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用调色树脂粉末和制造方法 及显影剂和图像形成方法 本发明涉及在利用显影剂对通过电气照相法或静电记录法等方法形成的静电潜像实施显影时,所使用到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树脂粉末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相应的显影剂和图像形成方法。
将通过例如电气照相法等方法获得的静电电荷图像转化为可视图像信息的方法,目前已经被利用在许多技术领域中。所谓的电气照相法是一种利用带电、曝光等工序在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并利用包含有调色树脂粉末的显影剂,对该静电潜像实施显影、转印、定影等工序使其可视化的方法。
目前已知的常规显影剂,包括由调色树脂粉末和载体构成的双成份显影剂,以及单独使用磁性调色树脂粉末或非磁性调色树脂粉末的单成份显影剂。调色树脂粉末通常是利用熔融混合粉碎法制造的,而这种方法是一种将热可塑性树脂与例如颜料、带电控制剂、由蜡类材料等构成的分离剂实施熔融混合,待冷却后再实施细微粉碎、分级的方法。为了能够改善这些调色树脂粉末的流动性和清洗性,往往还在调色树脂粉末粒子表面添加有无机和有机微小粒子。虽然这种方法很适用于制造调色树脂粉末,然而它还存在如下问题。
常规的熔融混合粉碎法,所制造出的调色树脂粉末的形状和表面构造是不确定的,会随着所使用材料的粉碎性和粉碎工序的条件而产生微妙变化,所以难以有意识地对调色树脂粉末的形状和表面构造实施控制。而且,熔融混合粉碎法还对材料的选取范围有限制。具体讲就是,必须采用其性质非常脆的材料作为树脂着色剂分散体,并且需要采用尽可能经济的粉碎装置实施细微粉碎。然而,当采用满足这种要求地、其性质非常脆的材料作为树脂着色剂分散体时,在显影设备中施加给调色树脂粉末的机械剪切力会进一步产生细微粉末,从而会使调色树脂粉末的形状产生变化。而且,对于双成份显影剂,这些细微粉末还会固着在载体表面,而加速显影剂带电性能的恶化,而对于单成份显影剂,也会由于粒度分布的扩大,而导致调色树脂粉末飞散,从而会由于调色树脂粉末的形状变化而使显影性下降,进而使图像质量恶化。
对于制造添加有大量例如蜡类材料等分离剂的调色树脂粉末的场合,当使它们与热可塑性树脂相组合时,曝露在调色树脂粉末表面处的分离剂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影响。特别是当将作为高分子量成份的、用于增大弹性且易于粉碎的树脂,与例如聚乙烯等的脆性蜡类材料相组合时,聚乙烯往往会曝露在调色树脂粉末表面上。采用这种构成方式,虽然对于定影时定影图像的分离性,以及对感光体上的未转印调色树脂粉末实施清洗的清洗性较为有利,然而处于表层处的聚乙烯往往会在机械力的作用下产生移动,所以存在有显影轧辊和感光体容易被载体污染的问题,这将使其可信赖度下降。
而且,当调色树脂粉末的形状不确定时,即使添加流动性辅助剂也不能确保其具有充分的流动性,其原因在于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机械剪切力的作用,位于调色树脂粉末表面处的微小粒子会移动至调色树脂粉末上的凹部处,从而往往会使其流动性降低,而且由于流动性辅助剂会被淹没在调色树脂粉末的内部,所以还会使显影性、转印性、清洗性等性能恶化。而且,如果将清洗工序回收到的调色树脂粉末再次送回至显影设备中使用时,必将使图像质量进一步下降。当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出现而进一步增加流动性辅助剂的添加量时,又可能在感光体上产生黑点,并且会使辅助剂粒子产生飞散现象。
近年来,日本专利第282752/1988号公报和日本专利第250439/1994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利用乳化聚合凝聚法,作为能够控制调色树脂粉末形状和表面构造的、制造调色树脂粉末用的方法。一般说来,这些方法是利用乳化聚合等方式制作出树脂粒子分散溶液,并且在制作出在溶剂中分散着着色剂的着色剂分散溶液之后,再将其混合而形成与调色树脂粉末粒径相当的凝聚粒子,进而实施加热融合、合成而制作出调色树脂粉末的。采用这些方法可以对其形状实施某种程度上的控制,并据称可以改善其带电性、耐久性,然而由于其内部结构呈大体均匀化,所以存在有在定影工序中难以确保被定影薄膜的剥离性,而且在输出架空投影仪(OHP)用薄膜时,难以确保其稳定的透明性。
因此,在这种电气照相工序中,为了在各种各样的机械应力作用下,均能保持调色树脂粉末的性能稳定性,就需要对分离剂由调色树脂粉末表面处曝露出的现象实施抑制,并且需要在不损害定影性的条件下提高表面硬度,提高调色树脂粉末自身的机械强度,同时还需要确保其良好的带电性和定影性。
近年来,对高品质图像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为了能够利用彩色图像形成方法实现高精细度的图像,正在使调色树脂粉末明显的小直径化。然而,仅按照常规的粒度分布实施单纯的小直径化,由于存在有呈细微粉末状的调色树脂粉末,所以会使载体和感光体被污染和调色树脂粉末产生飞散的问题相当突出,因而难以同时实现高图像质量和高信赖度。因此,如何使这种粒度分布呈高峰值化,同时使其小直径化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数字式彩色复印机和打印机等,是将彩色图像原件用B(兰色)、R(红色)、G(绿色)等各色滤光器实施颜色分解之后,再利用减色混合效应,使用例如Y(黄色)、M(品红色)、C(氰色)、Bk(黑色)等各色显影剂,显影出与初始原件相对应的、由直径为20~70微米的斑点构成的潜像,所以在实施转印时,需要使用与在先技术中的黑白设备相比为更大量的显影剂,而且由于要与小直径的斑点直径相对应,所以如何使其具有例如均匀带电性、持续性、调色树脂粉末强度、粒度分布的高峰值性等性能就越发显得重要。而且,从使设备高速化且进一步节省能源的角度考虑,它还需要具有低温定影性。因此,能够使粒度分布高峰值化的、适用于制造小直径粒子的凝聚、熔融合成法越来越引人注目。而且,全彩色设备需要对大量调色树脂粉末实施可靠的颜色混合,所以在这时必须提高其颜色再现性和架空投影仪(OHP)用薄膜的透明性。
在另一方面,通常在聚烯炔型蜡类材料内,还添加有防止定影时可能产生的低温偏差用的分离剂成份,而且在定影轧辊上还均匀涂覆有微量的聚硅油,然而这会提高高温时的偏差性,而且会在所输出的转印材料上附着有聚硅油,从而在拿取时可能会使人因粘性而感到不快。
日本专利第61239/1993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在调色树脂粉末中包含有大量分离剂成份的、无油定影用的调色树脂粉末。虽然添加有大量分离剂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改善剥离性,然而由于调色树脂粉末的凝聚树脂成份与分离剂会产生相溶现象,而难以确保分离剂的稳定涂覆和均匀涂覆,从而难以获得稳定的剥离性。除此之外,由于调色树脂粉末中凝聚树脂的凝聚力,会随凝聚树脂的平均重量分子量和玻璃转移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而难以对定影时调色树脂粉末的拖丝性、凝聚性实施直接控制。而且,分离剂中的游离成份还是造成带电障碍的原因之一。
为了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日本专利第69666/1992号公报、日本专利第258481/1997号公报公开了一种通过添加高分子成份,而使凝聚树脂具有刚直性的方法,日本专利第218460/1984号公报、日本专利第218459/1984号公报公开了一种通过导入化学交联的方式,增加刚直性,减少在定影温度下调色树脂粉末的拖丝性,从而改善无油定影时的可剥离性的方法。
