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包装的氨基酸注射液及其制备工艺.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62497 上传时间:2018-01-22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4.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252514.6

申请日:

2014.06.09

公开号:

CN104069101A

公开日:

2014.10.0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1/4172申请日:20140609|||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1/4172; A61K9/08; A61K31/401(2006.01)N; A61K31/198(2006.01)N; A61K31/195(2006.01)N

主分类号:

A61K31/4172

申请人:

广东利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严正华; 方建华; 罗庆发

地址:

515325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大南山镇工业区8号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弘邦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36

代理人:

张钇斌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氨基酸注射液的制备工艺,按一定的顺序加入各氨基酸后,调节pH值后脱碳和过滤,并充氮灌装。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包装的氨基酸注射液,以及该注射液的相应的一种制备工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氨基酸注射液的新的制备工艺,以及利用该制备工艺制备的氨基酸注射液,该注射液比传统的制备工艺相比,更为安全稳定,可适合于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包装,在此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装在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包装的氨基酸注射液以及制备工艺。实验证实,本发明提供的制备工艺制备的氨基酸注射液,安全性、稳定性及材料相容性都表现良好好,特别适合于PVC三层共挤输液袋。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氨基酸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取2/3处方配制量的新鲜注射用水至稀配罐中,在氮气保护下,依次投入胱氨酸、酪氨酸或乙酰酪氨酸、门冬氨酸、谷氨酸,并升温至70℃~90℃;
(2)待步骤(1)的氨基酸溶解后,控制温度为60℃~80℃,依次投入亮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或组氨酸盐酸盐、丝氨酸、缬氨酸;
(3)待步骤(2)的氨基酸溶解后,控制温度为50℃~70℃,依次投入甘氨酸、精氨酸或精氨酸盐酸盐、丙氨酸、赖氨酸盐酸盐或赖氨酸醋酸盐、苏氨酸、脯氨酸;
(4)待步骤(3)的氨基酸溶解后,控制温度为40℃~50℃,投入亚硫酸氢钠或焦亚硫酸钠,完全溶解后加入色氨酸;
(5)待原料全部溶解后,调节pH值5.4~5.7,补加注射用水至配制量,加入0.03%质量体积比的活性炭,搅拌,经钛棒过滤器脱炭,回流至澄明,再经0.45μm和0.22μm微孔过滤器过滤,充氮灌装。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基酸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每1000ml氨基酸注射液中含有:异亮氨酸2.11~5.63g,甘氨酸4.56~12.16g,亮氨酸2.94~7.84g,丙氨酸1.20-3.20g,甲硫氨酸1.35~3.60g,谷氨酸0.45~1.20g,苯丙氨酸3.20~8.53g,门冬氨酸1.50~4.00g,苏氨酸1.49~3.97g,脯氨酸0.60~1.60g,色氨酸0.54~1.44g,丝氨酸0.60~1.60g,缬氨酸2.16~5.76g,胱氨酸0.06~0.16g,赖氨酸盐酸盐2.58~6.88g或赖氨酸醋酸盐2.91~7.77g,精氨酸盐酸盐3.00~8.00g或精氨酸2.48~6.61g,组氨酸盐酸盐1.50~4.00g或组氨酸1.11~2.96g,酪氨酸0.15~0.40g或乙酰酪氨酸0.186~0.496g,亚硫酸氢钠0.02~0.40g或焦亚硫酸钠0.02~0.40g。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氨基酸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每1000ml氨基酸注射液中含有:异亮氨酸3.52g,甘氨酸7.60g,亮氨酸4.90g,丙氨酸2.00g,甲硫氨酸2.25g,谷氨酸0.75gg,苯丙氨酸5.33g,门冬氨酸2.50g,苏氨酸2.50g,脯氨酸1.00g,色氨酸0.90g,丝氨酸1.00g,缬氨酸3.60g,胱氨酸0.10g,赖氨酸 盐酸盐4.30g,精氨酸盐酸盐5.00g,组氨酸盐酸盐2.50g,酪氨酸0.25g,亚硫酸氢钠0.40g。

4.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氨基酸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pH值为5.4~5.7是加入NaOH进行调节。

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氨基酸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制备的氨基酸注射液。

6.
  一种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包装的氨基酸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每1000ml氨基酸注射液中含有:异亮氨酸2.11~5.63g,甘氨酸4.56~12.16g,亮氨酸2.94~7.84g,丙氨酸1.20-3.20g,甲硫氨酸1.35~3.60g,谷氨酸0.45~1.20g,苯丙氨酸3.20~8.53g,门冬氨酸1.50~4.00g,苏氨酸1.49~3.97g,脯氨酸0.60~1.60g,色氨酸0.54~1.44g,丝氨酸0.60~1.60g,缬氨酸2.16~5.76g,胱氨酸0.06~0.16g,赖氨酸盐酸盐2.58~6.88g或赖氨酸醋酸盐2.91~7.77g,精氨酸盐酸盐3.00~8.00g或精氨酸2.48~6.61g,组氨酸盐酸盐1.50~4.00g或组氨酸1.11~2.96g,酪氨酸0.15~0.40g或乙酰酪氨酸0.186~0.496g,亚硫酸氢钠0.02~0.40g或焦亚硫酸钠0.02~0.40g,所述注射液包装在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中。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包装的氨基酸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袋外面还包裹一层复合袋,在输液袋和复合袋之间还有脱氧剂。

8.
  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包装的氨基酸注射液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取2/3处方配制量的新鲜注射用水至稀配罐中,在氮气保护下,依次投入胱氨酸、酪氨酸或乙酰酪氨酸、门冬氨酸、谷氨酸,并升温至70℃~90℃;
(2)待步骤(1)的氨基酸溶解后,控制温度为60℃~80℃,依次投入亮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或组氨酸盐酸盐、丝氨酸、缬氨酸;
(3)待步骤(2)的氨基酸溶解后,控制温度为50℃~70℃,依次投入甘氨酸、精氨酸或精氨酸盐酸盐、丙氨酸、赖氨酸盐酸盐或赖氨酸醋酸盐、苏氨酸、脯 氨酸;
(4)待步骤(3)的氨基酸溶解后,控制温度为40℃~50℃,投入亚硫酸氢钠或焦亚硫酸钠,完全溶解后加入色氨酸;
(5)待原料全部溶解后,调节pH值5.4~5.7,补加注射用水至配制量,加入0.03%质量体积比的活性炭,搅拌,经钛棒过滤器脱炭,回流至澄明,再经0.45μm和0.22μm微孔过滤器过滤得注射液,备用;
(6)制备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然后将步骤(5)得到的注射液充氮灌装。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包装的氨基酸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制备的氨基酸注射液。

