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缓冲装置的缓冲块.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6180642 上传时间:2019-05-17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324813.7

申请日:

2012.09.05

公开号:

CN103671673A

公开日:

2014.03.2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16F 9/04申请日:20120905|||公开

IPC分类号:

F16F9/04; F16F9/32

主分类号:

F16F9/04

申请人:

许容薰; 金永春

发明人:

许容薰; 金永春

地址:

韩国大邱广域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代理人:

楼高潮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用作汽车的缓冲装置的减震器的用于缓冲装置的缓冲块。本发明如下构成,即在由弹性材料的合成树脂(PP、PE等)射出成型的主体的外周面以等间隔形成多个波形突起和波形凹槽而使主体成型为中空皱纹管形态,在主体上端形成用于将缓冲块安装在缓冲装置的耦合部件,在主体下端形成用于引入汽缸杆的引入孔,形成在波形突起或波形凹槽的邻接部分的内外侧的弯曲部设置由软质合成树脂制成的冲击缓和部件。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即主体因与气缸发生冲突而收缩作用时,即使与弯曲部接触,由于冲击缓冲部件起缓冲作用而最大限度的减小在弯曲部发生的冲击,不仅增进缓冲块的耐久性,且最大限度地减低因弯曲部的收缩引起的噪音的发生。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缓冲装置的缓冲块,其中,包括:
多个波形突起(12)及波形凹槽(13),其形成为中空皱纹管形态,并在具有1.5mm至5mm厚度的由弹性合成树脂而成的主体(11)的外周面以等间隔连续形成
耦合部件(14),其用于在所述主体(11)的上端安装缓冲部件而形成;
通孔(15),其设置在所述耦合部件(14)的内侧;
引入孔(17),其形成在构成所述主体(11)的下端面的缓冲板(16)的中央部用以引入汽缸杆(L);
楔形卡止突起(14a),其形成在所述主体(11)的耦合部件(14)以便卡止在缓冲装置(3)的弹簧限位器(5)的突起部(5a);以及
“O”形冲击缓和部件(T),其由软质合成树脂制成,在所述主体(11)收缩时为了缓和施加于弯曲部(R)的冲击介设在“<”或“>”形弯曲部(R),“<”或“>”形弯曲部(R)形成在所述主体(11)的波形突起(12)和波形凹槽(13)的内侧及外侧的相邻地区。

2.   一种用于缓冲装置的缓冲块,其中,包括:
多个波形突起(12)及波形凹槽(13),其形成为中空皱纹管形态,并在具有1.5mm至5mm厚度的由弹性合成树脂而成的主体(11)的外周面以等间隔连续形成;
耦合部件(14)、楔形卡止突起(14a)及通孔(15),其用于在所述主体(11)的上端安装缓冲部件而形成;
引入孔(17),其形成在所述主体(11)的下端用以引入汽缸杆(L);
防尘罩(20),其设置在形成于所述引入孔(17)的缓冲板(16)以使所述主体(11)、缓冲板(16)及防尘罩(20)形成为一体;
多个波形突起(22)及波形凹槽(23),在所述防尘罩(20)的外周面以等间隔连续形成;
弯折部(24),其形成在所述引入开口(21)的上端部,并具有比防尘罩(20)缩小的直径以便弯折部的内面被按压于气缸(C)的外周面;
“O”形冲击缓和部件(T),其由软质合成树脂制成,在所述主体(11)收缩时为了缓和施加于弯曲部(R)的冲击介设在“<”或“>”形弯曲部(R),“<”或“>”形弯曲部(R)形成在所述主体(11)的波形突起(12)和波形凹槽(13)的内侧及外侧的相邻地区,
所述楔形卡止突起(14a)设置在所述主体(11)的耦合部件(14)以便卡止于缓冲装置(3)的弹性限位器(5)的突起部(5a)。