例如日本专利第218460/1984号公报、日本专利第218459/1984号公报公开的方法,虽然可以通过仅向凝聚树脂添加交联剂成份,而增大调色树脂粉末的粘性、即熔融时的凝聚力,从而可以增加凝聚树脂自身的刚直性,在某种程度上改善无油定影时剥离对温度的依赖性、调色树脂粉末搭载量对温度的依赖性,然而却难以同时获得良好的定影图像表面光泽性。而且,定影图像还不具有耐折曲性。由日本专利第218460/1984号公报公开的方法,虽然在交联剂的分子量比较大时,可以使络合点间的分子量比较大,从而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定影图像自身的可挠性,然而却难以在弹性和粘性间获得适当的平衡,从而使得在无油定影过程中,难以同时对剥离的温度的依赖性、调色树脂粉末搭载量对温度的依赖性,以及定影图像的表面光泽性和架空投影仪(OHP)用薄膜的透明性实施改善。特别是对于节省能源型的定影设备和打印速度快的复印机和打印机,更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定影图像。
本发明就是解决上述问题用的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在无油定影过程中,可以抑制剥离对温度的依赖性、调色树脂粉末搭载量对温度的依赖性,并且可以确保定影图像具有良好的表面光泽性,使例如定影图像附着在定影薄膜上的附着性、被定影薄膜的可剥离性、耐热偏差性、定影图像的耐折曲性、架空投影仪(OHP)用薄膜的透明性等定影特性均十分良好,而且还可以使带电均匀性和稳定性均比较高,不会产生翳雾和飞散,从而可以提供出品质优良图像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树脂粉末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相应的显影剂和图像形成方法。
为了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发现当采用如下所述的各技术解决方案时,可以成功地解决上述问题。
(1)一种静电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树脂粉末,其特征在于在利用作为正旋振动法的调色树脂粉末温度分散测定法,对调色树脂粉末在160℃的特性实施测定时,其复合粘度η*为3.0×102~1.2×103Pas,损失正切值tanδ位于0.60~1.60的范围内。
(2)在本发明第一技术解决方案的基础上,使该静电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树脂粉末的进一步特征在于在调色树脂粉末中,包含有重量为2~20重量%的、中心粒径为5~100纳米的无机微小粒子。
(3)在本发明第一或第二技术解决方案的基础上,使该静电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树脂粉末的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微小粒子,是由例如二氧化硅、实施过疏水化处理的二氧化硅、胶质二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铝、碳酸钙、碳酸镁、磷酸三钙等中选择出的一种以上材料配合而成的。
(4)在本发明第一至第三技术解决方案中的任何一个技术解决方案的基础上,使该静电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树脂粉末的进一步特征在于将作为所述无机微小粒子的、由例如二氧化硅、实施过疏水化处理的二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铝、碳酸钙、碳酸镁、磷酸三钙等中选择出的至少一种以上材料,分散在例如离子表面活性剂、高分子酸、高分子盐等的材料中。
(5)在本发明第一至第四技术解决方案中的任何一个技术解决方案的基础上,使该静电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树脂粉末的进一步特征在于调色树脂粉末中的分离剂位于5~25重量%的范围内。
(6)在本发明第一至第五技术解决方案中的任何一个技术解决方案的基础上,使该静电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树脂粉末的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调色树脂粉末的平均体积粒径D50位于3~9微米的范围之内。
(7)在本发明第一至第六技术解决方案中的任何一个技术解决方案的基础上,使该静电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树脂粉末的进一步特征在于调色树脂粉末的平均体积粒度分布指标GSDv小于1.30,且平均体积粒度分布指标GSDv与平均数目粒度分布指标GSDp的比值、即GSDv/GSDp在0.95以上。
(8)在本发明第一至第七技术解决方案中的任何一个技术解决方案的基础上,使该静电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树脂粉末的进一步特征在于调色树脂粉末粒子的形状系数SF1位于100~120的范围内。
(9)在本发明第一至第八技术解决方案中的任何一个技术解决方案的基础上,使该静电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树脂粉末的进一步特征在于调色树脂粉末的带电量绝对值位于20~40μC/g的范围内,而且在夏天[28℃、85%相对湿度(RH)]时的带电量与在冬天[10℃、30%相对湿度(RH)]时的带电量间的比率取为0.5~1.5。
(10)在本发明第一至第九技术解决方案中的任何一个技术解决方案的基础上,使该静电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树脂粉末制造方法的进一步特征在于将分散有至少1微米以下的树脂微小粒子的树脂微小粒子分散溶液、着色剂分散溶液、分离剂分散溶液以及无机微小粒子分散溶液彼此混合、异种凝聚,以制备成凝聚粒子分散溶液,随后加热至所述调色树脂粉末粒子的玻璃转移点以上的温度,以实施熔融合成。
(11)在本发明第十技术解决方案的基础上,使该静电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树脂粉末制造方法的进一步特征在于向所述凝聚粒子分散溶液中添加、混合入树脂微小粒子分散溶液,并在所述凝聚粒子表面上附着有树脂微小粒子之后,加热至所述调色树脂粉末粒子的玻璃转移点以上的温度,以实施熔融合成。
(12)在本发明第十或第十一技术解决方案的基础上,使该静电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树脂粉末制造方法的进一步特征在于在实施所述异种凝聚时,还添加有作为凝聚剂的、二价以上的无机金属盐。
(13)在本发明第十二技术解决方案的基础上,使该静电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树脂粉末制造方法的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盐使用的是四价铝的无机盐。
(14)一种静电电荷图像显影剂,其进一步特征在于在含有载体和调色树脂粉末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剂中,使用着由本发明第一至第九技术解决方案中的任何一个技术解决方案提供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树脂粉末。
(15)在本发明第十四技术解决方案的基础上,使该静电电荷图像显影剂的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为树脂覆盖型载体。
(16)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它包含有在静电电荷承载体上形成静电潜像用的工序,利用显影剂承载体上的显影剂层使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调色树脂粉末图像用的工序,将所述调色树脂粉末图像转印至转印体上用的工序,以及对所述调色树脂粉末图像实施定影用的工序,其进一步特征在于使用的是由本发明第十四或第十五技术解决方案提供的显影剂。
(17)在本发明第十六技术解决方案的基础上,使该图像形成方法的进一步特征在于使所述调色树脂粉末图像形成工序中回收到的剩余调色树脂粉末,返回至所述显影剂层。
