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储气瓶组拖车.pdf

上传人:罗明 文档编号:6182927 上传时间:2019-05-17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583.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060518.4

申请日:

2014.02.17

公开号:

CN103807600A

公开日:

2014.05.2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F17C 5/06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沈军变更后:沈军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225105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沙头镇施沙路8号变更后:225324 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科创园创业大道北侧|||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F17C 5/06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沈军变更后:沈军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225802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泾河镇道口工业集中区14号变更后:225105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沙头镇施沙路8号|||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F17C 5/06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沈军变更后:沈军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225001 江苏省扬州市盐阜东路6号机关宿舍28幢601室变更后:225802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泾河镇道口工业集中区14号|||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17C 5/06申请日:20140217|||公开

IPC分类号:

F17C5/06

主分类号:

F17C5/06

申请人:

沈军

发明人:

沈军

地址:

225001 江苏省扬州市盐阜东路6号机关宿舍28幢601室

优先权:

2013.11.09 CN 201310571920.4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车载储气瓶组拖车,将其车上的多个气瓶分成多组,组与组之间、每组气瓶之间用阀和管路连接,其技术特征是:在每组其中的两个气瓶之间特别接有阀,在阀的两端分别接含有管路开关阀和放散阀的快装接头,通过阀的开与关,使得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上的气瓶组或组数通过快装接头转换或按倍数变化。本发明作为目前燃气汽车最为简单高效安全的加气站,特别是未来用于氢燃料电池汽车配套的加气站,大大简化了基础配套设施,比美国的特斯拉电动车充电站有更高的发展前景。或许本发明能更改汽车能源发展结构,即清洁能源汽车走天然气、氢气加气站之路。而不走电动汽车充电站之路。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车载储气瓶组拖车,将其车上的多个气瓶分成多组,组与组之间、
每组气瓶之间用阀和管路连接,其技术特征是:在每组其中的两个气瓶之间特别
接有阀,在阀的两端分别接含有管路开关阀和放散阀的快装接头,通过阀的开与
关,使得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上的气瓶组或组数通过快装接头转换或按倍数变化。
2.建立一种车载储气瓶组拖车的方法,将其车上的多个气瓶分成多组,组
与组之间、每组气瓶之间用阀和管路连接,其技术特征是:在每组其中的两个气
瓶之间特别接有阀,在阀的两端分别接含有管路开关阀和放散阀的快装接头,通
过阀的开与关,使得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上的气瓶组或组数通过快装接头转换或按
倍数变化。

说明书

车载储气瓶组拖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主要表现在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上的多气瓶具体
管路结构,适用于气体应用领域,更适用于天然气、氢气等能源领域,车载储气瓶组拖车在
下文中也简称气瓶组拖车。

背景技术

现有CNG(压缩天然气)车载储气瓶组拖车气体装卸都是一个装卸口,都是20MPa
的气瓶拖车,当前的车载储气瓶组拖车运气至子站还是要用或是必须要用压缩设备(如压缩
机组或液压等设备)消耗动力电源二次加压,才能完成气体卸车和对外加气功能。用压缩设
备二次加压显然有噪音扰民和机油污染排放,耗电显然就是有耗能。现有车载储气瓶组拖车
在子站使用过程中既不节能也不环保。子站每一万方天然气二次加压耗电为645度电。全国
每天加气上千万方CNG(压缩天然气)消耗的电能巨大,这是事实,需要创新改变。

别人的专利201110183445.4所述的气瓶组拖车完全模仿或抄袭本人的在2009年申请的
专利号为200910141153.7中的多气瓶分成多组构思内容,业界人士对比一下就明白,即按
照本人的专利说明书上第8页第0066行,“把多气瓶分成多组,方便汽车运输”,“多组是指
两组、三组、或四组以上,每组中的气瓶数为两个以上”,还有说明书中其它部分有关“多
气瓶分成多组”的具体内容,这不一一列举,把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上的8个气瓶分成4组,
每组2个气瓶,可实现用201110183445.4所述的两辆分成四组25MPa的车载储气瓶组拖车,
采用本人的200910141153.7专利中“多气瓶交替循环提供高压气”的方法,与专利中加气
机构成加气站完成对外加气功能(单就气瓶组拖车无法自身完成对外加气,必须要用到本人
专利中的加气机组成了加气站才能完成对外加气,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上多气瓶分成多组就是
本人200910141153.7专利中多气瓶分成多组的概念)。我们看出采用201110183445.4所述的
气瓶拖车,加气站要两辆25MPa分成四组的气瓶拖车共8个气瓶接在加气机上,两辆气瓶
组拖车中共计8个气瓶组与加气机接法如200910141153.7专利说明书中图1所示。第一辆1
至4组(也可以称1至4个气瓶)气瓶变成低压时,卸下去母站充气,第三辆同样的25MPa
分成四组的气瓶拖车接入加气机的第一辆卸下的管道位置上,再次使用本人专利中的“交替
循环”重复上述动作完成对外加气。我们看出一个加气站需要两辆201110183445.4所述的
气瓶拖车在加气站上使用,还需要一辆201110183445.4所述的气瓶拖车在途中运输与周转,
三辆这种201110183445.4所述的气瓶组拖车如何工作,在本人200910141153.7专利中有详
细讲解,这里不再赘述。概括起来:第1辆的1至4组需要后面的第2辆4至8组高压气配
合用完,也可以看作是第1辆一个大气瓶组需要后面的第2辆一个大气瓶组配合用完,第3
辆一个大气瓶组重复接入第一辆一个大气瓶组的位置,替换第一辆气瓶组拖车,如此“交替
循环”,始终有高压气接入,完成对外加气。一辆气瓶组拖车造价在百万元人民币左右,一
个加气站需要三辆201110183445.4专利所述的车载储气瓶组拖车,对于一个小加气量的加
气站,显然投资比较大。

201110183445.4专利中把气瓶组拖车上的多个气瓶(8个)分成四组,每组两个气瓶,
专利名称却说“一种四级加气用高压天然气长管拖车”,其实质就是把多个气瓶分成多组,
没有加气机不能独自完成对外加气,多气瓶分成多组必须用本人的200910141153.7专利中
的加气机配合或构成加气站才能实现对外加气,多气瓶分成多组完全是本人200910141153.7
专利的再次翻版,把“分组”说成是“分级”,目的是蒙蔽专利审查员,逃避同类检索,果
真专利审查员检索时没有把本人200910141153.7专利与201110183445.4专利对比,把“分
组”说成是“分级”,其证据在该201110183445.4专利说明书中第3页第0009行“提出了
分级加气的理念,通过对拖车进出气管分组设计”,如何把多气瓶分成多组是使用本人的专
利200910141153.7中的第7页第0062行“串联或并联,…”,“通过快速接头接入到图1
中气瓶1的位置上,或作为气瓶1,…”等方法,用串联或并联的方法把多个气瓶分成多组,
其如何分法和工作原理在本人的200910141153.7专利中已经公开,只要是天然气行业气瓶
拖车生产厂家业界人士看到本人的200910141153.7专利中的公开的技术文件无需要再次创
造性劳动即可获得或联想到气瓶拖车上多气瓶分成多组的方法,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上多气瓶
分组就是本人加气站专利中的多气瓶分成多组的概念,其201110183445.4专利“交替循环”
工作原理完全落入本人专利200910141153.7的权利保护范围内。即:多气瓶分成多组(不
管分成几组,还可以看成是一组)其交替循环工作原理完全落入“多气瓶中一个或一组气瓶
需要其后面的多个或一、多组气瓶提供高压气配合使用,…”这样的专利权保护范围的公式
中。

真实情况是,本人2009年申请了200910141153.7专利后,在2011年的某天到邯郸该
单位洽谈生产与本人申请专利配套的车载储气瓶组拖车,建议把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上的多个
气瓶分成多组使用,该单位负责技术的一位女同志接待了我,并把我引荐给单位其他领导,
我把气瓶组拖车如何分组的想法向该单位多位同行作了详细介绍,气瓶组拖车上的多气瓶分
成多组带来的好处告知在我的专利200910141153.7申请中有详细记述,中午还在该单位食
堂用餐,大家商谈合作氛围浓浓,对方询问得非常详细,现在看来恍然大悟,当时在一起吃
饭的人有的变成了201110183445.4专利发明人了,他们背着我,按照我的多气瓶分成多组
的讲解和我的专利200910141153.7申请中的多气瓶分成多组思路又申请了201110183445.4
车载储气瓶拖车专利。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说明本人的专利和想法得到同行的重视或青睐。
采用25MPa气瓶拖车在推广200910141153.7专利技术中又多了一个气瓶拖车生产厂家支持
者,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一起做事为治理我国汽车尾气污染造成的雾霾做出贡献,本人不
计较个人得失,大家一致向前看,合作共赢。

