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的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的施工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619311A43申请公布日20120801CN102619311ACN102619311A21申请号201210104615X22申请日20120406E04F13/02200601E04F13/04200601E04D11/0220060171申请人山东起凤建工股份有限公司地址256407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起凤镇中心路8号申请人田昭春黄琪亮72发明人张会亭田绪峰田昭春黄琪亮周锫穆冠帅田昊田连超路尚修74专利代理机构淄博佳和专利代理事务所37223代理人孙爱华54发明名称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的施工方法57摘要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的施工方法,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墙。
2、体表面层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1、制作撑护面层1,制成不同形状和结构的撑护面层1;12、在清理好后的墙体4表面上安装垫块5或垫条,在墙体4表面上刷涂一层水泥基胶粘层;13、通过这些凸包在网栅2的另一侧面上粘结一层反射层3;14、在反射层3的另一面运用同样的方法粘结另一层网栅2;15、通过垫块5或垫条安装步骤11中制作好的撑护面层1。本发明具有绿色节能环保、再生资源利用力度大、建筑采暖和制冷能耗低、隔热效果显著、适用范围广等优点。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2页1/1页21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的施工。
3、方法,墙体或屋面施工层具有撑护面层和阻断热传递的多层间隔,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1、制作安装在建筑的施工层上的撑护面层1,首先,将填埋场的粉煤灰渣进行破碎、过筛后投入搅拌机中,采用低导热系数的短条状或小块状材料做粗骨料,以生石灰粉、水泥和工艺用水形成粘结剂,再配以无害的有机或无机的废弃丝状或条状的纤维作为力学性能加强组分,以工艺添加剂改善和易性,最后将这些成分充分搅拌混合后制成不同形状和结构的撑护面层1;12、对要施工的墙体4表面进行检查,将墙体4表面进行相应的清理和修整,然后在清理好后的墙体4表面上安装垫块5或垫条,在墙体4表面上刷涂一层水泥基胶粘剂层;13、通过水泥基胶粘剂层粘结一。
4、层网栅2,网栅2采用线材编织、经过浸渍处理,网栅2的经线14和纬线15上设有两面布设、交替排列的凸包,在这些凸包的顶点上运用圆柱胶辊刷涂一层水泥基胶粘剂层,并通过这些凸包在网栅2的另一侧面上粘结一层反射层3;14、在反射层3的另一面运用同样的方法粘结另一层网栅2,网栅2和反射层3安装好后,确保垫块5或垫条的厚度略大于网栅2和反射层3的总厚度;15、通过这些垫块5或垫条安装步骤11中制作好的撑护面层1,保证撑护面层1与墙体4的固结,检查撑护面层1的接缝和形成的新面层的平整度,并进行修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墙体4为建筑外墙,撑护面层1设置两层,将撑护。
5、面层1、网栅2、反射层3、四周封堵的水泥基复合型材、垫块5和垫条做成一体式结构的复合层组件9,复合层组件9各缝隙用水泥基粘结剂封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层组件9设置多件,通过固定的预埋件8拼接式直接紧固到墙体4上。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层组件9用于屋顶保温时,在屋顶表面依次施工找平层11、防水层12和复合层组件9,复合层组件9之间形成的缝隙用填料填充形成填料缝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栅2在同一平面内的经线14和纬线15上的凸包,在各交点处单向突。
6、起,相邻点突起的方向相反。6根据权利要求1或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射层3为具有镜面反射效果的薄型铝箔或锡箔,厚度为0007002MM。权利要求书CN102619311A1/4页3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的施工方法技术领域0001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的施工方法,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墙体表面层的施工方法。背景技术0002绿色节能建筑是我国房屋和城乡建设领域中重要的科学技术进步命题,在该领域中,加大再生资源的利用力度,提供更多实现环保化、无害化的宜居工程,是一个科技进步的基础性方向。在建筑领域中进一步加大社会“废弃物”的转化力度,并采用能够实现建筑节能、更加高。
