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显示装置.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0167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7.02 CN 103901670 A (21)申请号 201210584375.8 (22)申请日 2012.12.28 G02F 1/1339(2006.01) (71)申请人 群康科技 ( 深圳 ) 有限公司 地址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龙华镇富 士康科技工业园 E 区 4 栋 1 楼 申请人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谢其翰 张凤全 简豪庆 谢朝桦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责任公司 11240 代理人 余刚 李静 (54) 发明名称 显示装置 (57) 摘要 。
2、本发明揭示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具有一 液晶显示面板, 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 第二 基板、 液晶层、 多个间隙子及多个支撑元件。第一 基板设有间隙子。液晶层配置于第一基板及第二 基板之间。 多个支撑元件设置于第二基板的表面, 每一个支撑元件包含基底层及设于基底层与间隙 子端面之间的支撑层, 基底层的面积大于间隙子 的端面面积。支撑层具有中央部及至少三条延伸 部, 这些延伸部以中央部为中心, 向基底层的边缘 放射状延伸。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8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8页。
3、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01670 A CN 103901670 A 1/1 页 2 1. 一种显示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装置包含液晶显示面板,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 括 : 第一基板, 具有第一表面 ; 第二基板, 具有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 ; 液晶层, 配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 ; 多个间隙子, 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 每一个所述间隙子具有一端面 ; 多个支撑元件, 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上, 且每一个所述支撑元件对应于一个所述间隙 子设置, 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支撑元件包含 : 基底层, 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上, 所述基底层的面积大于所述端面的面积 ; 及。
4、 支撑层, 设置于所述基底层与所述端面之间, 所述支撑层包括中央部及至少三条延伸 部, 所述延伸部连接所述中央部, 并且所述延伸部以所述中央部为中心朝所述基底层的边 缘呈放射状延伸。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层具有上平面, 所述支撑层 具有底角与侧表面, 而所述底角为所述上平面与所述侧表面之间所夹的锐角, 且所述底角 小于 60 度且大于零度。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平面的外形为四边形, 所述支 撑层具有四条所述延伸部, 所述延伸部分别沿所述上平面朝所述基底层的四边延伸。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显示装置, 。
5、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层具有支撑层顶面, 当从 所述第一基板俯视所述支撑层的顶面时, 所述支撑层的顶面的外形具有点对称性或线对称 性。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部的宽度由所述中央部朝 向所述基底层的边缘递减。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面为圆形, 并且所述延伸部的 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端面的半径。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层为图案层, 而所述基底层 为垫层, 且所述图案层配置在所述垫层上。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所述支撑元件由覆盖层与 图案。
