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接衣架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涉及衣架,且更具体地涉及执行夹紧功能的衣架,例如用于
悬挂裤子和裙子。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已知用于支撑裤子和裙子的衣架。在一种形式的裤子和裙子衣
架中,两个鳄口式(alligator-style)夹子附接至另一种方式的常规衣架的水
平底部条上。这些夹子在仅两个位置夹住悬挂的衣服,且对于夹紧张力基本
不提供调节性。因此,非常强的,且在一些情况下过于强的夹紧力被预设用
于该鳄口式夹子。在另一种形式的裤子和裙子架中,提供了两个相反的夹子
元件,在比该鳄口式夹子类型衣架更大的表面上夹住衣服。尽管一些夹子类
型衣架可对夹紧张力提供一定量的调节性,但其基本上受限于可选择的张力
的大小。此外,其基本上不允许在锁定至选定大小的夹紧张力之前选择期望
的夹紧张力量,以及容易地松开和再调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衣架,其克服了现有技术衣架的很多缺点。具体地,公开
了提供更多手段来选择夹紧张力的衣架。此外,公开了将期望夹紧张力保持
或锁定就位之前让使用者容易地设置和估计多种不同夹紧张力的衣架,这包
括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有需要,可仅释放一部分夹紧张力。这通过提供铰
接衣架夹紧元件而实现,其中使用两组相反的较细啮合齿,且其中一组齿可
从第一解锁位置调节定位至第二锁定位置,其中在第一解锁位置该两组相反
的齿仅仅部分互相啮合且以卡停的方式彼此配合,其中在该第二锁定位置该
两组相反的齿完全互相啮合,从而将铰接夹紧元件相对于第二固定夹紧元件
锁定定位。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两组互相啮合的齿包括由坚固且
较易弯曲的塑料材料构成的至少一组齿,允许手动力施加至锁定元件手柄以
将齿以前后移动的棘齿方式彼此接合和松开,同时在相互啮合的两组齿之间
提供足够强的接合,以允许衣服被牢固地夹在衣架的臂之间。此外,同时,
阻止了齿响应于作用于固定在衣架臂之间的衣服的夹紧力的带来的不希望
的松开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铰接衣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正立面透视图,示出了完全
闭合的配置;
图2是图1的衣架的正立面视图,示出了完全打开配置;
图3是图1的衣架的正视图,示出了完全闭合配置;
图4是图1的衣架的左侧剖视图,示出了完全打开配置且大体沿着图2
的线4-4截取;
图5是图1的衣架的左侧剖视图,示出了完全闭合配置且大体沿着图3
的线5-5截取;
图6A是图1的铰接衣架的第一锁定元件部分的正立面透视图;
图6B是图6A的第一锁定元件部分的顶视图;
图6C是图6A的第一锁定元件部分的左侧视图;
图6D是图6A的第一锁定元件部分的底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铰接衣架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正视图,示出了完全闭合的
配置;
图8是图7的衣架的正立面视图,示出了完全打开配置;
图9是图7的衣架的左侧视图;
图10是图7的衣架的右侧剖视图,示出了处于完全闭合配置且大体沿
着图7的线10-10截取;
图11是图7的衣架的右侧视图,示出了完全打开配置;
图12是图7的衣架侧右侧剖视图,示出了处于完全打开配置且大体沿
着图8的线12-12截取;
图13A是图7的铰接衣架的锁定元件部分的正立面视图;
