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空调器.pdf

上传人:li****8 文档编号:6111915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164019.5

申请日:

2013.05.06

公开号:

CN104141983A

公开日:

2014.11.1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4F 1/00申请日:20130506|||公开

IPC分类号:

F24F1/00(2011.01)I; F24F13/28

主分类号:

F24F1/00

申请人:

江苏友奥电器有限公司

发明人:

曾洋; 韩涛

地址:

213176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工业园区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代理人:

徐琳淞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多功能空调器,包括壳体、蒸发器组件、制冷进风组件、联动机构组件、底盘、净化门、除尘杀菌组件、风道组件和积水盒;所述蒸发器组件设置在壳体内,并位于壳体前侧上部的出风口的后侧;所述积水盒设置在蒸发器组件的底部;所述制冷进风组件安装在壳体的后侧中部;所述风道组件设置在壳体内,并位于制冷进风组件的前侧;所述底盘固定在壳体底部;所述净化门安装在壳体的前侧下部,并且净化门与底盘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除尘杀菌组件安装在壳体内,并位于净化门后侧;所述联动机构组件安装在壳体内,并与制冷进风组件和除尘杀菌组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本发明同时具有制冷、制热、除尘、杀菌、净化功能,减少了对于空间使用的限制。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多功能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蒸发器组件(2)、制冷进风组件(3)、联动机构组件(4)、底盘(5)、净化门(6)、除尘杀菌组件(7)、风道组件(8)和积水盒(9);所述蒸发器组件(2)设置在壳体(1)内,并位于壳体(1)前侧上部的出风口的后侧;所述积水盒(9)设置在蒸发器组件(2)的底部;所述制冷进风组件(3)安装在壳体(1)的后侧中部;所述风道组件(8)设置在壳体(1)内,并位于制冷进风组件(3)的前侧;所述底盘(5)固定在壳体(1)底部;所述净化门(6)安装在壳体(1)的前侧下部,并且净化门(6)与底盘(5)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除尘杀菌组件(7)安装在壳体(1)内,并位于净化门(6)后侧;所述联动机构组件(4)安装在壳体(1)内,并与制冷进风组件(3)和除尘杀菌组件(7)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组件(4)包括第一定向件(4-1)、第二制冷进风连杆(4-2)、第一制冷进风连杆(4-3)、步进电机圆盘组件(4-4)、第一净化进风连杆(4-5)、第二定向件(4-6)和第二净化进风连杆(4-7);所述第二制冷进风连杆(4-2)与第一定向件(4-1)滑动连接,并且其上端与制冷进风组件(3)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下端与第一制冷进风连杆(4-3)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一制冷进风连杆(4-3)的下端以及第一净化进风连杆(4-5)的后端分别与步进电机圆盘组件(4-4)的上下两侧连接;所述第二净化进风连杆(4-7)与第二定向件(4-6)滑动连接,并且其前端与除尘杀菌组件(7)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后端与第一净化进风连杆(4-5)的前端铰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进风组件(3)包括第一制冷进风格栅(3-1)、第二制冷进风格栅(3-2)和制冷进风导轨(3-3);所述第一制冷进风格栅(3-1)和制冷进风导轨(3-3)均固定在壳体(1)上;所述第二制冷进风格栅(3-2)与联动机构组件(4)的第二制冷进风连杆(4-2)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并与制冷进风导轨(3-3)滑动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进风组件(3)的第二制冷进风格栅(3-2)与联动机构组件(4)的第二制冷进风连杆(4-2)卡接。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杀菌组件(7)包括第一净化风格栅(7-1)、第二净化进风格栅(7-2)、HIPPA网(7-3)、活性炭网(7-4)、净化进风导轨(7-5)和UV灯杀菌模块(7-6);所述净化进风导轨(7-5)设有五组,五组净化进风导轨(7-5)自下而上地固定在壳体(1)内;所述第一净化风格栅(7-1)、第二净化进风格栅(7-2)、HIPPA网(7-3)、活性炭网(7-4)和UV灯杀菌模块(7-6) 自下而上分别与一组净化进风导轨(7-5)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净化风格栅(7-1)与联动机构组件(4)的第二净化进风连杆(4-7)的前端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净化门(6)关闭时,第一净化风格栅(7-1)可在净化进风导轨(7-5)内滑动,而第二净化进风格栅(7-2)、HIPPA网(7-3)、活性炭网(7-4)和UV灯杀菌模块(7-6)不能移动。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杀菌组件(7)第一净化风格栅(7-1)的后端与联动机构组件(4)的第二净化进风连杆(4-7)的前端卡接。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门(6)的下部与壳体(1)铰接。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8)包括风道电机(8-1)、风轮(8-2)和风道(8-3);所述风轮(8-2)设置在风道(8-3)内,并固定在风道电机(8-1)的输出轴上;所述风道电机(8-1)与风道(8-3)固定连接。

