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孔道封堵用超支化复合体系的制备及应用.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613906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04.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24099.7

申请日:

2011.10.24

公开号:

CN102504778A

公开日:

2012.06.2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C09K 8/42申请公布日:20120620|||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9K 8/42申请日:20111024|||公开

IPC分类号:

C09K8/42; E21B33/12

主分类号:

C09K8/42

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发明人:

汪庐山; 田玉芹; 刘承杰; 郭宏伟; 陈雷; 张冬会; 赵玲; 唐延彦; 王涛; 杜立滨; 靳彦欣; 唐钢; 刘巍

地址:

100025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2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代理人:

李夫寿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大孔道封堵用超支化复合体系的制备及应用,包括悬浮分散剂制成质量浓度为0.3%-0.4%的悬浮分散剂溶液;核壳体质量浓度为3%-5%;聚凝剂制成质量浓度为2%-4%的聚凝剂溶液;注入水矿化度为3000mg/L-30000mg/L。制备方法:将注入水置入反应器中,在680-720r/min搅拌速度下,将悬浮分散剂缓慢加入反应器中,搅拌30min后将搅拌速度降到380-420r/min,持续搅拌1.5-2h后制得悬浮分散剂溶液;将核壳体加入悬浮分散剂溶液中,在680-720r/min搅拌速度下搅拌15min,得到悬浮分散剂和核壳体的均匀混合溶液;在380-420r/min的搅拌速度下缓慢加入聚凝剂到盛有注入水的反应器中,搅拌10min,得到聚凝剂溶液;按照悬浮分散剂溶液+核壳体的混合溶液:聚凝剂溶液以2:1—3:1的比例,将其加入容器中,快速振荡50次-100次,使两种溶液充分混合发生反应,生成具有1250N-2100N强度的生成物。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大孔道封堵用超支化复合体系, 包括悬浮分散剂、 聚凝剂、 核壳体、 配制溶液用 水, 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分散剂为质量浓度 0.3%-0.4%、 粘度为 100 - 1000mPa.s 的悬浮分 散剂溶液 ; 所述聚凝剂为质量浓度为 2%-4% 的溶液 ; 所述核壳体为质量浓度 3%-5% 的混合 溶液 ; 所述配制溶液用水为矿化度 3000mg/L - 30000mg/L 油田注入水 ; 制备方法 : 将质量浓度为 0.3%-0.4% 的悬浮分散剂、 质量浓度 3%-5% 的核壳体、 质量浓 度为 2%-4% 的聚凝剂溶液、 矿化度 3000mg/L - 30000mg/L 的配制溶液用油田注入水, 按下 述步骤制备 : (1) 油田注入水置入反应器中, 在 680-720r/min 搅拌速度下, 将悬浮分散剂 缓慢加入反应器中, 搅拌 30min 后将搅拌速度降到 380-420r/min, 持续搅拌 1.5-2h 后制得 悬浮分散剂溶液 ; (2) 将核壳体加入悬浮分散剂溶液中, 在 680-720r/min 搅拌速度下搅拌 15min, 得到悬浮分散剂溶液和核壳体的均匀混合溶液 ; (3) 在 380-420r/min 的搅拌速度 下加入聚凝剂到盛有油田注入水的反应器中, 搅拌 10min, 得到聚凝剂溶液 ; (4) 按照悬浮 分散剂溶液和核壳体的均匀混合溶液 : 聚凝剂溶液以 2:1— 3:1 的比例, 将其加入容器中, 快速振荡 50 次 -100 次, 使两种溶液充分混合发生反应, 生成具有 1250N-2100N 强度的生成 物, 即超支化复合体系。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大孔道封堵用超支化复合体系, 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分散剂 溶液的制备, 是将
3: 33g-
4: 44g 悬浮分散剂干粉搅拌溶解到 997g-996g 的油田注入水中, 制 成质量浓度为 0.3%-0.4% 的悬浮分散剂溶液。 3. 一种大孔道封堵用超支化复合体系的应用, 包括模拟现场试验, 其特征在于所述模 拟现场试验, 是用超支化复合体系模拟现场油藏条件的岩心封堵试验, 步骤如下 : 水驱测岩 心渗透率——注入聚凝剂溶液——注入隔离液——注入悬浮分散剂溶液和核壳体的均匀 混合溶液——注入隔离液——注入聚凝剂溶液——注入隔离液——注入悬浮分散剂溶液 和核壳体的混合溶液——后续水驱。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大孔道封堵用超支化复合体系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 现场油藏条件的岩心封堵试验为 : 取长度 0.9m-1.1m, 直径 0.03m-0.04m 的岩心, 该岩心 2 渗透率为 8-12µm , 采用如下步骤进行 : 水驱测岩心渗透率——注入质量浓度 2%-4% 的聚凝 剂溶液 0.04-0.06PV——注入隔离液 4ml-6ml——注入质量浓度 0.3%-0.4% 的悬浮分散剂 溶液 +3%-5% 核壳体的混合溶液 0.09PV-0.11PV——注入隔离液 4ml-6ml——注入质量浓度 2%-4% 的聚凝剂溶液 0.04-0.06PV——注入隔离液 4ml-6ml——注入质量浓度 0.3%-0.4% 的 悬浮分散剂溶液 +3%-5% 核壳体的混合溶液 0.09PV-0.11PV——后续水驱 3-5PV。