图13B是图13A的锁定元件部分的右侧视图;和
图13C是图13A的第一锁定元件部分的顶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本发明允许多种不同形式的实施方式,然而在附图中示出以及在这
里详细地说明了两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应理解本公开意图作为本发明的原理
的示例,且不意图将本发明限制于所示的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
记表示多个实施方式中的相似或者类似的构件或结构。
在图1至6中示出了该铰接衣架10的第一实施方式,包括固定元件20、
转动钩元件40、铰接元件60、第一锁定元件80和第二锁定元件100。转动
钩元件40包括钩42和底部腔体41,该钩42尺寸被设置成用于常规衣柜衣
杆,该底部腔体41被配置成允许将钩元件40卡配合附接至固定元件20的
顶部枢转柱22。通过该卡配合接合,钩元件40被牢固地附接至固定元件20,
仍允许围绕柱22旋转。这相应地允许固定元件20的本体21和除转动钩元
件40以外的整个衣架10在钩42附接至衣柜衣杆或其它合适支撑物时在原
地转动。
除了顶部枢转柱22以外,固定元件20的本体21还包括在其间具有顶
部间隙24的两个相反竖直臂23,具有防滑区域26的固定夹25,第一枢转
柱27,第二枢转柱28,和两个相反的支撑柱29。固定夹25为基本椭圆的形
状,其中竖直臂23与该固定夹25整体地形成并横向地延伸经过该固定夹。
防滑区域26为类似的基本椭圆形状,且围绕固定夹25的向内周缘设置。第
一枢转柱27在竖直臂23之间延伸,且紧邻各竖直臂23之后,紧邻顶部间
隙24上方,允许铰接元件60枢转附接至固定元件20。第二枢转柱28在竖
直臂23之间纵向延伸并且横向于各竖直臂23,允许第二锁定元件100枢转
附接至固定元件20。第二枢转柱28还有助于将第一锁定元件80以不固定的
松散方式或部分可活动的方式附接至固定元件20。支撑柱29分别从相关联
的竖直臂23向内延伸较短距离,进入间隙24,允许与第一锁定元件80的相
关联的侧凹部82的卡配合接合。由于各侧凹部82在外形上比与其相关联的
支撑柱28的外形更大,所以该卡配合附接是不固定的松散方式,而不是完
全固定,允许第一锁定元件80相对于支撑柱28的部分移动,在顶部间隙64
内的竖直向上和向下移动,以及第一锁定元件80的夹84围绕第二枢转柱28
的一定量的移动。
铰接元件60包括本体61,其具有设置成接近顶端部的枢转孔径62,在
其之间具有顶部间隙64的两个相反竖直臂63,以及具有防滑区域66的铰接
夹65。铰接夹65是基本椭圆形,其中竖直臂63与该铰接夹整体地形成并横
向延伸经过该铰接夹。防滑区域66为类似的椭圆形,且围绕铰接夹65的向
内周缘设置。铰接元件60还包括接近枢转孔径62的铰接齿轮67,该铰接齿
轮具有围绕铰接齿轮67的稍稍突起弧形底表面设置的一组相对较细的十二
个齿68,当处于完全闭合方位时所述齿在朝向衣架10后方的方向倾斜。最
佳地如图4和5所示,枢转孔径62允许铰接元件60与固定元件20的第一
枢转柱27卡配合。这进而允许铰接元件60围绕枢转柱27相对于固定元件
20从完全打开位置(如图4所示)枢转经过一移动范围,经过大致110°的
弧度(如附图标记69所指示)到达完全闭合位置,如图5所示。
在图6A至6D中示出了第一锁定元件80,其包括由横向柱87连接的两
个相反的浮动齿轮81。各浮动齿轮81具有相应的侧凹部82,包括较细的一
组十个齿83的顶表面,其围绕稍稍凹进的弧形顶表面设置。该弧形顶表面
具有与铰接元件60的齿68的弧形半径基本一致的弧形半径,且在第一锁定
元件80附接至固定元件20时齿83在朝向衣架10前面的方向上倾斜。各浮
动齿轮81还包括一对向前延伸的夹84,在该对夹84之间形成通道86,且
其中上夹84在接近其末端处具有小的向下延伸钩85。通过使得夹84以卡配
合接合围绕第二枢转柱28延伸,其中枢转柱28设置在通道86内且由钩85
