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移动源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清单建立方法.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6182937 上传时间:2019-05-17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5.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079820.4

申请日:

2014.03.06

公开号:

CN103810398A

公开日:

2014.05.2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G06F 19/00申请公布日:2014052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6F 19/00申请日:20140306|||公开

IPC分类号:

G06F19/00(2011.01)I; G06F17/30

主分类号:

G06F19/00

申请人: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发明人:

樊守彬; 李钢

地址:

100037 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北二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东方汇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96

代理人:

张淑贤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道路移动源“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清单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对待测定路段的车流量及车速V分车型进行测定;S20、计算出车辆车速对车辆轮胎磨损的颗粒物排放因子修正系数ST(V);S30、计算出车辆车速对制动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修正系数SB(V);S40、计算出车速修正后的轮胎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车速修正后的制动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和车速修正后的路面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S50、计算道路移动源“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量。本发明的道路移动源“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清单建立方法能准确反映道路移动源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的时间空间变化。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道路移动源“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清单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S10、对待测路段的车流量及车速分车型进行测定;
S20、利用以下公式计算出车辆车速对车辆轮胎磨损的颗粒物排放因子修正
系数ST(V):
V<40km/h时,ST(V)=1.39,
40km/h≤V≤90km/h时,ST(V)=-0.00974×V+1.78,
V>90km/h时,ST(V)=0.902;
S30、利用以下公式计算出车辆车速对制动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修正系数
SB(V):
V<40km/h时,SB(V)=1.67,
40km/h≤V≤90km/h时,SB(V)=-0.0270×V+2.75,
V>90km/h时,SB(V)=0.185;
S40、利用以下公式求出车速修正后的轮胎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车速修正
后的制动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和车速修正后的路面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
EF T , i * ( V ) = EF T , i ( TSP , b ) × S T ( V ) × k ]]>
式中为车速修正后的轮胎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EFT,i(TSP,b)为基础
的轮胎磨损颗粒物TSP排放因子;ST(V)为车速对车辆轮胎磨损的颗粒物排放因
子修正系数;i为车辆类型;k为轮胎磨损排放颗粒物的粒径系数;
EF B , i * ( V ) = EF B , i ( TSP , b ) × S B ( V ) × h ]]>
式中为车速修正后的制动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EFB,i(TSP,b)为基础
的制动磨损颗粒物TSP排放因子;SB(V)为车速对制动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修
正系数;i为车辆类型;h为制动磨损排放颗粒物的粒径系数;
EF R , i * ( V ) = EF R , i ( TSP , b ) × m ]]>
式中为车速修正后的路面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EFR,i(TSP,b)为基础
的路面磨损颗粒物TSP排放因子;i为车辆类型;m为路面磨损排放颗粒物的
粒径系数;
S50、利用以下公式计算出待测路段的“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量:
QNP=QT+QB+QR
其中,
Q T = Σ i = 1 4 L × TV i × EF T , i * ( V ) ; ]]>
Q B = Σ i = 1 4 L × TV i × EF B , i * ( V ) ; ]]>
Q R = Σ i = 1 4 L × TV i × EF R , i * ( V ) ; ]]>
其中,QNP为待测路段“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量,单位为:g/h;QT为
待测路段轮胎磨损颗粒物排放量,单位为:g/h;QB为待测路段制动磨损颗粒
物排放量,单位为:g/h;QR为待测路段路面磨损颗粒物排放量,单位为:g/h;
L为待测路段长度,单位为:km;TVi为不同的车辆类型的车流量,单位为:辆
/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移动源“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清单建立方
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类型包括二轮车辆、小客车、轻型货车和重型车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移动源“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清单建立方
法,其特征在于,计算TSP、PM10和PM2.5时,k分别取1.00、0.60和0.4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移动源“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清单建立方
法,其特征在于,计算TSP、PM10和PM2.5时,h分别取1.00、0.98和0.3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移动源“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清单建立方
法,其特征在于,计算TSP、PM10和PM2.5时,m分别取1.00、0.50和0.27。
6.一种用于道路移动源“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清单建立系统,其特征在
于,包括:
车流量车速检测系统,用于检测分车型的车流量和车速信息并上传至上位
机;
车流视频采集系统,用于采集车流的视频并进行发送;
GIS路网数据库,用于分析、统计和计算道路位置、长度和空间分布;
上位机,所述上位机与车流量车速检测系统、车流视频采集系统、GIS路
网数据库分别连接,用于根据各系统采集的信息计算出道路移动源“非尾气管”
颗粒物排放量。

