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板组件及背光模组.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625708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4.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17017.X

申请日:

2014.07.04

公开号:

CN104061498A

公开日:

2014.09.2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G02F 1/1333登记生效日:20160516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瑞仪(广州)光电子器件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中国台湾高雄市高雄加工出口区中六路1号变更后权利人:510530 广东省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城新瑞路11号|||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1S 8/00申请日:20140704|||公开

IPC分类号:

F21S8/00; F21V17/10; G02F1/1333

主分类号:

F21S8/00

申请人:

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高敏睿; 赵永杰; 黄镫仪; 陈建宏

地址:

中国台湾高雄市高雄加工出口区中六路1号

优先权:

2014.05.23 TW 103118131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代理人:

王宝筠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背板组件及背光模组。本发明实施例的背板组件包含背板、至少一光学膜片及至少一固定件;背板包含底板及侧墙;光学膜片位于底板上方;固定件包含主体以及凸出件;主体的至少一部分是叠合设置在侧墙上;凸出件是设置在主体上,且结合于光学膜片。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背板,包含一底板及一侧墙;
至少一光学膜片,位于该底板上方;以及
至少一固定件,包含:
一主体,至少一部分是叠合设置在该侧墙上;以及
一凸出件,设置在该主体上,且结合于该至少一光学膜片。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固定件的该主体是沿着朝向该底板的方向而结合于该底板,该至少一固定件的该凸出件是沿着远离该底板的方向延伸而结合于该至少一光学膜片。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凸出件具有一长度与一宽度,且该长度的延伸方向是平行于该侧墙的延伸方向。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光学膜片具有一穿孔,且该穿孔具有一长度,该穿孔的该长度的延伸方向是平行于该凸出件的该长度的延伸方向。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光学膜片的该穿孔具有一宽度,该宽度是大于该凸出件的该宽度。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凸出件为一金属片,且该主体是透过一射出成型的方式与该凸出件结合。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该侧墙是连接该底板,且该底板或该侧墙上设有至少一开槽,该主体具有一导槽以及至少一卡合部,该侧墙是嵌合在该导槽中,且该至少一卡合部是卡设于该至少一开槽中。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该主体更包含:
一顶面,该凸出件是凸出在该顶面上;
一底面,相对该顶面,其中该至少一卡合部是由该底面凸伸而出,且该背板的该至少一开槽是对应该至少一卡合部设置在该底板上;以及
一侧面,连接该顶面及该底面,其中该导槽是由该侧面凹入的一凹陷部。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该主体更包含一凸台设置在该顶面上。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该主体更包含一插件 设置在该底面上,且该插件对应插设在该底板的一插孔中。

11.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该主体更包含:
一顶面,该凸出件是凸出在该顶面上;以及
一第一侧面,连接该顶面,且凸设有该至少一卡合部与一延伸部,该背板的该至少一开槽是对应该至少一卡合部设置在该侧墙上,该导槽是凹设在该延伸部中。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背板的该至少一开槽包含一定位部及一渐缩部连通至该定位部,该至少一卡合部具有弹性,可受到该渐缩部的压迫而变形,以使该至少一卡合部利用弹力回复而卡合在该定位部中。

13.
  一种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背板,包含一底板及一侧墙;
至少一光学膜片,位于该底板上方;以及
至少一固定件,包含:
一主体,设置在该侧墙与该至少一光学膜片之间;以及
一凸出件,设置在该主体上,且结合于该至少一光学膜片。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固定件的该主体是沿着朝向该底板的方向而结合于该底板,该至少一固定件的该凸出件是沿着远离该底板的方向延伸而结合于该至少一光学膜片。

15.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凸出件具有一长度与一宽度,且该长度的方向是平行于该侧墙的延伸方向。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光学膜片具有一穿孔,且该穿孔具有一长度,该穿孔的该长度的延伸方向是平行于该凸出件的该长度的延伸方向。

17.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光学膜片的该穿孔具有一宽度,该宽度是大于该凸出件的该宽度。

18.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凸出件为一金属片,且该主体是透过一射出成型的方式与该凸出件结合。

19.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该侧墙是连接该底板, 且该底板或该侧墙上设有至少一开槽,该主体具有一导槽以及至少一卡合部,其中该侧墙是嵌合在该导槽中,且该至少一卡合部是卡设于该至少一开槽中。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该主体更包含:
一顶面,该凸出件设置在该顶面上;
一底面,相对该顶面,其中该至少一卡合部是由该底面凸伸而出,且该背板的该至少一开槽是对应该至少一卡合部设置在该底板上;以及
一侧面,连接该顶面及该底面,其中该导槽是由该侧面凹入的一凹陷部。

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该主体更包含一凸台设置在该顶面上。

22.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该主体更包含一插件设置在该底面上,且该插件对应插设在该底板的一插孔中。

23.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该主体更包含:
一顶面,该凸出件设置在该顶面上;以及
一第一侧面,连接该顶面,且凸设有该至少一卡合部与一延伸部,该背板的该至少一开槽是对应该至少一卡合部设置在该侧墙上,该导槽是凹设在该延伸部中。

24.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背板的该至少一开槽包含一定位部及一渐缩部连通至该定位部,该至少一卡合部具有弹性,可受到该渐缩部的压迫而变形,以使该至少一卡合部利用弹力回复而卡合在该定位部中。

25.
  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如权利要求1至10与13至22项中任一项所述的背板组件;
一导光板,设置在该底板与该至少一光学膜片之间,且该导光板更包含至少一凸耳凸伸于该导光板的一侧边,且该凸耳设置在该顶面上并与该凸出件错位设置;以及
一光源,设置在该导光板的一入光面旁。

26.
  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如权利要求1至7、11至19与23至2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背板组件;
一导光板,设置在该底板与该至少一光学膜片之间,且该导光板的侧边 是抵靠该主体的一第二侧面,其中该第二侧面是相对该第一侧面;以及
一光源,设置在该导光板的一入光面旁。

