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连接楼梯护栏立柱和横管的连接组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连接楼梯护栏立柱和横管的连接组件.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43申请公布日21申请号201410657014022申请日20141118E04F11/1820060171申请人重庆大军建材有限公司地址401329重庆市九龙坡区含谷镇王志王路2号72发明人田大军74专利代理机构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212代理人赵英54发明名称用于连接楼梯护栏立柱和横管的连接组件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连接楼梯护栏立柱和横管的连接组件,它包括固定连接在配用的立柱侧面上的立柱连接件以及一端与配用的横管相接、另一端与立柱连接件转动式连接的横管连接件,所述横管连接件包括用于套接横管的套体,在套体内设有与横管外形相一致的凹腔,在套体的顶端设有与其一体成。
2、型并与立柱连接件相接的凸耳;所述立柱连接件包括支撑板、设置在支撑板上的支耳和旋转式卡紧头;所述支耳与凸耳相夹持,并通过一根贯穿凸耳和支耳的转轴转动式连接;在旋转式卡紧头与支撑板之间设有一块连接块,所述旋转式卡紧头呈条形半圆柱体。本发明得到的用于连接楼梯护栏立柱和横管的连接组件具有结构简单、连接牢固的优点。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453124A43申请公布日20150325CN104453124A1/1页21一种用于连接楼梯护栏立柱和横管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固定连接在配用的立柱侧面上的立柱连接。
3、件(1)以及一端与配用的横管相接、另一端与立柱连接件(1)转动式连接的横管连接件(2),所述横管连接件(2)包括用于套接横管的套体(21),在套体(21)内设有与横管外形相一致的凹腔,在套体(21)的顶端设有与其一体成型并与立柱连接件(1)相接的凸耳(23);所述立柱连接件(1)包括支撑板(11)、设置在支撑板(11)上的支耳(14)和旋转式卡紧头(12);所述支耳(14)与凸耳(23)相夹持,并通过一根贯穿凸耳(23)和支耳(14)的转轴转动式连接;在旋转式卡紧头(12)与支撑板(11)之间设有一块连接块(13),所述旋转式卡紧头(12)呈条形半圆柱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连接楼梯护栏。
4、立柱和横管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耳(14)设有一个,所述凸耳(23)设有两个,对称设置在套体(21)的两侧,两凸耳(23)之前形成一个夹持槽,所述支耳(14)置于该夹持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连接楼梯护栏立柱和横管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耳(23)设有一个,所述支耳(14)设有两个,对称设置在支撑板(11)两侧,两个支耳(14)之间形成一个夹持槽,所述凸耳(23)置于该夹持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连接楼梯护栏立柱和横管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在凸耳(23)上设有一个通孔(231),在支耳(14)上设有与通孔(231)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安装孔(141);在支撑板。
5、(11)上至少设有两个铆钉孔(111)。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用于连接楼梯护栏立柱和横管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在凸耳(23)上设有一个通孔(231),在支耳(14)上设有与通孔(231)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安装孔(141);在支撑板(11)上至少设有两个铆钉孔(11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连接楼梯护栏立柱和横管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式卡紧头(12)靠近支撑板(11)的端面为水平面,该水平面与支撑板(11)相平行,且旋转式卡紧头(12)、连接块(13)和支撑板(11)三者之间形成一个卡槽;所述旋转式卡紧头(12)其余端面为圆弧面。权利要求书CN104453124A1/3页3。
6、用于连接楼梯护栏立柱和横管的连接组件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楼梯零部件,特别是用于连接楼梯护栏立柱和横管的连接组件。背景技术0002一般的楼梯都会在旁边安装楼梯护栏。其中,楼梯护栏包括横向设置的扶手,一端与扶手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楼梯面上的立柱,以及连接在立柱之间的横管。在安装楼梯护栏时,需通过连接件来连接横管和立柱或通过焊接的方式将横管之间焊接在立柱上。采用焊接连接时,对焊接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且不美观,长时间过后,还容易产生横管脱落的情况。现有的连接件的结构又较为复杂,且与立柱的连接都是通过铆钉,其连接结构不够稳定。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连接件不够牢固且结构。