说明书

说明书多功能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功能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空调器,多数只具有制冷、制热功能;相关具有除尘、杀菌、净化功能的空调器,也只是单纯的过滤作用,没有达到实质性的除尘、杀菌、净化功能效果,尤其是对PM2.5细小粉尘颗粒过滤、对病菌的杀灭及对空调系统能自身的进化;与此同时在潮湿的空调系统内,空调器长时间的停用状态下,内部容易产生了新的细菌和有害气体,再次开启就会对人们的工作生活环境造成了二次的空气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同时具有制冷、制热、除尘、杀菌、净化功能的多功能空调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多功能空调器,包括壳体、蒸发器组件、制冷进风组件、联动机构组件、底盘、净化门、除尘杀菌组件、风道组件和积水盒;所述蒸发器组件设置在壳体内,并位于壳体前侧上部的出风口的后侧;所述积水盒设置在蒸发器组件的底部;所述制冷进风组件安装在壳体的后侧中部;所述风道组件设置在壳体内,并位于制冷进风组件的前侧;所述底盘固定在壳体底部;所述净化门安装在壳体的前侧下部,并且净化门与底盘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除尘杀菌组件安装在壳体内,并位于净化门后侧;所述联动机构组件安装在壳体内,并与制冷进风组件和除尘杀菌组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所述联动机构组件包括第一定向件、第二制冷进风连杆、第一制冷进风连杆、步进电机圆盘组件、第一净化进风连杆、第二定向件和第二净化进风连杆;所述第二制冷进风连杆与第一定向件滑动连接,并且其上端与制冷进风组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下端与第一制冷进风连杆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一制冷进风连杆的下端以及第一净化进风连杆的后端分别与步进电机圆盘组件的上下两侧连接;所述第二净化进风连杆与第二定向件滑动连接,并且其前端与除尘杀菌组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后端与第一净化进风连杆的前端铰接。
所述制冷进风组件包括第一制冷进风格栅、第二制冷进风格栅和制冷进风导轨;所述第一制冷进风格栅和制冷进风导轨均固定在壳体上;所述第二制冷进风格栅与联动机构组件的第二制冷进风连杆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并与制冷进风导轨滑动连接。
所述制冷进风组件的第二制冷进风格栅与联动机构组件的第二制冷进风连杆卡接。
所述除尘杀菌组件包括第一净化风格栅、第二净化进风格栅、HIPPA网、活性炭网、净化进风导轨和UV灯杀菌模块;所述净化进风导轨设有五组,五组净化进风导轨自下而上地固定在壳体内;所述第一净化风格栅、第二净化进风格栅、HIPPA网、活性炭网和UV灯杀菌模块自下而上分别与一组净化进风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净化风格栅与联动机构组件的第二净化进风连杆的前端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净化门关闭时,第一净化风格栅可在净化进风导轨内滑动,而第二净化进风格栅、HIPPA网、活性炭网和UV灯杀菌模块不能移动。
所述除尘杀菌组件第一净化风格栅的后端与联动机构组件的第二净化进风连杆的前端卡接。
所述净化门的下部与壳体铰接。
所述风道组件包括风道电机、风轮和风道;所述风轮设置在风道内,并固定在风道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风道电机与风道固定连接。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在壳体下部设置增设除尘杀菌组件,并通过联动机构组件与制冷进风组件联动,使得本发明同时具有制冷、制热、除尘、杀菌、净化功能,同时满足人们对于舒适、安全的空气质量的要求。而在使用过程中,无需手动切换,通过遥控装置控制联动机构组件,即可实现制冷和净化功能的切换,实现制冷与空气净化的一体化合成。一机多用,减少了对于空间使用的限制。
(2)本发明的第二制冷进风连杆与第二制冷进风格栅卡接,第二净化进风连杆与第一净化风格栅卡接,方便安装、更换以及清洁维护。
(3)本发明的净化门的下部与壳体铰接,将净化门向下旋转90°,即可打开,可以任意抽出或推入安装在导轨上的第一净化进风格栅、第二净化风格栅、HIPPA网、活性炭网和UV灯杀菌模块,方便安装、更换以及清洁维护。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2的A处放大图。
图4为图3的B处放大图。
图5为图1的后视图。
附图中的标号为:
壳体1、蒸发器组件2、制冷进风组件3、第一制冷进风格栅3-1、第二制冷进风格栅3-2、制冷进风导轨3-3、联动机构组件4、第一定向件4-1、第二制冷进风连杆4-2、第一制冷进风连杆4-3、步进电机圆盘组件4-4、第一净化进风连杆4-5、第二定向件4-6、第二净化进风连杆4-7、底盘5、净化门6、除尘杀菌组件7、第一净化风格栅7-1、第二净化进风格栅7-2、HIPPA网7-3、活性炭网7-4、净化进风导轨7-5、UV灯杀菌模块7-6、风道组件8、风道电机8-1、风轮8-2、风道8-3、积水盒9。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1至图5,本实施例的多功能空调器,包括壳体1、蒸发器组件2、制冷进风组件3、联动机构组件4、底盘5、净化门6、除尘杀菌组件7、风道组件8和积水盒9。