说明书


大孔道封堵用超支化复合体系的制备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采井高渗透油藏的大孔道封堵技术, 特别涉及一种大孔道封堵 用超支化复合体系的制备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水驱开发的不断进行, 油田中高渗砂岩油藏储层物性参数发生了变化。渗透 率、 粒度中值变大, 采出砂类型由以地层砂为主变为以骨架砂为主, 部分层的渗透率已经达 2 到 40μm 以上, 水线推进速度达到 30m/d, 大孔道相当发育, 严重影响水驱及化学驱效果。 大孔道的有效调控已成为改善水驱及化学驱单元开发效果的关键。 目前在大孔道封堵技术 中, 冻胶 + 颗粒复合体系和地面交联体膨颗粒型是主要选择, 但其存在着如下的缺点或不 足: ①冻胶存在热稳定时间有限 ; ②而地面交联体膨颗粒型体系存在地层运移能力有限, 因而存在进得去、 堵不住、 不能移动问题 ; ③即使有封堵效果, 也是强度低, 有效期短, 达不 到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孔道封堵用超支化复合体系的制备和应用, 采用由悬 浮分散剂、 聚凝剂、 核壳体组成的超支化复合结构悬浮分散剂注入地层, 有效地克服或避免 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或不足。
     本发明所述的大孔道封堵用超支化复合体系的制备和应用, 包括悬浮分散剂、 聚 凝剂、 核壳体、 配制溶液用水, 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分散剂为质量浓度 0.3%-0.4%、 粘度为 100 - 1000mPa.s 的悬浮分散剂溶液 ; 所述聚凝剂为质量浓度为 2%-4% 的溶液 ; 所述核壳体 为质量浓度 3%-5% 的混合溶液 ; 所述配制溶液用水为矿化度 3000mg/L - 30000mg/L 油田注 入水 ; 制备方法 : 将质量浓度为 0.3%-0.4% 的悬浮分散剂、 质量浓度 3%-5% 的核壳体、 质量浓 度为 2%-4% 的聚凝剂溶液、 矿化度 3000mg/L - 30000mg/L 的配制溶液用油田注入水, 按下 述步骤制备 : (1) 油田注入水置入反应器中, 在 680-720r/min 搅拌速度下, 将悬浮分散剂 缓慢加入反应器中, 搅拌 30min 后将搅拌速度降到 380-420r/min, 持续搅拌 1.5-2h 后制得 悬浮分散剂溶液 ; (2) 将核壳体加入悬浮分散剂溶液中, 在 680-720r/min 搅拌速度下搅拌 15min, 得到悬浮分散剂溶液和核壳体的均匀混合溶液 ; (3) 在 380-420r/min 的搅拌速度 下加入聚凝剂到盛有油田注入水的反应器中, 搅拌 10min, 得到聚凝剂溶液 ; (4) 按照悬浮 分散剂溶液和核壳体的均匀混合溶液 : 聚凝剂溶液以 2:1— 3:1 的比例, 将其加入容器中, 快速振荡 50 次 -100 次, 使两种溶液充分混合发生反应, 生成具有 1250N-2100N 强度的生成 物, 即超支化复合体系。
     其中, 所述悬浮分散剂溶液的制备, 是将悬浮分散剂干粉搅拌溶解到的油田注入 水中, 制成质量浓度为 0.3%-0.4% 的悬浮分散剂溶液。
     大孔道封堵用超支化复合体系的应用, 包括模拟现场试验, 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
     现场试验, 是用超支化复合体系模拟现场油藏条件的岩心封堵试验, 步骤如下 : 水驱测岩心 渗透率——注入聚凝剂溶液——注入隔离液——注入悬浮分散剂溶液和核壳体的均匀混 合溶液——注入隔离液——注入聚凝剂溶液——注入隔离液——注入悬浮分散剂溶液和 核壳体的混合溶液——后续水驱。
     其 中, 所 述 模 拟 现 场 油 藏 条 件 的 岩 心 封 堵 试 验 为 : 取 长 度 0.9m-1.1m, 直径 2 0.03m-0.04m 的岩心, 该岩心渗透率为 8-12µm , 采用如下步骤进行 : 水驱测岩心渗透率—— 注入质量浓度 2%-4% 的聚凝剂溶液 0.04-0.06PV——注入隔离液 4ml-6ml——注入质量浓 度 0.3%-0.4% 的悬浮分散剂溶液 +3%-5% 核壳体的混合溶液 0.09PV-0.11PV——注入隔离液 4ml-6ml——注入质量浓度 2%-4% 的聚凝剂溶液 0.04-0.06PV——注入隔离液 4ml-6ml—— 注入质量浓度 0.3%-0.4% 的悬浮分散剂溶液 +3%-5% 核壳体的混合溶液 0.09PV-0.11PV—— 后续水驱 3-5PV。