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墙单元和幕墙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排列在建筑物外周上的幕墙单元和具有该幕墙单元的幕
墙,具体而言,涉及双层幕墙单元和幕墙。
背景技术
由于幕墙只需用金属配件把预先组装的幕墙单元安装在建筑物主体
结构上即可,所以除了施工性能优良以外,还可以应对近年来对玻璃基
调外观的要求,因而在新建和改建高楼等中的使用不断增加。
幕墙单元有单层幕墙和双层幕墙,单层幕墙用一块玻璃面板把室内
外隔开,双层幕墙用在室内外以规定间隔排列的多块(通常为两块)玻
璃面板把室内外隔开。在该双层幕墙中,配置在室外侧的玻璃面板和配
置在室内侧的玻璃面板之间形成有中空层。在冬季等寒冷期间,这样的
中空层发挥隔热层的功能,可以提高室内侧的制热效率。另一方面,在
夏季等炎热期间,通过对中空层内的空气进行换气,可以缓解因直射的
阳光而被加热的玻璃面板和配置在中空层内的百叶窗等温度升高。而且,
由于可以抑制这些热量流向室内,所以可以提高室内侧的制冷效率。
近年来,从需要应对地球暖化、减少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以实现节
能的角度考虑,上述那样的可以提高制冷制热效率的幕墙单元的结构也
比以前变得重要。
然而,在双层幕墙单元中,由于玻璃面板排列在室内外方向上,无
论如何在室内侧都需要空间。因此,希望使设置空间尽可能较薄。但如
果薄型化,则中空层变窄,因通风量减少和通风阻力增加,存在上述的
换气效率恶化的倾向。
专利文献1公开了对中空层进行换气的方式。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
幕墙中,在形成框体的下横框和上横框上设置有连通中空层的换气口,
可以使空气在该上下换气口之间流通。
此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幕墙单元(双层窗单元)中,沿框体的
纵框设置有与中空层连通的多个孔,由此,可以对中空层内进行换气。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报第4325806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6-2395号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幕墙中,在某个幕墙单元的上横框上配置的换
气口和其上方相邻的幕墙单元的下横框上配置的换气口上下相邻排列。
因此,从下侧的幕墙单元流出的空气重新流入上侧的幕墙单元中,容易
引起所谓的短路,换气的效率降低。此外,由于具有换气口的上下横框
重叠,所以在形成幕墙时,横框部分变厚,不是理想的外观。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幕墙中,由于多个换气口都形成
在纵框上,所以可以防止横框变厚,可以减少短路。可是,由于空气流
在纵向位于大体相同的线上,仍然有短路的问题。此外,在从纵框之间
流入空气时,由于必须从一个纵框之间向配置在其两侧的两个幕墙单元
提供空气,为了得到足够的空气量,需要加大纵框之间的间隔,在形成
幕墙时,看起来纵框部分较厚。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防止短路并且外观
良好的幕墙单元。此外,提供具有该幕墙单元的幕墙。
下面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虽然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把附图标记标
在括号中,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图示的方式。
方式1所述的发明是配置在建筑物外周部上的幕墙单元(10、10’),
其包括:框体(15),由横框(40、50、60)和纵框(20、30)形成;
第一玻璃面板(70),配置在由框体划分的框内;以及第二玻璃面板(75),
与第一玻璃面板隔开规定的间隔,面对该第一玻璃面板的一个表面配置,
并且配置在由框体划分的框内,幕墙单元形成有由框体、第一玻璃面板
和第二玻璃面板包围的中空层(A),在框体的一个横框上设置有与中空