(18)在本发明第十六或第十七技术解决方案的基础上,使该图像形成方法的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定影工序采用的是无油定影方式。
(19)在本发明第十六至第十八技术解决方案中的任何一个技术解决方案的基础上,使该图像形成方法的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定影工序中的定影速度设定在50~200毫米/秒的范围内。
本发明中的复合粘度和损失正切值,是在振动频率为6.28弧度/秒(rad/sec)的条件下,利用作为正旋振动法的温度分散测定法所求解出的粘弹性特性,如果举例来说,可以采用日本レオメトリツクサイエンテフイツク社制造的ARES型测定装置实施测定。
如果具体的讲就是,可以在将调色树脂粉末成型成锭剂之后,再将其设置在直径为25毫米的并行板上,在额定力为零时向其施加振动频率为6.28弧度/秒(rad/sec)的正旋振动。测定操作由120℃时开始,直至200℃时结束。如果取测定时间间隔为30秒,测定开始后的温度调整精度为±1.0℃以下,从确保测定精度的角度看更好些。而且,在测定过程中,各测定温度应保持适当的畸变量,以便能够通过获得适当测定值的方式实施适当的调整。
一般说来,在实施无油定影时,定影轧辊处的剥离性将受到熔融态调色树脂粉末的粘度和此时的拖丝性的影响。拖丝性是高分子材料所特有的一种性质,当拖丝性比较大时,无油定影时的剥离性也比较差。拖丝性与调色树脂粉末型粘接树脂的平均质量分子量Mw、是否存在有交联结构以及此时的交联密度等相关连,而且出现在特定的弹性和粘性范围内。对于具有高弹性、高交联密度的情况,虽然可以很容易地对实用定影温度区域中的拖丝性产生抑制,然而却难以使定影图像获得表面光泽。特别是对于采用非结晶型粘接树脂的场合,这一问题更为突出。而且,对于为低弹性的场合,即使可以抑制其拖丝性,获得图像光泽,然而由于在高温区域中容易产生偏置,所以难以实用化。
本发明成功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方式是在实施无油定影时,按照能够使定影图像具有十分良好的光泽性、满足剥离性要求的方式,对低弹性、低交联密度时的拖丝性实施抑制,确保其具有适当的弹性,并且对弹性和粘性间的比率实施调整,进而使该弹性与粘性之间的比率,保持在通过动态粘弹性测定法求解出的复合粘性的范围内,同时使损失正切值tanδ(=损失弹性率/储存弹性率)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
本发明通过利用作为正旋振动法的调色树脂粉末温度分散测定法,在调色树脂粉末处于160℃时,将复合粘度η*控制在3.0×102~1.2×103Pas的范围内,将损失正切值tanδ控制在0.60~1.60的范围内的方式,对实施无油定影时的剥离性对温度的依赖性、图像上的调色树脂粉末搭载量对温度的依赖性实施抑制,从而可以提供出一种能够使定影图像具有表面光泽性、使架空投影仪(OHP)用薄膜的透明性良好且使定影图像耐折曲性良好的调色树脂粉末。
当如上所述的复合粘度η*低于3.0×102Pas时,粘接树脂的自身凝聚力比较低,在高温区域中容易产生偏置现象。当如上所述的复合粘度η*高于1.2×103Pas时,粘接树脂的自身凝聚力将会过大,从而难以使定影图像获得表面光泽性。而且,当损失正切值tanδ小于0.60时,作为弹性项中的储存弹性率将比较大,从而使得定影图像的表面光泽性低下。当损失正切值tanδ大于1.60时,粘接树脂自身的粘性将会增大,从而会使得拖丝性恶化,进而使得在实施无油定影时的剥离性低下。
本发明是通过添加相对于调色树脂粉末重量为2~20重量%的、中心粒径为5~100纳米的无机微小粒子的方式,来确保如上所述的复合粘度和损失正切值的,所以可以获得在实施无油定影时例如剥离对温度的依赖性等如上所述的特性。当在调色树脂粉末中分散有中心粒径小于5纳米的无机微小粒子时,将会提高调色树脂粉末的粘度,从而会使动态粘弹性中的损失弹性项G”增高,使损失正切值tanδ上升。因此,这将会使拖丝性增大,使无油剥离性恶化。对于其中心粒径大于100纳米的场合,虽然可以提高定影时调色树脂粉末的储存弹性率,使调色树脂粉末熔融时的韧度增大,从而可以改善其剥离性,然而在定影图像中会形成无机微小粒子的凝聚体,进而会损害架空投影仪(OHP)用薄膜的透明性。而且,当无机微小粒子的添加量低于2重量%时,调色树脂粉末中的无机微小粒子将过于分散,而难以获得添加效果。当其超过20重量%时,实施调色树脂粉末定影时的熔融调色树脂粉末会出现韧度,然而却同时会使调色树脂粉末的流动性恶化,进而会对定影图像的光泽性产生损害。而且,由于表面光泽性低下,还将使架空投影仪(OHP)用薄膜的透明性下降。
本发明所采用的无机微小粒子,可以是由例如二氧化硅、实施过疏水化处理的二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铝、碳酸钙、碳酸镁、磷酸三钙、胶质二氧化硅等材料构成的。这种无机微小粒子如果在存在有离子表面活性剂、高分子酸、高分子盐等材料的条件下,预先利用例如超声波分散机等机械实施分散处理则较好些,如果采用不需要实施这种分散处理的胶质二氧化硅则更好些。
具有本发明所需要的复合粘度和损失正切值的调色树脂粉末粒子,最好是采用按照如下所述的异种凝聚熔融合成法实施制造。换句话说就是,可以将至少分散有1微米以下树脂微小粒子的树脂微小粒子分散溶液、着色剂分散溶液、分离剂分散溶液以及无机微小粒子分散溶液彼此混合,并且在必要时添加二价以上的无机金属盐类凝聚剂以生成凝聚粒子,在制备成凝聚粒子分散溶液之后,再加热树脂粉末粒子至其玻璃转移点以上的温度,以实施熔融合成、清洗、干燥,进而制作出调色树脂粉末粒子。
在采用这种方法时,还可以在凝聚粒子的熔融合成工序之前,相对于凝聚粒子分散溶液添加入例如树脂微小粒子分散溶液等的溶液,以在凝聚粒子表面处附着上例如树脂微小粒子等的粒子,进而再对这种附着粒子分散溶液实施加热、熔融合成,以便能够在调色树脂粉末粒子的表面处附着形成有树脂粒子或称树脂覆盖膜。这是一种更好的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的无机微小粒子,可以在对各种分散溶液实施制备和异种凝聚时实施添加,也可以仅在对分离剂分散溶液实施制备时,向分离剂中添加入无机微小粒子。
如上所述的树脂微小粒子分散溶液通常可以通过例如乳化聚合等方法制造。可以通过离子表面活性剂、高分子酸、高分子盐等材料,分散树脂微小粒子而制备出树脂微小粒子分散溶液,所以当向其中混合入分散有与其具有相反极性的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颜料时,会形成异种凝聚,进而生成出与调色树脂粉末直径相当的凝聚粒子。在对树脂微小粒子分散溶液、着色剂分散溶液、分离剂分散溶液以及无机微小粒子分散溶液等实施彼此混合时,还可以通过添加入作为凝聚剂的、例如四价铝盐等多价金属盐的方式,而实施异种凝聚,在形成凝聚粒子之后,再加热至树脂粉末粒子的玻璃转移点以上的温度,以便对凝聚体实施熔融合成、清洗、干燥。调色树脂粉末粒子的形状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条件而加以改变,使其呈由不定型至球型等各种适当的形状。
这种方式是一并实施混合和异种凝聚的,然而也可以在凝聚工序中,预先使在初始时具有各种极性的离子分散剂的量达到平衡,如果举例来说,对于采用例如硝酸钙等的无机金属盐和四价的聚氯化铝等的无机金属盐构成的聚合物实施离子中和时,可以在温度位于玻璃转移点以下的第一阶段形成母体凝聚粒子,在其稳定化之后,再添加入具有在第二阶段中可以对平衡偏置实施补偿的极性和数量的分散剂的粒子分散溶液,并且仅加热至根据需要添加的、包含有凝聚粒子或称追加粒子的树脂的玻璃转移点以下的温度,在其稳定化之后,再通过加热至玻璃转移点以上温度的方式,使在实施凝聚形成的第二阶段中加入的粒子,能够附着在母体凝聚粒子的表面处,并实施熔融合成。而且,还可以多次重复相对于该凝聚粒子附着追加粒子的操作。
在本发明中,调色树脂粉末中的分离剂可以位于5~25重量%的范围内。对于这种场合,如果在追加粒子附着在凝聚粒子上之前添加该分离剂,从带电性、耐用性等角度看更好些。
本发明所使用的调色树脂粉末的平均体积粒径D50可以取为3~9微米,取在3~8微米的范围内更好些。如果所述粒径D50小于3微米,则带电性不充分,并会使显影性下降,而当其超过9微米时,又会使图像解析度下降。