说明书

说明书用于缓冲装置的缓冲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缓冲装置的缓冲块,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在用作汽车缓冲装置的减震器中为了对应由于汽车的运行状态上下升降动作的汽缸的冲击而使用的缓冲块。
背景技术
汽车由于路面的陡坡、倾斜、加速或制动、旋回等从多方向受到偏斜、振动及冲击等,作为为了在如所述的振动或偏斜中也能稳定地控制汽车的手段而使用缓冲装置(冲击吸收装置)的所谓减震器。
所述缓冲装置通过组合填充有油(oil)或气体(gas)的汽缸和围绕汽缸的螺旋形弹簧来体现,在构成缓冲装置的构成零件中包含对应汽缸的冲击的缓冲块和从灰尘或其他不纯物保护汽缸的防尘罩。
图1示出现有缓冲块1的一实施例,图2示出现有缓冲块1的截面图,如图所示,现有缓冲块1在由发泡聚氨酯材料形成为倒锥形的主体1a形成多个波形槽1b,在主体1a的中央部形成垂直穿通主体1a的插入孔1c,在插入孔1c的上端形成朝上部突出结合单元1d。
图3示出现有防尘罩2的一实施例,如图所示,现有防尘罩2在下部开放而上部被密封的圆筒形管体2a的上部面形成耦合用突起2b,在耦合用突起2b的内侧形成耦合孔2c而构成。
图4是示出适用缓冲块1及防尘罩2的缓冲装置3的一实施例,如图所示,在设置于安装架4的底部的弹簧限位器5和保持预定间隔设置的弹簧片6之间设置螺旋弹簧S,并设置通过螺旋弹簧S的内部的汽缸C来体现缓冲装置3,在弹簧限位器5的底面插入耦合用突起2b来安装防尘罩2,并利用结合单元1d将缓冲块1另外安装在防尘罩2的内侧上端,并将汽缸C的杠杆L贯穿缓冲块1的插入孔1c,从而杠杆L的端部固定在安装架4,单独制作缓冲块1和防尘罩2通过单独的工程安装在缓冲装置3。
发明内容
用于现有缓冲装置的缓冲块由发泡聚氨酯材料制成,由于使用昂贵的材料,因此其制造费用昂贵,而且在使用后不能再使用,需全部废弃,随此不断地提出不利于费用及环境污染方面的问题点,还提起由于另外制作用于所述缓冲装置的防尘罩之后安装在缓冲装置,这会使缓冲装置的制造工程变复杂,并造成费用上升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解决如所述的现有缓冲坏和防尘罩的诸多问题点而提出的,提供通过能再利用的合成树脂(PP、PE等)射出成型的缓冲块,因此不仅能减低制造费用,而且使用后能够再使用,这会最大限度地减低对环境的负载,以此为技术课题的重点完成了本发明。另外,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其他技术课题是提供一种使缓冲块和防尘罩一体化,从而减低缓冲装置的制造费用的同时,简化换种装置的生产工程,从而能提高生产效率的缓冲块。
本发明的其他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于在汽缸上下升降动作时的冲突而做收缩作用时,最大限度地减低接触冲击,增进缓冲性能及耐久性,并能最大限度地减小因与汽缸冲突而在收缩过程中发生的噪音的缓冲块。
为实现所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为如下,即在由弹性材料的合成树脂(PP,PE等)射出成型厚度为1.5mm至5mm的主体,在所述主体的外周面以等间隔连续形成多个波形突起和波形凹槽而使主体成型为中空皱纹管体形态,在主体上端形成用于将缓冲块安装在缓冲装置的耦合部件和楔形卡止突起,在主体下端形成供引入汽缸杆的引入孔,在形成在主体的波形突起或波形凹槽的邻接部分的内外侧的弯曲部设置由软质合成树脂制成的冲击缓和部件而构成。
本发明所提供的缓冲块具有以下优点,即通过利用合成树脂的射出成型以低廉的费用能够大量生产,从而不仅能减低缓冲装置的制造费用,同时使用缓冲块后能够全部再利用而能够最大限度的减低环境负载,而且,在本发明所提供的缓冲块能一体形成防尘盖,因此不仅能减低费用,而且减少零件及工程数,提高缓冲装置的生产性。
而且,本发明因汽车的运行状态而与上下升降动作的气缸发生冲突而收缩作用时,即使存在弯曲部的接触,冲击缓冲部件起缓冲作用来最大限度的减小在弯曲部发生的冲击,不仅能增进化冲快的耐久性,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减低因弯曲部的收缩而引起的噪音发生,因此本发明是能期待技术效果的有益的发明。
附图说明
图1A及图1B是示出现有缓冲块的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及俯视图。
图2是沿图1A的A-A线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现有防尘罩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是适用现有缓冲块及防尘罩的缓冲装置的参考截面图。
图5A及图5B是本发明提供的缓冲块的主视图及俯视图。
图6是沿图5A的B-B线的截面图。
图7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图。
图8A及图8B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正视图及平面图。
图9是沿图8A的D-D线的截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11A、图11B、图11C、图11D、图11E、图11F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冲击缓冲部件的实施形态的参考图。