层相通的流通口(51a),在框体的至少一个纵框上设置有与中空层相通
的流通口(21a、31a)。
方式2所述的发明在方式1所述的幕墙单元(10、10’)的基础上,
在幕墙单元安装于建筑物的状态下,设置在纵框上的流通口(21a、31a)
比设置在横框上的流通口(51a)的位置高。
方式3所述的发明在方式1或2所述的幕墙单元(10’)的基础上,
在纵框(20、30)上具有防止进水装置(90、190、290、390)。
方式4所述的发明是把方式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幕墙单元(10、
10、…、10’、10’、…)沿建筑物外周在上下左右排列而形成的幕墙,
在上下配置的幕墙单元之间,形成有从设置在横框上的流通口(51a)与
外部相通的流通通道,在左右配置的幕墙单元之间,形成有从设置在纵
框上的流通口(21a、31a)与外部相通的流通通道。
按照本发明的幕墙单元、幕墙,对于其外观,可以抑制纵横任何一
个框变粗,可以使外观良好。
此外,对于中空层内的换气,可以防止短路,也可以抑制中空层内
温度的升高。因此有助于节能。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幕墙从室外观察的主视图。
图2是沿图1中II-II所示的线的剖视图。
图3是沿图1中III-III所示的线的剖视图。
图4是变形例的幕墙中相当于图3的图。
图5是说明防止进水装置190的图。
图6是说明防止进水装置290的图。
图7是说明防止进水装置390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幕墙单元
15框体
20纵框
21a狭缝(流通口)
30纵框
31a狭缝(流通口)
40上横框(横框)
50下横框(横框)
60中间横框(横框)
70室外侧玻璃面板(第一玻璃面板)
75室内侧玻璃面板(第二玻璃面板)
90、190、290、390防止进水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面说明的本发明实施方式,可以清楚地知道本发明的上述作
用和效果。下面根据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图1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幕墙构成的建筑物的外观。从图1可以看
出,通过在建筑物主体结构上沿上下左右排列安装多个幕墙单元10、
10、…,形成作为建筑物外壁一个方式的幕墙(为了容易理解,仅用实
线表示了在水平方向相邻的两个幕墙单元10、10,其他幕墙单元10、10、…
用虚线表示)。
幕墙单元10包括:框体15;以及在由该框体15划分的框内所配置
的室外侧玻璃面板70、室内侧玻璃面板75(参照图2)、拱肩部玻璃面
板80和板85(参照图2)。
图2表示沿图1中II-II所示的线的剖视图(垂直剖视图),图3表
示沿图1中III-III所示的线的剖视图(水平剖视图)。在图2中,纸面
左侧为室外侧,纸面右侧为室内侧。此外,在图3中,纸面上侧为室内
侧,纸面下侧为室外侧。
把纵框20、纵框30以及作为横框的上横框40、下横框50、中间横
框60组合成矩形框状,构成框体15。详细地说,从图1可以看出,由纵
框20、30、上横框40、下横框50形成框状,中间横框60配置成搭在纵
框20、30之间,并将上横框40和下横框50之间隔开。由此,形成由纵
框20、30、中间横框60、下横框50划分的第一分区部11,以及由纵框
20、30、上横框40、中间横框60划分的第二分区部12。第一分区部11
配置在与建筑物居住空间的建筑物外周部对应的部位上,第二分区部12
配置在与各层的屋顶和地面对应的部位上,也称为拱肩部。
如图2中的上横框40的断面所示(但是,该上横框40是配置在图
1中用实线表示的幕墙单元10下方的幕墙单元10的上横框40。由于断
面相同,所以为了容易说明,以其进行说明。),上横框40具有沿室内
外方向(进深方向)延伸的片41。此外,在片41的室外侧具有收容拱肩
部玻璃面板80的上端部的玻璃面板安装部42,在室内侧具有收容板85
的上端部的板安装部43。此外,在片41的上表面侧具有被卡合部44,
该被卡合部44与在该幕墙单元10上方相邻的幕墙单元10的下横框50
的凸部56卡合。
如图2中的下横框50的断面所示,下横框50具有在室内外方向(进
深方向)延伸的片51。在片51的室外侧具有收容室外侧玻璃面板70的