说明书

背板组件及背光模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光源组件,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背板组件及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1,其是表示一种现有技术背板与挡块的装置示意图。在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中,为了固定光学膜片,常见的做法是在背板910中设置挡块920。挡块920上设有凸柱920a,可供光学膜片套设。然而,此种挡块920的强度不佳,且凸柱920a易断裂而无法有效固定光学膜片。此外,挡块920本身具有一定的厚度,并不利于背光模组的边框的缩减。
请一并参照图2,其是表示一种现有技术背板与定位柱的装置示意图。另一种固定光学膜片的方式是在背板930中设置定位柱940。在设置定位柱940之前,背板930必须先设置数个穿孔930a。藉此,定位柱940可穿过背板930上的穿孔930a而固定在背板930上。然而,虽然定位柱940占用的空间较图1所示的挡块920少,但背板930在设置穿孔930a时,背板930会受限于加工技术而必须要将穿孔930a设置在距离背板930边缘一段距离的位置上,如此仍无法有效缩减背光模组的边框宽度。此外,在背板930上设置穿孔930a的方式也会严重影响背板930的美观。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背板组件及背光模组,其是利用具有导槽及卡合部的固定件来将光学膜片以及导光板固定在背板上。而且,本发明在背板上另外设有对应卡合部的开槽。藉此,当固定件设置在背板上时,背板的侧墙是嵌合在导槽中,且卡合部可直接填补开槽的空间,藉此可达到节省空间以及增加背板强度的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背板组件及背光模组,其利用射出成型的方式将强度较高的凸出件结合在主体上来制作固定件,如此可增加整体固定件的强度,并可提升光学膜片装设在固定件上的可靠度。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背板组件。此背板组件包含背板、至少一光学膜片及至少一固定件。背板包含底板及侧墙。光学膜片位于底板上方。固定件包含主体以及凸出件。主体的至少一部分是叠合设置在侧墙上。凸出件是设置在主体上,且结合于光学膜片。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提出另一种背板组件。此背板组件包含背板、至少一光学膜片及至少一固定件。背板包含底板及侧墙。光学膜片位于底板上方。固定件包含主体以及凸出件。主体设置在侧墙与光学膜片之间。凸出件是设置在主体上,且结合于光学膜片。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上述的固定件的主体是沿着朝向底板的方向而结合于底板。固定件的凸出件是沿着远离底板的方向延伸而结合于光学膜片。
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上述的凸出件具有长度与宽度,且长度的方向是平行于侧墙的延伸方向。
依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上述的光学膜片具有穿孔。穿孔具有长度,且穿孔的长度的延伸方向是平行于凸出件的长度的延伸方向。
依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上述的光学膜片的穿孔具有宽度,且宽度是大于凸出件的宽度。
依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上述的侧墙是连接底板,且底板或侧墙上设有开槽。主体具有导槽以及至少一个卡合部。侧墙是嵌合在导槽中,且卡合部是卡设于开槽中。
依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上述的主体更包含顶面、底面以及侧面。凸出件是凸出在顶面上。底面相对顶面,卡合部是由底面凸伸而出。背板的开槽是对应卡合部设置在底板上。侧面连接顶面及底面,且导槽是由侧面凹入的凹陷部。
依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上述的主体更包含凸台设置在顶面上。
依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上述的主体更包含插件设置在底面上。插件是对应插设在底板的插孔中。
依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上述的凸出件为金属片,且主体是透过射出成型的方式与凸出件结合。
依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上述的主体更包含顶面以及第一侧面。凸出件 是凸出在顶面上。第一侧面连接顶面,且凸设有卡合部与延伸部。背板的开槽是对应卡合部设置在侧墙上。导槽是凹设在延伸部中。
依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上述的背板的开槽包含定位部及渐缩部连通至定位部。卡合部具有弹性,且可受到渐缩部的压迫而变形,以使卡合部利用弹力回复而卡合在定位部中。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背光模组。此背光模组包含前述的背板组件、导光板以及光源。导光板设置在底板与光学膜片之间。导光板更包含至少一凸耳凸伸于导光板的一侧边,且凸耳设置在顶面上并与凸出件错位设置。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入光面旁。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提出另一种背光模组。此背光模组包含前述的背板组件、导光板以及光源。导光板设置在底板与光学膜片之间,且导光板的侧边是抵靠主体的第二侧面,其中第二侧面是相对第一侧面。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入光面旁。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的说明如下:
图1是表示一种现有技术背板与挡块的装置示意图;
图2是表示一种现有技术背板与定位柱的装置示意图;
图3A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3B是第3A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固定件与背板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固定件与背板的组合示意图;
图6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固定件与背板的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固定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上视图;
图10A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10B是第10A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固定件与背板的组合示意图;
图12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13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上视图。