图中:
3:缓冲装置,4:安装架,5:弹簧限位器,6:弹簧片,10:缓冲块,11:主体,12:波形突起,13:波形凹槽,14:耦合部件,15:通孔,16:缓冲板,17:引入孔,20:防尘罩,21:引入开口,22:波形突起,23:波形凹槽,24:弯折部,C:弯曲部,T:冲击缓和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5A及图5B示出根据本发明所示的缓冲块10的优选实施例,图6是纵向切开缓冲块10的截面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由PP、PE等弹性材质的合成树脂射出成型厚度为1.5mm至5mm的主体11,在主体11的外周面以等间隔连续形成多个波形突起12和波形凹槽13而使主体11成型为中空皱纹管形态,从而通过组合波形突起12及波形凹槽13对主体11提供如弹簧的弹性(缓冲力)。
在所述主体11的上端一体形成用于安装在缓冲装置3的耦合部件14,在耦合部件14的内侧形成供气缸杆L贯穿的通孔15,在耦合部件14的外周缘设置楔形卡止突起14a,密封主体11的下端面,使密封的下端面起缓冲板16的作用,在缓冲板16的中央部形成用于引入气缸杆的引入孔17。
如上所述,通过在主体11形成波形突起12及波形凹槽13,在波形突起12和波形凹槽13的相邻地区的内外侧形成“<”或“>”形的多个弯曲部R,在各弯曲部R介设由软质合成树脂制成的“O”形冲击缓和部件T,从而在主体11收缩时能够缓和施加于弯曲部R的冲击的同时,能够减小因冲击而引起的噪音。
所述冲击缓和部件T由弹性及缓和振动及冲击能力出色的软质合成树脂制成,可以利用截面呈圆形的通常的“O”形构造物或截面呈长方形的垫圈形构造物等,根据情况,在一侧形成切开槽,而能够提高缓和振动及冲击作用,冲击缓和部件T可以实施多种形态(参照图11)。
<发明的作用>
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发明,在设置在安装架4的底部的弹簧限位器5和以预定间隔设置的弹簧片6之间设置螺旋弹簧S,并设置贯穿螺旋弹簧S的内部的汽缸C而构成的缓冲装置3上安装而使用,在弹簧限位器5的底面设置防尘罩2的状态下,贯穿防尘罩2的通孔的缓冲块10的耦合部件14插入至形成在弹簧限位器5的通孔,从而缓冲块10及防尘罩2一体结合在弹簧限位器5,当缓冲块10的耦合部件14结合在弹簧限位器5的通孔时,形成在耦合部件14的楔形卡止突起14a被卡止在弹簧限位器5的突起部5a,而坚固地固定缓冲块17和防尘罩2,然后将汽缸C的杠杆L贯穿缓冲块10的引入孔17和耦合孔15,使杠杆L的端部固定在安装架4而使用(参照图7)。 
本发明由于在汽车发生的冲击及振动而缓冲装置3的汽缸C升降时,汽缸C的上部面碰撞在形成于缓冲块10的下端面的缓冲板15,由于形成在主体11的波形突起12及波形凹槽13对缓冲块10赋予缓冲力,因此在缓冲块10和汽缸C冲突过程中发生的负重被主体11缓和,由此,可以最大限度的减低传到车体的汽缸C和缓冲块10的冲突负重。
并且,本发明由于汽缸C和缓冲块10的冲突而主体11收缩的过程中,通过介设在弯曲部R的冲击缓冲部件T吸收冲击,从而缓和施加于弯曲部R的冲击,而能提高缓冲块10的缓冲作用,同时减低冲击负重,增进缓冲块10的耐久性,并且,最大限度地减小在冲击缓和部件T和汽缸C冲突的过程中发生的噪音而提供肃静状态。
而且,本发明由于缓冲块10保持固定在弹簧限位器5的状态,,因此,即使由于施加在缓冲装置3的冲击汽缸C的杠杆L发生移动,缓冲块10也不会从弹簧限位器5脱离或缓冲块10随着气缸杆L移动,因此在缓冲装置不会发生噪音。
<发明的其他实施形态>
图8示出本发明提供的缓冲块10的另一实施例,图9示出纵向切开所述缓冲块10的截面图,如图所示,在由弹性材料射出形成为具有1.5mm至5mm的厚度的主体11的外周面以等间隔连续形成波形突起12及波形凹槽13,使主体11成型为皱纹管形态,在主体11的上端形成耦合部件14及楔形卡止突起14a及通孔15,在主体11的下端形成供气缸杆L引入的引入孔17而构成缓冲块10,在形成在所述主体11的引入孔17设置朝外侧扩开的缓冲板16,在缓冲板16设置防尘罩20,从而使主体11和缓冲板16以及防尘罩20成为一体,此时防尘罩20具有大于主体11的预定直径。
在所述防尘罩20的外周面以等间隔连续形成多个波形突起22及波形凹槽,通过波形突起22和波形凹槽23对防尘罩20赋予缓冲力,在形成在防尘罩20的下端的引入开口21的上端部设置直径比防尘罩20缩小的弯折部24,将缓冲块10安装在缓冲装置3的状态下,朝防尘罩20的内侧引入汽缸C,则弯折部24的内面能被按压在汽缸C的外周面(图10参照)。
此时,防尘罩20及弯折部24的直径按照适用于缓冲装置3的汽缸C 的规格有弹性地设计,防尘罩20及引入开口21的直径是不能特定的。
如上所述构成缓冲块10时,当缓冲块10安装在缓冲装置3时一起安装围绕汽缸C的防尘罩20(参照图10),此时由于引入开口21被按压在汽缸C的表面,因此能彻底防止不纯物流入到汽缸C,并且,由于引入开口21被汽缸C按压,因此在汽缸C升降时,防尘罩29也一起进行伸缩作用,从而发生在缓冲块10的主体11的缓冲力和发生在防尘罩20的缓冲力结合而能更加缓和汽缸C的冲突负重。
而且,由于缓冲块10和防尘罩20形成为一体化,因此仅一次的成型能制造,从而与单独成型缓冲块10和防尘罩20时相比能缩小工程数和材料,并能减低制造费用,当缓冲块10安装在缓冲装置3时,也一起安装围绕汽缸C的防尘罩20(参照图10),因此能简化缓冲装置3的制造工程,且能够全部再利用缓冲块10和防尘罩20,因此也能减少环境负载。

