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砌块和墙体.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611492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05.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74414.7

申请日:

2010.11.26

公开号:

CN102409795A

公开日:

2012.04.11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E04C 1/00申请公布日:2012041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C 1/00申请日:20101126|||公开

IPC分类号:

E04C1/00; E04B2/42; E04B2/52; C04B28/00

主分类号:

E04C1/00

申请人:

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秦升益; 贾屹海; 秦申二; 马金奎; 王欢

地址: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三街9号B座5层508室

优先权:

2010.09.17 CN 201010290128.8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代理人:

李翔;桑传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墙体砌块,该墙体砌块包括彼此平行的第一壁(31)和第二壁(32)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的第一肋(33)和第二肋(34),所述第一肋和所述第二肋之间形成有中空部(37),所述墙体砌块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的第一开口部(35)和第二开口部(36),并且所述第一肋位于所述第一开口部与所述中空部之间,所述第二肋位于所述第二开口部与所述中空部之间。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由上述墙体砌块堆砌而成的墙体。由于墙体砌块具有空心结构,使承重结构可以直接布置在墙体砌块的空心结构中,而无需像传统的实心砌块那样需要在承重结构周围大量堆砌,因此,本发明所提供的墙体砌块可以节约堆砌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墙体砌块, 其特征在于, 所述墙体砌块包括彼此平行的第一壁 (31) 和第二壁 (32) 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壁 (31) 和所述第二壁 (32) 之间的第一肋 (33) 和第二肋 (34), 所述第一肋 (33) 和所述第二肋 (34) 之间形成有中空部 (37), 所述墙体砌块还包括位 于所述第一壁 (31) 和所述第二壁 (32) 之间的第一开口部 (35) 和第二开口部 (36), 并且所 述第一肋 (33) 位于所述第一开口部 (35) 与所述中空部 (37) 之间, 所述第二肋 (34) 位于 所述第二开口部 (36) 与所述中空部 (37) 之间。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墙体砌块,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肋 (33)、 第二肋 (34)、 第一 壁 (31) 以及第二壁 (32) 的高度相同, 并且所述第一肋 (33) 和所述第二肋 (34) 的上表面 与所述第一壁 (31) 和所述第二壁 (32) 的上表面齐平。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墙体砌块,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肋 (33) 的上表面和 / 或下 表面上设置有凹部 (38), 并且所述第二肋 (34) 的上表面和 / 或下表面上设置有凹部 (38)。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墙体砌块,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 (38) 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
5: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墙体砌块,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 (38) 的深度为所述第一肋 (33) 的高度的 1/10-1/5。
6: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5 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墙体砌块, 其特征在于, 所述墙体砌块具有中 心对称的结构, 并且所述第一肋 (33) 的朝向所述中空部 (37) 的平面以及所述第二肋 (34) 的朝向所述中空部 (37) 的平面与所述第一壁 (31) 的长度方向垂直。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墙体砌块,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空部 (37)、 第一开口部 (35) 和第二开口部 (36) 的形状为矩形, 且所述第一开口部 (35) 和所述第二开口部 (36) 的长度 为所述中空部 (33) 的长度的 1/3 ~ 2/3。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墙体砌块, 其特征在于, 所述墙体砌块由一种材料组合物经 固化得到, 该材料组合物中含有硅砂、 水泥、 减水剂、 可再分散性胶粉、 纤维和水, 其中, 相对 于 100 重量份的水泥, 所述硅砂的含量为 250-2000 重量份, 所述减水剂的含量为 0.5-3.0 重量份, 所述可再分散性胶粉的含量为 0.1-10 重量份, 所述纤维的含量为 0.1-10 重量份, 所述水的含量为 15-50 重量份。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墙体砌块, 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为合成纤维、 无机纤维、 矿 物纤维和植物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纤维的长度为 1-30 毫米, 平均直径为 0.1-100 微 米。
10: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墙体砌块,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再分散性胶粉为醋酸乙烯酯 与乙烯的共聚胶粉、 乙烯与氯乙烯及月桂酸乙烯酯的三元共聚胶粉、 丙烯酸酯与苯乙烯的 共聚胶粉和苯乙烯与丁二烯的共聚胶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可再分散性胶粉的重均分子 量为 500-20000, 平均粒子直径为 1-300 微米。
11: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墙体砌块, 其特征在于, 所述硅砂的平均粒子直径为 10-500 微米。
12: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墙体砌块,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水剂为木质素磺酸盐、 多环 芳香族盐和水溶性树脂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13: 一种墙体, 其特征在于, 该墙体包括权利要求 1 至 12 中任意一项所提供的多个所述 的墙体砌块 (3), 多个所述的墙体砌块 (3) 沿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依次堆砌, 形成位于该墙 体内部的竖直通孔 (H)。