其中,图中各标示为:100-背光模组;200-背板组件;220-背板;222-底板;222a-插孔;224-侧墙;226-开槽;240-光学膜片;242-凸耳;242a-穿孔;260-固定件;262-主体;262a-顶面;262b-底面;262c-侧面;262d-导槽;262e-卡合部;262f-插件;262g-凸台;264-凸出件;264a-穿孔;300-导光板;302-凸耳;400-反射片;500-背光模组;600-背板组件;620-背板;622-底板;624-侧墙;626-开槽;626a-定位部;626b-渐缩部;640-光学膜片;642-凸耳;642a-穿孔;660-固定件;662-主体;662a-顶面;662b-第一侧面;662c-第二侧面;662d-导槽;662e-卡合部;662f-延伸部;664-凸出件;700-导光板;800-反射片;910-背板;920-挡块;920a-凸柱;930-背板;930a-穿孔;940-定位柱;D1-方向;D2-延伸方向;D3-方向;D4-延伸方向;L1-长度;L2-长度;L3-长度;L4-长度;W1-宽度;W2-宽度;W3-宽度;W4-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照图3A及图3B,图3A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分解示意图,图3B是图3A的局部放大图。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0主要包含背板组件200、导光板300、光源(图未示)及反射片400。如图3B所示,背板组件200包含背板220、至少一光学膜片240以及至少一固定件260。其中,背板220包含底板222及连接底板222的侧墙224。而且,反射片400、导光板300以及光学膜片240是依序设置在底板222上方。固定件260则是用来限位导光板300与反射片400,并可将光学膜片240固定在背板220上。
请同时参照图4及图5,其是分别表示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固定件与背板的分解示意图及组合示意图。固定件260包含主体262以及凸出件264。如图4所示,主体262包含顶面262a、底面262b及侧面262c,其中底面262b相对于顶面262a,侧面262c则是连接顶面262a以及底面262b。此外,主体262具有导槽262d以及至少一个卡合部262e。导槽262d是由主体262的侧面262c凹入的一凹陷部。藉此,在将固定件260组合至背板220时,固 定件260是沿着朝向底板222的方向D1移动,可使侧墙224沿着导槽262d移动而嵌合至导槽262d中。也就是说,固定件260的主体262的一部分是叠合设置在背板220的侧墙224的内侧面上。
请继续参照图4及图5,主体262的卡合部262e是由主体262的底面262b凸伸而出。背板220的底板222对应卡合部262e的位置设有开槽226。藉此,固定件260可透过卡合部262e沿着方向D1插设至开槽226的方式而固定在背板220上。在一些实施例中,于制作背板220时,可先利用一冲压方式在板材上形成数个开槽226,然后再将此板材靠近侧边且未设置开槽226的部分向上弯折而形成侧墙224,而侧墙224以外的板材部分则为底板222。因此,如图5所示,当固定件260固定在背板220上时,卡合部262e可直接填补开槽226的空间,达到节省空间以及增加背板220强度的效果。
请一并参照图6,其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背板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262包含插件262f设置在底面262b上,且底板222上设有对应插件262f的插孔222a。因此,固定件260可透过将插件262f插设在插孔222a中而固定在背板220上。
请参照图4及图7,图4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固定件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凸出件264是设置在主体262中并凸出于主体262的顶面262a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凸出件264可为金属片或由其他强度较高的材料所制成,例如镀锌钢板(SGCC)或铁片。而且,主体262的材料可为聚碳酸酯(PC)。在制作本实施例的固定件260时,如图7所示,可先在凸出件264上设置穿孔264a后,再利用治具固定凸出件264。接着再利用射出成型(insert molding)的方式,将主体262的材料射入至模具中,以包覆部分的凸出件264,使凸出件264结合在主体262上。而且,在成型的过程中,主体262的材料会流入凸出件264的穿孔264a中,可增强凸出件264与主体262的组装强度。
请同时参照图3B、图8以及图9,其中图8及图9是分别表示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以及上视图。固定件260的凸出件264除了可供光学膜片240套设并固定于其上外,固定件260本身亦可限位导光板300与反射片400。如图3B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导光板300具有 至少一个凸耳302凸伸于导光板300的侧边。当导光板300设置在底板222上时,凸耳302是位于主体262的顶面262a上,并与凸出件264错位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主体262更包含凸台262g设置在顶面262a上,且凸台262g包覆部分的凸出件264。透过将导光板300的凸耳302抵靠在凸台262g旁的方式,可限位导光板300,避免导光板300在运送的过程中因碰撞而毁损。此外,凸台262g亦可避免导光板300的侧边直接碰撞到凸出件264而被破坏。在本实施例中,反射片400是设置在导光板300的底面,且其形状及面积是与导光板300的形状及面积实质相同,以将射向导光板300的底面的光线予以有效反射。
请继续参照图3B、图8以及图9,光学膜片240是设置在反射片400及导光板300上,并且套设在固定件260的凸出件264上。也就是说,固定件260的主体262是设置在侧墙224与光学膜片240之间。在一实施例中,光学膜片240具有至少一个凸耳242凸伸于光学膜片240的侧边。凸耳242上设有穿孔242a,藉此,当光学膜片240套设在固定件260上时,凸出件264是穿设在凸耳242的穿孔242a中。
如图8及图9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凸出件264可为矩形板体,且具有长度L1与宽度W1。长度L1的延伸方向是平行于侧墙224的延伸方向D2。而且,光学膜片240上的穿孔242a可为矩形穿孔,并具有长度L2与宽度W2。长度L2的延伸方向是平行于侧墙224的延伸方向D2,因此长度L2与凸出件264的长度L1互相平行。此外,穿孔242a的长度L2与宽度W2均分别大于凸出件264的长度L1与宽度W1。也就是说,当光学膜片240套设在凸出件264时,凸出件264并不会贴合在穿孔242a的内壁上,而是与穿孔242a的内壁保持一段距离。这样的设计可提供光学膜片240膨胀的裕度,以避免光学膜片240因受热或吸湿膨胀而受到凸出件264的长度L1或宽度W1的限制而变形。矩形板体的设计可增加光学膜片240与凸出件264的组装范围,进而提升光学膜片240组装在固定件260上的稳定度。另一方面,矩形板体的设计亦可增加凸出件264与主体262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凸出件264与主体262的组装强度。
在本发明中,固定件260可有不同于上述实施例的设计。请同时参照图 10A及图10B,图10A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分解示意图,图10B是图10A的局部放大图。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500主要包含背板组件600、导光板700、光源(图未示)及反射片800。如图10B所示,背板组件600包含背板620、至少一光学膜片640以及至少一固定件660。其中,背板620包含底板622及连接底板622的侧墙624。而且,反射片800、导光板700以及光学膜片640是依序设置在底板622上方。同样地,固定件660是用来可定位导光板700与反射片800,并将光学膜片640固定在背板620上。
