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镜头和成像设备.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6276914 上传时间:2019-05-28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220816.4

申请日:

2012.07.25

公开号:

CN105629444A

公开日:

2016.06.0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视为放弃IPC(主分类):G02B 13/00放弃生效日:20180914|||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B 13/00申请日:20120725|||公开

IPC分类号:

G02B13/00; G02B15/177

主分类号:

G02B13/00

申请人: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发明人:

堤胜久; 石井良明

地址:

日本国东京都

优先权:

2011.07.29 JP 2011-166425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代理人:

李江晖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成像镜头,设置有从物体侧按顺序设置的负的第一透镜组和正的第二透镜组。第一透镜组由是负的双凹单透镜的第一组第一透镜构成,第二透镜组由从物体侧按顺序设置的正的第二组第一透镜、孔径光阑、正的第二组第二透镜、和负的第二组第三透镜构成。第二组第二透镜和第二组第三透镜粘合以形成粘合透镜。该成像镜头被配置以同时满足条件表达式(2):0<fg2/f<1.3,(2b’):0.5<fg2/f<1.25,和(6):31<vd2<70,其中fg2是整个第二透镜组的组合焦距,f是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vd2以及第二组第一透镜关于d线的阿贝数。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成像镜头,基本上包括从物体侧按顺序设置的具有负折射本领
的第一透镜组和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二透镜组构成,其中:
第一透镜组由是具有双凹形状和负折射本领的单透镜的第一组第一
透镜构成;
第二透镜组由从物体侧按顺序设置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二组第一
透镜、孔径光阑、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二组第二透镜、和具有负折射本领
的第二组第三透镜构成;
第二组第二透镜和第二组第三透镜粘合在一起以形成粘合透镜;并且
成像镜头满足下面给出的条件表达式(2),(2b’)和(6):
0<fg2/f<1.3-------------------------(2);
0.5<fg2/f<1.25----------------------(2b’);和
31<vd2<70-------------------------(6);其中:
fg2:整个第二透镜组的组合焦距;
f: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和
vd2:第二组第一透镜关于d线的阿贝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下面给出的条
件表达式(2a’):
0.3<fg2/f<1.28----------------------(2a’)。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下面给出
的条件表达式(5):
38<vd1<70---------------------------(5),
其中
vd1:第一组第一透镜关于d线的阿贝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下面给出的条
件表达式(5a):
40<vd1<68---------------------------(5a)。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下面给出的条
件表达式(5b):
41<vd1<66--------------------------(5b)。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下面给出
的条件表达式(6a):
35<vd2<70---------------------------(6a)。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下面给出的条
件表达式(6b):
40<vd2<60---------------------------(6b)。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下面给出
的条件表达式(7):
13.5<dsi<22-------------------------(7),
其中
dsi:孔径光阑和图像平面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按照空气等效距离表
达后焦距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下面给出的条
件表达式(7a):
13.8<dsi<20-------------------------(7a)。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下面给出的
条件表达式(7b):
14<dsi<18---------------------------(7b)。
1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镜头。

说明书

成像镜头和成像设备

本申请是2014年01月28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国家申请号为
201280037879.6的、发明名称为“成像镜头的成像设备”的、国际申请号
为PCT/JP2012/004737的、申请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的、国际申请日为
20120725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成像镜头和成像设备,并且更具体地,涉及采用诸
如CCD(电荷耦合器件)、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之类的图像传
感器并用于监视相机,移动终端相机,车内相机等的成像镜头。本发明还
涉及设置有该成像镜头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图像传感器,如CCD、CMOS等,具有增加像素数量
的非常小的图像传感器已经是已知的。与此同时,设置有这些图像传感器
的小型化成像装置本体也已经是已知的,并且关于用于这些成像装置本体
的成像镜头,采用尺寸减小且维持令人满意的光学性能的成像镜头。同时,
在监视相机和车内相机应用中,设置有小的成像镜头但仍然具有宽的视场
角和高性能的成像设备已经是已知的。

作为在前述领域中已知的、透镜数量相对少的具有宽的视场角的成像
镜头,可以引述例如在专利文献1至4中描述的成像镜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No.9(1997)-281387