说明书


墙体砌块和墙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 具体地, 涉及一种空心的墙体砌块。此外, 本发明还涉及一 种由上述墙体砌块堆砌而成的墙体。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 构建建筑物的过程为 : 首先, 利用浇注的方式形成建筑物的承重结构 ; 然后, 以承重结构为骨架堆砌墙体砌块, 形成建筑物的附加结构, 如墙体 ; 最后, 完成建筑物 的构建。
     然而, 由于传统的墙体砌块多为实心结构, 在利用墙体砌块堆砌附加结构的过程 中, 往往需要堆砌大量的墙体砌块以包围承重结构 ( 如承重柱 ), 这便造成了施工时间的延 长, 使工作效率降低。
     因此, 如何节约墙体砌块的堆砌时间, 提高施工效率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 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墙体砌块, 该墙体砌块可以节约堆砌施工时间, 提高施工效率。 此外,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由上述墙体砌块堆砌而成的墙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墙体砌块, 该墙体砌块包括彼此平行的第一 壁和第二壁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的第一肋和第二肋, 所述第一肋 和所述第二肋之间形成有中空部, 所述墙体砌块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 的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 并且所述第一肋位于所述第一开口部与所述中空部之间, 所 述第二肋位于所述第二开口部与所述中空部之间。
     优选地, 所述第一肋、 第二肋、 第一壁以及第二壁的高度相同, 并且所述第一肋和 所述第二肋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的上表面齐平。
     优选地, 所述第一肋的上表面和 / 或下表面上设置有凹部, 并且所述第二肋的上 表面和 / 或下表面上设置有凹部。
     优选地, 所述凹部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
     优选地, 所述凹部的深度为所述第一肋的高度的 1/10-1/5。
     优选地, 所述墙体砌块具有中心对称的结构, 并且所述第一肋的朝向所述中空部 的平面以及所述第二肋的朝向所述中空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壁的长度方向垂直。
     优选地, 所述中空部、 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的形状为矩形, 且所述第一开口部 和所述第二开口部的长度为所述中空部的长度的 1/3 ~ 2/3。
     优选地, 所述墙体砌块由一种材料组合物经固化得到, 该材料组合物中含有硅砂、 水泥、 减水剂、 可再分散性胶粉、 纤维和水, 其中, 相对于 100 重量份的水泥, 所述硅砂的含 量为 250-2000 重量份, 所述减水剂的含量为 0.5-3.0 重量份, 所述可再分散性胶粉的含量
     为 0.1-10 重量份, 所述纤维的含量为 0.1-10 重量份, 所述水的含量为 15-50 重量份。
     优选地, 所述纤维为合成纤维、 无机纤维、 矿物纤维和植物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纤维的长度为 1-30 毫米, 平均直径为 0.1-100 微米。
     优选地, 所述可再分散性胶粉为醋酸乙烯酯与乙烯的共聚胶粉、 乙烯与氯乙烯及 月桂酸乙烯酯的三元共聚胶粉、 丙烯酸酯与苯乙烯的共聚胶粉和苯乙烯与丁二烯的共聚 胶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可再分散性胶粉的重均分子量为 500-20000, 平均粒子直径为 1-300 微米。
     优选地, 所述硅砂的平均粒子直径为 10-500 微米。
     优选地, 所述减水剂为木质素磺酸盐、 多环芳香族盐和水溶性树脂磺酸盐中的一 种或多种。
     优选地, 该材料组合物还含有水, 相对于 100 重量份的水泥, 水的含量为 15-50 重 量份。
     此外,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墙体, 该墙体包括多个所述的墙体砌块, 多个所述的墙体 砌块沿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依次堆砌, 形成位于该墙体内部的竖直通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由于墙体砌块具有空心结构, 使承重结构 ( 如承重柱 ) 可以直 接布置在墙体砌块的空心结构中, 而无需像传统的实心墙体砌块那样需要在承重结构 ( 如 承重柱 ) 周围大量堆砌, 因此, 本发明所提供的墙体砌块可以节约堆砌施工时间, 提高施工 效率。
     本发明的其它技术特征和有益效果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 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 与下面的具 体实施方式一起解释本发明, 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
     图 1 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墙体砌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
     图 2 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墙体砌块的主视图 ;