下端部的玻璃面板安装部52,在室内侧具有收容室内侧玻璃面板75的下
端部的玻璃面板安装部53。
在片51上、且在玻璃面板安装部52和玻璃面板安装部53之间,沿
下横框50的长边方向设置有贯通片51的作为流通口的狭缝51a(参照图
2、图3)。在片51的下表面侧具有比狭缝51a更靠向室外侧且向下方延
伸的片54,以及比狭缝51a更靠向室内侧且向下方延伸的片55。因此,
由片54、片55形成与狭缝51a相通的流通通道。
此外,在片51的下表面侧还具有凸部56,该凸部56与在下方相邻
的幕墙单元10的上横框40的被卡合部44卡合。
如图2中的中间横框60的断面所示,中间横框60具有在室内外方
向(进深方向)延伸的片61。在片61的室外侧具有收容室外侧玻璃面板
70的上端部的玻璃面板安装部62,在室内侧具有收容室内侧玻璃面板75
的上端部的玻璃面板安装部63。此外,在片61的下表面上以垂下的方式
安装有百叶窗13。
此外,在片61的室外侧具有收容拱肩部玻璃面板80的下端部的玻
璃面板安装部64,在室内侧具有收容板85的下端部的板安装部65。
如图3中的纵框20的断面所示,纵框20具有在室内外方向(进深
方向)延伸的片21。在片21的室外侧具有收容室外侧玻璃面板70的侧
端部的玻璃面板安装部22,在室内侧具有收容室内侧玻璃面板75的侧端
部的玻璃面板安装部23。
在片21的表面中、与相邻的幕墙单元10组合时面对该相邻的幕墙
单元10一侧的表面上,具有沿面宽方向延伸的片24、以及配置成比该片
24靠向室内侧的片25。
此外,在片21上,在玻璃面板安装部22和片24之间(参照图3)、
且在中间横框60和下横框50之间(参照图2),设置有贯通该片21的
作为流通口的狭缝21a。
狭缝21a的位置没有特别限定,如后面叙述的那样,由于利用空气
密度降低形成的浮力使空气从狭缝21a流出,所以优选的是尽可能将狭
缝21a配置在较高的位置,即,配置在靠近中间横框60一侧。
此外,从使空气平稳流出的角度考虑,来决定狭缝21a的开口面积。
作为决定该开口面积的一个例子,也可以根据等效开口面积得到开口面
积的尺寸等。所谓等效开口面积是指有效换气的面积,所以用αA(cm2)
表示,并根据下面的公式(1)求出。
αA=2.78(γ/2g)1/2·Q0·(Δp)(1/n-0.5) (1)
其中,γ是空气的密度(kg/m3),Q0是内外压力差Δp=1mmAq(9.8Pa)
时的漏气量Q(m3/h),g是重力加速度(m/s2),n是表示间隙特性的
系数(其值在层流时为1、紊流时为2。),α是流量系数。
如图3中的纵框30的断面所示,纵框30具有在室内外方向(进深
方向)延伸的片31。在片31的室外侧具有收容室外侧玻璃面板70的侧
端部的玻璃面板安装部32,在室内侧具有收容室内侧玻璃面板75的侧端
部的玻璃面板安装部33。
在片31的表面中、与相邻的幕墙单元10组合时面对该相邻的幕墙
单元10一侧的表面上,具有沿面宽方向延伸的片34、以及配置成比该片
34靠向室内侧的片35。在片34、片35的前端分别具有衬垫。
此外,在片31上,在玻璃面板安装部32和片34之间(参照图3)、
且在中间横框60和下横框50之间(参照图2),设置有贯通该片31的
作为流通口的狭缝31a。
狭缝31a的位置没有特别限定,如后面叙述的那样,由于利用空气
密度降低形成的浮力使空气从狭缝31a流出,所以优选的是尽可能将狭
缝31a配置在较高的位置,即,配置在靠近中间横框60一侧。狭缝31a
的配置位置优选的是与上述狭缝21a相同高度的位置。由此,可以较平
衡地对中空层A进行排热。但是,这并不妨碍改变狭缝21a和狭缝31a
的高度位置,也可以根据需要使该高度位置不同。关于狭缝31a的开口
面积,由于与上述的狭缝21a相同,所以在此省略了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在纵框20、30上分别设置狭缝21a、狭缝31a,但
也可以仅在其中一个上设置狭缝。本实施方式中,因流通口面积大较好、
以及中空层A中的排热分布平衡好,作为优选的方式是设置狭缝21a、
31a。因此,如果狭缝的开口面积足够或中空层的排热分布平衡在容许范
围内,也可以仅设置其中一个。
从图1~图3可以看出,室外侧玻璃面板70是在上述框体15的第
一分区部11中配置在室外侧的第一玻璃面板。因此,其四边与衬垫材料
一起,以确保水密性和气密性的方式安装在纵框20、纵框30、下横框50
和中间横框60各自的玻璃面板安装部22、32、52、62上。
从图1~图3可以看出,室内侧玻璃面板75是在上述框体15的第
一分区部11中配置在室内侧的第二玻璃面板,是多层玻璃面板。因此,