根据本发明制作的调色树脂粉末,其平均体积粒度分布指标GSDv最好小于1.30,而平均体积粒度分布指标GSDv与平均数目粒度分布指标GSDp的比值最好在0.95以上。当平均体积粒度分布指标GSDv超过1.30时,会使图像解析度下降,而当平均体积粒度分布指标GSDv与平均数目粒度分布指标GSDp的比值小于0.9时,又会使带电性下降,这是产生翳雾和飞散等图像缺陷的原因之一。
如果举例来说,本发明中所称的平均体积粒径D50v、平均体积粒度分布指标GSDv和平均数目粒度分布指标GSDp,可以是利用例如コ-ルタ-カウンタ-TAII型(日本日科机社制造)、マルチサイザ-Ⅱ型(日本日科机社制造)等的测定机械,对粒度分布实施测定的结果,其方式是相对于每个粒径在不同分布范围(通道)中的比例,由小直径侧起对体积、数目实施累计,并对其分布实施描述,当累计至16%时定义此时的值为体积粒径D16v、数值粒径D16p,当累计至50%时定义此时的值为体积粒径D50v、数值粒径D50p,当累计至84%时定义此时的值为体积粒径D84v、数值粒径D84po利用这些参数,便可以计算出作为(D84v/D16v)的平方根的平均体积粒度分布指标GSDv,以及作为(D84p/D16p)的平方根的平均数目粒度分布指标GSDp。
在本发明中,静电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树脂粉末的带电量绝对值取为20~40μC/g,取在15~35μC/g的范围内时更好些。当带电量小于20μC/g时,容易产生背景污染(翳雾),而当其超过40μC/g时,又往往会使图像浓度下降。而且,如上所述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树脂粉末在夏天[28℃、85%相对湿度(RH)]时的带电量,与其在冬天[10℃、30%相对湿度(RH)]时的带电量间的比率取为0.5~1.5,如果取在0.7~1.3的范围内时更好些。如果带电量的比率超出这一范围,则带电性相对于环境的依赖性比较强,从而会使带电量稳定性不好,因而缺乏实用性。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调色树脂粉末粒子并不仅限于特定的聚合物,如果举例来说还可以采用例如苯乙烯、对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等的苯乙烯类材料;例如丙烯酸甲脂、丙烯酸乙脂、丙烯酸n-丙脂、丙烯酸n-丁脂、丙烯酸月桂脂、丙烯酸2-乙基乙烯脂、甲基丙烯酸甲脂、甲基丙烯酸乙脂、甲基丙烯酸n-丙脂、甲基丙烯酸月桂脂、甲基丙烯酸2-乙基乙烯脂等的、具有乙烯基的脂类材料;例如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的乙烯基腈类材料;例如乙烯基甲醚、乙烯基异丁醚等的乙烯基醚类材料;例如乙烯基甲酮、乙烯基乙酮、乙烯基异丙酮等的乙烯基酮类材料;由例如乙烯、丙烯、丁烯等的聚烯炔类材料构成的单聚体形成的聚合体,或是由以上两种材料组合而成的共聚体以及它们的混合物;以及例如环氧树脂、聚脂树脂、聚氨基甲基乙脂树脂、聚酰胺树脂、纤维素类树脂、聚醚树脂、非乙烯缩合类树脂,或是它们与如上所述的乙烯类树脂的混合物,以及对与其共存状态下的乙烯类单聚体实施聚合而获得的接枝聚合体等。
对于采用乙烯类单聚体的场合,可以采用乳化聚合法,利用例如离子表面活性剂等制作树脂粒子分散溶液,而对于采用的是其它树脂的场合,可以利用其油性,而使其溶解在对水的溶解度比较低的溶剂中。在这时,可以通过将树脂溶解在这些溶剂中,利用例如高速搅拌机等的分散机,在水中将微小粒子分散至与水相混合的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电介质等中,随后再通过加热或减压等方式使溶剂蒸发掉的方法,而制作出树脂粒子分散溶液。
如果举例来说,可以利用激光折反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LA-700型,日本掘场制作所制造),对所制造出的树脂粒子分散溶液的中心粒径实施测定。
本发明所使用的分离剂,最好是采用取ASTMD3418-8为基准时,所测定的主体最大峰值位于50~140℃处的物质。如果使用低于50℃的分离剂,在实施定影时往往会产生偏置。如果使用高于140℃的分离剂,又会使定影时的温度比较高,从而使定影图像难以获得所需要的表面平滑性,并且会损害其光泽性。
如果举例来说,可以采用日本パ-キンエルマ-社制造的DSC-7型设备,对分离剂的主体最大峰值实施测定。这种设备的检测部温度可以利用铟和锌的熔点实施修正,而热量可以利用铟的溶解热实施修正。样品可以采用铝版,并且可以设置对比用的空白版,在升温速度为10℃/分钟的条件下实施测定。
如果举例来说,分离剂可以采用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等的低分子量聚烯炔类材料;具有加热软化点的硅酮类材料;例如油酸酰胺、芥子酸酰胺、蓖麻酸酰胺、硬脂酸酰胺等的脂肪酸酰胺类材料;例如巴西棕榈蜡、食用蜡、小烛树蜡、木蜡、ホホバ油等的植物腊类材料;例如蜂蜡等的动物蜡类材料;例如褐煤蜡、地蜡、精制石蜡、石蜡蜡、微晶蜡、费歇尔-特罗普歇型石油合成蜡等的矿物蜡类、石油蜡类材料;以及这些材料的变性物。
这些石蜡类材料,可以分散在与水相溶的、例如离子表面活性剂、高分子酸、高分子盐等的高分子电介质材料中,随后加热至熔点以上,利用例如高速搅拌机、压力挤出型分散机等实施强制切断而使其微小粒子化,进而制作出分散有中心粒径为1微米以下的粒子的分散溶液。
如果举例来说,可以利用激光折反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LA-700型,日本掘场制作所制造),对所制造出的树脂粒子分散溶液的中心粒径实施测定。
在本发明中可以使用的着色剂可以是各种公知的着色剂。
举例来说,黑色颜料可以采用例如碳黑、氧化铜、二氧化锰、苯胺黑、活性炭、非磁性铁氧体、四氧化三铁等材料。
举例来说,黄色颜料可以采用例如贡黄、锌黄、黄色氧化铁、镉黄、铬黄、汉撒黄、汉撒黄10G、联苯胺黄G、联苯胺黄GR、士林黄、喹啉黄、パ-メネントイエロ-NCG等材料。
举例来说,橙色颜料可以采用例如红色贡黄、钼橙、永久橙GTR、吡唑啉橙、沃尔坎橙、联苯胺橙G、阴丹士林布里安特橙RK、阴丹士林布里安特橙GK等材料。
举例来说,红色颜料可以采用例如氧化铁、镉红、四氧化三铅、硫化汞、沃丘格红、永久红4R、立索红、亮胭脂红3B、亮胭脂红6B、デイポンオイルレツド、吡唑啉红、若丹明B沉淀色料、沉淀色料红C、孟加拉玫红、薄荷红、土耳其红等材料。
举例来说,蓝色颜料可以采用例如深蓝、钴蓝、碱色蓝沉淀色料、维多利亚蓝沉淀色料、坚牢蓝、阴丹士林蓝BC、苯胺蓝、群青蓝、カルコオイルブル-、氯化亚甲蓝、铜酞花青蓝、铜酞花青绿、孔雀石绿オクサレレ-ト等材料。
举例来说,紫色颜料可以采用例如锰紫、坚牢紫B、甲基紫沉淀色料等材料。
举例来说,绿色颜料可以采用例如氧化铬、三氧化二铬、颜料绿、孔雀石绿沉淀色料、最终黄绿G等材料。
举例来说,白色颜料可以采用例如氧化锌、氧化钛、锑白、硫化锌等材料。
举例来说,底色颜料可以采用例如重晶石粉、碳酸钡、高岭土、二氧化硅、胶态氧化硅、滑石、铝白等材料。
而且,所使用的染料可以采用盐性、酸性、分散型和直接型染料等各种染料,如果举例来说,可以采用例如水溶对氮苯黑、美蓝、孟加拉玫红、喹啉黄、群青绿等染料。
而且,这些材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还可以呈固溶形式使用。
这些着色剂可以利用各种公知的方式实施分散。举例来说,可以采用例如转动剪切型高速搅拌机和球磨机、碾轮式混料机、アトライタ-等的介质分散机,如果采用高压相对冲击式分散机则更好些。
而且,在这儿使用的着色剂,还可以利用具有极性的表面活性剂,并通过如上所述的高速搅拌机而分散在水中。
本发明的着色剂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选择,比如说可以从色向角、色彩度、明亮度、耐气候变化性、架空投影仪(OHP)用薄膜的透射性、在调色树脂粉末中的分散性等角度实施选择。这些着色剂的添加量,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树脂为1~20重量份。
对于黑色着色剂为磁性体的场合与使用其它着色剂的场合不同,添加量可以为30~100重量份。
而且,对于采用磁性调色树脂粉末的场合,还可以采用包含有磁性粉末的材料。这些磁性粉末材料可以为在磁场中能够被磁化的物质,也可以为铁、钴、镍等的强磁性粉末,或是铁氧体、四氧化三铁等的化合物。
