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入设备.pdf

上传人:le****a 文档编号:6244893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PDF 页数:41 大小:2.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80008357.7

申请日:

2015.02.13

公开号:

CN105992547A

公开日:

2016.10.0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B 1/00申请日:20150213|||公开

IPC分类号:

A61B1/00; A61B1/04; G02B23/24

主分类号:

A61B1/00

申请人: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发明人:

石井宙生; 谷井好幸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14.02.13 JP 2014-025582; 2014.03.05 JP 2014-043109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代理人:

李辉;黄纶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插入设备具有:前端部件,其形成在插入到被检体内的插入部的前端部;筒状部件,其配置在前端部件上;以及环状的连结环,其在内部插入有前端部件,在与前端部件之间夹入筒状部件的一部分。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插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设备具有:
前端部件,其形成在插入到被检体内的插入部的前端部;
筒状部件,其配置在所述前端部件上;以及
环状的连结环,其在内部插入有所述前端部件,在与该前端部件之间夹入所述筒
状部件的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状部件以一部分露出到所述前端部件的外周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前端部件
上,所述一部分在所述插入部的轴向上被夹入在该前端部件和所述连结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环是构成能够弯曲的弯曲部的前端部的前端弯曲块,其中,该弯曲部配
置在所述前端部件的基端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设备还具有卡定部件,该卡定部件配置在配置有所述筒状部件的所述前
端部件的外周,相对于所述前端部件在所述前端部件的径向上对所述筒状部件进行定
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环通过与所述筒状部件或所述前端部件的一部分卡合,防止相对于所述
前端部件的绕轴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状部件在所述一部分处的外周面与所述连结环的外周面形成同一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状部件在所述一部分处的外周面与所述前端部件的外周面形成同一面。

说明书

插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插入到管腔内部或配管内部等的插入部的插入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医疗领域和工业用领域等中,利用在细长的插入部的前端部内置有包
含CCD等固体摄像元件的摄像单元作为观察光学系统的电子内窥镜(以下简记为内窥
镜)。

在内窥镜的前端部,除了观察单元以外,还设置有构成照明光学系统的照明光学
单元、构成处置器械通道的通道单元、送气送水用的喷嘴单元等。

在细长的软性的插入部上设置有弯曲部的内窥镜中,在进行观察、检查等时,插
入部插入到活体的管腔内或发动机内、配管内等。而且,在细长的插入部内沿着长度
轴设置有通道管的内窥镜中,能够通过经由通道管导入到体内的处置器械进行各种治
疗等,能够通过经由通道管导入到配管内的工具进行修理等。

例如,在日本特开平5-154101号公报中示出将通道前端部件固定在前端结构部件
上的防脱螺钉、将透镜框罩固定在前端结构部件上的防脱螺钉、以拆装自如的方式将
灯单元的单元主体安装在前端结构部件上的防脱螺钉。

并且,在日本特开平8-136829号公报中示出将透镜框固定在前端结构部件上的摄
像单元固定用螺钉、将喷嘴固定在前端结构部件上的锥头螺钉、以及将光导固定在前
端结构部件上的螺钉。

在上述日本的两个公报所示的内窥镜中,采用通过螺钉将内窥镜内置物的前端侧
部分固定在前端结构部件上的构造。而且,为了实现插入部的细径化和内窥镜内置物
相对于前端结构部件的牢固固定,利用金属部件构成前端结构部件,将螺纹牙的数量
设定为最小限度。

但是,在所述日本的两个公报所示的、通过螺钉将内窥镜内置物固定在金属制的
前端结构部件上的构造中,需要用于在前端结构部的外周面侧设置内螺纹的螺纹切削
步骤。

并且,在将连接多个弯曲块而构成的弯曲部组的前端弯曲块一体地固定在前端结
构部件上的连结步骤中,必须使至少两个固定用螺钉与延伸出信号缆线、通道管、光
导等内窥镜内置物的前端结构部件螺合。

在该连结步骤中,作业者在对最初的螺钉进行螺合后,为了对下一个螺钉进行螺
合,需要进行使前端结构部件反转的作业。从前端结构部件延伸出的内窥镜内置物越
长,则该反转作业越繁杂。

进而,近年来,虽然要求内窥镜的高功能化、例如基于高像素数的观察性能的提
高、基于通道管的尺寸放大的处置性的提高、对患者的病变部进行清洗的功能的追加、
放大观察功能的追加等,但是,还要求内窥镜插入部、特别是内窥镜前端部的进一步
细径化。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提高了用于形成前端结构部
件的材料选择的自由度和作业性且实现了内窥镜前端部的细径化的插入设备。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插入设备具有:前端部件,其形成在插入到被检体内的插入
部的前端部;筒状部件,其配置在前端部件上;以及环状的连结环,其在内部插入有
前端部件,在与前端部件之间夹入筒状部件的一部分。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内窥镜的插入部的结构的图。

图2是说明内窥镜插入部的前端侧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说明构成前端部的前端罩和前端硬质部的图。

图4是说明送气送水喷嘴的图。

图5是说明观察光学单元的图。

图6是说明照明光学单元的图。

图7是说明构成舌片部的舌状部的一个结构例即带阶梯的舌片的图。

图8是说明连接片的图。

图9是说明环部件的图。

图10是说明内窥镜插入部前端侧的组装顺序的图,是说明设置有连接片的照明光
学单元的图。

图11是说明内窥镜插入部的组装顺序的图,是说明在前端硬质部配设有观察光学
单元、照明光学单元等内窥镜内置物的状态的图。

图12是说明内窥镜插入部的组装顺序的图,是说明将环部件组装在配设有内窥镜
内置物的前端硬质部上的步骤的图。

图13A是说明内窥镜插入部的组装顺序的图,是说明在利用环部件临时按压配设
在前端硬质部上的内窥镜内置物的状态下将前端弯曲块51组装在前端硬质部上的步
骤的图。

图13B是说明在图13A的前端硬质部上还设置有凹部、在前端弯曲块的前端部还
设置有凸部的结构例的图。

图14是说明连结固定了前端硬质部和设置在挠性管部的前端部的弯曲部组的状
态的图。

图15是说明使用固定螺钉将作为内窥镜内置物的例如照明单元安装在前端硬质
部上的状态和不使用固定螺钉而将其安装在前端硬质部上的状态下的前端硬质部的
直径尺寸的差异的图。

图16是说明不使用环部件而将作为内窥镜内置物的例如连接片一体照明单元固
定设置在前端硬质部上的结构例的图。

图17A是从侧面侧观察电子部件单元的构造的图。

图17B是从图17A所示的箭头Y17B方向观察电子部件单元的图。

图18A是图17A所示的箭头Y18A-Y18A线中的电子部件单元的剖视图。

图18B是图17A所示的箭头Y18B-Y18B线中的电子部件单元的剖视图。

图19A是示出构成铆接固定部时的铆接方向的另一例的图。

图19B是示出铆接方向和铆接固定部的另一关系的图。

图19C是示出铆接方向和铆接固定部的又一关系的图。

图20A是示出铆接方向和铆接固定部的又一关系的图。

图20B是示出连接缆线例如具有第1芯线束部、第2芯线束部和芯线部的状态下的
铆接的一例的概略横剖视图。

图20C是示出连接缆线例如具有7条单线的状态下的铆接的一例的概略横剖视
图。

图21A是示出铆接固定部的形状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21B是示出铆接固定部的另一形状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在以下说明所使用的各图中,设各结构要素为附图上能够识别的程度的大
小,所以,比例尺按照各结构要素而不同。并且,本发明不限于这些附图所记载的结
构要素的数量、结构要素的形状、结构要素的大小的比率和各结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
系。

近年来,在医疗领域和工业用领域等中利用内窥镜。内窥镜具有细长的插入部为
硬性的类型和该插入部为软性的类型。具有软性的细长的插入部的内窥镜作为插入设
备进行使用。

内窥镜的插入部插入到活体的管腔内、或发动机内、或设备的配管内等而用于观
察、检查等。一般情况下,具有软性的细长的插入部的内窥镜在插入部的前端侧具有
弯曲部。

并且,在内窥镜的插入部内沿着插入部长度轴贯穿插入有处置器械通道。

在设置有处置器械通道的医疗用内窥镜中,处置器械经由处置器械贯穿插入通道
导入到体内。另一方面,在设置有贯穿插入通道的工业用内窥镜中,工具经由贯穿插
入通道导入。

如图1所示,作为插入设备的内窥镜1所具有的插入部2构成为,从前端侧起依次
连续设置有前端部3、弯曲部4、挠性管部5。弯曲部4例如向上下左右方向弯曲自如,
挠性管部5具有挠性。