7、效的隔热方法,以降低建筑采暖和制冷能耗作为基本的技术途径。0003目前,墙面材料有多种选择,采用的隔热方法较多,在这些选择当中,社会“废弃物”的转化利用尚有提升空间,而在这些方法中,隔热方法的机理,大多依据热传递理论,对热的传递三个途径,即对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分别或者同时予以限制。但是,大多数的处理方法对三个途径的限制不够充分、全面,如无机绝热材料夹层,对热辐射限制未做应对;有机泡沫材料夹层除对热辐射限制不够充分外,阻燃能力、有害物的释放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隔热效果显著、再生资源利用力度大、建筑采暖和制冷能耗较低的绿色节。
8、能建筑的施工方法。000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种绿色节能建筑的施工方法,墙体或屋面施工层具有撑护面层和阻断热传递的多层间隔,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000611、制作安装在建筑的施工层上的撑护面层,首先,将填埋场的粉煤灰渣进行破碎、过筛后投入搅拌机中,采用低导热系数的短条状或小块状材料做粗骨料,以生石灰粉、水泥和工艺用水形成粘结剂,再配以无害的有机或无机的废弃丝状或条状的纤维作为力学性能加强组分,以工艺添加剂改善和易性,最后将这些成分充分搅拌混合后制成不同形状和结构的撑护面层;000712、对要施工的墙体表面进行检查,将墙体表面进行相应的清理和修整,然后在清理好后的墙体。
9、表面上安装垫块或垫条,在墙体表面上刷涂一层水泥基胶粘剂层;000813、通过水泥基胶粘剂层粘结一层网栅,网栅采用线材编织、经过浸渍处理,网栅的经线和纬线上设有两面布设、交替排列的凸包,在这些凸包的顶点上运用圆柱胶辊刷涂一层水泥基胶粘剂层,并通过这些凸包在网栅的另一侧面上粘结一层反射层;000914、在反射层的另一面运用同样的方法粘结另一层网栅,网栅和反射层安装好后,确保垫块或垫条的厚度大于网栅和反射层的总厚度;001015、通过这些垫块或垫条安装步骤11中制作好的撑护面层,保证撑护面层与墙体的固结,检查撑护面层的接缝和形成的新面层的平整度,并进行修整。0011步骤11中所述的撑护面层的组分为粉。
10、煤灰渣5060,丝状纤维3说明书CN102619311A2/4页48,絮片、低导热系数的短条状或小块状材料530,生石灰粉015,水泥1225。0012所述的墙体为建筑外墙,撑护面层设置两层,将撑护面层、网栅、反射层和四周封堵的水泥基复合型材、垫块和垫条做成一体式结构的复合层组件,复合层组件缝隙用水泥基粘结剂封堵。0013所述的复合层组件设置多件,通过固定的预埋件拼接式直接紧固到墙体上。0014所述的复合层组件用于屋顶保温时,在屋顶表面依次施工找平层、防水层和复合层组件层,复合层组件之间形成的缝隙用填料填充形成填料缝。0015所述的网栅在同一平面内的经线和纬线上的凸包,在各交点处单向突起,相邻。
11、点突起的方向相反。0016所述的反射层为具有镜面反射效果的薄型铝箔或锡箔,厚度为0007002MM。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00181、撑护面层移植了复合材料组配原理,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抗冲击性能。所用填埋场的粉煤灰渣,能提供足够的硅质成分,与氧化钙发生缓慢的水和反应,有利于撑护面层后续强度的增长。且其主要组分为填埋场粉煤灰渣,其颗粒多数为空心球状,不含较高导热能力的颗粒,热阻较大;采用无害化处理或无害化判断的纤维增强力学性能,可以较大幅度地转化利用含纤维类废弃物。00192、形成明显温度梯度的多个间隔,各个间隔由反射层将辐射热反射回热源方向,各间隔近似为封闭空间,热对流。
12、传热可以忽略不计,形成间隔的网格与相邻层呈近似的点接触,其热传导为空气和线状的以及热的不良导体,其传热截面只占据间隔面积的几十分之一,有效地限制了传导热交换,在对既有房屋的节能改造中,能够以使用面积损失最小的方式获得环境友好性内墙面。00203、所用填埋场粉煤灰渣,不同于可做水泥原料的一级粉煤灰,也不同于可做蒸压加气墙体材料的二级粉煤灰或混凝土添加组分的粉煤灰,是目前尚待无害化处理或有益转化的填埋场废弃物,对环境有良好的优化效果,可转化为较高价格比热阻的工程应用材料,取得较高的转化升值效果。附图说明002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关系剖视图示意图。002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关系剖视图。