本人是多气瓶分成多组的原始创作人,200910141153.7专利中的内容可以作证,多气
瓶分成多组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在201110183445.4专利中有详细介绍,别人利用本人的多
气瓶分成多组和多气瓶工作原理发明了“一种四级加气用高压天然气长管拖车”,实际运用
中非常有用,我们之间有合作的空间,但是它存在的不足是:一个加气站需要这样分组的三
辆车载储气瓶组拖车,才能不间断地与本人的200910141153.7专利中的加气机配合构成加
气站完成对外加气,对于一个小加气量的加气站,占用三辆车载储气瓶组拖车(站上必须有
两辆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与加气机相连,途中与周转还需一辆车载储气瓶组拖车,共计三辆这
样的车载储气瓶组拖车),显然建设成本太高,同样,运行成本也太高,如何降低成本,本
人在多气瓶分成多组的研发过程中还有新的创意与构思,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对200910141153.7专利中的多气瓶分成多组的再次发明或称进一步挖掘潜
力,也可以称是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多气瓶分成多组方法,并非由201110183445.4专利中
车载储气瓶拖车联想或演变而来,是需要发挥创造性劳动才能有的另外一种全新的多气瓶分
成多组的方法,其经济效果非常显著。

201110183445.4专利中多气瓶分成多组只是200910141153.7专利中的多气瓶分成多组
一个分支或称其中的一个简单方法,其方法是本人告知对方的,也没有想到和拖车组合能成
为一个专利。本人接受上次让人家申请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专利的“教训”,本人自己申请全
新的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专利,把全新的另外一种多气瓶分成多组的气瓶管路特殊结构,用车
载储气瓶组拖车的方式或形式固定下来,或称本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专利申请包含全新的多气
瓶分成多组方式或结构。与201110183445.4专利车载储气瓶组拖车有着本质的不同,也不
是由其演变而来。希望不受其影响本专利的授权。虽然二者的表现形式一样,都用车载储气
瓶组拖车表现,但二者拖车上的气瓶组管路结构完全不一样,结构决定功能。本发明实现了
特殊功能,有了特殊功能意味着有巨大的技术进步,能达到显著的效果。

不管是何种车载储气瓶组拖车,其中的多个气瓶分成多组,就多气瓶如何工作还是要
用到200910141153.7专利中的加气机组成的加气站完成对外加气。也就是本人在自己已授
权的专利基础上,对授权专利中的多气瓶分成多组再次进行全新的发明,目的是提高已授权
专利使用效率和降低采用已授权专利建立的加气站的投资与运行成本。也就是本案与已授权
的专利中加气机结合构成加气站达到最佳使用效果。换句话说,和201110183445.4专利比
较,本发明与本人已授权的专利中的加气机构成加气站更具有商业价值。

新发明的多气瓶分成多组的方法或产品即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中的多气瓶还是用本人已
授权专利中的加气机配合才能完成对外加气,并用其检验全新的多气瓶分成多组的方法或产
品的经济效益是否非常显著。其全新的多气瓶分成多组方法在200910141153.7专利中不曾
披露,也无法联想到,更没有告诉邯郸工厂201110183445.4专利中的那些发明人。是我对
200910141153.7专利中多气瓶分成多组这一方面的内容再次发明创造,全新的多气瓶分成多
组方式的车载储气瓶组拖车让已授权的200910141153.7专利构建的加气站更安全、高效、
实用,到达降低成本之功效。

技术方案:

一种车载储气瓶组拖车,将其车上的多个气瓶分成多组,组与组之间、每组气瓶之间
用阀和管路连接,其技术特征是:在每组其中的两个气瓶之间特别接有阀,在阀的两端分别
接含有管路开关阀和放散阀的快装接头,通过阀的开与关,使得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上的气瓶
组或组数通过快装接头转换或按倍数变化。

本案用数字举例加以说明,不受某个数值限制,适用于各数值,也可以理解为本案是
一个“公式”,各种数据带入都成立:

本发明中的“一种车载储气瓶组拖车”,用于装载天然气、氢气等其它各种气体。包括
天然气和氢气的混合气。

对车载储气瓶组拖车充满气体,如果装天然气或氢气,用于车用燃料,其气体压力宜
大于20MPa,优选大于等于23MPa为最佳;

阀,其技术特征是:可以是单向阀、止回阀、球阀、针阀、电磁阀、气动阀等市面上
各种类型的阀。它具有对管路进行开启与关闭的功能。

快装接头是指连接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上的气瓶管路与加气机管路快速连接的一种的装
置,一般都用耐高压软管与其连接,便于快速连接,也称快速接头、快换接头。本案使用过
程中其快装接头需要管路开关阀和放散阀配套使用,不然装卸有高压,无法装卸,详见图1
中连接方法。

管路,其技术特征是:一般是指金属耐压管子,包括市面上耐压软管等。本发明管路
在述说时画出的流程图呈规则形状,利于讲述原理和保护范围,利于专利审查与对比,管路
在实际安装时可以呈圆或弧状,管径大小也有变化。利于防震和适应热胀冷缩需要。

气瓶,其技术特征,是指钢瓶和缠绕瓶等,本案宜采用二、三、四型气瓶(四型瓶分
类有国际上制定的标准),即缠绕瓶、全缠绕瓶、塑料内胆缠绕瓶等。气瓶越来越轻,这是
发展趋势。本案举例12只气瓶宜采用缠绕瓶是非常容易实现。采用钢瓶容易超重,即超过
上路40吨的限制。

本案气瓶组安装在拖车上,也可以安装在集装箱里,成为集装箱管束,再安装在拖车
上。这些都叫车载储气瓶组拖车,或简称气瓶组拖车。

本发明管路结构图从每个气瓶的“端塞”处开始,在“端塞”处节省了气瓶的放散、
排污、高压爆破片防高压放散等装置的画出,还有管路中的温度表、压力表等也节省了,这
些都是业内人士熟知的事情,都会画出,省略这些属于非必要条件的部件画出,不影响本案
的完整性,使得结构图更加清晰。每个气瓶“端塞”处对应该气瓶的装卸气的阀没有省略,
在图中一一画出。详见图1中1至12表示气瓶和该瓶对应的阀,阀的开启与关闭在本案中
有重要的作用,有分组切换的功能。

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上的气瓶组要有多个气瓶才能分多组,也就是储气瓶要大于3个才
能分为多组。例如,气瓶组拖车上的气瓶数可以是3、4、5、6、7、8、9、10、11、12、13、
14、15、16等以上的某个数值。本案气瓶组拖车上的气瓶数我们一般选偶数比较好,例如,
气瓶数选6、8、10、12等以上的数据比较好;气瓶数6可以分成3组,可以实现3组和6
组之间倍数的变化;气瓶数8可以分成4组,可以实现4组和8组之间倍数的变化;;气瓶
数10可以分成5组,可以实现5组和10组之间倍数的变化;气瓶数12可以分成6组,可
以实现6组和12组之间倍数的变化;这些都是组数为一倍的变化;这样储气瓶中的气体均
等,便于控制,实际运用中不限于偶数,奇数也可,只是储气瓶中储气不均等而已。这些知
识本发明要用到。

本案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上的气瓶数,举例选气瓶数为12,可以分成4组,可以实现4
组和8组之间倍数的变化,他们之间有3个4组的变化。我们发明点在于:多气瓶分成多组
能实现气瓶组之间的转换和组数倍数的变化,要用具体的管路结构来体现,体现气瓶组可以
变换,组数可以按倍数变化,这需要重新设计,这是现有技术或别人的专利中没有的,没有
任何类似结构可以借鉴的或联想到的。

我们举例的车载气瓶组拖车上气瓶采用气瓶数为12个,其12个气瓶可以分成4组,
每组里有3个气瓶,其每组里还可以再分1个和2个气瓶构成的气瓶组,可以实现4组和8
组之间倍数的变化,其每组里还可以再细分三个1个气瓶构成的气瓶组,他们之间有3个4
组的变化,可以实现气瓶组之间的转换,要实现这样的数字变化,其气瓶管路结构如何设计
至关重要,我们以此为例来详细讲解本案,但本案权利保护范围不限于此例,任何车载气瓶
组拖车多气瓶分成多组后,通过快装接头可以实现气瓶组的转换或组数按倍数变化都在本案
权利保护范围的“公式”内。本案权利保护范围就是一个“公式”,只要落入“公式”就是落入权
利保护范围内。

如何实现:

一种车载储气瓶组拖车,将其车上的多个气瓶分成多组,组与组之间、每组气瓶之间
用阀和管路连接,其技术特征是:在每组其中的两个气瓶之间特别接有阀,在阀的两端分别
接含有管路开关阀和放散阀的快装接头,通过阀的开与关,使得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上的气瓶
组或组数通过快装接头转换或按倍数变化。