在构成前端部3的前端罩6的前端面设置有观察透镜7、多个照明透镜8a、8b和送
气送水喷嘴9。观察透镜7构成观察光学系统,多个照明透镜8a、8b构成照明光学系统。

并且,在前端面形成有用于导出处置器械的处置器械通道10的开口10m。

标号4g是弯曲管。弯曲管4g构成前端部3的最外层的一部分和弯曲部4的最外层。
标号5p例如是树脂层。树脂层5p构成挠性管部5的最外层。

参照图2-图9对插入部2的前端侧的结构进行说明。

插入部2的前端侧构成为主要具有图2的标号6所示的前端罩、标号9所示的送气送
水喷嘴、标号11所示的通道管、标号20所示的前端部件即前端硬质部、标号30所示的
观察光学单元、标号40A、40B所示的照明光学单元、标号50所示的弯曲部组、标号
60所示的连接片、标号70所示的卡定部件即环部件、弯曲管(图2中未图示)4g。

通道管11、观察光学单元30和照明光学单元40A、40B等是筒状部件,是所谓的
内窥镜内置物。

如图2和图3所示,前端部3主要由前端罩6和前端硬质部20构成。

作为一例,前端罩6为筒状,例如为树脂制。在前端罩6上设置有观察光学系统用
贯通孔6h1、喷嘴用贯通孔6h2、第1照明光学系统用贯通孔6h3、第2照明光学系统用
贯通孔6h4、通道用贯通孔6h5。

在观察光学系统用贯通孔6h1中以保持水密的方式固定设置有观察透镜7。在喷嘴
用贯通孔6h2中以保持水密的方式固定设置有送气送水喷嘴9。在第1照明光学系统用
贯通孔6h3中以保持水密的方式固定设置有第1照明透镜8a。在第2照明光学系统用贯
通孔6h4中以保持水密的方式固定设置有第2照明透镜8b。

另外,观察光学系统用贯通孔6h1的中心轴(未图示)、喷嘴用贯通孔6h2的中心
轴(未图示)、第1照明光学系统用贯通孔6h3的中心轴(未图示)、第2照明光学系
统用贯通孔6h4的中心轴(未图示)和通道用贯通孔6h5的中心轴(未图示)分别与前
端罩6的中心轴(未图示)平行。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观察光学系统用贯通孔6h1、喷嘴用贯通孔6h2和通道用
贯通孔6h5的截面形状用圆形表示。另一方面,第1照明光学系统用贯通孔6h3和第2
照明光学系统用贯通孔6h4的截面形状用矩形表示。但是,各贯通孔的截面形状不限
于这些形状,结合配设在贯通孔内的部件的形状而适当设定。

前端硬质部20为圆柱形状,例如为硬质的树脂制。在前端硬质部20上例如设置有
第1保持孔21、第2保持孔22、第3保持孔23、第4保持孔24和通道孔25。多个孔21、22、
23、24、25是贯通孔,在保持孔21、22、23、24中保持预定内置物。

另外,前端硬质部20只要是硬质部件即可,不限于树脂制,也可以是不锈钢等金
属制或陶瓷制等。

第1保持孔21的中心轴(未图示)、第2保持孔22的中心轴(未图示)、第3保持
孔23的中心轴(未图示)、第4保持孔24的中心轴(未图示)和通道孔25的中心轴(未
图示)分别与前端硬质部20的中心轴(未图示)平行。

第1保持孔21是观察光学系统用贯通孔,在该孔21内配设有观察光学单元30的框
部31。

第2保持孔22是喷嘴用贯通孔,在该孔22内配设有送气送水喷嘴9的喷嘴主体部9b
和送气送水接头9c的前端侧部。送气送水接头9c的基端侧部从前端硬质部20的基端面
侧突出。在突出的送气送水接头9c上固定设置有送气送水管(未图示)的前端部。

第3保持孔23是第1照明光学系统用贯通孔,在该孔23内配设有第1照明光学单元
40A的前端部分。

第4保持孔24是第2照明光学系统用贯通孔,在该孔24内配设有第2照明光学单元
40B的前端部分。

通道孔25是处置器械通道用贯通孔,在该孔25中配设有通道用接头12的前端侧
部。通道用接头12的基端侧部从前端硬质部20的基端面侧突出。在突出的通道用接头
12上固定设置有通道管11的前端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保持孔21、第2保持孔22和通道孔25的截面形状用圆形表示。
另一方面,第3保持孔23和第4保持孔24的截面形状用矩形表示。但是,各贯通孔的截
面形状不限于这些形状,结合配设在贯通孔内的部件的形状而适当设定。

在前端硬质部20的外周面上,从前端侧起依次设置有前端罩固定面26、硬质部凸
缘27、连结环配置面28、环设置用槽29。

在前端罩固定面26上以预定状态外嵌配置有前端罩6。外嵌配置的前端罩6一体固
定在前端硬质部20上。在该固定状态下,观察光学系统用贯通孔6h1的中心轴和第1
保持孔21的中心轴同轴配置,喷嘴用贯通孔6h2的中心轴和第2保持孔22的中心轴同轴
配置,第1照明光学系统用贯通孔6h3的中心轴和第3保持孔23的中心轴同轴配置,第2
照明光学系统用贯通孔6h4的中心轴和第4保持孔24的中心轴同轴配置,通道用贯通孔
6h5的中心轴和通道孔25的中心轴同轴配置。

另外,在前端罩固定面26上形成有连接外部和第1保持孔21内的连通孔26h。在连
通孔26h中贯穿插入配置有锁销35。标号6h6是设置在前端罩6上的排放孔,连接外部
和观察光学系统用贯通孔6h1内。在排放孔6h6中贯穿插入配置有锁销35。

硬质部凸缘27具有与前端硬质部20的中心轴正交的一端面和另一端面。前端罩6
的基端面抵接配置在硬质部凸缘27的位于前端侧的一端面上。另一方面,硬质部凸缘
27的位于基端侧的另一端面是凸缘抵靠面27r,连接片60的后述前端面60f与该凸缘抵
靠面27r抵接。在前端面60f与凸缘抵靠面27r抵接的状态下,硬质部凸缘27的外表面和
前端侧凸缘63的外表面构成大致同一面。

在连结环配置面28上外嵌配置有构成弯曲部组50的前端弯曲块51。即,在前端弯
曲块51的内部插入配置有前端硬质部20。在连结环配置面28上设置有卡定部28c。卡
定部28c是配置有设置在前端弯曲块51上的舌状部54t的凹部,结合舌片部54而设置多
个。

环设置用槽29是在连结环配置面28的中间形成的凹字形状的周槽。在环设置用槽
29中卡入配置有环部件70。

并且,在前端硬质部20的外周面设置有标号20c1所示的第1切口部、未图示的第2
切口部和标号20c3所示的第3切口部。

第1切口部20c1形成具有使第4保持孔24的一部分露出到外部的开口的收容凹部。
由第1切口部20c1形成的收容凹部的开口以预定宽度沿着轴向形成为细长,设置在前
端硬质部20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即连结环配置面28的预定位置。在作为收容凹部的第1
切口部20c1中配设连接片60,该连接片60设置在收容在第4保持孔24内的第2照明光学
单元40B上。

第2切口部与第1切口部20c1同样,形成配设连接片60的收容凹部。第2切口部使
配设有第1照明光学单元40A的第3保持孔23的一部分露出到外部。

第3切口部20c3形成用于配设观察光学单元30的摄像部主体32的收容部。第3切口
部20c3的一侧端面20c3a作为一端侧安装部发挥功能。一侧端面20c3a形成为勾挂配置
有环部件70的第1爪部71。

另外,第3切口部20c3的未图示的另一侧端面作为另一端侧安装部发挥功能。而
且,另一端侧安装部形成为勾挂配置有设置在环部件70上的第2爪部72。

如图4所示,送气送水喷嘴9具有喷嘴部9a和喷嘴主体部9b。在喷嘴部9a上设置有
流体喷出口9m。喷嘴主体部9b收容配置在喷嘴用贯通孔6h2内和第2保持孔22内,例
如通过粘接而一体地固定设置。

如图2和图5所示,观察光学单元30从前端侧起依次连续设置有框部31、摄像部主
体32、信号缆线33。

框部31为管状,在内孔中配设有光学透镜(未图示)等。框部31收容在第1保持
孔21内和观察光学系统用贯通孔6h1内。在框部31的预定位置设置有定位用周槽31g。
在定位用周槽31g中配设有锁销35的前端侧部。

摄像部主体32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在摄像部主体32上配设有CCD等摄像元件(未
图示)、安装了电子部件(未图示)的基板(未图示)等。摄像部主体32收容在第3
切口部20c3内。

信号缆线33构成为贯穿插入有多个信号线。多个信号线的前端与设置在基板上的
触点部连接。信号缆线33贯穿插入到包含弯曲部组50的弯曲部4内、挠性管部5内并延
伸到插入部2的基端侧。

如图2和图6所示,第1照明光学单元40A构成为具有照明部41、保持孔配设部42、
连结部43、插入部延伸部44。另外,第2照明光学单元40B的结构与第1照明光学单元
40A的结构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照明部41是矩形形状的LED照明部,例如构成为配设有多个LED。照明部41配设
在截面形状为矩形的第1照明光学系统用贯通孔6h3内和第2照明光学系统用贯通孔
6h4内。

