渣土落到连续皮带机上时皮带受力不均匀导致皮带严重跑偏,损伤皮带等现象。从螺旋机出来的渣土直接落至此装置中释放压力,渣土无法喷涌到其他地方,从而防止喷涌。渣土经过改良后,均匀平稳地落到连续皮带机上,出渣连续平稳,减少隧道掉渣,保持隧道清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渣土改良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中:
1装置壁;2搅拌装置;3搅拌输送装置;4出渣口;41阀门;5格栅;6螺旋机;7连续皮带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考图1和图2,如图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渣土改良装置,包括装置壁1,装置壁1内设置有搅拌装置2和搅拌输送装置3,搅拌装置2包括位于搅拌输送装置3上方,搅拌装置2包括搅拌轴和设置在改搅拌轴上的搅拌叶片,搅拌输送装置3包括搅拌输送轴和设置在搅拌输送轴上的搅拌输送叶片,搅拌轴和搅拌输送轴沿装置壁1的长度方向分布,装置壁1一端为下料端,另一端下部设置有出渣口4,出渣口4与搅拌输送轴相对设置。
本发明提供的渣土改良装置,安装在螺旋机6出口处,渣土从螺旋机6出渣口4出来后经过装置壁1上部的下料端,掉落至装置内部,装置壁1内部的搅拌装置2和搅拌输送装置3对渣土进行搅拌,而后,位于下部的搅拌输送装置3的搅拌输送叶片将搅拌均匀的渣土向出渣口4处输送,使渣土从该出渣口4流出,均匀平稳地落在连续皮带机7上,将渣土运输出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渣土改良装置能够对螺旋机6出的渣土进行充分搅拌,从而提高渣土的流塑性,避免渣土落到连续皮带机7上时皮带受力不均匀导致皮带严重跑偏,损伤皮带等现象。从螺旋机6出来的渣土直接落至此装置中释放压力,渣土无法喷涌到其他地方,从而防止喷涌。渣土经过改良后,均匀平稳地落到连续皮带机7上,出渣连续平稳,减少隧道掉渣,保持隧道清洁。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中,出渣口4处设置有阀门41,装置壁1的侧壁上设置有改良口,且改良口靠近下料端处。这样,在有必要的情况下(例如土质过硬),则可以从改良口处注入泡沫、膨润土或聚合物等添加剂,对装置内的渣土进行进一步改良,而后打开阀门41,将改良后的渣土从出渣口4排出。优选地,上述改良口的个数为六个,以图1中所示的方向为例,在装置壁1前后两侧的壁上各三个,且对称分布。
为了便于渣土在装置底部集中输送,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装置壁1下部呈凹形结构,搅拌输送装置3位于凹形结构内。使得落入装置内的渣土能够在改凹形结构内集中,便于搅拌输送装置3搅拌输送。
在工程隧道内的地层中含有较多的卵石时,会对下面的搅拌装置2和搅拌输送装置3形成较大冲击力,这就会提高故障率。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在下料端上方设置有格栅5。在渣土是粘土和小颗粒卵石时可以直接通过格栅5,当渣土是较大的卵石或石块时,首先落到格栅5上,然后缓慢滚下去,这样就减少了较大渣土的冲击力,有效地保护了下方的搅拌装置2和搅拌输送装置3。格栅5的大小并不局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渣土改良装置,需要注意的问题:1、本装置的出土速度要高于螺旋机6的出土速度。2、本装置设计的最大出渣颗粒要大于螺旋机6的最大出渣颗粒。
为了操作方便,可以将本装置中的电器设备的控制引入盾构机操作室,并且本装置的启动要与螺旋机6和连续皮带机7的启动连锁,并安装摄像头对本装置实施全面监控,使操作人员在驾驶室内便可以完成全部的操作。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渣土改良装置,能够对螺旋机6的出渣口4出来的渣土进行改良,使得改良后渣土均匀平稳地落在连续皮带机7的皮带上,能够很好地防止喷涌,保证良好的渣土流动性,保持隧道内整洁。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