将其车上的多个气瓶分成多组,组与组之间、每组气瓶之间用阀和管路连接,这些其
技术特征:在图1中,非常容易实现,即:

1、2、3、4、5、6、7、8、9、10、11、12分别表示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上的气瓶和气瓶
上相对应的装卸气的阀;其中1-4为第一组;5-8为第二组;9-12为第三组,实施例中用到。

13、14、15分别表示组1、9、5;组2、10、6;组3、11、7;组4、12、8,即组与
组之间的阀;

它们之间用阀和管路连接,看图非常清晰明白。

特别说明:拖车上多气瓶不是一个定数,多组也不是一个定数,根据实际情况定。取
决于气瓶容积的大小。上述多气瓶分成多组是一件简单的事,任意多气瓶分成多少组,只要
气瓶数大于组数,都可以分,都是业界人士都会的事情,下面才是发明点。

本案气瓶组拖车发明点在于:在每组其中的两个气瓶之间特别接有阀,在阀的两端分
别接含有管路开关阀和放散阀的快装接头,通过阀的开与关,使得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上的气
瓶组或组数通过快装接头转换或按倍数变化。

在每组其中的两个气瓶之间特别接有阀,其技术特征在于:

16、17、18、19分别表示气瓶9、5;10、6;11、7;12、8即每组内两气瓶之间的阀;

这是把一组再次分组的关键,这样的结构实现组数按倍数变化和气瓶组之间的转换。

在阀的两端分别接含有管路开关阀和放散阀的快装接头,其技术特征在于:

20、21;22、23;24、25;26、27分别表示组1、9、5;组2、10、6;组3、11、7;
组4、12、8,上的快装接头;

28、29;31、30分别表示快装接头20、21上管路开关阀和放散阀;

32、33;35、34分别表示快装接头22、23上管路开关阀和放散阀;

36、37;39、38分别表示快装接头24、25上管路开关阀和放散阀;

40、41;43、42分别表示快装接头26、27上管路开关阀和放散阀;

我们看出20、21;22、23;24、25;26、27分别表示接在阀16、17、18、19两端的
快装接头。

44、45、46、47分别表示放散口。放散口可以连接在一起用一个放散口集中向上放散,
这里省略没有画出。

上述技术特征实现气瓶组之间的转换。具体是通过阀的开与关、快装接头实现气瓶组
之间的转换。气瓶组之间的转换:有两层含义:一是,一辆气瓶组拖车自身的气瓶组之间的
转换;二是,两辆气瓶组拖车上的气瓶组的转换,有“过渡”作用。

我们看出:本案举例气瓶数为12个,分成4组,每组分别是1、9、5;2、10、6;3、
11、7;4、12、8;

每组中有3个气瓶,还可以分成8组,即1、9;2、10;3、11;4、12;5;6;7;8。

把1、9气瓶合并,用19表示;同样,把2、10气瓶合并,用210表示;把3、11气
瓶合并,用311表示;把4、12气瓶合并,用412表示;

8组即:19、210、311、412、5、6、7、8.

还有3个4组,第一个4组;1、2、3、4;第二个4组;5、6、7、8;第三个4组,9、
10、11、12;

他们4组与8组及3个4组之间的转换都是通过快装接头20、21、22、23、24、25、
26、27及阀1至12;阀16至19的开与关进行转换的。

实现气瓶组转换和组数倍数变化,其目的是用本人已授权的200910141153.7专利中的
加气机与本案车载储气瓶拖车上的多气瓶多组的气瓶进行连接,接法如200910141153.7专
利中图1所示,即加气机用8路加气机1至8的位置与本案1至8气瓶连接,如何连接,具
体动作如下:

关闭9至19阀;关闭29、30、33、34、37、38、41、42阀;

打开1至8阀,打开28、31、32、35、36、39、40、43阀;我们看出本案车载储气瓶
组拖车1至8个气瓶与8管路的加气机通过快装接头20、21、22、23、24、25、26、27连
接上加气机1至8的位置,通过200910141153.7专利中的加气机对外加气。加气机的加气
原理这里省略,其加气机加气原理详见200910141153.7专利中的说明书。

1至8气瓶在正常工作;有两组即1、2、3、4;5、6、7、8。

当1至4气瓶中气体压力降低时,关闭1至4阀,打开9至12阀,这是一组气瓶9至
12还是通过原来接的快装接头连接在加气机上,即5至12气瓶在工作,实现了气瓶组的一
次转换,加气站再次正常工作。5至8气瓶相当于上一轮1至4气瓶的工作状态;

当5至8气瓶中压力降低时;卸下快装接头21、23、25、27,另一辆本案同样的车载
储气瓶组拖车1至4气瓶接入,是通过另一辆的快装接头20、22、24、26,接入加气机的,
又实现气瓶组的一次转换;这时第一辆的9至12气瓶和第二辆的1至4气瓶构成的加气站
能正常工作,当工作一段时间,第一辆的9至12气瓶变成低压时,卸下第一辆的快装接头
20、22、24、26,接入第二辆的21、23、25、27快装接头,这时第一辆车载储气瓶组拖车
可以去母站充气和周转运输,加气站上由第二辆上的气瓶1至8气瓶在工作,又实现一次气
瓶组的转换。重复动作又开始了,第一、第二这两辆如此循环下去,始终有高压气接入循环
下去让加气机完成对外加气功能。

我们看出,本人已授权的专利中的8管加气机采用本案车载储气瓶组拖车只需要两辆
就可建加气站,比较201110183445.4专利节省了一辆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一辆车载储气瓶
组拖车造价在百万元人民币,100个这样的加气站,就可以节省上亿元的投资,其经济非常
显著。本案技术方案,不是现有的多气瓶分成多组技术中就可以联想到的,是经过创造性劳
动才能有的效果。其本案多气瓶分成多组结构和已授权的专利完全是本人独创,没有任何别
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和引用。

本发明的实质就是利用数学上的专业知识即“数字嵌套交替循环”,用两辆本发明的车
载储气瓶组拖车通过多个气瓶组的变换和组数倍数变化,使得仅用这两辆车载储气瓶组拖车
结合本人已授权的专利中加气机构建的加气站,其仅需两辆本案的车载储气瓶组拖车就可以
永远地循环下去。其加气站加气量的多少只与本案车载储气瓶组拖车循环周期有关。

对比201110183445.4专利,气瓶组结构和管路完全不同,本案的功能如气瓶组转换、
组数按倍数变化等功能,201110183445.4专利没有;显然,本案专利产品可以完全取代
201110183445.4专利产品。本案产品是一种全新的产品,其技术优势非常显著,有着意想不
到的特殊效果。

有益效果

1、本案车载储气瓶组拖车是为本人已授权的200910141153.7专利配套定制的,是多气
瓶分成多组领域中一个全新再创造,是由三个201110183445.4专利拖车构成的加气站向本
案两个专利车载储气瓶组拖车构成的加气站升级版本。

2、本人已授权的200910141153.7专利采用本案车载储气瓶组拖车,只需要两辆本案气
瓶组拖车,节省了一辆气瓶组拖车,目前,气瓶组拖车价值在百万元人民币,如果未来全国
建1000个这样的加气站,将节省10亿元人民币。其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3、本人已授权的200910141153.7专利采用本案气瓶组拖车构成的加气站,加气站上三
分之二工作时间由一辆本案气瓶组拖车构成或工作完成对外加气任务,另一辆本案的气瓶组
拖车可以去母站充装气和运输周转;三分之一时间由两辆本案气瓶组拖车构成或工作完成对
外加气,两辆工作完时,其中一辆在站上工作,另一辆去母站充装气和运输周转;如此循环,
只需要两辆本案拖车就可以一直循环下去,我们非常清晰看出,加气站设备占地面积更少,
更简洁、更高效、更安全。

4、本案较传统的压缩式热气加气子站节省更多的电能,按一万方节省645度电,全国
每天加气1000万方计算,一年节省电为645×1000×365=235425000度电。

5、本案利于大城市建站布局,这是非常显著的技术进步。

6、本发明作为目前燃气汽车最为简单高效安全的加气站,特别是未来用于氢燃料电池
汽车配套的加气站,大大简化了基础配套设施,比美国的特斯拉电动车充电站有更高的发展
前景。或许本发明能更改汽车能源发展结构,即清洁能源汽车走天然气、氢气加气站之路。
而不走电动汽车充电站之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上多气瓶分成多组的管路原理结构图

在图1中:

1、2、3、4、5、6、7、8、9、10、11、12分别表示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上的气瓶和气瓶
上相对应的阀;