保持孔配设部42配设在第3保持孔23和第4保持孔24内。保持孔配设部42是结合该
保持孔23、24的形状而形成的。在保持孔配设部42的预定部位形成有连接片卡入槽
42g。在连接片卡入槽42g中卡入配置有设置在连接片60上的中间凸缘(参照图8的标
号65)。

在保持孔配设部42内配设有基板、多个信号线。

在连结部43上配设有基板的端部,并且配设有从该基板延伸的多个信号线。多个
信号线缠绕在一起而贯穿插入到插入部延伸部44内。

另外,在上述中,设照明部41为LED照明部。但是,照明部41也可以是光导纤维
束的前端部,该情况下,结合第1照明光学系统用贯通孔6h3和第2照明光学系统用贯
通孔6h4的矩形形状而将光导纤维束的前端部形成为矩形。

如图2所示,弯曲部组50构成为,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连结从前端侧起依次形成为
环状的前端弯曲块51、中间弯曲块组52和基端弯曲块53而向上下左右方向弯曲。中间
弯曲块组52构成为以相互转动自如的方式连结多个中间弯曲块而向上下左右方向弯
曲,在图2中,不是一个一个地记载被连接的多个中间弯曲块,而是记载为总体的弯
曲块群。

在前端弯曲块51上设置有包围前端侧凸缘63的凹部51c。凹部51c的底面是与前端
侧凸缘63的后述连结环抵接面(图8的标号63f)抵接的凸缘抵接面51f。

前端弯曲块51是在插入部2的前端侧配置在前端硬质部20的基端侧的连结环。前
端弯曲块51连结固定在前端硬质部20上,构成弯曲部4的前端部。在前端弯曲块51上,
在周向上设置有例如3个舌片部54。舌片部54具有切口孔54h和具有弹性的舌状部54t。
在本实施方式中,舌状部54t是在端部具有图7所示的阶梯部54s的带阶梯的舌片。

3个舌片部54在周向上以等间隔或预定间隔设置。

基端弯曲块53也是连结环。即,在基端弯曲块53上,也在周向上以等间隔或预定
间隔设置有例如3个舌片部54。基端弯曲块53配设在连结部件(未图示)上,该连结
部件固定设置在挠性管部5的前端部。

如图2和图8所示,连接片60例如为不锈钢等金属制。连接片60为大致长方体形状,
在一面即第1面61上设置有前端侧凸缘63和环用凹部64。另一方面,在连接片60的另
一面即第2面62上设置有中间凸缘65。

中间凸缘65分别卡入配置在第1照明光学单元40A的连接片卡入槽42g和第2照明
光学单元40B的连接片卡入槽42g中。中间凸缘65是从第2面62突出预定量的预定形状
的凸部。中间凸缘65设置在从前端侧凸缘63的前端面起在轴向上分开预定距离的位
置。前端侧凸缘63的前端面是连接片60的前端面60f。

设第1照明光学单元40A和连接片60为分体的结构,但是,也可以将它们一体构
成为筒状部件。

前端侧凸缘63是设置成从第1面61突出预定量的预定形状的凸部。连接片60的前
端面60f是抵接面,与构成前端硬质部20的硬质部凸缘27的凸缘抵靠面27r抵接配置。
前端侧凸缘63的相反面是连结环抵接面63f,抵接配置有构成弯曲部组50的前端弯曲
块51的凸缘抵接面51f。

在环用凹部64中配置有环部件70。连接片60的第1面61形成为,在将环部件70配
置在环用凹部64内的状态下,与环部件70的外表面成为大致同一面。

如图2和图9所示,环部件70为具有预定弹性的例如磷青铜、不锈钢制的弹簧材料、
或镍钛合金等金属制。环部件70例如为C字形状,是使预定宽度尺寸的带状部件弯曲
成形而形成的。C字形状的环部件70主要收容配置在环设置用槽29内,其余部分配置
在环用凹部64内。因此,环设置用槽29的底面和环用凹部64的底面形成大致同一周面。

在环部件70收容配置在环设置用槽29内的状态下,环部件70的外表面和连结环配
置面28的表面形成相同的外表面。换言之,在该收容配置的状态下,环部件70的外表
面和连结环配置面28的表面成为面一致状态。

在C字形状的环部件70的一端侧设置有第1爪部71,在另一端侧设置有第2爪部
72。在环部件70的内表面侧设置有多个从内表面突出预定量的按压凸部73。

在将环部件70收容在环设置用槽29内的状态下,第1爪部71勾挂配置在第3切口部
20c3的一侧端面20c3a上,第2爪部72勾挂配置在第3切口部20c3的另一侧端面上。在
该配置状态下,按压凸部73配置在连接片60的环用凹部64的底面上。

另外,环部件70的截面形状不限于C字形状,也可以是圆形、字形状、多边形
形状等。

参照图2和图10-图14对内窥镜插入部前端侧的组装顺序进行说明。

作业者在组装插入部2的前端侧时,准备前端罩6、送气送水喷嘴9、通道管11、
前端硬质部20、观察光学单元30、第1照明光学单元40A、第2照明光学单元40B、弯
曲部组50、连接片60、环部件70、弯曲管4g、送气送水管(未图示)、锁销35等。

另外,连接片60预先分别配设在第1照明光学单元40A的保持孔配设部42和第2照
明光学单元40B的保持孔配设部42上,构成为图10所示的连接片一体照明单元40Ua、
40Ub。

首先,作业者在前端硬质部20上组装内窥镜内置物。即,作业者在形成在前端硬
质部20上的第1保持孔21内配设观察光学单元30的框部31,在由第3切口部20c3形成的
收容部内配设摄像部主体32。

然后,作业者调整摄像元件的上下位置,通过连通孔26h确认定位用周槽31g的位
置。在确认后,作业者使锁销35变形配置在连通孔26h内和定位用周槽31g内,进行轴
向的定位。

并且,作业者在形成在前端硬质部20上的第3保持孔23内配设第1连接片一体照明
单元40Ua。于是,第1照明光学单元40A的保持孔配设部42收容在第3保持孔23内,连
接片60从第1切口部20c1的开口露出到前端硬质部20的外部。此时,前端面60f与设置
在前端硬质部20上的硬质部凸缘27的凸缘抵靠面27r接近配置。

另外,与上述同样,作业者在形成在前端硬质部20上的第4保持孔24内配设第2
连接片一体照明单元40Ub。其结果,前端面60f与凸缘抵靠面27r接近配置。

并且,作业者在从前端硬质部20的基端面侧突出的送气送水接头9c的基端侧部固
定设置送气送水管的前端部。

并且,作业者在从前端硬质部20的基端面侧突出的通道用接头12的基端侧部固定
设置通道管11的前端部。

其结果,如图11所示,在前端硬质部20上配设各种内窥镜内置物。

接着,作业者转移到将环部件70组装在前端硬质部20上的作业。

在该作业中,将环部件70装配在环用周方向槽内,该环用周方向槽由形成在前端
硬质部20的外周的环设置用槽29和配设在前端硬质部20上的连接片60的环用凹部64
构成。

如图12所示,作业者使环部件70的第1爪部71和第2爪部72与前端硬质部20的连结
环配置面28抵接。然后,作业者例如将第1爪部71勾挂在第3切口部20c3的一侧端面
20c3a上。

然后,作业者使第2爪部72沿着连结环配置面28移动并弹性变形,将第2爪部72
勾挂在第3切口部20c3的另一侧端面20c3b上。其结果,如图13A所示,环部件70组装
在由环设置用槽29和环用凹部64构成的环用周方向槽内。

在该组装状态下,配设在前端硬质部20上的连接片一体照明单元40Ua、40Ub通
过环部件70限制为前端面60f与凸缘抵靠面27r抵接的状态,并且,保持为防止从前端
硬质部20的保持孔23、24在轴向上脱落的临时固定状态。

接着,作业者将设置在弯曲部组50的最前端的前端弯曲块51外嵌固定在连结环配
置面28上,该弯曲部组50设置在挠性管部5的前端部上。

具体而言,如图13A的箭头Y13所示,作业者使前端弯曲块51移动,将该弯曲块
51的前端侧内周面配置在设置在前端硬质部20的基端侧的连结环配置面28上。然后,
作业者使前端弯曲块51朝向硬质部凸缘27在轴向上移动。

通过使前端弯曲块51朝向硬质部凸缘27移动,带阶梯的舌片的舌状部54t配置在
连结环配置面28上。

另外,作业者在进行固定作业时,预先将表示舌片部54的位置和卡定部28c的位
置的指标设置在例如双方上。作为指标,可以设置狭缝或与中心轴平行的划线等。

然后,作业者克服舌状部54t的弹性力而使前端弯曲块51朝向硬质部凸缘27移动。

于是,伴随前端弯曲块51的移动,舌状部54t在连结环配置面28上、环部件70的
外周面上通过,再次在连结环配置面28上移动。然后,前端弯曲块51的凸缘抵接面51f
与设置在连接片一体照明单元40Ua、40Ub上的连接片60的连结环抵接面63f抵接。