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优点 : 1、 采用由悬浮分散剂、 聚凝剂、 核壳体组成的超支化复合体系注入剂, 封堵大孔道效 果好, 采用超支化复合体系实施封堵后, 压力最高由水驱时 0.2MPa, 上升至 6.5 MPa, 后续 水驱后压力仍保持稳定在 5.3MPa 左右, 同时从取出岩心强度看, 在距进口 50cm 的岩心中 部, 岩心强度高、 弹性韧性好, 弯不断, 说明体系可进入地层深部形成高强度封堵, 强度达 1250N-3250N ; 2、 悬浮分散剂是一种超支化结构的高分子材料, 由多条支化分子链组成, 体系粘弹性 好, 具有良好的悬浮分散能力, 可形成空间网状结构 ; 3、 核壳体是带内核的刚性物质, 有一定粒径, 粒径可调, 可进入悬浮分散剂的支化空间 结构中, 形成较为稳定的体系, 增加体系强度 ; 4、 聚凝剂是一种阳离子类化合物, 可与悬浮分散剂反应形成弹性强、 堵塞能力强、 能运 移、 热稳定好的物质 ; 5、 支化结构悬浮分散剂注入大孔道后由于吸附捕集增加水流阻力, 携带的核壳体在孔 喉处架桥堵塞, 二者与阳离子性聚凝剂作用后形成弹性强、 堵塞能力强、 能运移、 热稳定好 的物质, 调节各组分浓度可使体系具有不同的封堵强度, 满足不同渗透率大孔道的封堵要 求。
     6、 调节各组分浓度可使体系具有不同的封堵强度, 借助工艺控制将体系注入到地 层深部后, 可以达到高强度深部封堵的目的, 岩心封堵率达到 95% 以上, 可满足不同渗透率 大孔道的封堵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大孔道封堵用超支化复合体系的制备和应用, 包括悬浮分散剂、 聚凝剂、 核壳 体、 配制溶液用水。悬浮分散剂为质量浓度 0.3%-0.4%、 粘度为 100 - 1000mPa.s 的悬浮分 散剂溶液 ; 聚凝剂为质量浓度为 2%-4% 的溶液 ; 核壳体为质量浓度 3%-5% 的混合溶液 ; 配制 溶液用水为矿化度 3000mg/L - 30000mg/L 油田注入水 ; 大孔道封堵用超支化复合体系的制备方法 : 将质量浓度为 0.3%-0.4% 的悬浮分散 剂、 质 量 浓 度 3%-5% 的 核 壳 体、 质 量 浓 度 为 2%-4% 的 聚 凝 剂 溶 液、 矿 化 度 3000mg/L - 30000mg/L 的配制溶液用油田注入水, 按下述步骤制备 : (1) 油田注入水置入反应器中, 在680-720r/min 搅拌速度下, 将悬浮分散剂缓慢加入反应器中, 搅拌 30min 后将搅拌速度降 到 380-420r/min, 持续搅拌 1.5-2h 后制得悬浮分散剂溶液 ; (2) 将核壳体加入悬浮分散剂 溶液中, 在 680-720r/min 搅拌速度下搅拌 15min, 得到悬浮分散剂溶液和核壳体的均匀混 合溶液 ; (3) 在 380-420r/min 的搅拌速度下加入聚凝剂到盛有油田注入水的反应器中, 搅 拌 10min, 得到聚凝剂溶液 ; (4) 按照悬浮分散剂溶液和核壳体的均匀混合溶液 : 聚凝剂溶 液以 2:1—3:1 的比例, 将其加入容器中, 快速振荡 50 次 -100 次, 使两种溶液充分混合发生 反应, 生成具有 1250N-2100N 强度的生成物, 即超支化复合体系。
     其中, 所述悬浮分散剂溶液的制备, 是将 3.33g-4.44g 悬浮分散剂干粉搅拌溶解 到 997g-996g 的油田注入水中, 制成质量浓度为 0.3%-0.4% 的悬浮分散剂溶液。
     大孔道封堵用超支化复合体系的应用, 包括模拟现场试验。 模拟现场试验, 是用超 支化复合体系模拟现场油藏条件的岩心封堵试验, 步骤如下 : 水驱测岩心渗透率——注入 聚凝剂溶液——注入隔离液——注入悬浮分散剂溶液和核壳体的均匀混合溶液——注入 隔离液——注入聚凝剂溶液——注入隔离液——注入悬浮分散剂溶液和核壳体的混合溶 液——后续水驱。
     模拟现场油藏条件的岩心封堵试验为 : 取长度 0.9m-1.1m, 直径 0.03m-0.04m 的 2 岩心, 该岩心渗透率为 8-12µm , 采用如下步骤进行 : 水驱测岩心渗透率——注入质量浓度 2%-4% 的聚凝剂溶液 0.04-0.06PV—— 注入隔离液 4ml-6ml—— 注入质量浓度 0.3%-0.4% 的悬浮分散剂溶液 +3%-5% 核壳体的混合溶液 0.09PV-0.11PV——注入隔离液 4ml-6ml—— 注入质量浓度 2%-4% 的聚凝剂溶液 0.04-0.06PV——注入隔离液 4ml-6ml——注入质量浓 度 0.3%-0.4% 的悬浮分散剂溶液 +3%-5% 核壳体的混合溶液 0.09PV-0.11PV——后续水驱 3-5PV。
     下面为具体实施例 : 实施例 1 大孔道封堵用超支化复合体系的制备方法 : 将质量浓度为 0.3% 的悬浮分散剂、 质量浓 度 3% 的核壳体、 质量浓度为 2% 的聚凝剂溶液、 矿化度 30000mg/L 的配制溶液用油田注入 水, 按下述步骤制备 : (1) 油田注入水置入反应器中, 在 680r/min 搅拌速度下, 将悬浮分散 剂缓慢加入反应器中, 搅拌 30min 后将搅拌速度降到 380r/min, 持续搅拌 1.5h 后制得悬浮 分散剂溶液 ; (2) 将核壳体加入悬浮分散剂溶液中, 在 680r/min 搅拌速度下搅拌 15min, 得 到悬浮分散剂溶液和核壳体的均匀混合溶液 ; (3) 在 380r/min 的搅拌速度下加入聚凝剂到 盛有油田注入水的反应器中, 搅拌 10min, 得到聚凝剂溶液 ; (4) 按照悬浮分散剂溶液和核 壳体的均匀混合溶液 : 聚凝剂溶液以 2:1 的比例, 将其加入容器中, 快速振荡 50 次, 使两种 溶液充分混合发生反应, 生成具有 1250N 强度的生成物, 即超支化复合体系。