请一并参照图10B与图11,图11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固定件与背板的组合示意图。固定件660包含主体662以及凸出件664。如图10B所示,主体662包含顶面662a、第一侧面662b及第二侧面662c。其中,第一侧面662b相对于第二侧面662c,顶面662a则是连接第一侧面662b以及第二侧面662c。其中,在此所述的第一侧面662b是指邻近侧墙624的面。如图10B所示,主体662具有导槽662d、至少一个卡合部662e以及延伸部662f。卡合部662e与延伸部662f是凸设在主体662的第一侧面662b上。而且,导槽662d是凹设延伸部662f中。在本实施例中,导槽662d的开口是朝向背板620的底板622。藉此,在将固定件660组合至背板620时,固定件660可沿着朝向底板622的方向D3移动,而可使侧墙624沿着导槽662d移动而嵌合至导槽662d中。也就是说,固定件660的主体662的一部分是叠合设置在背板620的侧墙624的内侧面上。
请参照图10B及图11,主体662的卡合部662e是由主体662的第一侧面662b凸伸而出。背板620的侧墙624对应卡合部662e的位置设有开槽626。开槽626包含定位部626a及渐缩部626b连通至定位部626a。而且,卡合部662e具有弹性。因此,在将固定件660沿着方向D3组装至背板620上时,卡合部662e可受到渐缩部626b的压迫而变形,并使卡合部662e利用弹力回复而卡合在定位部626a中。在一示范性的例子中,卡合部662e可包含两个凸柱,在将固定件660组装到背板620过程中,凸柱可先受到渐缩部626b的压迫而互相靠近。然后,当凸柱进入到定位部626a时,两凸柱即恢复到原本的位置进而卡合在定位部626a中。藉此,固定件660可透过卡合部662e卡合至 开槽626的方式而固定在背板620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于制作背板620时,可先利用一冲压方式在板材上形成数个开槽626,然后再将板材靠近侧边且设置有开槽626的部分向上弯折而形成侧墙624,而侧墙624以外的板材部分则为底板622。因此,如图11所示,当固定件660固定在背板620上时,卡合部662e可直接填补开槽626的空间,达到节省空间以及增加背板620强度的效果。
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凸出件664同样设置在主体662中并凸出于主体662的顶面662a上。欲陈明者,本实施例的固定件660的材料以及制作方式与前述实施例的固定件260相同,故在此不赘述。
请同时参照图10B、图12以及图13,其中图12及图13是分别表示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以及上视图。固定件660的凸出件664除了可供光学膜片640套设并固定于其上外,固定件660本身亦可定位导光板700与反射片800。如图10B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当导光板700设置在底板622上时,导光板700的侧边是可抵靠主体662的第二侧面662c,以使固定件660限位导光板700。此外,由于凸出件664是埋设在主体662中,故可避免导光板700的侧边直接碰撞到凸出件664而被破坏。在本实施例中,反射片800是设置在导光板700的底面,且其形状及面积是与导光板700的形状及面积实质相同,以将射向导光板700的底面的光线予以有效反射。欲陈明者,为符合不同设计需求,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光板700亦可不直接接触主体662的第二侧面662c,而与第二侧面662c保持一小段距离。
请继续参照图10B、图12以及图13,光学膜片640是设置在反射片800及导光板700上,并且套设在固定件660的凸出件664上。也就是说,固定件660的主体662是设置在侧墙624与光学膜片640之间。在一实施例中,光学膜片640具有至少一个凸耳642凸伸于光学膜片640的侧边。凸耳642上设有穿孔642a,藉此,当光学膜片640套设在固定件660上时,凸出件664是穿设在凸耳642的穿孔642a中。
如图12及图1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凸出件664可为矩形板体,且具有长度L3与宽度W3。长度L3的延伸方向是平行于侧墙624的延伸方向D4。而且,光学膜片640上的穿孔642a可为矩形穿孔,并具有长度L4与宽度W4。 长度L4的延伸方向是平行于侧墙624的延伸方向D4,因此长度L4与凸出件664的长度L3互相平行。此外,穿孔642a的长度L4与宽度W4均分别大于凸出件664的长度L3与宽度W3。也就是说,当光学膜片640套设在凸出件664时,凸出件664并不会贴合在穿孔642a的内壁上,而是与穿孔642a的内壁保持一段距离。这样的设计可提供光学膜片640膨胀的裕度,以避免光学膜片640因受热或吸湿膨胀而受到长度L3或宽度W3的限制而变形。矩形板体的设计可增加光学膜片640与凸出件664的组装范围,进而提升光学膜片640组装在固定件660上的稳定度。另一方面,矩形板体的设计亦可增加凸出件664与主体662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凸出件664与主体662的组装强度。
由上述本发明实施方式可知,本发明是利用具有导槽及卡合部的固定件来将光学膜片以及导光板固定在背板上。而且,本发明在背板上另外设有对应卡合部的开槽。藉此,当固定件设置在背板上时,背板的侧墙是嵌合在导槽中,且卡合部可直接填补开槽的空间,藉此可达到节省空间以及增加背板强度的效果。
由上述本发明实施方式可知,本发明的固定件是利用射出成型的方式将强度较高的凸出件结合在主体上所形成,如此可增加整体固定件的强度,并可提升光学膜片装设在固定件上的可靠度。此外,光学膜片上的穿孔的尺寸是依据凸出件的长度与宽度来设计,藉此可提供光学膜片受热或吸湿膨胀的裕度,避免光学膜片受到挤压而变形。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背板组件及背光模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背板组件及背光模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背板组件及背光模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背板组件及背光模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背板组件及背光模组.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61498A43申请公布日20140924CN104061498A21申请号201410317017X22申请日2014070410311813120140523TWF21S8/00200601F21V17/10200601G02F1/133320060171申请人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地址中国台湾高雄市高雄加工出口区中六路1号72发明人高敏睿赵永杰黄镫仪陈建宏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代理人王宝筠54发明名称背板组件及背光模组57摘要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背板组件及背光模组。本发明实施例的背板组件包含背板、至少一光学膜片及至少一固定件;背板。