这里,作业者进一步使前端弯曲块51朝向硬质部凸缘27移动。于是,带阶梯的舌
片的舌状部54t卡入配置在卡定部28c内。其结果,如图14所示,成为连结固定了前端
硬质部20和设置在挠性管部5的前端部上的弯曲部组50的状态。

此时,通过硬质部凸缘27和前端弯曲块51夹持固定连接片60的前端侧凸缘63。这
里,前端弯曲块51的凹部51c与连接片60的前端侧凸缘63卡合,由此,防止前端弯曲
块51绕前端硬质部20的轴旋转。

并且,前端弯曲块51覆盖环部件70,由此,设置在连接片60的环用凹部64的底面
上的按压凸部73向前端硬质部20的中心轴方向按压第1连接片一体照明单元40Ua和
第2连接片一体照明单元40Ub。

其结果,第1连接片一体照明单元40Ua和第2连接片一体照明单元40Ub相对于前
端硬质部20的轴向和周向固定在预定位置。

然后,作业者进行将前端罩6组装在前端硬质部20上的作业、将弯曲管4g装配在
弯曲部组50上的作业等。其结果,构成图1所示的插入部2。

作业者在组装作业中不使前端硬质部20和弯曲部组50旋转,能够容易地进行作
业。并且,在组装作业中能够使内置物维持稳定的状态,所以,能够使品质稳定。

这样,将设置有按压凸部73的环部件70配置在由环设置用槽29和环用凹部64构成
的环用周方向槽内,临时固定作为内窥镜内置物的连接片一体照明单元40Ua、40Ub,
由此,能够大幅提高组装作业性。

并且,在临时固定状态下,将前端弯曲块51配设在前端硬质部20的连结环配置面
28上,覆盖环部件70并使前端弯曲块51的舌状部54t与卡定部28c卡定,由此,能够可
靠地连结固定前端硬质部20和设置在挠性管部5的前端部的构成弯曲部组50的前端弯
曲块51。

并且,在连结固定状态下,连接片60的前端侧凸缘63被硬质部凸缘27和前端弯曲
块51夹持,并且,被前端弯曲块51覆盖的环部件70的按压凸部73向中心轴方向按压连
接片60的环用凹部64。由此,如图15的(A)所示,不使用固定螺钉,就能够在前端
硬质部20上以预定状态在径向上对作为内窥镜内置物的第1连接片一体照明单元
40Ua和第2连接片一体照明单元40Ub进行定位。而且,不使用固定螺钉,就能够以预
定状态在前端硬质部20上固定设置前端弯曲块51。

其结果,如图15的(A)、(B)所示,与通过固定螺钉55将前端弯曲块51固定
设置在外径的前端硬质部20A上的情况相比,在前端硬质部20中削减了用于形成螺
合固定螺钉55用的内螺纹的壁厚,能够使前端硬质部20的直径变细尺寸2c的量。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将连接片60设置在照明光学单元40A、40B上。
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将连接片60设置在观察光学单元30等其他内窥镜内置物上。即,
包含连接片60和照明光学单元40A、40B的筒状部件的一部分也可以在插入部2的轴向
上被夹入前端硬质部20与前端弯曲块51之间并进行固定。该情况下,筒状部件的一部
分与前端弯曲块51的凹部51c卡合,防止前端弯曲块51绕前端硬质部20的轴旋转。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设置有按压凸部73的环部件70配置在由环设置用槽
29和环用凹部64构成的环用周方向槽内,在临时固定连接片一体照明单元40Ua、40Ub
后,将前端弯曲块51固定设置在前端硬质部20上,利用环部件70的按压凸部73向中心
轴方向按压连接片60。

但是,如图16的(A)所示,也可以构成分别在照明光学单元40A、40B上配设了
连接片60A的连接片一体照明单元40UC,如上所述,以不使用固定螺钉的方式将设置
有连接片60A的该照明单元40UC固定设置在前端硬质部20B上。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图13A中,前端弯曲块51的凹部51c与连接片
60的前端侧凸缘63卡合,由此,防止前端弯曲块51绕前端硬质部20的轴旋转。但是,
如图13B所示,也可以在前端弯曲块51的前端部还设置凸部56,在前端硬质部20的硬
质部凸缘27的基端部还设置凹部27c。

这里,通过使凸部56和凹部27c卡合,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前端弯曲块51相对于
前端硬质部20绕轴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片60A在构成前端侧的前端侧凸缘63A的前端面上设置倾
斜面67后,在该倾斜面67的前端部分设置卡入凸部67c。另一方面,将前端硬质部20B
的保持孔23、24的基端侧端作为与倾斜面67抵接的抵接部20e。

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对相同部件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根据该结构,首先,将连接片一体照明单元40UC配置在例如第1保持孔23中。然
后,使前端弯曲块51的凸缘抵接面51f与构成连接片一体照明单元40UC的连接片60A
的连结环抵接面63f抵接,并使倾斜面67向抵接部20e侧移动。于是,卡入凸部67c侵
入保持孔23、24内,抵接部20e与倾斜面67抵接,舌状部54t卡入配置在卡定部28c上。
其结果,前端侧凸缘63A被抵接部20e和凸缘抵接面51f夹持,并且,抵接部20e向中心
轴方向按压倾斜面67,如上所述,不使用固定螺钉,就能够在前端硬质部20B上以预
定状态固定设置连接片一体照明单元40UC。

并且,如图16的(B)所示,也可以构成分别在照明光学单元40A、40B上配设了
连接片60B的连接片一体照明单元40UD,如上所述,以不使用固定螺钉的方式将该照
明单元40UD固定设置在前端硬质部20B上。

连接片60B构成为,代替在前端侧凸缘63上设置倾斜面67,而在配置有前端弯曲
块51的第1面61上设置按压凸部68。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

根据该结构,首先,将连接片一体照明单元40UD配置在例如第1保持孔23中。然
后,前端弯曲块51配置在连接片60B的第1面61上以对其进行包覆。然后,使前端弯
曲块51向凸缘抵靠面27r方向移动。于是,前端弯曲块51的内表面在按压凸部68上通
过,然后,成为凸缘抵接面51f与连结环抵接面63f抵接的状态。这里,使前端侧凸缘
63与凸缘抵靠面27r抵接,使舌状部54t卡入配置在卡定部28c上。

其结果,前端侧凸缘63被凸缘抵靠面27r和凸缘抵接面51f夹持,并且,按压凸部
68通过外嵌配置在连接片60B上的前端弯曲块51向中心轴方向进行按压,如上所述,
不使用固定螺钉,就能够在前端硬质部20B上以预定状态固定设置连接片一体照明单
元40UD。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前端弯曲块51的内表面在按压凸部68上通过的时点,
成为连接片一体照明单元40UD临时固定在前端硬质部20B上的状态。即,前端弯曲块
51兼用作环部件70。

如图16的(C)所示,也可以不设置环用凹部64、倾斜面67、按压凸部68而构成
连接片60C,将该连接片60C分别配设在照明光学单元40A、40B上,构成连接片一体
照明单元40UE。

在该结构中,首先,将连接片一体照明单元40UE配置在例如第1保持孔23中。然
后,前端弯曲块51配置在连接片60C的第1面61上以对其进行包覆。然后,使前端弯
曲块51向凸缘抵靠面27r方向移动,使凸缘抵接面51f与连结环抵接面63f抵接。然后,
使前端侧凸缘63与凸缘抵靠面27r抵接,使舌状部54t卡入配置在卡定部28c上。

其结果,前端侧凸缘63被凸缘抵靠面27r和凸缘抵接面51f夹持,并且,连接片60C
的第2面62通过外嵌配置的前端弯曲块51向中心轴方向进行按压,如上所述,不使用
固定螺钉,就能够在前端硬质部20B上以预定状态固定设置连接片一体照明单元
40UD。

即,根据图16的(A)、(B)、(C)的结构,不使用环部件70,将连接片一体
照明单元固定设置在前端硬质部上。

另外,插入设备不限于内窥镜,是具有导管、处置器械等细长的插入部的部件。

在上述插入部2的前端部3配设有观察光学单元30、照明光学单元40A、40B。这
些单元30、40A、40B具有安装了电子部件的基板,在基板的触点部连接有多个信号
线的前端。信号线的前端在受到由于插入部2的弯曲或扭转等而引起的外力时,可能
从基板分开。

如图17A、图17B、图18A、图18B所示,装置110具有电子部件单元125。电子部
件单元125由多个部件构成,具有电子模块130和与电子模块130连接的连接缆线140。
并且,电子部件单元125具有在模块130基板131上固定连接缆线140的缆线固定机构
150。

另外,装置110的一例是上述内窥镜1,在内窥镜1上设置有插入部2,在插入部2
中包括弯曲部4或挠性管部5。电子模块130和连接缆线140作为内置于插入部2中的电
子部件单元125的一个部件发挥功能。电子部件单元125是上述观察光学单元30、照明
光学单元40A、40B。