13、14、15分别表示组1、9、5;组2、10、6;组3、11、7;组4、12、8,即组与
组之间的阀;

16、17、18、19分别表示9、5;10、6;11、7;12、8即每组内两气瓶之间的阀;

20、21;22、23;24、25;26、27分别表示组1、9、5;组2、10、6;组3、11、7;
组4、12、8,上的快装接头;

28、29;31、30分别表示快装接头20、21上管路开关阀和放散阀;

32、33;35、34分别表示快装接头22、23上管路开关阀和放散阀;

36、37;39、38分别表示快装接头24、25上管路开关阀和放散阀;

40、41;43、42分别表示快装接头26、27上管路开关阀和放散阀;

44、45、46、47分别表示放散口。

实施例

图1是表示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上多气瓶分成多组的管路原理结构图

在图1中:1、2、3、4、5、6、7、8、9、10、11、12分别表示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上的
气瓶和气瓶上相对应的阀;13、14、15分别表示组1、9、5;组2、10、6;组3、11、7;
组4、12、8,即组与组之间的阀;16、17、18、19分别表示9、5;10、6;11、7;12、8
即每组内两气瓶之间的阀;20、21;22、23;24、25;26、27分别表示组1、9、5;组2、
10、6;组3、11、7;组4、12、8,上的快装接头;28、29;31、30分别表示快装接头20、
21上管路开关阀和放散阀;32、33;35、34分别表示快装接头22、23上管路开关阀和放散
阀;36、37;39、38分别表示快装接头24、25上管路开关阀和放散阀;40、41;43、42
分别表示快装接头26、27上管路开关阀和放散阀;44、45、46、47分别表示放散口。

上述结构对多气瓶分成多组进行一种保护,具体在多气瓶组管路结构上,这种结构非
常特殊,使得与本人已授权的200910141153.7专利中的加气机结合,构成的加气站其效果
非常显著。技术进步非常明显,而且是经过创造性劳动才能达到的,不是从别人那里剽窃得
到或联想得到的。如何检验上述结构(即多气瓶)是否具有创造性、实用性,它在实际运用
中有哪些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简要介绍本人已授权的200910141153.7专利中的加气机
的工作原理,在200910141153.7专利中图1中,加气机对应8路加气管路(对应8个气瓶);
加气机对应多少管路没有限定,权利保护范围是一种加气站:多气瓶和加气机构成一种加气
站,只要该加气站落入“多气瓶中一个或一组气瓶需要其后面的多个或一、多组气瓶提供高
压气配合使用,…”这样的专利权保护范围的公式中。满足公式中“交替循环”,即落入保护
范围。为了说明发明思路,这里拿200910141153.7专利中图1中,加气机对应8路加气管
路即对应本案车载储气瓶组拖车即多气瓶组具体结构即8组(个)气瓶为例加以说明。

下面表格举例说明:我们假定8个气瓶都充满大于等于23MPa的气体,加气机如何工
作:第1个被充气瓶来加气站充气,加气机打开第一管路上的电磁阀,用第一个气瓶中23MPa
压力对空瓶充气,没有充满20MPa用第二气瓶中24MPa补充,直到被充气瓶压力达到20MPa
为止;以后以此类推,我们发现,当第30个被充气瓶来加气站充气时,前4个气瓶中的压
力比较低,都在5MPa以下,如果作为气瓶组拖车所谓“空瓶”,这组一起卸下,再接上同样
的一组(4个气瓶)充满高压的气瓶再次参与循环提供高压气,该加气站可以始终能对外加气。

本发明气瓶组拖车本身有二组(含二组以上)的这样气瓶组,换气瓶组,不用换拖车;
但是,高压气用完,这怎么办,组数倍数变化起到过渡作用。即两辆本案拖车一起使用,再
过渡到第二辆车上,如此循环,只有两辆本案车载储气瓶组拖车参与循环。


上述表格中,当1至4气瓶卸下,又换上4个大于23MPa的高压气瓶时,循环又重新
开始了。

本发明车载储气瓶组拖车实现气瓶组转换和气瓶组组数倍数变化,就是能实现气瓶组
转换和车载储气瓶组拖车过渡这样的功能。

本案车载气瓶组拖车实施例:

车载气瓶组拖车去母站充气:

母站充气软管接入20快装接头,打开对应阀28,关闭阀29;如接21、22、23、24、
25、26、27中任意一个,同样如此。

打开1至19阀;关闭31、32、35、36、39、40、43阀;母站对其充气至等于或大于
23MPa。

充气完毕,关闭阀28,打开阀29放散后,泄压后可以卸下充装软管。

车载气瓶组拖车去加气子站与加气机对接构成一种加气站:

如何与加气机连接,见下列图表。

加气过程(实施一):

加气过程中,关闭阀:13-19;关闭放散阀:29、30、33、34、37、38、41、42;

切换快装接头时:关闭阀:28、31、32、35、36、39、40、43;打开放散阀:29、30、
33、34、37、38、41、42;切换完成时:打开阀:28、31、32、35、36、39、40、43;关闭
放散阀:29、30、33、34、37、38、41、42;

上面的是加气过程中的共性,个性化操作在下面具体动作一览中。

本案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与加气机对接构成加气站工作过程



上表中步骤1、2,只是气瓶组之间通过快装接头、阀的开与关,气瓶组发生了变换,
加气站还是一辆拖车和加气机构成;

步骤3,增加一辆气瓶组拖车,即第二辆气瓶组1至4组提供高压气配合第一辆气瓶组
拖车上的气瓶组9至12气瓶组中的剩余气,使其用完。两辆拖车都使用一组气瓶,组数发
生了变化。也称“过渡”阶段。此时加气站由两辆气瓶组拖车构成。

步骤4,气瓶组发生变换,已经过渡到第二辆气瓶组拖车上。卸下的第一辆气瓶组拖车
去母站充气,此时加气站由一辆气瓶组拖车构成。

步骤5重复步骤2,省略没有列出,只是第一辆改为第二辆,这两辆如此循环下去。

加气过程(实施二)

本案车载储气瓶组拖车,同样可以为8个气瓶组,即:

把1、9气瓶合并,用19表示;同样,把2、10气瓶合并,用210表示;把3、11气
瓶合并,用311表示;把4、12气瓶合并,用412表示;如何做到也就是把两气瓶对应的阀
打开,气体串通就成一个气瓶。

8组即:19、210、311、412、5、6、7、8.。

19、210、311、412、表示第一组;

5、6、7、8.、表示第二组;

本案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与加气机对接构成加气站工作过程


上表中步骤1,加气站由一辆拖车和加气机构成;步骤2,增加一辆气瓶组拖车,即第
二辆气瓶组第一组组提供高压气配合第一辆气瓶组拖车上的第二组气瓶中的剩余气,使其用
完。两辆拖车都使用一组气瓶,组数发生了变化。也称“过渡”阶段。此时加气站由两辆气
瓶组拖车构成。步骤3,气瓶组发生变换,已经过渡到第二辆气瓶组拖车上。卸下的第一辆
气瓶组拖车去母站充气,此时加气站由一辆气瓶组拖车构成。步骤4重复步骤2,省略没有
列出,加气站由两辆拖车构成,这两辆如此循环下去。

实施一和实施二都是两辆本案气瓶组拖车构成的加气站,其中实施一方案中,一辆气
瓶组拖车在加气站上时间长些,另一辆气瓶组拖车有足够的时间利于周转与途中运输。

车载储气瓶组拖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车载储气瓶组拖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车载储气瓶组拖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车载储气瓶组拖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载储气瓶组拖车.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0760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5.21 CN 103807600 A (21)申请号 201410060518.4 (22)申请日 2014.02.17 201310571920.4 2013.11.09 CN F17C 5/06(2006.01) (71)申请人 沈军 地址 225001 江苏省扬州市盐阜东路 6 号机 关宿舍 28 幢 601 室 (72)发明人 沈军 (54) 发明名称 车载储气瓶组拖车 (57) 摘要 一种车载储气瓶组拖车, 将其车上的多个气 瓶分成多组, 组与组之间、 每组气瓶之间用阀和管 路连接, 其技术特征是 :。

2、 在每组其中的两个气瓶 之间特别接有阀, 在阀的两端分别接含有管路开 关阀和放散阀的快装接头, 通过阀的开与关, 使得 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上的气瓶组或组数通过快装接 头转换或按倍数变化。本发明作为目前燃气汽车 最为简单高效安全的加气站, 特别是未来用于氢 燃料电池汽车配套的加气站, 大大简化了基础配 套设施, 比美国的特斯拉电动车充电站有更高的 发展前景。 或许本发明能更改汽车能源发展结构, 即清洁能源汽车走天然气、 氢气加气站之路。 而不 走电动汽车充电站之路。 (66)本国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2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