用于缓冲装置的缓冲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用于缓冲装置的缓冲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用于缓冲装置的缓冲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于缓冲装置的缓冲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缓冲装置的缓冲块.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67167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3.26 CN 103671673 A (21)申请号 201210324813.7 (22)申请日 2012.09.05 F16F 9/04(2006.01) F16F 9/32(2006.01) (71)申请人 许容薰 地址 韩国大邱广域市 申请人 金永春 (72)发明人 许容薰 金永春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32200 代理人 楼高潮 (54) 发明名称 用于缓冲装置的缓冲块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用作汽车的缓冲装置 的减震器的用于缓冲装置的缓冲块。本发明如下 。

2、构成, 即在由弹性材料的合成树脂 (PP、 PE 等) 射 出成型的主体的外周面以等间隔形成多个波形突 起和波形凹槽而使主体成型为中空皱纹管形态, 在主体上端形成用于将缓冲块安装在缓冲装置的 耦合部件, 在主体下端形成用于引入汽缸杆的引 入孔, 形成在波形突起或波形凹槽的邻接部分的 内外侧的弯曲部设置由软质合成树脂制成的冲击 缓和部件。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 即主体因与气 缸发生冲突而收缩作用时, 即使与弯曲部接触, 由 于冲击缓冲部件起缓冲作用而最大限度的减小在 弯曲部发生的冲击, 不仅增进缓冲块的耐久性, 且 最大限度地减低因弯曲部的收缩引起的噪音的发 生。 (51)Int.Cl. 权利要求。

3、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10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0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671673 A CN 103671673 A 1/1 页 2 1. 一种用于缓冲装置的缓冲块, 其中, 包括 : 多个波形突起 (12) 及波形凹槽 (13) , 其形成为中空皱纹管形态, 并在具有1.5mm至5mm 厚度的由弹性合成树脂而成的主体 (11) 的外周面以等间隔连续形成 耦合部件 (14) , 其用于在所述主体 (11) 的上端安装缓冲部件而形成 ; 通孔 (15) , 其设置在所述耦合部件 (14) 的。