专利文献2: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No.2(1990)-284108

专利文献3: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No.2005-316208

专利文献4: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No.2011-128210

发明内容

然而,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成像镜头在F数是2.8的情况下是暗的并
且具有大的色像差和像散,使得成像镜头不能被认为是具有如此高的光学
性能以被推荐用于应用于如上所述的这种高像素数量和高性能图像传感
器。

此外,专利文献2中描述的成像镜头在F数是3.0的情况下是暗的并
且具有大的色像差和像散,使得成像镜头不能被认为是具有如此高的光学
性能以被推荐用于应用于如上所述的这种高性能图像传感器。

专利文献3中描述的成像镜头在F数是2.8的情况下是暗的并且具有
大的像散,虽然色像差被很好地修正。因此,如上述情况一样,不能认为
该成像镜头具有如此高的光学性能以被推荐用于应用于如上所述的这种
高性能图像传感器。

专利文献4中描述的成像镜头已经试图实现明亮的镜头,但为了实现
亮度,稍微牺牲了紧凑性,并且不能认为该成像镜头被充分地小型化。

这样,在具有相对少量的透镜,如四个透镜的成像镜头中,存在的需
求是采用同时满足宽的视场角和紧凑性的高光学性能成像镜头。更具体
地,预期具有宽视场角且紧凑的成像镜头,其在F数约为2.0的情况下是
明亮的光学系统,像差被很好地修正。

已经考虑到上述情况中开发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具有
高的光学性能的宽视场角和紧凑的成像镜头,以及设置有该成像镜头的成
像设备。

本发明的第一成像镜头是一种成像镜头,基本上由从物体侧按顺序设
置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一透镜组和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二透镜组构成,
其中,第一透镜组由是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单透镜的第一组第一透镜构成;
第二透镜组由从物体侧按顺序设置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二组第一透镜、
孔径光阑、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二组第二透镜、和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二
组第三透镜构成,第二组第二透镜和第二组第三透镜粘合在一起以形成粘
合透镜,并且成像镜头同时满足条件表达式(1):0<f34/f<6.5和(2):
0<fg2/f<1.3,其中,f34是第二组第二透镜和第二组第三透镜在d线处的
组合焦距,fg2是整个第二透镜组在d线处的组合焦距,f是整个镜头系统
在d线处的焦距。

上述第一成像镜头更优选地满足条件表达式(1a):0.5<f34/f<5.2,并且
进一步优选地满足条件表达式(1b):1<f34/f<5。进一步,第一成像镜头更
优选地满足条件表达式(2a):0.8<fg2/f<1.28,并且进一步优选地满足条件
表达式(2b):1<fg2/f<1.28。

本发明的第二成像镜头是一种成像镜头,基本上由从物体侧按顺序设
置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一透镜组和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二透镜组构成,
其中,第一透镜组由是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单透镜的第一组第一透镜构成;
第二透镜组由从物体侧按顺序设置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二组第一透镜、
孔径光阑、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二组第二透镜、和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二
组第三透镜构成,第二组第二透镜和第二组第三透镜粘合在一起以形成粘
合透镜,并且成像镜头同时满足条件表达式(3):73<vd3+vd4<85.5和(4):
22<vd3-vd4<38.5,其中vd3是第二组第二透镜关于d线的阿贝数,vd4是
第二组第三透镜关于d线的阿贝数。

上述第二成像镜头更优选地满足条件表达式(3a):75<vd3+vd4<85,并
且进一步优选地满足条件表达式(3b):77<vd3+vd4<85。成像镜头更优选地
满足条件表达式(4a):25<vd3-vd4<38,并且进一步优选地满足条件表达式
(4b):28<vd3-vd4<38。

本发明的第三成像镜头是一种成像镜头,基本上由从物体侧按顺序设
置的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一透镜组和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二透镜组构成,
其中,第一透镜组由是具有双凹形状和负折射本领的单透镜的第一组第一
透镜构成,第二透镜组由从物体侧按顺序设置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二组
第一透镜、孔径光阑、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二组第二透镜、和具有负折射
本领的第二组第三透镜构成;第二组第二透镜和第二组第三透镜粘合在一
起以形成粘合透镜;并且成像镜头满足条件表达式(2):0<fg2/f<1.3,其中
fg2是整个第二透镜组在d线处的组合焦距,f是整个镜头系统在d线处的
焦距。