蒸发器组件2设置在壳体1内,并位于壳体1前侧上部的出风口的后侧。积水盒9设置在蒸发器组件2的底部。制冷进风组件3安装在壳体1的后侧中部。风道组件8设置在壳体1内,并位于制冷进风组件3的前侧。风道组件8包括风道电机8-1、风轮8-2和风道8-3。风轮8-2设置在风道8-3内,并固定在风道电机8-1的输出轴上。风道电机8-1与风道8-3固定连接。底盘5固定在壳体1底部。净化门6安装在壳体1的前侧下部,并且净化门6与底盘5之间留有间隙。净化门6的下部与壳体1铰接。除尘杀菌组件7安装在壳体1内,并位于净化门6后侧。联动机构组件4安装在壳体1内,并与制冷进风组件3和除尘杀菌组件7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制冷进风组件3包括第一制冷进风格栅3-1、第二制冷进风格栅3-2和制冷进风导轨3-3。联动机构组件4包括第一定向件4-1、第二制冷进风连杆4-2、第一制冷进风连杆4-3、步进电机圆盘组件4-4、第一净化进风连杆4-5、第二定向件4-6和第二净化进风连杆4-7。除尘杀菌组件7包括第一净化风格栅7-1、第二净化进风格栅7-2、HIPPA网7-3、活性炭网7-4、净化进风导轨7-5和UV灯杀菌模块7-6。第二制冷进风连杆4-2与第一定向件4-1滑动连接,并且其上端与制冷进风组件3的第二制冷进风格栅3-2卡接,下端与第一制冷进风连杆4-3的上端铰接。第一制冷进风连杆4-3的下端以及第一净化进风连杆4-5的后端分别与步进电机圆盘组件4-4的上下两侧连接。第二净化进风 连杆4-7与第二定向件4-6滑动连接,并且其前端与除尘杀菌组件7的第一净化风格栅7-1卡接,后端与第一净化进风连杆4-5的前端铰接。第一制冷进风格栅3-1和制冷进风导轨3-3均固定在壳体1上。第二制冷进风格栅3-2与制冷进风导轨3-3滑动连接。净化进风导轨7-5设有五组,五组净化进风导轨7-5自下而上地固定在壳体1内。第一净化风格栅7-1、第二净化进风格栅7-2、HIPPA网7-3、活性炭网7-4和UV灯杀菌模块7-6自下而上分别与一组净化进风导轨7-5滑动连接。净化门6关闭时,第一净化风格栅7-1可在净化进风导轨7-5内滑动,而第二净化进风格栅7-2、HIPPA网7-3、活性炭网7-4和UV灯杀菌模块7-6不能移动。
在制冷、制热模式下,步进电机圆盘组件4-4逆时针旋转90°,步进电机圆盘组件4-4上端的第一制冷进风连杆4-3随之向下移动,拉动第二制冷进风连杆4-2,在第一定向件4-1的限制下,第二制冷进风连杆4-2垂直向下滑动,进而拉动第二制冷进风格栅3-2,使第二制冷进风格栅3-2与第一制冷进风格栅3-1上的空缺位置对齐,形成可以通过流动空气的空缺。而另一端,步进电机圆盘组件4-4下端的第一净化进风连杆4-5随之向前移动,带动第二净化进风连杆4-7在第二定向件4-6的限制下,水平向前滑动,进而推动第一净化风格栅7-1,使第一净化风格栅7-1与第二净化风格栅7-2上的空缺位置错位,封闭流动空气的流通。同时,风道电机8-1工作,带动风轮8-2在风道8-3内旋转,使得机体外的空气通过第二制冷进风格栅3-2与第一制冷进风格栅3-1上的空缺位置流向蒸发器组件2,形成制冷或制热的效果。
在净化模式下,步进电机圆盘组件4-4顺时针旋转90°,步进电机圆盘组件4-4上端的第一制冷进风连杆4-3,随之向上移动,推动第二制冷进风连杆4-2,在第一定向件4-1的限制下,第二制冷进风连杆4-2垂直向上滑动,同时推动固定在第二制冷进风连杆4-2上的第二制冷进风格栅3-2,使第二制冷进风格栅3-2与第一制冷进风格栅3-1上的空缺位置错位,封闭流动空气的流通。而另一端,步进电机圆盘组件4-4下端的第一净化进风连杆4-5,随之向后移动,拉动第二净化进风连杆4-7,在第二定向件4-6的限制下,第二净化进风连杆4-7水平向后滑动,同时拉动第一净化风格栅7-1,使第一净化风格栅7-1与第二净化风格栅7-2上的空缺位置对齐,形成可以通过流动空气的空缺孔。同时,风道电机8-1工作,带动风轮8-2在风道8-3内旋转,使得壳体1底部的空气由底盘5和净化门6间的空隙,通过第二净化风格栅7-2与第一净化进风格栅7-1上的空缺位置流向除尘杀菌组件7。空气依次通过HIPPA网7-3过滤粉尘颗粒、活性炭网7-4吸附异味、UV灯杀菌模块7-6杀灭空气中各种的细菌和病毒后变为洁净的空气,最终经过蒸发器组件2吹向室内环境。
在安装和更换除尘杀菌组件7时,将净化门6向下旋转90°,即可打开,可以任意 抽出或推入安装在导轨7-5上的第一净化进风格栅7-1、第二净化风格栅7-2、HIPPA网7-3、活性炭网7-4和UV灯杀菌模块7-6。
第二制冷进风连杆4-2与第二制冷进风格栅3-2卡接,第二净化进风连杆4-7与第一净化风格栅7-1卡接,方便安装、更换以及清洁维护。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多功能空调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多功能空调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多功能空调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功能空调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功能空调器.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14198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11.12 CN 104141983 A (21)申请号 201310164019.5 (22)申请日 2013.05.06 F24F 1/00(2011.01) F24F 13/28(2006.01) (71)申请人 江苏友奥电器有限公司 地址 213176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工 业园区 (72)发明人 曾洋 韩涛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 公司 11429 代理人 徐琳淞 (54) 发明名称 多功能空调器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多功能空调器, 包括壳体、 蒸发 器组件、 制冷进。