室外侧玻璃面板70和室内侧玻璃面板75以规定的间隔排列在室内外。
室内侧玻璃面板75的四边与衬垫材料一起,以确保水密性和气密性的方
式安装在纵框20、纵框30、下横框50和中间横框60各自的玻璃面板安
装部23、33、53、63上。
从图1、图2可以看出,拱肩部玻璃面板80是在上述框体15的第
二分区部12中配置在室外侧的玻璃面板。因此,其四边与衬垫材料一起,
以确保水密性和气密性的方式安装在纵框20、纵框30、上横框40和中
间横框60各自的玻璃面板安装部22、32、42、64上。
从图2可以看出,板85在上述框体15的第二分区部12中配置在室
内侧,是从室外观察时其内侧被遮挡的板状构件。因此,拱肩部玻璃面
板80和板85以规定的间隔排列在室内外。板85的四边与衬垫材料一起,
以确保水密性和气密性的方式分别安装在纵框20、纵框30、上横框40
和中间横框60上。
在以上述方式组合而成的幕墙单元10中,从图2、图3可以看出,
在第一分区部11上形成有中空层A,由纵框20、纵框30、中间横框60
和下横框50包围该中空层A的四周,由室外侧玻璃面板70和室内侧玻
璃面板75封闭该中空层A的室内外表面。此外,该中空层A可以通过
纵框20的狭缝21a、纵框30的狭缝31a和下横框50的狭缝51a,与外
部连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中间横框60一直到达向室外侧露出的位
置,在第一分区部11和第二分区部12中配置不同的玻璃面板(室外侧
玻璃面板70和拱肩部玻璃面板80)。但不限于此,例如,如果在第一分
区部和第二分区部中能得到水密性和气密性,则也可以使中间横框不向
室外侧露出,而是使第一分区部和第二分区部具有共用的一块室外侧的
玻璃面板。
上述幕墙单元10与其他幕墙单元10的组合如下所述。
在图2中用B表示的部分中,清楚地显示出幕墙单元10和在下方相
邻组合的幕墙单元10。即,配置在上侧的幕墙单元10的下横框50所具
有的凸部56,卡合在配置在下侧的幕墙单元10的上横框40所具有的被
卡合部44上。此时如图2中用C所示,在上横框40和下横框50之间,
并且利用下横框50的片54和片55,形成连通狭缝51a和室外的流通通
道C。
另一方面,如图3中所示,左右相邻的幕墙单元10、10的组合如下
所述。即,与纵框20的片24相邻的幕墙单元10的纵框30的片34通过
衬垫紧密接触在纵框20的片24上。同样,与纵框20的片25相邻的幕
墙单元10的纵框30的片35通过衬垫紧密接触在纵框20的片25上。此
外,玻璃面板安装部23和与其相邻的幕墙单元10的纵框30的玻璃面板
安装部33通过衬垫紧密接触。
此时如图3中用D、D所示,在纵框20和纵框30之间形成连通狭
缝21a、31a和室外的流通通道D、D。
按照采用这种幕墙单元10、10、…而形成在建筑物上的幕墙,由于
把空气的流入通道和流出通道分开配置在横框和纵框上,所以可以抑制
纵横框中的某一个变粗。因此,可以构成外观良好的幕墙。
例如在一个建筑物上从外壁所面对的方位分别使用单层幕墙和双层
幕墙的情况下,在使其外观统一时,可以由框不过粗的优选方式进行统
一。
此外,通过抑制框变粗,可以减少脏污,并且变得不明显。特别是
由于不需要以往那样的用于给排气的露出的大型回水构件(所谓的平
台),可以防止因脏污造成外观不良。除此以外,可以简化构件和流通
口的结构,可以提供廉价的幕墙。
按照具有幕墙单元10、10、…的幕墙,以如下方式对中空层A内的
空气进行换气。参照图2和图3进行说明。
首先,因阳光照射等造成室外侧玻璃面板70、室内侧玻璃面板75、
百叶窗13等升温,由于中空层A内的空气被加热,所以中空层A内的
空气升温,并且其密度变小。
这种密度变小的空气上升,依次从纵框20、30的狭缝21a、31a把
空气挤出,使中空层A内的空气向外流出。此时,如在图2、图3中用
D所示,空气从狭缝21a、31a向纵框20、30之间形成的通道中流动。
另一方面,伴随空气从中空层A流出,从下横框50的狭缝51a将空
气吸入中空层A内。如图2、图3中用C所示,该空气在上横框40和下
横框50之间、以及片54、55之间形成的通道中流动。流入的空气是外
部空气,由于温度至少比在中空层A中升温的空气低,因此室外侧玻璃
面板70、室内侧玻璃面板75、百叶窗13等被冷却。
通过反复且连续进行这种加热和空气的移动,与空气不移动的情况
相比,中空层A内稳定在较低的温度,可以抑制室内侧的制冷效率降低。
此外,由幕墙单元10、10、…形成的幕墙中,由于空气从下横框50