说明书

道路移动源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清单建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道路移动源“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清单建立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作为现代社会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在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大量使用,汽车的总量日益增加,随之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除了汽车尾气和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的环境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非尾气管”排放主要包括制动磨损、轮胎磨损、路面磨损和车辆扬尘,“非尾气管”排放是城市环境中微量金属的重要来源,也是大气环境中颗粒物的重要来源。 

为了方便,对于道路移动源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一般采用排放因子乘以活动水平的计算方法。排放因子即一辆车行驶一公里的排放量,单位为g/km·辆,活动水平即道路上车辆的行驶里程数。 

基于宏观数据的排放清单是根据车辆保有量和排放系数相乘得到,基本计算公式为式(1)。 

TE = Σ j N j × M j × EF s , j - - - ( 1 ) ]]>

式中,TE为特定时间周期和区域内的排放量,单位为:g;Nj特定区域内j类型车辆的数量;Mj为特定时间周期内j类型车辆单车行驶里程,单位为:km;EFs,j为j类型车辆的排放因子,单位为:g/km;j为车辆类型,s为污染物类型。该计算方法可以从宏观上得出污染物的总排放量,但是时空分辨率低。 

在已有的非尾气管排放研究文献中,樊守彬根据文献报道的排放因子数值 和典型路段的车辆构成研究了排放特征[樊守彬.车辆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5):124-127.],在非尾气管排放清单方面,目前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是基于机动车保有量和平均单车行驶里程统计信息计算的,不能准确反映道路移动源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的时间空间变化,时空分辨率或区域代表性都有所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准确反映道路移动源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的时间空间变化的道路移动源“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清单建立方法。 

本发明的道路移动源“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清单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对待测路段的车流量及车速分车型进行测定; 

S20、利用以下公式计算出车辆车速对车辆轮胎磨损的颗粒物排放因子修正系数ST(V): 

V<40km/h时,ST(V)=1.39, 

40km/h≤V≤90km/h时,ST(V)=-0.00974×V+1.78, 

V>90km/h时,ST(V)=0.902; 

S30、利用以下公式计算出车辆车速对制动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修正系数SB(V): 

V<40km/h时,SB(V)=1.67, 

40km/h≤V≤90km/h时,SB(V)=-0.0270×V+2.75, 

V>90km/h时,SB(V)=0.185; 

S40、利用以下公式求出车速修正后的轮胎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车速修正后的制动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和车速修正后的路面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 

EF T , i * ( V ) = EF T , i ( TSP , b ) × S T ( V ) × k ]]>

式中为车速修正后的轮胎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EFT,i(TSP,b)为基础的轮胎磨损颗粒物TSP排放因子;ST(V)为车速对车辆轮胎磨损的颗粒物排放因子修正系数;i为车辆类型;k为轮胎磨损排放颗粒物的粒径系数; 

EF B , i * ( V ) = EF B , i ( TSP , b ) × S B ( V ) × h ]]>

式中为车速修正后的制动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EFB,i(TSP,b)为基础的制动磨损颗粒物TSP排放因子;SB(V)为车速对制动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修正系数;i为车辆类型;h为制动磨损排放颗粒物的粒径系数; 

EF R , i * ( V ) = EF R , i ( TSP , b ) × m ]]>

式中为车速修正后的路面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EFR,i(TSP,b)为基础的路面磨损颗粒物TSP排放因子;i为车辆类型;m为路面磨损排放颗粒物的粒径系数; 

S50、利用以下公式计算出待测路段的“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量: 

QNP=QT+QB+QR

其中, 

Q T = Σ i = 1 4 L × TV i × EF T , i * ( V ) ; ]]>

Q B = Σ i = 1 4 L × TV i × EF B , i * ( V ) ; ]]>

Q R = Σ i = 1 4 L × TV i × EF R , i * ( V ) ; ]]>

其中,QNP为待测路段“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量,单位为:g/h;QT为待测路段轮胎磨损颗粒物排放量,单位为:g/h;QB为待测路段制动磨损颗粒物排放量,单位为:g/h;QR为待测路段路面磨损颗粒物排放量,单位为:g/h;L为待测路段长度,单位为:km;TVi为不同的车辆类型的车流量,单位为:辆/h。 

可选的,所述车辆类型包括二轮车辆、小客车、轻型货车和重型车辆。 

可选的,计算TSP、PM10和PM2.5时,k分别取1.00、0.60和0.42。 

可选的,计算TSP、PM10和PM2.5时,h分别取1.00、0.98和0.39。 

可选的,计算TSP、PM10和PM2.5时,m分别取1.00、0.50和0.27。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道路移动源“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清单建立系统,包括: 