4、内侧 ; 引入孔 (17) , 其形成在构成所述主体 (11) 的下端面的缓冲板 (16) 的中央部用以引入 汽缸杆 (L) ; 楔形卡止突起 (14a) , 其形成在所述主体 (11) 的耦合部件 (14) 以便卡止在缓冲装置 (3) 的弹簧限位器 (5) 的突起部 (5a) ; 以及 “O” 形冲击缓和部件 (T) , 其由软质合成树脂制成, 在所述主体 (11) 收缩时为了缓和施 加于弯曲部 (R) 的冲击介设在 “” 形弯曲部 (R) ,“” 形弯曲部 (R) 形成在所 述主体 (11) 的波形突起 (12) 和波形凹槽 (13) 的内侧及外侧的相邻地区。 2. 一种用于缓冲装置的缓冲。

5、块, 其中, 包括 : 多个波形突起 (12) 及波形凹槽 (13) , 其形成为中空皱纹管形态, 并在具有1.5mm至5mm 厚度的由弹性合成树脂而成的主体 (11) 的外周面以等间隔连续形成 ; 耦合部件 (14) 、 楔形卡止突起 (14a) 及通孔 (15) , 其用于在所述主体 (11) 的上端安装 缓冲部件而形成 ; 引入孔 (17) , 其形成在所述主体 (11) 的下端用以引入汽缸杆 (L) ; 防尘罩 (20) , 其设置在形成于所述引入孔 (17) 的缓冲板 (16) 以使所述主体 (11) 、 缓冲 板 (16) 及防尘罩 (20) 形成为一体 ; 多个波形突起 (22)。

6、 及波形凹槽 (23) , 在所述防尘罩 (20) 的外周面以等间隔连续形成 ; 弯折部 (24) , 其形成在所述引入开口 (21) 的上端部, 并具有比防尘罩 (20) 缩小的直径 以便弯折部的内面被按压于气缸 (C) 的外周面 ; “O” 形冲击缓和部件 (T) , 其由软质合成树脂制成, 在所述主体 (11) 收缩时为了缓和施 加于弯曲部 (R) 的冲击介设在 “” 形弯曲部 (R) ,“” 形弯曲部 (R) 形成在所 述主体 (11) 的波形突起 (12) 和波形凹槽 (13) 的内侧及外侧的相邻地区, 所述楔形卡止突起 (14a) 设置在所述主体 (11) 的耦合部件 (14) 以。

7、便卡止于缓冲装置 (3) 的弹性限位器 (5) 的突起部 (5a)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671673 A 2 1/4 页 3 用于缓冲装置的缓冲块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缓冲装置的缓冲块, 更详细而言, 涉及一种在用作汽车缓冲 装置的减震器中为了对应由于汽车的运行状态上下升降动作的汽缸的冲击而使用的缓冲 块。 背景技术 0002 汽车由于路面的陡坡、 倾斜、 加速或制动、 旋回等从多方向受到偏斜、 振动及冲击 等, 作为为了在如所述的振动或偏斜中也能稳定地控制汽车的手段而使用缓冲装置 (冲击 吸收装置) 的所谓减震器。 0003 所述缓冲装置通过组合填充有油 (。

8、oil) 或气体 (gas) 的汽缸和围绕汽缸的螺旋形 弹簧来体现, 在构成缓冲装置的构成零件中包含对应汽缸的冲击的缓冲块和从灰尘或其他 不纯物保护汽缸的防尘罩。 0004 图 1 示出现有缓冲块 1 的一实施例, 图 2 示出现有缓冲块 1 的截面图, 如图所示, 现有缓冲块 1 在由发泡聚氨酯材料形成为倒锥形的主体 1a 形成多个波形槽 1b, 在主体 1a 的中央部形成垂直穿通主体 1a 的插入孔 1c, 在插入孔 1c 的上端形成朝上部突出结合单元 1d。 0005 图 3 示出现有防尘罩 2 的一实施例, 如图所示, 现有防尘罩 2 在下部开放而上部被 密封的圆筒形管体 2a 的上部。