本发明由于要在水相中制造调色树脂粉末,因而要对磁性体的水相移动性给予特别的关注,所以最好是采用实施过例如疏水性处理等表面改性处理的材料。
本发明的形状系数SF1最好按照每图像形成点,调整至110~120的范围内。本发明的形状系数SF1为按照下述方式求解出的形状系数平均值(周围边长的二次方/投影面积)。换句话说就是,可以将散布在滑动玻璃上的调色树脂粉末,利用光学显微镜并通过图像摄像机,摄取至ル-ゼツクス型图像解析装置,进而取50个以上的调色树脂粉末周围边长(ML)的二次方,再除以投影面积(A),以计算出(ML2/A)的值,从而获得平均值。
对于本发明中使用的调色树脂粉末,为了能进一步提高带电性的稳定性,还可以使用有带电控制剂。这种带电控制剂可以为常规使用的各种带电控制剂,比如说可以为四价胺盐化合物、水溶对氮苯黑类化合物、由例如铝、铁、铬等的络合物构成的染料,以及三苯甲烷类颜料等,而且最好是采用在凝聚工序和熔融合成工序中,能够对影响稳定性的离子强度实施控制,并且可以按照能够控制废水污染的方式溶解于水的材料。
对于本发明中使用的调色树脂粉末,为了能使带电性稳定,还可以在湿式条件下添加有无机微小粒子。所添加的无机微小粒子 可以采用通常作为调色树脂粉末表面用外添加剂的各种材料,并且可以将其分散在离子表面活性剂、高分子酸、高分子盐等材料中使用。如果举例来说,这种无机微小粒子可以为二氧化硅、氧化铝、二氧化钛、碳酸钙、碳酸镁、磷酸三钙等。
而且,为了使调色树脂粉末具有流动性,提高可清洗性,还可以象常规技术那样,在调色树脂粉末干燥后,在干燥状态下对例如二氧化硅、氧化铝、二氧化钛、碳酸钙等的无机微小粒子,和例如乙烯基类树脂、聚脂类树脂、聚合硅酮类树脂等的树脂微小粒子实施切断及混合,并且添加至表面处。
在本发明的调色树脂粉末制造过程中,还可以使用各种用于乳化聚合、颜料分散、树脂粒子分散、分离剂分散、凝聚,以及使其稳定化等的表面活性剂。
如果具体的讲就是,即可以采用例如硫酸脂(盐)类、磺酸盐类、磷酸脂类、肥皂类等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也可以采用例如胺盐类、四价铵盐类等的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而且,同时使用例如聚乙二醇类、对烷基苯酚环氧乙烷附加物类、多价乙醇类等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也可以获得相应的效果。分散组件可以采用转动剪切型高速搅拌机和具有传动机构的球磨机、碾轮式混料机、ダイノミル等各种常规的分散装置。
本发明在经过异种凝聚工序和熔融合成工序之后,再经过清洗工序、固液分离工序、干燥工序,便可以获得所需要的调色树脂粉末。为了确保良好的带电性,在清洗工序中最好采用离子交换水实施充分的置换清洗。本发明对固液分离工序并没有特别的限制,然而从可生产性的角度看,采用例如吸引过滤、加压过滤等方式更好些。本发明对干燥工序也没有特别的限制,然而从可生产性的角度看,采用例如冻结干燥、闪蒸干燥、流动干燥、振动型流动干燥等方式更好些。
下面利用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树脂微小粒子分散溶液(1)的制备]
苯乙烯 308重量份
n-丙烯酸丁脂 92重量份
丙烯酸 6重量份
プロパンジオ-ルジアクリレ-ト 1.0重量份
月桂烷巯 2.7重量份
对上述成份实施混合溶解而制成溶液,将4克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ダウフアツクス(日本ロ-デイア社制造)溶解在550克的离子交换水中,在烧瓶内实施分散、乳化,并实施10分钟的充分搅拌、混合,随后溶解6克的过硫酸铵,并投入50克的离子交换水。在对系统实施充分的氮气置换之后,对烧瓶进行搅拌,并通过油浴方式将系统加热至70℃,随后进行5小时的乳化聚合。
采用这种方式,便可以制作出树脂微小粒子的中心粒径为178纳米、固态分量为42%、玻璃转移点为49.7℃、平均重量分子量为38000的树脂微小粒子分散溶液(1)。
[着色剂分散溶液(1)的制备]
黄色颜料[PY180,克拉瑞特(日本)株式会社制造]
45重量份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ノニポ-ル400,日本花王社制造)
5重量份
离子交换水 200重量份
对上述成份实施混合溶解,利用高速搅拌机(ウルトラタラツクス,日本IKA社制造)实施10分钟的分散,从而获得着色剂的中心粒径为168纳米的着色剂分散溶液(1)。
[着色剂分散溶液(2)的制备]
在着色剂分散溶液(1)的制备过程中,除了将着色剂替换为氰颜料(铜フタロシアニンB15∶3,日本大日精化社制造)之外,均按照相同的方式实施制备,从而制备出着色剂中心粒径为177纳米的着色剂分散溶液(2)。
[着色剂分散溶液(3)的制备]
在着色剂分散溶液(1)的制备过程中,除了将着色剂替换为品红颜料(PR122,日本大日インキ化学社制造)之外,均按照相同的方式实施制备,从而制备出着色剂中心粒径为186纳米的着色剂分散溶液(3)。
[着色剂分散溶液(4)的制备]
在着色剂分散溶液(1)的制备过程中,除了将着色剂替换为黑颜料(カ-ボンブラツ夕,日本キヤボツト社制造)之外,均按照相同的方式实施制备,从而制备出着色剂中心粒径为159纳米的着色剂分散溶液(4)。
[无机微小粒子分散溶液(1)的制备]
实施过疏水化处理的二氧化硅(R972,日本アエロジル社制造)
25重量份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ノニポ-ル400,日本花王社制造)
5重量份
离子交换水 170重量份
对上述成份实施混合溶解,利用高速搅拌机(ウルトラタラツクス,日本IKA社制造)实施10分钟的分散,从而获得无机微小粒子的中心粒径为17纳米的无机微小粒子分散溶液(1)。
[无机微小粒子分散溶液(2)的制备]
在无机微小粒子分散溶液(1)的制备过程中,除了将实施过疏水化处理的二氧化硅替换为未实施过处理的二氧化硅(QS10,日本德山社制造)之外,均按照相同的方式实施制备,从而制备出无机微小粒子的中心粒径为16纳米的无机微小粒子分散溶液(2)。
[无机微小粒子分散溶液(3)的制备]
在无机微小粒子分散溶液(1)的制备过程中,除了将实施过疏水化处理的二氧化硅替换为微氧化钛(STT100H,日本チタン工业社制造)之外,均按照相同的方式实施制备,从而制备出无机微小粒子的中心粒径为40纳米的无机微小粒子分散溶液(3)。
[分离剂分散溶液(1)的制备]
石蜡蜡(HNPO190,熔点85℃,日本精蝉社制造)
45重量份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サニゾ-ルB50,日本花王社制造)
5重量份
离子交换水 200重量份
将以上成份加热至95℃,并利用日本IKA社制造的ウルトラタラツクスT50实施充分搅拌之后,利用压力排出型高速搅拌机实施分散处理,从而制作出分离剂的中心粒径为180纳米、固态分量为21.5%的分离剂分散溶液(1)。
[实施例1]
树脂微小粒子分散溶液(1) 200重量份
着色剂分散溶液(1) 40重量份
无机微小粒子分散溶液(1)(相对于调色树脂粉末重量,无机微小粒子为20重量%) 160重量份
分离剂分散溶液(1)(相对于调色树脂粉末重量,分离剂为8重量%) 40重量份
聚氯化铝 1.23重量份
将以上成份加入至由圆形不锈钢制作的烧瓶中,并利用日本IKA社制造的ウルトラタラツクスT50实施充分的混合、分散之后,再通过加热油浴方式对烧瓶边搅拌边加热至48℃,在这种状态下保持60分钟,而制备成凝聚粒子分散溶液之后,再添加入68重量份的树脂微小粒子分散溶液(1)。
随后,向凝聚粒子分散溶液中添加0.5摩尔/升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以将pH值调整到5.6,对由不锈钢制作的烧瓶实施密封,在磁性密封的条件下继续实施搅拌,并一直加热至95℃,在这种状态下保持5小时,从而使树脂微小粒子能够附着在凝聚粒子表面上,制备出附着粒子分散溶液。
在反应结束后实施冷却、过滤,并且利用离子交换水实施充分清洗,随后利用吸滤式吸引过滤方式实施固液分离,再利用温度为40℃的3升离子交换水实施再次分散,并且在15分钟内按照300转/每分钟(rpm)的转动速度实施搅拌、清洗。
重复实施五次这种清洗操作,从而使过滤液的pH值达到6.56,电气传导度达到7.1μS/cm,表面张力达到71.0牛顿·米(N·m),随后通过吸滤式吸引过滤方式,利用型号为No.5A的纸实施固液分离。最后实施持续12小时的真空干燥,从而获得实施例1使用的调色树脂粉末粒子。