电子模块130例如具有基板131和元件133。元件133例如通过未图示的焊锡固定在
基板131的前端面上。

在电子部件单元125是照明单元的情况下,元件133是LED等发光元件。并且,在
电子部件单元125是摄像单元的情况下,元件133是CMOS等摄像元件。

在信号元件133是发光元件的情况下,通过电缆140的电线141供给电力。电缆140
具有与基板131电连接的电线141和配设在电线141的外侧的外层部143。外层部143总
体覆盖多个电线141的外周。

外层部143具有屏蔽部件145和外皮147。屏蔽部件145是综合屏蔽件,配设在电线
141的外侧,统一覆盖多个电线141。外皮147配设在屏蔽部件145的外侧,进一步覆盖
屏蔽部件145。电线141和屏蔽部件145例如为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制。外皮147例如为具
有电绝缘性的树脂制。

本实施方式的电缆140具有2根电线141,但是,电缆140也可以配设多个信号线和
多个电线。电线141、信号线具有挠性,截面形状例如呈圆形。另外,如后述图20B、
图20C所示,在电线141中包含将单线形成为束而得到的芯线束。

如图17A、图17B所示,电线141的前端部从屏蔽部件145的前端、外皮147的前端、
后述罩部件151的前端露出。

即,在电线141中,屏蔽部件145的前端部和外皮147的前端部被去掉。

并且,连接缆线140插入到罩部件151中,以使得在连接缆线140和罩部件151中,
电线141的前端部从罩部件151的前端露出。

电线141的前端部载置于设置在基板131上的槽部1131a中,例如通过焊锡131b固
定在基板131上。其结果,电线141经由基板131而与元件133电连接。焊锡131b填充在
槽部1131a中。

图18A所示的屏蔽部件145通过捻合多个金属制的单线,形成为网状管。电线141
能够贯穿插入到屏蔽部件145内。

屏蔽部件145以电气的方式对该电线141进行保护,以使得从例如内窥镜用高频处
置器械即电刀这样的未图示的外部设备等产生的噪声不会以电气的方式影响到电线
141。

如图17A、图17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屏蔽部件145的前端部从外皮147的前
端沿着长度轴方向在前方露出。

在连接缆线140中,连接缆线140的外皮147的前端部被去掉,以使得屏蔽部件145
的前端部从外皮147的前端露出。

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屏蔽部件145的前端部可以定位在与外皮147的前端部相
同的位置,并且,可以折返以与外皮147的前端部的外周面重叠。

如图18A所示,外皮147例如形成为具有电绝缘性的树脂性的管,内周面与屏蔽
部件145的外周面紧密贴合。

如图17A、图17B、图18A、图18B所示,缆线固定机构150对电线141进行定位固
定以防止包含电线141的连接缆线140移动,并且,将连接缆线140固定在电子模块130
的基板131上。

并且,缆线固定机构150还具有铆接固定部153。铆接固定部153形成为,配设在
供连接缆线140的前端部贯穿插入的罩部件151上,对该罩部件151的一部分进行铆接,
以使得该罩部件151的一部分被一个电线141和另一个电线141夹持。

即,铆接固定部153通过铆接将一个电线141和另一个电线141相对于罩部件151
进行定位固定,并且,通过铆接将罩部件151固定在电线141上。

并且,缆线固定机构150还具有基端侧保护部件155。基端侧保护部件155配置在
连接缆线140的外皮147的外侧和罩部件151的基端部的外侧,作为覆盖外皮147和罩部
件151的基端部并进行保护的罩部件发挥功能。

并且,缆线固定机构150还具有将罩部件151固定在基板131上的具有绝缘性的固
定部件157。

并且,缆线固定机构150还具有前端侧保护部件159。前端侧保护部件159作为罩
部件发挥功能,其覆盖基板131整体以及包含电线141的前端部、罩部件151和基端侧
保护部件155的前端部侧在内的连接缆线140的前端部侧而进行保护。

在罩部件151中插入有连接缆线140。罩部件151的内径与连接缆线140的外径相同
或比外径大,以使得连接缆线140贯穿插入到罩部件151中。罩部件151通过铆接固定
部153和基端侧保护部件155而与连接缆线140连接。这种罩部件151例如具有由金属材
料形成的管。

罩部件151与屏蔽部件145同样,以电气的方式对电线141进行保护,以使得从电
刀产生的噪声不会以电气的方式影响到电线141。罩部件151还作为屏蔽部件发挥功
能。

罩部件151覆盖连接缆线140的前端部,以使得电线141的前端部从罩部件151的前
端露出,屏蔽部件145的前端部和外皮147的前端部不从罩部件151的前端露出,罩部
件151的前端部覆盖屏蔽部件145的前端部和外皮147的前端部。使电线141的前端部从
罩部件151露出的理由是为了使电线141与电子模块130连接。

并且,在罩部件151中,通过基端侧保护部件155的前端部对包含铆接固定部153
的罩部件151的基端部进行保护,以使得罩部件151的前端部从基端侧保护部件155的
前端露出。如图17A、图17B、图18B所示,铆接固定部153例如配设在由基端侧保护
部件155的前端部保护的罩部件151的基端部,以使得通过基端侧保护部件155的前端
部覆盖铆接固定部153。换言之,罩部件151具有配设在罩部件151的基端部的铆接固
定部153。

如图18B所示,在铆接固定部153中,例如通过夹具来实施铆接。并且,朝向附
图的上下方向、换言之为罩部件151的径向、换言之为与罩部件151的长度轴正交的方
向实施铆接。该情况下,例如,罩部件151的基端部载置在未图示的板状部件上。

然后,在罩部件151的基端部载置在板状部件上的状态下,罩部件151的一部分被
铆接而变形,以使得被一个电线141和另一个电线141夹持。通过该变形,形成被一个
电线141和另一个电线141夹持的铆接固定部153。该情况下,通过铆接,以罩部件151
的原来的直径的例如10%以上的程度压扁罩部件151的基端部。

铆接固定部153的截面形状成为非圆形形状。由此,在罩部件151中,形成有铆接
固定部153的罩部件151的基端部具有非圆形形状的铆接固定部153。

在铆接固定部153中,罩部件151的一部分进入一个电线141与另一个电线141之
间,由此形成缩颈部153a。

以铆接固定部153的内周面的一部分朝向罩部件151的基端部的截面的中心的方
式使铆接固定部153整体收缩凹陷,由此形成该缩颈部153a。

由此,在罩部件151的内部,相对于罩部件151对电线141进行定位固定。

并且,在罩部件151中,通过所述夹具在铆接固定部153上形成缩颈部153a,同时,
朝向板状部件推压与板状部件对置的罩部件151的底面侧,由此,进行铆接以使得罩
部件151的底面侧的横截面从圆弧状变形为大致平面状,一体地固定在连接缆线140
上。

这种铆接固定部153的截面形状呈数字“3”的字形状。通过铆接固定部153,具
有铆接固定部153的罩部件151的基端部的截面形状例如呈“B”的字形状。该情况下,
数字“3”的字形状的铆接固定部153在基板131的厚度方向上隔着电线141配设在大致
平面状的罩部件151的与底面侧相反的一侧。

这里,如图18B所示,在实施了铆接的状态下,设连接一个电线141的中心和另
一个电线141的中心的直线为L1。

设与直线L1平行配设且连接一个电线141的外周面和另一个电线141的外周面的
直线为L2。直线L2例如是连接一个电线141和另一个电线141的连接线。

优选缩颈部153a形成为,位于缩颈部153a上的罩部件151的内周部位位于直线L1
与直线L2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缩颈部153a的铆接固定部153具有第1紧密贴合部153c和第
2紧密贴合部153d。第1紧密贴合部153c间接地与一个电线141的外周的大致一半紧密
贴合。第2紧密贴合部153d间接地与另一个电线141的外周的大致一半紧密贴合。

第1紧密贴合部153c在与铆接实施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例如基板131的宽度方向上
与第2紧密贴合部153d相邻,以使得缩颈部153a位于第1紧密贴合部153c与第2紧密贴
合部153d之间。

第1紧密贴合部153c与第2紧密贴合部153d连接。第1紧密贴合部153c和第2紧密贴
合部153d具有沿着电线141的外周的形状。如上所述,由于电线141的截面形状呈圆形,
所以,与其对应地,第1紧密贴合部153c和第2紧密贴合部153d例如呈U字形状。

这样,包含缩颈部153a的铆接固定部153不是配设成点状,如图17A、图17B所示,
沿着罩部件151的长度轴方向连续而配设成线状。包含缩颈部153a的铆接固定部153
在连接缆线140的长度轴方向上具有电线141的直径的2倍以上的长度。更详细地讲,
铆接固定部153具有罩部件151的全长的例如1/3的长度。而且,铆接固定部153例如配
设在从罩部件151的前端起位于罩部件151的全长的2/3的位置的部分与罩部件151的
基端之间。并且,例如,铆接固定部153在罩部件151的长度轴方向上配设在由基端侧
保护部件155保护的罩部件151的整体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铆接固定部153的罩部件151的基端部在连接缆线140
中覆盖作为外层部143的屏蔽部件145和外皮147。由此,如图18B所示,在罩部件151
的一部分被铆接时,进行铆接以使得与罩部件151的一部分一起,作为外层部143的屏
蔽部件145的一部分和外皮147的一部分也被一个电线141和另一个电线141夹持。