     图 3 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墙体砌块的侧视图。
     图 4 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墙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
     附图标记说明
     31 第一壁 32 第二壁
     33 第一肋 34 第二肋
     35 第二开口部 36 第一开口部
     37 中空部 38 凹部
     3 墙体砌块 H 竖直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 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 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中所说的长度方向是指图 1 中的 X 方向, 宽度方向是指图 1 中的 Y 方向, 高 度方向是指图 1 中的 Z 方向, 上表面图 1 中的第一壁 31、 第二壁 32 的朝向上方的表面, 下表面图 1 中的第一壁 31、 第二壁 32 的朝向下方的表面。
     如图 1 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墙体砌块, 该墙体砌块包括彼此平行的第一壁 31 和 第二壁 32 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壁 31 和所述第二壁 32 之间的第一肋 33 和第二肋 34, 所述第一肋 33 和所述第二肋 34 之间形成有中空部 37, 所述墙体砌块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 壁 31 和所述第二壁 32 之间的第一开口部 35 和第二开口部 36, 并且所述第一肋 33 位于所 述第一开口部 35 与所述中空部 37 之间, 所述第二肋 34 位于所述第二开口部 36 与所述中 空部 37 之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由于墙体砌块具有空心结构, 使承重结构 ( 如承重柱 ) 可以直 接布置在墙体砌块的空心结构中, 而无需像传统的实心墙体砌块那样需要在承重结构 ( 如 承重柱 ) 周围大量堆砌, 因此, 本发明所提供的墙体砌块可以节约堆砌施工时间, 提高施工 效率。
     所述第一壁 31 和第二壁 32 互相平行, 使墙体容易堆砌成平面, 这样便于装修等后 续工作的进行。所述第一肋 33 和所述第二肋 34 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壁 31 和所述第二壁 32 之间, 可以形成空心结构, 同时, 固定连接又可以提高墙体砌块的强度, 使所述墙体砌块 具有较高的耐用度。所述第一壁 31、 第二壁 32、 第一肋 33 和第二肋 34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 固定连接在一起, 例如通过粘合剂等进行粘合。当然, 为了制造方便, 降低成本, 优选地, 所 述第一壁 31、 第二壁 32、 第一肋 33 和第二肋 34 一体形成, 如一体浇注而成。
     如图 1 所示, 优选地, 所述第一肋 33、 第二肋 34、 第一壁 31 以及第二壁 32 的高度 相同, 并且所述第一肋 33 和所述第二肋 34 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壁 31 和所述第二壁 32 的 上表面齐平。这样墙体砌块既便于制造和运输, 又便于墙体砌块的堆砌。同时, 利用这种上 表面和下表面均平齐墙体砌块堆砌成的墙体具有较高的强度。
     如图 1 所示, 优选地, 所述第一肋 33 的上表面和 / 或下表面上设置有凹部 38, 并 且所述第二肋 34 的上表面和 / 或下表面上设置有凹部 38。设置这样的结构既可以节省材 料, 又可以减轻所述墙体砌块的重量。另外, 必要时还可以在所述凹部 38 处沿所述墙体砌 块的长度方向 ( 即 X 方向 ) 布置承重柱, 以提高由所述墙体砌块堆砌成的墙体的强度。
     所述凹部 38 的横截面可以为各种形状, 如矩形、 半圆形或不规则图形。优选地, 所 述凹部 38 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 如图 3 所示。同时, 为了防止所述凹部 38 降低墙体砌块的 强度, 应将所述凹部 38 的深度限定在合适的范围内。优选地, 所述凹部 38 的深度为所述第 一肋 33 的高度的 1/10 ~ 1/5。
     为了进一步增加所述墙体砌块的强度, 简化制造工艺流程, 提高所述墙体砌块可 用性, 优选地, 所述墙体砌块具有中心对称的结构, 并且所述第一肋 33 的朝向所述中空部 37 的平面以及所述第二肋 34 的朝向所述中空部 37 的平面与所述第一壁 31 的长度方向垂 直。需要注意的时, 此处所述的垂直是指所述第一肋 33 的整体走向以及所述第二肋 343 的 整体走向与所述第一壁 21 的长度方向的关系为垂直关系。
     如图 2 所示, 优选地, 所述中空部 37、 第一开口部 35 和第二开口部 36 的形状为矩 形, 且所述第一开口部 35 和所述第二开口部 36 的长度为所述中空部 33 的长度的 1/3 ~ 2/3。在堆砌过程中, 这样的结构能够提供足够的用于布置承重柱的空间, 可以有效地提高 墙体的强度, 增加墙体的耐用度。更优选地, 所述第一开口部 35 和所述第二开口部 36 的长 度为所述中空部 33 的长度的 1/2。通过这样的设计, 在堆砌施工时由每两块相邻的墙体砌块所形成的所述空心部分的形状和尺寸都与所述中空部 35 的形状和尺寸相同, 在填充水 泥砂浆时, 水泥砂浆能够均匀地流向所有的空心部分和所述中空部 35 中, 以提高墙体的强 度。 同时, 这样的设计使得布置在墙体中的承重结构分布均匀, 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墙体的强 度。
