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复合生态污水处理沉淀设备.pdf

上传人:le****a 文档编号:6206340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8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808063.4

申请日:

2015.11.23

公开号:

CN105366886A

公开日:

2016.03.0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2F 9/14申请日:20151123|||公开

IPC分类号:

C02F9/14

主分类号:

C02F9/14

申请人:

安徽国祯环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静; 侯红勋; 许光远; 胡洁; 朱甲华

地址:

230088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科学大道9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34115

代理人:

奚华保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块化复合生态污水处理沉淀设备,包括无底无盖的框架,框架内于顶部横向设置有穿孔集水管,穿孔集水管的一端与固定在框架上的收水短管连通,穿孔集水管的另一端与固定在框架上的出水槽连通,出水槽的一侧连接有伸出框架外的出水总管,穿孔集水管两侧的框架内均设置有生态浮岛,生态浮岛上种植有若干多根系水生植物;穿孔集水管下方的框架上设置有支撑栅条以及固定在支撑栅条上用于固液分离的填料;支撑栅条下方的框架一侧开设有进水口,支撑栅条下部还连接有若干个污泥斗,框架底部并排设有若干根集泥管,集泥管与对应的污泥斗底部连通;本发明直接置于反应池内,无须对现有污水处理池停水改造,便于现有污水处理设施性能的提升和改进。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模块化复合生态污水处理沉淀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无底无盖的框架,所述框架内于顶部横向设置有穿孔集水管,所述穿孔集水管的一端与固定在框架上的收水短管连通,穿孔集水管的另一端与固定在框架上的出水槽连通,所述出水槽的一侧连接有伸出框架外的出水总管,所述穿孔集水管两侧的框架内均设置有生态浮岛,所述生态浮岛上种植有若干多根系水生植物;所述穿孔集水管下方的框架上设置有支撑栅条以及固定在支撑栅条上用于固液分离的填料;所述支撑栅条下方的框架一侧开设有进水口,支撑栅条下部还连接有若干个污泥斗,所述框架底部并排设有若干根集泥管,所述集泥管与对应的污泥斗底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复合生态污水处理沉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槽内靠近出水总管管口位置还设有出水堰板,所述出水堰板的高度可调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复合生态污水处理沉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为蜂窝型填料,填料于支撑栅条平面上的放置倾角与进水水流水平方向呈6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复合生态污水处理沉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底部设有支撑腿内部有支撑件。

说明书

一种模块化复合生态污水处理沉淀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复合生态污水处理沉淀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水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越来越突出的环境问题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我国污水处理的重心也正在由大城市转向中小城镇及农村地区。对于农村地区,进行污水处理时项目投资有限,污水处理装置的设置尽可能的考虑重力自流。对于小规模的污水处理项目,污水沉淀多考虑采用平流沉淀池、竖流沉淀池及斜板沉淀池。但是平流沉淀池需要设置刮泥机,竖流沉淀池高程较高不利于自流,而斜板沉淀池则最为适宜应用于小规模的污水处理,但是在规模较小的情况下,由于斜板的施工安装需要在池内进行,施工安装繁琐,也不利于检修。同时现有技术中的模块化污水处理设备,不能将污水处理的生态技术与生化技术有机结合,起不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填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模块化复合生态污水处理沉淀设备,便于现有污水处理设施的性能提升和改造,同时充分将污水处理的生态处理技术与生化处理技术有机结合。

为此,本发明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模块化复合生态污水处理沉淀设备,包括无底无盖的框架,所述框架内于顶部横向设置有穿孔集水管,所述穿孔集水管的一端与固定在框架上的收水短管连通,穿孔集水管的另一端与固定在框架上的出水槽连通,所述出水槽的一侧连接有伸出框架外的出水总管,所述穿孔集水管两侧的框架内均设置有生态浮岛,所述生态浮岛上种植有若干多根系水生植物;所述穿孔集水管下方的框架上设置有支撑栅条以及固定在支撑栅条上用于固液分离的填料;所述支撑栅条下方的框架一侧开设有进水口,支撑栅条下部还连接有若干个污泥斗,所述框架底部并排设有若干根集泥管,所述集泥管与对应的污泥斗底部连通。

