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的水换热空调.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6205460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63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425192.0

申请日:

2014.08.26

公开号:

CN105371401A

公开日:

2016.03.02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4F 5/00申请日:20140826|||公开

IPC分类号:

F24F5/00; F24F13/30

主分类号:

F24F5/00

申请人: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发明人:

王飞; 吴洪金; 付裕

地址:

266101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海尔路1号海尔工业园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23

代理人:

王明霞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移动的水换热空调,包括壳体,壳体内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连通外侧进风口和外侧排风口,第一风道内设置有换热器和第一风扇;第二风道经过所述换热器的换热管内,一端连接至壳体上的内侧出风口,另一端开口连通至内侧进风口,在第二风道上设置有第二风扇;换热器外部还设置有向换热器喷射水雾的喷嘴。本发明通过水蒸气蒸发吸热,吸收换热管内空气热量,从而实现降低空气温度,同时通过将外侧进风、外侧排风口、换热器、第一风扇以及喷嘴等的位置设置,实现了水分的最大蒸发量,最大换热效果,保证了出风口出风的低湿度和低温度,同时本发明的水换热空调运行功率较低,不需要压缩机等,也不需要单独设置室外机。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可移动的水换热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内的
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
所述第一风道连通壳体一侧的外侧进风口(11)和另一侧的外侧排风口(13),
第一风道内设置有换热器(2)和第一风扇(4);
所述第二风道经过所述换热器(2)的换热管(21)内,一端连接至壳体(1)
上的内侧出风口(14),另一端开口连通至内侧进风口(12),且在第二风道上还
设置有第二风扇(5);
所述换热器(2)外部还设置有向换热器喷射水雾的喷嘴(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水换热空调,其特征在于,第二风道中,
所述换热器(2)上端连接至管状的出风风道(7)的一端,所述出风风道(7)另一
端连接在内侧出风口(14)处,所述第二风扇(5)设置在出风风道(7)内靠近换
热管(21)开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水换热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二风道还包括由内侧进风口(12)到换热管内的管状进风风道(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水换热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
为列管式换热器;
第二风道中,所述列管式换热器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
有与换热器的换热管开口相配合的连通孔,所述出风风道和进风风道通过连接板与
换热器连接。
优选地,位于换热器下端的所述连接板还设置有延伸至壳体内壁方向的延伸部,
所述延伸部上设置有漏水孔,所述漏水孔下端连接水管,所述水管的另一端连通至
水槽,所述漏水孔处的水平高度低于延伸部其他位置的水平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水换热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进
风口(12)设置在外侧进风口(11)的下方,所述内侧出风口(14)位于所述壳体
上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水换热空调,其特征在于,第一风道中,
所述换热器的最大表面与所述第一风扇的出风方向相对且相互适应;优选地,所述
喷嘴朝向与所述第一风扇出风方向相对的换热器表面;优选地,所述换热器靠近所
述外侧排风口,且大小与外侧排风口相适应。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水换热空调,其特征在于,第一风道中,
还包括将所述换热器外表面和所述外侧进风口之间的空隙包裹的第二连接管,所述
第一风扇和喷嘴位于第二连接管内;优选地,还包括将所述外侧排风口和所述换热
器之间的空隙包裹的第一连接管。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水换热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
(21)下端开口的水平高度不低于所述内侧进风口(12)的水平高度,所述第二风
扇(5)为贯流风扇;
所述外侧进风口(11)和外侧排风口(13)分别设置在相对两个侧壁上,且所
述第一风扇为轴流风扇;或者
所述外侧进风口(11)和外侧排风口(13)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侧壁上,且
所述第一风扇为离心风扇。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水换热空调,其特征在于,第一风道中,
所述第二连接管为方形连接管;第一风道中,所述进风风道为方形管道;
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下端壁为所述进风风道的上端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水换热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向
喷嘴提供水源和压力的水槽和水泵,所述水槽内设置有霍尔传感器水位控制装置;
所述外侧排风口(13)处安装有通向室外的外侧排风通道(15);所述壳体下端安
装有移动式车轮(9);所述换热器的换热管外侧设置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22)
为裂隙铝箔片或浸油纸。