     当然, 在本发明中, 中空部 25 和开口部 26 的形状并不限于矩形, 例如还可以为圆 形、 半圆形、 或其它不规则图形。中空部 25 和开口部 26 的形状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合而 加以选择确定。另外, 中空部 25 的形状与开口部 26 的形状也不一定相同。
     所述墙体砌块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材料制成, 如混凝土、 石膏等, 也可 由其它材料制成。本发明所提供的所述墙体砌块由一种材料组合物经固化得到, 该材料组 合物中含有硅砂、 水泥、 减水剂、 可再分散性胶粉、 纤维和水, 其中, 相对于 100 重量份的水 泥, 所述硅砂的含量为 250-2000 重量份, 所述减水剂的含量为 0.5-3.0 重量份, 所述可再 分散性胶粉的含量为 0.1-10 重量份, 所述纤维的含量为 0.1-10 重量份, 所述水的含量为 15-50 重量份。
     本发明的发明人对以硅砂为主体材料的墙体砌块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意外地发 现, 当加入可再分散性胶粉和纤维时, 使制得的砖块的强度能够达到或高于混凝土砖块的 强度, 使该墙体砌块能够满足建筑要求。 并且, 当所述纤维与所述可再分散性胶粉的重量比 为 0.5-1.5 ∶ 1 时, 制得的墙体砌块的强度更高 ; 更优选地, 所述纤维与所述可再分散性胶 粉的重量比为 0.8-1.2 ∶ 1, 从而提供了一种非常适合于在沙资源丰富的地区应用的用于 制备墙体砌块的材料组合物。 本发明中, 所述纤维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制, 例如可以是合成纤维、 无机纤维 ( 如 玻璃纤维 )、 矿物纤维和植物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纤维的尺寸可以在很大范围内改 变, 但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 当使用长度为 1-30 毫米、 直径为 0.1-100 微米的纤维时, 能够 使制得的墙体砌块的强度更高 ; 更优选地, 所述纤维的长度为 5-15 毫米、 直径为 5-50。
     根据本发明, “可再分散性胶粉” 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定, 例如可以为醋酸乙烯酯 与乙烯的共聚胶粉、 乙烯与氯乙烯及月桂酸乙烯酯的三元共聚胶粉、 丙烯酸酯与苯乙烯的 共聚胶粉和苯乙烯与丁二烯的共聚胶粉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的情况下, 所述可再分散 性胶粉的重均分子量可以为 500-20000, 平均粒子直径可以为 1-300 微米。符合上述要求 的可再分散性胶粉可以通过商购得到, 例如, 石家庄市隆瑞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 LR-80 和 LR-100 型可再分散性胶粉。
     在本发明中, 对所述硅砂的来源没有任何限制, 可以使用选自海砂、 潮砂、 河砂、 风 积砂、 人工砂和再生砂中的一种或多种, 更优选为风积沙 ; 在本发明中, 所述硅砂的平均粒 子直径没有特别限定, 可以使用平均粒子直径为 10-500 微米的硅砂, 更优选使用平均粒子 直径为 50-200 微米的风积沙。
     根据本发明, 所述减水剂的种类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例如, 可以为所述减水 剂为木质素磺酸盐、 多环芳香族盐和水溶性树脂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减水剂可以 通过商购得到, 例如, 可以购自北京慕湖外加剂有限责任公司。
     在使用时, 可以将本发明提供的材料组合物与水混合均匀之后引入到模具中固 化, 以制得墙体砌块。
     此外, 如图 4 所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墙体, 该墙体包括多个所述的墙体砌块 3, 多
     个所述的墙体砌块 3 沿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依次堆砌, 形成位于该墙体内部的竖直通孔 H。 另外, 当所述第一肋 31 以及所述第二肋 32 上设置有凹部 38 时, 所述墙体砌块依次堆砌还 可以形成位于所述墙体内部的水平通孔。所述竖直通孔 H 和水平通孔可以用来填充保温材 料, 改善墙体的保温性能, 也可以灌入水泥砂浆或插入承重结构, 提高墙体的强度。
     以下详细描述所述墙体中的竖直通孔的形成方式, 为了便于说明, 以下将第一开 口部和第二开口部统称为开口部。在长度方向上多个所述墙体砌块依次堆砌, 使得相邻的 所述墙体砌块的开口部相对, 形成为组合孔。 同时, 在高度方向上所述多个墙体砌块依次堆 砌, 使得墙体砌块的中空部与高度方向上的其它墙体砌块的中空部或组合孔上下贯通, 形 成位于墙体内部的竖直通孔。
     当然, 本发明所提供的墙体并不限于图 4 所示的形式, 其具体结构应根据具体需 要确定。 同时, 本发明所提供的墙体砌块还可以与普通的墙体砌块混合使用, 并且在需要提 高强度的位置形成上述的竖直通孔, 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墙体的强度。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但是,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 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 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 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 单变型, 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 在不矛 盾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本发明不再对各 种可能的组合方式另行说明。
    