     实施例 2 大孔道封堵用超支化复合体系的制备方法 : 将质量浓度为 0.35% 的悬浮分散剂、 质量 浓度 4% 的核壳体、 质量浓度为 3% 的聚凝剂溶液、 矿化度 10000mg/L 的配制溶液用油田注入 水, 按下述步骤制备 : (1) 油田注入水置入反应器中, 在 700r/min 搅拌速度下, 将悬浮分散 剂缓慢加入反应器中, 搅拌 30min 后将搅拌速度降到 400r/min, 持续搅拌 1.7h 后制得悬浮 分散剂溶液 ; (2) 将核壳体加入悬浮分散剂溶液中, 在 700r/min 搅拌速度下搅拌 15min, 得 到悬浮分散剂溶液和核壳体的均匀混合溶液 ; (3) 在 400r/min 的搅拌速度下加入聚凝剂到盛有油田注入水的反应器中, 搅拌 10min, 得到聚凝剂溶液 ; (4) 按照悬浮分散剂溶液和核 壳体的均匀混合溶液 : 聚凝剂溶液以 2.5:1 的比例, 将其加入容器中, 快速振荡 70 次, 使两 种溶液充分混合发生反应, 生成具有 1500N 强度的生成物, 即超支化复合体系。
     实施例 3 大孔道封堵用超支化复合体系的制备方法 : 将质量浓度为 0.4% 的悬浮分散剂、 质量浓 度 5% 的核壳体、 质量浓度为 4% 的聚凝剂溶液、 矿化度 3000mg/L 的配制溶液用油田注入水, 按下述步骤制备 : (1) 油田注入水置入反应器中, 在 720r/min 搅拌速度下, 将悬浮分散剂缓 慢加入反应器中, 搅拌 30min 后将搅拌速度降到 420r/min, 持续搅拌 2h 后制得悬浮分散剂 溶液 ; (2) 将核壳体加入悬浮分散剂溶液中, 在 720r/min 搅拌速度下搅拌 15min, 得到悬浮 分散剂溶液和核壳体的均匀混合溶液 ; (3) 在 420r/min 的搅拌速度下加入聚凝剂到盛有油 田注入水的反应器中, 搅拌 10min, 得到聚凝剂溶液 ; (4) 按照悬浮分散剂溶液和核壳体的 均匀混合溶液 : 聚凝剂溶液以 3:1 的比例, 将其加入容器中, 快速振荡 100 次, 使两种溶液充 分混合发生反应, 生成具有 2100N 强度的生成物, 即超支化复合体系。
     实施例 4 大孔道封堵用超支化复合体系的应用, 模拟现场油藏条件的岩心封堵试验为 : 取长度 0.9m-1.1m, 直径 0.03m-0.04m 的岩心, 该岩心渗透率为 8µm2, 采用如下步骤进行 : 水驱测岩 心渗透率——注入质量浓度 2% 的聚凝剂溶液 0.04PV——注入隔离液 4ml——注入质量浓 度 0.4% 的悬浮分散剂溶液 +3% 核壳体的混合溶液 0.09PV——注入隔离液 4ml——注入质 量浓度 2% 的聚凝剂溶液 0.04PV——注入隔离液 4ml——注入质量浓度 0.3% 的悬浮分散剂 溶液 +3% 核壳体的混合溶液 0.09PV——后续水驱 3PV。
     实施例 5 大孔道封堵用超支化复合体系的应用, 模拟现场油藏条件的岩心封堵试验为 : 取长度 0.9m-1.1m, 直径 0.03m-0.04m 的岩心, 该岩心渗透率为 10µm2, 采用如下步骤进行 : 水驱测 岩心渗透率——注入质量浓度 3% 的聚凝剂溶液 0.05PV——注入隔离液 5ml——注入质量 浓度 0.35% 的悬浮分散剂溶液 +4% 核壳体的混合溶液 0.1PV——注入隔离液 5ml——注入 质量浓度 3% 的聚凝剂溶液 0.05PV——注入隔离液 5ml——注入质量浓度 0.35% 的悬浮分 散剂溶液 +4% 核壳体的混合溶液 0.1PV——后续水驱 4PV。
     实施例 6 大孔道封堵用超支化复合体系的应用, 模拟现场油藏条件的岩心封堵试验为 : 取长度 0.9m-1.1m, 直径 0.03m-0.04m 的岩心, 该岩心渗透率为 12µm2, 采用如下步骤进行 : 水驱测 岩心渗透率——注入质量浓度 4% 的聚凝剂溶液 0.06PV——注入隔离液 6ml——注入质量 浓度 0.4% 的悬浮分散剂溶液 +5% 核壳体的混合溶液 0.11PV——注入隔离液 6ml——注入 质量浓度 4% 的聚凝剂溶液 0.06PV——注入隔离液 6ml——注入质量浓度 0.4% 的悬浮分散 剂溶液 +5% 核壳体的混合溶液 0.11PV——后续水驱 5PV。
     采用超支化复合体系实施封堵后, 压力最高由水驱时 0.2MPa, 上升至 9.5 MPa, 后 续水驱后压力仍保持较高水平, 稳定在 8MPa 左右, 同时从取出岩心强度看, 在距进口 50cm 的岩心中部, 岩心强度高、 弹性韧性好, 弯不断, 说明体系可进入地层深部形成高强度封堵。6