如果用例如コ-ルタ-カウンタ-等设备测定这种调色树脂粉末粒子的粒径,则平均体积粒径D50为5.4微米,平均体积粒度分布指标GSDv为1.19,且平均体积粒度分布指标GSDv与平均数目粒度分布指标GSDp的比值(GSDv/GSDp)为1.11。利用ル-ゼツクス型图像解析装置获得的形状系数SF1为115.8,且观察时呈球状。对这种调色树脂粉末粒子的动态粘弹性实施测定,其结果为在160℃时的复合粘度为1.10×103Pas,tanδ为0.63。
(显影剂的制备)
相对于如上所述的50克调色树脂粉末粒子,添加入2克实施过疏水化处理的二氧化硅(TS720,日本キヤポツト社制造),利用样品磨机(サンプルミル)实施混合,从而制备出相对于实施例1为额外的另一种调色树脂粉末。
相对于盖覆有1重量%的聚甲基丙烯酸甲脂(日本总研化学社制造)的、平均粒径为50微米的铁氧体载体,按占调色树脂粉末浓度5重量%的方式添加入相对于实施例1为额外的另一种调色树脂粉末,利用球磨机实施5分钟的搅拌、混合,而制备出实施例1使用的显影剂。
(评价)
在日本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制造的Aカラ-645型改造机中使用了如实施例1所述的显影剂,将定影速度设定为200毫米/秒(mm/sec),取调色树脂粉末的搭载量分别为4.5克/平方米、9.0克/平方米、13.5克/平方米,并且将定影温度分别设定为160℃、180℃、200℃,在无油定影的条件下对定影性、剥离性、定影图像的表面光泽性、架空投影仪(OHP)用薄膜的透过性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无油定影性在各种场合均呈良好状态,无论调色树脂粉末的搭载量如何变化均可以实施无阻力的剥离,而且在各种场合中定影图像均具有良好的表面光泽性,在高温状态也不会产生偏差。而且,架空投影仪(OHP)用薄膜的透过性良好,可以确认其透过图像未产生浑浊现象。
[实施例2]
除了将实施例1中的无机微小粒子分散溶液(1)由无机微小粒子分散溶液(2)取代,且添加量为80重量份(相对于调色树脂粉末重量,无机微小粒子为9.5重量%),将实施例1中的着色剂分散溶液(1)由着色剂分散溶液(2)取代,且添加量不变之外,均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实施制备,从而制备出实施例2使用的调色树脂粉末粒子。其中,相对于调色树脂粉末重量,分离剂为8重量%。
这种调色树脂粉末粒子的平均体积粒径D50为5.1微米,平均体积粒度分布指标GSDv为1.21,且平均体积粒度分布指标GSDv与平均数目粒度分布指标GSDp的比值(GSDv/GSDp)为0.97,形状系数SF1为117.2,且观察时呈球状。对这种调色树脂粉末粒子的动态粘弹性实施测定,其结果为在160℃时的复合粘度为9.7×102Pas,tanδ为0.87。利用这种调色树脂粉末粒子,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出实施例2使用的显影剂。
(评价)
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对这种显影剂的无油定影性、剥离性、定影图像的表面光泽性、架空投影仪(OHP)用薄膜的透过性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无油定影性在各种场合均呈良好状态,无论调色树脂粉末的搭载量如何变化均可以实施无阻力的剥离,而且在各种场合中定影图像均具有良好的表面光泽性,在高温状态也不会产生偏差。而且,架空投影仪(OHP)用薄膜的透过性良好,可以确认其透过图像未产生浑浊现象。
[实施例3]
除了将实施例1中的无机微小粒子分散溶液(1)由胶质二氧化硅(ST-100,中心粒径为100纳米,日本日产化学社制造)取代,且添加量为60重量份(相对于调色树脂粉末重量,二氧化硅成份为10重量%),将实施例1中的着色剂分散溶液(1)由着色剂分散溶液(3)取代,且添加量不变之外,均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实施制备,从而制备出实施例3使用的调色树脂粉末粒子。其中,相对于调色树脂粉末重量,分离剂为8.5重量%。
这种调色树脂粉末粒子的平均体积粒径D50为5.3微米,平均体积粒度分布指标GSDv为1.20,且平均体积粒度分布指标GSDv与平均数目粒度分布指标GSDp的比值(GSDv/GSDp)为0.99,形状系数SF1为111.2,且观察时呈球状。对这种调色树脂粉末粒子的动态粘弹性实施测定,其结果为在160℃时的复合粘度为7.2×102Pas,tanδ为1.20。利用这种调色树脂粉末粒子,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出实施例3使用的显影剂。
(评价)
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对这种显影剂的无油定影性、剥离性、定影图像的表面光泽性、架空投影仪(OHP)用薄膜的透过性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无油定影性在各种场合均呈良好状态,无论调色树脂粉末的搭载量如何变化均可以实施无阻力的剥离,而且在各种场合中定影图像均具有良好的表面光泽性,在高温状态也不会产生偏差。而且,架空投影仪(OHP)用薄膜的透过性良好,可以确认其透过图像未产生浑浊现象。
[实施例4]
除了将实施例1中的无机微小粒子分散溶液(1)由胶质二氧化硅(ST-OL,中心粒径为40纳米,日本日产化学社制造)取代,且添加量为30重量份(相对于调色树脂粉末重量,二氧化硅成份为5重量%),将实施例1中的着色剂分散溶液(1)由着色剂分散溶液(4)取代,且添加量不变之外,均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实施制备,从而制备出实施例4使用的调色树脂粉末粒子。其中,相对于调色树脂粉末重量,分离剂为8.5重量%。
这种调色树脂粉末粒子的平均体积粒径D50为5.4微米,平均体积粒度分布指标GSDv为1.24,且平均体积粒度分布指标GSDv与平均数目粒度分布指标GSDp的比值(GSDv/GSDp)为1.15,形状系数SF1为117.2,且观察时呈球状。对这种调色树脂粉末粒子的动态粘弹性实施测定,其结果为在160℃时的复合粘度为1.17×103Pas,tanδ为0.64。利用这种调色树脂粉末粒子,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出实施例4使用的显影剂。
(评价)
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对这种显影剂的无油定影性、剥离性、定影图像的表面光泽性、架空投影仪(OHP)用薄膜的透过性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无油定影性在各种场合均呈良好状态,无论调色树脂粉末的搭载量如何变化均可以实施无阻力的剥离,而且在各种场合中定影图像均具有良好的表面光泽性,在高温状态也不会产生偏差。而且,架空投影仪(OHP)用薄膜的透过性良好,可以确认其透过图像未产生浑浊现象。
[实施例5]
除了将实施例1中的无机微小粒子分散溶液(1)由胶质二氧化硅(ST-O,中心粒径为8纳米,日本日产化学社制造)取代,且添加量为60重量份(相对于调色树脂粉末重量,二氧化硅成份为5重量%),将实施例1中的着色剂分散溶液(1)由着色剂分散溶液(4)取代,且添加量不变之外,均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实施制备,从而制备出实施例5使用的调色树脂粉末粒子。其中,相对于调色树脂粉末重量,分离剂为8重量%。
这种调色树脂粉末粒子的平均体积粒径D50为5.2微米,平均体积粒度分布指标GSDv为1.22,且平均体积粒度分布指标GSDv与平均数目粒度分布指标GSDp的比值(GSDv/GSDp)为1.16,形状系数SF1为116.4,且观察时呈球状。对这种调色树脂粉末粒子的动态粘弹性实施测定,其结果为在160℃时的复合粘度为3.30×102Pas,tanδ为1.56。利用这种调色树脂粉末粒子,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出实施例5使用的显影剂。