上述第三成像镜头更优选地满足条件表达式(2a’):0.3<fg2/f<1.28,并
且进一步优选地满足条件表达式(2b’):0.5<fg2/f<1.25。

上述第一至第三成像镜头中的每一个优选地满足条件表达式(5):
38<vd1<70,更优选地满足条件表达式(5a):40<vd1<68,并且进一步优选
地满足条件表达式(5b):41<vd1<66,其中vd1是第一组第一透镜关于d
线的阿贝数。

上述第一至第三成像镜头中的每一个优选地满足条件表达式(6):
31<vd2<70,更优选地满足条件表达式(6a):35<vd2<70,并且进一步优选
地满足条件表达式(6b):40<vd2<60,其中vd2是第二组第一透镜关于d
线的阿贝数。

上述第一至第三成像镜头中的每一个优选地满足条件表达式(7):
13.5<dsi<22,更优选地满足条件表达式(7a):13.8<dsi<20,并且进一步优
选地满足条件表达式(7b):14<dsi<18,其中dsi是孔径光阑和图像平面之
间在光轴上的距离(按照空气等效距离表达后焦距部分)。也就是说,“孔径
光阑和图像平面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是第二组第三透镜的图像侧表面的
顶点和图像平面(后焦距)之间的按照空气等效距离表达的距离(将空气等
效距离应用于设置在前述顶点和图像平面之间的不具有折射本领的光学
元件的厚度)。注意到,实际长度用于孔径光阑和第二组第三透镜的图像侧
表面的顶点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的成像设备是一种包括上述第一至第三成像镜头中的任一个
的成像设备。

在上述第一至第三成像镜头中的每一个中,构成第二透镜组的第二组
第一透镜是单透镜。

上述第一至第三成像镜头中的每一个不包括位于第一透镜组和第二
透镜组之间的具有光焦度的光学元件。也就是说,第一至第三成像镜头中
的每一个被配置成不包括位于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之间的具有折射
本领的光学元件。

如在本文中使用的用语“基本上由n个透镜组构成的成像镜头”涉及下
述成像镜头,除了所述n个透镜组之外,该成像镜头设置有不具有折射本
领的透镜、除透镜之外的光学元件,如孔径光阑,盖玻璃等,透镜法兰、
镜筒、图像传感器、机械部件,如相机抖动修正机构等。

第一至第三成像镜头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二透镜组的图像
侧的具有折射本领的透镜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成像镜头和设置有第一成像镜头的成像设备,具有
负折射本领的第一透镜组和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二透镜组从物体侧按顺
序设置,其中第一透镜组由是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单透镜的第一组第一透镜
构成,第二透镜组由从物体侧按顺序设置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二组第一
透镜、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二组第二透镜、和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二组第
三透镜构成,第二组第二透镜和第二组第三透镜粘合在一起以形成粘合透
镜,并且成像镜头同时满足条件表达式(1):0<f34/f<6.5和(2):0<fg2/f<1.3。
这允许第一成像镜头和设置有第一成像镜头的成像设备紧凑,具有宽的视
场角和高的光学性能。例如,第二成像镜头可以是广角的和紧凑的成像镜
头,其像差被很好地修正,并且在F数约为2.0的情况下是明亮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成像镜头和设置有第二成像镜头的成像设备,具有
负折射本领的第一透镜组和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二透镜组从物体侧按顺
序设置,其中,第一透镜组由是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单透镜的第一组第一透
镜构成;第二透镜组由从物体侧按顺序设置的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二组第
一透镜、孔径光阑、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二组第二透镜、和具有负折射本
领的第二组第三透镜构成,第二组第二透镜和第二组第三透镜粘合在一起
以形成粘合透镜,并且成像镜头同时满足条件表达式(3):73<vd3+vd4<85.5
和(4):22<vd3-vd4<38.5。这允许第二成像镜头和设置有第二成像镜头的
成像设备紧凑,具有宽的视场角和高的光学性能。例如,第二成像镜头可
以是广角的和紧凑的成像镜头,其像差被很好地修正,并且在F数约为2.0
的情况下是明亮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成像镜头和设置有第三成像镜头的成像设备,具有
负折射本领的第一透镜组和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二透镜组从物体侧按顺
序设置,其中,第一透镜组由是具有双凹形状和负折射本领的单透镜的第
一组第一透镜构成,第二透镜组由从物体侧按顺序设置的具有正折射本领
的第二组第一透镜、孔径光阑、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二组第二透镜、和具
有负折射本领的第二组第三透镜构成;第二组第二透镜和第二组第三透镜
粘合在一起以形成粘合透镜;并且成像镜头满足条件表达式(2):
0<fg2/f<1.3。这允许第三成像镜头和设置有第三成像镜头的成像设备紧凑,
具有宽的视场角和高的光学性能。例如,第三成像镜头可以是广角的和紧
凑的成像镜头,其像差被很好地修正,并且在F数约为2.0的情况下是明
亮的。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和成像设备的剖视图。