大孔道封堵用超支化复合体系的制备及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孔道封堵用超支化复合体系的制备及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孔道封堵用超支化复合体系的制备及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孔道封堵用超支化复合体系的制备及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孔道封堵用超支化复合体系的制备及应用.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504778A43申请公布日20120620CN102504778ACN102504778A21申请号201110324099722申请日20111024C09K8/42200601E21B33/1220060171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地址100025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22号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72发明人汪庐山田玉芹刘承杰郭宏伟陈雷张冬会赵玲唐延彦王涛杜立滨靳彦欣唐钢刘巍74专利代理机构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7107代理人李夫寿54发明名称大孔道封堵用超支化复合体系的制备及应用57摘要一种大孔道封堵用超支化复。

2、合体系的制备及应用,包括悬浮分散剂制成质量浓度为0304的悬浮分散剂溶液;核壳体质量浓度为35;聚凝剂制成质量浓度为24的聚凝剂溶液;注入水矿化度为3000MG/L30000MG/L。制备方法将注入水置入反应器中,在680720R/MIN搅拌速度下,将悬浮分散剂缓慢加入反应器中,搅拌30MIN后将搅拌速度降到380420R/MIN,持续搅拌152H后制得悬浮分散剂溶液;将核壳体加入悬浮分散剂溶液中,在680720R/MIN搅拌速度下搅拌15MIN,得到悬浮分散剂和核壳体的均匀混合溶液;在380420R/MIN的搅拌速度下缓慢加入聚凝剂到盛有注入水的反应器中,搅拌10MIN,得到聚凝剂溶液;按照。

3、悬浮分散剂溶液核壳体的混合溶液聚凝剂溶液以2131的比例,将其加入容器中,快速振荡50次100次,使两种溶液充分混合发生反应,生成具有1250N2100N强度的生成物。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1/1页21一种大孔道封堵用超支化复合体系,包括悬浮分散剂、聚凝剂、核壳体、配制溶液用水,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分散剂为质量浓度0304、粘度为1001000MPAS的悬浮分散剂溶液;所述聚凝剂为质量浓度为24的溶液;所述核壳体为质量浓度35的混合溶液;所述配制溶液用水为矿化度3000MG/L30000MG/L油田注入水;制。

4、备方法将质量浓度为0304的悬浮分散剂、质量浓度35的核壳体、质量浓度为24的聚凝剂溶液、矿化度3000MG/L30000MG/L的配制溶液用油田注入水,按下述步骤制备(1)油田注入水置入反应器中,在680720R/MIN搅拌速度下,将悬浮分散剂缓慢加入反应器中,搅拌30MIN后将搅拌速度降到380420R/MIN,持续搅拌152H后制得悬浮分散剂溶液;(2)将核壳体加入悬浮分散剂溶液中,在680720R/MIN搅拌速度下搅拌15MIN,得到悬浮分散剂溶液和核壳体的均匀混合溶液;(3)在380420R/MIN的搅拌速度下加入聚凝剂到盛有油田注入水的反应器中,搅拌10MIN,得到聚凝剂溶液;(4。

5、)按照悬浮分散剂溶液和核壳体的均匀混合溶液聚凝剂溶液以2131的比例,将其加入容器中,快速振荡50次100次,使两种溶液充分混合发生反应,生成具有1250N2100N强度的生成物,即超支化复合体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孔道封堵用超支化复合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分散剂溶液的制备,是将333G444G悬浮分散剂干粉搅拌溶解到997G996G的油田注入水中,制成质量浓度为0304的悬浮分散剂溶液。3一种大孔道封堵用超支化复合体系的应用,包括模拟现场试验,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现场试验,是用超支化复合体系模拟现场油藏条件的岩心封堵试验,步骤如下水驱测岩心渗透率注入聚凝剂溶液注入隔离液注入悬浮分散剂溶。