车流量车速检测系统,用于检测分车型的车流量和车速信息并上传至上位 机; 

车流视频采集系统,用于采集车流的视频并进行发送; 

GIS路网数据库,用于分析、统计和计算道路位置、长度和空间分布; 

上位机,所述上位机与车流量车速检测系统、车流视频采集系统、GIS路网数据库分别连接,用于根据各系统采集的信息计算出道路移动源“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量。 

通过本发明的道路移动源“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清单建立方法中,车流量车速检测系统通过视频采集和图像处理软件把道路上分车型的车流量和车速数据实时上传至上位机;根据车辆的空间位置(经纬度)把上传的数据分配给GIS路网数据库中对应的路段;根据路段上分车型的车流量和车速数据确定车速修正后的轮胎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车速修正后的制动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和车速修正后的路面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并计算待测路段“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量。根据分车型车流量和车速的实时数据和时间变化特征分析“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的时间分布;应用路网数据库中道路的空间分布和不同路段上排放量数据分析“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的空间分布。从而建立具有统计、空间分布、时间分布分析功能的基于实时交通流信息的“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清单数据库,能够实时分析不同区域的排放量。该排放清单数据库因具有高分辨率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应用于空气质量模型时能够提高模型模拟结果的精确度;环境管理部门根据排放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可在特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采取特定的控制措施,有针对性的减少颗粒物排放量,能够有效减少空气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待测路段“非尾气管”颗粒物PM10排放量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待测路段车辆轮胎磨损颗粒物PM10排放量空间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待测路段车辆制动磨损颗粒物PM10排放量空间分布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待测路段路面磨损颗粒物PM10排放量空间分布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待测路段“非尾气管”颗粒物PM10排放量空间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道路移动源“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清单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对待测路段的车流量及车速分车型进行测定; 

S20、利用以下公式计算出车辆车速对车辆轮胎磨损的颗粒物排放因子修正系数ST(V): 

V<40km/h时,ST(V)=1.3904, 

40km/h≤V≤90km/h时,ST(V)=-0.00974×V+1.78, 

V>90km/h时,ST(V)=0.9034; 

S30、利用以下公式计算出车辆车速对制动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修正系数SB(V): 

V<40km/h时,SB(V)=1.67, 

40km/h≤V≤95km/h时,SB(V)=-0.0270×V+2.75, 

V>95km/h时,SB(V)=0.185; 

S40、利用以下公式求出车速修正后的轮胎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车速修正后的制动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和车速修正后的路面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 

EF T , i * ( V ) = EF T , i ( TSP , b ) × S T ( V ) × k ]]>

式中为车速修正后的轮胎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EFT,i(TSP,b)为基础的轮胎磨损颗粒物TSP排放因子;ST(V)为车速对车辆轮胎磨损的颗粒物排放因子修正系数;i为车辆类型;k为轮胎磨损排放颗粒物的粒径系数; 

EF B , i * ( V ) = EF B , i ( TSP , b ) × S B ( V ) × h ]]>

式中为车速修正后的制动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EFB,i(TSP,b)为基础的制动磨损颗粒物TSP排放因子;SB(V)为车速对制动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修 正系数;i为车辆类型;h为制动磨损排放颗粒物的粒径系数; 

EF R , i * ( V ) = EF R , i ( TSP , b ) × m ]]>

式中为车速修正后的路面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EFR,i(TSP,b)为基础的路面磨损颗粒物TSP排放因子;i为车辆类型;m为路面磨损排放颗粒物的粒径系数; 

S50、利用以下公式计算出待测路段的“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量: 

QNP=QT+QB+QR

其中, 

Q T = Σ i = 1 4 L × TV i × EF T , i * ( V ) ; ]]>

Q B = Σ i = 1 4 L × TV i × EF B , i * ( V ) ; ]]>

Q R = Σ i = 1 4 L × TV i × EF R , i * ( V ) ; ]]>

其中,QNP为待测路段“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量,单位为:g/h;QT为待测路段轮胎磨损颗粒物排放量,单位为:g/h;QB为待测路段制动磨损颗粒物排放量,单位为:g/h;QR为待测路段路面磨损颗粒物排放量,单位为:g/h;L为待测路段长度,单位为:km;TVi为不同的车辆类型的车流量,单位为:辆/h。 

