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框架可视化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本体学习中的本体框架可视化方法。
背景技术
知识处理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对知识应用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知识数据库系统已经不能满足新的需求,所以将本体引用到知识工程中,将本体相关原理技术运用到知识库的开发中。
本体知识系统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专家系统、知识系统和知识密集型的信息系统的构建技术发展而形成知识工程,所建立的系统简称为知识系统(knowledge-basedsystems)。知识系统是人工智能学科最重要的工业化和商业化产物。知识系统用于辅助人们进行问题求解,如检测信用卡诈骗、加速船舶设计、辅助医疗诊断、使科学软件更加智能化、向全体决策人员提供金融服务、产品质量的评价和广告宣传、支持电子网络的服务恢复。
现在,在一个信息堆积的“信息爆炸”时代,越来越多的用户渴望从庞大而杂乱的信息中获取清晰的知识。本体在语义网中通常被看做时一个领域的知识框架和基础,而本体的类、对象属性、数据属性树形结构已经不能满足专业用户浏览本体、普通用户获取知识的视觉需求了,这样的显示不能完整的看到类的所有相关元素,在类结构中看不到相关的属性,在属性结构中看不到相关的类;当类或属性节点较多时,也受到了屏幕显示范围的局限,于是便出现了本体可视化的概念。
目前,信息可视化系统主要采用树、图、地图及虚拟现实等隐喻方式完成信息及其结构的可视化呈现。信息可视化通过这种视觉的方法提供一种新的科学洞察分析方法,从而弥补现有科学分析方法的缺陷。本体可视化正是在本体揭示领域知识的基础上,将知识构架进一步直观地呈现给用户。
现存的本体可视化工具存在的缺陷:1、一种只能展示类的层次关系,没有类关联关系的标示,没有实现浏览本体的整体性。2、一种只能展示一级父类和子类结构,标示其中存在的类关联关系,而不是所有的类层次关系和所有的类关联关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正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实现了能展示所有类层次关系和类关联关系的可视化功能;用户可以随意在本体模型图上拖拽图元进行调整,清晰地观察图形,理解各类之间的语义关系的本体框架可视化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体框架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人工利用计算机系统构建本体,形成完整结构,包括有多个类和子类,并将本体输入计算机系统,利用显示系统将本体完整显示于显示屏上。
查看本体结构:在构建本体后点击展示功能,直接显示查看本体的完整类结构,类与子类之间、类与类之间用箭头标示,箭头的连线上有标示的表示类之间的关联关系,无标示则表示类之间父子关系,箭头指向父类,箭尾指向子类。
查看类关联关系:查看本体框架展示时,除了类与子类之间的箭头标示,还有类与类之间的关联关系标示,在连线上显示其对象属性,箭头指向表示定义域,箭尾指向表示值域。
查看子类:点击一个类,进入该类的子类展示界面,可以产看该类的所有子类,其中类和子类有颜色和箭头标示,可点击里面的任意子类进行下一级子类展示。
所显示的本体模型上的图元,均为可拖拽结构,当拖拽到任意一处位置时,其箭头表示关系由系统自动重新生成。
图形化展示是对本体结构的另外一种表示方式,不仅给本体结构以形象的表示,为我们提供直观的结果以便观察,而且能够揭示信息之间的关联,挖掘隐含的模式和结构,让我们有效地利用信息、发现知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方法实现了能展示所有类层次关系和类关联关系的可视化功能;用户可以随意在本体模型图上拖拽图元进行调整,清晰地观察图形,理解各类之间的语义关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本体框架可视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构建本体,形成完整结构,包括有多个类和子类,并将本体输入计算机系统,利用显示系统将本体完整显示于显示屏上。
查看本体结构:在构建本体后点击展示功能,直接显示查看本体的完整类结构,类与子类之间、类与类之间用箭头标示,箭头的连线上有标示的表示类之间的关联关系,无标示则表示类之间父子关系,箭头指向父类,箭尾指向子类。
查看类关联关系:查看本体框架展示时,除了类与子类之间的箭头标示,还有类与类之间的关联关系标示,在连线上显示其对象属性,箭头指向表示定义域,箭尾指向表示值域。
查看子类:点击一个类,进入该类的子类展示界面,可以产看该类的所有子类,其中类和子类有颜色和箭头标示,可点击里面的任意子类进行下一级子类展示。
所显示的本体模型上的图元,均为可拖拽结构,当拖拽到任意一处位置时,其箭头表示关系由系统自动重新生成。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内,则本发明的意图也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