流入,从纵框20、30流出,所以可以大幅度减少从中空层A流出的空气
重新流入中空层A内的机会。由此,可以防止短路,可以使中空层A内
的空气稳定在更低的温度。
此外,由于可以沿横框的全长较大地设置横框的流通口,而且可以
在纵框上设置与横框的流通口对应的纵框的流通口,所以可以较大地得
到有效流通口面积。
在本实施方式中,把中空层A中用于流入空气的狭缝设置在下横框
上,把用于流出空气的狭缝配置在比它靠向上方的纵框的部位上。可是,
从防止短路的角度考虑,也可以使该位置关系相反。即,也可以把用于
流入空气的狭缝设置在中空层A内的纵框下部,把用于流出空气的狭缝
设置在中间横框上,来配置流出流路。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下面说明的那样,从把进入中空层A内的水排
出的角度考虑,将上述的幕墙单元10作为优选方式进行了说明。
在幕墙单元10、10、…中,即使在雨水从纵框20、30的狭缝21a、
31a进入了中空层A内的情况下,该雨水也从下横框50的狭缝51a流出,
可以使水不积存在中空层A内。由此,可以防止在中空层A内产生霉菌
和脏污。
此外,从狭缝51a流出的水在上横框40的片41上朝向该片41的长
边方向移动,到达在水平方向上相邻的幕墙单元之间(纵框之间)。在
该纵框之间设置有未图示的接水器(收集皿),由此处将水排向外部。
图4表示用于说明由变形例的幕墙单元10’、10’形成的幕墙的图。
图4是相当于图3的图。幕墙单元10’、10’与上述的幕墙单元10、10
的不同点仅在于具有防止进水装置90,由于其他部位与上述幕墙单元10、
10相同,所以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了说明。
防止进水装置90具有第一构件91和第二构件92。从图4可以看出,
第一构件91是具有大体L形断面的构件。在第一构件91的L形的一方
的片91a侧的端部上,与该片91a垂直设置有安装片91b。此外,在L
形的另一方的片91c侧上,在其表面上直立设置有多个突起91d、91d、…。
此外,该片91c的端部91e弯曲成与片91a一侧方向相同。
另一方面,第二构件92具有在其断面中形成折线状的三个片92a、
92b、92c。
从图4可以看出,在由幕墙单元10’、10’、…形成幕墙时,第一
构件91和第二构件92配置在由纵框20、纵框30、片24、34和玻璃面
板安装部22、32包围的空间内。更详细的内容如下所述。
第一构件91安装在纵框30上,此时,片91a在进深方向延伸,片
91c向相邻的幕墙单元10’的纵框20的方向延伸。并且,片91c的突起
91d、91d、…朝向配置有玻璃面板安装部22、32的一侧。从图4可以看
出,以横穿玻璃面板安装部22、32之间间隙的进深方向室内侧的方式形
成片91c。
第二构件92安装在纵框20上,此时,片92a被固定在玻璃面板安
装部22的室内侧面上。此外,片92b以朝向相邻的幕墙单元10’的纵框
30的方向且向室内侧倾斜的方式延伸。片92c从片92b的前端进一步向
相邻的幕墙单元10’的纵框30的方向延伸。在第二构件92中,由片92b、
片92c横穿玻璃面板安装部22、32之间间隙的进深方向室内侧。
按照上述的防止进水装置90,即使雨水从图4中用E表示的方向进
入到玻璃面板安装部22、32之间,也可以用第二构件92抑制雨水进一
步进入。此外,也可以用第一构件91抑制更多的雨水进入,防止雨水从
狭缝21a、31a进入到中空层A、A中。
其中,由于在第一构件91的片91c上设置有突起91d、91d、…,
还具有端部91e,所以在此处阻碍雨水的移动,有效地防止雨水进入。另
一方面,从图4可以看出,由于可以确保空气的流通通道,所以不会阻
碍空气从中空层A、A流出。
防止进水装置90设置在具有狭缝21a、31a的位置附近即可。因此,
没有必要沿纵框20、30全长延伸,只要与狭缝21a、31a沿纵框20、30
长边方向的尺寸大体相同或者长出100mm即可。由此,与沿长边方向全
长延伸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成本,也可以降低通气阻力。
图5~图7分别是用于说明其他方式的防止进水装置190、290、390
的图。图5~图7是相当于图4的图。
图5所示的防止进水装置190具有第一构件191和第二构件192。
由于第一构件191和第二构件192具有对称的形状,所以在此仅对第一
构件191进行说明。
从图5可以看出,第一构件191是在面宽方向具有短的片191a、在