6、液和核壳体的均匀混合溶液注入隔离液注入聚凝剂溶液注入隔离液注入悬浮分散剂溶液和核壳体的混合溶液后续水驱。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孔道封堵用超支化复合体系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现场油藏条件的岩心封堵试验为取长度09M11M,直径003M004M的岩心,该岩心渗透率为812M2,采用如下步骤进行水驱测岩心渗透率注入质量浓度24的聚凝剂溶液004006PV注入隔离液4ML6ML注入质量浓度0304的悬浮分散剂溶液35核壳体的混合溶液009PV011PV注入隔离液4ML6ML注入质量浓度24的聚凝剂溶液004006PV注入隔离液4ML6ML注入质量浓度0304的悬浮分散剂溶液35核壳体的混合溶液0。

7、09PV011PV后续水驱35PV。权利要求书CN102504778A1/4页3大孔道封堵用超支化复合体系的制备及应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石油开采井高渗透油藏的大孔道封堵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大孔道封堵用超支化复合体系的制备和应用。背景技术0002随着水驱开发的不断进行,油田中高渗砂岩油藏储层物性参数发生了变化。渗透率、粒度中值变大,采出砂类型由以地层砂为主变为以骨架砂为主,部分层的渗透率已经达到40M2以上,水线推进速度达到30M/D,大孔道相当发育,严重影响水驱及化学驱效果。大孔道的有效调控已成为改善水驱及化学驱单元开发效果的关键。目前在大孔道封堵技术中,冻胶颗粒复合体系和地面交联体膨颗。

8、粒型是主要选择,但其存在着如下的缺点或不足冻胶存在热稳定时间有限;而地面交联体膨颗粒型体系存在地层运移能力有限,因而存在进得去、堵不住、不能移动问题;即使有封堵效果,也是强度低,有效期短,达不到效果。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孔道封堵用超支化复合体系的制备和应用,采用由悬浮分散剂、聚凝剂、核壳体组成的超支化复合结构悬浮分散剂注入地层,有效地克服或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或不足。0004本发明所述的大孔道封堵用超支化复合体系的制备和应用,包括悬浮分散剂、聚凝剂、核壳体、配制溶液用水,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分散剂为质量浓度0304、粘度为1001000MPAS的悬浮分散剂溶液;所述聚。

9、凝剂为质量浓度为24的溶液;所述核壳体为质量浓度35的混合溶液;所述配制溶液用水为矿化度3000MG/L30000MG/L油田注入水;制备方法将质量浓度为0304的悬浮分散剂、质量浓度35的核壳体、质量浓度为24的聚凝剂溶液、矿化度3000MG/L30000MG/L的配制溶液用油田注入水,按下述步骤制备(1)油田注入水置入反应器中,在680720R/MIN搅拌速度下,将悬浮分散剂缓慢加入反应器中,搅拌30MIN后将搅拌速度降到380420R/MIN,持续搅拌152H后制得悬浮分散剂溶液;(2)将核壳体加入悬浮分散剂溶液中,在680720R/MIN搅拌速度下搅拌15MIN,得到悬浮分散剂溶液和核。

10、壳体的均匀混合溶液;(3)在380420R/MIN的搅拌速度下加入聚凝剂到盛有油田注入水的反应器中,搅拌10MIN,得到聚凝剂溶液;(4)按照悬浮分散剂溶液和核壳体的均匀混合溶液聚凝剂溶液以2131的比例,将其加入容器中,快速振荡50次100次,使两种溶液充分混合发生反应,生成具有1250N2100N强度的生成物,即超支化复合体系。0005其中,所述悬浮分散剂溶液的制备,是将悬浮分散剂干粉搅拌溶解到的油田注入水中,制成质量浓度为0304的悬浮分散剂溶液。0006大孔道封堵用超支化复合体系的应用,包括模拟现场试验,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说明书CN102504778A2/4页4现场试验,是用超支化复合。

11、体系模拟现场油藏条件的岩心封堵试验,步骤如下水驱测岩心渗透率注入聚凝剂溶液注入隔离液注入悬浮分散剂溶液和核壳体的均匀混合溶液注入隔离液注入聚凝剂溶液注入隔离液注入悬浮分散剂溶液和核壳体的混合溶液后续水驱。0007其中,所述模拟现场油藏条件的岩心封堵试验为取长度09M11M,直径003M004M的岩心,该岩心渗透率为812M2,采用如下步骤进行水驱测岩心渗透率注入质量浓度24的聚凝剂溶液004006PV注入隔离液4ML6ML注入质量浓度0304的悬浮分散剂溶液35核壳体的混合溶液009PV011PV注入隔离液4ML6ML注入质量浓度24的聚凝剂溶液004006PV注入隔离液4ML6ML注入质量浓。