与罩部件151的基端部同样,铆接固定部153与罩部件151的基端部一起对由罩部
件151的基端部覆盖的屏蔽部件145和外皮147进行铆接。换言之,铆接固定部153经由
外层部143的一部分,间接地对电线141进行铆接。进一步换言之,铆接固定部153配
设在罩部件151、屏蔽部件145和外皮147上。然后,铆接固定部153使铆接后的外层部
143的一部分与电线14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紧密贴合。然后,屏蔽部件145和外皮147
具有与所述铆接固定部153相同的结构和形状等。

另外,在外层部143和罩部件151中,铆接方向不限于上述方向,也可以在相对于
罩部件151的长度轴倾斜的倾斜方向上实施,以使得与屏蔽部件145的单线的捻合方向
一致。

如图18B所示,这种铆接固定部153通过铆接使各电线141与屏蔽部件145的内周
面紧密贴合,与实施铆接之前的状态相比,增大紧密贴合面积或密度。由此,铆接固
定部153防止电线141在电线141的长度轴方向和电线141的径向上移动,防止电线141
扭转,并且防止屏蔽部件145的内部的电线141的位置偏移。

其结果,铆接固定部153在电线141彼此分开的状态下将电线141固定在屏蔽部件
145上,相对于罩部件151对电线141进行定位固定。并且,铆接固定部153将罩部件151
固定在连接缆线140上。

并且,在插入部2受到外力时,在连接缆线140中产生应力。于是,连接缆线140
由于应力而要在连接缆线140的长度轴方向和连接缆线140的径向上移动,要扭转,进
而要伸缩。

当该移动、扭转、伸缩传递到从罩部件151的前端部露出的电线141的前端部时,
电线141的前端部的位置偏移,电线141的前端部从基板分开或者电线141断线,元件
133可能引起动作不良。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配设有铆接固定部153,铆接固定部
153通过铆接来防止移动、扭转、伸缩传递到电线141的前端部,防止电线141的前端
部的位置偏移,固定电线141的前端部。其结果,铆接固定部153防止电线141的前端
部从基板分开,防止电线141破裂、断线,防止元件133产生动作不良。

如图17A所示,连接缆线140的前端部侧由罩部件151覆盖。在该状态下,基端侧
保护部件155对包含罩部件151的基端部的连接缆线140进行保护,以使得罩部件151
的前端部从基端侧保护部件155的前端露出。

另外,基端侧保护部件155的前端部至少对罩部件151中的铆接固定部153进行保
护即可。基端侧保护部件155可以包含在连接缆线140中。

基端侧保护部件155具有电绝缘性。优选基端侧保护部件155由管状且具有收缩性
的例如热收缩管或氟系树脂管形成,以使得连接缆线140和罩部件151插入到基端侧保
护部件155中。

在基端侧保护部件155由热收缩管形成的情况下,基端侧保护部件155由于被加热
而收缩,基端侧保护部件155的内周面与罩部件151的外周面及连接缆线140的外皮147
的外周面紧密贴合。

由此,基端侧保护部件155对罩部件151的基端部和连接缆线140的前端部进行保
护。同时,基端侧保护部件155不使用粘接剂等而将罩部件151固定在连接缆线140的
前端部上。换言之,基端侧保护部件155通过铆接固定部153对固定在连接缆线140的
前端部上的罩部件151的固定进行辅助。

如图17A、图17B所示,基端侧保护部件155的前端部载置在基板131上。由于基
端侧保护部件155的厚度,从基端侧保护部件155的前端部露出的罩部件151的前端部
在基板131的厚度方向上与基板131分开基端侧保护部件155的厚度量,相对于基板131
绝缘。

因此,基端侧保护部件155在基板131的厚度方向上在罩部件151与基板131之间形
成空间部171,相对于基板131确保罩部件151的绝缘。

另外,在基端侧保护部件155的基端部侧,基端侧保护部件155对连接缆线140进
行保护,直到超过配设在插入部2上的弯曲部4的基端的位置为止。超过弯曲部4的基
端的位置例如是连结弯曲部4的基端和挠性管部5的前端的连结接头部。

固定部件157将罩部件151的前端部固定在基板131上。因此,固定部件157在基板
131的厚度方向上配设在罩部件151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基板131之间。

由于基端侧保护部件155的厚度,从基端侧保护部件155的前端部露出的罩部件
151的前端部在基板131的厚度方向上与基板131分开基端侧保护部件155的厚度量。而
且,在基板131的厚度方向上,在罩部件151与基板131之间形成有空间部171。由此,
固定部件157配设在空间部171和在基板131的厚度方向上与基板131对置的罩部件151
的底面侧与基板131之间。

如图17A所示,固定部件157不配设在比罩部件151的前端部更靠前方、详细地讲
为从罩部件151的前端部露出的电线141的前端部侧。并且,固定部件157不配设在基
端侧保护部件155与基板131之间。

这样,固定部件157仅配设在与从基端侧保护部件155露出的罩部件151对应的部
分上。

固定部件157例如形成为如下的紫外线固化型粘接部件:通过从固定部件157的侧
方照射UV光而固化,通过固化而将罩部件151固定在基板131上。所述侧方例如表示
与基板131的厚度方向和罩部件151的长度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详细地讲,该侧方在图
18A中表示左右方向。

另外,该固定部件157也可以由环氧系粘接剂形成。并且,固定部件157也可以具
有由于热而熔融并在自然状态下固化的热可塑性的树脂。

固定部件157具有绝缘性。罩部件151相对于基板131绝缘,并且将罩部件151固定
在基板131上。

图17A、图17B、图18A、图18B所示的前端侧保护部件159为管状且具有收缩性,
基板131、罩部件151或基端侧保护部件155插入到前端侧保护部件159中。优选该前端
侧保护部件159例如由热收缩管或氟系树脂管形成。

在前端侧保护部件159由热收缩管形成的情况下,前端侧保护部件159由于被加热
而收缩,前端侧保护部件159的内周面与基板131的周面、电线141的前端部的周面、
罩部件151的周面和基端侧保护部件155的周面紧密贴合。由此,前端侧保护部件159
对基板131整体、电线141的前端部、罩部件151、基端侧保护部件155进行保护。同时,
前端侧保护部件159不使用粘接剂等而将罩部件151固定在基板131上,将基端侧保护
部件155固定在基板131上。换言之,前端侧保护部件159通过铆接固定部153、基端侧
保护部件155对固定在连接缆线140的前端部上的罩部件151的固定进行辅助。

并且,前端侧保护部件159通过热收缩对与连接缆线140的前端部紧密贴合的基端
侧保护部件155的紧密贴合进行辅助。并且,前端侧保护部件159通过固定部件157对
固定在基板131上的罩部件151的固定进行辅助。并且,前端侧保护部件159通过焊锡
31b对固定在基板131上的电线141的前端部的固定进行辅助。

并且,在上述中,前端侧保护部件159对基板131整体进行保护,确保基板131的
强度。

在该状态下,如图17A所示,前端侧保护部件159在前端侧保护部件159的轴向上
具有期望长度。详细地讲,前端侧保护部件159配设成,前端侧保护部件159的前端部
比电线141的前端部更靠前方,前端侧保护部件159的基端部沿着长度轴方向比基板
131的基端部更靠后方。换言之,前端侧保护部件159的基端部比基板131的基端部更
靠后方,基板131的基端部比固定部件157更靠后方。

因此,前端侧保护部件159充分防止固定部件157漏出到前端侧保护部件159的外
部。

并且,前端侧保护部件159与屏蔽部件145同样,对基板131和电线141进行电绝缘,
以使得从电刀等产生的噪声不会以电气的方式影响到基板131和电线141。

并且,如上所述,前端侧保护部件159具有绝缘性,相对于配设在基板131的周边
的未图示的其他部件确保绝缘性。

另外,考虑基板131释放元件133驱动时产生的热,前端侧保护部件159也可以对
基板131进行保护,以使得基板131的前端部从前端侧保护部件159的前端部露出。

连接缆线40的前端部插入到罩部件51中。此时,罩部件51覆盖连接缆线40的前端
部,以使得芯线部41的前端部从罩部件51的前端部露出,屏蔽部件45的前端部和外皮
47的前端部不从罩部件51的前端部露出,罩部件51的前端部覆盖屏蔽部件45的前端部
和外皮47的前端部。如图18B所示,屏蔽部件145的一部分、外皮147的一部分和罩部
件151的一部分被铆接,形成包含缩颈部153a的铆接固定部153。此时,第1紧密贴合
部153c与一个电线141的外周的大致一半紧密贴合,第2紧密贴合部153du与另一个电
线141的外周的大致一半紧密贴合。