2、风组件、 联动机构组件、 底盘、 净化 门、 除尘杀菌组件、 风道组件和积水盒 ; 所述蒸发 器组件设置在壳体内, 并位于壳体前侧上部的出 风口的后侧 ; 所述积水盒设置在蒸发器组件的底 部 ; 所述制冷进风组件安装在壳体的后侧中部 ; 所述风道组件设置在壳体内, 并位于制冷进风组 件的前侧 ; 所述底盘固定在壳体底部 ; 所述净化 门安装在壳体的前侧下部, 并且净化门与底盘之 间留有间隙 ; 所述除尘杀菌组件安装在壳体内, 并位于净化门后侧 ; 所述联动机构组件安装在壳 体内, 并与制冷进风组件和除尘杀菌组件可拆卸 地固定连接。 本发明同时具有制冷、 制热、 除尘、 杀 菌、 净化功能, 减。

3、少了对于空间使用的限制。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5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5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141983 A CN 104141983 A 1/1 页 2 1. 多功能空调器, 其特征在于 : 包括壳体 (1) 、 蒸发器组件 (2) 、 制冷进风组件 (3) 、 联动 机构组件 (4) 、 底盘 (5) 、 净化门 (6) 、 除尘杀菌组件 (7) 、 风道组件 (8) 和积水盒 (9) ; 所述蒸 发器组件 (2) 设置在壳体 (1) 内, 并位于壳体 。