墙体砌块和墙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墙体砌块和墙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墙体砌块和墙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墙体砌块和墙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墙体砌块和墙体.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409795A43申请公布日20120411CN102409795ACN102409795A21申请号201010574414722申请日20101126201010290128820100917CNE04C1/00200601E04B2/42200601E04B2/52200601C04B28/0020060171申请人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地址100085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三街9号B座5层508室72发明人秦升益贾屹海秦申二马金奎王欢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3代理人李翔桑传标54发明名称墙体砌块和墙体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墙体砌块,该墙体。

2、砌块包括彼此平行的第一壁31和第二壁32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的第一肋33和第二肋34,所述第一肋和所述第二肋之间形成有中空部37,所述墙体砌块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的第一开口部35和第二开口部36,并且所述第一肋位于所述第一开口部与所述中空部之间,所述第二肋位于所述第二开口部与所述中空部之间。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由上述墙体砌块堆砌而成的墙体。由于墙体砌块具有空心结构,使承重结构可以直接布置在墙体砌块的空心结构中,而无需像传统的实心砌块那样需要在承重结构周围大量堆砌,因此,本发明所提供的墙体砌块可以节约堆砌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66本国优先权数据51INTC。

3、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2页CN102409801A1/1页21一种墙体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砌块包括彼此平行的第一壁31和第二壁32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壁31和所述第二壁32之间的第一肋33和第二肋34,所述第一肋33和所述第二肋34之间形成有中空部37,所述墙体砌块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壁31和所述第二壁32之间的第一开口部35和第二开口部36,并且所述第一肋33位于所述第一开口部35与所述中空部37之间,所述第二肋34位于所述第二开口部36与所述中空部37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肋33、第二肋34、。

4、第一壁31以及第二壁32的高度相同,并且所述第一肋33和所述第二肋34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壁31和所述第二壁32的上表面齐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肋33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上设置有凹部38,并且所述第二肋34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上设置有凹部38。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体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38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体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38的深度为所述第一肋33的高度的1/101/5。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墙体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砌块具有中心对称的结构,并且所述第一肋33的朝向所述中空部37的平面以及所述第二。

5、肋34的朝向所述中空部37的平面与所述第一壁31的长度方向垂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墙体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部37、第一开口部35和第二开口部36的形状为矩形,且所述第一开口部35和所述第二开口部36的长度为所述中空部33的长度的1/32/3。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砌块由一种材料组合物经固化得到,该材料组合物中含有硅砂、水泥、减水剂、可再分散性胶粉、纤维和水,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水泥,所述硅砂的含量为2502000重量份,所述减水剂的含量为0530重量份,所述可再分散性胶粉的含量为0110重量份,所述纤维的含量为0110重量份,所述水的含量为1550。

