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束钢绞线高空穿越细长、狭窄空间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束钢绞线高空穿越细长、狭窄空间施工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619339A43申请公布日20120801CN102619339ACN102619339A21申请号201210115704422申请日20120418E04G21/1220060171申请人中建六局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地址300451天津市塘沽区新北路4919号72发明人李永红生振杰杜澎泉冯磊冯岭王群樊云鹏顾军兵季素玲崔新玉张鹏千74专利代理机构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12201代理人张金亭54发明名称多束钢绞线高空穿越细长、狭窄空间施工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束钢绞线高空穿越细长、狭窄空间施工方法,采用在起运侧利用起运卷扬机拉抬输送钢绞线,在到站侧利。
2、用拉拽卷扬机拉拽钢绞线的方法分批一束一束地将多束钢绞线穿装在张拉套管内。本发明采用操作平台,方便快捷;采用两台卷扬机,一个在前拉拽,一个在后抬送,穿越速度快,能够大大降低施工周期。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1页21一种多束钢绞线高空穿越细长、狭窄空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在钢绞线的起运侧和到站侧分别搭设操作平台,在起运侧操作平台的下方安装起运卷扬机,在起运侧操作平台的上方固定起运定滑轮;在到站侧操作平台的下方安装拉拽卷扬机,在到站侧操作平台的上方固定牵引定滑轮;将第一牵引钢丝绳。
3、从张拉套管的起运侧穿越至到站侧,并将其到站端与拉拽钢丝绳的一端连接,拉拽钢丝绳绕经牵引定滑轮,且其另一端连接在拉拽卷扬机上;二将绕经起运定滑轮的起运钢丝绳一端连接在起运卷扬机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一束钢绞线的中部,启动起运卷扬机,拉升第一束钢绞线至起运侧操作平台,并将其起运端与第一牵引钢丝绳的起运端连接,同时在第一牵引钢丝绳的起运端上连接第二牵引钢丝绳的到站端;启动拉拽卷扬机和起运卷扬机,将第一束钢绞线和第二牵引钢丝绳送入张拉套管的内腔,直至它们的起运端到达张拉套管到站侧的设计位置;将第一牵引钢丝绳从拉拽钢丝绳和第一束钢绞线上拆解下来,即已完成第一束钢绞线的穿越;三重复步骤二,直至完成所有钢绞线的。
4、穿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束钢绞线高空穿越细长、狭窄空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第一钢绞线的起运端上设有锥形保护套,锥形保护套套在第一钢绞线拉套上,第一钢绞线拉套是由绑扎在第一钢绞线上的铁丝形成的,并伸出在锥形保护套的顶端之外与第一牵引钢丝绳的起运端连接,锥形保护套的下部锥板为相互隔离的分瓣结构;待第一束钢绞线的起运端到达张拉套管到站侧的设计位置后,拆下锥形保护套。权利要求书CN102619339A1/3页3多束钢绞线高空穿越细长、狭窄空间施工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应力钢结构施工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多束钢绞线高空穿越细长、狭窄空间施工方法。背景技术0002对于钢结构。
5、预应力施工而言,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建筑钢结构的各个方面,如桥梁、体育场馆、展览馆、会展中心等工业与民用领域。目前,大多数的预应力钢结构形式为预应力钢拉索,而非预应力钢绞线。预应力钢绞线应用较少,并且跨度较小,所含钢丝的数目较少。对于体内钢绞线来讲,其设计优势在于有利于预应力结构本身的使用年限,由于其在中空两头封闭的空腔内,钢绞线不易被腐蚀,延迟了其使用年限,同时和主结构本身共同使用,降低了结构的用钢量,符合国家提出的环保经济要求。具有深入研究和开发的深远意义。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多束钢绞线高空穿越细长、狭窄空间施工方法,采用该方法可完成由多根钢丝形成的多。
6、束钢绞线高空穿越细长、狭窄空间。0004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束钢绞线高空穿越细长、狭窄空间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05一在钢绞线的起运侧和到站侧分别搭设操作平台,在起运侧操作平台的下方安装起运卷扬机,在起运侧操作平台的上方固定起运定滑轮;在到站侧操作平台的下方安装拉拽卷扬机,在到站侧操作平台的上方固定牵引定滑轮;0006将第一牵引钢丝绳从张拉套管的起运侧穿越至到站侧,并将其到站端与拉拽钢丝绳的一端连接,拉拽钢丝绳绕经牵引定滑轮,且其另一端连接在拉拽卷扬机上;0007二将绕经起运定滑轮的起运钢丝绳一端连接在起运卷扬机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一束钢绞线的中部,启。