12、度0304的悬浮分散剂溶液35核壳体的混合溶液009PV011PV后续水驱35PV。0008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优点1、采用由悬浮分散剂、聚凝剂、核壳体组成的超支化复合体系注入剂,封堵大孔道效果好,采用超支化复合体系实施封堵后,压力最高由水驱时02MPA,上升至65MPA,后续水驱后压力仍保持稳定在53MPA左右,同时从取出岩心强度看,在距进口50CM的岩心中部,岩心强度高、弹性韧性好,弯不断,说明体系可进入地层深部形成高强度封堵,强度达1250N3250N;2、悬浮分散剂是一种超支化结构的高分子材料,由多条支化分子链组成,体系粘弹性好,具有良好的悬浮分散能力,可形成空间网状结构;3。

13、、核壳体是带内核的刚性物质,有一定粒径,粒径可调,可进入悬浮分散剂的支化空间结构中,形成较为稳定的体系,增加体系强度;4、聚凝剂是一种阳离子类化合物,可与悬浮分散剂反应形成弹性强、堵塞能力强、能运移、热稳定好的物质;5、支化结构悬浮分散剂注入大孔道后由于吸附捕集增加水流阻力,携带的核壳体在孔喉处架桥堵塞,二者与阳离子性聚凝剂作用后形成弹性强、堵塞能力强、能运移、热稳定好的物质,调节各组分浓度可使体系具有不同的封堵强度,满足不同渗透率大孔道的封堵要求。00096、调节各组分浓度可使体系具有不同的封堵强度,借助工艺控制将体系注入到地层深部后,可以达到高强度深部封堵的目的,岩心封堵率达到95以上,可。

14、满足不同渗透率大孔道的封堵要求。具体实施方式0010一种大孔道封堵用超支化复合体系的制备和应用,包括悬浮分散剂、聚凝剂、核壳体、配制溶液用水。悬浮分散剂为质量浓度0304、粘度为1001000MPAS的悬浮分散剂溶液;聚凝剂为质量浓度为24的溶液;核壳体为质量浓度35的混合溶液;配制溶液用水为矿化度3000MG/L30000MG/L油田注入水;大孔道封堵用超支化复合体系的制备方法将质量浓度为0304的悬浮分散剂、质量浓度35的核壳体、质量浓度为24的聚凝剂溶液、矿化度3000MG/L30000MG/L的配制溶液用油田注入水,按下述步骤制备(1)油田注入水置入反应器中,在说明书CN1025047。

15、78A3/4页5680720R/MIN搅拌速度下,将悬浮分散剂缓慢加入反应器中,搅拌30MIN后将搅拌速度降到380420R/MIN,持续搅拌152H后制得悬浮分散剂溶液;(2)将核壳体加入悬浮分散剂溶液中,在680720R/MIN搅拌速度下搅拌15MIN,得到悬浮分散剂溶液和核壳体的均匀混合溶液;(3)在380420R/MIN的搅拌速度下加入聚凝剂到盛有油田注入水的反应器中,搅拌10MIN,得到聚凝剂溶液;(4)按照悬浮分散剂溶液和核壳体的均匀混合溶液聚凝剂溶液以2131的比例,将其加入容器中,快速振荡50次100次,使两种溶液充分混合发生反应,生成具有1250N2100N强度的生成物,即超。

16、支化复合体系。0011其中,所述悬浮分散剂溶液的制备,是将333G444G悬浮分散剂干粉搅拌溶解到997G996G的油田注入水中,制成质量浓度为0304的悬浮分散剂溶液。0012大孔道封堵用超支化复合体系的应用,包括模拟现场试验。模拟现场试验,是用超支化复合体系模拟现场油藏条件的岩心封堵试验,步骤如下水驱测岩心渗透率注入聚凝剂溶液注入隔离液注入悬浮分散剂溶液和核壳体的均匀混合溶液注入隔离液注入聚凝剂溶液注入隔离液注入悬浮分散剂溶液和核壳体的混合溶液后续水驱。0013模拟现场油藏条件的岩心封堵试验为取长度09M11M,直径003M004M的岩心,该岩心渗透率为812M2,采用如下步骤进行水驱测岩。

17、心渗透率注入质量浓度24的聚凝剂溶液004006PV注入隔离液4ML6ML注入质量浓度0304的悬浮分散剂溶液35核壳体的混合溶液009PV011PV注入隔离液4ML6ML注入质量浓度24的聚凝剂溶液004006PV注入隔离液4ML6ML注入质量浓度0304的悬浮分散剂溶液35核壳体的混合溶液009PV011PV后续水驱35PV。0014下面为具体实施例实施例1大孔道封堵用超支化复合体系的制备方法将质量浓度为03的悬浮分散剂、质量浓度3的核壳体、质量浓度为2的聚凝剂溶液、矿化度30000MG/L的配制溶液用油田注入水,按下述步骤制备(1)油田注入水置入反应器中,在680R/MIN搅拌速度下,将。