通过本发明的道路移动源“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清单建立方法中,车流量车速检测系统通过视频采集和图像处理软件把道路上分车型的车流量和车速数据实时上传至上位机;根据车辆的空间位置(经纬度)把上传的数据分配给GIS路网数据库中对应的路段;根据路段上分车型的车流量和车速数据确定车速修正后的轮胎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车速修正后的制动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和车速修正后的路面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并计算待测路段“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量。根据分车型车流量和车速的实时数据和时间变化特征分析“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的时间分布;应用路网数据库中道路的空间分布和不同路段上排放量数据分析“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的空间分布。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车辆类型包括二轮车辆、小客车、轻型货车和 重型车辆,以通过对不同车辆类型的区分,提高道路移动源“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清单的准确度。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计算TSP、PM10和PM2.5时,k分别取1.00、0.60和0.42;h分别取1.00、0.98和0.39;m分别取1.00、0.50和0.27,以通过对不同排放种类的系数的选择,更精确地建立道路移动源“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清单。 

本实施例中,基础的轮胎磨损颗粒物TSP排放因子、基础的制动磨损颗粒物TSP排放因子和基础的路面磨损颗粒物TSP排放因子见表1。 

表1基础的颗粒物TSP排放因子 

实施例2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道路移动源“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清单建立系统,包括: 

车流量车速检测系统,用于检测分车型的车流量和车速信息并上传至上位机; 

车流视频采集系统,用于采集车流的视频并进行发送; 

GIS路网数据库,用于分析、统计和计算道路位置、长度和空间分布; 

上位机,所述上位机与车流量车速检测系统、车流视频采集系统、GIS路网数据库分别连接,用于根据各系统采集的信息计算出道路移动源“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量,以通过上述用于道路移动源“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清单建立系统建立所述“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清单。 

实施例3 

参考图1,本实施例示意出某主干道“非尾气管”颗粒物PM10排放量计算过程。其中表1为:待测路段车辆轮胎磨损颗粒物PM10排放量;表2为:待测路段车辆制动磨损颗粒物PM10排放量;表3为:待测路段路面磨损颗粒物PM10排放量;表4为:待测路段“非尾气管”颗粒物PM10排放量; 

表1待测路段车辆轮胎磨损颗粒物PM10排放量计算表 

表2待测路段车辆制动磨损颗粒物PM10排放量计算表 

表3待测路段路面磨损颗粒物PM10排放量计算表 

表4待测路段车辆“非尾气管”颗粒物PM10排放量计算表 

实施例4 

参考图2-5,以某城市城区车流高峰时段道路分车型车流量和车速数据建立了移动源“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的空间分布,对该城区建立了1km×1km网格,统计每个网格高峰小时的车流行驶里程数和平均车速。将基于GIS的机动车车流量、车型和平均行驶速度和排放因子结合在一起,建立得到了基于GIS的机动车非道路尾气管排放网格分布清单。该区域高峰时,待测路段车辆轮胎磨损颗粒物PM10排放量386.8kg/h,待测路段车辆制动磨损颗粒物PM10排放量176.2kg/h,待测路段路面磨损颗粒物PM10排放量103.2kg/h,待测路段“非尾气管”颗粒物PM10排放量666.2kg/h。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道路移动源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清单建立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道路移动源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清单建立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道路移动源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清单建立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移动源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清单建立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移动源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清单建立方法.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1039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5.21 CN 103810398 A (21)申请号 201410079820.4 (22)申请日 2014.03.06 G06F 19/00(2011.01) G06F 17/30(2006.01) (71)申请人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地址 100037 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北二巷 (72)发明人 樊守彬 李钢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东方汇众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11296 代理人 张淑贤 (54) 发明名称 道路移动源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清单建立方 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

2、道路移动源 “非尾气管” 颗粒物 排放清单建立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S10、 对待测 定路段的车流量及车速 V 分车型进行测定 ; S20、 计算出车辆车速对车辆轮胎磨损的颗粒物排放因 子修正系数 ST(V) ; S30、 计算出车辆车速对制动 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修正系数SB(V) ; S40、 计算出 车速修正后的轮胎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 车速修 正后的制动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和车速修正后的 路面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 ; S50、 计算道路移动源 “非尾气管” 颗粒物排放量。本发明的道路移动源 “非尾气管” 颗粒物排放清单建立方法能准确反 映道路移动源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的时间空间变 化。 (。

3、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13 页 附图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3页 附图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10398 A CN 103810398 A 1/2 页 2 1. 一种道路移动源 “非尾气管” 颗粒物排放清单建立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 骤 : S10、 对待测路段的车流量及车速分车型进行测定 ; S20、 利用以下公式计算出车辆车速对车辆轮胎磨损的颗粒物排放因子修正系数 ST(V) : V90km/h 时, ST(V)=0.902 ; S30、 利用以下公式计算出车辆车速对。

