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 一种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特别涉及桂枝茯苓制剂质量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桂枝茯苓制剂原料药是由桂枝、茯苓、桃仁、白芍、牡丹皮组成,为有效控制产品质量,我们建立了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照薄层色谱法对牡丹皮、白芍进行鉴别,采用气相色谱法丹皮酚成分的含量、液相色谱法测定芍药苷的含量。该质量控制方法精密度、灵敏度、稳定性均符合要求,确保产品质量的“均一、稳定、有效、可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公开桂枝茯苓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本发明质量控制方法包括以下鉴别和/或含量测定方法。
鉴别方法包括以下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
(1)取桂枝茯苓制剂2g,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乙醚适量,加热回流提取1-3小时,放至室温,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牡丹皮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4-6∶4-7∶2-5∶3-8甲苯-甲酸乙酯-甲酸-氯仿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三氯化铁乙醇溶液,在105℃烘4-6分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取桂枝茯苓制剂2g,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甲醇适量,加热回流提取1-3小时,放至室温,滤过,滤液挥至约2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芍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20-30∶10-20∶3-8氯仿-甲醇-水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茴香醛试液,在105℃烘约8-12分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包括以下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
a.丹皮酚含量测定:照气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 E)测定;系统适用性试验,以甲基硅橡胶为固定相,涂布浓度为4-7%,柱温为120-140℃;理论板数按丹皮酚峰计算,应不低于600,丹皮酚峰与内标物质峰的分离度应大于2;校正因子测定:取正十五烷烃(色谱纯)适量,精密称定,加氯仿溶解并稀释至每1ml中含1.2mg的溶液,摇匀,作为内标溶液;另取丹皮酚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氯仿溶解并稀释至每1ml含0.2mg的溶液,摇匀;精密量取其4ml及内标液0.5ml,置5ml量瓶中,加氯仿至刻度,摇匀,取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计算校正因子;供试品溶液的制备与测定:桂枝茯苓制剂0.5g,精密称定,用水蒸气蒸馏,收集蒸馏液约400ml,用氯仿提取4次,合并氯仿液,加无水硫酸钠2g脱水,滤过,用氯仿10ml分次洗涤无水硫酸钠,滤过,合并两次滤液,置70℃水浴上回收氯仿至近10ml,移至10ml量瓶中,加氯仿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4.0ml及内标液0.5ml,置5ml量瓶中,加氯仿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取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计算,即得。
b.芍药苷的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 D)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13-18∶80-90∶0.05-0.1∶0.05-0.1的乙睛∶水∶磷酸∶三乙胺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0nm;理论板数按芍药苷峰计算,应不低于1000;对照品溶液配制:取芍药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04mg的溶液;供试品溶液的配制:取本品0.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弃去初滤液,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发明质量控制方法对产品的质量控制更为有效,方法精密度、灵敏度、稳定性均较高。
本发明各实验例供试品所用制剂均可采用实施例1所述的桂枝茯苓胶囊制剂,也可用与实施例1所述的桂枝茯苓胶囊剂具有相同原料组成地其他制剂。
实验例1丹皮酚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1)仪器、试剂及样品
仪器:岛津GC-9A气相色谱仪,附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C-R6A色谱数据处理机。