18、悬浮分散剂缓慢加入反应器中,搅拌30MIN后将搅拌速度降到380R/MIN,持续搅拌15H后制得悬浮分散剂溶液;(2)将核壳体加入悬浮分散剂溶液中,在680R/MIN搅拌速度下搅拌15MIN,得到悬浮分散剂溶液和核壳体的均匀混合溶液;(3)在380R/MIN的搅拌速度下加入聚凝剂到盛有油田注入水的反应器中,搅拌10MIN,得到聚凝剂溶液;(4)按照悬浮分散剂溶液和核壳体的均匀混合溶液聚凝剂溶液以21的比例,将其加入容器中,快速振荡50次,使两种溶液充分混合发生反应,生成具有1250N强度的生成物,即超支化复合体系。0015实施例2大孔道封堵用超支化复合体系的制备方法将质量浓度为035的悬浮分散。

19、剂、质量浓度4的核壳体、质量浓度为3的聚凝剂溶液、矿化度10000MG/L的配制溶液用油田注入水,按下述步骤制备(1)油田注入水置入反应器中,在700R/MIN搅拌速度下,将悬浮分散剂缓慢加入反应器中,搅拌30MIN后将搅拌速度降到400R/MIN,持续搅拌17H后制得悬浮分散剂溶液;(2)将核壳体加入悬浮分散剂溶液中,在700R/MIN搅拌速度下搅拌15MIN,得到悬浮分散剂溶液和核壳体的均匀混合溶液;(3)在400R/MIN的搅拌速度下加入聚凝剂到说明书CN102504778A4/4页6盛有油田注入水的反应器中,搅拌10MIN,得到聚凝剂溶液;(4)按照悬浮分散剂溶液和核壳体的均匀混合溶液。

20、聚凝剂溶液以251的比例,将其加入容器中,快速振荡70次,使两种溶液充分混合发生反应,生成具有1500N强度的生成物,即超支化复合体系。0016实施例3大孔道封堵用超支化复合体系的制备方法将质量浓度为04的悬浮分散剂、质量浓度5的核壳体、质量浓度为4的聚凝剂溶液、矿化度3000MG/L的配制溶液用油田注入水,按下述步骤制备(1)油田注入水置入反应器中,在720R/MIN搅拌速度下,将悬浮分散剂缓慢加入反应器中,搅拌30MIN后将搅拌速度降到420R/MIN,持续搅拌2H后制得悬浮分散剂溶液;(2)将核壳体加入悬浮分散剂溶液中,在720R/MIN搅拌速度下搅拌15MIN,得到悬浮分散剂溶液和核壳。

21、体的均匀混合溶液;(3)在420R/MIN的搅拌速度下加入聚凝剂到盛有油田注入水的反应器中,搅拌10MIN,得到聚凝剂溶液;(4)按照悬浮分散剂溶液和核壳体的均匀混合溶液聚凝剂溶液以31的比例,将其加入容器中,快速振荡100次,使两种溶液充分混合发生反应,生成具有2100N强度的生成物,即超支化复合体系。0017实施例4大孔道封堵用超支化复合体系的应用,模拟现场油藏条件的岩心封堵试验为取长度09M11M,直径003M004M的岩心,该岩心渗透率为8M2,采用如下步骤进行水驱测岩心渗透率注入质量浓度2的聚凝剂溶液004PV注入隔离液4ML注入质量浓度04的悬浮分散剂溶液3核壳体的混合溶液009P。

22、V注入隔离液4ML注入质量浓度2的聚凝剂溶液004PV注入隔离液4ML注入质量浓度03的悬浮分散剂溶液3核壳体的混合溶液009PV后续水驱3PV。0018实施例5大孔道封堵用超支化复合体系的应用,模拟现场油藏条件的岩心封堵试验为取长度09M11M,直径003M004M的岩心,该岩心渗透率为10M2,采用如下步骤进行水驱测岩心渗透率注入质量浓度3的聚凝剂溶液005PV注入隔离液5ML注入质量浓度035的悬浮分散剂溶液4核壳体的混合溶液01PV注入隔离液5ML注入质量浓度3的聚凝剂溶液005PV注入隔离液5ML注入质量浓度035的悬浮分散剂溶液4核壳体的混合溶液01PV后续水驱4PV。0019实施。

23、例6大孔道封堵用超支化复合体系的应用,模拟现场油藏条件的岩心封堵试验为取长度09M11M,直径003M004M的岩心,该岩心渗透率为12M2,采用如下步骤进行水驱测岩心渗透率注入质量浓度4的聚凝剂溶液006PV注入隔离液6ML注入质量浓度04的悬浮分散剂溶液5核壳体的混合溶液011PV注入隔离液6ML注入质量浓度4的聚凝剂溶液006PV注入隔离液6ML注入质量浓度04的悬浮分散剂溶液5核壳体的混合溶液011PV后续水驱5PV。0020采用超支化复合体系实施封堵后,压力最高由水驱时02MPA,上升至95MPA,后续水驱后压力仍保持较高水平,稳定在8MPA左右,同时从取出岩心强度看,在距进口50CM的岩心中部,岩心强度高、弹性韧性好,弯不断,说明体系可进入地层深部形成高强度封堵。说明书CN102504778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染料;涂料;抛光剂;天然树脂;黏合剂;其他类目不包含的组合物;其他类目不包含的材料的应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