说明书

一种可移动的水换热空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利用水的蒸发吸热来对空气进
行冷却,从而形成制冷循环的可移动的水换热空调。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制冷技术领域,其制冷多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媒等实现空气制冷,
其运行功率高、耗电量也很大。

专利号200620102291.6公开了一种水冷式环保节能空调机,由机架组件、动力
送风系统,以及致冷系统所组成,所述的机架组件有一个机座,机座上连接支架,支架
上有顶盖,机座的内周制有水槽;所述的动力是安装在机座中的电机,电机带动风叶,
在机座下连接风管,其所述的致冷系统是在机座的水槽中安装水泵,在顶盖下面的支
架上安装喷淋管,水泵的出水口经水管连接喷淋管,喷淋管上有出水孔,在喷淋管下
面的各支架之间安装蜂窝过滤层,在蜂窝过滤层外有挡罩,挡罩安装在支架上。这种
空调机使空气通过蜂窝吸入大量水分,依靠水自身的温度降低空气温度,制冷效果
较低,同时也使的送出的空气湿度较大,对人体健康非常不利。

专利号89217038.7公开了一种湿帘冷风机,通过湿帘冷却空气温度,文中提出
了通过水蒸发降低空气温度,然而这种降温方法不仅未能解决专利号
200620102291.6的一种水冷式环保节能空调机中的送出空气湿度较大,对人体健康
非常不利的缺点,同时,其需要安装在屋间的一窗口处,给室内封闭带来了新问题,
另外,采用波纹纸质湿帘,水的蒸发效果较差,换热效率很低,降温效果也非常有
限。

综上所述,寻求一种不采用压缩机、冷媒等,同时保证送出的空气湿度适宜,
换热降温效果好的空调机,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近年来的研究重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水蒸发实现
换热、同时不增加室内空气湿度、不需要专门安装空调室外机的水换热空调。

为实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移动的水换热空调,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

所述第一风道连通壳体一侧的外侧进风口11和另一侧的外侧排风口13,第一风
道内设置有换热器2和第一风扇4;

所述第二风道经过所述换热器2的换热管21内,一端连接至壳体1上的内侧出
风口14,另一端开口连通至内侧进风口12,且在第二风道上还设置有第二风扇5;

所述换热器2外部还设置有向换热器喷射水雾的喷嘴3。

进一步地,第二风道中,所述换热器2上端连接至管状的出风风道7的一端,
所述出风风道7另一端连接在内侧出风口14处,所述第二风扇5设置在出风风道7
内靠近换热管21开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风道还包括由内侧进风口12到换热管内的管状进风风道10。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为列管式换热器;

第二风道中,所述列管式换热器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
有与换热器的换热管开口相配合的连通孔,所述出风风道和进风风道通过连接板与
换热器连接。

优选地,位于换热器下端的所述连接板还设置有延伸至壳体内壁方向的延伸部,
所述延伸部上设置有漏水孔,所述漏水孔下端连接水管,所述水管的另一端连通至
水槽,所述漏水孔处的水平高度低于延伸部其他位置的水平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内侧进风口12设置在外侧进风口11的下方,所述内侧出风口
14位于所述壳体上端。

进一步地,第一风道中,所述换热器的最大表面与所述第一风扇的出风方向相
对且相互适应;优选地,所述喷嘴朝向与所述第一风扇出风方向相对的换热器表面;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靠近所述外侧排风口,且大小与外侧排风口相适应。

进一步地,第一风道中,还包括将所述换热器外表面和所述外侧进风口之间的
空隙包裹的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风扇和喷嘴位于第二连接管内;优选地,还包括
将所述外侧排风口和所述换热器之间的空隙包裹的第一连接管。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21下端开口的水平高度不低于所述内侧进风口12的水
平高度,所述第二风扇5为贯流风扇;

所述外侧进风口11和外侧排风口13分别设置在相对两个侧壁上,且所述第一
风扇为轴流风扇;或者

所述外侧进风口11和外侧排风口13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侧壁上,且所述第
一风扇为离心风扇。