3、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2页 附图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07600 A CN 103807600 A 1/1 页 2 1. 一种车载储气瓶组拖车, 将其车上的多个气瓶分成多组, 组与组之间、 每组气瓶之间 用阀和管路连接, 其技术特征是 : 在每组其中的两个气瓶之间特别接有阀, 在阀的两端分别 接含有管路开关阀和放散阀的快装接头, 通过阀的开与关, 使得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上的气 瓶组或组数通过快装接头转换或按倍数变化。 2. 建立一种车载储气瓶组拖车的方法, 将其车上的多个气瓶分成多组, 组与组之间、 每 组气瓶之间用阀和管路连接, 其技术特征是 :。

4、 在每组其中的两个气瓶之间特别接有阀, 在阀 的两端分别接含有管路开关阀和放散阀的快装接头, 通过阀的开与关, 使得车载储气瓶组 拖车上的气瓶组或组数通过快装接头转换或按倍数变化。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807600 A 2 1/12 页 3 车载储气瓶组拖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车载储气瓶组拖车, 主要表现在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上的多气瓶 具体管路结构, 适用于气体应用领域, 更适用于天然气、 氢气等能源领域, 车载储气瓶组拖 车在下文中也简称气瓶组拖车。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 CNG( 压缩天然气 ) 车载储气瓶组拖车气体装卸都是一个装卸口, 都是 20MPa 的。

5、气瓶拖车, 当前的车载储气瓶组拖车运气至子站还是要用或是必须要用压缩设备 ( 如压 缩机组或液压等设备 ) 消耗动力电源二次加压, 才能完成气体卸车和对外加气功能。用压 缩设备二次加压显然有噪音扰民和机油污染排放, 耗电显然就是有耗能。现有车载储气瓶 组拖车在子站使用过程中既不节能也不环保。子站每一万方天然气二次加压耗电为 645 度 电。全国每天加气上千万方 CNG( 压缩天然气 ) 消耗的电能巨大, 这是事实, 需要创新改变。 0003 别人的专利 201110183445.4 所述的气瓶组拖车完全模仿或抄袭本人的在 2009 年申请的专利号为 200910141153.7 中的多气瓶分成。

6、多组构思内容, 业界人士对比一下就 明白, 即按照本人的专利说明书上第 8 页第 0066 行,“把多气瓶分成多组, 方便汽车运输” , “多组是指两组、 三组、 或四组以上, 每组中的气瓶数为两个以上” , 还有说明书中其它部分 有关 “多气瓶分成多组” 的具体内容, 这不一一列举, 把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上的 8 个气瓶分 成 4 组, 每组 2 个气瓶, 可实现用 201110183445.4 所述的两辆分成四组 25MPa 的车载储气 瓶组拖车, 采用本人的 200910141153.7 专利中 “多气瓶交替循环提供高压气” 的方法, 与 专利中加气机构成加气站完成对外加气功能 ( 单就气。

7、瓶组拖车无法自身完成对外加气, 必 须要用到本人专利中的加气机组成了加气站才能完成对外加气, 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上多 气瓶分成多组就是本人 200910141153.7 专利中多气瓶分成多组的概念 )。我们看出采用 201110183445.4 所述的气瓶拖车, 加气站要两辆 25MPa 分成四组的气瓶拖车共 8 个气瓶接 在加气机上, 两辆气瓶组拖车中共计8个气瓶组与加气机接法如200910141153.7专利说明 书中图 1 所示。第一辆 1 至 4 组 ( 也可以称 1 至 4 个气瓶 ) 气瓶变成低压时, 卸下去母站 充气, 第三辆同样的 25MPa 分成四组的气瓶拖车接入加气机的第一辆。

8、卸下的管道位置上, 再次使用本人专利中的 “交替循环” 重复上述动作完成对外加气。我们看出一个加气站需 要两辆 201110183445.4 所述的气瓶拖车在加气站上使用, 还需要一辆 201110183445.4 所 述的气瓶拖车在途中运输与周转, 三辆这种 201110183445.4 所述的气瓶组拖车如何工作, 在本人 200910141153.7 专利中有详细讲解, 这里不再赘述。概括起来 : 第 1 辆的 1 至 4 组 需要后面的第 2 辆 4 至 8 组高压气配合用完, 也可以看作是第 1 辆一个大气瓶组需要后面 的第 2 辆一个大气瓶组配合用完, 第 3 辆一个大气瓶组重复接入。

9、第一辆一个大气瓶组的位 置, 替换第一辆气瓶组拖车, 如此 “交替循环” , 始终有高压气接入, 完成对外加气。 一辆气瓶 组拖车造价在百万元人民币左右, 一个加气站需要三辆 201110183445.4 专利所述的车载 储气瓶组拖车, 对于一个小加气量的加气站, 显然投资比较大。 0004 201110183445.4 专利中把气瓶组拖车上的多个气瓶 (8 个 ) 分成四组, 每组两个 说 明 书 CN 103807600 A 3 2/12 页 4 气瓶, 专利名称却说 “一种四级加气用高压天然气长管拖车” , 其实质就是把多个气瓶分成 多组, 没有加气机不能独自完成对外加气, 多气瓶分成多。

10、组必须用本人的 200910141153.7 专利中的加气机配合或构成加气站才能实现对外加气, 多气瓶分成多组完全是本人 200910141153.7专利的再次翻版, 把 “分组” 说成是 “分级” , 目的是蒙蔽专利审查员, 逃避同 类检索, 果真专利审查员检索时没有把本人 200910141153.7 专利与 201110183445.4 专利 对比, 把 “分组” 说成是 “分级” , 其证据在该 201110183445.4 专利说明书中第 3 页第 0009 行 “提出了分级加气的理念, 通过对拖车进出气管分组设计” , 如何把多气瓶分成多组是使 用本人的专利 20091014115。

11、3.7 中的第 7 页第 0062 行 “串联或并联, ” ,“通过快速接头接 入到图 1 中气瓶 1 的位置上, 或作为气瓶 1,” 等方法, 用串联或并联的方法把多个气瓶 分成多组, 其如何分法和工作原理在本人的 200910141153.7 专利中已经公开, 只要是天然 气行业气瓶拖车生产厂家业界人士看到本人的 200910141153.7 专利中的公开的技术文件 无需要再次创造性劳动即可获得或联想到气瓶拖车上多气瓶分成多组的方法, 车载储气瓶 组拖车上多气瓶分组就是本人加气站专利中的多气瓶分成多组的概念, 其 201110183445.4 专利 “交替循环” 工作原理完全落入本人专利 。

12、200910141153.7 的权利保护范围内。即 : 多 气瓶分成多组(不管分成几组, 还可以看成是一组)其交替循环工作原理完全落入 “多气瓶 中一个或一组气瓶需要其后面的多个或一、 多组气瓶提供高压气配合使用, ” 这样的专利 权保护范围的公式中。 0005 真实情况是, 本人 2009 年申请了 200910141153.7 专利后, 在 2011 年的某天到邯 郸该单位洽谈生产与本人申请专利配套的车载储气瓶组拖车, 建议把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上 的多个气瓶分成多组使用, 该单位负责技术的一位女同志接待了我, 并把我引荐给单位其 他领导, 我把气瓶组拖车如何分组的想法向该单位多位同行作了详细。

13、介绍, 气瓶组拖车上 的多气瓶分成多组带来的好处告知在我的专利 200910141153.7 申请中有详细记述, 中午 还在该单位食堂用餐, 大家商谈合作氛围浓浓, 对方询问得非常详细, 现在看来恍然大悟, 当时在一起吃饭的人有的变成了 201110183445.4 专利发明人了, 他们背着我, 按照我的多 气瓶分成多组的讲解和我的专利 200910141153.7 申请中的多气瓶分成多组思路又申请了 201110183445.4 车载储气瓶拖车专利。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 说明本人的专利和想法得到 同行的重视或青睐。采用 25MPa 气瓶拖车在推广 200910141153.7 专利技术中又多。

14、了一个 气瓶拖车生产厂家支持者, 众人拾柴火焰高, 大家一起做事为治理我国汽车尾气污染造成 的雾霾做出贡献, 本人不计较个人得失, 大家一致向前看, 合作共赢。 0006 本人是多气瓶分成多组的原始创作人, 200910141153.7 专利中的内容可以作证, 多气瓶分成多组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在 201110183445.4 专利中有详细介绍, 别人利用本 人的多气瓶分成多组和多气瓶工作原理发明了 “一种四级加气用高压天然气长管拖车” , 实际运用中非常有用, 我们之间有合作的空间, 但是它存在的不足是 : 一个加气站需要这样 分组的三辆车载储气瓶组拖车, 才能不间断地与本人的 2009101。