对照品:丹皮酚(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供含量测定用,批号为0708-9003),内标物:正十五烷烃(色谱纯),试剂:氯仿(分析纯)。
内标物溶液配制:取正十五烷烃加氯仿制成每1ml含1.2mg的溶液。
对照品溶液配制:取丹皮酚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含1.0mg的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取供试品0.5g,精密称定,用水蒸气蒸馏,收集蒸馏液约400ml,用氯仿分4次萃取(60,40,40,30ml),合并氯仿液,加无水硫酸钠2g,脱水,滤过,滤液备用。用氯仿10ml洗涤无水硫酸钠,滤过,合并两次滤液,置70℃水浴上回收氯仿至适量,移至10ml量瓶中,加氯仿至刻度,摇匀,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4.0ml及内标物溶液0.5ml置5ml量瓶中,加氯仿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得。
(2)测试条件选择
1.色谱条件
色谱柱:5%SE-30,1.6m×0.3mm玻璃柱,柱头进样。
担体为Chromosorb W AW DMCS(60-80目)。
柱温:130℃;检测器(FID);气化室温度:230℃;N2(载气):60ml/min;H2:0.7kg/cm2;空气:0.5kg/cm2;纸速:4.5mm/min;灵敏度:102;衰减:22;进样量:1μl。
2.分离度应大于2,理论塔板数(丹皮酚)大于600。
3.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实验:
吸取对照品溶液0.1、0.5、1.0、1.5、2.0、2.5ml于5ml量瓶中,各加0.5ml内标液,加氯仿稀释至刻度,摇匀,进样。以对照品与内标物峰面积比为纵坐标,以其浓度比为横坐标,作标准曲线,对照品在0.0211~0.5281(mg/ml)浓度范围内,面积比和浓度比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0344+4939X,r=0.9997(n=6),结果见表1。
表1 线性实验
对照品与内标物浓度比(X) 0.1591 0.7953 1.5904 2.3863 3.1815 3.9767
对照品与内标物峰面积比(Y) 0.0676 0.3440 0.7442 1.1191 1.5526 1.9369
回归方程 Y=-0.0344+0.4939X, r=0.9997
(3)供试品的干扰实验
①内标物的干扰实验
吸取供试品溶液1μl进样,观察在内标物峰的保留时间处是否有杂质峰,测得结果,在内标物保留时间处无明显杂质峰干扰。
②空白实验
阴性对照溶液:按本品提取工艺制备缺牡丹皮的样品,按供试品制备项下制成阴性对照溶液。
吸取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和阴性对照溶液各1μl进样,观察在丹皮酚峰的保留时间处是否有杂质峰,测得结果,在丹皮酚峰的保留时间处无明显杂质峰干扰。
(4)稳定性实验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020420)进样,测其含量,以后每隔4hr测定一次,测得结果表明:供试品中丹皮酚在24小时内基本稳定,结果见表2。
表2 稳定性实验
时间(hr) 0 4 8 12 16 20 24 RSD%
丹皮酚含量 0.7037 0.7024 0.6994 0.6976 0.6955 0.6922 0.6865 0.86%
(%)
(5)精密度实验
同一供试品溶液重复进样六次,测其含量,相对标准偏差为0.68%,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结果见表3。
表3 精密度实验
测定次数 1 2 3 4 5 6 RSD%
丹皮酚含量(%) 0.7091 0.7180 0.7189 0.7187 0.7095 0.7193 0.68%
(6)重现性试验
同一批样品(020414)分别取5份,按供试品制备项下分别制成供试品,分别选择测其含量,相对标准偏差为0.73%,表明重现性良好,结果见表4。
表4 重现性实验
序号 1 2 3 4 5 RSD(%)
丹皮酚含(%) 0.6421 0.6447 0.6390 0.6352 0.6335 0.73
(7)回收率试验
取同一批已知含量的样品5份,各0.5g,加丹皮酚对照品适量,照供试品制备项下制成供试品溶液,分别吸取1μl,连续进样3次,以校正因子计算供试品溶液的含量,结果见表5。
表5 丹皮酚回收率试验
取样量 已知样品 加入量 测得量 回收率 平均回收
试验号 RSD(%)
(g) 含量(mg) (mg) (mg) (%) 率(%)
1 0.4999 3.19 3.06 6.27 100.65
2 0.4997 3.18 3.06 6.23 99.67
3 0.5002 3.20 3.06 6.19 97.71 99.54 1.24
4 0.5002 3.20 3.06 6.23 99.02
5 0.5004 3.21 3.06 6.29 100.65
(8)供试品含量测定
吸取对照品溶液0.8ml和内标物溶液0.5ml,置5ml量瓶中,加氯仿至刻度,摇匀,取1μl连续进样3次,计算校正因子,另取供试品溶液1μl,连续进样3次,以校正因子计算供试品含量,结果见表6。
表6样品中丹皮酚的含量
批号 取样量 丹皮酚平均含量(%) X(%)
020409 0.5003 0.734 0.73
0.5004 0.734
020414 0.5004 0.652 0.64
0.4996 0.634
020417 0.5003 0.6754 0.68
0.5002 0.6841
020420 0.4999 0.698 0.70
0.5001 0.698
X(4批) 0.69
