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血脂用中草药及其服用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降血脂用中草药及其服用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07351A43申请公布日20141022CN104107351A21申请号201410306186322申请日20140701A61K36/899200601A61P3/0620060171申请人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地址471000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景华路24号72发明人李亚米星星74专利代理机构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41120代理人罗民健54发明名称一种降血脂用中草药及其服用方法57摘要一种降血脂用中草药及其服用方法,包括主药、辅药和药引,其中,主药由蒲黄、大黄、泽泻、决明子、虎杖、月见草和山楂制成,辅药由野菊花、红花、大蓟、竹叶和桑叶制成,药引由水稻。
2、根须、玉米须、柳叶和银杏叶组成。本发明通过选用对降血脂有疗效的多种中药材,并通过选用恰当的辅药以及药引从而对药效进行调理增效,从而大大提高了对高血脂的治疗效果,而且选用的药材比较普通低廉,煎熬和服用方法也很简易,普遍适用于各种人群。经临床实验证明,对高血脂的治愈效果达到94以上,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07351ACN104107351A1/1页21一种降血脂用中草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药、辅药和药引,其中,主药由蒲黄、大黄、泽泻、决明子、虎杖、月见草和山楂制成,辅。
3、药由野菊花、红花、大蓟、竹叶和桑叶制成,药引由水稻根须、玉米须、柳叶和银杏叶组成,每份冲剂中含有主药、辅药和药引的量分别为蒲黄13G,大黄12G,泽泻35G,决明子68G,虎杖35G,月见草46G,山楂1012G,野菊花57G,红花48G,大蓟13G,竹叶57G,桑叶46G,水稻根须59G,玉米须1113G,柳叶79G,银杏叶1618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血脂用中草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药中还含有35G的何首乌、翻白草24G和13G的地龙,辅药中还含有24G的橘皮和35G的荷叶,药引中还含有57G的野菊花根和37G的牡丹根。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降血脂用中草药的服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4、,包括以下步骤1)药引的制备将药引放入到适量水中先用武火煮沸,然后改用文火熬煮20MIN,冷却后过滤得到药渣和药液,药渣备用,药液即为药引;2)主药和辅药的熬煎将主药和辅药混合后放入到熬煎容器内,并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水,先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煮30MIN,然后再向其中加入步骤1)中过滤出来的药渣,并补入适量水后,再用武火煮沸、文火煎煮20MIN,过滤掉其中的固体药物残渣,取药液即为降血压汤药;3)将步骤1)制备的药引和步骤2)制备的汤药分别均分成三份,每早中晚三次饭后1H后各服用一份,服用时,先服用药引,待35MIN后再服用汤药。权利要求书CN104107351A1/5页3一种降血脂用中草药。
5、及其服用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到疾病治疗领域用到的药物,具体的说是一种降血脂用中草药及其服用方法。背景技术0002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称为高脂血症。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因此,高脂血症常为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两者兼有,临床上分为两类原发性,罕见,属遗传性脂代谢紊乱疾病;继发性,常见于控制不良糖尿病、饮酒、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肾透析、肾移植、胆道阻塞、口服避孕药等。现有的治疗方法一般有食疗和中西医的药物疗法,还有很多的降血脂茶等辅助产品,但是效果。
6、参差不齐。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治疗高血脂的中草药配方以及服用方法,该中草药配方所用的各中草药组分都是常规的中草药,价格低廉,而且熬煎和服用方法都比较简单,经临床验证,对高血脂具有很好的降压效果。0004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降血脂用中草药,包括主药、辅药和药引,其中,主药由蒲黄、大黄、泽泻、决明子、虎杖、月见草和山楂制成,辅药由野菊花、红花、大蓟、竹叶和桑叶制成,药引由水稻根须、玉米须、柳叶和银杏叶组成,每份冲剂中含有主药、辅药和药引的量分别为蒲黄13G,大黄12G,泽泻35G,决明子68G,虎杖35G,月见草46G,山楂1012G,野菊花57G,。