6、层形成, 所述覆盖层覆盖所述图案层。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保护层, 所述保 护层覆盖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支撑元件, 并与所述端面相接触。 10.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基板包括像素阵列, 所述 像素阵列由多条扫描线与多条数据线交错设置而形成, 而所述扫描线与所述数据线被一绝 缘层所覆盖, 所述保护层覆盖所述绝缘层, 所述支撑元件配置在所述绝缘层上。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901670 A 2 1/7 页 3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特别是针对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背景。
7、技术 0002 液 晶 显 示 面 板 主 要 包 括 一 主 动 元 件 阵 列 基 板 (active component arraysubstrate) 、一 彩 色 滤 光 基 板 (color filter substrate)以 及 一 液 晶 层 (liquidcrystal layer) 。在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彩色滤光基板之间, 以多个间隙子支撑, 从而形成单元间隙 (cell gap) , 提高液晶显示面板的机械强度以及抗变形性。含有多个液 晶分子的液晶层即填充于单元间隙之间。 0003 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彩色滤光基板之间会产生电场, 而此电场能改变液晶分子的 排列, 促使液。
8、晶显示面板显示出预期的影像。 因此, 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彩色滤光基板之间 的单元间隙 (cell gap) 以及液晶层厚度必须均匀, 否则将影响液晶显示器的显示速度、 视 角与明亮对比等特性。 0004 然而, 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及彩色滤光基板对压组装, 或拍打面板时, 间隙子位置可 能因受力而滑动或位移, 造成单元间隙不均匀, 而影响液晶层厚度的均匀度。如何避免液 晶显示面板受外力的压迫而改变单元间隙与液晶层厚度, 减少气泡或面板间隙不均的缺陷 (Mura) , 并强化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 增加液晶显示面板的抗压能力, 是许多液晶显示面板 的制造商努力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降低。
9、面板发生低温气泡及间隙不均缺陷的风险,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 示面板以及使用此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0006 为此,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装置, 显示装置包含液晶显示面板。 液晶显示面 板包括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 液晶层、 多个间隙子及多个支撑元件。 第一基板具有第一表面。 第二基板具有相对于所述的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液晶层配置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 间。多个间隙子设置于第一表面上, 且每一间隙子的顶部具有一端面。多个支撑元件设置 于第二表面, 且每一支撑元件对应一间隙子设置。其中至少一个支撑元件包含基底层及凸 出于基底层上平面的支撑层, 基底层的上平面面积大于所述间隙子的端面面。
10、积。所述支撑 层具有中央部及至少三条延伸部, 这些延伸部以中央部为中心, 向基底层边缘放射状延伸。 0007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 除了前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电路板组件及组装 壳体。 电路板组件与液晶显示面板电性连接, 并且, 电路板组件与液晶显示面板配置于该组 装壳体内。 0008 综上所述, 本发明所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 采用包含基底层及支撑层的支撑元件 后, 具有下列优点 : 首先, 当液晶显示面板压合时, 可使间隙子较容易被压缩, 确保压合后的 彩色滤光基板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之间, 维持预设的间距, 同时兼顾面板的静压强度, 可降 低产生气泡的风险并避免面板受力产生间隙不均缺陷。
11、 (Mura) 。 支撑层对间隙子结构边缘产 说 明 书 CN 103901670 A 3 2/7 页 4 生破坏, 间隙子有较佳的再压缩性, 可降低面板在低温下产生气泡的风险。 支撑元件基底层 面积大于间隙子的端面面积, 支撑层连接的延伸部大于间隙子的端面直径, 可提供较大的 位移容许范围 (shift margin) 。 避免因为外力拍打时, 间隙子移位, 侧向摩擦力导致间隙子 无法复归, 降低偏移漏光发生的风险。 相较于现有技术, 本发明支撑元件的设计可以较为准 确地估算间隙子的压缩程度, 促使单元间隙较为均匀。 0009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 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 。