4、(1) 前侧上部的出风口的后侧 ; 所述积水盒 (9) 设置在蒸发器组件 (2) 的底部 ; 所述制冷进风组件 (3) 安装在壳体 (1) 的后侧中部 ; 所述风 道组件 (8) 设置在壳体 (1) 内, 并位于制冷进风组件 (3) 的前侧 ; 所述底盘 (5) 固定在壳体 (1) 底部 ; 所述净化门 (6) 安装在壳体 (1) 的前侧下部, 并且净化门 (6) 与底盘 (5) 之间留有 间隙 ; 所述除尘杀菌组件 (7) 安装在壳体 (1) 内, 并位于净化门 (6) 后侧 ; 所述联动机构组 件 (4) 安装在壳体 (1) 内, 并与制冷进风组件 (3) 和除尘杀菌组件 (7) 可拆卸地。

5、固定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多功能空调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联动机构组件 (4) 包括第 一定向件 (4-1) 、 第二制冷进风连杆 (4-2) 、 第一制冷进风连杆 (4-3) 、 步进电机圆盘组件 (4-4) 、 第一净化进风连杆 (4-5) 、 第二定向件 (4-6) 和第二净化进风连杆 (4-7) ; 所述第二 制冷进风连杆 (4-2) 与第一定向件 (4-1) 滑动连接, 并且其上端与制冷进风组件 (3) 可拆 卸地固定连接, 下端与第一制冷进风连杆 (4-3) 的上端铰接 ; 所述第一制冷进风连杆 (4-3) 的下端以及第一净化进风连杆 (4-5) 的后端分别与步。

6、进电机圆盘组件 (4-4) 的上下两侧连 接 ; 所述第二净化进风连杆 (4-7) 与第二定向件 (4-6) 滑动连接, 并且其前端与除尘杀菌组 件 (7) 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后端与第一净化进风连杆 (4-5) 的前端铰接。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多功能空调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制冷进风组件 (3) 包括第 一制冷进风格栅 (3-1) 、 第二制冷进风格栅 (3-2) 和制冷进风导轨 (3-3) ; 所述第一制冷进 风格栅 (3-1) 和制冷进风导轨 (3-3) 均固定在壳体 (1) 上 ; 所述第二制冷进风格栅 (3-2) 与 联动机构组件 (4) 的第二制冷进风连杆 (4-2。

7、) 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并与制冷进风导轨 (3-3) 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空调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制冷进风组件 (3) 的第二制 冷进风格栅 (3-2) 与联动机构组件 (4) 的第二制冷进风连杆 (4-2) 卡接。 5.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多功能空调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除尘杀菌组件 (7) 包括第 一净化风格栅 (7-1) 、 第二净化进风格栅 (7-2) 、 HIPPA 网 (7-3) 、 活性炭网 (7-4) 、 净化进风 导轨 (7-5) 和 UV 灯杀菌模块 (7-6) ; 所述净化进风导轨 (7-5) 设有五组, 五组净化进风导 轨 (7-5。

8、) 自下而上地固定在壳体 (1) 内 ; 所述第一净化风格栅 (7-1) 、 第二净化进风格栅 (7-2) 、 HIPPA 网 (7-3) 、 活性炭网 (7-4) 和 UV 灯杀菌模块 (7-6) 自下而上分别与一组净化进 风导轨 (7-5) 滑动连接 ; 所述第一净化风格栅 (7-1) 与联动机构组件 (4) 的第二净化进风连 杆 (4-7) 的前端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 所述净化门 (6) 关闭时, 第一净化风格栅 (7-1) 可在净 化进风导轨 (7-5) 内滑动, 而第二净化进风格栅 (7-2) 、 HIPPA 网 (7-3) 、 活性炭网 (7-4) 和 UV 灯杀菌模块 (7-6)。

9、 不能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空调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除尘杀菌组件 (7) 第一净化 风格栅 (7-1) 的后端与联动机构组件 (4) 的第二净化进风连杆 (4-7) 的前端卡接。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多功能空调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净化门 (6) 的下部与壳体 (1) 铰接。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多功能空调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风道组件 (8) 包括风道电 机 (8-1) 、 风轮 (8-2) 和风道 (8-3) ; 所述风轮 (8-2) 设置在风道 (8-3) 内, 并固定在风道电 机 (8-1) 的输出轴上 ; 所述风道电机 (8-1) 与。