图1B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和成像设备的剖视图。

图1C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和成像设备的剖视图。

图2图示根据示例1的成像镜头的带有光程的配置。

图3图示根据示例2的成像镜头的配置。

图4图示根据示例3的成像镜头的配置

图5图示根据示例4的成像镜头的配置。

图6图示根据示例5的成像镜头的配置。

图7在(a)至(d)中示出根据示例1的成像镜头的像差示意图。

图8在(a)至(d)中示出根据示例2的成像镜头的像差示意图。

图9在(a)至(d)中示出根据示例3的成像镜头的像差示意图。

图10在(a)至(d)中示出根据示例4的成像镜头的像差示意图。

图11在(a)至(d)中示出根据示例5的成像镜头的像差示意图。

图12图示设置有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监视相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和成像设备的剖视图,
图示了其配置,图1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和成像设备
的剖视图,图示了其配置,图1C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
和成像设备的剖视图,图示了其配置。

如图1A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201包括图像传
感器210和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01。图像传感器210将
表示通过成像镜头101在图像传感器210的光接收表面210J上形成的表
示对象1的光学图像Im转换成电信号,并产生表示对象1的图像信号Gs。
关于图像传感器210,例如,可以采用CCD图像传感器、CMOS图像传
感器、MOS图像传感器等。

成像镜头101包括从物体侧(附图中的箭头-Z方向侧)按顺序设置的
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一透镜组G1和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二透镜组G2。注
意到,没有具有光焦度的光学构件设置在第一透镜组G1和第二透镜组G2
之间。

第一透镜组G1仅包括作为具有光焦度的光学构件的一个透镜,即第
一组第一透镜L11,其是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单透镜。

第二透镜组G2包括从物体侧按顺序设置的是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单透
镜的第二组第一透镜L21、以及由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二组第二透镜L22
和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二组第三透镜L23形成的粘合透镜,作为具有光焦
度的光学构件。注意到,第二组第二透镜L22和第二组第三透镜L23以此
顺序从物体侧开始设置。

孔径光阑St设置在第二组第一透镜L21和第二组第二透镜L22之间。

进一步,上述成像镜头101同时满足条件表达式(1):0<f34/f<6.5和(2):
0<fg2/f<1.3,其中f34是第二组第二透镜和第二组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
fg2是整个第二透镜组的组合焦距,f是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

上述成像镜头101更优选地满足条件表达式(1a):0.5<f34/f<5.2并且
进一步优选地满足条件表达式(1b):1<f34/f<5。进一步,上述成像镜头101
更优选地满足条件表达式(2a):0.8<fg2/f<1.28,并且进一步优选地满足条
件表达式(2b):1<fg2/f<1.28。

如图1B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设备202包括图像传
感器210和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02。图像传感器210的
结构和操作与上述成像设备201中的图像传感器的结构和操作相同。

成像镜头102包括从物体侧(附图中的箭头-Z方向侧)按顺序设置的
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一透镜组G1和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二透镜组G2。注
意到,没有具有光焦度的光学构件设置在第一透镜组G1和第二透镜组G2
之间。

第一透镜组G1仅包括作为具有光焦度的光学构件的一个透镜,即第
一组第一透镜L11,其是具有负折射本领的单透镜。

第二透镜组G2包括从物体侧按顺序设置的是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单透
镜的第二组第一透镜L21、以及由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二组第二透镜L22
和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二组第三透镜L23形成的粘合透镜,作为具有光焦
度的光学构件。注意到,第二组第二透镜L22和第二组第三透镜L23以此
顺序从物体侧开始设置。

孔径光阑St设置在第二组第一透镜L21和第二组第二透镜L22之间。

进一步,上述成像镜头102同时满足条件表达式(3):73<vd3+vd4<85.5
和(4):22<vd3-vd4<38.5,其中vd3是第二组第二透镜关于d线的阿贝数,
vd4是第二组第三透镜关于d线的阿贝数。