12、并配合所附 图式, 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0 图 1 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未压合前局部剖面示意图 ; 0011 图 2A 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主支撑元件的俯视图 ; 0012 图 2B 显示图 2A 中沿线 2B-2B 剖面所绘制的剖面示意图 ; 0013 图 3A 至 3E 显示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主支撑元件俯视图 ; 0014 图 4A 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基板结构的局部上视图 ; 0015 图 4B 显示图 4A 中沿线 4B-4B 剖面所绘制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 0016 图 4C 显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主支撑元件的剖面图 ; 0017 图 5A 显示本发明一实。
13、施例的显示器的立体示意图 ; 及 0018 图 5B 显示图 5A 中的显示器的分解示意图。 0019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0 1 液晶显示面板 0021 10 第一基板 0022 101 第一表面 0023 20 第二基板 0024 200 透明板 0025 201 第二表面 0026 30 液晶层 0027 11 间隙子 0028 11a 主间隙子 0029 11b 辅助间隙子 0030 110 端面 0031 21 支撑元件 0032 21a 主支撑元件 0033 21b 辅助支撑元件 0034 210 基底层 0035 2100 上平面 0036 211 支撑层 0037 21。
14、1a 支撑层顶面 0038 211b 侧表面 0039 2111 中央部 说 明 书 CN 103901670 A 4 3/7 页 5 0040 2112 延伸部 0041 212 垫层 0042 213 图案层 0043 214 保护层 0044 215 覆盖层 0045 22 像素阵列 0046 22s 扫描线 0047 22d 数据线 0048 220 像素单元 0049 221 晶体管 0050 221g 栅极 0051 221d 漏极 0052 221s 源极 0053 222 像素电极 0054 203 绝缘层 0055 500 显示器 0056 510 组装壳体 0057 520。
15、 液晶显示面板 0058 530 电路板组件 0059 512、 514 壳体组件 0060 532 硬式线路板 0061 534 可挠式线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62 请参照图1, 其简单示出本发明液晶显示面板未压合前的剖面示意图。 该液晶显示 面板 1 包括第一基板 10、 第二基板 20、 液晶层 30、 多个间隙子 11 及多个支撑元件 21。 0063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第一基板10即为彩色滤光基板, 具有一第一表面101。 第二基 板 20 即为主动元件阵列基板, 具有一第二表面 201。第二基板 20 以第二表面 201 面向第一 表面 101, 与第一基板 10 相结合。液晶。
16、层 30 填充于第一基板 10 及第二基板 20 之间所形成 的间隙中。 0064 多个间隙子11, 设置于第一基板10的第一表面101上, 每一间隙子11顶部具有一 端面 110。而多个支撑元件 21 对应于间隙子 11 的位置, 配置于第二表面 201 上。当第一基 板 10 压合于第二基板 20 时, 间隙子 11 提供第一基板 10 及第二基板 20 之间的支撑力, 而 支撑元件 21 则分别压触所对应间隙子 11 的端面 110。 0065 本发明实施例中, 间隙子11区分为主间隙子11a及辅助间隙子11b。 本实施例中, 主间隙子 11a 及辅助间隙子 11b 具有相同的形状。在一。
17、实施例中, 支撑元件 21 包含至少两 种态样 : 主支撑元件 21a 及辅助支撑元件 21b。主支撑元件 21a 及辅助支撑元件 21b 设置 于第二基板 20 上不同的位置, 具有不同的分布密度。并且, 主支撑元件 21a 的顶部高于辅 助支撑元件 21b 的顶部, 也就是说, 以第二表面为基准, 主支撑元件 21a 的高度高于辅助支 说 明 书 CN 103901670 A 5 4/7 页 6 撑元件 21b 的高度。可解决在液晶滴入制程时, 因为液晶填充量的变异, 以及在制作间隙子 11制程中, 间隙子11高度的变异, 造成液晶层厚度或间隙不均匀的问题。 在另一实施例中, 第二表面 2。
18、01 上则未设置辅助支撑元件 21b。 0066 第一基板 10 与第二基板 20 对组, 但尚未压合前, 主间隙子 11a 会接触到主支撑元 件 21a, 而辅助间隙子 11b 对准辅助支撑元件 21b, 但间隙子 11b 和辅助支撑元件 21b 之间 仍相隔一距离。当第二表面 201 上未设置辅助支撑元件 21b 时, 则辅助间隙子 11b 是和第 二基板 20 之间相隔一距离。 0067 当液晶显示面板 1 被压合时, 辅助间隙子 11b 与辅助支撑元件 21b (或与第二基板 20) 之间的距离, 可提供间隙子 11 高度变异及液晶填充量变异的容许范围, 降低面板间隙 不均瑕疵 (Mu。