说明书

一种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包装的氨基酸注射液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氨基酸注射液,尤其是一种氨基酸注射液的制备工艺、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包装的氨基酸注射液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氨基酸注射液,俗称普洛氨,目前普洛氨采用的包装型式为钠钙玻璃输液瓶。目前,普洛氨的制备工艺也是针对钠钙玻璃输液瓶的制备工艺。
随着氨基酸输液产品的普遍应用,其输液方式也由开放式到半开放式,最终发展到全封闭式。包装材料由钠钙玻璃输液瓶到PVC软袋,到聚丙烯输液瓶,最终发展到世界上最为先进而且环保的非PVC软袋。由于玻璃瓶输液存在包装材料及输液方式等方面的缺陷,西方发达国家在50年代开始就已经发展了软袋包装,60年代全封闭的输液软袋开始投放市场,并于1972年大量应用于临床,目前欧美发达国家95%以上临床使用的都是全封闭的软袋包装输液,香港、台湾地区已经彻底淘汰了瓶装开放式输液系统。而我国大部分医院至今仍继续使用瓶装输液,尽管近几年医院已经采用了塑料瓶包装输液,但这种包装方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输液方式和存在的问题。
输液的安全质量取决于输液产品质量、包装材料的安全性以及包装材料与输液之间的相容性等。因此,输液产品应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用以确保产品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玻璃瓶包装材料具有很好的阻隔性,初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由于其必须采用进气式的输液方式,而空气中的灰尘、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可由此进入玻璃瓶中,造成输液的污染。另橡胶塞亦存在安全风险,橡胶塞的主要 成分是橡胶,容易老化,必须添加防老化剂、硫化剂及填充剂等,长期与药液接触,会污染药液。现多采用人工合成的丁基胶塞,其化学性质稳定,能减少一些风险。
PCV软袋包装材料缺点在于材质本身,一次性输液产品使用后应处理:(1)消毒后深埋;(2)彻底焚烧。PVC焚烧后产生有机氯破坏大气层,污染环境。为了增加PVC材料的强度,生产过程中在PVC材料中加入了一种增塑剂(DEHP),这种物质渗漏于药液中,患者长期使用会影响其造血功能。PVC材质本身也具有透气性和渗透性,给制备中灭菌环节带来了很大难度,灭菌温度控制不好,可使输液袋暇水泛白而不透明,成品存放需加外包装。另外,PVC材质中还存在微粒脱落,影响产品的澄明度,对肌体产生危害。
聚丙烯(PP)包装材料的抗低温性能不好,温度降低时,聚丙烯容器的抗脆性也随之降低,不利于在低温下运输,聚乙烯(PE)材料不能耐高温消毒,通常不超过110℃,其亦采用进气式的输液方式,存在玻璃瓶输液相同的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新的针对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包装的氨基酸注射液的制备工艺。
一种氨基酸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取2/3处方配制量的新鲜注射用水至稀配罐中,在氮气保护下,依次投入胱氨酸、酪氨酸或乙酰酪氨酸、门冬氨酸、和谷氨酸,并升温至70℃~90℃;
(2)待步骤(1)的氨基酸溶解后,控制温度为60℃~80℃,依次投入亮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或组氨酸盐酸盐、丝氨酸、和缬氨酸;
(3)待步骤(2)的氨基酸溶解后,控制温度为50℃~70℃,依次投入甘 氨酸、精氨酸或精氨酸盐酸盐、丙氨酸、赖氨酸盐酸盐或赖氨酸醋酸盐、苏氨酸、和脯氨酸;
(4)待步骤(3)的氨基酸溶解后,控制温度为40℃~50℃,投入亚硫酸氢钠或焦亚硫酸钠,完全溶解后加入色氨酸;
(5)待原料全部溶解后,调节pH值5.4~5.7,如加入NaOH进行pH值调节,补加注射用水至配制量,加入0.03%质量体积比的活性炭,搅拌,经钛棒过滤器脱炭,回流至澄明,再经0.45μm和0.22μm微孔过滤器过滤,充氮灌装。
优选的,在上述氨基酸注射液的制备工艺中,每1000ml氨基酸注射液中含有:异亮氨酸2.11~5.63g,优选为3.52g,甘氨酸4.56~12.16g,优选为7.60g,亮氨酸2.94~7.84g,优选为4.90g,丙氨酸1.20-3.20g,优选为2.00g,甲硫氨酸1.35~3.60g,优选为2.25g,谷氨酸0.45~1.20g,优选为0.75g,苯丙氨酸3.20~8.53g,优选为5.33g,门冬氨酸1.50~4.00g,优选为2.50g,苏氨酸1.49~3.97g,优选为2.50g,脯氨酸0.60~1.60g,优选为1.00g,色氨酸0.54~1.44g,优选为0.90g,丝氨酸0.60~1.60g,优选为1.00g,缬氨酸2.16~5.76g,优选为3.60g,胱氨酸0.06~0.16g,优选为0.10g,赖氨酸盐酸盐2.58~6.88g或赖氨酸醋酸盐2.91~7.77g,优选为赖氨酸盐酸盐4.30g,精氨酸盐酸盐3.00~8.00g或精氨酸2.48~6.61g,优选为精氨酸盐酸盐5.00g,组氨酸盐酸盐1.50~4.00g或组氨酸1.11~2.96g,优选为组氨酸盐酸盐2.50g,酪氨酸0.15~0.40g或乙酰酪氨酸0.186~0.496g,优选为酪氨酸0.25g,亚硫酸氢钠0.02~0.40g或焦亚硫酸钠0.02~0.40g,优选为亚硫酸氢钠0.40g。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还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氨基酸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制备的氨基酸注射液,该氨基酸注射液特别适合于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包装,稳定且安全。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还在于提供一种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包装的氨基酸注射液,每1000ml氨基酸注射液中含有:异亮氨酸2.11~5.63g,甘氨酸4.56~12.16g,亮氨酸2.94~7.84g,丙氨酸1.20-3.20g,甲硫氨酸1.35~3.60g,谷氨 酸0.45~1.20g,苯丙氨酸3.20~8.53g,门冬氨酸1.50~4.00g,苏氨酸1.49~3.97g,脯氨酸0.60~1.60g,色氨酸0.54~1.44g,丝氨酸0.60~1.60g,缬氨酸2.16~5.76g,胱氨酸0.06~0.16g,赖氨酸盐酸盐2.58~6.88g或赖氨酸醋酸盐2.91~7.77g,精氨酸盐酸盐3.00~8.00g或精氨酸2.48~6.61g,组氨酸盐酸盐1.50~4.00g或组氨酸1.11~2.96g,酪氨酸0.15~0.40g或乙酰酪氨酸0.186~0.496g,亚硫酸氢钠0.02~0.40g或焦亚硫酸钠0.02~0.40g,该注射液包装在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中。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上述输液袋外面还包裹一层复合袋,在输液袋和复合袋之间还有脱氧剂。
其中,该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包装的氨基酸注射液可以通过上述公开的氨基酸制备工艺制备而得,也可以通过其他的制备工艺制得,使得该氨基酸注射液稳定安全地包装在该输液袋中即可。
本发明的目的之四还在于提供一种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包装的氨基酸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取2/3处方配制量的新鲜注射用水至稀配罐中,在氮气保护下,依次投入胱氨酸、酪氨酸或乙酰酪氨酸、门冬氨酸、和谷氨酸,并升温至70℃~90℃;
(2)待步骤(1)的氨基酸溶解后,控制温度为60℃~80℃,依次投入亮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或组氨酸盐酸盐、丝氨酸、和缬氨酸;
(3)待步骤(2)的氨基酸溶解后,控制温度为50℃~70℃,依次投入甘氨酸、精氨酸或精氨酸盐酸盐、丙氨酸、赖氨酸盐酸盐或赖氨酸醋酸盐、苏氨酸、和脯氨酸;
(4)待步骤(3)的氨基酸溶解后,控制温度为40℃~50℃,投入亚硫酸氢钠或焦亚硫酸钠,完全溶解后加入色氨酸;
(5)待原料全部溶解后,调节pH值5.4~5.7,补加注射用水至配制量,加入0.03%质量体积比的活性炭,搅拌,经钛棒过滤器脱炭,回流至澄明,再经 0.45μm和0.22μm微孔过滤器过滤得注射液,备用;
(6)制备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然后将步骤(5)得到的注射液充氮灌装。
其中,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步骤(6)中的制备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可以包括自动送膜(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膜)、印字、热合成形、接管预热、接管焊接、袋送出等步骤。在袋(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送出步骤后,将注射液充氮灌装。