上述成像镜头102更优选地满足条件表达式(3a):75<vd3+vd4<85,并
且进一步优选地满足条件表达式(3b):77<vd3+vd4<85。进一步,上述成像
镜头102更优选地满足条件表达式(4a):25<vd3-vd4<38,并且进一步优选
地满足条件表达式(4b):28<vd3-vd4<38。

如图1C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成像设备203包括图像传
感器210和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03。图像传感器210的
结构和操作与上述成像设备201中的图像传感器的结构和操作相同。

成像镜头103包括从物体侧(附图中的箭头-Z方向侧)按顺序设置的
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一透镜组G1和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二透镜组G2。注
意到,没有具有光焦度的光学构件设置在第一透镜组G1和第二透镜组G2
之间。

第一透镜组G1仅包括作为具有光焦度的光学构件的一个透镜,即第
一组第一透镜L11,其是具有双凹形状和负折射本领的单透镜。

第二透镜组G2包括从物体侧按顺序设置的是具有正折射本领的单透
镜的第二组第一透镜L21,以及由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二组第二透镜L22
和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二组第三透镜L23形成的粘合透镜,具有光焦度的
光学构件。注意到,第二组第二透镜L22和第二组第三透镜L23以此顺序
从物体侧顺序地设置。

孔径光阑St设置在第二组第一透镜L21和第二组第二透镜L22之间。

进一步,上述成像镜头103满足条件表达式(2):0<fg2/f<1.3,其中fg2
是整个第二透镜组的组合焦距,f是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

成像镜头103更优选地满足条件表达式(2a’):0.3<fg2/f<1.18,并且进
一步优选地满足条件表达式(2b’):0.5<fg2/f<1.25。

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01、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02和第三
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03中的每一个还可以具有下述配置。

成像镜头101,102,103中的每一个优选地满足条件表达式(5):
38<vd1<70,更优选地满足条件表达式(5a):40<vd1<68,并且进一步优选
地满足条件表达式(5b):41<vd1<66,其中vd1是第一组第一透镜关于d
线的阿贝数。

成像镜头101,102,103中的每一个优选地满足条件表达式(6):
31<vd2<70,更优选地满足条件表达式(6a):35<vd2<70,并且进一步优选
地满足条件表达式(6b):40<vd2<60,其中vd2是第二组第一透镜关于d
线的阿贝数。

成像镜头101,102,103中的每一个优选地满足条件表达式(7):
13.5<dsi<22,更优选地满足条件表达式(7a):13.8<dsi<20,并且进一步优
选地满足条件表达式(7b):14<dsi<18,其中dsi是孔径光阑St和图像平面
Im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根据空气等效距离表达后焦距部分)。也就是说,
“孔径光阑St和图像平面Im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是第二组第三透镜L23
的图像侧表面的顶点和图像平面Im(后焦距)之间的距离,通过将空气等效
距离应用于光学元件LL,如盖玻璃等的厚度,按照空气等效距离表达该
距离。

现在将共同地描述条件表达式(1),(2),(3),(4),(5),(6),(7)的效果。

[条件表达式(1):0<f34/f<6.5的效果]

该条件表达式限定“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二组第二透镜L22和具有负
折射本领的第二组第三透镜L23的组合焦距f34”与“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
f”的比的范围。

如果成像镜头超过条件表达式(1)的上限,球面像差的修正不足变得明
显,并且性能改善变得困难。

如果成像镜头降低低于条件表达式(1)的下限,则组合焦距f34减小,
并且球面像差增加,从而“边缘光线的球面像差”和“通过对应于边缘光线
的光线高度的70%的光线高度的光线的球面像差”之间的差增加。

上述条件表达式(1a),(1b)的效果与条件表达式(1)的效果相同。

[条件表达式(2):0<fg2/f<1.3的效果]