10、风道 (8-3) 固定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141983 A 2 1/4 页 3 多功能空调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多功能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空调器, 多数只具有制冷、 制热功能 ; 相关具有除尘、 杀菌、 净化 功能的空调器, 也只是单纯的过滤作用, 没有达到实质性的除尘、 杀菌、 净化功能效果, 尤其 是对 PM2.5 细小粉尘颗粒过滤、 对病菌的杀灭及对空调系统能自身的进化 ; 与此同时在潮 湿的空调系统内, 空调器长时间的停用状态下, 内部容易产生了新的细菌和有害气体, 再次 开启就会对人们的工作生活环境造成了二次的空气污染。 发明。

11、内容 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同时具有制冷、 制热、 除尘、 杀菌、 净化功 能的多功能空调器。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 多功能空调器, 包括壳体、 蒸发器组件、 制冷进风组件、 联动机构组件、 底盘、 净化门、 除尘杀菌组件、 风道组件和积水 盒 ; 所述蒸发器组件设置在壳体内, 并位于壳体前侧上部的出风口的后侧 ; 所述积水盒设 置在蒸发器组件的底部 ; 所述制冷进风组件安装在壳体的后侧中部 ; 所述风道组件设置在 壳体内, 并位于制冷进风组件的前侧 ; 所述底盘固定在壳体底部 ; 所述净化门安装在壳体 的前侧下部, 并且净化门与。

12、底盘之间留有间隙 ; 所述除尘杀菌组件安装在壳体内, 并位于净 化门后侧 ; 所述联动机构组件安装在壳体内, 并与制冷进风组件和除尘杀菌组件可拆卸地 固定连接。 0005 所述联动机构组件包括第一定向件、 第二制冷进风连杆、 第一制冷进风连杆、 步进 电机圆盘组件、 第一净化进风连杆、 第二定向件和第二净化进风连杆 ; 所述第二制冷进风连 杆与第一定向件滑动连接, 并且其上端与制冷进风组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下端与第一制 冷进风连杆的上端铰接 ; 所述第一制冷进风连杆的下端以及第一净化进风连杆的后端分别 与步进电机圆盘组件的上下两侧连接 ; 所述第二净化进风连杆与第二定向件滑动连接, 并 且其。

13、前端与除尘杀菌组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后端与第一净化进风连杆的前端铰接。 0006 所述制冷进风组件包括第一制冷进风格栅、 第二制冷进风格栅和制冷进风导轨 ; 所述第一制冷进风格栅和制冷进风导轨均固定在壳体上 ; 所述第二制冷进风格栅与联动机 构组件的第二制冷进风连杆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并与制冷进风导轨滑动连接。 0007 所述制冷进风组件的第二制冷进风格栅与联动机构组件的第二制冷进风连杆卡 接。 0008 所述除尘杀菌组件包括第一净化风格栅、 第二净化进风格栅、 HIPPA 网、 活性炭网、 净化进风导轨和 UV 灯杀菌模块 ; 所述净化进风导轨设有五组, 五组净化进风导轨自下而上 地固定在。

14、壳体内 ; 所述第一净化风格栅、 第二净化进风格栅、 HIPPA 网、 活性炭网和 UV 灯杀 菌模块自下而上分别与一组净化进风导轨滑动连接 ; 所述第一净化风格栅与联动机构组件 说 明 书 CN 104141983 A 3 2/4 页 4 的第二净化进风连杆的前端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 所述净化门关闭时, 第一净化风格栅可在 净化进风导轨内滑动, 而第二净化进风格栅、 HIPPA 网、 活性炭网和 UV 灯杀菌模块不能移 动。 0009 所述除尘杀菌组件第一净化风格栅的后端与联动机构组件的第二净化进风连杆 的前端卡接。 0010 所述净化门的下部与壳体铰接。 0011 所述风道组件包括风道电机。

15、、 风轮和风道 ; 所述风轮设置在风道内, 并固定在风道 电机的输出轴上 ; 所述风道电机与风道固定连接。 0012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 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 本发明在壳体下部设 置增设除尘杀菌组件, 并通过联动机构组件与制冷进风组件联动, 使得本发明同时具有制 冷、 制热、 除尘、 杀菌、 净化功能, 同时满足人们对于舒适、 安全的空气质量的要求。而在使 用过程中, 无需手动切换, 通过遥控装置控制联动机构组件, 即可实现制冷和净化功能的切 换, 实现制冷与空气净化的一体化合成。一机多用, 减少了对于空间使用的限制。 0013 (2) 本发明的第二制冷进风连杆与第二制冷进风。