19、ra) 或气泡产生的机率。 0068 另外, 在现有液晶面板的组装过程中, 当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彩色滤光基板对组 时, 难免会产生相对位移, 造成间隙子并未和支撑元件准确对位。再者, 若间隙子的端面面 积大于间隙子实际和支撑元件接触的面积, 则在压缩间隙子时, 间隙子的实际压缩量会与 预估压缩量之间会产生一定的落差。当间隙子的预估压缩量小于实际的压缩量时, 主动元 件阵列基板与彩色滤光基板之间的间隙大于原本的默认值。但是, 液晶填充量又是一定的 量, 因此液晶材料无法填满上述间隙, 导致气泡产生。 0069 本发明实施例的主支撑元件 21a 具有特殊设计, 可解决上述问题, 同时兼顾液晶 显示。
20、面板 1 的静压强度。本实施例中, 主支撑元件 21a 包含一基底层 210 及一支撑层 211。 请参照图 2A 及 2B, 分别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主支撑元件 21a 的俯视图, 及图 2A 中沿线 2B-2B 剖面所绘制的剖面示意图。基底层 210 设置于第二表面 201, 且基底层 210 的上平面 2100 面积大于主间隙子 11a 的端面 110 面积, 以使间隙子 11a 的端面 110 与基底层 210 的 上平面2100完全接触。 另外, 主间隙子11a的端面110在本实施例中为圆形, 而相较于现有 技术而言, 端面 110 的面积比已知间隙子端面的面积小, 因此在间隙子数量。
21、固定的前提下, 本实施例中的主间隙子 11a 密度较低, 从而减少低温气泡产生的机率。但也可依据需求选 择其他几何形状, 比如 : 椭圆形。不过, 基底层 210 的外形可依据实际需求, 设计为任意几 何形状, 在一实施例中, 基底层 210 上平面 2100 的形状为对称的几何形状。在本实施例中, 基底层 210 上平面 2100 为一四边形, 可以是一正方形或一矩形。另外, 在一实施例中, 间隙 子 11 的端面 110 为圆形, 而基底层 210 上平面 2100 其中一边的边长与间隙子 11 端面 110 的直径总和, 大于或等于 34um。 0070 所述的支撑层 211 凸出于基底。
22、层 210 的上平面 2100。在一实施例中, 支撑层 211 具有一中央部 2111 及至少三条延伸部 2112。这些延伸部 2112 以所述中央部 2111 为中心, 向基底层 210 边缘呈放射状延伸。 0071 支撑层 211 的延伸部 2112 提供主间隙子 11a 偏移容许范围 (shiftmargin) 。并 且, 上述支撑元件 21 的结构使得液晶显示面板压合后, 主间隙子 11a 的端面 110 先接触支 撑层 211。此时, 主间隙子 11a 柱体的结构边缘被支撑层 211 所破坏, 可提升主间隙子 11a 的压缩特性。由于支撑层 211 与间隙子端面 110 接触面积较小。
23、, 主间隙子 11a 结构边缘被 破坏具有较佳的再压缩性, 从而降低面板在低温下产生气泡的风险。 0072 而再继续施力时, 主间隙子 11a 与辅助间隙子 11b 的端面 110 会分别接触到基底 层 210 的上平面 2100 及辅助支撑元件 21b(或第二基板 20) 。在被施加和前阶段相同应力 说 明 书 CN 103901670 A 6 5/7 页 7 的情况下, 主间隙子 11a 可以对面板产生较大的静压强度, 而主间隙子 11a 接触到基底层 210 的上平面 2100 后, 被压缩的程度较小, 可降低间隙不均 (Mura) 发生机率。另外, 在辅助 间隙子 11b 接触到辅助支。
24、撑元件 21b(或第二基板 20) 时, 也可分担受力。 0073 在一实施例中, 间隙子 11 的端面 110 为圆形, 并且, 延伸部 2112 的宽度 W 小于或 等于间隙子 11 的端面 110 半径。 0074 请参照图 2B, 支撑层 211 的侧表面 211b, 连接支撑层顶面 211a 及基底层 210 上平 面2100。 由于面板受到推力或在面板对组过程中, 间隙子11可能会位移, 而使间隙子11的 端面 110 位于基底层 210 上平面 2100 时, 并未接触到支撑层 211。本发明一实施例中, 支撑 层侧表面 211b 与基底层 210 上平面 2100 的夹角 小于。
25、 60 度且大于零度, 换句话说, 支撑 层 211 具有一底角 与一侧表面, 而底角 为上平面 2100 与侧表面 211b 之间所夹的锐 角。底角 小于 60 度并且大于零度。可使发生位移之间隙子 11 易归位。 0075 请参照图3A至3E, 显示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主支撑元件21a的俯视图。 由第一基 板 10 俯视, 支撑层 211 顶面 211a 外形对称较佳, 可以是点对称图形, 有些支撑层 211 顶面 211a 外形甚至可以具有点对称性及线对称性。详细而言, 支撑层 211 的对称点位于基底层 210 上平面 2100 的中心位置, 或者支撑层 211 的对称轴经过上平面 21。
26、00 的中心位置, 如图 3A 至 3E 所示。 0076 在图 3A 的实施例中, 基底层 210 上平面 2100 外形为正四边形, 由俯视图观之, 中 央部2111为四边形。 支撑层211具有至少四条延伸部2112, 分别向基底层210上平面2100 四边延伸, 由俯视图观之, 支撑层 211 的顶面 211a 形状呈十字形。在另一实施例中, 这些延 伸部2112的宽度由中央部2111朝向基底层210的上平面2100边缘而递减, 而类似一星形, 如图 3B 所示。 0077 另一实施例如图 3C 所示, 支撑层 211 具有至少四个延伸部 2112, 分别向基底层 210 四个角落延伸。。