9、面形成耦合用突起 2b, 在耦合用突起 2b 的内侧形成耦合孔 2c 而构成。 0006 图 4 是示出适用缓冲块 1 及防尘罩 2 的缓冲装置 3 的一实施例, 如图所示, 在设置 于安装架4的底部的弹簧限位器5和保持预定间隔设置的弹簧片6之间设置螺旋弹簧S, 并 设置通过螺旋弹簧S的内部的汽缸C来体现缓冲装置3, 在弹簧限位器5的底面插入耦合用 突起 2b 来安装防尘罩 2, 并利用结合单元 1d 将缓冲块 1 另外安装在防尘罩 2 的内侧上端, 并将汽缸 C 的杠杆 L 贯穿缓冲块 1 的插入孔 1c, 从而杠杆 L 的端部固定在安装架 4, 单独制 作缓冲块 1 和防尘罩 2 通过单独。

10、的工程安装在缓冲装置 3。 发明内容 0007 用于现有缓冲装置的缓冲块由发泡聚氨酯材料制成, 由于使用昂贵的材料, 因此 其制造费用昂贵, 而且在使用后不能再使用, 需全部废弃, 随此不断地提出不利于费用及环 境污染方面的问题点, 还提起由于另外制作用于所述缓冲装置的防尘罩之后安装在缓冲装 置, 这会使缓冲装置的制造工程变复杂, 并造成费用上升的问题。 0008 本发明是为解决如所述的现有缓冲坏和防尘罩的诸多问题点而提出的, 提供通过 能再利用的合成树脂 (PP、 PE等) 射出成型的缓冲块, 因此不仅能减低制造费用, 而且使用后 能够再使用, 这会最大限度地减低对环境的负载, 以此为技术课。

11、题的重点完成了本发明。 另 外,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其他技术课题是提供一种使缓冲块和防尘罩一体化, 从而减低缓冲 装置的制造费用的同时, 简化换种装置的生产工程, 从而能提高生产效率的缓冲块。 说 明 书 CN 103671673 A 3 2/4 页 4 0009 本发明的其他另一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由于在汽缸上下升降动作时的冲突而做收 缩作用时, 最大限度地减低接触冲击, 增进缓冲性能及耐久性, 并能最大限度地减小因与汽 缸冲突而在收缩过程中发生的噪音的缓冲块。 0010 为实现所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为如下, 即在由弹性材料的合成树脂 (PP,PE 等) 射出成型厚度为 1.5mm 。

12、至 5mm 的主体, 在所述主体的外周面以等间隔连续形成 多个波形突起和波形凹槽而使主体成型为中空皱纹管体形态, 在主体上端形成用于将缓冲 块安装在缓冲装置的耦合部件和楔形卡止突起, 在主体下端形成供引入汽缸杆的引入孔, 在形成在主体的波形突起或波形凹槽的邻接部分的内外侧的弯曲部设置由软质合成树脂 制成的冲击缓和部件而构成。 0011 本发明所提供的缓冲块具有以下优点, 即通过利用合成树脂的射出成型以低廉的 费用能够大量生产, 从而不仅能减低缓冲装置的制造费用, 同时使用缓冲块后能够全部再 利用而能够最大限度的减低环境负载, 而且,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缓冲块能一体形成防尘盖, 因此不仅能减低费用。

13、, 而且减少零件及工程数, 提高缓冲装置的生产性。 0012 而且, 本发明因汽车的运行状态而与上下升降动作的气缸发生冲突而收缩作用 时, 即使存在弯曲部的接触, 冲击缓冲部件起缓冲作用来最大限度的减小在弯曲部发生的 冲击, 不仅能增进化冲快的耐久性, 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减低因弯曲部的收缩而引起的噪音 发生, 因此本发明是能期待技术效果的有益的发明。 附图说明 0013 图 1A 及图 1B 是示出现有缓冲块的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及俯视图。 0014 图 2 是沿图 1A 的 A-A 线的截面图。 0015 图 3 是示出现有防尘罩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6 图 4 是适用现有缓冲块及防尘罩的缓。

14、冲装置的参考截面图。 0017 图 5A 及图 5B 是本发明提供的缓冲块的主视图及俯视图。 0018 图 6 是沿图 5A 的 B-B 线的截面图。 0019 图 7 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图。 0020 图 8A 及图 8B 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正视图及平面图。 0021 图 9 是沿图 8A 的 D-D 线的截面图。 0022 图 10 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0023 图11A、 图11B、 图11C、 图11D、 图11E、 图11F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冲击缓冲部件的 实施形态的参考图。 0024 图中 : 3 : 缓冲装置, 4 : 安装架, 5 : 弹簧限位器, 6 : 。