6、重量份。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墙体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为合成纤维、无机纤维、矿物纤维和植物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纤维的长度为130毫米,平均直径为01100微米。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墙体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再分散性胶粉为醋酸乙烯酯与乙烯的共聚胶粉、乙烯与氯乙烯及月桂酸乙烯酯的三元共聚胶粉、丙烯酸酯与苯乙烯的共聚胶粉和苯乙烯与丁二烯的共聚胶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可再分散性胶粉的重均分子量为50020000,平均粒子直径为1300微米。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墙体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砂的平均粒子直径为10500微米。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墙体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水剂为木质。

7、素磺酸盐、多环芳香族盐和水溶性树脂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13一种墙体,其特征在于,该墙体包括权利要求1至12中任意一项所提供的多个所述的墙体砌块3,多个所述的墙体砌块3沿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依次堆砌,形成位于该墙体内部的竖直通孔H。权利要求书CN102409795ACN102409801A1/5页3墙体砌块和墙体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空心的墙体砌块。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由上述墙体砌块堆砌而成的墙体。背景技术0002一般来说,构建建筑物的过程为首先,利用浇注的方式形成建筑物的承重结构;然后,以承重结构为骨架堆砌墙体砌块,形成建筑物的附加结构,如墙体;最后,完成建筑物。

8、的构建。0003然而,由于传统的墙体砌块多为实心结构,在利用墙体砌块堆砌附加结构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堆砌大量的墙体砌块以包围承重结构如承重柱,这便造成了施工时间的延长,使工作效率降低。0004因此,如何节约墙体砌块的堆砌时间,提高施工效率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墙体砌块,该墙体砌块可以节约堆砌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0006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由上述墙体砌块堆砌而成的墙体。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墙体砌块,该墙体砌块包括彼此平行的第一壁和第二壁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的第一肋和第二肋,所述第一肋和所述第二肋之间形成有中。

9、空部,所述墙体砌块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的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并且所述第一肋位于所述第一开口部与所述中空部之间,所述第二肋位于所述第二开口部与所述中空部之间。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肋、第二肋、第一壁以及第二壁的高度相同,并且所述第一肋和所述第二肋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的上表面齐平。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肋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上设置有凹部,并且所述第二肋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上设置有凹部。0010优选地,所述凹部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0011优选地,所述凹部的深度为所述第一肋的高度的1/101/5。0012优选地,所述墙体砌块具有中心对称的结构,并且所述第一肋的朝向所。

10、述中空部的平面以及所述第二肋的朝向所述中空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壁的长度方向垂直。0013优选地,所述中空部、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的形状为矩形,且所述第一开口部和所述第二开口部的长度为所述中空部的长度的1/32/3。0014优选地,所述墙体砌块由一种材料组合物经固化得到,该材料组合物中含有硅砂、水泥、减水剂、可再分散性胶粉、纤维和水,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水泥,所述硅砂的含量为2502000重量份,所述减水剂的含量为0530重量份,所述可再分散性胶粉的含量说明书CN102409795ACN102409801A2/5页4为0110重量份,所述纤维的含量为0110重量份,所述水的含量为1550重。

11、量份。0015优选地,所述纤维为合成纤维、无机纤维、矿物纤维和植物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纤维的长度为130毫米,平均直径为01100微米。0016优选地,所述可再分散性胶粉为醋酸乙烯酯与乙烯的共聚胶粉、乙烯与氯乙烯及月桂酸乙烯酯的三元共聚胶粉、丙烯酸酯与苯乙烯的共聚胶粉和苯乙烯与丁二烯的共聚胶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可再分散性胶粉的重均分子量为50020000,平均粒子直径为1300微米。0017优选地,所述硅砂的平均粒子直径为10500微米。0018优选地,所述减水剂为木质素磺酸盐、多环芳香族盐和水溶性树脂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0019优选地,该材料组合物还含有水,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水泥,。

12、水的含量为1550重量份。0020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墙体,该墙体包括多个所述的墙体砌块,多个所述的墙体砌块沿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依次堆砌,形成位于该墙体内部的竖直通孔。00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墙体砌块具有空心结构,使承重结构如承重柱可以直接布置在墙体砌块的空心结构中,而无需像传统的实心墙体砌块那样需要在承重结构如承重柱周围大量堆砌,因此,本发明所提供的墙体砌块可以节约堆砌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0022本发明的其它技术特征和有益效果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0023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解释本发明,但并。