(评价)
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对这种显影剂的无油定影性、剥离性、定影图像的表面光泽性、架空投影仪(OHP)用薄膜的透过性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无油定影性在各种场合均呈良好状态,无论调色树脂粉末的搭载量如何变化均可以实施无阻力的剥离,而且在各种场合中定影图像均具有良好的表面光泽性,在高温状态也不会产生偏差。而且,架空投影仪(OHP)用薄膜的透过性良好,可以确认其透过图像未产生浑浊现象。
[实施例6]
除了将实施例1中的无机微小粒子分散溶液(1)由胶质二氧化硅(ST-O,中心粒径为8纳米,日本日产化学社制造)取代,且添加量为120重量份(相对于调色树脂粉末重量,二氧化硅成份为20重量%),将实施例1中的着色剂分散溶液(1)由着色剂分散溶液(4)取代,且添加量不变之外,均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实施制备,从而制备出实施例6使用的调色树脂粉末粒子。其中,相对于调色树脂粉末重量,分离剂为7重量%。
这种调色树脂粉末粒子的平均体积粒径D50为5.6微米,平均体积粒度分布指标GSDv为1.25,且平均体积粒度分布指标GSDv与平均数目粒度分布指标GSDp的比值(GSDv/GSDp)为1.19,形状系数SF1为118.1,且观察时呈球状。对这种调色树脂粉末粒子的动态粘弹性实施测定,其结果为在160℃时的复合粘度为6.60×102Pas,tanδ为1.09。利用这种调色树脂粉末粒子,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出实施例6使用的显影剂。
(评价)
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对这种显影剂的无油定影性、剥离性、定影图像的表面光泽性、架空投影仪(OHP)用薄膜的透过性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无油定影性在各种场合均呈良好状态,无论调色树脂粉末的搭载量如何变化均可以实施无阻力的剥离,而且在各种场合中定影图像均具有良好的表面光泽性,在高温状态也不会产生偏差。而且,架空投影仪(OHP)用薄膜的透过性良好,可以确认其透过图像未产生浑浊现象。
[实施例7]
除了将实施例1中的无机微小粒子分散溶液(1)由含有微氧化钛的无机微小粒子分散溶液(3)取代,且添加量为80重量份(相对于调色树脂粉末重量,二氧化硅成份为10重量%),将实施例1中的着色剂分散溶液(1)由着色剂分散溶液(2)取代,且添加量不变之外,均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实施制备,从而制备出实施例7使用的调色树脂粉末粒子。其中,相对于调色树脂粉末重量,分离剂为8重量%。
这种调色树脂粉末粒子的平均体积粒径D50为5.4微米,平均体积粒度分布指标GSDv为1.24,且平均体积粒度分布指标GSDv与平均数目粒度分布指标GSDp的比值(GSDv/GSDp)为1.15,形状系数SF1为117.2,且观察时呈球状。对这种调色树脂粉末粒子的动态粘弹性实施测定,其结果为在160℃时的复合粘度为8.15×102Pas,tanδ为1.07。利用这种调色树脂粉末粒子,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出实施例7使用的显影剂。
(评价)
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对这种显影剂的无油定影性、剥离性、定影图像的表面光泽性、架空投影仪(OHP)用薄膜的透过性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无油定影性在各种场合均呈良好状态,无论调色树脂粉末的搭载量如何变化均可以实施无阻力的剥离,而且在各种场合中定影图像均具有良好的表面光泽性,在高温状态也不会产生偏差。而且,架空投影仪(OHP)用薄膜的透过性良好,可以确认其透过图像未产生浑浊现象。
[比较例1]
除了将实施例1中的无机微小粒子分散溶液(1)由胶质二氧化硅(ST-OL,中心粒径为40纳米,日本日产化学社制造)取代,且添加量为180重量份(相对于调色树脂粉末重量,二氧化硅成份为22.5重量%),将实施例1中的着色剂分散溶液(1)由着色剂分散溶液(2)取代,且添加量不变之外,均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实施制备,从而制备出比较例1使用的调色树脂粉末粒子。其中,相对于调色树脂粉末重量,分离剂为7.5重量%。
这种调色树脂粉末粒子的平均体积粒径D50为5.6微米,平均体积粒度分布指标GSDv为1.25,且平均体积粒度分布指标GSDv与平均数目粒度分布指标GSDp的比值(GSDv/GSDp)为1.21,形状系数SF1为119.7,且观察时呈球状。对这种调色树脂粉末粒子的动态粘弹性实施测定,其结果为在160℃时的复合粘度为2.40×103Pas,tanδ为0.52。利用这种调色树脂粉末粒子,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出比较例1使用的显影剂。
(评价)
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对这种显影剂的无油定影性、剥离性、定影图像的表面光泽性、架空投影仪(OHP)用薄膜的透过性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无油定影性在各种场合均明显降低。虽然无论调色树脂粉末的搭载量如何变化均可以实施无阻力的剥离,然而定影图像缺乏表面光泽性,而且架空投影仪(OHP)用薄膜的透过性低,可以确认其透过图像产生有浑浊。
[比较例2]
除了将实施例1中的无机微小粒子分散溶液(1)由胶质二氧化硅(ST-OL,中心粒径为40纳米,日本日产化学社制造)取代,且添加量为9重量份(相对于调色树脂粉末重量,二氧化硅成份为1.5重量%),将实施例1中的着色剂分散溶液(1)由着色剂分散溶液(2)取代,且添加量不变之外,均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实施制备,从而制备出比较例2使用的调色树脂粉末粒子。其中,相对于调色树脂粉末重量,分离剂为9重量%。
这种调色树脂粉末粒子的平均体积粒径D50为5.2微米,平均体积粒度分布指标GSDv为1.21,且平均体积粒度分布指标GSDv与平均数目粒度分布指标GSDp的比值(GSDv/GSDp)为1.20,形状系数SF1为117.7,且观察时呈球状。对这种调色树脂粉末粒子的动态粘弹性实施测定,其结果为在160℃时的复合粘度为2.70×102Pas,tanδ为1.68。利用这种调色树脂粉末粒子,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出比较例2使用的显影剂。
(评价)
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对这种显影剂的无油定影性、剥离性、定影图像的表面光泽性、架空投影仪(OHP)用薄膜的透过性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无油定影性良好,当定影温度为160℃、180℃,调色树脂粉末的搭载量为4.5克/平方米、9.0克/平方米时,会产生卷曲,而难以获得图像。虽然直到180℃时尚难以确认是否出现有高温偏差,然而在定影温度为200℃、调色树脂粉末的搭载量为4.5克/平方米时出现有高温偏差。而且,由于高温偏差,还会使架空投影仪(OHP)用薄膜出现表面皱摺,并可以确认其透过图像产生有浑浊。
[比较例3]
除了将实施例1中的无机微小粒子分散溶液(1)由无机微小粒子分散溶液(2)取代,且添加量为26重量份(相对于调色树脂粉末重量,二氧化硅成份为2.0重量%),将实施例1中的着色剂分散溶液(1)由着色剂分散溶液(2)取代,且添加量不变之外,均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实施制备,从而制备出比较例3使用的调色树脂粉末粒子。其中,相对于调色树脂粉末重量,分离剂为9重量%。