7、复杂而提供的一种结构简单、与立柱和横管连接稳固的用于连接楼梯护栏立柱和横管的连接组件。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用于连接楼梯护栏立柱和横管的连接组件,它包括固定连接在配用的立柱侧面上的立柱连接件以及一端与配用的横管相接、另一端与立柱连接件转动式连接的横管连接件,所述横管连接件包括用于套接横管的套体,在套体内设有与横管外形相一致的凹腔,在套体的顶端设有与其一体成型并与立柱连接件相接的凸耳;所述立柱连接件包括支撑板、设置在支撑板上的支耳和旋转式卡紧头;所述支耳与凸耳相夹持,并通过一根贯穿凸耳和支耳的转轴转动式连接;在旋转式卡紧头与支撑板之间设有一块连接块,所述旋转式卡紧头呈条形半圆柱。
8、体。0005进一步的,所述支耳与凸耳的具体连接结构为所述支耳设有一个,所述凸耳设有两个,对称设置在套体的两侧,两凸耳之前形成一个夹持槽,所述支耳置于该夹持槽内。0006上述支耳与凸耳的连接连接还可以为所述凸耳设有一个,所述支耳设有两个,对称设置在支撑板两侧,两个支耳之间形成一个夹持槽,所述凸耳置于该夹持槽内。0007为了便于连接立柱连接件和横管连接件,使得横管连接件能围绕立柱连接件旋转,从而适应横管的倾斜角度,与横管相连接,在凸耳上设有一个通孔,在支耳上设有与通孔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安装孔;在支撑板上至少设有两个铆钉孔,所述铆钉孔位于支耳之间。0008进一步的,为了便于与立柱相配合,使得立柱连接。
9、件与立柱紧密贴合,所述旋转式卡紧头靠近支撑板的端面为水平面,该水平面与支撑板相平行,且旋转式卡紧头、连接块和支撑板三者之间形成一个卡槽;所述旋转式卡紧头其余端面为圆弧面。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得到的用于连接楼梯护栏立柱和横管的连接组件具有如下优点1、横管连接件可围绕立柱连接件转动,在安装时,安装工人可以根据横管的倾斜度来随意的调整好横管连接件的角度,使之与横管相接。操作方便,节省安装时间。说明书CN104453124A2/3页400102、立柱连接件与立柱通过旋转式卡紧头横向卡在立柱安装孔内,这种连接结构更加牢固,即使长时间使用后都不会发生横管脱落的现象。附图说明0011图1为本实施例。
10、中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连接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0012图中立柱连接件1、支撑板11、旋转式卡紧头12、连接块13、支耳14、安装孔141、横管连接件2、套体21、凸耳23、通孔231、立柱3、横管4。具体实施方式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0014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连接楼梯护栏立柱和横管的连接组件,如图1、图2所示,它包括固定连接在立柱3侧面上的立柱连接件1以及一端与横管4相接、另一端与立柱连接件1转动式连接的横管连接件2,所述横管连接件2包括用于套接横管的套体21,在套体21内设有与横管外形相一致的凹腔(图中未标出),在套体21的顶端设有一个与其。
11、一体成型并与立柱连接件1相接的凸耳23;所述立柱连接件1包括支撑板11、分别设置在支撑板11左右端面上的支耳14和旋转式卡紧头12;所述支耳14为两个,并对称设置在支撑板11的两侧,与横管连接件2中的凸耳23通过一根贯穿凸耳23和支耳14的转轴转动式连接;在旋转式卡紧头12与支撑板11之间设有一块连接块13,所述旋转式卡紧头12呈条形半圆柱体,且其长边宽度大于立柱侧面安装孔的横向宽度。0015为了将立柱连接件1与立柱3连接的更为牢固,所述连接块13的厚度略大于立柱3的内壁厚度,以便将旋转式卡紧头12插入立柱3侧面的连接孔内。为了防止旋转式卡紧头12从立柱3侧面的连接孔处脱落,旋转式卡紧头12较。
12、窄的一边的长度小于立柱侧面安装孔的横向宽度。所述旋转式卡紧头12靠近支撑板11的端面为水平面,该水平面与支撑板11相平行,且旋转式卡紧头12、连接块13和支撑板11三者之间形成一个卡槽;所述旋转式卡紧头12其余端面为圆弧面。0016在本实施例中,立柱连接件1和横管连接件2的具体连接结构为在凸耳23上设有一个通孔231,在支耳14上设有与通孔231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安装孔141;在支撑板11上至少设有两个铆钉孔111,所述铆钉孔111位于支耳14之间。0017在本实施例中,支耳14设有两个,凸耳23设有一个,支耳14将凸耳23夹持在其之间,并通过转轴相连接。在具体实施时,可将凸耳23设为两个,支。
13、耳14设为一个,凸耳23将支耳14夹持在其中部的夹持槽内。0018如图2所示,在安装立柱连接件1时,需将旋转式卡紧头12较窄的一端面向立柱3的侧面,并将旋转式卡紧头12对准该侧面的连接孔,然后将旋转式卡紧头12插入连接孔内。最后握住立柱连接件1的支耳14,并旋转90。此时,使用铆钉(对准支撑板11上的铆钉孔111)将立柱连接件固定在立柱3上,立柱连接件1中的支撑板11即紧贴立柱3的侧面。0019上述安装完成后,将横管连接件2中凸耳23卡入支耳14之间,并通过转轴连接在说明书CN104453124A3/3页5一起。最后再连接横管4。0020在本实施例中,旋转式卡紧头12呈横向设置,支耳14呈纵向设置。在支耳14上还设有加强筋。0021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说明书CN104453124A1/1页6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45312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