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佛珠手串的制造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紫砂工艺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紫砂佛珠手串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佛珠手串是佛教教徒念经、拜佛用的物品。现在,佛珠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的装饰
品。传统的佛珠手串通常采用小叶紫檀、水晶、玉石、牛角等材料制作。现有技术中尚没有采
用紫砂制作的佛珠手串。
传统的紫砂珠采用全手工制成,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抽真空处理的成品
紫砂泥制成设定直径尺寸的泥粒;将泥粒放在预先制备的石膏或者紫砂制成的凹模中,用
手反复按压,去除多余的泥料;然后取出半球形的泥粒;将半球形的泥粒放在湿毛巾上用喷
水壶喷水至泥粒的含水率为20%左右;然后将泥粒放在手心中快速按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
式揉搓,以形成圆形的泥珠,然后放置在木板上进行自然晾干;待泥珠晾干2~3小时后,再
进行第二次手工旋转式揉搓,并返回上述处理2~3次;在泥珠中间用钢针进行穿孔,穿孔后
进行进一步晾干处理后,用牛角明针修光至泥珠的胚体发白;最后进窑烧制成型。
如上述所述的制造方法无法在工业上进行批量生成,且制成的紫砂佛珠尺寸不一
致。此外,手工法制成的紫砂佛珠无法制备特殊形状的紫砂佛珠,因此存在非常大的局限
性。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紫砂佛珠手串的制造方法予以改进,以解决上
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紫砂佛珠手串的制造方法,用以实现紫砂佛珠手串的
工业化生成,提高生产效率,并能够根据需要制备各种形状的紫砂佛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紫砂佛珠手串的制造方法,将紫砂泥料加水
调制成紫砂泥浆,将紫砂泥浆注入模具的型腔中,当紫砂泥浆在型腔中的吸附厚度达到2~
5mm时,将型腔中多余的紫砂泥浆排出;阴干处理并待吸附在型腔中的紫砂泥浆的含水率达
到10%~15%时进行脱模并得到初品;使用紫砂泥料将初品表面的注浆孔封闭,从而得到
呈中空结构的泥珠胚体;将泥珠胚体阴干至含水率6%~8%后进行第一次修光并穿孔;将
泥珠胚体进一步阴干至含水率3%~4%后使用明针修光;进窑烧制成型;使用带状物将紫
砂佛珠穿线,以制得紫砂佛珠手串。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注入模具的型腔中的紫砂泥浆中紫砂干料与水的比例
为0.8~1.2:1。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模具分为相互扣合并形成所述型腔的上模及下
模,所述上模与下模中分别形成有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所述上模与下模在型腔的边缘分
别形成相互咬合的阳齿与阴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阳齿与阴齿的横截面形状包括半圆形、三角形、矩
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模与下模的材质为石膏或者铸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模与下模的材质为α一型熟石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模与下模相互扣合所形成的型腔的形状包括球
形、立方体、椭球体、三角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发明中,通过模具浇铸成型呈中空结
构的紫砂佛珠,实现紫砂佛珠手串的工业化生成,提高生产效率,并能够根据需要将型腔设
置呈各种形状,从而制备出各种形状的紫砂佛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紫砂佛珠手串的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模具未扣合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紫砂佛珠手串的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模具扣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通过本发明所制备得到的球形的紫砂佛珠的结构图;
图3b为通过本发明所制备得到的椭球体的紫砂佛珠的结构图;
图3c为通过本发明所制备得到的立方体的紫砂佛珠的结构图;
图3d为通过本发明所制备得到的三角体的紫砂佛珠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紫砂佛珠手串的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另一种模具未扣合前的结构示
意图;
图5为本发明紫砂佛珠手串的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另一种模具扣合后的结构示意
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
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
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图1与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紫砂佛珠手串的制造方法,其主要包括以