在上述充氮灌装步骤后,封口,并水浴灭菌,烘干后检漏,即可进入市场销售或者供患者使用。
本发明的目的之五还在于提供一种上述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包装的氨基酸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制备的氨基酸注射液。
非PVC包装材料性质稳定,无毒,具有低的透水性、透气性和迁移性,适应与大多数的药液包装。该软袋多层膜共挤而成,不使用粘合剂,不需要清洗,软袋的成型均在100级环境下完成,无热源,无微粒。其输液方式采用非进气式包装,保证了用药安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氨基酸注射液的新的制备工艺,以及利用该制备工艺制备的氨基酸注射液,该注射液比传统的制备工艺相比,更为安全稳定,可适合于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包装,而利用现有的制备工艺则只能包装在钠钙玻璃输液瓶中而不能稳定地利用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进行包装。在此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装在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包装的氨基酸注射液以及制备工艺。
实验证实,本发明提供的制备工艺制备的氨基酸注射液,安全性、稳定性及材料相容性都表现良好好,特别适合于PVC三层共挤输液袋。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实施例1
一种氨基酸注射液的制备工艺,步骤如下:
(1)取2/3处方配制量的新鲜注射用水至稀配罐中,在氮气保护下,依次投入胱氨酸、酪氨酸或乙酰酪氨酸、门冬氨酸、和谷氨酸,并升温至70℃~90℃;
(2)待步骤(1)的氨基酸溶解后,控制温度为60℃~80℃,依次投入亮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或组氨酸盐酸盐、丝氨酸、和缬氨酸;
(3)待步骤(2)的氨基酸溶解后,控制温度为50℃~70℃,依次投入甘氨酸、精氨酸或精氨酸盐酸盐、丙氨酸、赖氨酸盐酸盐或赖氨酸醋酸盐、苏氨酸、和脯氨酸;
(4)待步骤(3)的氨基酸溶解后,控制温度为40℃~50℃,投入亚硫酸氢钠或焦亚硫酸钠,完全溶解后加入色氨酸;
(5)待原料全部溶解后,调节pH值5.4~5.7,补加注射用水至配制量,加入0.03%质量体积比的活性炭,搅拌,经钛棒过滤器脱炭,回流至澄明,再经0.45μm和0.22μm微孔过滤器过滤,充氮灌装。
该氨基酸注射液的配方为:每1000ml氨基酸注射液中含有:异亮氨酸3.52g,甘氨酸7.60g,亮氨酸4.90g,丙氨酸2.00g,甲硫氨酸2.25g,谷氨酸0.75gg,苯丙氨酸5.33g,门冬氨酸2.50g,苏氨酸2.50g,脯氨酸1.00g,色氨酸0.90g,丝氨酸1.00g,缬氨酸3.60g,胱氨酸0.10g,赖氨酸盐酸盐4.30g,精氨酸盐酸盐 5.00g,组氨酸盐酸盐2.50g,酪氨酸0.25g,亚硫酸氢钠0.40g。
实施例2
一种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包装的氨基酸注射液,每1000ml氨基酸注射液中含有:异亮氨酸2.11~5.63g,甘氨酸4.56~12.16g,亮氨酸2.94~7.84g,丙氨酸1.20-3.20g,甲硫氨酸1.35~3.60g,谷氨酸0.45~1.20g,苯丙氨酸3.20~8.53g,门冬氨酸1.50~4.00g,苏氨酸1.49~3.97g,脯氨酸0.60~1.60g,色氨酸0.54~1.44g,丝氨酸0.60~1.60g,缬氨酸2.16~5.76g,胱氨酸0.06~0.16g,赖氨酸盐酸盐2.58~6.88g或赖氨酸醋酸盐2.91~7.77g,精氨酸盐酸盐3.00~8.00g或精氨酸2.48~6.61g,组氨酸盐酸盐1.50~4.00g或组氨酸1.11~2.96g,酪氨酸0.15~0.40g或乙酰酪氨酸0.186~0.496g,亚硫酸氢钠0.02~0.40g或焦亚硫酸钠0.02~0.40g,该注射液包装在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中。
实施例3
一种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包装的氨基酸注射液的制备工艺,步骤如下:
(1)取2/3处方配制量的新鲜注射用水至稀配罐中,在氮气保护下,依次投入胱氨酸、酪氨酸或乙酰酪氨酸、门冬氨酸、和谷氨酸,并升温至70℃~90℃;
(2)待步骤(1)的氨基酸溶解后,控制温度为60℃~80℃,依次投入亮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或组氨酸盐酸盐、丝氨酸、和缬氨酸;
(3)待步骤(2)的氨基酸溶解后,控制温度为50℃~70℃,依次投入甘氨酸、精氨酸或精氨酸盐酸盐、丙氨酸、赖氨酸盐酸盐或赖氨酸醋酸盐、苏氨酸、和脯氨酸;
(4)待步骤(3)的氨基酸溶解后,控制温度为40℃~50℃,投入亚硫酸氢钠或焦亚硫酸钠,完全溶解后加入色氨酸;
(5)待原料全部溶解后,调节pH值5.4~5.7,补加注射用水至配制量,加入0.03%质量体积比的活性炭,搅拌,经钛棒过滤器脱炭,回流至澄明,经半成品检测合格后,再经0.45μm和0.22μm微孔过滤器过滤得注射液,备用;
(6)制备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制备方法如实施例4所示),然后将步骤(5)得到的注射液充氮灌装,加注药组合盖及输液组合盖、115℃,30分钟,F0≥8水浴灭菌(充氮保护情况下)、烘干、检漏、灯检、包装复合袋(放入吸氧剂、抽真空充氮封口),装箱,待检验合格后,入库。
实施例4
一种制备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的方法,步骤如下:
(a)自动送膜:将非PVC三层共挤输液用膜(德国Polycine公司生产,外层-PP,SEB(苯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中层-PP/PE,SEB;内层-PP,SEB;详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口药品包装容器(材料)注册标准JBB-0004-2009)自动送膜进入下一个程序,可以由开卷架完成自动送膜工作,膜卷通过电动装置完成连续、平稳的送膜动作。膜通过平衡缓冲辊进入下一个程序。
(b)印字:在印刷膜外表面印字;例如,通过印刷模板一定压力的冲压并向印刷膜进行热量传导,将印刷模板上的文字和图案由印刷膜转印到输液膜的外表面,印字工位温度在120~165℃,印字时间在0.3~0.5秒,色带长度在1~150mm,核对印字前三袋的印字内容是否正确,根据膜印字的位置,调节色带的位置,使印字处于膜的中央。
(c)热合成形:将膜材进行周边焊接,从而形成软袋袋体,具体地,此步骤完成袋子的外形焊接、外形切割,由一个可移动的且与热合装置连接的焊接模具完成热合操作,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模板的适当的冲压和热量传导,将膜 材进行周边焊接,从而形成软袋袋体,将制袋成形机模具加热温度至130~170℃,热合形成时间0.5~1.2秒。
(d)接管预热:双层薄膜由一个专用装置在插入口管的一侧打开,口管(输液用管,德国Polycine公司生产,外层:PP、SEB;中层:聚烯烃、SEB;内层:PP、SEB、乙烯共聚物;详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口药品包装容器(材料)注册标准JBB-0005-2006)被输送和定位在打开的膜片之间,以待下一步的焊接,设备对口管进行预热,使口管表面呈软化或接近熔融状态,使得膜与口管在短时间内的接触时,能够达到焊接效果。
(e)接管焊接:通过管口热合装置,在一定时间内,将适当的压力及热量传导到膜和口管结合部,将口管外壁与膜内壁互相接触的部位熔融焊接为一体,使得口管成为袋体的一部分,并保证焊接部位的密封性和安全性,将袋口预热温度至100~145℃,热合形成时间0.5~2秒,接管热合温度和时间分别选自以下三种中的一种:(1)接管热合时间1~2秒,温度130~170℃;(2)接管热合时间1~2秒,温度130~170℃;(3)接管热合时间1.2~2秒,温度35~75℃。
(f)撕边与袋送出:由一个专用的夹具系统拾取切割下来的废边,并将废边收集到一个盘子内,已制成的空袋用一个机械夹具送出制袋设备,并送入灌装设备的夹具中,准备进入下一道工序灌装;被确认为坏袋的袋子将被自动剔除,落入坏袋收集盘中。
实施例5
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一种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包装的氨基酸注射液的稳定性研究。研究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表1是0-6个月的加速试验,其试验方法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YBH18852005氨基酸注射液,表2是0-24个月的长期实验,其试验方法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YBH18852005 氨基酸注射液。
表1 加速试验0~6个月
规格:250ml:12.5g(总氨基酸)
考察条件:温度40℃±2℃,湿度:25%±5%