条件表达式(2)限定“整个第二透镜组G2的组合焦距fg2”与“整个镜头
系统的焦距f”的比的范围。

通过配置成像镜头以满足条件表达式(2),可以在实现小型化的同时将
球面像差和图像平面像差之间的平衡维持在以满意的状态。

如果成像镜头超过条件表达式(2)的上限,则第一透镜组G1和后面的
组之间的折射本领的平衡被扰乱,从而切向图像平面倾斜至下侧。

如果成像镜头降低低于条件表达式(2)的下限,则第一透镜组G1和后
面的组的焦距都减小且折射本领增加,使得可能出现高阶球面像差。

上述条件表达式(2a),(2b)和(2a’),(2b’)的效果与条件表达式(2)的效
果相同。

[条件表达式(3):73<vd3+vd4<85.5的效果]

条件表达式(3)限定“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二组第二透镜L22的阿贝数
vd3”和“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二组第三透镜L23的阿贝数vd4”之和的值的
范围。

通过配置成像镜头以满足条件表达式(4),通过透镜的组合,可以获得
令人满意的消色差效果。

如果成像镜头降低低于条件表达式(3)的下限,则横向色像差在短波长
侧被修正不足。

上述条件表达式(3a),(3b)的效果与条件表达式(3)的效果相同。

[条件表达式(4):22<vd3-vd4<38.5的效果]

条件表达式(3)限定“具有正折射本领的第二组第二透镜L22的阿贝数
vd3”和“具有负折射本领的第二组第三透镜L23的阿贝数vd4”之差的值的
范围。

通过配置成像镜头以满足条件表达式(4),通过透镜的组合,可以获得
令人满意的消色差效果。

如果成像镜头超过条件表达式(4)的上限,在试图适当地平衡色像差时
球面像差被修正不足。因而,难以通过增加孔径使镜头变明亮。

如果成像镜头降低低于条件表达式(4)的下限,则横向色像差在短波长
侧被修正不足。

上述条件表达式(4a),(4b)的效果与条件表达式(4)的效果相同。

[条件表达式(5):38<vd1<70的效果]

条件表达式(5)限定设置在最靠近物体侧的第一组第一透镜L11的阿
贝数的范围。

通过配置成像镜头以满足条件表达式(5),可以抑制色像差。

如果成像镜头超过条件表达式(5)的上限,则在短波长侧,纵向色像差
进一步倾向于被修正不足,且横向色像差进一步倾向于被过度修正。

如果成像镜头降低低于条件表达式(5)的下限,则在短波长侧,纵向色
像差进一步倾向于被过度修正,横向色像差进一步倾向于被修正不足。

上述条件表达式(5a),(5b)的效果与条件表达式(5)的效果相同。

[条件表达式(6):31<vd2<70的效果]

条件表达式(6)限定第二透镜组中设置在最靠近物体侧的第二组第一
透镜L21的阿贝数。

通过配置成像镜头以满足条件表达式(6),可以抑制在散射光会聚时出
现的色像差。

如果成像镜头超过条件表达式(6)的上限,则在短波长侧,纵向色像差
进一步倾向于被过度修正。

如果成像镜头降低低于条件表达式(6)的下限,则在短波长侧,纵向色
像差进一步倾向于被修正不足。

条件表达式(6a),(6b)的效果与条件表达式(6)的效果相同。

[条件表达式(7):13.5<dsi<22的效果]

条件表达式(7)限定前述“孔径光阑St和图像平面Im之间在光轴上的
距离(按照空气等效距离表达后焦距部分)”的范围。

如果成像镜头被配置以满足条件表达式(7),则通过减小成像镜头的整
体长度和直径,可以实现小型化。

如果成像镜头超过条件表达式(7)的上限,则延长整个镜头长度用于像
差修正的需求增加,并且小型化变得困难。出现整个镜头长度需要延长以
获得期望的镜头性能以及横向色像差关于短波长侧中的光被修正不足的
问题。

另一方面,如果成像镜头降低低于条件表达式(7)的下限,则球面像差
增加,并且“边缘光线的球面像差”和“通过对应于边缘光线的光线高度的
70%的光线高度的光线的球面像差”之间的差增加。

上述条件表达式(7a),(7b)的效果与条件表达式(7)的效果相同。

当将上述每个成像镜头应用于成像设备时,基本上不具有折射本领的
光学元件LL,如盖玻璃、低通滤光器、红外截止滤光器等,可以根据成
像设备的结构设置在成像镜头101,102,103中的每一个和图像传感器210
之间。例如,如果成像镜头101,102,103中的每一个安装在车内相机上
并且该相机用作夜间监视相机,则优选的是,截断具有在从紫外光至蓝光
的范围内的波长的光的滤光器插入成像镜头和图像传感器之间。