27、在另一实施例中, 支撑层 211 具有四个延伸部 2112 向基底层 210 的上 平面 2100 四边延伸, 而有另外四个延伸部 2112 向基底层 210 的上平面 2100 四角延伸。也 就是说, 由俯视图观之, 支撑层顶面 211a 形状呈一米字形, 如图 3D 所示。除此之外, 另一实 施例中, 中央部 2111 外形为一环状体, 如图 3E 所示。 0078 支撑层 211 的设计可有多种不同的态样, 在此不一一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可依照本发明的精神加以变化, 均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0079 请同时参照图 4A 至 4B。图 4A 显示第二基板 20 结构的局部上视图。。
28、图 4B 为图 4A 中沿线 4B-4B 剖面所绘制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第二基板 20 包括一像素阵列 22、 一 绝缘层 203、 一保护层 214 与一透明板 200。图 4A 显示, 像素阵列 22 包括多条扫描线 22s, 多条数据线 22d 以及多条共用线 (未图式) 。其中, 这些扫描线 22s 与这些数据线 22d 交错 定义出像素单元 220。各个像素单元 220 包括一晶体管 221 及一像素电极 222, 其中晶体管 221 电性连接扫描线 22s 与数据线 22d, 而像素电极 222 电性连接晶体管 221。 0080 晶体管 221 可为一种场效应晶体管 (Fiel。
29、d-Effect Transistor,FET) , 因此各个 晶体管 221 可以具有一栅极 221g、 一漏极 221d 以及一源极 221s, 其中源极 221s 电性连接 数据线22d, 漏极221d连接像素电极222, 而栅极221g电性连接扫描线22s, 在本实施例中, 扫描线 22s 的一部分直接用来作为栅极 221g。 0081 本发明实施例中, 前述像素阵列 22 与绝缘层 203 配置在透明板 200 上方, 且绝缘 说 明 书 CN 103901670 A 7 6/7 页 8 层 203 会覆盖扫描线 22s 及数据线 22d。请参照图 4B, 绝缘层 203 覆盖扫描线。
30、 22s, 且主支 撑元件 21a 是配置在绝缘层 203 上。本实施例中主支撑元件 21a 包含一垫层 212 及一图案 层 213。在一实施例中, 垫层 212 形成前述主支撑元件 21a 基底层 210, 而图案层 213 则形 成支撑层 211。 0082 在一实施例中, 垫层 212 可为一半导体层, 并且是在形成通道层的制程中, 同时形 成于绝缘层 203 上。在其他实施例中, 垫层 212 也可以是由金属或绝缘层组成的多层结构。 0083 图案层 213 位于垫层 212 上, 在一实施例中, 图案层 213 为一金属层。制程上, 是 在源极和漏极金属层形成同时, 也形成图案层 。
31、213。但图案层 213 也可选择绝缘层, 或者是 由金属层及绝缘层组成的多层结构。优选实施例中, 图案层 213 的图案具有点对称性或线 对称性, 比如 : 上述的十字形、 米字形或星形等。 0084 藉此, 在面板压合过程中, 间隙子 11 的端面 110 一开始与图案层 213 接触, 接触面 积较小, 所以压缩间隙子 11 相对较容易, 随着间隙子端面 110 接触到垫层 212, 接触面积增 加, 间隙子 11 也越不容易被压缩, 但是, 提供给面板的静压强度及支撑力却越大。 0085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 所述的保护层214共形地覆盖绝缘层203与支撑元件21, 并接 触间隙子 11。
32、 的端面 110。保护层 214 位于图案层 213 上, 并顺形地覆盖垫层 212 及图案层 213, 使主支撑元件 11a 凸起的顶面与底面之间的连接面具有较平缓的坡度。因此, 间隙子 11 即便错位, 仍可通过连接面的缓坡移回原位。 0086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请参照图 4C, 为本发明主支撑元件 21a 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主支撑元件 21a 包含一覆盖层 215 及一图案层 213。覆盖层 215 位于图案层 213 上, 并顺形 地完全覆盖图案层 213, 而使支撑元件 21 的外形形成前述的基底层 210 及支撑层 211。图 案层 213 可为一半导体层, 是在形成通道层的制程。
33、中, 同时形成于绝缘层 203 上。而覆盖层 215 可为一金属层, 和源极及漏极金属层同时形成。本实施例中, 前述的保护层 214 同样顺 形地覆盖支撑元件 21 及绝缘层 203 上, 并接触间隙子 11 的端面 110。 0087 图 5A 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器的立体示意图, 而图 5B 是图 5A 中的显示器的分 解示意图。请参阅图 5A 与图 5B, 显示器 500 包括组装壳体 510、 液晶显示面板 520 以及电 路板组件 530, 其中电路板组件 530 与液晶显示面板 520 皆配置于组装壳体 510 内。液晶显 示面板 520 即具有前述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的技术特征。