13、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0024图1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墙体砌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25图2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墙体砌块的主视图;0026图3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墙体砌块的侧视图。0027图4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墙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28附图标记说明002931第一壁32第二壁003033第一肋34第二肋003135第二开口部36第一开口部003237中空部38凹部00333墙体砌块H竖直通孔具体实施方式003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0。

14、035本发明中所说的长度方向是指图1中的X方向,宽度方向是指图1中的Y方向,高度方向是指图1中的Z方向,上表面图1中的第一壁31、第二壁32的朝向上方的表面,下表说明书CN102409795ACN102409801A3/5页5面图1中的第一壁31、第二壁32的朝向下方的表面。0036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墙体砌块,该墙体砌块包括彼此平行的第一壁31和第二壁32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壁31和所述第二壁32之间的第一肋33和第二肋34,所述第一肋33和所述第二肋34之间形成有中空部37,所述墙体砌块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壁31和所述第二壁32之间的第一开口部35和第二开口部36,并且所述第一肋33。

15、位于所述第一开口部35与所述中空部37之间,所述第二肋34位于所述第二开口部36与所述中空部37之间。003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墙体砌块具有空心结构,使承重结构如承重柱可以直接布置在墙体砌块的空心结构中,而无需像传统的实心墙体砌块那样需要在承重结构如承重柱周围大量堆砌,因此,本发明所提供的墙体砌块可以节约堆砌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0038所述第一壁31和第二壁32互相平行,使墙体容易堆砌成平面,这样便于装修等后续工作的进行。所述第一肋33和所述第二肋34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壁31和所述第二壁32之间,可以形成空心结构,同时,固定连接又可以提高墙体砌块的强度,使所述墙体砌块具有较高的耐用度。。

16、所述第一壁31、第二壁32、第一肋33和第二肋34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例如通过粘合剂等进行粘合。当然,为了制造方便,降低成本,优选地,所述第一壁31、第二壁32、第一肋33和第二肋34一体形成,如一体浇注而成。0039如图1所示,优选地,所述第一肋33、第二肋34、第一壁31以及第二壁32的高度相同,并且所述第一肋33和所述第二肋34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壁31和所述第二壁32的上表面齐平。这样墙体砌块既便于制造和运输,又便于墙体砌块的堆砌。同时,利用这种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平齐墙体砌块堆砌成的墙体具有较高的强度。0040如图1所示,优选地,所述第一肋33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上设置有凹部3。

17、8,并且所述第二肋34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上设置有凹部38。设置这样的结构既可以节省材料,又可以减轻所述墙体砌块的重量。另外,必要时还可以在所述凹部38处沿所述墙体砌块的长度方向即X方向布置承重柱,以提高由所述墙体砌块堆砌成的墙体的强度。0041所述凹部38的横截面可以为各种形状,如矩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图形。优选地,所述凹部38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如图3所示。同时,为了防止所述凹部38降低墙体砌块的强度,应将所述凹部38的深度限定在合适的范围内。优选地,所述凹部38的深度为所述第一肋33的高度的1/101/5。0042为了进一步增加所述墙体砌块的强度,简化制造工艺流程,提高所述墙体砌块可用性,。

18、优选地,所述墙体砌块具有中心对称的结构,并且所述第一肋33的朝向所述中空部37的平面以及所述第二肋34的朝向所述中空部37的平面与所述第一壁31的长度方向垂直。需要注意的时,此处所述的垂直是指所述第一肋33的整体走向以及所述第二肋343的整体走向与所述第一壁21的长度方向的关系为垂直关系。0043如图2所示,优选地,所述中空部37、第一开口部35和第二开口部36的形状为矩形,且所述第一开口部35和所述第二开口部36的长度为所述中空部33的长度的1/32/3。在堆砌过程中,这样的结构能够提供足够的用于布置承重柱的空间,可以有效地提高墙体的强度,增加墙体的耐用度。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口部35和所述。

19、第二开口部36的长度为所述中空部33的长度的1/2。通过这样的设计,在堆砌施工时由每两块相邻的墙体砌说明书CN102409795ACN102409801A4/5页6块所形成的所述空心部分的形状和尺寸都与所述中空部35的形状和尺寸相同,在填充水泥砂浆时,水泥砂浆能够均匀地流向所有的空心部分和所述中空部35中,以提高墙体的强度。同时,这样的设计使得布置在墙体中的承重结构分布均匀,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墙体的强度。0044当然,在本发明中,中空部25和开口部26的形状并不限于矩形,例如还可以为圆形、半圆形、或其它不规则图形。中空部25和开口部26的形状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合而加以选择确定。另外,中空部25。