7、红花48G,大蓟13G,竹叶57G,桑叶46G,水稻根须59G,玉米须1113G,柳叶79G,银杏叶1618G。0005所述主药中还含有35G的何首乌、翻白草24G和13G的地龙,辅药中还含有24G的橘皮和35G的荷叶,药引中还含有57G的野菊花根和37G的牡丹根。0006上述降血脂用中草药的服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药引的制备将药引放入到适量水中先用武火煮沸,然后改用文火熬煮20MIN,冷却后过滤得到药渣和药液,药渣备用,药液即为药引;2)主药和辅药的熬煎将主药和辅药混合后放入到熬煎容器内,并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水,先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煮30MIN,然后再向其中加入步骤1)中过滤出来的药渣。
8、,并补入适量水后,再用武火煮沸、文火煎煮20MIN,过滤掉其中的固体药物残渣,取药液即为降血压汤药;3)将步骤1)制备的药引和步骤2)制备的汤药分别均分成三份,每早中晚三次饭后1H后各服用一份,服用时,先服用药引,待35MIN后再服用汤药。0007本发明所用的药材中,蒲黄为香蒲科水生草本植物水烛蒲黄的花粉,性味甘平,含说明书CN104107351A2/5页4有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等植物甾醇,能抑制肠道吸收外源性胆固醇,从而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或唐古特大黄的根状茎,味苦性寒,含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等蒽醌衍生物。具有降低血压和胆固醇等作用;泽泻为泽。
9、泻科多年生沼泽植物泽泻的块茎,味甘淡性寒,含有三萜娄化台物,能影响脂肪分解,使合成胆固醇的原料减少,从而具有降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脂肪肝的功效;决明子为豆科一年生植物钝叶决明或决明的成熟种子,是一种味甘苦微寒的中药,主要含有植物固醇及蒽醌类物质,具有抑制血清胆固醇升高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降血脂效果显著;虎杖为药用其根,性微温,具活血通经,利湿功能,传统用于治疗风湿、痹痛、黄疸、闭经、痛经等。虎杖含蒽醌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多种成分,从其根茎中可提取具有降血脂成分的白藜芦醇苷等,具有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月见草为柳叶菜科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以种子入药。性温,味甘。有强筋壮骨、祛风除。
10、湿的功能,用于治疗风湿病,筋骨疼痛等症;山楂为蔷薇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野山楂的果实,性味酸甘微温,含山楂酸、酒石酸、柠檬酸等类物质,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增加胃液消化酶等作用;野菊花性微寒,味苦、辛,具有清热解毒,消肿、降血压的功效;红花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红花的花,味辛而性温,含有红花甙、红花油,红花黄色素、亚油酸等,其有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以及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作用;大蓟性凉,味甘,苦,无毒,归心、肝经,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血崩,带下,肠风,肠痈,痈疡肿毒、疔疮;竹叶甘淡,寒,清热除烦,生津利尿;桑叶味苦,甘,性寒,归肺经,肝经,清肝养肝,疏散风热;玉米须甘。
11、,平,归膀胱、肝、胆经,利尿,泄热,平肝,利胆,主治肾炎水肿,脚气,黄疸肝炎,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等;柳叶味苦,性凉,无毒,具有清热,透疹,利尿,解毒的功效;银杏叶为银杏科落叶乔木植物银杏树的干燥叶,含莽草酸、白果双黄酮、异白果双黄酮、甾醇等成分。实验研究和临床证明,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何首乌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何首乌的根块,气味苦寒,含有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等蒽醌类物质,能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胆固醇吸收,加快胆固醇排泄,从而起到降低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翻白草甘、微苦、平,无毒,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地龙清热、息风、平喘、通络、利尿;橘皮性温,味辛。
12、、味苦,入脾经、胃经、肺经,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荷叶中含有荷叶碱、去甲基荷叶碱亚罂粟碱、番荔枝碱弋莲苷、酒石酸、草酸、葡萄糖酸及琥珀酸、鞣酸等,具有降血脂的佳效;其中含有的牡丹根、野菊花根和水稻根须起到很好的辅助功效,对各药效起到很好的调和作用。说明书CN104107351A3/5页50008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选用对降血脂有疗效的多种中药材,并通过选用恰当的辅药以及药引从而对药效进行调理增效,从而大大提高了对高血脂的治疗效果,而且选用的药材比较普通低廉,煎熬和服用方法也很简易,普遍适用于各种人群。经临床实验证明,对高血脂的治愈效果达到94以上,深。