保持定位,从而将第一锁定元件80附接至固定元件20。接着,第一锁定元
件80稍稍地旋转,直到各支撑柱29卡配合在相关联的凹部82内。由于两
个夹84和两个凹部82分别相对于与其配合的枢转柱28和支撑柱28尺寸稍
大,所以第一锁定元件80没有被紧紧地保持附接至固定元件20,而是允许
浮动或者在竖直方向的前后稍稍移动。
第二锁定元件100包括本体101,其具有枢转孔径102、第一锁定凹部
103、锁定销104、第二锁定凹部105、具有抓握表面107的把手或手柄106
和止动凹部108。最佳地如图4和5所示,第二锁定元件100通过卡配合接
合而附接至固定元件20,其中围绕第二枢转柱28设置有枢转孔径102,允
许第二锁定元件100围绕第二枢转柱28的旋转。如图4所示,第二锁定元
件100朝向其完全打开方位的旋转被止动凹部108与第一锁定元件80的横
向柱87的接合而限制。此外,如图5所示,第二锁定元件100的朝向其完
全闭合方位的旋转被第二锁定元件100的第一锁定凹部103与第一锁定元件
80的横向柱87的接合而限制。同时,锁定元件100朝向其完全闭合方位的
旋转进一步被第二锁定凹部105与固定元件20的第一枢转柱27的接合而限
制。此外,紧邻锁定销104下方的该接合提供了第二锁定元件100在其完全
闭合位置的卡配合锁定,如图5所示。
在操作时,通过使用抓握表面107拉动把手106离开第一枢转柱27,从
而使得第二锁定元件100围绕第二枢转柱28以顺时针方向旋转(参见图4
和5),使得铰接衣架10被初始设置在如图2和4所示的打开方位。这时,
通过拉动铰接夹65离开固定夹25,铰接元件60围绕第一枢转柱27以逆时
针方向旋转(参见图4和5),并且允许第二锁定元件100的接近手柄106
的端部穿过铰接元件60的顶部间隙64,使得铰接衣架10进一步被设置在其
打开方位。这相应地通过首先移除第二锁定元件100的凹部103对第一锁定
元件80的横向柱87的任何现有接合,从而允许第一锁定元件80相对于第
二枢转柱28、浮动齿轮支撑柱29和固定元件20整体的下垂或稍稍向下浮动。
接着将需要悬挂的裤子、裙子或者其它服装的一部分设置成抵靠固定元
件20的防滑区域26。接着,朝向固定夹25旋转铰接夹65,围绕第一枢转
柱27以顺时针方向旋转铰接元件60(参见图4和5),带动防滑区域66与
待悬挂服装的相反侧接合,从而将服装夹在衣架10的相反夹之间。这相应
地引起铰接元件60的向后倾斜齿68开始接触并啮合接合第一锁定元件80
的向前倾斜齿83。由于在处于该方位时,第一锁定元件80被允许相对于第
二枢转柱28和浮动齿轮支撑柱29以及相对于固定元件20整体下垂或稍稍
向下浮动,如上所述,所以在该方位齿68和83的相互啮合接合仅仅是部分
的,允许该对齿在铰接元件60的打开和闭合方向上以卡停(click-stop)的
方式前后移动。这相应地允许使用者精细地调节,且如果需要则松开和再调
节,铰接元件60相对于固定元件20的闭合量,从而相应地精细调节要在固
定夹25与铰接夹65之间保持的期望压力和张力。
当以上述方式获得施加于待悬挂的服装上的期望夹紧张力大小时,第二
锁定元件100旋转至其完全闭合位置,如上所述,使得第一锁定凹部103与
第一锁定元件80的横向柱87完全接合。该接合相应地将第一锁定元件80
相对于固定元件20稍稍竖直升高,使得之前仅部分啮合的重叠齿68和83
完全啮合,从而排除齿68相对于齿83的任何前后、卡停移动,且因此通过
施加在待悬挂服装上的期望大小夹紧张力使得与夹25相邻的完全固定的夹
65被完全锁定。这时,第二锁定凹部105与第一枢转柱27完全接合,以将
第二锁定元件100完全固定在其完全闭合方位。相反的夹25和65的在其之
间具有期望大小的间隔或张力的完全锁定接合被保持,直到把手106被从铰
接元件60拉动离开以去除第一锁定凹部103与横向柱87的接合,允许第一
锁定元件浮动或者向下下垂返回,去除齿68与83的完全啮合接合。
在图7至13C中示出了铰接衣架10’的第二实施方式,包括固定元件20、
