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用钩针以及沟槽的测量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设备的中板的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测量用钩针
以及使用该测量用钩针的沟槽的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终端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的中板或底板的制备加工
过程中,加工得到的成品或半成品工件都需要经过检测步骤。
然而,不同移动终端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的中板或底板的结构
具有一定区别,尤其是内部的沟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从而为测量带来了难度。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对不同移动终端设备的中板或底板的沟槽进
行测量的测量用钩针以及使用该测量用钩针的沟槽的测量方法。
一种测量用钩针,用于移动终端设备的中板或底板的沟槽的测量,包括柱
状的主体、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一端并且沿所述主体的轴向延伸的延伸部以及设
置在所述延伸部远离所述主体的一端的针头;
所述针头沿着与所述延伸部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所述主体远离所
述延伸部的一端设有xyz三方向设置的三个定位孔。
一种沟槽的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待测量的工件;以及
使用测量工具配合测量用钩针对所述工件内部的沟槽进行测量,所述测量
用钩针为上述的测量用钩针。
这种测量用钩针包括柱状的主体、设置在主体的一端并且沿主体的轴向延
伸的延伸部以及设置在延伸部远离主体的一端的针头,针头使得这种测量用钩
针可以对不同移动终端设备的中板或底板的沟槽进行测量;主体的一端设有xyz
三方向设置的三个定位孔,使得这种测量用钩针能够进行一方向装配、二方向
装配和三方向装配,从而大大提高了这种测量用钩针使用的灵活度以及适用范
围。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钩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方式的沟槽的测量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
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
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
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如图1所示的一实施方式的测量用钩针,用于移动终端设备的中板或底板
的沟槽的测量,包括柱状的主体10、设置在主体10的一端并且沿主体10的轴
向延伸的延伸部20以及设置在延伸部20远离主体10的一端的针头30。
针头30沿着与延伸部20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主体10远离延伸部
20的一端设有xyz三方向设置的三个定位孔12(图中仅显示一个)。xyz三方向
设置的三个定位孔12可以使得这种测量用钩针能够进行一方向装配、二方向装
配和三方向装配,从而大大提高了这种测量用钩针使用的灵活度以及适用范围。
结合图1,主体10为矩形柱状,主体10的端面以及两个相邻侧面分别设有
xyz三方向设置的三个定位孔12。
延伸部20为矩形柱状,延伸部20的一个侧面与主体10的一个侧面在一个
平面上。
结合图1,这种测量用钩针还包括连接部40,连接部40分别连接主体10
和延伸部20。
连接部40为梯形柱状,连接部40靠近主体10的一端的端面的面积大于连
接部40远离主体10的一端的端面的面积,这样可以提高延伸部20与主体10
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连接部40靠近主体10的一端的端面的面积小于主体10靠近连接部40的
一端的端面的面积。
连接部40远离主体10的一端的端面与延伸部20靠近主体10的一端的端
面重合。
这种测量用钩针包括柱状的主体10、设置在主体10的一端并且沿主体10
的轴向延伸的延伸部20以及设置在延伸部20远离主体10的一端的针头30,针
头30使得这种测量用钩针可以对不同移动终端设备的中板或底板的沟槽进行测
量;主体10的一端设有xyz三方向设置的三个定位孔12,使得这种测量用钩针
能够进行一方向装配、二方向装配和三方向装配,从而大大提高了这种测量用
钩针使用的灵活度以及适用范围。
如图2所示的一实施方式的沟槽的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提供待测量的工件。
工件可以为移动终端设备的中板或底板。
S20、使用测量工具配合测量用钩针对S10得到的工件内部的沟槽进行测量。
测量用钩针如上所述,前文中已有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测量工具可以为高度规。
本实施方式中,测量工具为三丰高度规(型号:25.40MM,生产厂家:三
丰公司)。
使用测量工具配合测量用钩针对工件内部的沟槽进行测量的操作为:将测
量用钩针通过定位孔装配到高度规上,测量用钩针的针头在工件的内部沟槽内
沿测量用钩针的主体的轴向移动,对工件的内部沟槽进行测量。
这种沟槽的测量方法,通过使用上述测量用钩针,可以对不同移动终端设
备的中板或底板的沟槽进行测量。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
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
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