13、受广大患者的好评。具体实施方式000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阐述。本发明所用到的中草药组分均可以从各中草药店获得。0010实施例1一种降血脂用中草药,包括主药、辅药和药引,其中,主药由蒲黄、大黄、泽泻、决明子、虎杖、月见草和山楂制成,辅药由野菊花、红花、大蓟、竹叶和桑叶制成,药引由水稻根须、玉米须、柳叶和银杏叶组成,每份冲剂中含有主药、辅药和药引的量分别为蒲黄1G,大黄1G,泽泻3G,决明子6G,虎杖3G,月见草4G,山楂10G,野菊花5G,红花4G,大蓟1G,竹叶5G,桑叶4G,水稻根须5G,玉米须11G,柳叶7G,银杏叶16G。0011上述降血脂用中草药的服用方法,包括以下步。
14、骤1)药引的制备将药引放入到适量水中先用武火煮沸,然后改用文火熬煮20MIN,冷却后过滤得到药渣和药液,药渣备用,药液即为药引;2)主药和辅药的熬煎将主药和辅药混合后放入到熬煎容器内,并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水,先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煮30MIN,然后再向其中加入步骤1)中过滤出来的药渣,并补入适量水后,再用武火煮沸、文火煎煮20MIN,过滤掉其中的固体药物残渣,取药液即为降血压汤药;3)将步骤1)制备的药引和步骤2)制备的汤药分别均分成三份,每早中晚三次饭后1H后各服用一份,服用时,先服用药引,待35MIN后再服用汤药。0012以上为本实施例的基本实施方式,还可以在所述主药中加入3G的何首乌、。
15、翻白草2G和1G的地龙,辅药中加入2G的橘皮和3G的荷叶,药引中加入5G的野菊花根和3G的牡丹根。0013实施例2一种降血脂用中草药,包括主药、辅药和药引,其中,主药由蒲黄、大黄、泽泻、决明子、虎杖、月见草和山楂制成,辅药由野菊花、红花、大蓟、竹叶和桑叶制成,药引由水稻根须、玉米须、柳叶和银杏叶组成,每份冲剂中含有主药、辅药和药引的量分别为蒲黄3G,大黄2G,泽泻5G,决明子8G,虎杖5G,月见草6G,山楂12G,野菊花7G,红花8G,大蓟3G,竹叶7G,桑叶6G,水稻根须9G,玉米须13G,柳叶9G,银杏叶18G。0014上述降血脂用中草药的服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药引的制备将药引放入到适。
16、量水中先用武火煮沸,然后改用文火熬煮20MIN,冷却后过滤得到药渣和药液,药渣备用,药液即为药引;2)主药和辅药的熬煎将主药和辅药混合后放入到熬煎容器内,并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水,先用武火煮沸,再改说明书CN104107351A4/5页6用文火煎煮30MIN,然后再向其中加入步骤1)中过滤出来的药渣,并补入适量水后,再用武火煮沸、文火煎煮20MIN,过滤掉其中的固体药物残渣,取药液即为降血压汤药;3)将步骤1)制备的药引和步骤2)制备的汤药分别均分成三份,每早中晚三次饭后1H后各服用一份,服用时,先服用药引,待35MIN后再服用汤药。0015以上为本实施例的基本实施方式,还可以在所述主药中加入5G。
17、的何首乌、翻白草4G和3G的地龙,辅药中加入4G的橘皮和5G的荷叶,药引中加入7G的野菊花根和7G的牡丹根。0016实施例3一种降血脂用中草药,包括主药、辅药和药引,其中,主药由蒲黄、大黄、泽泻、决明子、虎杖、月见草和山楂制成,辅药由野菊花、红花、大蓟、竹叶和桑叶制成,药引由水稻根须、玉米须、柳叶和银杏叶组成,每份冲剂中含有主药、辅药和药引的量分别为蒲黄2G,大黄15G,泽泻4G,决明子7G,虎杖4G,月见草5G,山楂11G,野菊花6G,红花6G,大蓟2G,竹叶6G,桑叶5G,水稻根须7G,玉米须12G,柳叶8G,银杏叶17G。0017上述降血脂用中草药的服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药引的制备将。
18、药引放入到适量水中先用武火煮沸,然后改用文火熬煮20MIN,冷却后过滤得到药渣和药液,药渣备用,药液即为药引;2)主药和辅药的熬煎将主药和辅药混合后放入到熬煎容器内,并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水,先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煮30MIN,然后再向其中加入步骤1)中过滤出来的药渣,并补入适量水后,再用武火煮沸、文火煎煮20MIN,过滤掉其中的固体药物残渣,取药液即为降血压汤药;3)将步骤1)制备的药引和步骤2)制备的汤药分别均分成三份,每早中晚三次饭后1H后各服用一份,服用时,先服用药引,待35MIN后再服用汤药。0018以上为本实施例的基本实施方式,还可以在所述主药中加入4G的何首乌、翻白草3G和2G的。
19、地龙,辅药中加入3G的橘皮和4G的荷叶,药引中加入6G的野菊花根和5G的牡丹根。0019临床实验将本产品作为实验样品,在6个月内对120名高血脂患者进行自愿治疗。0020治疗方法按照本产品的煎煮方法煎药并服用,每天早中晚吃完饭1H后各一次,15天一疗程;经统计,有74例病患在3个疗程内治愈且停药一个月后血压未反弹,39例病患在6个疗程以内治愈且停药一个月后血压未反弹,剩下的7例在停药半个月后回复到用药前病状,为无效病例;以上统计说明,本发明的产品在6个疗程内治愈高血压的成功率为94。0021典型病例1、苗某某,女,47岁,高血脂病史有三年,用药四个疗程后痊愈并无复发;2、李某,男,55岁,高血脂病史达两年半,用药五个疗程后痊愈并无复发;3、于某,女,64岁,2013年7月体检时检测出患有高血脂,用药两个疗程后痊愈并无复发;说明书CN104107351A5/5页74、王某,男,71岁,患有高血压和高血压一年多,用药6个疗程后痊愈并无复发。说明书CN10410735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