2、包含底板及侧墙;光学膜片位于底板上方;固定件包含主体以及凸出件;主体的至少一部分是叠合设置在侧墙上;凸出件是设置在主体上,且结合于光学膜片。30优先权数据51INTCL权利要求书3页说明书6页附图1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3页说明书6页附图1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61498ACN104061498A1/3页21一种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含一背板,包含一底板及一侧墙;至少一光学膜片,位于该底板上方;以及至少一固定件,包含一主体,至少一部分是叠合设置在该侧墙上;以及一凸出件,设置在该主体上,且结合于该至少一光学膜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

3、征在于,该至少一固定件的该主体是沿着朝向该底板的方向而结合于该底板,该至少一固定件的该凸出件是沿着远离该底板的方向延伸而结合于该至少一光学膜片。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凸出件具有一长度与一宽度,且该长度的延伸方向是平行于该侧墙的延伸方向。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光学膜片具有一穿孔,且该穿孔具有一长度,该穿孔的该长度的延伸方向是平行于该凸出件的该长度的延伸方向。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光学膜片的该穿孔具有一宽度,该宽度是大于该凸出件的该宽度。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凸出件为一金属片,且该主体是透过一射出成。

4、型的方式与该凸出件结合。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该侧墙是连接该底板,且该底板或该侧墙上设有至少一开槽,该主体具有一导槽以及至少一卡合部,该侧墙是嵌合在该导槽中,且该至少一卡合部是卡设于该至少一开槽中。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该主体更包含一顶面,该凸出件是凸出在该顶面上;一底面,相对该顶面,其中该至少一卡合部是由该底面凸伸而出,且该背板的该至少一开槽是对应该至少一卡合部设置在该底板上;以及一侧面,连接该顶面及该底面,其中该导槽是由该侧面凹入的一凹陷部。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该主体更包含一凸台设置在该顶面上。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板组件,其。

5、特征在于,该主体更包含一插件设置在该底面上,且该插件对应插设在该底板的一插孔中。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该主体更包含一顶面,该凸出件是凸出在该顶面上;以及一第一侧面,连接该顶面,且凸设有该至少一卡合部与一延伸部,该背板的该至少一开槽是对应该至少一卡合部设置在该侧墙上,该导槽是凹设在该延伸部中。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背板的该至少一开槽包含一定位部及一渐缩部连通至该定位部,该至少一卡合部具有弹性,可受到该渐缩部的压迫而变形,以使该至少一卡合部利用弹力回复而卡合在该定位部中。13一种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含一背板,包含一底板及一侧墙;至少一光学膜片,位。

6、于该底板上方;以及至少一固定件,包含权利要求书CN104061498A2/3页3一主体,设置在该侧墙与该至少一光学膜片之间;以及一凸出件,设置在该主体上,且结合于该至少一光学膜片。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固定件的该主体是沿着朝向该底板的方向而结合于该底板,该至少一固定件的该凸出件是沿着远离该底板的方向延伸而结合于该至少一光学膜片。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凸出件具有一长度与一宽度,且该长度的方向是平行于该侧墙的延伸方向。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光学膜片具有一穿孔,且该穿孔具有一长度,该穿孔的该长度的延伸方向是平行。

7、于该凸出件的该长度的延伸方向。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光学膜片的该穿孔具有一宽度,该宽度是大于该凸出件的该宽度。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凸出件为一金属片,且该主体是透过一射出成型的方式与该凸出件结合。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该侧墙是连接该底板,且该底板或该侧墙上设有至少一开槽,该主体具有一导槽以及至少一卡合部,其中该侧墙是嵌合在该导槽中,且该至少一卡合部是卡设于该至少一开槽中。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该主体更包含一顶面,该凸出件设置在该顶面上;一底面,相对该顶面,其中该至少一卡合部是由该底面凸伸而。

8、出,且该背板的该至少一开槽是对应该至少一卡合部设置在该底板上;以及一侧面,连接该顶面及该底面,其中该导槽是由该侧面凹入的一凹陷部。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该主体更包含一凸台设置在该顶面上。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该主体更包含一插件设置在该底面上,且该插件对应插设在该底板的一插孔中。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该主体更包含一顶面,该凸出件设置在该顶面上;以及一第一侧面,连接该顶面,且凸设有该至少一卡合部与一延伸部,该背板的该至少一开槽是对应该至少一卡合部设置在该侧墙上,该导槽是凹设在该延伸部中。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

9、在于,该背板的该至少一开槽包含一定位部及一渐缩部连通至该定位部,该至少一卡合部具有弹性,可受到该渐缩部的压迫而变形,以使该至少一卡合部利用弹力回复而卡合在该定位部中。25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如权利要求1至10与13至22项中任一项所述的背板组件;一导光板,设置在该底板与该至少一光学膜片之间,且该导光板更包含至少一凸耳凸伸于该导光板的一侧边,且该凸耳设置在该顶面上并与该凸出件错位设置;以及一光源,设置在该导光板的一入光面旁。26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如权利要求1至7、11至19与23至2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背板组件;权利要求书CN104061498A3/3页4一导光板,设置在。

10、该底板与该至少一光学膜片之间,且该导光板的侧边是抵靠该主体的一第二侧面,其中该第二侧面是相对该第一侧面;以及一光源,设置在该导光板的一入光面旁。权利要求书CN104061498A1/6页5背板组件及背光模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光源组件,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背板组件及背光模组。背景技术0002请参照图1,其是表示一种现有技术背板与挡块的装置示意图。在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中,为了固定光学膜片,常见的做法是在背板910中设置挡块920。挡块920上设有凸柱920A,可供光学膜片套设。然而,此种挡块920的强度不佳,且凸柱920A易断裂而无法有效固定光学膜片。此外,挡块920本身具有一定的厚。