16、格栅卡接, 第二净化进风连杆与 第一净化风格栅卡接, 方便安装、 更换以及清洁维护。 0014 (3) 本发明的净化门的下部与壳体铰接, 将净化门向下旋转 90, 即可打开, 可以 任意抽出或推入安装在导轨上的第一净化进风格栅、 第二净化风格栅、 HIPPA 网、 活性炭网 和 UV 灯杀菌模块, 方便安装、 更换以及清洁维护。 附图说明 0015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 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 对 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其中 0016 图 1 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 2 为图 1 的左视图。 0018 图 3 为图 2 的 A 处放大图。 0019。

17、 图 4 为图 3 的 B 处放大图。 0020 图 5 为图 1 的后视图。 0021 附图中的标号为 : 0022 壳体1、 蒸发器组件2、 制冷进风组件3、 第一制冷进风格栅3-1、 第二制冷进风格栅 3-2、 制冷进风导轨3-3、 联动机构组件4、 第一定向件4-1、 第二制冷进风连杆4-2、 第一制冷 进风连杆 4-3、 步进电机圆盘组件 4-4、 第一净化进风连杆 4-5、 第二定向件 4-6、 第二净化 进风连杆 4-7、 底盘 5、 净化门 6、 除尘杀菌组件 7、 第一净化风格栅 7-1、 第二净化进风格栅 7-2、 HIPPA 网 7-3、 活性炭网 7-4、 净化进风导轨。

18、 7-5、 UV 灯杀菌模块 7-6、 风道组件 8、 风道 电机 8-1、 风轮 8-2、 风道 8-3、 积水盒 9。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实施例 1) 0024 见图1至图5, 本实施例的多功能空调器, 包括壳体1、 蒸发器组件2、 制冷进风组件 3、 联动机构组件 4、 底盘 5、 净化门 6、 除尘杀菌组件 7、 风道组件 8 和积水盒 9。 说 明 书 CN 104141983 A 4 3/4 页 5 0025 蒸发器组件 2 设置在壳体 1 内, 并位于壳体 1 前侧上部的出风口的后侧。积水盒 9 设置在蒸发器组件 2 的底部。制冷进风组件 3 安装在壳体 1 的后侧中部。。

19、风道组件 8 设 置在壳体 1 内, 并位于制冷进风组件 3 的前侧。风道组件 8 包括风道电机 8-1、 风轮 8-2 和 风道 8-3。风轮 8-2 设置在风道 8-3 内, 并固定在风道电机 8-1 的输出轴上。风道电机 8-1 与风道 8-3 固定连接。底盘 5 固定在壳体 1 底部。净化门 6 安装在壳体 1 的前侧下部, 并 且净化门 6 与底盘 5 之间留有间隙。净化门 6 的下部与壳体 1 铰接。除尘杀菌组件 7 安装 在壳体 1 内, 并位于净化门 6 后侧。联动机构组件 4 安装在壳体 1 内, 并与制冷进风组件 3 和除尘杀菌组件 7 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0026 制冷进。

20、风组件 3 包括第一制冷进风格栅 3-1、 第二制冷进风格栅 3-2 和制冷进风 导轨 3-3。联动机构组件 4 包括第一定向件 4-1、 第二制冷进风连杆 4-2、 第一制冷进风连 杆 4-3、 步进电机圆盘组件 4-4、 第一净化进风连杆 4-5、 第二定向件 4-6 和第二净化进风连 杆 4-7。除尘杀菌组件 7 包括第一净化风格栅 7-1、 第二净化进风格栅 7-2、 HIPPA 网 7-3、 活 性炭网 7-4、 净化进风导轨 7-5 和 UV 灯杀菌模块 7-6。第二制冷进风连杆 4-2 与第一定向 件 4-1 滑动连接, 并且其上端与制冷进风组件 3 的第二制冷进风格栅 3-2 。

21、卡接, 下端与第一 制冷进风连杆 4-3 的上端铰接。第一制冷进风连杆 4-3 的下端以及第一净化进风连杆 4-5 的后端分别与步进电机圆盘组件 4-4 的上下两侧连接。第二净化进风连杆 4-7 与第二定向 件 4-6 滑动连接, 并且其前端与除尘杀菌组件 7 的第一净化风格栅 7-1 卡接, 后端与第一净 化进风连杆 4-5 的前端铰接。第一制冷进风格栅 3-1 和制冷进风导轨 3-3 均固定在壳体 1 上。第二制冷进风格栅 3-2 与制冷进风导轨 3-3 滑动连接。净化进风导轨 7-5 设有五组, 五组净化进风导轨7-5自下而上地固定在壳体1内。 第一净化风格栅7-1、 第二净化进风格 栅。