代替在成像镜头101,102,103中的每一个和图像传感器210之间设
置低通滤光器和截断特定波长区域的各种类型的滤光器,各种类型的滤光
器可以设置在构成成像镜头的透镜之间,或者具有与各种类型的滤光器的
效果相同的效果的薄膜也可以形成(涂覆涂层)在构成成像镜头的透镜上。

如果采用成像镜头101,102,103中的每一个,例如,用于室外监视,
则需要成像镜头能够用在从寒冷区域中的户外到热带区域中夏天中的汽
车的内部的宽的温度范围。在这种情况中,优选的是,构成每个成像镜头
的所有透镜的材料是玻璃。进一步,构成每个成像镜头的所有透镜优选地
是球面透镜,从而便宜地制造透镜。然而,在相对于成本将优先权给予光
学性能的情况中,可以采用非球面透镜。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具有高的光学性能
并可以实现宽的视场角和小型化。

[示例]

现在将描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具体数值数据的示例。

将参照图2至6,图7至11,以及表1至6共同地描述本发明的成像
镜头的示例1至5中的每一个的数值数据等。在图2至6中,分别对应于
表示成像镜头101,102和103的图1A,1B,1C中的附图标记的附图标
记指示对应的部件。

<示例1>

图2图示示例1的成像镜头的带有通过该成像镜头的光的光程的示意
性配置。

示例1的成像镜头具有对应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的配置的
配置。示例1的成像镜头被配置以满足全部条件表达式(1),(2),(3),(4),
(5),(6),(7)。

表1示出示例1的成像镜头的透镜数据。在表1中示出的透镜数据中,
表面编号i表示第i个表面Si,其中编号i(i=1,2,3,-----)以向着图像
侧顺序地增加的方式给予每个表面,最靠近物体侧表面作为第一个表面。
在表1中示出的透镜数据中,还将表面编号给予孔径光阑St和没有光焦
度的光学元件LL。

表1中的符号Ri表示第i(i=1,2,3,-----)个表面的曲率半径,符
号Di表示第i个表面和第(i+1)个表面之间在光轴Z1上的表面间距。符号
Ri和Di在编号上对应于符号Si(i=1,2,3,-----)。

符号Ndj表示第j个光学元件关于d线(587.6nm)的折射率,其中编
号j(j=1,2,3,-----)以向着图像侧顺序地增加的方式给予每个光学元件,
其中最靠近物体侧的光学元件作为第一个光学元件,并且vdj表示第j个
光学元件关于d线的阿贝数。在表1中,曲率半径和表面间距的单位是
mm,曲率半径在表面在物体侧凸起时是正的,在表面在图像侧凸起时是
负的。

在这里,第一光学元件对应于第一组第一透镜L11,第二光学元件对
应于第二组第一透镜L21,第三光学元件对应于第二组第二透镜L22,第
四光学元件对应于第二组第三透镜L23,第五光学元件对应于不具有光焦
度的光学元件LL。不具有光焦度的光学元件LL例如对应于设置在图像传
感器的光接收表面上的盖玻璃等。

由于甚至在诸如透镜等之类的光学元件的尺寸成比例地增加或减小
时,如上所述的这种光学系统通常也维持预定的性能,因此其中上述全部
透镜数据成比例地增加或减小的成像镜头也可以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

[表1]

示例1

图7图示示例1的成像镜头的球面像差,像散,畸变和横向色像差。
图7图示关于d线,F线和C线光的像差。像散的示意图图示相对于径向
图像平面和切向图像平面的像差。

如图7所示,由符号(a)指示的示意图表示球面像差,由符号(b)指示
的示意图表示像散,由符号(c)指示的示意图表示畸变,由符号(d)指示的
示意图表示横向侧像差。

畸变示意图图示从理想图像高度f×tanθ的偏移量,其中f是整个镜头
系统的焦距,θ是半视场角(被处理为变量,0≤θ≤ω)。

在示例的描述的结束处的表6示出可以通过在每个条件表达式中的数
值表达式获得的关于示例1至5中的每一个的值。每个条件表达式中的数
值表达式的值是关于d线(波长587.56nm)的值,并且可以从表1等中示出
的透镜数据获得。