转动钩元件40、铰接元件60和第二锁定元件100’。在该实施方式中,与图
1-6的实施方式的构件80相似的浮动锁定元件被省略,且第一锁定元件的一
些结构被结合至经修改的单个其它锁定元件100’。转动钩元件40包括钩42
和底部腔体41,该钩42尺寸被设置成用于常规的衣柜衣杆,该底部腔体41
被配置成允许钩元件40卡配合附接至固定元件20的顶部枢转柱22。通过该
卡配合接合,钩元件40牢固地附接至固定元件,且仍允许围绕柱22旋转。
这相应地在钩42附接至衣柜衣杆或其它合适的支架时,允许固定元件20的
本体21,以及衣架10除转动钩元件40外的全部在原地旋转。
除了顶部枢转柱22之外,固定元件20的本体21还包括在其间具有顶
部间隙24的两个相反竖直臂23,具有防滑区域26的固定夹25,第一枢转
柱27,第二枢转柱28,和两个相反的支撑柱29。固定夹25为基本椭圆形,
其中竖直臂23与该固定夹25整体地形成并横向地延伸经过该固定夹。防滑
区域26为类似的基本椭圆形状,且围绕固定夹25的向内周缘设置。第一枢
转柱27在竖直臂23之间纵向延伸,且紧邻各竖直臂23之后,紧邻顶部间
隙24上方,允许铰接元件60枢转附接至固定元件20。第二枢转柱28在竖
直臂23之间纵向延伸并且横向于各竖直臂23,允许第二锁定元件100’枢转
附接至固定元件20。
铰接元件60包括本体61,其具有设置成接近顶端部的枢转孔径62,在
其之间具有顶部间隙64的两个相反竖直臂63,以及具有防滑区域66的铰接
夹65。铰接夹65是基本椭圆形,其中竖直臂63与该铰接夹整体地形成并横
向延伸经过该铰接夹。防滑区域66为类似的椭圆形,且围绕铰接夹65的向
内周缘设置。铰接元件60还包括接近枢转孔径62的铰接齿轮67,该铰接齿
轮具有围绕铰接齿轮67的稍稍突起弧形底表面设置的较细的一组十二个齿
68,其中当处于完全闭合方位时所述齿在朝向衣架10后方的方向倾斜。最
佳地如图12所示,枢转孔径62允许铰接元件60与固定元件20的第一枢转
柱27卡配合。这相应允许铰接元件60围绕枢转柱27相对于固定元件20从
完全打开位置(如图11和12所示)枢转经过一移动范围,经过大致110°
的弧度到达完全闭合位置,如图9和10所示。
锁定元件100’包括具有枢转孔径102’的本体101’,锁定销104’,锁定
凹部105’,具有抓握表面107’的把手或手柄106’,和两个分别具有顶表面的
相反的齿轮110,该顶表面具有设置在齿轮110的稍稍凹进的弧形顶表面上
的一组较细的十个齿109,且该顶表面还具有与铰接元件60的齿68的弧形
半径基本一致的弧形半径,且在锁定元件100’附接至固定元件20时齿109
在朝向衣架10’前面的方向倾斜。最佳第如图10和12所示,锁定元件100’
经由卡配合接合附接至固定元件20,其中围绕第二枢转柱28设置有枢转孔
径102’,允许第二锁定元件100’围绕第二枢转柱28旋转。此外,如图10所
示,锁定元件100’朝向其完全闭合方位的旋转被第二锁定凹部105’与固定元
件20的第一枢转柱27的接合而限制。此外,紧邻锁定销104下方的该接合
提供了第二锁定元件100’在其完全闭合位置的卡配合锁定,如图10所示。
在操作中,通过使用抓握表面107’拉动把手106’离开第一枢转柱27,
使得锁定元件100’围绕第二枢转柱28以顺时针方向旋转(参见图11和12),
使得铰接衣架10’被初始地设置在如图11和12所示的打开方位。这时,通
过拉动铰接夹65离开固定夹25,使得铰接元件60围绕第一枢转柱27以逆
时针方向旋转(参见图11和12),并且允许锁定元件100’的接近手柄106
的端部穿过铰接元件60的顶部间隙64,使得铰接衣架10进一步被设置在其
打开方位。
接着将需要悬挂的裤子、裙子或者其它服装的一部分设置成抵靠固定元
件20的防滑区域26。接着,朝向固定夹25旋转铰接夹65,围绕第一枢转
柱27以逆时针方向旋转铰接元件60(参见图11和12),带动防滑区域66
与待悬挂服装的相反侧接合,从而将服装夹在衣架10’的相反夹之间。在防