20、的形状与开口部26的形状也不一定相同。0045所述墙体砌块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材料制成,如混凝土、石膏等,也可由其它材料制成。本发明所提供的所述墙体砌块由一种材料组合物经固化得到,该材料组合物中含有硅砂、水泥、减水剂、可再分散性胶粉、纤维和水,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水泥,所述硅砂的含量为2502000重量份,所述减水剂的含量为0530重量份,所述可再分散性胶粉的含量为0110重量份,所述纤维的含量为0110重量份,所述水的含量为1550重量份。0046本发明的发明人对以硅砂为主体材料的墙体砌块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意外地发现,当加入可再分散性胶粉和纤维时,使制得的砖块的强度能够达到或高。

21、于混凝土砖块的强度,使该墙体砌块能够满足建筑要求。并且,当所述纤维与所述可再分散性胶粉的重量比为05151时,制得的墙体砌块的强度更高;更优选地,所述纤维与所述可再分散性胶粉的重量比为08121,从而提供了一种非常适合于在沙资源丰富的地区应用的用于制备墙体砌块的材料组合物。0047本发明中,所述纤维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是合成纤维、无机纤维如玻璃纤维、矿物纤维和植物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纤维的尺寸可以在很大范围内改变,但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当使用长度为130毫米、直径为01100微米的纤维时,能够使制得的墙体砌块的强度更高;更优选地,所述纤维的长度为515毫米、直径为550。0048。

22、根据本发明,“可再分散性胶粉”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为醋酸乙烯酯与乙烯的共聚胶粉、乙烯与氯乙烯及月桂酸乙烯酯的三元共聚胶粉、丙烯酸酯与苯乙烯的共聚胶粉和苯乙烯与丁二烯的共聚胶粉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的情况下,所述可再分散性胶粉的重均分子量可以为50020000,平均粒子直径可以为1300微米。符合上述要求的可再分散性胶粉可以通过商购得到,例如,石家庄市隆瑞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LR80和LR100型可再分散性胶粉。0049在本发明中,对所述硅砂的来源没有任何限制,可以使用选自海砂、潮砂、河砂、风积砂、人工砂和再生砂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风积沙;在本发明中,所述硅砂的平均粒子直径没有特。

23、别限定,可以使用平均粒子直径为10500微米的硅砂,更优选使用平均粒子直径为50200微米的风积沙。0050根据本发明,所述减水剂的种类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例如,可以为所述减水剂为木质素磺酸盐、多环芳香族盐和水溶性树脂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减水剂可以通过商购得到,例如,可以购自北京慕湖外加剂有限责任公司。0051在使用时,可以将本发明提供的材料组合物与水混合均匀之后引入到模具中固化,以制得墙体砌块。0052此外,如图4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墙体,该墙体包括多个所述的墙体砌块3,多说明书CN102409795ACN102409801A5/5页7个所述的墙体砌块3沿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依次堆。

24、砌,形成位于该墙体内部的竖直通孔H。另外,当所述第一肋31以及所述第二肋32上设置有凹部38时,所述墙体砌块依次堆砌还可以形成位于所述墙体内部的水平通孔。所述竖直通孔H和水平通孔可以用来填充保温材料,改善墙体的保温性能,也可以灌入水泥砂浆或插入承重结构,提高墙体的强度。0053以下详细描述所述墙体中的竖直通孔的形成方式,为了便于说明,以下将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统称为开口部。在长度方向上多个所述墙体砌块依次堆砌,使得相邻的所述墙体砌块的开口部相对,形成为组合孔。同时,在高度方向上所述多个墙体砌块依次堆砌,使得墙体砌块的中空部与高度方向上的其它墙体砌块的中空部或组合孔上下贯通,形成位于墙体内部的。

25、竖直通孔。0054当然,本发明所提供的墙体并不限于图4所示的形式,其具体结构应根据具体需要确定。同时,本发明所提供的墙体砌块还可以与普通的墙体砌块混合使用,并且在需要提高强度的位置形成上述的竖直通孔,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墙体的强度。0055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0056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不再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另行说明。说明书CN102409795ACN102409801A1/2页8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409795ACN102409801A2/2页9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2409795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