表2 长期试验0~24个月
规格:250ml:12.5g(总氨基酸)
考察条件:温度25℃±2℃,湿度40%±5%

实施例6
实施例4的非PVC三层共挤输液用袋的材料(输液用膜)安全性及实施例4的三层共挤输液用管的安全性研究,分别如表3和表4所示,试验方法参照:非PVC三层共挤输液用袋安全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口药品包装容器(材料)注册标准JBB-0004-2009;三层共挤输液用管安全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口药品包装容器(材料)注册标准JBB-0005-2006。
表3 三层共挤输液用膜安全性研究结果


表4 多层共挤输液用管安全性研究结果

实施例7
实施例3制备的非PVC三层共挤输液用袋包装的氨基酸注射液的水分渗入或者渗出包装材料的研究结果如表5所示,试验方法参照药品包装材料与药物相容性试验指导原则YBB00142002及水蒸气透过量测定法YBB00092003。
表5 水分渗出研究结果表
考察条件:温度25℃±2℃、相对湿度为90%±10%
规格:250ml:12.5g(总氨基酸)

实施例8
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制备得到三个样品的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包装的氨基酸注射液,对其相容性进行研究,分别包括抗氧化剂迁移、双酚A单体、铝、镁元素等。
首先对抗氧化剂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6-表11所示。试验方法参照欧洲药典第7版3.1.3.POLYOLEFINE。
表6 包装材料的添加剂及残留单体


表7 三层共挤输液袋中抗氧剂1010、330、1076、168提取结果

表8 三层共挤输液用管中抗氧剂1010、330、1076、168提取结果

样品批号抗氧剂1010(%)杂质1(%)1(略)0.100.012(略)0.100.013(略)0.100.01

表9 输液袋中抗氧剂THP-EPQ提取结果
样品批号抗氧剂THP-EPQ(%)杂质1(%)杂质2(%)杂质3(%)1(略)0.030.010.0040.0022(略)0.030.010.0040.0023(略)0.030.010.0050.002

表10 三层共挤输液用管中抗氧剂THP-EPQ提取结果
样品批号抗氧剂THP-EPQ(%)1(略)0.012(略)0.013(略)0.01

表11 氨基酸注射液中抗氧剂迁移量测定结果


对三个样品的包装材料中的镁、铝元素,以及注射液中镁、铝元素的迁移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12-表13所示,试验方法参照欧洲药典第7版3.1.6及美国联邦法规21CFR201.323。
表12 包装材料中镁、铝元素含量测定结果

表13 氨基酸注射液中镁、铝元素迁移含量测定结果


对三个样品的包装材料中的苯乙烯残留单体,以及注射液中苯乙烯残留单体的迁移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14-表15所示,试验方法参照美国联邦法规21CFR177.1640。
表14 包装材料中苯乙烯残留单体测定结果

表15 氨基酸注射液中苯乙烯残留单体迁移测定结果

对于给药塞、注药塞中的双酚A,以及注射液中双酚A的迁移含量进行了研 究,结果如表16-表17所示,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2282-2009。
表16 给药塞、注药塞中双酚A测定结果
样品名称含量(%)(双酚A检出限为0.3ng)聚碳酸酯输液组合盖(1-3)未检出聚碳酸酯注药组合盖(1-3)未检出