进一步,所述出水槽内靠近出水总管管口位置还设有出水堰板,所述出水堰板的高度可调节。

进一步,所述填料为蜂窝型填料,填料于支撑栅条平面上的放置倾角与进水水流水平方向呈60°。

进一步,所述框架底部设有支撑腿内部有支撑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模块化复合生态污水处理沉淀设备,可直接置于反应池内,无须对现有污水处理池进行停水改造,由于采用了模块化对设备进行组装,结构更为合理,使施工安装快捷、运行维护方便、可操作性强,便于现有污水处理设施的性能提升和改造;此外,本发明将人工浮岛技术引入于本设备顶部穿孔集水管两侧,充分将污水处理的生态处理技术与生化处理技术有机结合,在进行污水处理的同时还具有景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2是沿A-A面剖视图;

图3是沿B-B面剖视图;

图4是支撑栅条部分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穿孔集泥管部分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模块化复合生态污水处理沉淀设备,包框架1,框架1为无底无盖的四面结构,底部设支撑腿11,可直接放置于污水处理池内。

框架1内于顶部横向设置有穿孔集水管5,所述穿孔集水管5的一端与固定在框架1上的收水短管9连通,穿孔集水管5的另一端与固定在框架1上的出水槽6连通,所述出水槽6的一侧连接有伸出框架1外的出水总管8,出水总管8与水池的处理池壁相连,净化后的水通过出水总管8排出;出水槽6内靠近出水总管8管口位置还设有出水堰板7,出水堰板7的高度可调节,从而可调节整个装置的出水高度。

穿孔集水管5两侧的框架1内均设置有生态浮岛14,所述生态浮岛14上种植有若干多根系水生植物15;上升污水在此被多根系水生植物15进一步吸收净化。

穿孔集水管5下方的框架1上设置有支撑栅条3以及固定在支撑栅条3上用于固液分离的填料4;填料4为蜂窝型填料,填料于支撑栅条平面上的放置倾角与进水水流水平方向呈60°;支撑栅条3通过支撑件10支撑固定在框架1上,所述支撑栅条3下方的框架1一侧开设有进水口2,污水自进水口2进入框架内。

支撑栅条3的下部还连接有若干个污泥斗13,同时框架1底部并排设有若干根集泥管12,集泥管12同样通过支撑件10支撑固定在框架1底部,集泥管12与对应的污泥斗13底部连通。

使用时将设备放入污水处理池内,污水通过进水口2进入,上升至填料部分4处,进行固液分离完成初步净化;固液分离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顺着填料4的下表面下滑,穿过支撑栅条3,再通过污泥斗13,最终进入集泥管12收集排出。初步净化后的污水继续上升,被生态浮岛14上根多系水生植物15吸收再次净化,净化后的水自穿孔集水管5上的开孔及收水短管9进入送至出水槽,进而通过出水总管8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一种模块化复合生态污水处理沉淀设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模块化复合生态污水处理沉淀设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模块化复合生态污水处理沉淀设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模块化复合生态污水处理沉淀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模块化复合生态污水处理沉淀设备.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块化复合生态污水处理沉淀设备,包括无底无盖的框架,框架内于顶部横向设置有穿孔集水管,穿孔集水管的一端与固定在框架上的收水短管连通,穿孔集水管的另一端与固定在框架上的出水槽连通,出水槽的一侧连接有伸出框架外的出水总管,穿孔集水管两侧的框架内均设置有生态浮岛,生态浮岛上种植有若干多根系水生植物;穿孔集水管下方的框架上设置有支撑栅条以及固定在支撑栅条上用于固液分离的填料;支撑栅条下方的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水、废水、污水或污泥的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