滑区域26和66之间施加在服装上的期望大小的压力或张力被手动地保持。
当施加于待悬挂服装上的期望大小的夹紧张力被手动保持时,将锁定元
件100’旋转至其完全闭合位置,使得随着相对的齿彼此接合从而齿68和109
开始啮合。由于锁定元件100’以及齿109由坚固且稍易弯曲的塑料材料构成,
所以向锁定元件手柄106’施加手动力使得各齿109和68以卡停、棘齿方式
接合并前进超过彼此,同时对两组互相啮合的齿提供足够强的接合,以允许
服装被牢固地夹紧在防滑区域26和66之间。这时,由作用于固定在衣架臂
之间的服装的夹紧力引起的齿的不良脱离接合运动会被阻止,直到足够的手
动反向力被施加至锁定元件把手106’以在相反方向再次以棘齿、卡停方式移
动齿。锁定元件100’的完整时针旋转(如图11和12所示)引起锁定凹部105’
完全接合第一枢转柱27,以将锁定元件100’完全固定在其完全闭合方位。
相反夹25和65的该完全锁定接合被保持,直到把手106’被从铰接元件
60拉动离开,以去除锁定凹部105’与第一枢转柱27的接合,其中充分的手
动反向力被施加至锁定元件手柄106’,以将齿109和68在相反方向相对于
彼此再次以棘齿、卡停方式移动。
固定元件20、转动钩40和铰接元件60均可由聚丙烯和热塑弹性体的组
合基本刚性地混合。锁定元件100’可由较刚性的聚丙烯材料构成,其比用于
构成固定元件20、转动钩40和铰接元件60的混合材料刚性小且更易弯曲。
在上述教导下可对本发明进行多种修改和改变。因此,应理解在所附权
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与所具体的说明不同地实现本发明。在这里所公开的
本发明的多个步骤的布置、操作和具体执行可进行多种修改、改变和变化而
不偏离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本公开意图简化而不是限制本发明。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衣架,包括:
具有第一夹紧夹的固定元件;
具有第二夹紧夹和第一组齿的铰接元件,该铰接元件和该固定元件可相
对于彼此围绕第一旋转轴线枢转移动;和
锁定元件,其可相对于所述固定元件围绕第二旋转轴线旋转地移动且具
有第二组齿,所述锁定元件的旋转移动使得所述第一组齿与所述第二组齿接
合,进而以在第一夹紧夹与第二夹紧夹之间的期望大小的张力将第一夹紧夹
相邻于第二夹紧夹固定;
其中所述第一旋转轴线和所述第二旋转轴线处于相对于彼此间隔开且
平行的方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架,其中所述锁定元件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固
定元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架,其中所述第一组齿和所述第二组齿由具有
不同刚性的不同材料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衣架,其中所述第二组齿由刚性比所述第一组齿
的刚性小的材料构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架,其中当所述锁定元件旋转时所述第二组齿
以卡停的方式与所述第一组齿接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架,其中当所述锁定元件旋转至完全闭合位置
时,所述锁定元件的至少一部分以卡配合的方式与所述铰接元件的至少一部
分接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衣架,其中所述锁定元件包括由所述固定元件的
柱部接合的凹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衣架,其中通过所述铰接元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所