15、41153.7 专利中的加气机 配合构成加气站完成对外加气, 对于一个小加气量的加气站, 占用三辆车载储气瓶组拖车 ( 站上必须有两辆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与加气机相连, 途中与周转还需一辆车载储气瓶组拖 车, 共计三辆这样的车载储气瓶组拖车 ), 显然建设成本太高, 同样, 运行成本也太高, 如何 降低成本, 本人在多气瓶分成多组的研发过程中还有新的创意与构思, 可以达到非常好的 效果。 说 明 书 CN 103807600 A 4 3/12 页 5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是对 200910141153.7 专利中的多气瓶分成多组的再次发明或称进一步挖 掘潜力, 也可以称是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多。

16、气瓶分成多组方法, 并非由 201110183445.4 专 利中车载储气瓶拖车联想或演变而来, 是需要发挥创造性劳动才能有的另外一种全新的多 气瓶分成多组的方法, 其经济效果非常显著。 0008 201110183445.4 专利中多气瓶分成多组只是 200910141153.7 专利中的多气瓶分 成多组一个分支或称其中的一个简单方法, 其方法是本人告知对方的, 也没有想到和拖车 组合能成为一个专利。本人接受上次让人家申请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专利的 “教训” , 本人自 己申请全新的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专利, 把全新的另外一种多气瓶分成多组的气瓶管路特殊 结构, 用车载储气瓶组拖车的方式或形式固定下。

17、来, 或称本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专利申请包 含全新的多气瓶分成多组方式或结构。与 201110183445.4 专利车载储气瓶组拖车有着本 质的不同, 也不是由其演变而来。希望不受其影响本专利的授权。虽然二者的表现形式一 样, 都用车载储气瓶组拖车表现, 但二者拖车上的气瓶组管路结构完全不一样, 结构决定功 能。本发明实现了特殊功能, 有了特殊功能意味着有巨大的技术进步, 能达到显著的效果。 0009 不管是何种车载储气瓶组拖车, 其中的多个气瓶分成多组, 就多气瓶如何工作 还是要用到 200910141153.7 专利中的加气机组成的加气站完成对外加气。也就是本人 在自己已授权的专利基础上, 对。

18、授权专利中的多气瓶分成多组再次进行全新的发明, 目 的是提高已授权专利使用效率和降低采用已授权专利建立的加气站的投资与运行成本。 也就是本案与已授权的专利中加气机结合构成加气站达到最佳使用效果。换句话说, 和 201110183445.4 专利比较, 本发明与本人已授权的专利中的加气机构成加气站更具有商业 价值。 0010 新发明的多气瓶分成多组的方法或产品即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中的多气瓶还是用 本人已授权专利中的加气机配合才能完成对外加气, 并用其检验全新的多气瓶分成多组的 方法或产品的经济效益是否非常显著。其全新的多气瓶分成多组方法在 200910141153.7 专利中不曾披露, 也无法联想。

19、到, 更没有告诉邯郸工厂 201110183445.4 专利中的那些发明 人。是我对 200910141153.7 专利中多气瓶分成多组这一方面的内容再次发明创造, 全新的 多气瓶分成多组方式的车载储气瓶组拖车让已授权的 200910141153.7 专利构建的加气站 更安全、 高效、 实用, 到达降低成本之功效。 0011 技术方案 : 0012 一种车载储气瓶组拖车, 将其车上的多个气瓶分成多组, 组与组之间、 每组气瓶之 间用阀和管路连接, 其技术特征是 : 在每组其中的两个气瓶之间特别接有阀, 在阀的两端分 别接含有管路开关阀和放散阀的快装接头, 通过阀的开与关, 使得车载储气瓶组拖车。

20、上的 气瓶组或组数通过快装接头转换或按倍数变化。 0013 本案用数字举例加以说明, 不受某个数值限制, 适用于各数值, 也可以理解为本案 是一个 “公式” , 各种数据带入都成立 : 0014 本发明中的 “一种车载储气瓶组拖车” , 用于装载天然气、 氢气等其它各种气体。 包 括天然气和氢气的混合气。 0015 对车载储气瓶组拖车充满气体, 如果装天然气或氢气, 用于车用燃料, 其气体压力 说 明 书 CN 103807600 A 5 4/12 页 6 宜大于 20MPa, 优选大于等于 23MPa 为最佳 ; 0016 阀, 其技术特征是 : 可以是单向阀、 止回阀、 球阀、 针阀、 电。

21、磁阀、 气动阀等市面上各 种类型的阀。它具有对管路进行开启与关闭的功能。 0017 快装接头是指连接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上的气瓶管路与加气机管路快速连接的一 种的装置, 一般都用耐高压软管与其连接, 便于快速连接, 也称快速接头、 快换接头。 本案使 用过程中其快装接头需要管路开关阀和放散阀配套使用, 不然装卸有高压, 无法装卸, 详见 图 1 中连接方法。 0018 管路, 其技术特征是 : 一般是指金属耐压管子, 包括市面上耐压软管等。本发明管 路在述说时画出的流程图呈规则形状, 利于讲述原理和保护范围, 利于专利审查与对比, 管 路在实际安装时可以呈圆或弧状, 管径大小也有变化。利于防震和适。

22、应热胀冷缩需要。 0019 气瓶, 其技术特征, 是指钢瓶和缠绕瓶等, 本案宜采用二、 三、 四型气瓶 ( 四型瓶分 类有国际上制定的标准 ), 即缠绕瓶、 全缠绕瓶、 塑料内胆缠绕瓶等。气瓶越来越轻, 这是发 展趋势。本案举例 12 只气瓶宜采用缠绕瓶是非常容易实现。采用钢瓶容易超重, 即超过上 路 40 吨的限制。 0020 本案气瓶组安装在拖车上, 也可以安装在集装箱里, 成为集装箱管束, 再安装在拖 车上。这些都叫车载储气瓶组拖车, 或简称气瓶组拖车。 0021 本发明管路结构图从每个气瓶的 “端塞” 处开始, 在 “端塞” 处节省了气瓶的放散、 排污、 高压爆破片防高压放散等装置的画。

23、出, 还有管路中的温度表、 压力表等也节省了, 这 些都是业内人士熟知的事情, 都会画出, 省略这些属于非必要条件的部件画出, 不影响本案 的完整性, 使得结构图更加清晰。每个气瓶 “端塞” 处对应该气瓶的装卸气的阀没有省略, 在图中一一画出。详见图 1 中 1 至 12 表示气瓶和该瓶对应的阀, 阀的开启与关闭在本案中 有重要的作用, 有分组切换的功能。 0022 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上的气瓶组要有多个气瓶才能分多组, 也就是储气瓶要大于 3 个才能分为多组。例如, 气瓶组拖车上的气瓶数可以是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等以上。

24、的某个数值。本案气瓶组拖车上的气瓶数我们一般选偶数比较好, 例如, 气瓶 数选 6、 8、 10、 12 等以上的数据比较好 ; 气瓶数 6 可以分成 3 组, 可以实现 3 组和 6 组之间倍 数的变化 ; 气瓶数 8 可以分成 4 组, 可以实现 4 组和 8 组之间倍数的变化 ; ; 气瓶数 10 可以 分成 5 组, 可以实现 5 组和 10 组之间倍数的变化 ; 气瓶数 12 可以分成 6 组, 可以实现 6 组 和 12 组之间倍数的变化 ; 这些都是组数为一倍的变化 ; 这样储气瓶中的气体均等, 便于控 制, 实际运用中不限于偶数, 奇数也可, 只是储气瓶中储气不均等而已。这些知。

25、识本发明要 用到。 0023 本案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上的气瓶数, 举例选气瓶数为 12, 可以分成 4 组, 可以实现 4 组和 8 组之间倍数的变化, 他们之间有 3 个 4 组的变化。我们发明点在于 : 多气瓶分成多 组能实现气瓶组之间的转换和组数倍数的变化, 要用具体的管路结构来体现, 体现气瓶组 可以变换, 组数可以按倍数变化, 这需要重新设计, 这是现有技术或别人的专利中没有的, 没有任何类似结构可以借鉴的或联想到的。 0024 我们举例的车载气瓶组拖车上气瓶采用气瓶数为 12 个, 其 12 个气瓶可以分成 4 组, 每组里有 3 个气瓶, 其每组里还可以再分 1 个和 2 个气瓶构。

26、成的气瓶组, 可以实现 4 组 和 8 组之间倍数的变化, 其每组里还可以再细分三个 1 个气瓶构成的气瓶组, 他们之间有 3 说 明 书 CN 103807600 A 6 5/12 页 7 个 4 组的变化, 可以实现气瓶组之间的转换, 要实现这样的数字变化, 其气瓶管路结构如何 设计至关重要, 我们以此为例来详细讲解本案, 但本案权利保护范围不限于此例, 任何车载 气瓶组拖车多气瓶分成多组后, 通过快装接头可以实现气瓶组的转换或组数按倍数变化都 在本案权利保护范围的 “公式” 内。本案权利保护范围就是一个 “公式” , 只要落入 “公式” 就是落入权利保护范围内。 0025 如何实现 : 。