实验测定了4批样品8个数据,丹皮酚的平均含量为0.69%,考虑到生产实际、药材及其它方面的因素,所以本标准规定,丹皮酚含量不低于1.40mg/粒(0.45%)。
实验例2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1)仪器、试剂及对照品
试剂:乙睛(色谱纯)、磷酸(分析醇)、三乙胺(分析醇)、水(重蒸水)。
仪器:色谱柱:Alltima C18柱(5μ,250*4.6mm);柱温:30℃;检测器:Agilent 1100紫外检测器。
对照品:芍药苷(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供含量测定用,批号为0736-200219)。
(2)样品配制
对照品溶液配制:取芍药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6mg的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取本品0.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弃去初滤液,取续滤液作为样品溶液。
(3)测试条件选择
1.色谱条件
我们曾采用几种不同流动相,但分离不好,而在流动相乙睛∶水∶磷酸∶三乙胺(15∶85∶0.08∶0.08)的条件下分离良好。
2.分离度应大于2,理论塔板数(芍药苷)大于1000。
(4)线性关系
吸取对照品溶液0.05、0.1、0.2、0.4、0.6、0.8ml于2ml量瓶中,各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进样。以对照品峰面积为纵坐标,以其浓度为横坐标,作标准曲线,对照品在0.0155~0.248(mg/ml)浓度范围内,面积和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0344+4939X,r=0.9997(n=6),结果见表7。
表7线性实验
对照品浓度(mg/ml) 0.0155 0.0310 0.062 0.124 0.186 0.248
对照品峰面积(A) 202.22 412.5 809.5 1637.62 2481.49 3283.47
回归方程 Y=13288X-4.9236, r=0.99995
(5)供试品的空白实验
根据补充意见,我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芍药苷的含量,但是由于牡丹皮中也含有芍药甙,专属性不强(根据以前薄层鉴别的结果,在缺白芍的阴性对照品中,有芍药甙的斑点),所以我们采用同时缺白芍、牡丹皮的提取物作为阴性对照,结果证明,该法可以作为测定白芍的方法。
(6)稳定性实验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020420)进样,测其含量,以后每隔4hr测定一次,测得结果表明:供试品中芍药苷在20小时内基本稳定,见表8。
表8 稳定性实验
时间(hr) 0 4 8 12 16 20 RSD%
芍药苷峰面(A) 289.25 303.32 292.60 296.93 291.84 293.96 1.68%
(7)精密度实验:
同一标准品溶液重复进样5次,测其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为0.3%,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结果见表9。
表9精密度实验
测定次数 1 2 3 4 5 6 RSD%
芍药苷峰面(A) 811.19 808.54 811.82 814.82 814.35 814.41 0.3%
(8)重现性试验
同一批样品(020414)分别取5份,按供试品制备项下分别制成供试品,分别选择测其含量,相对标准偏差为0.87%,表明重现性良好,结果见表10。
表10 重现性实验
序号 1 2 3 4 5 RSD(%)
芍药苷峰面积(A) 362.85 354.76 358.96 360.53 361.72 0.87%
(9)回收率试验
取同一批已知含量的样品(020417)5份,各0.05g,加芍药苷对照品适量,照供试品制备项下制成供试品溶液,分别吸取10μl,连续进样2次,计算供试品溶液的含量,结果见表11。
表11 芍药苷加样回收率试验
取样量 已知样品 加入量 测得量 回收率 平均回收
试验号 RSD(%)
(g) 含量(mg) (mg) (mg) (%) 率(%)
1 0.0517 0.7703 0.796 1.5860 102.5
2 0.0493 0.7346 0.796 1.5284 99.7
3 0.0509 0.7584 0.796 1.5695 101.9 101.58 1.59
4 0.0498 0.7420 0.796 1.5393 100.2
5 0.0519 0.7733 0.796 1.5979 103.6
(10)供试品含量测定
按供试品含量测定项下制备样品,计算供试品含量,结果见表12。
表12 样品中芍药苷的含量
批号 取样量 峰面积 峰面积平均值 X(mg/粒))
020414 0.1025 362.37 362.85 5.21
363.33
020417 0.1190 374.70 372.24 4.62
369.78
020420 0.1023 289.06 289.25 4.15
289.44
X(3批) 4.66
所用白芍药材平均含芍药苷1.97%
实验测定了3批样品6个数据,芍药苷的平均含量为4.66mg/粒,考虑到生产实际、药材(含芍药苷不得低于0.80%)及其它方面的因素,所以本标准规定,芍药苷的含量不低于1.60mg/粒。
下述实施例均能达到上述实验例的效果。
实施例1桂枝茯苓胶囊
【处方】桂枝240g 茯苓240g 牡丹皮240g 桃仁240g 白芍240g
【制法】以上五味药,牡丹皮采用流通水蒸气蒸馏提取丹皮酚结晶,滤液弃之;药渣与桂枝、白芍、桃仁及处方量20%的茯苓再用90%乙醇提取两次,合并醇提液;药渣再两次水提,合并滤液,药渣弃之。醇提液和水提液分别减压浓缩,醇提液回收至无醇味。合并上述浓缩液,得棕褐色浸膏。将另80%处方量的茯苓细粉与上述浸膏混匀,干燥,粉碎,制粒,烘干,加入丹皮酚细颗粒,混匀,整粒,装入胶囊中,制成1000粒,即得。