22、 7-2、 HIPPA 网 7-3、 活性炭网 7-4 和 UV 灯杀菌模块 7-6 自下而上分别与一组净化进风导 轨 7-5 滑动连接。净化门 6 关闭时, 第一净化风格栅 7-1 可在净化进风导轨 7-5 内滑动, 而 第二净化进风格栅 7-2、 HIPPA 网 7-3、 活性炭网 7-4 和 UV 灯杀菌模块 7-6 不能移动。 0027 在制冷、 制热模式下, 步进电机圆盘组件 4-4 逆时针旋转 90, 步进电机圆盘组件 4-4 上端的第一制冷进风连杆 4-3 随之向下移动, 拉动第二制冷进风连杆 4-2, 在第一定向 件4-1的限制下, 第二制冷进风连杆4-2垂直向下滑动, 进而拉。

23、动第二制冷进风格栅3-2, 使 第二制冷进风格栅 3-2 与第一制冷进风格栅 3-1 上的空缺位置对齐, 形成可以通过流动空 气的空缺。而另一端, 步进电机圆盘组件 4-4 下端的第一净化进风连杆 4-5 随之向前移动, 带动第二净化进风连杆4-7在第二定向件4-6的限制下, 水平向前滑动, 进而推动第一净化 风格栅 7-1, 使第一净化风格栅 7-1 与第二净化风格栅 7-2 上的空缺位置错位, 封闭流动空 气的流通。同时, 风道电机 8-1 工作, 带动风轮 8-2 在风道 8-3 内旋转, 使得机体外的空气 通过第二制冷进风格栅3-2与第一制冷进风格栅3-1上的空缺位置流向蒸发器组件2,。

24、 形成 制冷或制热的效果。 0028 在净化模式下, 步进电机圆盘组件4-4顺时针旋转90, 步进电机圆盘组件4-4上 端的第一制冷进风连杆 4-3, 随之向上移动, 推动第二制冷进风连杆 4-2, 在第一定向件 4-1 的限制下, 第二制冷进风连杆4-2垂直向上滑动, 同时推动固定在第二制冷进风连杆4-2上 的第二制冷进风格栅 3-2, 使第二制冷进风格栅 3-2 与第一制冷进风格栅 3-1 上的空缺位 置错位, 封闭流动空气的流通。而另一端, 步进电机圆盘组件 4-4 下端的第一净化进风连 杆 4-5, 随之向后移动, 拉动第二净化进风连杆 4-7, 在第二定向件 4-6 的限制下, 第二。

25、净化 说 明 书 CN 104141983 A 5 4/4 页 6 进风连杆 4-7 水平向后滑动, 同时拉动第一净化风格栅 7-1, 使第一净化风格栅 7-1 与第二 净化风格栅 7-2 上的空缺位置对齐, 形成可以通过流动空气的空缺孔。同时, 风道电机 8-1 工作, 带动风轮 8-2 在风道 8-3 内旋转, 使得壳体 1 底部的空气由底盘 5 和净化门 6 间的空 隙, 通过第二净化风格栅 7-2 与第一净化进风格栅 7-1 上的空缺位置流向除尘杀菌组件 7。 空气依次通过 HIPPA 网 7-3 过滤粉尘颗粒、 活性炭网 7-4 吸附异味、 UV 灯杀菌模块 7-6 杀 灭空气中各种。

26、的细菌和病毒后变为洁净的空气, 最终经过蒸发器组件 2 吹向室内环境。 0029 在安装和更换除尘杀菌组件 7 时, 将净化门 6 向下旋转 90, 即可打开, 可以任 意抽出或推入安装在导轨 7-5 上的第一净化进风格栅 7-1、 第二净化风格栅 7-2、 HIPPA 网 7-3、 活性炭网 7-4 和 UV 灯杀菌模块 7-6。 0030 第二制冷进风连杆 4-2 与第二制冷进风格栅 3-2 卡接, 第二净化进风连杆 4-7 与 第一净化风格栅 7-1 卡接, 方便安装、 更换以及清洁维护。 0031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 对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 细说明, 所。

27、应理解的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凡 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做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104141983 A 6 1/5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141983 A 7 2/5 页 8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141983 A 8 3/5 页 9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141983 A 9 4/5 页 10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141983 A 10 5/5 页 11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141983 A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供热;炉灶;通风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