34、。 0088 组装壳体510可以包括两个壳体组件512、 514, 且壳体组件512与壳体组件514可 以通过卡合或螺丝锁固的方式来结合。通过壳体组件 512 与 514 结合, 显示装置 520 与电 路板组件 530 得以配置在组装壳体 510 内。然而, 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例中, 依装配的设计 需求, 组装壳体510也可以分成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组件, 而电路板组件530与液晶显示面板 520 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配置于组装壳体 510 内。因此, 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0089 显示装置 520 电性连接电路板 530, 且电路板组件 530 包括电源供应器、 驱动元 件、 多个被动元件以。
35、及多个主动元件等电子元件。电路板组件 530 可以是一种软硬电路板 (flex-rigid circuit board) 。 详细而言, 电路板组件530包括硬式线路板 (rigid circuit board) 532 以及可挠式线路板 534(flexible circuit board) 。 0090 可挠式线路板 534 连接于硬式线路板 532 与显示装置 520 之间。据此, 通过可挠 式线路板 534, 电路板组件 530 得以电性连接显示装置 520。此外, 于实施例中, 电路板组件 530 也可以通过多条导线来电性连接显示装置 520。不过, 本发明并不对电路板组件 530 。
36、的 说 明 书 CN 103901670 A 8 7/7 页 9 种类以及电性连接方式加以限定。 0091 显示器500可以是桌上型电脑所使用的液晶屏幕 (如图5A与图5B所示) 、 笔记型电 脑的屏幕、 液晶电视以及手持电子装置的屏幕, 其中上述手持电子装置例如是手机、 数码相 机、 数码摄影机、 掌上型游乐器或个人数字助理器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 等。 0092 综上所述, 本发明所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 采用包含基底层及支撑层的支撑元件 后, 具有下列优点 : 0093 当液晶显示面板压合时, 间隙子柱体顶部的边缘结构被支撑层破坏, 可使间隙子。
37、 较容易被压缩, 确保压合后的彩色滤光基板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之间, 维持预设的间距。 并 且, 即便面板经压合后, 间隙子仍有较佳的再压缩性, 可降低产生气泡的风险。 另外, 由于基 底层的上平面大于间隙子端面面积, 可完整接触间隙子端面。 因此, 可使液晶显示面板的静 压强度仍维持一定值, 避免面板受力产生间隙不均缺陷 (Mura) 。 0094 支撑层具有对称性且有多个呈放射状向外延伸的延伸部, 可提供间隙子较大的位 移容许范围 (shift margin) 。 可避免因为外力拍打与基板对组位移时, 间隙子移位, 侧向摩 擦力导致间隙子无法复归, 有效降低偏移漏光与低温气泡的风险。 另外,。
38、 间隙子的端面可因 此而更改设计为圆形, 故可减少间隙子的分布密度, 并统一设计规格, 应用于各样产品。 0095 间隙子压缩程度的预测可大幅提升, 有利于进一步改良间隙子及支撑元件的设 计。 已知的间隙子端面仅有一部分与支撑元件接触, 因此在预测间隙子的压缩行为时, 会产 生一定的误差。 本发明的基底层的上平面可完整接触间隙子端面, 因此, 间隙子和基底层接 触所产生的压缩行为, 和以微小硬度计测试的结果相近, 减少设计与实际误差。 0096 虽然本发明以优选实施例披露如上, 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任何本领域的普 通技术人员,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 所作更动与润饰的等效替换, 。
39、仍为本发明的 专利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CN 103901670 A 9 1/8 页 10 图 1 图 2A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01670 A 10 2/8 页 11 图 2B 图 3A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01670 A 11 3/8 页 12 图 3B 图 3C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01670 A 12 4/8 页 13 图 3D 图 3E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01670 A 13 5/8 页 14 图 4A 图 4B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01670 A 14 6/8 页 15 图 4C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01670 A 15 7/8 页 16 图 5A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01670 A 16 8/8 页 17 图 5B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01670 A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