表17 氨基酸注射液中双酚A迁移量测定结果

采用加速试验,对于三个样品注射液中的上述抗氧化剂、铝和镁元素、苯乙烯、双酚A的迁移结果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18所示。
表18 加速试验一迁移试验结果


经上述试验,输液袋及加药管中所含的抗氧剂符合规定,输液袋及加药管中未检出残留的苯乙烯单体,注药管、输药管中均未检出残留的双酚A单体,输液袋、加药管、注药管及输药管中检出的铝、镁元素含量均符合欧洲药典要求。氨基酸注射液及经加速稳定性试验6个月后的氨基酸注射液中均未检出迁移的抗氧剂1010、330、10%、168、THP-EPQ,未检出迁移的双酚A及苯乙烯残留单体,且镁、铝元素的迁移量较小。结果表明:本发明的氨基酸注射液与包装材料的相容性良好。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一种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包装的氨基酸注射液及其制备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一种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包装的氨基酸注射液及其制备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一种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包装的氨基酸注射液及其制备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包装的氨基酸注射液及其制备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包装的氨基酸注射液及其制备工艺.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69101A43申请公布日20141001CN104069101A21申请号201410252514622申请日20140609A61K31/4172200601A61K9/08200601A61K31/401200601A61K31/198200601A61K31/19520060171申请人广东利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地址515325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大南山镇工业区8号楼72发明人严正华方建华罗庆发74专利代理机构广州弘邦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36代理人张钇斌54发明名称一种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包装的氨基酸注射液及其制备工艺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氨基酸注射液。

2、的制备工艺,按一定的顺序加入各氨基酸后,调节PH值后脱碳和过滤,并充氮灌装。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包装的氨基酸注射液,以及该注射液的相应的一种制备工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氨基酸注射液的新的制备工艺,以及利用该制备工艺制备的氨基酸注射液,该注射液比传统的制备工艺相比,更为安全稳定,可适合于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包装,在此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装在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包装的氨基酸注射液以及制备工艺。实验证实,本发明提供的制备工艺制备的氨基酸注射液,安全性、稳定性及材料相容性都表现良好好,特别适合于PVC三层共挤输液袋。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15页19中华人民共和。

3、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15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69101ACN104069101A1/2页21一种氨基酸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取2/3处方配制量的新鲜注射用水至稀配罐中,在氮气保护下,依次投入胱氨酸、酪氨酸或乙酰酪氨酸、门冬氨酸、谷氨酸,并升温至7090;2待步骤1的氨基酸溶解后,控制温度为6080,依次投入亮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或组氨酸盐酸盐、丝氨酸、缬氨酸;3待步骤2的氨基酸溶解后,控制温度为5070,依次投入甘氨酸、精氨酸或精氨酸盐酸盐、丙氨酸、赖氨酸盐酸盐或赖氨酸醋酸盐、苏氨酸、脯氨酸;4待步骤3的氨基酸。

4、溶解后,控制温度为4050,投入亚硫酸氢钠或焦亚硫酸钠,完全溶解后加入色氨酸;5待原料全部溶解后,调节PH值5457,补加注射用水至配制量,加入003质量体积比的活性炭,搅拌,经钛棒过滤器脱炭,回流至澄明,再经045M和022M微孔过滤器过滤,充氮灌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基酸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每1000ML氨基酸注射液中含有异亮氨酸211563G,甘氨酸4561216G,亮氨酸294784G,丙氨酸120320G,甲硫氨酸135360G,谷氨酸045120G,苯丙氨酸320853G,门冬氨酸150400G,苏氨酸149397G,脯氨酸060160G,色氨酸054144G,丝氨酸。

5、060160G,缬氨酸216576G,胱氨酸006016G,赖氨酸盐酸盐258688G或赖氨酸醋酸盐291777G,精氨酸盐酸盐300800G或精氨酸248661G,组氨酸盐酸盐150400G或组氨酸111296G,酪氨酸015040G或乙酰酪氨酸01860496G,亚硫酸氢钠002040G或焦亚硫酸钠002040G。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氨基酸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每1000ML氨基酸注射液中含有异亮氨酸352G,甘氨酸760G,亮氨酸490G,丙氨酸200G,甲硫氨酸225G,谷氨酸075GG,苯丙氨酸533G,门冬氨酸250G,苏氨酸250G,脯氨酸100G,色氨酸090G,丝氨酸。

6、100G,缬氨酸360G,胱氨酸010G,赖氨酸盐酸盐430G,精氨酸盐酸盐500G,组氨酸盐酸盐250G,酪氨酸025G,亚硫酸氢钠040G。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氨基酸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PH值为5457是加入NAOH进行调节。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氨基酸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制备的氨基酸注射液。6一种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包装的氨基酸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每1000ML氨基酸注射液中含有异亮氨酸211563G,甘氨酸4561216G,亮氨酸294784G,丙氨酸120320G,甲硫氨酸135360G,谷氨酸045120G,苯丙氨酸320853G,门冬氨酸15040。

7、0G,苏氨酸149397G,脯氨酸060160G,色氨酸054144G,丝氨酸060160G,缬氨酸216576G,胱氨酸006016G,赖氨酸盐酸盐258688G或赖氨酸醋酸盐291777G,精氨酸盐酸盐300800G或精氨酸248661G,组氨酸盐酸盐150400G或组氨酸111296G,酪氨酸015040G或乙酰酪氨酸01860496G,亚硫酸氢钠002040G或焦亚硫酸钠002040G,所述注射液包装在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中。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包装的氨基酸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袋外面还包裹一层复合袋,在输液袋和复合袋之间还有脱氧剂。权利要求书CN10。

8、4069101A2/2页38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包装的氨基酸注射液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取2/3处方配制量的新鲜注射用水至稀配罐中,在氮气保护下,依次投入胱氨酸、酪氨酸或乙酰酪氨酸、门冬氨酸、谷氨酸,并升温至7090;2待步骤1的氨基酸溶解后,控制温度为6080,依次投入亮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或组氨酸盐酸盐、丝氨酸、缬氨酸;3待步骤2的氨基酸溶解后,控制温度为5070,依次投入甘氨酸、精氨酸或精氨酸盐酸盐、丙氨酸、赖氨酸盐酸盐或赖氨酸醋酸盐、苏氨酸、脯氨酸;4待步骤3的氨基酸溶解后,控制温度为4050,投入亚硫酸氢钠或焦亚硫酸钠。

9、,完全溶解后加入色氨酸;5待原料全部溶解后,调节PH值5457,补加注射用水至配制量,加入003质量体积比的活性炭,搅拌,经钛棒过滤器脱炭,回流至澄明,再经045M和022M微孔过滤器过滤得注射液,备用;6制备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然后将步骤5得到的注射液充氮灌装。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包装的氨基酸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制备的氨基酸注射液。权利要求书CN104069101A1/15页4一种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包装的氨基酸注射液及其制备工艺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氨基酸注射液,尤其是一种氨基酸注射液的制备工艺、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包装的氨基酸注射液及其制备工艺。背景技术。