7、动起运卷扬机,拉升第一束钢绞线至起运侧操作平台,并将其起运端与第一牵引钢丝绳的起运端连接,同时在第一牵引钢丝绳的起运端上连接第二牵引钢丝绳的到站端;启动拉拽卷扬机和起运卷扬机,将第一束钢绞线和第二牵引钢丝绳送入张拉套管的内腔,直至它们的起运端到达张拉套管到站侧的设计位置;将第一牵引钢丝绳从拉拽钢丝绳和第一束钢绞线上拆解下来,即已完成第一束钢绞线的穿越;0008三重复步骤二,直至完成所有钢绞线的穿越。0009在步骤二中,第一钢绞线的起运端上设有锥形保护套,锥形保护套套在第一钢绞线拉套上,第一钢绞线拉套是由绑扎在第一钢绞线上的铁丝形成的,并伸出在锥形保护套的顶端之外与第一牵引钢丝绳的起运端连接,锥。
8、形保护套的下部锥板为相互隔离的分瓣结构;待第一束钢绞线的起运端到达张拉套管到站侧的设计位置后,拆下锥形保护套。0010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采用操作平台,方便快捷;采用两台卷扬机,一说明书CN102619339A2/3页4个在前拉拽,一个在后抬送,穿越速度快,能够大大降低施工周期。附图说明0011图1为本发明步骤二的示意图;0012图2为本发明步骤二穿越的详图;0013图3为本发明锥形保护套的示意图。0014图中1、起运卷扬机,2、第一束钢绞线,3、起运钢丝绳,4、起运定滑轮,5、起运侧操作平台,6、张拉套管,7、到站侧操作平台,8、牵引定滑轮,9、拉拽钢丝绳,10、拉拽卷扬机,11、锥。
9、形保护套,12、第一钢绞线拉套,13、第一牵引钢丝绳。具体实施方式0015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0016某项目,预穿越张拉套管的钢绞线多达37根,每根钢丝的直径为152MM,套管内径为152MM,跨度为99米,钢绞线长,刚度大,不易弯曲,且受场地条件限制,只能在垂直与穿越路径的方向上进行下料。该项目选择在垂直于穿越路径方向的现场道路上进行集中下料,并在地面做好其它准备工作。0017该项目综合考虑施工方案、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等几方面因素,决定将37根钢丝拉拽至穿越标高106米位置进行穿越。由于钢丝数量多、刚度大,为了避免主根穿越和整体。
10、穿越带来的施工困难,根据卷扬机和穿越张拉套管的尺寸,将37根钢丝分为三批,分别为13根、13根和11根,3批逐次进行穿越。0018请参阅图1,一种多束钢绞线高空穿越细长、狭窄空间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19一在钢绞线的起运侧和到站侧分别搭设操作平台,在起运侧操作平台5的下方安装起运卷扬机1,在起运侧操作平台5的上方固定起运定滑轮4;在到站侧操作平台7的下方安装拉拽卷扬机10,在到站侧操作平台7的上方固定牵引定滑轮8;0020将一根用于形成钢绞线的钢丝人工手动穿过张拉套管6,将第一牵引钢丝绳连接在该根钢丝的尾部,用这根钢丝将第一牵引钢丝绳带入张拉套管6,并通过牵引这根钢丝,带动第一牵引钢丝绳完。
11、成其在张拉套管6内的穿越,将第一牵引钢丝绳从张拉套管6的起运侧穿越至到站侧,并将其到站端与拉拽钢丝绳9的一端连接,拉拽钢丝绳9绕经牵引定滑轮8,且其另一端连接在拉拽卷扬机10上;0021二将绕经起运定滑轮4的起运钢丝绳3一端连接在起运卷扬机1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一束钢绞线2的中部,启动起运卷扬机1,拉升第一束钢绞线2至起运侧操作平台5,并将其起运端与第一牵引钢丝绳的起运端连接,同时在第一牵引钢丝绳的起运端上连接第二牵引钢丝绳的到站端;启动拉拽卷扬机10和起运卷扬机1,将第一束钢绞线2和第二牵引钢丝绳送入张拉套管6的内腔,直至它们的起运端到达张拉套管6到站侧的设计位置;将第一牵引钢丝绳从拉拽钢丝绳。
12、9和第一束钢绞线2上拆解下来,即已完成第一束钢绞线2的穿越,此时,第二牵引钢丝绳顺直地布设在套管内,准备牵引第二束钢绞线。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牵引钢丝绳的直径为10MM。本发明利用起运卷扬机提升第一束钢绞线,辅以人力控制,将第一钢绞线送入空腔内,在拉拽卷扬机的作用下,在起运卷扬机的协同下,完成第一钢绞说明书CN102619339A3/3页5线的穿越。0022请参阅图2和图3,为了使第一束钢绞线能顺利穿越张拉套管,本发明提供了一个锥形保护套11,锥形保护套11套在第一钢绞线拉套12上,第一钢绞线拉套12是由绑扎在第一钢绞线2上的铁丝形成的,并伸出在锥形保护套11的顶端之外与第一牵引钢丝绳13的起运。
13、端连接,锥形保护套11的下部锥板为相互隔离的分瓣结构,以便于在穿越套管时收缩。待第一束钢绞线的起运端到达张拉套管到站侧的设计位置后,拆下锥形保护套。准备装在第二束钢绞线的起运端上。0023三重复步骤二,直至完成所有钢绞线的穿越。0024本发明的特点是利用两侧操作平台作为钢绞线穿越的操作平台;两侧卷扬机形成同方向的合力,一个拉拽,一个抬送;锥形保护套有利于每束钢绞线快捷而无阻拦的穿越整个张拉套管。0025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施工方法,上述项目下料和布料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随时调整,不受场地限制;每跨比预想的快半天时间,为整个工程的进度提供了可靠保障。一轴重547吨的钢绞线的穿越仅仅用时5个小时,比原来预想的少了一半,为下步的结构吊装提供充足的时间;最重要的是给以后的相同类型结构施工提供了可靠的方法保障。0026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说明书CN102619339A1/2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2619339A2/2页7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2619339A。