述固定元件的柱部卡配合接合而将所述铰接元件枢转地附接至所述固定元
件。
9.一种衣架,包括:
具有第一夹紧夹的固定元件;
具有第二夹紧夹的铰接元件;
第一锁定元件;和
第二锁定元件,所述第二锁定元件的移动激发所述第一锁定元件在第一
方位和第二方位之间的移动,并使得所述第一锁定元件与所述铰接元件的至
少一部分完全接合,进而在所述第一锁定元件处于所述第二方位时以在第一
夹紧夹与第二夹紧夹之间的期望大小的张力将第一夹紧夹相邻于第二夹紧
夹固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衣架,其中所述铰接元件包括第一组齿,且所
述第一锁定元件包括第二组齿。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衣架,其中当所述第一锁定元件处于所述第二
方位时,所述第一组齿和所述第二组齿完全啮合。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衣架,其中当所述第一锁定元件处于所述第一
方位时,所述第一组齿和所述第二组齿仅部分啮合,允许所述铰接元件相对
于所述第一锁定元件的相对卡停移动。
说明或声明(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以下所附内容是根据PCT条约第19条修改的内容
国际局于2015年3月30日收到的有关权利要求书修改。
以一份新的权利要求第1-12项替换原始的权利要求第1-12项。
根据PCT条约19条的简要说明
与日期为2015年2月2日的国际检索单位的书面意见(“书面意见”)
的主张相反,对比文件D1,申请人Blitz,美国专利No.5,297,706没有教导
或建议独立权利要求1的锁定元件相对于固定元件旋转移动和具有第二组
齿。具体地,对比文件D1在附图6中清楚地示出了夹(在图3中的附图标
记为24)具有仅单个的脊(在图3中的附图标记为50),审查意见将其类推
为申请人所要求的第二组齿。然而,由于对比文件D1仅公开单个的脊,所
以这最多为单个的齿,所以不应认为是建议或公开与可旋转移动锁定元件相
关联的一组齿。
此外,这里对独立权利要求1进行了修改以进一步限定铰接元件和固定
元件可相对于彼此围绕第一旋转轴线枢转移动;锁定元件可相对于固定元件
围绕第二旋转轴线旋转移动;且第一旋转轴线和第二旋转轴线处于相对于彼
此间隔开的平行的方位。这在对比文件D1或D2(申请人未Dohring,美国
专利No.3,823,855)中都没有建议或公开。
对于D1,与修改的独立权利要求1相比,以及参考其附图1和4,附图
标记36和36’可适当地考虑为可旋转移动的锁定元件;附图标记20和20’
可适当地考虑为固定元件;且附图标记24和24’可适当地考虑为铰接元件。
很明显,在对比文件D1中,铰接元件相对于固定元件的旋转轴线纵向延伸
通过附图标记46和46’的腹板,且锁定元件相对于固定元件的旋转轴线纵向
延伸通过附图标记26的腹板,该两条旋转轴线彼此垂直,而不是如修改后
的独立权利要求1所要求的彼此平行。
对于D2,与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相比,以及参考其附图1,附图标记
22可适当地考虑为固定元件,附图标记40可适当地考虑为铰接元件,且附
图标记62可适当地考虑为锁定元件。很明显,在对比文件D2中,铰接元件
和锁定元件(或者至少其可移动部分)共用单个共同的旋转轴线,该轴线纵
向延伸通过轴48。因此,对比文件D2很明显缺少如修改后的独立权利要求
1所述的相对于彼此间隔开且在平行方位的任何第一旋转轴线和第二旋转轴
线。
申请人请求根据第19条进行本修改。如果需要与该修改相关的任何信
心请与申请人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