10、0002氨基酸注射液,俗称普洛氨,目前普洛氨采用的包装型式为钠钙玻璃输液瓶。目前,普洛氨的制备工艺也是针对钠钙玻璃输液瓶的制备工艺。0003随着氨基酸输液产品的普遍应用,其输液方式也由开放式到半开放式,最终发展到全封闭式。包装材料由钠钙玻璃输液瓶到PVC软袋,到聚丙烯输液瓶,最终发展到世界上最为先进而且环保的非PVC软袋。由于玻璃瓶输液存在包装材料及输液方式等方面的缺陷,西方发达国家在50年代开始就已经发展了软袋包装,60年代全封闭的输液软袋开始投放市场,并于1972年大量应用于临床,目前欧美发达国家95以上临床使用的都是全封闭的软袋包装输液,香港、台湾地区已经彻底淘汰了瓶装开放式输液系统。而。

11、我国大部分医院至今仍继续使用瓶装输液,尽管近几年医院已经采用了塑料瓶包装输液,但这种包装方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输液方式和存在的问题。0004输液的安全质量取决于输液产品质量、包装材料的安全性以及包装材料与输液之间的相容性等。因此,输液产品应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用以确保产品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0005玻璃瓶包装材料具有很好的阻隔性,初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由于其必须采用进气式的输液方式,而空气中的灰尘、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可由此进入玻璃瓶中,造成输液的污染。另橡胶塞亦存在安全风险,橡胶塞的主要成分是橡胶,容易老化,必须添加防老化剂、硫化剂及填充剂等,长期与药液接触,会污染药液。现多采用人。

12、工合成的丁基胶塞,其化学性质稳定,能减少一些风险。0006PCV软袋包装材料缺点在于材质本身,一次性输液产品使用后应处理1消毒后深埋;2彻底焚烧。PVC焚烧后产生有机氯破坏大气层,污染环境。为了增加PVC材料的强度,生产过程中在PVC材料中加入了一种增塑剂DEHP,这种物质渗漏于药液中,患者长期使用会影响其造血功能。PVC材质本身也具有透气性和渗透性,给制备中灭菌环节带来了很大难度,灭菌温度控制不好,可使输液袋暇水泛白而不透明,成品存放需加外包装。另外,PVC材质中还存在微粒脱落,影响产品的澄明度,对肌体产生危害。0007聚丙烯PP包装材料的抗低温性能不好,温度降低时,聚丙烯容器的抗脆性也随之。

13、降低,不利于在低温下运输,聚乙烯PE材料不能耐高温消毒,通常不超过110,其亦采用进气式的输液方式,存在玻璃瓶输液相同的安全风险。发明内容0008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新的针对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包装的氨基酸注说明书CN104069101A2/15页5射液的制备工艺。0009一种氨基酸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00101取2/3处方配制量的新鲜注射用水至稀配罐中,在氮气保护下,依次投入胱氨酸、酪氨酸或乙酰酪氨酸、门冬氨酸、和谷氨酸,并升温至7090;00112待步骤1的氨基酸溶解后,控制温度为6080,依次投入亮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或组氨酸盐酸盐、丝氨酸、和缬氨。

14、酸;00123待步骤2的氨基酸溶解后,控制温度为5070,依次投入甘氨酸、精氨酸或精氨酸盐酸盐、丙氨酸、赖氨酸盐酸盐或赖氨酸醋酸盐、苏氨酸、和脯氨酸;00134待步骤3的氨基酸溶解后,控制温度为4050,投入亚硫酸氢钠或焦亚硫酸钠,完全溶解后加入色氨酸;00145待原料全部溶解后,调节PH值5457,如加入NAOH进行PH值调节,补加注射用水至配制量,加入003质量体积比的活性炭,搅拌,经钛棒过滤器脱炭,回流至澄明,再经045M和022M微孔过滤器过滤,充氮灌装。0015优选的,在上述氨基酸注射液的制备工艺中,每1000ML氨基酸注射液中含有异亮氨酸211563G,优选为352G,甘氨酸456。

15、1216G,优选为760G,亮氨酸294784G,优选为490G,丙氨酸120320G,优选为200G,甲硫氨酸135360G,优选为225G,谷氨酸045120G,优选为075G,苯丙氨酸320853G,优选为533G,门冬氨酸150400G,优选为250G,苏氨酸149397G,优选为250G,脯氨酸060160G,优选为100G,色氨酸054144G,优选为090G,丝氨酸060160G,优选为100G,缬氨酸216576G,优选为360G,胱氨酸006016G,优选为010G,赖氨酸盐酸盐258688G或赖氨酸醋酸盐291777G,优选为赖氨酸盐酸盐430G,精氨酸盐酸盐300800G。

16、或精氨酸248661G,优选为精氨酸盐酸盐500G,组氨酸盐酸盐150400G或组氨酸111296G,优选为组氨酸盐酸盐250G,酪氨酸015040G或乙酰酪氨酸01860496G,优选为酪氨酸025G,亚硫酸氢钠002040G或焦亚硫酸钠002040G,优选为亚硫酸氢钠040G。0016本发明的目的之二还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氨基酸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制备的氨基酸注射液,该氨基酸注射液特别适合于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包装,稳定且安全。0017本发明的目的之三还在于提供一种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包装的氨基酸注射液,每1000ML氨基酸注射液中含有异亮氨酸211563G,甘氨酸4561216G,亮氨酸。

17、294784G,丙氨酸120320G,甲硫氨酸135360G,谷氨酸045120G,苯丙氨酸320853G,门冬氨酸150400G,苏氨酸149397G,脯氨酸060160G,色氨酸054144G,丝氨酸060160G,缬氨酸216576G,胱氨酸006016G,赖氨酸盐酸盐258688G或赖氨酸醋酸盐291777G,精氨酸盐酸盐300800G或精氨酸248661G,组氨酸盐酸盐150400G或组氨酸111296G,酪氨酸015040G或乙酰酪氨酸01860496G,亚硫酸氢钠002040G或焦亚硫酸钠002040G,该注射液包装在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中。0018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上述输液。

18、袋外面还包裹一层复合袋,在输液袋和复合袋之间还有脱氧剂。0019其中,该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包装的氨基酸注射液可以通过上述公开的氨基酸说明书CN104069101A3/15页6制备工艺制备而得,也可以通过其他的制备工艺制得,使得该氨基酸注射液稳定安全地包装在该输液袋中即可。0020本发明的目的之四还在于提供一种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包装的氨基酸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00211取2/3处方配制量的新鲜注射用水至稀配罐中,在氮气保护下,依次投入胱氨酸、酪氨酸或乙酰酪氨酸、门冬氨酸、和谷氨酸,并升温至7090;00222待步骤1的氨基酸溶解后,控制温度为6080,依次投入亮氨酸、苯丙氨酸、。