4、制动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修正系数 SB(V) : V90km/h 时, SB(V)=0.185 ; S40、 利用以下公式求出车速修正后的轮胎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 车速修正后的制动磨 损颗粒物排放因子和车速修正后的路面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 ; 式中为车速修正后的轮胎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 ; EFT,i(TSP,b) 为基础的轮胎 磨损颗粒物 TSP 排放因子 ; ST(V) 为车速对车辆轮胎磨损的颗粒物排放因子修正系数 ; i 为 车辆类型 ; k 为轮胎磨损排放颗粒物的粒径系数 ; 式中为车速修正后的制动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 ; EFB,i(TSP,b) 为基础的制动 磨损颗粒物 TSP 排放因子 。

5、; SB(V) 为车速对制动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修正系数 ; i 为车辆类 型 ; h 为制动磨损排放颗粒物的粒径系数 ; 式中为车速修正后的路面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 ; EFR,i(TSP,b) 为基础的路面 磨损颗粒物 TSP 排放因子 ; i 为车辆类型 ; m 为路面磨损排放颗粒物的粒径系数 ; S50、 利用以下公式计算出待测路段的 “非尾气管” 颗粒物排放量 : QNP=QT+QB+QR 其中,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810398 A 2 2/2 页 3 其中, QNP为待测路段 “非尾气管” 颗粒物排放量, 单位为 : g/h ; QT为待测路段轮胎磨损 颗粒物排放量, 单。

6、位为 : g/h ; QB为待测路段制动磨损颗粒物排放量, 单位为 : g/h ; QR为待测 路段路面磨损颗粒物排放量, 单位为 : g/h ; L 为待测路段长度, 单位为 : km ; TVi为不同的车 辆类型的车流量, 单位为 : 辆 h。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道路移动源 “非尾气管” 颗粒物排放清单建立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所述车辆类型包括二轮车辆、 小客车、 轻型货车和重型车辆。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道路移动源 “非尾气管” 颗粒物排放清单建立方法, 其特征在 于, 计算 TSP、 PM10 和 PM2.5 时, k 分别取 1.00、 0.60 和 0.42。

7、。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道路移动源 “非尾气管” 颗粒物排放清单建立方法, 其特征在 于, 计算 TSP、 PM10 和 PM2.5 时, h 分别取 1.00、 0.98 和 0.39。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道路移动源 “非尾气管” 颗粒物排放清单建立方法, 其特征在 于, 计算 TSP、 PM10 和 PM2.5 时, m 分别取 1.00、 0.50 和 0.27。 6. 一种用于道路移动源 “非尾气管” 颗粒物排放清单建立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车流量车速检测系统, 用于检测分车型的车流量和车速信息并上传至上位机 ; 车流视频采集系统, 用于采集车流的视频并。

8、进行发送 ; GIS 路网数据库, 用于分析、 统计和计算道路位置、 长度和空间分布 ; 上位机, 所述上位机与车流量车速检测系统、 车流视频采集系统、 GIS 路网数据库分别 连接, 用于根据各系统采集的信息计算出道路移动源 “非尾气管” 颗粒物排放量。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810398 A 3 1/13 页 4 道路移动源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清单建立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道路移动源 “非尾气管” 颗粒物排放 清单建立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汽车作为现代社会主要交通工具之一, 在人们的生产、 生活的各个领域大量使用, 汽车的总量日益。

9、增加, 随之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除了汽车尾气和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 生活环境,“非尾气管” 颗粒物排放的环境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0003 “非尾气管” 排放主要包括制动磨损、 轮胎磨损、 路面磨损和车辆扬尘,“非尾气管” 排放是城市环境中微量金属的重要来源, 也是大气环境中颗粒物的重要来源。 0004 为了方便, 对于道路移动源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 一般采用排放因子乘以活动水 平的计算方法。排放因子即一辆车行驶一公里的排放量, 单位为 g/km 辆, 活动水平即道路 上车辆的行驶里程数。 0005 基于宏观数据的排放清单是根据车辆保有量和排放系数相乘得到, 基本计算公式 为式 (1) 。

10、。 0006 0007 式中, TE为特定时间周期和区域内的排放量, 单位为 : g ; Nj特定区域内j类型车辆 的数量 ; Mj为特定时间周期内 j 类型车辆单车行驶里程, 单位为 : km ; EFs,j为 j 类型车辆的 排放因子, 单位为 : g/km ; j 为车辆类型, s 为污染物类型。该计算方法可以从宏观上得出污 染物的总排放量, 但是时空分辨率低。 0008 在已有的非尾气管排放研究文献中, 樊守彬根据文献报道的排放因子数值 和典 型路段的车辆构成研究了排放特征 樊守彬 . 车辆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特征研究 J. 环 境科学与技术 ,2011,34(5):124-127., 。