下步骤:
步骤(1):将紫砂泥料加水调制成紫砂泥浆,将紫砂泥浆注入模具的型腔中,当紫
砂泥浆在型腔中的吸附厚度达到2~5mm时,将型腔中多余的紫砂泥浆排出。注入模具的型
腔中的紫砂泥浆中紫砂干料与水的比例为0.8~1.2:1,并更优选为1.2:1。采用上述比例既
能保证紫砂泥浆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又能提高后续阴干效率。模具10分为相互扣合并形成
所述型腔11的上模12及下模13。上模12与下模13中分别形成有第一通道121与第二通道
131,第一通道121与第二通道131呈同一条直线。通过这种结构能够保证从第一通道121注
入模具10的型腔中多余的紫砂泥浆在均匀的吸附在型腔11的内壁后,能够从第二通道131
中顺利流出,提高了注浆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模12与下模13在型腔11的边缘分别形成
相互咬合的阳齿122与阴齿133。阳齿122与阴齿133呈环状布置并分别设置在上模12与下模
13的接触面上。具体的,该阳齿122与阴齿133的横截面形状包括半圆形、三角形、矩形。上模
12与下模13的材质为石膏或者铸铁。优选的,上模12与下模13的材质为α一型熟石膏。上模
12与下模13相互扣合所形成的型腔11的形状包括球形、立方体、椭球体、三角体。α一型熟石
膏在硬化后表面光洁,非常适合用于浇铸成型紫砂佛珠。
步骤(2):阴干处理并待吸附在型腔中的紫砂泥浆的含水率达到10%~15%时进
行脱模并得到初品。在此步骤中,控制初品的含水率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脱模时初品的
含水率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含水率太高容易导致初品塌陷,含水率太低则不利于后续步
骤的执行。
步骤(3):使用紫砂泥料将初品表面的注浆孔封闭,从而得到呈中空结构的泥珠胚
体。
步骤(4):将泥珠胚体阴干至含水率6%~8%后进行第一次修光并穿孔。
步骤(5):将泥珠胚体进一步阴干至含水率3%~4%后使用明针修光。“明针”是宜
兴紫砂壶成型工序,表面精加工的主要工具,是紫砂制品中极其重要的特殊的加工手法。明
针的材质,以牛角制者为最佳及最普遍。因为了配合紫砂制品形状的不同,明针样式也是非
常繁多。常见的有身筒明针、嘴把明针、方头明针、盖头明针或者斜头明针。修光后使用工具
(例如针)在泥珠胚体上进行穿孔,以形成两个连续贯穿的通孔。穿孔阴干2~3小时后进行
一步使用明针修光,直至泥珠胚体表面发亮,然后自然干燥至泥珠胚体发白。
步骤(6):将步骤(6)中已经充分干燥后的泥珠胚体进窑烧制成型。其中,泥珠胚体
的烧制温度为1200~1250摄氏度,用于烧制泥珠胚体的窑炉可选用隧道窑,并可使用天然
气或者重油作为隧道窑的燃料。
步骤(7):经过步骤(6)烧制成型的紫砂佛珠后,使用带状物(例如橡皮筋或者尼龙
线)从步骤(5)中所形成的两个连续贯穿的通孔依次穿过,以将紫砂佛珠穿线并连接,以最
终制得紫砂佛珠手串。
上模12与下模13相互扣合所形成的型腔11的形状可为球形、立方体、椭球体、三角
体或者其他特定形状。通过本制造方法所得到的紫砂佛珠请参图3a至图3d所示,并不限定
为本说明书所具体揭示的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合理预测到,通过本发明所示出的制
造方法还制造出其他各种形状,甚至是定制化的特殊形状或者不规则形状。
在图3a中,制成的紫砂佛珠100a呈球形,并形成有两个连续贯穿的通孔101a。在图
3b中,制成的紫砂佛珠100b呈椭球体,并形成有两个连续贯穿的通孔101b。在图3c中,制成
的紫砂佛珠100c呈立方体,并形成有两个连续贯穿的通孔101c。在图3d中,制成的紫砂佛珠
100d呈三角体,并形成有两个连续贯穿的通孔101d。
参图4、图5所示出的本发明紫砂佛珠手串的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另一种模具10a。
该模具10a分为相互扣合并形成所述型腔11的上模12a及下模13a。上模12a中分别形成有第
一通道121a,第一通道121a与型腔11连通。通过这种结构能够保证从第一通道121a注入模
具10的型腔11中多余的紫砂泥浆在均匀的吸附在型腔11的内壁后,能够从第一通道121a中
顺利倒出,提高了注浆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模12a与下模13a在型腔11的边缘分别形成
相互咬合的阳齿122与阴齿133。阳齿122与阴齿133呈环状布置并分别设置在上模12a与下
模13a的接触面上。具体的,该阳齿122与阴齿133的横截面形状包括半圆形、三角形、矩形。
上模12a与下模13a的材质为石膏或者铸铁,并更优选为石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
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
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
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
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
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
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
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
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
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