19、甲硫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或组氨酸盐酸盐、丝氨酸、和缬氨酸;00233待步骤2的氨基酸溶解后,控制温度为5070,依次投入甘氨酸、精氨酸或精氨酸盐酸盐、丙氨酸、赖氨酸盐酸盐或赖氨酸醋酸盐、苏氨酸、和脯氨酸;00244待步骤3的氨基酸溶解后,控制温度为4050,投入亚硫酸氢钠或焦亚硫酸钠,完全溶解后加入色氨酸;00255待原料全部溶解后,调节PH值5457,补加注射用水至配制量,加入003质量体积比的活性炭,搅拌,经钛棒过滤器脱炭,回流至澄明,再经045M和022M微孔过滤器过滤得注射液,备用;00266制备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然后将步骤5得到的注射液充氮灌装。0027其中,在一个优选的实施。

20、例中,上述步骤6中的制备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可以包括自动送膜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膜、印字、热合成形、接管预热、接管焊接、袋送出等步骤。在袋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送出步骤后,将注射液充氮灌装。0028在上述充氮灌装步骤后,封口,并水浴灭菌,烘干后检漏,即可进入市场销售或者供患者使用。0029本发明的目的之五还在于提供一种上述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包装的氨基酸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制备的氨基酸注射液。0030非PVC包装材料性质稳定,无毒,具有低的透水性、透气性和迁移性,适应与大多数的药液包装。该软袋多层膜共挤而成,不使用粘合剂,不需要清洗,软袋的成型均在100级环境下完成,无热源,无微粒。其输液方式。

21、采用非进气式包装,保证了用药安全。003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氨基酸注射液的新的制备工艺,以及利用该制备工艺制备的氨基酸注射液,该注射液比传统的制备工艺相比,更为安全稳定,可适合于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包装,而利用现有的制备工艺则只能包装在钠钙玻璃输液瓶中而不能稳定地利用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进行包装。在此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装在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包装的氨基酸注射液以及制备工艺。0032实验证实,本发明提供的制备工艺制备的氨基酸注射液,安全性、稳定性及材料相容性都表现良好好,特别适合于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具体实施方式0033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

22、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0034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说明书CN104069101A4/15页7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0035实施例10036一种氨基酸注射液的制备工艺,步骤如下00371取2/3处方配制量的新鲜注射用水至稀配罐中,在氮气保护下,依次投入胱氨酸、酪氨酸或乙酰酪氨酸、门冬氨酸、和谷氨酸,并升温至7090;00382待步骤1的氨基酸溶解后,控制温度为6080,依次投入亮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或组氨。

23、酸盐酸盐、丝氨酸、和缬氨酸;00393待步骤2的氨基酸溶解后,控制温度为5070,依次投入甘氨酸、精氨酸或精氨酸盐酸盐、丙氨酸、赖氨酸盐酸盐或赖氨酸醋酸盐、苏氨酸、和脯氨酸;00404待步骤3的氨基酸溶解后,控制温度为4050,投入亚硫酸氢钠或焦亚硫酸钠,完全溶解后加入色氨酸;00415待原料全部溶解后,调节PH值5457,补加注射用水至配制量,加入003质量体积比的活性炭,搅拌,经钛棒过滤器脱炭,回流至澄明,再经045M和022M微孔过滤器过滤,充氮灌装。0042该氨基酸注射液的配方为每1000ML氨基酸注射液中含有异亮氨酸352G,甘氨酸760G,亮氨酸490G,丙氨酸200G,甲硫氨酸2。

24、25G,谷氨酸075GG,苯丙氨酸533G,门冬氨酸250G,苏氨酸250G,脯氨酸100G,色氨酸090G,丝氨酸100G,缬氨酸360G,胱氨酸010G,赖氨酸盐酸盐430G,精氨酸盐酸盐500G,组氨酸盐酸盐250G,酪氨酸025G,亚硫酸氢钠040G。0043实施例20044一种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包装的氨基酸注射液,每1000ML氨基酸注射液中含有异亮氨酸211563G,甘氨酸4561216G,亮氨酸294784G,丙氨酸120320G,甲硫氨酸135360G,谷氨酸045120G,苯丙氨酸320853G,门冬氨酸150400G,苏氨酸149397G,脯氨酸060160G,色氨酸0。

25、54144G,丝氨酸060160G,缬氨酸216576G,胱氨酸006016G,赖氨酸盐酸盐258688G或赖氨酸醋酸盐291777G,精氨酸盐酸盐300800G或精氨酸248661G,组氨酸盐酸盐150400G或组氨酸111296G,酪氨酸015040G或乙酰酪氨酸01860496G,亚硫酸氢钠002040G或焦亚硫酸钠002040G,该注射液包装在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中。0045实施例30046一种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包装的氨基酸注射液的制备工艺,步骤如下00471取2/3处方配制量的新鲜注射用水至稀配罐中,在氮气保护下,依次投入胱氨酸、酪氨酸或乙酰酪氨酸、门冬氨酸、和谷氨酸,并升温至。

26、7090;00482待步骤1的氨基酸溶解后,控制温度为6080,依次投入亮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或组氨酸盐酸盐、丝氨酸、和缬氨酸;00493待步骤2的氨基酸溶解后,控制温度为5070,依次投入甘氨酸、精氨酸或精氨酸盐酸盐、丙氨酸、赖氨酸盐酸盐或赖氨酸醋酸盐、苏氨酸、和脯氨酸;00504待步骤3的氨基酸溶解后,控制温度为4050,投入亚硫酸氢钠或焦亚硫酸钠,完全溶解后加入色氨酸;说明书CN104069101A5/15页800515待原料全部溶解后,调节PH值5457,补加注射用水至配制量,加入003质量体积比的活性炭,搅拌,经钛棒过滤器脱炭,回流至澄明,经半成品检测合格后,再。

27、经045M和022M微孔过滤器过滤得注射液,备用;00526制备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制备方法如实施例4所示,然后将步骤5得到的注射液充氮灌装,加注药组合盖及输液组合盖、115,30分钟,F08水浴灭菌充氮保护情况下、烘干、检漏、灯检、包装复合袋放入吸氧剂、抽真空充氮封口,装箱,待检验合格后,入库。0053实施例40054一种制备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的方法,步骤如下0055A自动送膜将非PVC三层共挤输液用膜德国POLYCINE公司生产,外层PP,SEB苯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中层PP/PE,SEB;内层PP,SEB;详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口药品包装容器材料注册标准JBB000420。