11、在非尾气管排放清单方面, 目前几乎所有的研究都 是基于机动车保有量和平均单车行驶里程统计信息计算的, 不能准确反映道路移动源非尾 气管颗粒物排放的时间空间变化, 时空分辨率或区域代表性都有所缺陷。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准确反映道路移动源非尾气管颗粒物排放的时间空间变 化的道路移动源 “非尾气管” 颗粒物排放清单建立方法。 0010 本发明的道路移动源 “非尾气管” 颗粒物排放清单建立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0011 S10、 对待测路段的车流量及车速分车型进行测定 ; 0012 S20、 利用以下公式计算出车辆车速对车辆轮胎磨损的颗粒物排放因子修正系数 ST(V) : 0。

12、013 V90km/h 时, ST(V)=0.902 ; 0016 S30、 利用以下公式计算出车辆车速对制动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修正系数 SB(V) : 0017 V90km/h 时, SB(V)=0.185 ; 0020 S40、 利用以下公式求出车速修正后的轮胎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 车速修正后的制 动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和车速修正后的路面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 ; 0021 0022 式中为车速修正后的轮胎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 ; EFT,i(TSP,b) 为基础的 轮胎磨损颗粒物 TSP 排放因子 ; ST(V) 为车速对车辆轮胎磨损的颗粒物排放因子修正系数 ; i 为车辆类型 ; k 为轮胎磨。

13、损排放颗粒物的粒径系数 ; 0023 0024 式中为车速修正后的制动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 ; EFB,i(TSP,b) 为基础的 制动磨损颗粒物 TSP 排放因子 ; SB(V) 为车速对制动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修正系数 ; i 为车 辆类型 ; h 为制动磨损排放颗粒物的粒径系数 ; 0025 0026 式中为车速修正后的路面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 ; EFR,i(TSP,b) 为基础的 路面磨损颗粒物 TSP 排放因子 ; i 为车辆类型 ; m 为路面磨损排放颗粒物的粒径系数 ; 0027 S50、 利用以下公式计算出待测路段的 “非尾气管” 颗粒物排放量 : 0028 QNP=QT+QB+Q。

14、R 0029 其中, 0030 0031 0032 0033 其中, QNP为待测路段 “非尾气管” 颗粒物排放量, 单位为 : g/h ; QT为待测路段轮胎 磨损颗粒物排放量, 单位为 : g/h ; QB为待测路段制动磨损颗粒物排放量, 单位为 : g/h ; QR为 待测路段路面磨损颗粒物排放量, 单位为 : g/h ; L 为待测路段长度, 单位为 : km ; TVi为不同 的车辆类型的车流量, 单位为 : 辆 h。 0034 可选的, 所述车辆类型包括二轮车辆、 小客车、 轻型货车和重型车辆。 0035 可选的, 计算 TSP、 PM10 和 PM2.5 时, k 分别取 1.0。

15、0、 0.60 和 0.42。 0036 可选的, 计算 TSP、 PM10 和 PM2.5 时, h 分别取 1.00、 0.98 和 0.39。 说 明 书 CN 103810398 A 5 3/13 页 6 0037 可选的, 计算 TSP、 PM10 和 PM2.5 时, m 分别取 1.00、 0.50 和 0.27。 0038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道路移动源 “非尾气管” 颗粒物排放清单建立系统, 包 括 : 0039 车流量车速检测系统, 用于检测分车型的车流量和车速信息并上传至上位 机 ; 0040 车流视频采集系统, 用于采集车流的视频并进行发送 ; 0041 GIS 路网。

16、数据库, 用于分析、 统计和计算道路位置、 长度和空间分布 ; 0042 上位机, 所述上位机与车流量车速检测系统、 车流视频采集系统、 GIS 路网数据库 分别连接, 用于根据各系统采集的信息计算出道路移动源 “非尾气管” 颗粒物排放量。 0043 通过本发明的道路移动源 “非尾气管” 颗粒物排放清单建立方法中, 车流量车速检 测系统通过视频采集和图像处理软件把道路上分车型的车流量和车速数据实时上传至上 位机 ; 根据车辆的空间位置 (经纬度) 把上传的数据分配给 GIS 路网数据库中对应的路段 ; 根据路段上分车型的车流量和车速数据确定车速修正后的轮胎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 车速 修正后的制。