11、度,并不利于背光模组的边框的缩减。0003请一并参照图2,其是表示一种现有技术背板与定位柱的装置示意图。另一种固定光学膜片的方式是在背板930中设置定位柱940。在设置定位柱940之前,背板930必须先设置数个穿孔930A。藉此,定位柱940可穿过背板930上的穿孔930A而固定在背板930上。然而,虽然定位柱940占用的空间较图1所示的挡块920少,但背板930在设置穿孔930A时,背板930会受限于加工技术而必须要将穿孔930A设置在距离背板930边缘一段距离的位置上,如此仍无法有效缩减背光模组的边框宽度。此外,在背板930上设置穿孔930A的方式也会严重影响背板930的美观。发明内容00。

12、04因此,本发明的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背板组件及背光模组,其是利用具有导槽及卡合部的固定件来将光学膜片以及导光板固定在背板上。而且,本发明在背板上另外设有对应卡合部的开槽。藉此,当固定件设置在背板上时,背板的侧墙是嵌合在导槽中,且卡合部可直接填补开槽的空间,藉此可达到节省空间以及增加背板强度的效果。0005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背板组件及背光模组,其利用射出成型的方式将强度较高的凸出件结合在主体上来制作固定件,如此可增加整体固定件的强度,并可提升光学膜片装设在固定件上的可靠度。0006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背板组件。此背板组件包含背板、至少一光学膜片及至少一固定件。背板包含底板及侧。

13、墙。光学膜片位于底板上方。固定件包含主体以及凸出件。主体的至少一部分是叠合设置在侧墙上。凸出件是设置在主体上,且结合于光学膜片。0007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提出另一种背板组件。此背板组件包含背板、至少一光学膜片及至少一固定件。背板包含底板及侧墙。光学膜片位于底板上方。固定件包含主体以及凸出件。主体设置在侧墙与光学膜片之间。凸出件是设置在主体上,且结合于光学膜片。0008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上述的固定件的主体是沿着朝向底板的方向而结合于底板。固定件的凸出件是沿着远离底板的方向延伸而结合于光学膜片。0009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上述的凸出件具有长度与宽度,且长度的方向是平行于侧墙的延伸方向。00。

14、10依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上述的光学膜片具有穿孔。穿孔具有长度,且穿孔的长度说明书CN104061498A2/6页6的延伸方向是平行于凸出件的长度的延伸方向。0011依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上述的光学膜片的穿孔具有宽度,且宽度是大于凸出件的宽度。0012依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上述的侧墙是连接底板,且底板或侧墙上设有开槽。主体具有导槽以及至少一个卡合部。侧墙是嵌合在导槽中,且卡合部是卡设于开槽中。0013依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上述的主体更包含顶面、底面以及侧面。凸出件是凸出在顶面上。底面相对顶面,卡合部是由底面凸伸而出。背板的开槽是对应卡合部设置在底板上。侧面连接顶面及底面,且导槽是由侧面凹入的凹。

15、陷部。0014依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上述的主体更包含凸台设置在顶面上。0015依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上述的主体更包含插件设置在底面上。插件是对应插设在底板的插孔中。0016依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上述的凸出件为金属片,且主体是透过射出成型的方式与凸出件结合。0017依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上述的主体更包含顶面以及第一侧面。凸出件是凸出在顶面上。第一侧面连接顶面,且凸设有卡合部与延伸部。背板的开槽是对应卡合部设置在侧墙上。导槽是凹设在延伸部中。0018依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上述的背板的开槽包含定位部及渐缩部连通至定位部。卡合部具有弹性,且可受到渐缩部的压迫而变形,以使卡合部利用弹力回复而卡合在定位部。

16、中。0019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背光模组。此背光模组包含前述的背板组件、导光板以及光源。导光板设置在底板与光学膜片之间。导光板更包含至少一凸耳凸伸于导光板的一侧边,且凸耳设置在顶面上并与凸出件错位设置。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入光面旁。0020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提出另一种背光模组。此背光模组包含前述的背板组件、导光板以及光源。导光板设置在底板与光学膜片之间,且导光板的侧边是抵靠主体的第二侧面,其中第二侧面是相对第一侧面。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入光面旁。附图说明0021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的说明如下0022图1是表示一种现有技术背板与挡块的装置。

17、示意图;0023图2是表示一种现有技术背板与定位柱的装置示意图;0024图3A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分解示意图;0025图3B是第3A图的局部放大图;0026图4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固定件与背板的分解示意图;0027图5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固定件与背板的组合示意图;0028图6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固定件与背板的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0029图7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固定件的剖面示意图;0030图8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说明书CN104061498A3/6页70031图9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

18、式的背光模组的上视图;0032图10A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分解示意图;0033图10B是第10A图的局部放大图;0034图11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固定件与背板的组合示意图;0035图12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0036图13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上视图。0037其中,图中各标示为100背光模组;200背板组件;220背板;222底板;222A插孔;224侧墙;226开槽;240光学膜片;242凸耳;242A穿孔;260固定件;262主体;262A顶面;262B底面;262C侧面;262D导槽;262E卡合部;2。

19、62F插件;262G凸台;264凸出件;264A穿孔;300导光板;302凸耳;400反射片;500背光模组;600背板组件;620背板;622底板;624侧墙;626开槽;626A定位部;626B渐缩部;640光学膜片;642凸耳;642A穿孔;660固定件;662主体;662A顶面;662B第一侧面;662C第二侧面;662D导槽;662E卡合部;662F延伸部;664凸出件;700导光板;800反射片;910背板;920挡块;920A凸柱;930背板;930A穿孔;940定位柱;D1方向;D2延伸方向;D3方向;D4延伸方向;L1长度;L2长度;L3长度;L4长度;W1宽度;W2宽度;W。

20、3宽度;W4宽度。具体实施方式0038请同时参照图3A及图3B,图3A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分解示意图,图3B是图3A的局部放大图。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0主要包含背板组件200、导光板300、光源图未示及反射片400。如图3B所示,背板组件200包含背板220、至少一光学膜片240以及至少一固定件260。其中,背板220包含底板222及连接底板222的侧墙224。而且,反射片400、导光板300以及光学膜片240是依序设置在底板222上方。固定件260则是用来限位导光板300与反射片400,并可将光学膜片240固定在背板220上。0039请同时参照图4及图5,其是分别。