15、弹簧片, 10 : 缓冲块, 11 : 主体, 12 : 波形突 起, 13 : 波形凹槽, 14 : 耦合部件, 15 : 通孔, 16 : 缓冲板, 17 : 引入孔, 20 : 防尘罩, 21 : 引入开 口, 22 : 波形突起, 23 : 波形凹槽, 24 : 弯折部, C : 弯曲部, T : 冲击缓和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图 5A 及图 5B 示出根据本发明所示的缓冲块 10 的优选实施例, 图 6 是纵向切开缓 冲块10的截面图, 如图所示, 本发明由PP、 PE等弹性材质的合成树脂射出成型厚度为1.5mm 说 明 书 CN 103671673 A 4 3/4 页 5。

16、 至5mm的主体11, 在主体11的外周面以等间隔连续形成多个波形突起12和波形凹槽13而 使主体 11 成型为中空皱纹管形态, 从而通过组合波形突起 12 及波形凹槽 13 对主体 11 提 供如弹簧的弹性 (缓冲力) 。 0026 在所述主体11的上端一体形成用于安装在缓冲装置3的耦合部件14, 在耦合部件 14 的内侧形成供气缸杆 L 贯穿的通孔 15, 在耦合部件 14 的外周缘设置楔形卡止突起 14a, 密封主体 11 的下端面, 使密封的下端面起缓冲板 16 的作用, 在缓冲板 16 的中央部形成用 于引入气缸杆的引入孔 17。 0027 如上所述, 通过在主体 11 形成波形突起。

17、 12 及波形凹槽 13, 在波形突起 12 和波形 凹槽 13 的相邻地区的内外侧形成 “” 形的多个弯曲部 R, 在各弯曲部 R 介设由软质 合成树脂制成的 “O” 形冲击缓和部件 T, 从而在主体 11 收缩时能够缓和施加于弯曲部 R 的 冲击的同时, 能够减小因冲击而引起的噪音。 0028 所述冲击缓和部件 T 由弹性及缓和振动及冲击能力出色的软质合成树脂制成, 可 以利用截面呈圆形的通常的 “O” 形构造物或截面呈长方形的垫圈形构造物等, 根据情况, 在 一侧形成切开槽, 而能够提高缓和振动及冲击作用, 冲击缓和部件 T 可以实施多种形态 (参 照图 11) 。 0029 如上所述构。

18、成的本发明, 在设置在安装架 4 的底部的弹簧限位器 5 和以预定间隔设置 的弹簧片 6 之间设置螺旋弹簧 S, 并设置贯穿螺旋弹簧 S 的内部的汽缸 C 而构成的缓冲装 置 3 上安装而使用, 在弹簧限位器 5 的底面设置防尘罩 2 的状态下, 贯穿防尘罩 2 的通孔的 缓冲块 10 的耦合部件 14 插入至形成在弹簧限位器 5 的通孔, 从而缓冲块 10 及防尘罩 2 一 体结合在弹簧限位器 5, 当缓冲块 10 的耦合部件 14 结合在弹簧限位器 5 的通孔时, 形成在 耦合部件 14 的楔形卡止突起 14a 被卡止在弹簧限位器 5 的突起部 5a, 而坚固地固定缓冲 块 17 和防尘罩。

19、 2, 然后将汽缸 C 的杠杆 L 贯穿缓冲块 10 的引入孔 17 和耦合孔 15, 使杠杆 L 的端部固定在安装架 4 而使用 (参照图 7) 。 0030 本发明由于在汽车发生的冲击及振动而缓冲装置 3 的汽缸 C 升降时, 汽缸 C 的上 部面碰撞在形成于缓冲块10的下端面的缓冲板15, 由于形成在主体11的波形突起12及波 形凹槽 13 对缓冲块 10 赋予缓冲力, 因此在缓冲块 10 和汽缸 C 冲突过程中发生的负重被主 体 11 缓和, 由此, 可以最大限度的减低传到车体的汽缸 C 和缓冲块 10 的冲突负重。 0031 并且, 本发明由于汽缸 C 和缓冲块 10 的冲突而主体 。