17、动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和车速修正后的路面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 ; 并计算待测 路段 “非尾气管” 颗粒物排放量。根据分车型车流量和车速的实时数据和时间变化特征分 析 “非尾气管” 颗粒物排放的时间分布 ; 应用路网数据库中道路的空间分布和不同路段上 排放量数据分析 “非尾气管” 颗粒物排放的空间分布。从而建立具有统计、 空间分布、 时间 分布分析功能的基于实时交通流信息的 “非尾气管” 颗粒物排放清单数据库, 能够实时分析 不同区域的排放量。 该排放清单数据库因具有高分辨率的时间、 空间分布特征, 应用于空气 质量模型时能够提高模型模拟结果的精确度 ; 环境管理部门根据排放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 律,。

18、 可在特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采取特定的控制措施, 有针对性的减少颗粒物排放量, 能够 有效减少空气污染。 附图说明 0044 图 1 为本发明的待测路段 “非尾气管” 颗粒物 PM10 排放量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0045 图 2 为本发明的待测路段车辆轮胎磨损颗粒物 PM10 排放量空间分布示意图。 0046 图 3 为本发明的待测路段车辆制动磨损颗粒物 PM10 排放量空间分布示意图。 0047 图 4 为本发明的待测路段路面磨损颗粒物 PM10 排放量空间分布示意图。 0048 图 5 为本发明的待测路段 “非尾气管” 颗粒物 PM10 排放量空间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9 下面结。

19、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0050 实施例 1 0051 本实施例的道路移动源 “非尾气管” 颗粒物排放清单建立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0052 S10、 对待测路段的车流量及车速分车型进行测定 ; 0053 S20、 利用以下公式计算出车辆车速对车辆轮胎磨损的颗粒物排放因子修正系数 ST(V) : 0054 V90km/h 时, ST(V)=0.9034 ; 说 明 书 CN 103810398 A 6 4/13 页 7 0057 S30、 利用以下公式计算出车辆车速对制动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修正系数 SB(V) : 0058 V95km/h 时, SB(V)=0.18。

20、5 ; 0061 S40、 利用以下公式求出车速修正后的轮胎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 车速修正后的制 动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和车速修正后的路面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 ; 0062 0063 式中为车速修正后的轮胎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 ; EFT,i(TSP,b) 为基础的 轮胎磨损颗粒物 TSP 排放因子 ; ST(V) 为车速对车辆轮胎磨损的颗粒物排放因子修正系数 ; i 为车辆类型 ; k 为轮胎磨损排放颗粒物的粒径系数 ; 0064 0065 式中为车速修正后的制动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 ; EFB,i(TSP,b) 为基础的 制动磨损颗粒物TSP排放因子 ; SB(V)为车速对制动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修。

21、 正系数 ; i为车 辆类型 ; h 为制动磨损排放颗粒物的粒径系数 ; 0066 0067 式中为车速修正后的路面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 ; EFR,i(TSP,b) 为基础的 路面磨损颗粒物 TSP 排放因子 ; i 为车辆类型 ; m 为路面磨损排放颗粒物的粒径系数 ; 0068 S50、 利用以下公式计算出待测路段的 “非尾气管” 颗粒物排放量 : 0069 QNP=QT+QB+QR 0070 其中, 0071 0072 0073 0074 其中, QNP为待测路段 “非尾气管” 颗粒物排放量, 单位为 : g/h ; QT为待测路段轮胎 磨损颗粒物排放量, 单位为 : g/h ; QB为。

22、待测路段制动磨损颗粒物排放量, 单位为 : g/h ; QR为 待测路段路面磨损颗粒物排放量, 单位为 : g/h ; L 为待测路段长度, 单位为 : km ; TVi为不同 的车辆类型的车流量, 单位为 : 辆 h。 0075 通过本发明的道路移动源 “非尾气管” 颗粒物排放清单建立方法中, 车流量车速检 测系统通过视频采集和图像处理软件把道路上分车型的车流量和车速数据实时上传至上 位机 ; 根据车辆的空间位置 (经纬度) 把上传的数据分配给 GIS 路网数据库中对应的路段 ; 根据路段上分车型的车流量和车速数据确定车速修正后的轮胎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 车速 说 明 书 CN 103810。