21、表示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固定件与背板的分解示意图及组合示意图。固定件260包含主体262以及凸出件264。如图4所示,主体262包含顶面262A、底面262B及侧面262C,其中底面262B相对于顶面262A,侧面262C则是连接顶面262A以及底面262B。此外,主体262具有导槽262D以及至少一个卡合部262E。导槽262D是由主体262的侧面262C凹入的一凹陷部。藉此,在将固定件260组合至背板220时,固定件260是沿着朝向底板222的方向D1移动,可使侧墙224沿着导槽262D移动而嵌合至导槽262D中。也就是说,固定件260的主体262的一部分是叠合设置在背板220的侧墙。

22、224的内侧面上。0040请继续参照图4及图5,主体262的卡合部262E是由主体262的底面262B凸伸而出。背板220的底板222对应卡合部262E的位置设有开槽226。藉此,固定件260可透过卡合部262E沿着方向D1插设至开槽226的方式而固定在背板220上。在一些实施例中,于制作背板220时,可先利用一冲压方式在板材上形成数个开槽226,然后再将此板材靠近侧边且未设置开槽226的部分向上弯折而形成侧墙224,而侧墙224以外的板材部分则为底板222。因此,如图5所示,当固定件260固定在背板220上时,卡合部262E可直接填补开说明书CN104061498A4/6页8槽226的空间,。

23、达到节省空间以及增加背板220强度的效果。0041请一并参照图6,其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背板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262包含插件262F设置在底面262B上,且底板222上设有对应插件262F的插孔222A。因此,固定件260可透过将插件262F插设在插孔222A中而固定在背板220上。0042请参照图4及图7,图4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固定件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凸出件264是设置在主体262中并凸出于主体262的顶面262A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凸出件264可为金属片或由其他强度较高的材料所制成,例如镀锌钢板SGCC或铁片。而且,主体262的材料可。

24、为聚碳酸酯PC。在制作本实施例的固定件260时,如图7所示,可先在凸出件264上设置穿孔264A后,再利用治具固定凸出件264。接着再利用射出成型INSERTMOLDING的方式,将主体262的材料射入至模具中,以包覆部分的凸出件264,使凸出件264结合在主体262上。而且,在成型的过程中,主体262的材料会流入凸出件264的穿孔264A中,可增强凸出件264与主体262的组装强度。0043请同时参照图3B、图8以及图9,其中图8及图9是分别表示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以及上视图。固定件260的凸出件264除了可供光学膜片240套设并固定于其上外,固定件260本身亦可限。

25、位导光板300与反射片400。如图3B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导光板300具有至少一个凸耳302凸伸于导光板300的侧边。当导光板300设置在底板222上时,凸耳302是位于主体262的顶面262A上,并与凸出件264错位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主体262更包含凸台262G设置在顶面262A上,且凸台262G包覆部分的凸出件264。透过将导光板300的凸耳302抵靠在凸台262G旁的方式,可限位导光板300,避免导光板300在运送的过程中因碰撞而毁损。此外,凸台262G亦可避免导光板300的侧边直接碰撞到凸出件264而被破坏。在本实施例中,反射片400是设置在导光板300的底面,且其形状及面积是与导。

26、光板300的形状及面积实质相同,以将射向导光板300的底面的光线予以有效反射。0044请继续参照图3B、图8以及图9,光学膜片240是设置在反射片400及导光板300上,并且套设在固定件260的凸出件264上。也就是说,固定件260的主体262是设置在侧墙224与光学膜片240之间。在一实施例中,光学膜片240具有至少一个凸耳242凸伸于光学膜片240的侧边。凸耳242上设有穿孔242A,藉此,当光学膜片240套设在固定件260上时,凸出件264是穿设在凸耳242的穿孔242A中。0045如图8及图9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凸出件264可为矩形板体,且具有长度L1与宽度W1。长度L1的延伸方向是平。

27、行于侧墙224的延伸方向D2。而且,光学膜片240上的穿孔242A可为矩形穿孔,并具有长度L2与宽度W2。长度L2的延伸方向是平行于侧墙224的延伸方向D2,因此长度L2与凸出件264的长度L1互相平行。此外,穿孔242A的长度L2与宽度W2均分别大于凸出件264的长度L1与宽度W1。也就是说,当光学膜片240套设在凸出件264时,凸出件264并不会贴合在穿孔242A的内壁上,而是与穿孔242A的内壁保持一段距离。这样的设计可提供光学膜片240膨胀的裕度,以避免光学膜片240因受热或吸湿膨胀而受到凸出件264的长度L1或宽度W1的限制而变形。矩形板体的设计可增加光学膜片240与凸出件264的组。

28、装范围,进而提升光学膜片240组装在固定件260上的稳定度。另一方面,矩形板体的设计亦可增加凸出件264与主体262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凸出件264说明书CN104061498A5/6页9与主体262的组装强度。0046在本发明中,固定件260可有不同于上述实施例的设计。请同时参照图10A及图10B,图10A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分解示意图,图10B是图10A的局部放大图。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500主要包含背板组件600、导光板700、光源图未示及反射片800。如图10B所示,背板组件600包含背板620、至少一光学膜片640以及至少一固定件660。其中,背板620包含底。

29、板622及连接底板622的侧墙624。而且,反射片800、导光板700以及光学膜片640是依序设置在底板622上方。同样地,固定件660是用来可定位导光板700与反射片800,并将光学膜片640固定在背板620上。0047请一并参照图10B与图11,图11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固定件与背板的组合示意图。固定件660包含主体662以及凸出件664。如图10B所示,主体662包含顶面662A、第一侧面662B及第二侧面662C。其中,第一侧面662B相对于第二侧面662C,顶面662A则是连接第一侧面662B以及第二侧面662C。其中,在此所述的第一侧面662B是指邻近侧墙624的面。如。