进深方向具有长的片191b的断面大体为L形的构件。片191a也兼用作
按压室外侧玻璃面板70侧端部的室外侧面的片。
另一方面,片191b在室内侧从片191a的端部延伸到由纵框20、纵
框30、片24、34和玻璃面板安装部22、32包围的空间内。其中,片191b
的室内侧端部在面宽方向上向与片21侧相反一侧弯曲。此外,在片191b
的表面中、面对片21侧相反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沿进深方向排列的多
个突起191c、191c、…。
按照上述的防止进水装置190,即使雨水从图5中用F表示的方向
进入到玻璃面板安装部22、32之间,由于第一构件191和第二构件192
之间形成窄长的空间,所以因流路阻力大,可以抑制雨水进一步进入。
此外,因突起191c、191c、…、192c、192c、…妨碍水向室内侧流动,
可以有效地防止水进入。另一方面,从图5可以看出,由于确保了空气
的流通通道,所以不会阻碍空气从中空层A、A流出。
防止进水装置190设置在具有狭缝21a、31a的位置附近即可。因此,
没有必要沿纵框20、30的全长延伸,只要与狭缝21a、31a沿纵框20、
30长边方向的尺寸大体相同或者长出100mm即可。由此,与沿长边方
向全长延伸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成本,也可以降低通气阻力。
图6所示的防止进水装置290具有第一构件291和第二构件292。
由于第一构件291和第二构件292具有对称的形状,所以在此仅对第一
构件291进行说明。
从图6可以看出,第一构件291设置在玻璃面板安装部22的室内侧
角部,是向室内侧延伸的片。其中,第一构件291的室内侧端部朝向与
片21侧相反一侧弯向面宽方向。
按照上述的防止进水装置290,即使雨水从图6中用G表示的方向
进入玻璃面板安装部22、32之间,由于在第一构件291和第二构件292
之间形成窄长的空间,所以因流路阻力大,可以抑制雨水进一步进入。
另一方面,从图6可以看出,由于确保了空气的流通通道,所以不会阻
碍空气从中空层A、A流出。
防止进水装置290设置在具有狭缝21a、31a的位置附近即可。因此,
没有必要沿纵框20、30的全长延伸,只要与狭缝21a、31a沿纵框20、
30长边方向的尺寸大体相同或者长出100mm即可。由此,与沿长边方
向全长延伸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成本,也可以降低通气阻力。
图7所示的防止进水装置390具有片391和片392。从图7可以看
出,片391设置在玻璃面板安装部32的室外侧角部,是向室外侧延伸的
片。片392是从片391的室外侧前端部向面宽方向延伸的片。其中,片
392被设置成横穿玻璃面板安装部22、32之间的进深方向室外侧。因此,
按照防止进水装置390,从图7中用H表示的方向进入的雨水碰到片392,
不会进入到玻璃面板安装部22、32之间。另一方面,从图7可以看出,
由于确保了空气的流通通道,所以不会妨碍空气从中空层A、A流出。
防止进水装置390设置在具有狭缝21a、31a的位置附近即可。因此,
没有必要沿纵框20、30的全长延伸,只要与狭缝21a、31a沿纵框20、
30长边方向的尺寸大体相同或者长出100mm即可。由此,与沿长边方
向全长延伸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成本,也可以降低通气阻力。
但是,由于防止进水装置390向室外露出,从外观的角度考虑,也
可以使防止进水装置390沿纵框20、30的长边方向较长地延伸。由此,
也具有防止进水装置390的功能。
以上与当前已经实际应用且优选的实施方式相关联,对本发明进行
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本申请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方式,可以在
不违背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整体的发明要点或思想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
形,这种变形的幕墙单元和配置有该幕墙单元的幕墙也包含在本发明的
技术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