注意上述描述如何说明图示示例1的成像镜头的配置的图2、图示成
像镜头的像差的图7、图示的成像镜头的透镜数据的表1、以及示出每个
条件表达式中的每个数值表达式的值适用于稍后将被描述的示例2至5的
表6,以便将省略接下来的示例的描述。

<示例2>

图3图示示例2的成像镜头的示意性配置。示例2的成像镜头具有对
应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的配置的配置。

示例2的成像镜头被配置以满足所有条件表达式(1),(2),(3),(4),(5),
(6),(7)。

图8图示示例2的成像镜头的像差。

下面给出的表2示出示例2的透镜数据。

[表2]

示例2

<示例3>

图4图示示例3的成像镜头的示意性配置。示例3的成像镜头具有对
应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的配置的配置。示例3的成像镜头被配
置以满足所有条件表达式(1),(2),(3),(4),(5),(6),(7)。

图9图示示例3的成像镜头的像差。

下面给出的表3示出示例3的透镜数据。

[表3]

示例3

<示例4>

图5图示示例4的成像镜头的示意性配置。示例4的成像镜头具有对
应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的配置的配置。示例4的成像镜头被配
置以满足全部条件表达式(1),(2),(3),(4),(5),(6),(7)。

图10图示示例4的成像镜头的像差。

下面给出的表4示出示例4的透镜数据。

[表4]

示例4

<示例5>

图6图示示例5的成像镜头的示意性配置。示例5的成像镜头具有对
应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的配置的配置。示例5的成像镜头被配
置以满足所有条件表达式(1),(2),(3),(4),(5),(6),(7)。

图11图示示例5的成像镜头的像差。

下面给出的表5示出示例5的透镜数据。

[表5]

示例5

下面给出的表6示出可以由每个条件表达式中的数值表达式获得的
值。

[表6]

条件表达式
数据表达式
示例1
示例2
示例3
示例4
示例5
(1)
f34/f
2.03
4.46
3.64
2.07
2.67
(2)
fg2/f
1.23
1.12
1.13
1.21
1.20
(3)
v d3+v d4
78.5
84.1
83.1
78.5
81.0
(4)
v d3-v d4
30.9
36.5
37.5
30.9
35.4
(5)
v d1
42.7
64.1
64.1
42.7
64.1
(6)
v d2
42.7
44.8
44.8
42.7
58.2
(7)
dsi
17.9
14.6
14.2
17.8
14.5

*获得的用于满足全部条件表达式的每个示例的每个数值表达式的值

如从前文可以看到的那样,示例1至5的成像镜头具有高的光学性能,
并且是具有宽的视场角的紧凑成像镜头。

图12图示作为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实施例的监视相机的示意性配置。
图12中图示的监视相机200包括设置在大致圆筒形镜筒中的成像镜头
100(如,成像镜头101,102,103等)和捕获对象的由成像镜头100形成
的光学图像的图像传感器210。通过成像镜头100在图像传感器210的光
接收表面上形成的光学图像被转换成电信号Gs并被从监视相机200输出。

目前为止,已经通过第一至第三实施例及示例描述了本发明,然而,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和示例,并且可以进行多种修改。例如,每个透
镜元件的曲率半径、表面间距、折射率、阿贝数等的值不限于在每个数值
示例中示出的那些值,并且可以采取其它值。例如,作为如图1A、1B、
1C的具有粘合透镜的成像镜头的修改,可以引述设置有设置在第二透镜
组G2的图像侧的、具有折射本领的透镜组的成像镜头。

在成像设备的实施例中,已经在其中本发明应用于监视相机的情况中
进行了描述和图示。但本发明不限于这种应用,并且例如可以引用于摄像
机、电子照相机、车内相机等。

成像镜头和成像设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成像镜头和成像设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成像镜头和成像设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像镜头和成像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像镜头和成像设备.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成像镜头,设置有从物体侧按顺序设置的负的第一透镜组和正的第二透镜组。第一透镜组由是负的双凹单透镜的第一组第一透镜构成,第二透镜组由从物体侧按顺序设置的正的第二组第一透镜、孔径光阑、正的第二组第二透镜、和负的第二组第三透镜构成。第二组第二透镜和第二组第三透镜粘合以形成粘合透镜。该成像镜头被配置以同时满足条件表达式(2):0fg2/f1.3,(2b):0.5fg2/f1.25,和(6):31vd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