进一步地,第一风道中,所述第二连接管为方形连接管;第一风道中,所述进
风风道为方形管道;

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下端壁为所述进风风道的上端壁。

进一步地,还包括向喷嘴提供水源和压力的水槽和水泵,所述水槽内设置有霍
尔传感器水位控制装置;所述外侧排风口13处安装有通向室外的外侧排风通道15;
所述壳体下端安装有移动式车轮9;所述换热器的换热管外侧设置有散热片,所述散
热片22为裂隙铝箔片或浸油纸。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水蒸气蒸发吸热,吸收换热管内空气热量,从而实现降低空气温度,
同时通过将外侧进风、外侧排风口、换热器、第一风扇以及喷嘴等的位置设置,实
现了水分的最大蒸发量,以及最大换热效果,保证了出风口出风的低湿度和低温度,
同时本发明的水换热空调运行功率交底,不需要压缩机等,也不需要单独设置室外
机,经济、环保、节能,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壳体的外观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其中:1壳体,11外侧进风口,12内侧进风口,13外侧排风口,14内侧出风口,
15外侧排风通道,2换热器,21换热管,22散热片,3喷嘴,4第一风扇,5第二风扇,
6水槽,61水泵,62水管,63磁性浮子,64霍尔元件,7出风风道,8延伸部,9移动
式车轮,10进风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的水换热空调,包括壳体1,设
置在壳体内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连通壳体一侧的外侧进风口11和
另一侧的外侧排风口13,第一风道内设置有换热器2和第一风扇4;所述第二风道
经过所述换热器2的换热管21内,一端连接至壳体1上的内侧出风口14,另一端开
口连通至内侧进风口12,且在第二风道上还设置有第二风扇5;所述换热器2外部
还设置有向换热器喷射水雾的喷嘴3。

采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的水换热空调,通过水的蒸发吸收换热管内空气
热量,实现对室内空气的制冷效果,避免了冷媒的使用,且不需要再安装室外机,
结构较为简单,通过第一风扇既实现了第一风道内的引风,又增加了对换热器表面
水分蒸发效果,增加了水雾的蒸发效果,从而使热交换效果更好,同时也节能环保。

作为本发明一优选的实施例,第二风道中,所述换热器2上端连接至管状的出
风风道7的一端,所述出风风道7另一端连接在内侧出风口14处,所述第二风扇5
设置在出风风道7内靠近换热管21开口处。通过出风风道的设置,保证了出风量和
出风速度。

优选地,所述第二风道还包括由内侧进风口12到换热管内的管状进风风道10。
换热器的换热管两端连通的风道都是管状的密封风道,避免了风的逸散等,在不改
变第二风扇的情况下,增加了风力。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所述换热器可以为列管式换热器;第二风道中,所述列
管式换热器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与换热器的换热管开口
相配合的连通孔,所述出风风道和进风风道通过连接板与换热器连接。通过连接板
将换热器与第二风道相连接,既保证了第二风道的畅通性,又为换热器上的水滴提
供了接水盘,换热器上的水滴由连接板滑落至水槽内。

优选地,位于换热器下端的所述连接板还设置有延伸至壳体内壁方向的延伸部8,
所述延伸部8上设置有漏水孔,所述漏水孔下端连接水管,所述水管的另一端连通
至水槽,所述漏水孔处的水平高度低于延伸部其他位置的水平高度。该延伸部8的
设置,即为连接板上的水滴滑落至水槽提供了通道,由于连接板上具有一处水平高
度低于其他位置的漏水孔,使水滴可顺利的由连接板流动至延伸部的漏水孔处。需
要指出的是,该实施例中,位于换热器下端的连接板可以为,除与延伸部连处外,
边缘均具有上翻的沿部,以保证水滴顺利流向延伸部,或者可以为整个连接为倾斜
设置,整体倾斜向延伸部的方向,以便水滴流向延伸部,或者还可以为整个连接部
为倾斜的沟槽形状,即两端高,中间低,同时,延伸部位连接沟槽的最低端。水滴
由换热器落下后,沿着该沟槽下流至延伸部内。