铆接固定部153通过铆接使各电线141与屏蔽部件145的内周面紧密贴合,与实
施铆接之前的状态相比,增大紧密贴合面积和密度。由此,铆接固定部153防止电线
141在电线141的长度轴方向和电线141的径向上移动,防止电线141扭转,并且防
止屏蔽部件145的内部的电线141的位置偏移。

其结果,铆接固定部153在电线141彼此分开的状态下将电线141固定在屏蔽部件
145上,并且,相对于罩部件151对电线141进行定位固定。并且,铆接固定部153将罩
部件151固定在连接缆线140上。

在插入部2受到外力时,在连接缆线140中产生应力。于是,连接缆线140由于应
力而要在连接缆线140的长度轴方向或连接缆线140的径向上移动、或扭转、或伸缩。
当该移动、或扭转、或伸缩传递到从罩部件151的前端部露出的电线141的前端部时,
电线141的前端部的位置偏移,电线141的前端部从连接基板分开,电线141破裂、断
线,元件133可能引起动作不良。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配设有铆接固定部153,铆
接固定部153通过铆接来防止移动、扭转、伸缩传递到电线141的前端部,防止电线141
的前端部的位置偏移,固定电线141的前端部。因此,铆接固定部153防止电线141的
前端部从连接基板分开,防止电线141破裂、断线,防止元件133产生动作不良。

铆接固定部153作为硬质部分发挥功能,但是,与使用粘接剂相比,沿着长度轴
方向在较短范围内牢固且可靠地固定电线141。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罩部件
151配设在连接缆线140上,然后形成铆接固定部153,由此,连接缆线140的电线141
可靠地固定在罩部件151上。

此时,虽然没有图示,但是,设铆接固定部153的长度为L3。并且,与本实施方
式不同,例如,沿着长度轴方向在电线141上涂布粘接剂,电线141隔着外层部143固
定在罩部件151上。该情况下,虽然没有图示,但是,设长度轴方向上的粘接剂的涂
布长度为L4。在粘接剂具有与铆接固定部153相同的固定强度的情况下,L3大于L4。

因此,能够缩短本实施方式中的长度轴方向上的铆接固定部153的长度。由此,
与使用粘接剂的情况相比,在本实施方式中,硬质部分变短。

而且,由于硬质部分较短,所以,防止了插入部2的可动性降低。

并且,如图17A、图18B所示,由于不需要在屏蔽部件145的内部填充粘接剂,所
以省略了填充作业。

并且,还省略了使用粘接剂的情况下产生的、配设在粘接剂的周边的部件的清洗
处理和使粘接剂干燥的干燥处理。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伴随加强的所述组装作业仅为铆接,所以能够简易地实
施。

并且,通过设置铆接固定部153,防止屏蔽部件145扩径,屏蔽部件145的基端部
缩径,缆线固定机构150整体变得紧凑。

并且,屏蔽部件145通过铆接而与连接缆线140连接。

如图17A、图17B所示,基端侧保护部件155对包含铆接固定部153的罩部件151
的基端部进行保护,以使得罩部件151的前端部从基端侧保护部件155的前端部露出。
基端侧保护部件155具有热收缩性。因此,基端侧保护部件155的内周面与罩部件151
的外周面和连接缆线140的外皮147的外周面紧密贴合。由此,基端侧保护部件155在
罩部件151的基端部对连接缆线140的前端部进行保护。同时,基端侧保护部件155不
使用粘接剂等而将罩部件151固定在连接缆线140的前端部上。

另外,可以与前端侧保护部件159一起实施收缩和固定。并且,通过收缩,基端
侧保护部件155的横截面的形状与罩部件151的横截面的形状近似。

从罩部件151的前端部露出的电线141的前端部载置于设置在基板131上的槽部
131a中。在基板131的厚度方向上,在罩部件151与基板131之间形成有空间部171。基
端侧保护部件155的前端部载置在基板131上,以使得固定部件157配设在空间部171
和在基板131的厚度方向上与基板131对置的罩部件151的底面侧之间。

电线141的前端部例如通过焊锡131b固定在基板131上。

并且,如图17A、图18A所示,固定部件157不配设在比罩部件151的前端部更靠
前方、详细地讲为从罩部件151的前端部露出的电线141的前端部侧。并且,固定部件
157不配设在基端侧保护部件155与基板131之间。

这样,固定部件157仅配设在与从基端侧保护部件155露出的罩部件151对应的部
分上。在该状态下,固定部件157例如通过从固定部件157的侧方照射UV光而固化。
通过固化的固定部件157将罩部件151固定在基板131上。另外,固定部件157也可以隔
着前端侧保护部件159被照射UV光。

并且,固定部件157将罩部件151固定在基板131上,所以,防止罩部件151相对于
基板131的位置偏移,防止电线141相对于基板131的位置偏移,防止罩部件151从基板
131分开。其结果,固定部件157对电线141的前端部相对于基板131的固定进行加强。
换言之,固定部件157防止电线141的前端部的位置偏移,防止电线141的前端部从基
板131分开,将电线141的前端部固定在基板131上。

并且,固定部件157被照射UV光时快速固化,所以,用于将罩部件151固定在基
板131上的作业时间缩短。

如图17A、图17B、图18A、图18B所示,前端侧保护部件159对基板131整体以及
包含电线141的前端部、罩部件151和基端侧保护部件155的前端部侧的连接缆线140
的前端部侧进行保护。

前端侧保护部件159具有收缩性。因此,前端侧保护部件159的内周面与基板131
的周面、电线141的前端部的周面、罩部件151的周面和基端侧保护部件155的周面紧
密贴合。由此,前端侧保护部件159对基板131整体、电线141的前端部、罩部件151、
基端侧保护部件155进行保护。

同时,前端侧保护部件159不使用粘接剂等而将罩部件151固定在基板131上,将
基端侧保护部件155固定在基板131上。并且,同时,前端侧保护部件159确保基板131
的强度。

并且,如图17A所示,前端侧保护部件159在前端侧保护部件159的轴向上具有期
望长度。详细地讲,前端侧保护部件159配设成,前端侧保护部件159的前端部比电线
141的前端部更靠前方,前端侧保护部件159的基端部沿着长度轴方向比基板131的基
端部更靠后方。

因此,前端侧保护部件159充分防止固定部件157漏出到前端侧保护部件159的外
部。

并且,前端侧保护部件159与屏蔽部件145同样,以电气的方式对基板131和电线
141进行保护,以使得从电刀等产生的噪声不会以电气的方式影响到基板131或电线
141。

并且,前端侧保护部件159具有绝缘性,相对于配设在基板131的周边的未图示的
其他部件确保绝缘性。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铆接固定部53,能够缩短加强部,能够简易地实施
伴随加强的组装作业。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7A、图18B所示,通过铆接固
定部153,能够防止电线141在该电线141的长度轴方向或径向上移动,能够防止电线
141扭转,并且能够防止屏蔽部件145的内部的电线141的位置偏移。其结果,在本实
施方式中,通过铆接固定部153,能够将电线141固定在屏蔽部件145上,能够相对于
罩部件151对电线141进行定位固定。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铆接固定部153,
能够将罩部件151固定在连接缆线140上。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插入部2受到外力时,在连接缆线140中产生应力。于
是,连接缆线140由于应力而要在连接缆线140的长度轴方向或径向上移动、或要扭转、
或要伸缩。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配设有铆接固定部153。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
通过该铆接固定部153,能够防止移动、扭转、伸缩传递到电线141的前端部,能够防
止电线141的前端部的位置偏移,能够固定电线141的前端部。其结果,在本实施方式
中,通过铆接固定部153,能够防止电线141的前端部从连接基板分开,能够防止电线
141破裂、断线,能够防止元件133产生动作不良。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铆接固定部153作为硬质部分发挥功能,但是,与使用
粘接剂相比,能够牢固且可靠地固定电线141。其结果,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使用粘
接剂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硬质部分。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硬质部分较短,所以,能够防止插入部这样的可动
部20的可动性降低。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不需要在屏蔽部件145的内部填充粘接剂,所以能
够省略填充作业。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还能够省略使用粘接剂的情况下产生的、
配设在粘接剂的周边的部件的清洗处理和使粘接剂干燥的干燥处理。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伴随加强的组装作业仅为铆接,所以能够简易地实施。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铆接固定部153,能够防止屏蔽部件145扩径,由于
能够使屏蔽部件145的基端部缩径,所以能够使缆线固定机构150整体变得紧凑。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包含缩颈部153a的铆接固定部153在连接缆线140的长度
轴方向上具有电线141的直径的2倍以上的长度。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固定
电线141的固定长度确保为期望长度,能够牢固地固定电线141。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固定长度确保为期望长度,所以,即使应力集中在
包含铆接固定部153的固定部分(例如罩部件151的基端部),也能够防止固定部分断
裂,能够维持固定。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1紧密贴合部153c和第2紧密贴合部153d,与实施
铆接之前的状态相比,能够增大紧密贴合面积和密度。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
防止电线141在电线141的长度轴方向和电线141的径向上移动,能够防止电线141扭
转,能够防止屏蔽部件145的内部的电线141的位置偏移。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
过缩颈部153a,能够可靠地增大紧密贴合面积和密度。其结果,在本实施方式中,能
够通过铆接固定部153固定电线141。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固定部件157相对于基板131固定罩部件151。
其结果,能够通过铆接固定部153固定电线141。详细地讲,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防
止电线141相对于基板131的位置偏移,能够对电线141的前端部相对于基板131的固定
进行加强。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件157被照射UV光时快速固化。因此,在本实施
方式中,通过固定部件157,能够缩短用于将罩部件151固定在基板131上的作业时间。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件157配设在前端侧保护部件159的内部,但是,
固定部件157不是填充在前端侧保护部件159的内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配设前端侧
保护部件159之前,配设固定部件157。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不需要固定部件157
的填充作业,能够容易地配设固定部件157。