13、示意图。002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关系剖视图示意图。002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关系剖视图示意图。002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结构关系剖视图示意图。0026图6是本发明网栅的截面结构示意图。0027其中1、撑护面层2、网栅3、反射层4、墙体5、垫块6、非平面墙体7、外墙体8、预埋件9、复合层组件10、填料缝11、找平层12、防水层13、屋面基层14、经线15、纬线。0028图1是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6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说明书CN102619311A3/4页5具体实施方式0029实施例10030参照附图10031该绿色节能建筑的施工方法,墙体或屋面施工层具有一层撑。
14、护面层和阻断热传递的多层间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003211、制作安装在建筑的施工层上的撑护面层1,首先,将填埋场的粉煤灰渣进行破碎、过筛后投入搅拌机中,采用低导热系数的短条状或小块状材料做粗骨料,以生石灰粉、水泥和工艺用水形成粘结剂,再配以无害的有机或无机废弃丝状或条状的纤维作为力学性能加强组分,以工艺添加剂改善和易性,最后将这些成分充分搅拌混合后制成不同形状和结构的撑护面层1,撑护面层1包括水泥基复合板材、非标准截面的型材或标准的结构件;撑护面层1的组分为粉煤灰渣5060,丝状纤维38,絮片、低导热系数的短条状或小块状材料530,生石灰粉015,水泥1225;003312、对要施工的墙体4。
15、表面进行检查,将墙体4表面进行相应的清理和修整,然后在清理好后的墙体4表面上安装垫块5或垫条,在墙体4表面上刷涂一层水泥基胶粘剂层;003413、通过水泥基胶粘剂粘结一层网栅2,网栅2采用线材编织、经过浸渍处理,网栅2的经线14和纬线15上设有两面布设、交替排列的凸包,在这些凸包的顶点上运用圆柱胶辊刷涂一层水泥基胶粘剂层,并通过这些凸包在网栅2的另一侧面上粘结一层反射层3,反射层3为具有镜面反射效果的薄型铝箔或锡箔,厚度为0007002MM;网栅2的经线14和纬线15上的凸包,在各交点处单向突起,相邻点突起的方向相反;003514、在反射层3的另一面运用同样的方法粘结另一层网栅2,网栅2和反射。
16、层3安装好后,确保垫块5或垫条的厚度大于网栅2和反射层3的总厚度;003615、通过这些突出的垫块5或垫条安装步骤11中制作好的撑护面层1,保证撑护面层1与墙体4的固结,检查撑护面层1的接缝和形成的新面层的平整度,并进行修整。0037当施工的墙体4为建筑物的内墙时,对于时段性使用的房间,能够显著降低主墙体和室内热量的交换,房间升温或降温显著加快,可获得比只采用主墙体提高热阻以实现节能建筑的方法,有更进一步的运行期节能效果;而对于持续性居留的房间,会因房间系统的热惰性降低,增加空调的开闭次数,容易得出结论,本发明的应用,对于会议室、餐厅、办公室等时段性使用的公用建筑,节能效果特别显著。0038实。
17、施例20039参照附图20040设有三层网栅2,两层反射层3,即形成含有阻断热传递的三个间隔,其中,撑护面层1与相近的反射层3之间的间隔相对封闭,热对流可得到有效的限制,热传导是由该间隔内的空气和网栅的经线14或纬线15产生的,因此,其量值较小;当撑护面层1温度高于墙体4的工况下,反射层3将热辐射的90以上的辐射热反射回撑护面层1的方向,少量被吸收,因而该间隔有效地阻断了热传递。0041同理,两反射层3之间的间隔也相似地、有效地阻断了热传递,同样的,墙体4与相邻反射层3之间的间隔,对于热对流、热传导同样做了有效的限制,但不能限制墙体4对该反射层3辐射热的接收。0042因此,由于上述三个间隔的阶。
18、梯式限制,隔热系统的热阻极大,较适用于墙体混凝说明书CN102619311A4/4页6土梁柱一类热桥区的隔热。0043施工方法与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0044实施例30045参照附图30046墙体4为建筑外墙,撑护面层1设置两层,将撑护面层1、网栅2、反射层3、四周封堵的水泥基复合型材、垫块5和垫条做成一体式结构的复合层组件9,复合层组件9间各缝隙用水泥基粘结剂封堵。0047复合层组件9设置多件,通过固定的预埋件8,拼接式直接紧固到墙体4上,复合层组件9之间形成的缝隙用填料填充形成填料缝10。0048直接将撑护面层1、网栅2、反射层3和水泥基复合材料做成一体式的成品,直接固定安装在墙体4上,。
19、节省一部分工时,减少施工现场的加工工序。0049实施例40050参照附图40051复合层组件9用于屋顶保温时,在屋顶表面依次施工找平层11、防水层12和复合层组件9,复合层组件9内部布设的龙骨,能达到上人屋面的承受荷载要求;防水层12和底层渗水的排放符合相应建筑规范的要求;相邻两复合层组件9之间形成的缝隙用填料填充形成填料缝10。0052实施例50053参照附图50054当墙体4为非平面时,在墙体4的法线方向上,各层施工与上述实施例基本相同,只是撑护面层1采用对应截面的撑护面层1,图5所示的为内墙直角处的施工层结构关系示意。0055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说明书CN102619311A1/2页7图1图2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2619311A2/2页8图5图6说明书附图CN10261931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