【鉴别】(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渐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4-8μm。
(2)取桂皮醛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含5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气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 E)试验,柱长为1.6m,以甲基硅橡胶(SE-30)为固定液,涂布浓度为5%,柱温为130℃。分别取对照品溶液和含量测定项下的供试品溶液适量,注入气相色谱仪,供试品呈现与对照品保留时间相同的色谱峰。
(3)取桂枝茯苓胶囊制剂内容物2g,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乙醚适量,加热回流提取2小时,放至室温,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牡丹皮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5∶6∶3∶6甲苯-甲酸乙酯-甲酸-氯仿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三氯化铁乙醇溶液,在105℃烘约5分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4)取桂枝茯苓胶囊制剂内容物2g,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甲醇适量,加热回流提取2小时,放至室温,滤过,滤液挥至约2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芍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26∶14∶5氯仿-甲醇-水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茴香醛试液,在105℃烘约10分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a.丹皮酚含量测定:照气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 E)测定。系统适用性试验以甲基硅橡胶为固定相,涂布浓度为5%,柱温为130℃。理论板数按丹皮酚峰计算,应不低于600,丹皮酚峰与内标物质峰的分离度应大于2。校正因子测定:取正十五烷烃(色谱纯)适量,精密称定,加氯仿溶解并稀释至每1ml中含1.2mg的溶液,摇匀,作为内标溶液。另取丹皮酚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氯仿溶解并稀释至每1ml含0.2mg的溶液,摇匀。精密量取其4ml及内标液0.5ml,置5ml量瓶中,加氯仿至刻度,摇匀,取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计算校正因子。供试品溶液的制备与测定:取装量差异项下的内容物0.5g,精密称定,用水蒸气蒸馏,收集蒸馏液约400ml,用氯仿提取4次(60、40、40、30ml),合并氯仿液,加无水硫酸钠2g脱水,滤过,用氯仿10ml分次洗涤无水硫酸钠,滤过,合并两次滤液,置70℃水浴上回收氯仿至近10ml,移至10ml量瓶中,加氯仿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4.0ml及内标液0.5ml,置5ml量瓶中,加氯仿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取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计算,即得。本品每粒含丹皮酚(C9H10O3)不得少于0.93mg。
b.芍药苷的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 D)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睛∶水∶磷酸∶三乙胺(15∶85∶0.08∶0.0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0nm。理论板数按芍药苷峰计算,应不低于1000。对照品溶液配制:取芍药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04mg的溶液。供试品溶液的配制:取本品0.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弃去初滤液,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本品每粒含白芍按芍药苷(C23H28O11)计,应不低于1.60mg。
实施例2桂枝茯苓片
【处方】桂枝240g 茯苓240g 牡丹皮240g 桃仁240g 白芍240g
【制法】以上五味药,牡丹皮采用流通水蒸气蒸馏提取丹皮酚结晶,滤液弃之;药渣与桂枝、白芍、桃仁及处方量20%的茯苓再用90%乙醇提取两次,合并醇提液;药渣再两次水提,合并滤液,药渣弃之。醇提液和水提液分别减压浓缩,醇提液回收至无醇味。合并上述浓缩液,得棕褐色浸膏。将另80%处方量的茯苓细粉与上述浸膏混匀,干燥,粉碎,制粒,烘干,加入丹皮酚细颗粒,混匀,整粒,经常规制成片剂,0.32g/片。
【质量控制方法】
鉴别、含量测定方法同实施例1,其中含量每片含丹皮酚不得少于1.0mg;每片含芍药苷不得少于1.6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