27、0026 一种车载储气瓶组拖车, 将其车上的多个气瓶分成多组, 组与组之间、 每组气瓶之 间用阀和管路连接, 其技术特征是 : 在每组其中的两个气瓶之间特别接有阀, 在阀的两端分 别接含有管路开关阀和放散阀的快装接头, 通过阀的开与关, 使得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上的 气瓶组或组数通过快装接头转换或按倍数变化。 0027 将其车上的多个气瓶分成多组, 组与组之间、 每组气瓶之间用阀和管路连接, 这些 其技术特征 : 在图 1 中, 非常容易实现, 即 : 002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分别表示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上的气瓶和气瓶上相 对应的装卸气的阀。

28、 ; 其中 1-4 为第一组 ; 5-8 为第二组 ; 9-12 为第三组, 实施例中用到。 0029 13、 14、 15 分别表示组 1、 9、 5 ; 组 2、 10、 6 ; 组 3、 11、 7 ; 组 4、 12、 8, 即组与组之间的 阀 ; 0030 它们之间用阀和管路连接, 看图非常清晰明白。 0031 特别说明 : 拖车上多气瓶不是一个定数, 多组也不是一个定数, 根据实际情况定。 取决于气瓶容积的大小。 上述多气瓶分成多组是一件简单的事, 任意多气瓶分成多少组, 只 要气瓶数大于组数, 都可以分, 都是业界人士都会的事情, 下面才是发明点。 0032 本案气瓶组拖车发明点。

29、在于 : 在每组其中的两个气瓶之间特别接有阀, 在阀的两 端分别接含有管路开关阀和放散阀的快装接头, 通过阀的开与关, 使得车载储气瓶组拖车 上的气瓶组或组数通过快装接头转换或按倍数变化。 0033 在每组其中的两个气瓶之间特别接有阀, 其技术特征在于 : 0034 16、 17、 18、 19 分别表示气瓶 9、 5 ; 10、 6 ; 11、 7 ; 12、 8 即每组内两气瓶之间的阀 ; 0035 这是把一组再次分组的关键, 这样的结构实现组数按倍数变化和气瓶组之间的转 换。 0036 在阀的两端分别接含有管路开关阀和放散阀的快装接头, 其技术特征在于 : 0037 20、 21 ; 2。

30、2、 23 ; 24、 25 ; 26、 27分别表示组1、 9、 5 ; 组2、 10、 6 ; 组3、 11、 7 ; 组4、 12、 8, 上的快装接头 ; 0038 28、 29 ; 31、 30 分别表示快装接头 20、 21 上管路开关阀和放散阀 ; 0039 32、 33 ; 35、 34 分别表示快装接头 22、 23 上管路开关阀和放散阀 ; 0040 36、 37 ; 39、 38 分别表示快装接头 24、 25 上管路开关阀和放散阀 ; 0041 40、 41 ; 43、 42 分别表示快装接头 26、 27 上管路开关阀和放散阀 ; 0042 我们看出 20、 21 ;。

31、 22、 23 ; 24、 25 ; 26、 27 分别表示接在阀 16、 17、 18、 19 两端的快装 接头。 0043 44、 45、 46、 47 分别表示放散口。放散口可以连接在一起用一个放散口集中向上放 散, 这里省略没有画出。 0044 上述技术特征实现气瓶组之间的转换。具体是通过阀的开与关、 快装接头实现气 说 明 书 CN 103807600 A 7 6/12 页 8 瓶组之间的转换。气瓶组之间的转换 : 有两层含义 : 一是, 一辆气瓶组拖车自身的气瓶组之 间的转换 ; 二是, 两辆气瓶组拖车上的气瓶组的转换, 有 “过渡” 作用。 0045 我们看出 : 本案举例气瓶数。

32、为 12 个, 分成 4 组, 每组分别是 1、 9、 5 ; 2、 10、 6 ; 3、 11、 7 ; 4、 12、 8 ; 0046 每组中有 3 个气瓶, 还可以分成 8 组, 即 1、 9 ; 2、 10 ; 3、 11 ; 4、 12 ; 5 ; 6 ; 7 ; 8。 0047 把1、 9气瓶合并, 用19表示 ; 同样, 把2、 10气瓶合并, 用210表示 ; 把3、 11气瓶合 并, 用 311 表示 ; 把 4、 12 气瓶合并, 用 412 表示 ; 0048 8 组即 : 19、 210、 311、 412、 5、 6、 7、 8. 0049 还有3个4组, 第一个4组。

33、 ; 1、 2、 3、 4 ; 第二个4组 ; 5、 6、 7、 8 ; 第三个4组, 9、 10、 11、 12 ; 0050 他们 4 组与 8 组及 3 个 4 组之间的转换都是通过快装接头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及阀 1 至 12 ; 阀 16 至 19 的开与关进行转换的。 0051 实现气瓶组转换和组数倍数变化, 其目的是用本人已授权的 200910141153.7 专利中的加气机与本案车载储气瓶拖车上的多气瓶多组的气瓶进行连接, 接法如 200910141153.7 专利中图 1 所示, 即加气机用 8 路加气机 1 至 8 的位置与本案 。

34、1 至 8 气瓶 连接, 如何连接, 具体动作如下 : 0052 关闭 9 至 19 阀 ; 关闭 29、 30、 33、 34、 37、 38、 41、 42 阀 ; 0053 打开1至8阀, 打开28、 31、 32、 35、 36、 39、 40、 43阀 ; 我们看出本案车载储气瓶组拖 车 1 至 8 个气瓶与 8 管路的加气机通过快装接头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连接上加气机 1 至 8 的位置, 通过 200910141153.7 专利中的加气机对外加气。加气机的加气原理这里省 略, 其加气机加气原理详见 200910141153.7 专利中的。

35、说明书。 0054 1 至 8 气瓶在正常工作 ; 有两组即 1、 2、 3、 4 ; 5、 6、 7、 8。 0055 当 1 至 4 气瓶中气体压力降低时, 关闭 1 至 4 阀, 打开 9 至 12 阀, 这是一组气瓶 9 至 12 还是通过原来接的快装接头连接在加气机上, 即 5 至 12 气瓶在工作, 实现了气瓶组的 一次转换, 加气站再次正常工作。5 至 8 气瓶相当于上一轮 1 至 4 气瓶的工作状态 ; 0056 当 5 至 8 气瓶中压力降低时 ; 卸下快装接头 21、 23、 25、 27, 另一辆本案同样的车载 储气瓶组拖车1至4气瓶接入, 是通过另一辆的快装接头20、 。

36、22、 24、 26, 接入加气机的, 又实 现气瓶组的一次转换 ; 这时第一辆的 9 至 12 气瓶和第二辆的 1 至 4 气瓶构成的加气站能正 常工作, 当工作一段时间, 第一辆的9至12气瓶变成低压时, 卸下第一辆的快装接头20、 22、 24、 26, 接入第二辆的 21、 23、 25、 27 快装接头, 这时第一辆车载储气瓶组拖车可以去母站充 气和周转运输, 加气站上由第二辆上的气瓶 1 至 8 气瓶在工作, 又实现一次气瓶组的转换。 重复动作又开始了, 第一、 第二这两辆如此循环下去, 始终有高压气接入循环下去让加气机 完成对外加气功能。 0057 我们看出, 本人已授权的专利中。

37、的 8 管加气机采用本案车载储气瓶组拖车只需要 两辆就可建加气站, 比较 201110183445.4 专利节省了一辆车载储气瓶组拖车, 一辆车载储 气瓶组拖车造价在百万元人民币, 100 个这样的加气站, 就可以节省上亿元的投资, 其经济 非常显著。 本案技术方案, 不是现有的多气瓶分成多组技术中就可以联想到的, 是经过创造 性劳动才能有的效果。其本案多气瓶分成多组结构和已授权的专利完全是本人独创, 没有 任何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和引用。 说 明 书 CN 103807600 A 8 7/12 页 9 0058 本发明的实质就是利用数学上的专业知识即 “数字嵌套交替循环” , 用两辆本发明 的。