20、11 收缩的过程中, 通过介设在 弯曲部R的冲击缓冲部件T吸收冲击, 从而缓和施加于弯曲部R的冲击, 而能提高缓冲块10 的缓冲作用, 同时减低冲击负重, 增进缓冲块 10 的耐久性, 并且, 最大限度地减小在冲击缓 和部件 T 和汽缸 C 冲突的过程中发生的噪音而提供肃静状态。 0032 而且, 本发明由于缓冲块 10 保持固定在弹簧限位器 5 的状态, , 因此, 即使由于施 加在缓冲装置 3 的冲击汽缸 C 的杠杆 L 发生移动, 缓冲块 10 也不会从弹簧限位器 5 脱离或 缓冲块 10 随着气缸杆 L 移动, 因此在缓冲装置不会发生噪音。 0033 图 8 示出本发明提供的缓冲块 1。

21、0 的另一实施例, 图 9 示出纵向切开所述缓冲块 10 的 截面图, 如图所示, 在由弹性材料射出形成为具有 1.5mm 至 5mm 的厚度的主体 11 的外周面 以等间隔连续形成波形突起 12 及波形凹槽 13, 使主体 11 成型为皱纹管形态, 在主体 11 的 说 明 书 CN 103671673 A 5 4/4 页 6 上端形成耦合部件 14 及楔形卡止突起 14a 及通孔 15, 在主体 11 的下端形成供气缸杆 L 引 入的引入孔17而构成缓冲块10, 在形成在所述主体11的引入孔17设置朝外侧扩开的缓冲 板 16, 在缓冲板 16 设置防尘罩 20, 从而使主体 11 和缓冲板。

22、 16 以及防尘罩 20 成为一体, 此 时防尘罩 20 具有大于主体 11 的预定直径。 0034 在所述防尘罩 20 的外周面以等间隔连续形成多个波形突起 22 及波形凹槽, 通过 波形突起 22 和波形凹槽 23 对防尘罩 20 赋予缓冲力, 在形成在防尘罩 20 的下端的引入开 口21的上端部设置直径比防尘罩20缩小的弯折部24, 将缓冲块10安装在缓冲装置3的状 态下, 朝防尘罩 20 的内侧引入汽缸 C, 则弯折部 24 的内面能被按压在汽缸 C 的外周面 (图 10 参照) 。 0035 此时, 防尘罩 20 及弯折部 24 的直径按照适用于缓冲装置 3 的汽缸 C 的规格有弹 。

23、性地设计, 防尘罩 20 及引入开口 21 的直径是不能特定的。 0036 如上所述构成缓冲块10时, 当缓冲块10安装在缓冲装置3时一起安装围绕汽缸C 的防尘罩 20 (参照图 10) , 此时由于引入开口 21 被按压在汽缸 C 的表面, 因此能彻底防止不 纯物流入到汽缸 C, 并且, 由于引入开口 21 被汽缸 C 按压, 因此在汽缸 C 升降时, 防尘罩 29 也一起进行伸缩作用, 从而发生在缓冲块 10 的主体 11 的缓冲力和发生在防尘罩 20 的缓冲 力结合而能更加缓和汽缸 C 的冲突负重。 0037 而且, 由于缓冲块 10 和防尘罩 20 形成为一体化, 因此仅一次的成型能制。

24、造, 从而 与单独成型缓冲块10和防尘罩20时相比能缩小工程数和材料, 并能减低制造费用, 当缓冲 块 10 安装在缓冲装置 3 时, 也一起安装围绕汽缸 C 的防尘罩 20 (参照图 10) , 因此能简化缓 冲装置 3 的制造工程, 且能够全部再利用缓冲块 10 和防尘罩 20, 因此也能减少环境负载。 说 明 书 CN 103671673 A 6 1/10 页 7 图 1A 图 1B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71673 A 7 2/10 页 8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71673 A 8 3/10 页 9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71。

25、673 A 9 4/10 页 10 图 5A 图 5B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71673 A 10 5/10 页 11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71673 A 11 6/10 页 12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71673 A 12 7/10 页 13 图 8A 图 8B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71673 A 13 8/10 页 14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71673 A 14 9/10 页 15 图 10 图 11A 图 11B 图 11C 图 11D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71673 A 15 10/10 页 16 图 11E 图 11F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71673 A 1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