这种调色树脂粉末粒子的平均体积粒径D50为5.3微米,平均体积粒度分布指标GSDv为1.20,且平均体积粒度分布指标GSDv与平均数目粒度分布指标GSDp的比值(GSDv/GSDp)为1.18,形状系数SF1为115.2,且观察时呈球状。对这种调色树脂粉末粒子的动态粘弹性实施测定,其结果为在160℃时的复合粘度为1.70×102Pas,tanδ为2.03。利用这种调色树脂粉末粒子,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出比较例3使用的显影剂。
(评价)
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对这种显影剂的无油定影性、剥离性、定影图像的表面光泽性、架空投影仪(OHP)用薄膜的透过性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虽然无油定影性良好,但当定影温度为180℃,调色树脂粉末的搭载量为4.5克/平方米(g/m2)时,会产生高温偏差。而且,由于有斑点进入纸内而使光泽性下降。在定影温度为200℃时会出现朝向定影轧辊的卷曲。而且,由于高温偏差,还会使架空投影仪(OHP)用薄膜出现表面皱摺,并可以确认其透过图像产生有浑浊。
[比较例4]
除了将实施例1中的无机微小粒子分散溶液(1)由无机微小粒子分散溶液(2)取代,且添加量为240重量份(相对于调色树脂粉末重量,二氧化硅成份为25.0重量%),将实施例1中的着色剂分散溶液(1)由着色剂分散溶液(2)取代,且添加量不变之外,均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实施制备,从而制备出比较例4使用的调色树脂粉末粒子。其中,相对于调色树脂粉末重量,分离剂为5重量%。
这种调色树脂粉末粒子的平均体积粒径D50为5.8微米,平均体积粒度分布指标GSDv为1.26,且平均体积粒度分布指标GSDv与平均数目粒度分布指标GSDp的比值(GSDv/GSDp)为1.27,形状系数SF1为120.4,且观察时呈球状。对这种调色树脂粉末粒子的动态粘弹性实施测定,其结果为在160℃时的复合粘度为2.97×103Pas,tanδ为0.51。利用这种调色树脂粉末粒子,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出比较例3使用的显影剂。
(评价)
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对这种显影剂的无油定影性、剥离性、定影图像的表面光泽性、架空投影仪(OHP)用薄膜的透过性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虽然无油定影性略有降低,但无论调色树脂粉末的搭载量如何变化均可以实施无阻力的剥离。当定影温度位于160℃、200℃的温度范围时,未产生高温偏差。对于各种场合,定影图像均不具有表面光泽性,而且架空投影仪(OHP)用薄膜的透过性低,可以确认其透过图像产生有浑浊。
因此,如果采用具有如上所述结构构成的本发明,便可以抑制被定影薄膜的剥离性与定影温度、调色树脂粉末搭载量间的依赖性,从而可以提供出一种例如定影图像的表面光泽性、架空投影仪(OHP)用薄膜的透明性和定影图像的耐折曲性等的定影特性均十分良好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树脂粉末,从而可以提供出品质优良的图像。
表1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无机微小粒子分散溶液/中心粒径/配合量施过疏水化处理的二氧化硅/ 14nm/9.5wt%未施过疏水化处理的二氧化硅/ 16nm/9.5wt% 胶质二氧化硅/ 100nm/10wt% 胶质二氧化硅/ 100nm/5wt%分离剂(wt%) 8.0 8.0 8.0 8.5复合粘度η*(×102Pas) 11.0 9.7 7.2 11.7损失正切tanδ 0.53 O.87 1.20 0.64平均体积粒径D50(μm) 5.4 5.1 5.3 5.4GSDv 1.19 1.21 1.20 1.24GSDv/GSDp 1.11 0.97 0.99 1.15形状系数SF1 115.8 117.2 111.2 117.2定影性/剥离性/光泽性/耐热偏差性(a)调色树脂粉末搭载量为4.5g/m2①定影温度160℃②定影温度180℃③定影温度200℃(b)调色树脂粉末搭载量为9.0g/m2①定影温度160℃②定影温度180℃③定影温度200℃(c)调色树脂粉末搭载量为13.5g/m2①定影温度160℃②定影温度180℃③定影温度200℃定影剥离光泽偏差定影剥离光泽偏差定影剥离光泽偏差定影剥离光泽偏差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架空投影仪(OHP)用薄膜的透明性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表2 实施例5 实施例6 实施例7无机微小粒子分散溶液/中心粒径/配合量 胶质二氧化硅/ 8nm/5wt% 胶质二氧化硅/ 8nm/20wt% 氧化钛/ 40nm/10wt%分离剂(wt%) 8.5 7.0 8.0复合粘度η*(×102Pas) 3.3 6.6 8.15损失正切tanδ 1.56 1.09 1.07平均体积粒径D50(μm) 5.2 5.6 5.4GSDv 1.22 1.25 1.24GSDv/GSDp 1.16 1.19 1.15形状系数SF1 116.4 118.1 117.2定影性/剥离性/光泽性/耐热偏差性(a)调色树脂粉末搭载量为4.5g/m2①定影温度160℃②定影温度180℃③定影温度200℃(b)调色树脂粉末搭载量为9.0g/m2①定影温度160℃②定影温度180℃③定影温度200℃(c)调色树脂粉末搭载量为13.5g/m2①定影温度160℃②定影温度180℃③定影温度200℃定影剥离光泽偏差定影剥离光泽偏差定影剥离光泽偏差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架空投影仪(OHP)用薄膜的透明性 良好 良好 良好
表3 比较例1 比较例2 比较例3 比较例4无机微小粒子分散溶液/中心粒径/配合量 胶质二氧化硅/ 40nm/22.5wt% 胶质二氧化硅/ 40nm/1.5wt%未施过疏水化处理的二氧化硅/ 16nm/2.0wt%未施过疏水化处理的二氧化硅/ 16nm/25.0wt%分离剂(wt%) 7.5 9.0 9.0 7.0复合粘度η*(×102Pas) 24.0 2.7 1.7 29.9损失正切tanδ 0.52 1.68 2.03 0.51平均体积粒径D50(μm) 5.6 5.2 5.3 5.8GSDv 1.25 1.21 1.20 1.26GSDv/GSDp 1.21 1.20 1.18 1.27形状系数SF1 119.7 117.7 115.2 120.4定影性/剥离性/光泽性/耐热偏差性(a)调色树脂粉末搭载量为4.5g/m2①定影温度160℃②定影温度180℃③定影温度200℃(b)调色树脂粉末搭载量为9.0g/m2①定影温度160℃②定影温度180℃③定影温度200℃(c)调色树脂粉末搭载量为13.5g/m2①定影温度160℃②定影温度180℃③定影温度200℃定影剥离光泽偏差定影剥离光泽偏差定影剥离光泽偏差定影剥离光泽偏差低良好低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低良好低良好低良好低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发生低良好低良好低良好低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发生低良好低良好低良好低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低良好低良好低良好低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发生低良好低良好低良好低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发生低良好低良好低良好低良好良好低低良好良好低良好良好低良好低良好低良好低良好良好低低良好良好低良好良好低良好低良好低良好低良好良好低低发生良好低良好良好低良好低良好架空投影仪(OHP)用薄膜的透明性 低 低 低 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