如图3所示,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内侧进风口12设置在外侧进
风口11的下方,所述内侧出风口14位于所述壳体上端。这种位置的设置,具有较
好的出风效果和制冷效果。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第一风道中,所述换热器的最大表面与所述第
一风扇的出风方向相对且相互适应;第一风扇面向换热器的最大表面,使水分蒸发
量更大,吸热效果更好,对空气的制冷效果也更好。优选地,所述喷嘴朝向与所述
第一风扇出风方向相对的换热器表面;喷嘴的这一朝向,可以保证风扇的出风正对
最多的水雾面,也具有增加水分蒸发量的效果。优选地,所述换热器靠近所述外侧
排风口,且大小与外侧排风口相适应。换热器设置在靠近外侧排风口处,可以不采
用管道连接,保证了热风可以顺利的排出,且避免了使用管道连通所带来的壳体内
二次换热,进一步保证了制冷效果。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第一风道中,还包括将所述换热器外表面和所
述外侧进风口之间的空隙包裹的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风扇和喷嘴位于第二连接管
内;第二连接管的设置,保证了风扇的风力和水分的蒸发量。另外,还可以包括将
所述外侧排风口和所述换热器之间的空隙包裹的第一连接管,需要指出的是,换热
器最好是接近于外侧出风口处,此处设置第一连接管,可以避免热的水蒸气风逸散
如壳体内部,对已经完成制冷的风造成污染。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21下端开口的水平高度不低于所述内侧进风口12的水
平高度,所述第二风扇5为贯流风扇;该高度设置,保证了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
通畅性,同时采用贯流风扇可以增加出风量的同时,减小噪音。

所述外侧进风口11和外侧排风口13分别设置在相对两个侧壁上,且所述第一
风扇为轴流风扇;或者

所述外侧进风口11和外侧排风口13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侧壁上,且所述第
一风扇为离心风扇。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第一风道中,所述第二连接管为方形连接管;
第一风道中,所述进风风道为方形管道;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下端壁为所述进风风道
的上端壁。管壁共用可以大大减小壳体内的空间,进而减小室内空调机的体积。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可移动的水换热空调,还
包括向喷嘴提供水源和压力的水槽6和水泵61,所述水槽内设置有霍尔传感器水位
控制装置;所述外侧排风口13处安装有通向室外的外侧排风通道15;所述壳体下端
安装有移动式车轮9;所述换热器的换热管外侧设置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22为裂
隙铝箔片或浸油纸。所述外侧排风通道15可选用可收缩弯折的软性管道,以满足本
发明的空调的可移动性。

优选地,还包括水管62,所述水槽6设置在壳体1下部,所述水泵61设置在所
述水槽6内,所述水泵61通过水管62连通至所述喷嘴3,优选地,所述水槽位于所
述换热器的正下方。所述水槽6上方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进水管连通至
给水管,所述进水口处开设有电动控制阀,所述进水管和给水管之间设置有过滤器。

如图4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磁感应水位控制装置包括漂浮在
水槽6中、且随着水槽6中的水位竖向移动的磁性浮子63,以及感应磁性浮子63位
置的霍尔元件64。所述霍尔元件64竖直排布,且至少包括分别位于水槽6上方和位
于水槽6下方的两个。

上述实施例中的实施方案可以进一步组合或者替换,且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
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
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专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化和改
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可移动的水换热空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可移动的水换热空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可移动的水换热空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可移动的水换热空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可移动的水换热空调.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移动的水换热空调,包括壳体,壳体内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连通外侧进风口和外侧排风口,第一风道内设置有换热器和第一风扇;第二风道经过所述换热器的换热管内,一端连接至壳体上的内侧出风口,另一端开口连通至内侧进风口,在第二风道上设置有第二风扇;换热器外部还设置有向换热器喷射水雾的喷嘴。本发明通过水蒸气蒸发吸热,吸收换热管内空气热量,从而实现降低空气温度,同时通过将外侧进风、外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供热;炉灶;通风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