23、398 A 7 5/13 页 8 修正后的制动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和车速修正后的路面磨损颗粒物排放因子 ; 并计算待测 路段 “非尾气管” 颗粒物排放量。根据分车型车流量和车速的实时数据和时间变化特征分 析 “非尾气管” 颗粒物排放的时间分布 ; 应用路网数据库中道路的空间分布和不同路段上排 放量数据分析 “非尾气管” 颗粒物排放的空间分布。 0076 本实施例中, 可选的, 所述车辆类型包括二轮车辆、 小客车、 轻型货车和 重型车 辆, 以通过对不同车辆类型的区分, 提高道路移动源 “非尾气管” 颗粒物排放清单的准确度。 0077 本实施例中, 可选的, 计算 TSP、 PM10 和 PM2.。

24、5 时, k 分别取 1.00、 0.60 和 0.42 ; h 分别取 1.00、 0.98 和 0.39 ; m 分别取 1.00、 0.50 和 0.27, 以通过对不同排放种类的系数的 选择, 更精确地建立道路移动源 “非尾气管” 颗粒物排放清单。 0078 本实施例中, 基础的轮胎磨损颗粒物TSP排放因子、 基础的制动磨损颗粒物TSP排 放因子和基础的路面磨损颗粒物 TSP 排放因子见表 1。 0079 表 1 基础的颗粒物 TSP 排放因子 0080 0081 实施例 2 0082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道路移动源 “非尾气管” 颗粒物排放清单建立系统, 包 括 : 0083 车。

25、流量车速检测系统, 用于检测分车型的车流量和车速信息并上传至上位机 ; 0084 车流视频采集系统, 用于采集车流的视频并进行发送 ; 0085 GIS 路网数据库, 用于分析、 统计和计算道路位置、 长度和空间分布 ; 0086 上位机, 所述上位机与车流量车速检测系统、 车流视频采集系统、 GIS 路网数据库 分别连接, 用于根据各系统采集的信息计算出道路移动源 “非尾气管” 颗粒物排放量, 以通 过上述用于道路移动源 “非尾气管” 颗粒物排放清单建立系统建立所述 “非尾气管” 颗粒物 排放清单。 0087 实施例 3 0088 参考图 1, 本实施例示意出某主干道 “非尾气管” 颗粒物 。

26、PM10 排放量计算过程。其 中表 1 为 : 待测路段车辆轮胎磨损颗粒物 PM10 排放量 ; 表 2 为 : 待测路段车辆制动磨损颗 粒物 PM10 排放量 ; 表 3 为 : 待测路段路面磨损颗粒物 PM10 排放量 ; 表 4 为 : 待测路段 “非尾 气管” 颗粒物 PM10 排放量 ; 0089 表 1 待测路段车辆轮胎磨损颗粒物 PM10 排放量计算表 说 明 书 CN 103810398 A 8 6/13 页 9 0090 0091 说 明 书 CN 103810398 A 9 7/13 页 10 0092 说 明 书 CN 103810398 A 10 8/13 页 11 0。

27、093 表 2 待测路段车辆制动磨损颗粒物 PM10 排放量计算表 0094 0095 说 明 书 CN 103810398 A 11 9/13 页 12 0096 说 明 书 CN 103810398 A 12 10/13 页 13 0097 表 3 待测路段路面磨损颗粒物 PM10 排放量计算表 0098 0099 说 明 书 CN 103810398 A 13 11/13 页 14 0100 表 4 待测路段车辆 “非尾气管” 颗粒物 PM10 排放量计算表 0101 说 明 书 CN 103810398 A 14 12/13 页 15 0102 说 明 书 CN 103810398 A。

28、 15 13/13 页 16 0103 实施例 4 0104 参考图 2-5, 以某城市城区车流高峰时段道路分车型车流量和车速数据建立了移 动源 “非尾气管” 颗粒物排放的空间分布, 对该城区建立了 1km1km 网格, 统计每个网格高 峰小时的车流行驶里程数和平均车速。将基于 GIS 的机动车车流量、 车型和平均行驶速度 和排放因子结合在一起, 建立得到了基于 GIS 的机动车非道路尾气管排放网格分布清单。 该区域高峰时, 待测路段车辆轮胎磨损颗粒物 PM10 排放量 386.8kg/h, 待测路段车辆制动 磨损颗粒物 PM10 排放量 176.2kg/h, 待测路段路面磨损颗粒物 PM10。

29、 排放量 103.2kg/h, 待 测路段 “非尾气管” 颗粒物 PM10 排放量 666.2kg/h。 0105 最后应说明的是 :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其限制 ; 尽 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 其依然 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 换 ;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 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 神和范围。 说 明 书 CN 103810398 A 16 1/4 页 1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10398 A 17 2/4 页 18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10398 A 18 3/4 页 19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10398 A 19 4/4 页 20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10398 A 2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