并且,如图1A、图1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罩部件151覆盖屏蔽部件145。因
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在一个基板131上连接多个连接缆线140的情况下,即使从
外皮147的前端部露出的屏蔽部件145的前端部的长度根据每个连接缆线140而不同,
也不需要使屏蔽部件145的前端部的长度对齐的作业。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不
需要考虑屏蔽部件145的前端部的长度的偏差。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屏蔽部件145和罩部件151,能够以电气的方式对电
线141进行保护,以使得从电刀等产生的噪声不会以电气的方式影响到电线141。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端侧保护部件155具有收缩性,基端侧保护部件155
的内周面与罩部件151的外周面和连接缆线140的外皮147的外周面紧密贴合。由此,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基端侧保护部件155,能够不使用粘接剂等而将罩部件151固定
在连接缆线140的前端部上。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基端侧保护部件155,能
够对通过铆接固定部153固定在连接缆线140的前端部上的罩部件151的固定进行辅
助。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基端侧保护部件155的厚度,能够使从基端侧保护
部件155的前端部露出的罩部件151的前端部在基板131的厚度方向上从基板131分开
基端侧保护部件155的厚度量,能够相对于基板131绝缘。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前端侧保护部件159具有收缩性,前端侧保护部件159
的内周面与基板131的周面、电线141的前端部的周面、罩部件151的周面和基端侧保
护部件155的周面紧密贴合。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前端侧保护部件159,能够
不使用粘接剂等而将罩部件151固定在基板131上,能够将基端侧保护部件155固定在
基板131上。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前端侧保护部件159,能够对通过铆接固
定部153或基端侧保护部件155固定在连接缆线140的前端部上的罩部件151的固定进
行辅助。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前端侧保护部件159,能够通过热收缩对与连接缆
线140的前端部紧密贴合的基端侧保护部件155的紧密贴合进行辅助。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前端侧保护部件159,能够对通过固定部件157固定
在基板131上的罩部件151的固定进行辅助。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前端侧保护部件159,能够对通过焊锡31b固定在基
板131上的电线141的前端部的固定进行辅助。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前端侧保护部件159,能够确保基板131的强度。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前端侧保护部件159具有期望长度,所以,能够充
分防止固定部件157漏出到前端侧保护部件159的外部。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前端侧保护部件159,能够以电气的方式对基板131
和电线141进行保护,以使得从电刀等产生的噪声不会以电气的方式影响到基板131
或电线141。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前端侧保护部件159,能够相对于配设在基板131
的周边的未图示的其他部件确保绝缘性。

并且,如上所述,能够缩短缆线固定机构150整体的长度,即使较短,也能够可
靠地在基板131上固定连接缆线140。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即使在缆线固定机构150中产生应力,也能
够防止缆线固定机构150断裂,能够简易地实施缆线固定机构150中的组装作业。

另外,除了内窥镜以外,装置110也可以具有机器人臂这样的屈曲单元,缆线固
定机构150可以搭载在屈曲单元中。

基端侧保护部件155也可以在罩部件151的长度轴方向上对罩部件151整体进行保
护。由此,不需要固定部件157,能够减少组装的步骤。当然,基端侧保护部件155
也可以通过固定部件157固定在基板131上。

铆接固定部153也可以还配设在罩部件151的前端部上。该情况下,例如,铆接固
定部153配设在罩部件151的前端,以使得不对屏蔽部件145的前端部和外皮147的前端
部实施铆接,仅对配设在比屏蔽部件145的前端部和外皮147的前端部更靠前方的罩部
件151的前端实施铆接。

并且,铆接固定部153也可以配设在罩部件151的全长范围内。这样,铆接固定部
153配设在罩部件151的至少一部分上即可。

并且,关于形成铆接固定部153时的铆接方向,不限于从图18B所示的基板131的
上方进行实施。

即,例如可以相对于图19A所示的罩部件151将铆接方向设定为X状的4个方向,
来形成铆接固定部153。

并且,例如如图19B所示,也可以设定铆接方向,以使得罩部件151变形为矩形
形状。

并且,例如可以相对于图19C所示的罩部件151将铆接方向设定为十字状的4个方
向,来形成铆接固定部153。

并且,如图20A所示,设连接缆线140例如具有3根电线141。该情况下,实施铆
接,以使得罩部件151例如变形为T字形状。在铆接固定部153中,罩部件151与连接缆
线140铆接,以使得罩部件151的一部分进入第1电线141a与第2电线141b之间,罩部件
151的其他部分进入第1电线141a与第3电线141c之间,通过进入而形成缩颈部153a。

并且,如图20B所示,设连接缆线140例如具有3根电线141(第1电线141a、第2
电线141b、第3电线141c)。该状态下,第1电线141a作为例如2根单线141d相互呈螺
旋状捻合而形成的第1芯线束部411发挥功能。

并且,第2电线141b作为第2芯线束部413发挥功能,其是通过与单线141d不同的
例如2根单线141e相互呈螺旋状捻合而形成的。

而且,第3电线141c与作为第1芯线束部411发挥功能的第1电线141a和作为第2芯
线束部413发挥功能的第2电线141b不同,第3电线141c具有与第1电线141a和第2电线
141b大致相同的粗细。

该情况下,例如如图20B所示,实施铆接,以使得罩部件151变形为L字形状。在
铆接固定部153中,罩部件151与连接缆线140铆接,以使得罩部件151的一部分进入第
1电线141a与第2电线141b之间,通过进入而形成缩颈部153a,该缩颈部153a配设在第
1电线141a与第2电线141b之间,并与第3电线141c对置。

第1紧密贴合部153c与第1电线141a的外周的大致一半紧密贴合。第2紧密贴合部
153d与第2电线141bに外周的大致一半紧密贴合。

并且,如图20C所示,设连接缆线140例如具有3根电线141。该状态下,连接缆
线140具备作为具有3根单线的第1群组411a发挥功能的第1电线141a、以及作为具有与
第1群组411a的单线不同的3根单线的第2群组413a发挥功能的第2电线141b。该情况
下,实施铆接,以使得例如罩部件151变形为L字形状。

在铆接固定部153中,罩部件151与连接缆线140铆接,以使得罩部件151的一部分
进入第1群组411a与第2群组413a之间,通过进入而形成缩颈部153a,该缩颈部153a配
设在第1群组1411a与第2群组1413a之间,并与第3电线141c对置。第1紧密贴合部153c
与第1群组411a中配设在最外侧的单线的外周的大致一半紧密贴合。第2紧密贴合部
153d与第2群组413a中配设在最外侧的单线的外周的大致一半紧密贴合。

这样,对罩部件151的周面的一部分实施铆接即可,具有铆接固定部153的罩部件
151的基端部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

也可以相对于罩部件151的长度轴方向倾斜地切割罩部件151的前端部,以使得肉
眼看到屏蔽部件145。

如图21A所示,铆接固定部153也可以在罩部件151的长度轴方向上具有配设在前
方侧的前方面157f和配设在后方侧的后方面157g。

前方面157f和后方面157g可以相对于罩部件151的长度轴倾斜或正交。

在前方面157f和后方面157g倾斜的情况下,前方面157f的倾斜角度θ1和后方面
157g的倾斜角度θ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另外,优选前方面157f的倾斜角度θ1大于后方面157g的倾斜角度θ2。并且,该情
况下,在罩部件151的长度轴方向上,在前方面157f与后方面157g之间配设平面部
157h。

另外,也可以不配设平面部157h,而使前方面157f直接与后方面157g连接。并且,
也可以配设前方面157f和平面部157h,而不配设后方面157g。

如图21B所示,罩部件151也可以具有通过铆接而形成的平面部157h,该平面部
157h配设在与缩颈部153a的底部对应的位置,且沿着罩部件151的长度轴方向配设。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
各种变形实施。

本申请以2014年2月13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4-025582号和2014年3月5日
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4-043109号为优先权主张的基础进行申请,上述公开内容
被引用到本申请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附图中。

插入设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插入设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插入设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插入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插入设备.pdf(4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插入设备具有:前端部件,其形成在插入到被检体内的插入部的前端部;筒状部件,其配置在前端部件上;以及环状的连结环,其在内部插入有前端部件,在与前端部件之间夹入筒状部件的一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