30、图10B所示,主体662具有导槽662D、至少一个卡合部662E以及延伸部662F。卡合部662E与延伸部662F是凸设在主体662的第一侧面662B上。而且,导槽662D是凹设延伸部662F中。在本实施例中,导槽662D的开口是朝向背板620的底板622。藉此,在将固定件660组合至背板620时,固定件660可沿着朝向底板622的方向D3移动,而可使侧墙624沿着导槽662D移动而嵌合至导槽662D中。也就是说,固定件660的主体662的一部分是叠合设置在背板620的侧墙624的内侧面上。0048请参照图10B及图11,主体662的卡合部662E是由主体662的第一侧面662B凸伸而出。背板。

31、620的侧墙624对应卡合部662E的位置设有开槽626。开槽626包含定位部626A及渐缩部626B连通至定位部626A。而且,卡合部662E具有弹性。因此,在将固定件660沿着方向D3组装至背板620上时,卡合部662E可受到渐缩部626B的压迫而变形,并使卡合部662E利用弹力回复而卡合在定位部626A中。在一示范性的例子中,卡合部662E可包含两个凸柱,在将固定件660组装到背板620过程中,凸柱可先受到渐缩部626B的压迫而互相靠近。然后,当凸柱进入到定位部626A时,两凸柱即恢复到原本的位置进而卡合在定位部626A中。藉此,固定件660可透过卡合部662E卡合至开槽626的方式而固。

32、定在背板620上。0049在一些实施例中,于制作背板620时,可先利用一冲压方式在板材上形成数个开槽626,然后再将板材靠近侧边且设置有开槽626的部分向上弯折而形成侧墙624,而侧墙624以外的板材部分则为底板622。因此,如图11所示,当固定件660固定在背板620上时,卡合部662E可直接填补开槽626的空间,达到节省空间以及增加背板620强度的效果。0050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凸出件664同样设置在主体662中并凸出于主体662的顶面662A上。欲陈明者,本实施例的固定件660的材料以及制作方式与前述实施例的固定件260相同,故在此不赘述。0051请同时参照图10B、图12以及。

33、图13,其中图12及图13是分别表示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以及上视图。固定件660的凸出件664除了可供光学膜片640套设并固定于其上外,固定件660本身亦可定位导光板700与反射片800。如图10B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当导光板700设置在底板622上时,导光板700的侧边是可抵靠主体662的第二侧面662C,以使固定件660限位导光板700。此外,由于凸出件664是埋说明书CN104061498A6/6页10设在主体662中,故可避免导光板700的侧边直接碰撞到凸出件664而被破坏。在本实施例中,反射片800是设置在导光板700的底面,且其形状及面积是与导光板700的。

34、形状及面积实质相同,以将射向导光板700的底面的光线予以有效反射。欲陈明者,为符合不同设计需求,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光板700亦可不直接接触主体662的第二侧面662C,而与第二侧面662C保持一小段距离。0052请继续参照图10B、图12以及图13,光学膜片640是设置在反射片800及导光板700上,并且套设在固定件660的凸出件664上。也就是说,固定件660的主体662是设置在侧墙624与光学膜片640之间。在一实施例中,光学膜片640具有至少一个凸耳642凸伸于光学膜片640的侧边。凸耳642上设有穿孔642A,藉此,当光学膜片640套设在固定件660上时,凸出件664是穿设在凸耳642。

35、的穿孔642A中。0053如图12及图1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凸出件664可为矩形板体,且具有长度L3与宽度W3。长度L3的延伸方向是平行于侧墙624的延伸方向D4。而且,光学膜片640上的穿孔642A可为矩形穿孔,并具有长度L4与宽度W4。长度L4的延伸方向是平行于侧墙624的延伸方向D4,因此长度L4与凸出件664的长度L3互相平行。此外,穿孔642A的长度L4与宽度W4均分别大于凸出件664的长度L3与宽度W3。也就是说,当光学膜片640套设在凸出件664时,凸出件664并不会贴合在穿孔642A的内壁上,而是与穿孔642A的内壁保持一段距离。这样的设计可提供光学膜片640膨胀的裕度,以避。

36、免光学膜片640因受热或吸湿膨胀而受到长度L3或宽度W3的限制而变形。矩形板体的设计可增加光学膜片640与凸出件664的组装范围,进而提升光学膜片640组装在固定件660上的稳定度。另一方面,矩形板体的设计亦可增加凸出件664与主体662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凸出件664与主体662的组装强度。0054由上述本发明实施方式可知,本发明是利用具有导槽及卡合部的固定件来将光学膜片以及导光板固定在背板上。而且,本发明在背板上另外设有对应卡合部的开槽。藉此,当固定件设置在背板上时,背板的侧墙是嵌合在导槽中,且卡合部可直接填补开槽的空间,藉此可达到节省空间以及增加背板强度的效果。0055由上述本发明实施方。

37、式可知,本发明的固定件是利用射出成型的方式将强度较高的凸出件结合在主体上所形成,如此可增加整体固定件的强度,并可提升光学膜片装设在固定件上的可靠度。此外,光学膜片上的穿孔的尺寸是依据凸出件的长度与宽度来设计,藉此可提供光学膜片受热或吸湿膨胀的裕度,避免光学膜片受到挤压而变形。0056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

38、范围。说明书CN104061498A101/13页11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061498A112/13页12图3A说明书附图CN104061498A123/13页13图3B说明书附图CN104061498A134/13页14图4说明书附图CN104061498A145/13页15图5说明书附图CN104061498A156/13页16图6说明书附图CN104061498A167/13页17图7图8说明书附图CN104061498A178/13页18图9说明书附图CN104061498A189/13页19图10A说明书附图CN104061498A1910/13页20图10B说明书附图CN104061498A2011/13页21图11说明书附图CN104061498A2112/13页22图12说明书附图CN104061498A2213/13页23图13说明书附图CN104061498A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照明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