38、车载储气瓶组拖车通过多个气瓶组的变换和组数倍数变化, 使得仅用这两辆车载储气瓶 组拖车结合本人已授权的专利中加气机构建的加气站, 其仅需两辆本案的车载储气瓶组拖 车就可以永远地循环下去。 其加气站加气量的多少只与本案车载储气瓶组拖车循环周期有 关。 0059 对比 201110183445.4 专利, 气瓶组结构和管路完全不同, 本案的功能如气瓶组转 换、 组数按倍数变化等功能, 201110183445.4 专利没有 ; 显然, 本案专利产品可以完全取代 201110183445.4专利产品。 本案产品是一种全新的产品, 其技术优势非常显著, 有着意想不 到的特殊效果。 0060 有益效果 。

39、0061 1、 本案车载储气瓶组拖车是为本人已授权的 200910141153.7 专利配套定制的, 是多气瓶分成多组领域中一个全新再创造, 是由三个 201110183445.4 专利拖车构成的加 气站向本案两个专利车载储气瓶组拖车构成的加气站升级版本。 0062 2、 本人已授权的 200910141153.7 专利采用本案车载储气瓶组拖车, 只需要两辆 本案气瓶组拖车, 节省了一辆气瓶组拖车, 目前, 气瓶组拖车价值在百万元人民币, 如果未 来全国建 1000 个这样的加气站, 将节省 10 亿元人民币。其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0063 3、 本人已授权的 200910141153.7 专。

40、利采用本案气瓶组拖车构成的加气站, 加气 站上三分之二工作时间由一辆本案气瓶组拖车构成或工作完成对外加气任务, 另一辆本案 的气瓶组拖车可以去母站充装气和运输周转 ; 三分之一时间由两辆本案气瓶组拖车构成 或工作完成对外加气, 两辆工作完时, 其中一辆在站上工作, 另一辆去母站充装气和运输周 转 ; 如此循环, 只需要两辆本案拖车就可以一直循环下去, 我们非常清晰看出, 加气站设备 占地面积更少, 更简洁、 更高效、 更安全。 0064 4、 本案较传统的压缩式热气加气子站节省更多的电能, 按一万方节省 645 度电, 全国每天加气 1000 万方计算, 一年节省电为 6451000365=2。

41、35425000 度电。 0065 5、 本案利于大城市建站布局, 这是非常显著的技术进步。 0066 6、 本发明作为目前燃气汽车最为简单高效安全的加气站, 特别是未来用于氢燃料 电池汽车配套的加气站, 大大简化了基础配套设施, 比美国的特斯拉电动车充电站有更高 的发展前景。 或许本发明能更改汽车能源发展结构, 即清洁能源汽车走天然气、 氢气加气站 之路。而不走电动汽车充电站之路。 附图说明 0067 图 1 是表示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上多气瓶分成多组的管路原理结构图 0068 在图 1 中 : 006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分别表示车载储。

42、气瓶组拖车上的气瓶和气瓶上相 对应的阀 ; 0070 13、 14、 15 分别表示组 1、 9、 5 ; 组 2、 10、 6 ; 组 3、 11、 7 ; 组 4、 12、 8, 即组与组之间的 阀 ; 0071 16、 17、 18、 19 分别表示 9、 5 ; 10、 6 ; 11、 7 ; 12、 8 即每组内两气瓶之间的阀 ; 0072 20、 21 ; 22、 23 ; 24、 25 ; 26、 27分别表示组1、 9、 5 ; 组2、 10、 6 ; 组3、 11、 7 ; 组4、 12、 8, 说 明 书 CN 103807600 A 9 8/12 页 10 上的快装接头 。

43、; 0073 28、 29 ; 31、 30 分别表示快装接头 20、 21 上管路开关阀和放散阀 ; 0074 32、 33 ; 35、 34 分别表示快装接头 22、 23 上管路开关阀和放散阀 ; 0075 36、 37 ; 39、 38 分别表示快装接头 24、 25 上管路开关阀和放散阀 ; 0076 40、 41 ; 43、 42 分别表示快装接头 26、 27 上管路开关阀和放散阀 ; 0077 44、 45、 46、 47 分别表示放散口。 实施例 0078 图 1 是表示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上多气瓶分成多组的管路原理结构图 0079 在图 1 中 : 1、 2、 3、 4、 5、。

44、 6、 7、 8、 9、 10、 11、 12 分别表示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上的气瓶和 气瓶上相对应的阀 ; 13、 14、 15 分别表示组 1、 9、 5 ; 组 2、 10、 6 ; 组 3、 11、 7 ; 组 4、 12、 8, 即组与 组之间的阀 ; 16、 17、 18、 19 分别表示 9、 5 ; 10、 6 ; 11、 7 ; 12、 8 即每组内两气瓶之间的阀 ; 20、 21 ; 22、 23 ; 24、 25 ; 26、 27 分别表示组 1、 9、 5 ; 组 2、 10、 6 ; 组 3、 11、 7 ; 组 4、 12、 8, 上的快装接 头 ; 28、 29 ; 。

45、31、 30分别表示快装接头20、 21上管路开关阀和放散阀 ; 32、 33 ; 35、 34分别表示 快装接头 22、 23 上管路开关阀和放散阀 ; 36、 37 ; 39、 38 分别表示快装接头 24、 25 上管路开 关阀和放散阀 ; 40、 41 ; 43、 42 分别表示快装接头 26、 27 上管路开关阀和放散阀 ; 44、 45、 46、 47 分别表示放散口。 0080 上述结构对多气瓶分成多组进行一种保护, 具体在多气瓶组管路结构上, 这种结 构非常特殊, 使得与本人已授权的 200910141153.7 专利中的加气机结合, 构成的加气站其 效果非常显著。 技术进步非。

46、常明显, 而且是经过创造性劳动才能达到的, 不是从别人那里剽 窃得到或联想得到的。如何检验上述结构 ( 即多气瓶 ) 是否具有创造性、 实用性, 它在实际 运用中有哪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 简要介绍本人已授权的 200910141153.7 专利中的加 气机的工作原理, 在 200910141153.7 专利中图 1 中, 加气机对应 8 路加气管路 ( 对应 8 个 气瓶 ) ; 加气机对应多少管路没有限定, 权利保护范围是一种加气站 : 多气瓶和加气机构成 一种加气站, 只要该加气站落入 “多气瓶中一个或一组气瓶需要其后面的多个或一、 多组气 瓶提供高压气配合使用,” 这样的专利权保护。

47、范围的公式中。满足公式中 “交替循环” , 即落入保护范围。为了说明发明思路, 这里拿 200910141153.7 专利中图 1 中, 加气机对应 8 路加气管路即对应本案车载储气瓶组拖车即多气瓶组具体结构即 8 组 ( 个 ) 气瓶为例加 以说明。 0081 下面表格举例说明 : 我们假定 8 个气瓶都充满大于等于 23MPa 的气体, 加气机如 何工作 : 第 1 个被充气瓶来加气站充气, 加气机打开第一管路上的电磁阀, 用第一个气瓶中 23MPa 压力对空瓶充气, 没有充满 20MPa 用第二气瓶中 24MPa 补充, 直到被充气瓶压力达到 20MPa 为止 ; 以后以此类推, 我们发。

48、现, 当第 30 个被充气瓶来加气站充气时, 前 4 个气瓶中 的压力比较低, 都在 5MPa 以下, 如果作为气瓶组拖车所谓 “空瓶” , 这组一起卸下, 再接上同 样的一组(4个气瓶)充满高压的气瓶再次参与循环提供高压气, 该加气站可以始终能对外 加气。 0082 本发明气瓶组拖车本身有二组(含二组以上)的这样气瓶组, 换气瓶组, 不用换拖 车 ; 但是, 高压气用完, 这怎么办, 组数倍数变化起到过渡作用。即两辆本案拖车一起使用, 再过渡到第二辆车上, 如此循环, 只有两辆本案车载储气瓶组拖车参与循环。 说 明 书 CN 103807600 A 10 9/12 页 11 0083 008。

49、4 上述表格中, 当 1 至 4 气瓶卸下, 又换上 4 个大于 23MPa 的高压气瓶时, 循环又重 新开始了。 0085 本发明车载储气瓶组拖车实现气瓶组转换和气瓶组组数倍数变化, 就是能实现气 瓶组转换和车载储气瓶组拖车过渡这样的功能。 0086 本案车载气瓶组拖车实施例 : 0087 车载气瓶组拖车去母站充气 : 0088 母站充气软管接入 20 快装接头, 打开对应阀 28, 关闭阀 29 ; 如接 21、 22、 23、 24、 25、 26、 27 中任意一个, 同样如此。 说 明 书 CN 103807600 A 11 10/12 页 12 0089 打开 1 至 19 阀 ; 关闭 31、 32、 35、 36、 39、 40、 43 阀 ; 母站对其充气至等于或大于 23MPa。 0090 充气完毕, 关闭阀 28, 打开阀 29 放散后, 泄压后可以卸下充装软管。 0091 车载气瓶组拖车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气体或液体的贮存或分配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