28、09自动送膜进入下一个程序,可以由开卷架完成自动送膜工作,膜卷通过电动装置完成连续、平稳的送膜动作。膜通过平衡缓冲辊进入下一个程序。0056B印字在印刷膜外表面印字;例如,通过印刷模板一定压力的冲压并向印刷膜进行热量传导,将印刷模板上的文字和图案由印刷膜转印到输液膜的外表面,印字工位温度在120165,印字时间在0305秒,色带长度在1150MM,核对印字前三袋的印字内容是否正确,根据膜印字的位置,调节色带的位置,使印字处于膜的中央。0057C热合成形将膜材进行周边焊接,从而形成软袋袋体,具体地,此步骤完成袋子的外形焊接、外形切割,由一个可移动的且与热合装置连接的焊接模具完成热合操作,在一定时。

29、间内,通过模板的适当的冲压和热量传导,将膜材进行周边焊接,从而形成软袋袋体,将制袋成形机模具加热温度至130170,热合形成时间0512秒。0058D接管预热双层薄膜由一个专用装置在插入口管的一侧打开,口管输液用管,德国POLYCINE公司生产,外层PP、SEB;中层聚烯烃、SEB;内层PP、SEB、乙烯共聚物;详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口药品包装容器材料注册标准JBB00052006被输送和定位在打开的膜片之间,以待下一步的焊接,设备对口管进行预热,使口管表面呈软化或接近熔融状态,使得膜与口管在短时间内的接触时,能够达到焊接效果。0059E接管焊接通过管口热合装置,在一定时间内,将适当的压。

30、力及热量传导到膜和口管结合部,将口管外壁与膜内壁互相接触的部位熔融焊接为一体,使得口管成为袋体的一部分,并保证焊接部位的密封性和安全性,将袋口预热温度至100145,热合形成时间052秒,接管热合温度和时间分别选自以下三种中的一种1接管热合时间12秒,温度130170;2接管热合时间12秒,温度130170;3接管热合时间122秒,温度3575。0060F撕边与袋送出由一个专用的夹具系统拾取切割下来的废边,并将废边收集到一个盘子内,已制成的空袋用一个机械夹具送出制袋设备,并送入灌装设备的夹具中,准备进入下一道工序灌装;被确认为坏袋的袋子将被自动剔除,落入坏袋收集盘中。0061实施例50062实。

31、施例3制备得到的一种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包装的氨基酸注射液的稳定性研究。研究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表1是06个月的加速试验,其试验方法参照国家食品药说明书CN104069101A6/15页9品监督管理局标准YBH18852005氨基酸注射液,表2是024个月的长期实验,其试验方法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YBH18852005氨基酸注射液。0063表1加速试验06个月0064规格250ML125G总氨基酸0065考察条件温度402,湿度25500660067表2长期试验024个月0068规格250ML125G总氨基酸0069考察条件温度252,湿度4050070说明书CN10406910。

32、1A7/15页100071实施例60072实施例4的非PVC三层共挤输液用袋的材料输液用膜安全性及实施例4的三层共挤输液用管的安全性研究,分别如表3和表4所示,试验方法参照非PVC三层共挤输液用袋安全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口药品包装容器材料注册标准JBB00042009;三层共挤输液用管安全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口药品包装容器材料注册标准JBB00052006。0073表3三层共挤输液用膜安全性研究结果00740075说明书CN104069101A108/15页110076表4多层共挤输液用管安全性研究结果00770078实施例7说明书CN104069101A119/15页120079。

33、实施例3制备的非PVC三层共挤输液用袋包装的氨基酸注射液的水分渗入或者渗出包装材料的研究结果如表5所示,试验方法参照药品包装材料与药物相容性试验指导原则YBB00142002及水蒸气透过量测定法YBB00092003。0080表5水分渗出研究结果表0081考察条件温度252、相对湿度为90100082规格250ML125G总氨基酸00830084实施例80085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制备得到三个样品的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包装的氨基酸注射液,对其相容性进行研究,分别包括抗氧化剂迁移、双酚A单体、铝、镁元素等。0086首先对抗氧化剂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6表11所示。试验方法参照欧洲药典第7版313PO。

34、LYOLEFINE。0087表6包装材料的添加剂及残留单体00880089说明书CN104069101A1210/15页130090表7三层共挤输液袋中抗氧剂1010、330、1076、168提取结果00910092表8三层共挤输液用管中抗氧剂1010、330、1076、168提取结果0093样品批号抗氧剂1010杂质11略0100012略0100013略0100010094表9输液袋中抗氧剂THPEPQ提取结果0095样品批号抗氧剂THPEPQ杂质1杂质2杂质31略003001000400022略003001000400023略003001000500020096表10三层共挤输液用管中抗氧。

35、剂THPEPQ提取结果0097样品批号抗氧剂THPEPQ1略0012略0013略0010098表11氨基酸注射液中抗氧剂迁移量测定结果0099说明书CN104069101A1311/15页1401000101对三个样品的包装材料中的镁、铝元素,以及注射液中镁、铝元素的迁移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12表13所示,试验方法参照欧洲药典第7版316及美国联邦法规21CFR201323。0102表12包装材料中镁、铝元素含量测定结果01030104表13氨基酸注射液中镁、铝元素迁移含量测定结果0105说明书CN104069101A1412/15页1501060107对三个样品的包装材料中的苯乙烯残留单。

36、体,以及注射液中苯乙烯残留单体的迁移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14表15所示,试验方法参照美国联邦法规21CFR1771640。0108表14包装材料中苯乙烯残留单体测定结果01090110表15氨基酸注射液中苯乙烯残留单体迁移测定结果0111说明书CN104069101A1513/15页160112对于给药塞、注药塞中的双酚A,以及注射液中双酚A的迁移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16表17所示,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22822009。0113表16给药塞、注药塞中双酚A测定结果0114样品名称含量双酚A检出限为03NG聚碳酸酯输液组合盖13未检出聚碳酸酯注药组合盖。

37、13未检出0115表17氨基酸注射液中双酚A迁移量测定结果0116说明书CN104069101A1614/15页170117采用加速试验,对于三个样品注射液中的上述抗氧化剂、铝和镁元素、苯乙烯、双酚A的迁移结果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18所示。0118表18加速试验一迁移试验结果011901200121经上述试验,输液袋及加药管中所含的抗氧剂符合规定,输液袋及加药管中未检出残留的苯乙烯单体,注药管、输药管中均未检出残留的双酚A单体,输液袋、加药管、注药管及输药管中检出的铝、镁元素含量均符合欧洲药典要求。氨基酸注射液及经加速稳定性试验6个月后的氨基酸注射液中均未检出迁移的抗氧剂1010、330、10、168、THPEPQ,未说明书CN104069101A1715/15页18检出迁移的双酚A及苯乙烯残留单体,且镁、铝元素的迁移量较小。结果表明本发明的氨基酸注射液与包装材料的相容性良好。0122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说明书CN104069101A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